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 知识
运动控制系统 复习知识点总结

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
(运动控制系统框图)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
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内容提要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调速系统性能指标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
(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
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知识分享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一)Unit One 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概述Chapter One 动作机能的分类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都可以统称为动作技能。
技能(skill):1.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操作的动作或任务;2.以操作质量为表征。
运动技能(motor skill):指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
动作(action):由身体和/或肢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
【疑】百度——身体: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驱干和四肢。
既然身体包括四肢,关于动作的解释不就可以直接定义为由身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嘛。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body和limb的意思还是不一样的,原因也许就在这吧。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的行为特征。
一维分类系统通常我们根据技能间的相似特征来对动作技能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技能的共同特征将技能进行归类。
每一种共同特征包含两个范畴(注意并非二元范畴),用一个连续区间的两端来表示。
【疑】两个范畴和二元范畴有何不同呢?1.参与操作的技能肌肉系统的大小:大、小肌肉群2.动作开始和结束的特征:连续动作技能--任意动作开始和结束;重复性活动分立技能--指定动作开始和结束;单一性活动3.环境背景的稳定性:开放性动作技能--支撑面、操作对象和/或操作中处于运动状态的其他人封闭性动作技能--支撑面、操作对象和/或操作中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人【疑】有绝对的封闭性动作技能吗?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开放性动作技能。
大肌肉群动作技能(gross motor skill):指需要大肌肉系统参与工作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
小肌肉群动作技能(fine motor skill):指需要小肌肉群参与动作控制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包括手眼协调动作和高度精确性的手指、手腕动作。
分立动作技能(discrete motor skill):指具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界限的运动技能,一般由简单动作构成。
运动控制技术高职教材

运动控制技术是高职教材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学习运动控制技术,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各种机械运动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技术在生产和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数控机床、机器人到自动化生产线,运动控制技术都是实现高效、精准和智能化的关键。
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运动控制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职教材中,运动控制技术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运动控制基础知识:介绍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运动控制器:介绍运动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分类,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器。
3. 运动控制算法:介绍各种常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算法。
4. 电机及其控制:介绍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控制系统,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机和控制系统。
5. 系统集成与优化:介绍如何将各个部分集成在一起,实现整个系统的协调运行,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运动控制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门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运动控制复习资料整理

运动控制复习资料整理运动控制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的结合,用于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具体而言,运动控制涵盖了运动控制算法、控制器设计、运动控制系统模型、传感器和执行器选择以及运动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运动控制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帮助读者回顾和加深对运动控制的理解。
一、运动控制算法1. 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运动控制算法,它通过比较设定值和实际值的误差,计算出一个控制量来调节系统的输出。
PID控制算法包括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它们分别用来调节系统的静态响应、消除误差累积和改善动态响应。
2. 模糊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算法,它能够处理系统模型不确定或复杂的情况。
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定义模糊集合和相应的规则,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模糊描述和控制决策。
3. 最优控制算法:最优控制算法是一种通过优化目标函数,寻找系统最优控制策略的算法。
最优控制算法包括动态规划、最优化和线性二次型控制等方法,它们能够在满足系统限制条件的前提下,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
二、控制器设计1. 传统控制器设计:传统控制器设计通常基于数学模型和系统理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分析系统特性,设计出合适的控制器参数。
传统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根轨迹法、频域法和状态空间法等。
2.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是一种根据系统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的方法,它能够应对系统参数变化、外界干扰和建模误差等情况。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模型无关自适应控制等。
三、运动控制系统模型1. 开环模型:开环模型是指没有反馈控制的运动控制系统模型,它只根据输入信号直接控制输出信号,缺乏对系统误差的修正。
2. 闭环模型:闭环模型是指具有反馈控制的运动控制系统模型,它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反馈比较,根据误差信号调节控制量,使得输出信号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常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
3. 学会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 能够运用运动控制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1.3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2. 运动控制系统的常用传感器2.1 速度传感器2.2 位置传感器2.3 力传感器2.4 加速度传感器3. 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器3.1 电动机3.2 液压执行器3.3 气动执行器3.4 步进执行器4.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4.1 开环控制器4.2 闭环控制器4.3 模糊控制器4.4 神经网络控制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原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3. 实验法: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
4. 小组讨论法: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相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运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选择与配置。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控制实例,如智能家居中的窗帘自动打开、关闭,引出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以及常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如、数控机床等,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运动控制系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总结: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等。
运动控制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运动控制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
(运动控制系统框图)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
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内容提要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调速系统性能指标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
(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
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罗克韦尔自动化运动控制基础知识说明书

