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进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髙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图片欣赏

(出示课件:水果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果树的产量,你认为应该怎样估计呢?)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合作学习

某果农种植的100棵苹果树即将收获.果品公司在付给果农定金前,需要对这些果树的苹果总产量进行估计.

(1)果农任意摘下20个苹果,称得这20个苹果的总质量为4千克.这20个苹果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千克?

(2)果农从100棵苹果树中任意选出10棵,数出这10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数,得到以下数据(单位:个):

154, 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苹果个数吗?

(3)根据上述两个问题,你能估计出这100棵苹果树的苹果总产量吗?

2.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用符号x表示,读做“x拔”,计算平均数的公式

x=1

n

(12

x x

++…+

n

x).

指出:在实践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用20个苹果的平均质量0.2千克来估计100棵苹果树上苹果的平均质量,用10棵苹果树的平均苹果个数(154个)来估计100棵苹果树的平均苹果个数.

3.完成教材P54做一做.

三、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1.例题讲解

例1 统计一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如下数据:

6,7,8,7,7,8,10,9,8,8,9,9,8,10,9.

方法(一):直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来计算,这里的1x,2x,…,n x指的是什么?n等于多少?

方法(二):15个数据中有几个6,几个7,几个8,几个9,几个10?n=15与这些相同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所求的平均数x的算式还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2.由上例中的方法(二)概括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权的意义.

3.例题讲解

.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给予“服装统一”“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项目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35%,50%,那么三个班的排名顺序又怎样?

分析:(1)求算术平均数.(2)涉及加权平均数,不妨以801班为例,表中相应的3个数据为1x =80,2x =84,3x =87, 给定三个项目的权的比为15:35:50,即表示1f :2f :3f =15:35:50,因此可设1f =15k ,2f =35k ,3f =50k (k >0),加权平均数

x =

158035845087158035845087

153550153550

k k k k k k ⨯+⨯+⨯⨯+⨯+⨯=++++=84.9(分).

4.完成教材P56课内练习第1,2题.

四、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1.学习了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五、作业

教材P57作业题第1,2,4,5,6题.

3.2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体会统计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

(1)课本提供的情境,是为了说明“平均数”不能准确反映“平均水平”,教学中也可设计其他的情境,只要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即可.

(2)结合课本中的“讨论”,还可选用以下的情境: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1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

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约等于39.6码,中位数等于39.5码.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39.6码和

39.5码的鞋子,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问题中,鞋店比较关心什么?

2.探索活动

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从而引进众数.一般来说,商店应多进众数所对应的尺码的鞋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可考虑补充一些应用众数的实例.

3.课堂探讨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指标,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

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另一种指标,如果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相等的数据也要全部参加排列),那么中位数的左边和右边恰有一样多的数据.

众数告诉我们,这个值出现的次数最多.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一组数据,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这—个指标中的一个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4.例题教学

技术部员工总工

程师

工程

技术

员A

技术

员B

技术

员C

技术

员D

技术

员E

技术

员F

技术

员G

见习

生H

工资10000 6000 4000 4000 3000 2800 2800 2800 2400 800

(2)作为一般技术员,若考虑该公司技术部门工作,该如何看待工资情况?

5.小结

(1)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首先将这n个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若n是奇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n是偶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在一组数据中,我们把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3.3 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记忆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能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