课程安排第 1 天• 定义运动控制• 识别运动控制系统部件及功能 • 应用基本运动控制概念 • 识别数字伺服运动控制器的部件 •识别伺服驱动器的功能第 2 天• 识别交流和直流伺服电机的功能 • 识别反馈元件的功能 • 识别软件伺服环的功能 • 应用运动配置文件• 应用电子齿轮和凸轮运动曲线 •运动控制基础知识:集成练习课程编号:CCN130课程目的完成本课程后,您应该能够说明对所有罗克韦尔自动化运动控制系统通用的基本运动控制概念。
本课程旨在让您了解运动控制的概念、术语、功能及应用。
此外,您还将使用每节课讨论的概念和原理来了解运动控制应用项目如何工作。
本课程将帮助您建立牢固的必要基础,以便今后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维护和编程所需的技能。
本课程不针对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或特定运动控制软件编程。
如果您要寻求这些方面的培训,应参加相关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培训课程,参加之前请确保您已符合这些课程的课前要求。
运动控制运动控制基础知识课程描述动力、控制与信息解决方案GMST10-PP247B-ZH-E版权所有 ©2010 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美国印刷。
适合参加者为了工作而需要了解基本运动控制概念的人员,或者为了参加其他运动控制课程而需要学习这些概念以满足课前条件的人员应参加本课程。
课前要求参加本课程不需要满足任何特定课前要求。
但是, 以下几点将很有帮助:• 基本电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概念方面的背景 •控制器操作的基本知识技术要求罗克韦尔自动化将提供学员在课堂内使用的所有 技术。
学员在参加本课程时不必具备任何技术。
动手练习在整个课程期间,您将有机会通过各种涉及罗克韦尔自动化运动控制硬件的动手练习来实践所学的技能。
您还将有机会通过完成集成练习来组合和实践多项 关键技能。
学员资料为增强和促进您的学习体验,课程包中提供了以 下资料:•学员手册,其中包含主题列表和练习。
您将使用此手册来跟随讲课内容、记笔记和完成练习。
运动控制 知识

运动控制知识运动控制是一种基本的机械思维,它涉及到物体在某种环境中,通过外界力量和内部机构,以达到完成一定动作或行为的综合科学技术。
运动控制系统包括规划、执行、反馈和调整四个基本模块,并以某种联结方式组成完整的整体。
由于运动控制的重要性,它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自动控制、运动康复技术等。
在机械类领域,运动控制有助于实现机械产品的精确控制和操作;在航空、航天类领域,运动控制则有助于航空器与空间环境的深入探索;在运动康复技术领域,则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功能。
在实施运动控制时,需要考虑到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延迟性和非线性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系统的控制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影响控制任务的实施效果。
因此,要有效实施运动控制,就需要根据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延迟性等因素,采用符合特定系统需要的控制算法和技术,来确保其有效控制。
在技术实现方面,运动控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实现,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模型预测控制(MPC)、逻辑控制(LC)、Neural Network(NN)控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基于模式的控制(Model-Based Control)等。
MP、LC NN控制是运动控制的主要技术,它们都可以有效地控制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PID控制则是一种传统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运动系统的运行参数;基于模式的控制(Model-Based Control)是运动控制领域中最新的技术,它可以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运动任务,并能够有效地预测系统的运动趋势。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运动控制的效率,例如,由于控制系统的特性、外界干扰等,可能会造成某些控制参数改变,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根据运动控制的不同应用领域,可以提出不同的优化措施来改善控制系统的效率,提高系统性能。
例如,对于机械设备,可以从机械结构、控制模式、控制参数等方面进行优化,来改善设备的性能;对于航空航天系统,可以考虑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和数量,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能;在运动康复技术领域,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训练策略及其他技术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运动效果。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第一章:运动控制系统概述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1.3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1.4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2.1 控制器2.2 执行器2.3 传感器2.4 驱动器2.5 运动控制器与执行器的接口第三章:运动控制算法3.1 PID控制算法3.2 模糊控制算法3.3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3.4 自适应控制算法3.5 预测控制算法第四章: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4.1 动态性能评估4.2 静态性能评估4.3 稳态性能评估4.4 鲁棒性评估4.5 节能性能评估第五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5.1 运动控制5.2 数控机床运动控制5.3 电动汽车运动控制5.4 无人机运动控制5.5 生物医学运动控制第六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6.1 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6.2 运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6.3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6.4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实际案例6.5 建模与仿真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运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7.1 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7.2 故障诊断算法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7.3 容错控制策略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7.4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在提高运动控制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作用7.5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八章: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与调整8.1 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8.2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8.3 系统调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4 优化与调整在提高运动控制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8.5 运动控制系统优化与调整的实际案例第九章: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9.1 运动控制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9.2 运动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9.3 运动控制系统在技术中的应用9.4 运动控制系统在电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9.5 运动控制系统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第十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运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运动控制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0.3 我国运动控制系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0.4 运动控制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挑战10.5 面向未来的运动控制系统教育与人才培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应用领域运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控制相关书籍

运动控制相关书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运动控制相关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运动控制。
而适合初学者和专业人士学习运动控制的书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本在运动控制领域内广受好评的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运动控制的知识。
一、《运动控制原理与技术》《运动控制原理与技术》是一本全面介绍运动控制基本原理和技术的书籍。
该书由多位专家共同编写,内容丰富全面,适合初学者深入了解和学习运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该书首先介绍了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运动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随后,该书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运动控制技术,如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详细解释了这些技术的应用。
最后,该书还介绍了一些先进的运动控制技术,如机器视觉和自适应控制等,帮助读者了解运动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
二、《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一本针对工程实践的运动控制书籍。
该书内容详实,实例丰富,适合已经掌握基本运动控制原理的读者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该书以一个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设计细节。
读者通过跟随书中的示例,不仅能够了解控制系统的搭建过程,还能够学习到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并进行相应的编程和调试工作。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和系统优化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三、《运动控制算法与实现》《运动控制算法与实现》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运动控制书籍。
该书主要介绍了运动控制领域内的一些高级算法和技术,适合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该书首先介绍了运动控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如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最优控制和鲁棒控制等。
随后,该书详细讨论了一些高级运动控制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如轨迹规划、路径跟踪和力控制等,并通过实例演示了这些算法的应用。
上肢运动控制知识点总结

上肢运动控制知识点总结上肢运动控制是指人体在进行上肢运动时,大脑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过程。
上肢包括手臂、肘关节、手腕和手指,这些部位通过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运作,完成各种动作和动作序列。
上肢运动控制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神经科学、生理学、解剖学和运动控制学等。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运动学等方面展开讨论上肢运动控制的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与上肢运动控制1. 大脑皮层控制大脑皮层是控制上肢运动的主要部分,包括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和副运动皮层。
运动皮层主要负责上肢肌肉的主动运动控制,包括手臂和手指的运动。
感觉皮层主要负责接受上肢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温度和疼痛等。
副运动皮层主要负责协调上肢动作和保持姿势的稳定。
这些皮层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实现对上肢运动的精准控制。
2. 脊髓控制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肌肉的关键部位,负责传递大脑的指令到肌肉,从而实现上肢的运动。
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上肢的运动。
脊髓还具有一定的本地调节功能,能够对上肢的反射性动作进行调节和抑制。
3. 神经传导系统神经传导系统是负责传递信息的一组神经纤维,包括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
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到肌肉,从而实现对上肢运动的控制。
神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和稳定性对上肢运动的精准性和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肌肉系统与上肢运动控制1. 上肢肌肉上肢包括多个肌肉群,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伸肌、桡骨屈肌、腕屈肌和腕伸肌等。
这些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实现上肢的各种动作,包括屈曲、伸展、旋转和握持等。
不同的肌肉协同作用,能够实现复杂的上肢动作,比如抓握、挥动和搬运等。
2. 肌肉传导系统肌肉传导系统是负责将神经系统的指令传导到肌肉的一组结构,包括神经-肌肉接头、肌腱和肌肉腹。
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的突触连接,负责传递神经元的信号到肌肉。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通过肌肉的收缩,使上肢产生运动。
台达运动控制 的基础知识

运动控制的基础知识位置单位PLS 位置单位是什麽PLS单位即编码器的脉波单位,以台达A2伺服为例,编码器解析度虽然有分17 bit与20 bit。
但PLS 单位都统一定为1280000 PLS/每圈,使用者无法更改。
也就是当齿轮比设为1:1时,命令必须下达1280000 个脉波,伺服马达才会转一圈.此单位由于解析度高,适用于驱动器底层马达控制。
然而在运动控制系统中,必须建立一个绝对坐标系,若以PLS 做为位置单位,不论是命令或回授,都有以下的问题:1.此单位对应到机械末端的位移量,通常都不是整数的公制单位,不容易观察。
以下图为例,一伺服经联轴器连接一导螺杆,编码器的解析度为1280000PLS/每圈,螺杆的节距为10mm,则每一PLS对应的长度为0.0078125um ,并不是整数,所以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2.不同机种或不同厂牌的伺服马达其编码器解析度不同,更换马达后PLS单位就不同。
且一个控制系统往往不只使用一个马达,每个马达连接的机械结构尺寸各异,即使马达型号相同,各轴转一圈对应的机械位移量也不同,造成每个轴的PLS单位不同,这对多轴路径规划是极为困扰的!3.为了马达控制性能的提升,编码器的解析度愈来愈高,但位置计数器的宽度通常只有32 bit,若採用PLS单位会让位置计数器很容易发生溢位(Overflow)。
例如某一编码器解析度为23 bit/每圈,若初始位置为0,只需要旋转256圈[注1]就可令位置计数器溢位。
在不允许溢位的应用(例如绝对坐标定位),机械的行程可能很长且有安装减速机,限制马达不可超过256圈是不切实际的。
4.传统控制器是发送实体脉波给驱动器来控制伺服马达的,若命令以PLS为单位会造成脉波命令频率过高,以1280000 PLS/每圈为例,若要达到3000rpm :脉波命令频率= 1280000 (PLS/Rev)x 3000 (Rev/min) / 60(sec/min)= 64000000 PLS/sec= 64 MHz控制器很难发送如此高频率的实体脉波,必须藉由电子齿轮比来放大倍率,使脉波命令的频率降低。
运动控制相关介绍

外置电阻计算:
集电极开路(带外置电阻)
集电极开路(不带外置电阻)
X4分块介绍
编码器输出:
20160427
X4分块介绍
位置模式:
转矩模式:
X4分块介绍
速度模式:
松下A5参数设置
Pr0.00:电机旋转方向:0(CW),1(CCW)。 PR0.01:
Pr0.03:刚性设置(0--31)刚性高伺服响应速度变快,振动变大。 Pr0.05:指令脉冲输入选择:
电子凸轮的概念
• 电子凸轮属于多轴同步运动,这种运动是基于主轴和一个从轴系 统。
• 凸轮是在机械凸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机械凸轮是通过凸 轮实现非线性的加工轨迹,而电子凸轮直接将轨迹点输入到控制 器内,通过设定的解算方式进行运动控制,达到和机械凸轮相同 的加工目的。 • 电子凸轮相对机械凸轮的优势在于: 1. 方便根据需求更改加工轨迹,而不需要繁琐的更改机械凸轮; 2. 加工机械凸轮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3. 机械凸轮会磨损、通常是机床噪音的最大来源。
X3:安全功能用 连接器
X4:接口连接器
XA:电源端子
XB:电机端子 X5:外部反馈尺
X6:编码器
松下A5系列伺服驱动器
1. 电源端子:两相220V接L1和L3、L1C和L2C;其次应该先通后者, 后者是控制回路电源,前者是动力回路电源。 2. 再生电阻:通常B2和B3之间短接;再生电阻不是必须的,要根 据伺服电机拖动负载的情况,以及停车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如 果负载惯性较大,可以使用自由停车方式,如果有停车时间要 求,则必须要加再生电阻来消耗电机快速停车时由于惯性所产 生的能量,否则,会损伤伺服驱动器。 3. 电机端子:UVW表示电机三相;问题:互换任意两相电机转向 会变吗?不会,伺服驱动器到电机UVW的接法是唯一的。普通 异步电机输入电源UVW两相互换时电机会反转,事实上伺服电 机UVW任意两相互换电机也会反转,但是伺服电机是有反馈装 置的,这样就出现正反馈会导致电机飞车。伺服驱动器会检测 并防止飞车,因此在UVW接错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电机以很 快的速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报警过负载。 4. USB连接器:与电脑通讯时使用。 5. 通讯连接端子:RS232和RS485两种。
《运动控制系统》知识要点[002]
![《运动控制系统》知识要点[002]](https://img.taocdn.com/s3/m/4a6c1f0469dc5022abea004f.png)
《运动控制系统》知识要点——— PH.D 戴卫力 CH1 绪论运动控制系统(电力拖动)实现了电能向机械能之间的能量转换。
运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机、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控制器及相应的传感器等构成。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运动方程: dtdn GD T T L e 3752=- 2GD :转动惯量,为飞轮矩(2Nm )n :转子的机械转速(r/min )πω260m n = 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一般分为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和风机、泵类负载。
恒转矩负载又分为位能性和反抗性负载两种。
前者有重力产生,具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反抗性恒转矩负载的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转速反向。
恒功率负载的特征是负载转矩与转速成反比,而功率为常数。
即 m LL P T ω=风机、泵类负载的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直流调速公式的推想Φ-=e K IR U n Φ=e e K C ① 调节电枢电压U ;② 弱磁(只能弱,升磁会导致磁饱和);③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属无级调速的为①和②;有级调速的为③;调速范围小的②因此,采用的最多的是①。
CH2 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1 加在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上的直流电源类型:旋转变流机组、静止式可控整流器、PWM 控制变换器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1)增加整流电路相数,或采用多重化技术。
2)设置电感量足够大的平波电抗器。
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串接大电感的作用有:一是平波,即抑制电枢绕组电流脉动;二是使电动机尽量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
V-M 系统电流工作在断续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机械特性变软;二是理想空载转速高。
晶闸管整流器的失控时间Ts :整流电路输出电压脉动周期的一半。
不可逆PWM 变换器中,加在电机两端的端电压是_____________桥式可逆PWM 变换器的输出平均电压为(2D-1)Us (D 为占空比,D=ton/T ) 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调速范围D :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max n 和最低转速min n 之比;min max /n n D =注意的是:这里的最高和最低转速是指电动机额定负载时的最高和最低转速。
运动控制或者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知识点整理

33、开环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n U d 0 RI d KsUc RI d
Ce
Ce
Ce
34、开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
35、采用反馈控制技术构成转
速闭环的控制系统。转速闭环 控制可以减小转速降落,降低 静差率,扩大调速范围 36、反馈控制的基本作用。 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将系统的 被调节量作为反馈量引入系 统,与给定量进行比较,用比 较后的偏差值对系统进行控 制,可以有效地抑制甚至消除 扰动造成的影响,而维持被调 节量很少变化或不变,这就是 反馈控制的基本作用。 37、在负反馈基础上的“检测误 差,用以纠正误差”这一原理组 成的系统,其输出量反馈的传 递途径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因此被称作闭环控制系统。在 直流调速系统中,被调节量是 转速,所构成的是转速反馈控 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8、带转速负反馈的闭环直流 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速系统(V-M 系统)原理 图
VT 是晶闸管整流器,通过调节 触发装置 GT 的控制电压 Uc 来 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改变可 控整流器平均输出直流电压 Ud,事先平滑调速。 14、V-M 系统有点 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 制;有快速的控制作用;效率 高 15、 触发装置 GT 的作用 把控制电压 Uc 转换成触发脉 冲的触发延迟角α,用以控制 整流电压,达到变压调速的目 的。 16、带负载单相全控桥式整流 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由于电压波形的脉动,造成了
1、电力拖动实现了电能与机械 能之间的能量转变。 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什么? 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 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 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 量,是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 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 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 3、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运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机及负 载、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控 制器及相应传感器构成
运动控制相关书籍

运动控制相关书籍运动控制是指人类通过学习、实践和运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身体的运动行为。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运动技术等。
对于那些对运动控制感兴趣的人来说,阅读相关的书籍是提高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本值得推荐的运动控制相关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运动控制方面的知识。
1.《运动控制学:运动控制器设计与评价》该书由XXX等人合著,系统地介绍了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书中涵盖了运动控制器的设计、评价和控制模型的建立等内容。
此外,该书还包含了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控制知识。
对于学习和研究运动控制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
2.《运动学与动力学》该书是运动控制领域的经典教材,由XXX编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此外,书中还包括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3.《神经控制与学习》该书由XXX撰写,重点介绍了神经控制和学习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和应用。
书中首先介绍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然后深入探讨了神经控制和学习的机制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神经控制和学习理论,提高运动控制的效果。
4.《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该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运动控制教材,由XXX编著。
书中介绍了运动控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讲解。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和工程案例,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运动控制的实际操作能力。
5.《运动控制进展与展望》该书是一本综合性的运动控制专题论文集,由XXX主编。
书中收录了多位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运动控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运动控制研究的最新动态,并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阅读上述书籍,对于对运动控制感兴趣的人来说,可以全面了解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运动控制综合实训总结

运动控制综合实训总结一、前言运动控制综合实训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运动控制综合实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
二、实验内容1.基于PLC控制的单轴伺服系统设计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PLC编程语言对单轴伺服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电机转速、位置等参数进行精确调节的目的。
在该实验中,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掌握PLC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流程;(2)熟悉伺服电机驱动器和编码器等相关硬件设备;(3)完成伺服电机转速和位置控制等功能。
2.基于PC机控制的多轴步进电机系统设计该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PC机来对多轴步进电机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多个电机同时运行或者按照特定顺序进行运行的目的。
在该实验中,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学习并熟悉PC端软件开发环境;(2)掌握多轴步进电机控制的原理和应用;(3)完成多个步进电机的同时或者顺序运行等功能。
3.基于DSP控制的直线运动系统设计该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DSP芯片来对直线运动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系统位置、速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调节的目的。
在该实验中,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学习并熟悉DSP芯片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2)了解直线运动系统中相关硬件设备如电机、传感器等;(3)完成直线运动系统位置、速度等参数调节。
三、实验经验与收获1.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和密切配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亲手操作了各种设备,并且进行了大量的调试工作。
通过这些操作和调试过程,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技术能力,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应用。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4.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2.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1 模拟运动控制系统2.2 数字运动控制系统2.3 现代运动控制系统3. 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1 控制器3.2 执行器3.3 传感器3.4 反馈环节4. 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1 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2 运动控制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4.3 运动控制系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分类、特点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案例,加深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运动控制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特点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运动控制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概念、组成、分类和应用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运动控制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动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控制知识
运动控制是一种由信息传递、决策计算与执行组成的技术,它是机器人或其他自动控制系统实施任务的一个重要基础。
此外,运动控制的广泛用途将其涉及的领域拓展到了各种应用领域,其中包括机械、农业、医疗、电力、航空、机器视觉、楼宇自动化系统、自动驾驶和工业机器人。
运动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学术研究,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信息技术、机器人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于一体,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机械制造、运动控制、传动原理、节能减速机、电机控制、伺服系统、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及模拟、数字信号控制、机器人视觉技术、车辆控制系统及仿真技术等。
由于其多重性能特征,运动控制在机器人与其他自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进行运动路径规划,控制机器人运动,以及实现机械设备的精确控制。
针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有:运动控制系统的建立,用于运动控制的传感器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数字信号处理,运动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运动控制系统的实时调节,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逆向等等。
除机器人运动以外,运动控制在其他自动控制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运动控制可以用于实现机器人的插补控制以及其他任务控制;在数控系统中,运动控制可以用于实现各种类型的坐标运动控制,以及各种坐标系联动控制;在机械制造领域,运动控制可以用于实现机械加工过程的控制;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运动控制可以用于实现楼宇装置的自动控制;在机器视觉领域,
运动控制可以用于实现目标物体的实时跟踪;在质量检测领域,运动控制可以用于实现产品质量自动检测。
为了实现运动控制,采用了一系列新型技术,其中包括了运动控制芯片,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混合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等等。
首先,运动控制芯片的发展为运动控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例如,通过PLC型号的控制芯片,可以执行简单的运动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运动控制。
其次,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运动控制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采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从而更好地掌握运动控制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高控制精度。
此外,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也极大地推动了运动控制领域的发展,使得运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控制功能。
最后,运动控制与节能减速机也是运动控制领域的一个技术前沿。
节能减速机通过减少流电量和发热量,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控制的能耗,从而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只是运动控制知识的一窥,它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研究主题。
未来,运动控制领域将朝着更加复杂、便捷、准确、智能、实时的方向发展,以期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