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汇总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春秋三传”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论语》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

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楚辞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

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8.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篇。

山水诗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山水诗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山水诗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以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描写山水之美、抒发思想情感,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山水诗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诗人传达其思想和情感的良好媒介。

山水诗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流派。

在古代,山水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一种精神食粮,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因此,古代文人经常以山水作为写作的主题,通过描绘壮丽的山脉、江河和湖泊,表达他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山水诗的描写手法非常独特,诗人常使用大量修辞手法来描绘山水的形态、色彩和气势。

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被广泛运用,使得诗句更加鲜活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意境的山水世界,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美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山水诗中的景物描写并不仅仅是表面上对景物的描绘,而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山水作为万物之源,具有宏伟壮丽、宁静和恢弘的特点,给予了诗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悟。

诗人通过这种感悟,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自然界秩序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们通过山水诗来渲染情感,表达对生活、对人世的疑问、思考和追求。

山水诗的核心精神在于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活的真谛。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思想感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们认为,山水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启发人们心灵的向往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读山水诗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领略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境界,感受到身心得到了净化和放松。

然而,山水诗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美学追求,而是与哲学思想紧密相连的一种文学形式。

山水诗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等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山水的审美体验,诗人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间的关系。

他们提出了许多哲学性的问题,并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这种思考和回答在山水诗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哲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山水诗

山水诗

•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 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 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以寒山、秋 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 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 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 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在画人的眼 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 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
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 谢灵运,他在山水描写中“极貌写 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 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南 朝齐诗人谢脁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 入诗人的情感意趣,将写景抒情结 合起来,这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 大的推进作用。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
将山水作为审美对象表现,抒发感慨, 时涉玄思。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 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 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局部景物描写,对声、光、色的表现
• • • • • •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登江中孤屿》)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瓯嵚。 (《登池上楼》) 白云抱幽石,绿绦媚清涟。 (《过始宁墅》)
•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 郡》)
禅境、画意、乐感——王维山 水诗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瑗。 •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诗写于晚年,是其流放夜郎中道 遇赦而重上庐山之所作。以驱走 风霆、鞭挞海月的气势,描绘出 祖国山水的雄奇灵秀。
•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 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 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迎月,前行若 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更复 还。”——《登太白峰》 •

诗人对太白峰的描绘,不重形貌, 而选夕阳晚照。一个“穷”字,写 出了山的高耸。诗人赋予太白峰以 人格化,唯太白峰与诗人心相知, 他打开通向理想的天关。诗的后半 部分,诗人充分运用想象,自己乘 着泠风而去,冲出浮云,举手迎月。 雄伟高绝的太白峰与诗人结成了挚 友。诗人的奇思狂想,为大自然增 添了人性的彩色,使广阔无垠的宇 宙充满生命力。

诗歌鉴赏之(二)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之(二)山水田园诗

【练习】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 的 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世俗 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 人 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是有意地远看, 使人 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 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 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2)漠漠水田(静态)、飞白鹭(动态、色彩) 阴阴夏木(静态)、啭黄鹂(声音)——色 彩鲜明、优美动人 描写了一幅色彩鲜明、优美动人、画意动人的自 然 图景 (3)山中习静观槿、松下折葵清斋——清幽淡雅 描写了一幅清幽淡雅的隐逸生活画面 2.有人说本诗尾联写得好,结合诗句试加以分析 野老争席、海鸥相疑——用典 何…疑?——反问
归园田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 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1)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 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二、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从诗中找出表意象的词(景物、人物活动),试着组合 意象展开想象,描绘出诗中的意境画面,并体会“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1)积雨、空林——清静 炊烟(迟)——闲适 蒸藜、炊黍、饷东菑——和乐 描写了一幅清静、闲适、和乐的农家劳作时生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 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 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 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2、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 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 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 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 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 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 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 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山水田园诗练习题
1、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 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六、鉴赏基本步骤
一 把握意象特征和寓意 二 明确写景抒情之手法 三 体味情景交融之意境 四 领会写景表现之情感
知人论世
意象 ——技巧 ——意境—— 情感
• 《山居秋暝》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歌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 (1)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空山、松间明月、清泉、 莲、渔舟等清新自然的景色。(一步) • 渲染了一种闲适宁谧的氛围。(二步) • 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官场,过宁静生活,向往隐居生 活的思想感情。(三步) (2)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一步) 诗中描写了月光洒满松间的静态景象,接着描写了淙 淙流淌的清泉、嬉笑归来的浣衣女以及渔舟划过莲叶摇动 的动态景象,(二步)

山水诗的文学史名词解释

山水诗的文学史名词解释

山水诗的文学史名词解释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这首诗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块瑰宝。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山水诗。

山水诗,也称“山川诗”、“景物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诗体。

它以描绘山水景色为核心,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悟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山水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山水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发展繁盛的时期是唐宋时期。

唐代诗人王维被誉为山水诗的奠基人,他的山水作品流传广泛,给后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注重景物的描写,但又并非仅仅是客观的描绘,而是将自己的感情与观察相结合,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内涵。

除了王维,唐代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山水诗人。

最知名的是杜牧和杜甫,他们对山水的描绘更为细腻入微,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之中。

北宋时期,苏轼是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山水诗的流派和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咏物山水的,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与山水结合的,如唐代王之焕的《青溪》;还有以山水描绘人情的,如唐代刘长卿的《送别》。

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丰富了山水诗的艺术内涵。

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诗体和韵律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词”,它是唐宋以后的一种音乐文学形式,以描述爱情和山水为主题,被誉为山水诗的姊妹篇。

词的特点是表达情感直接而深刻,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感觉。

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诗人们常用的手法包括对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

对景物的描写要求细腻入微,语言简练却富有画面感。

情感的抒发要求真实感人,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意境的营造则需要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创造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总之,山水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

从古代的王维到现代的余光中,山水诗一直是文人雅士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

名词解释、古诗赏析秦汉魏晋南北朝

名词解释、古诗赏析秦汉魏晋南北朝

名词解释1、山水诗:是指以自然景物特别是山川河流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2、永明体:齐永明(齐武帝年号,公元483——493)年间,周颙依据和模拟佛经的读音,把汉字定为四声(平、上、去、入),著有《四声切韵》(书已佚)。

接着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迭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诗歌声律中应该避免的“八病”的主张,并结合建安以来诗歌逐渐讲究对偶、词藻、用典、雕琢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新体诗。

因它产生于永明年间,被称为永明体。

它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古体通向近体的桥梁。

3、宫体诗:从梁后期到陈代(531——589),诗坛上,特别在贵族和宫廷、中流行着一种轻艳柔靡的诗体,时人号之曰“宫体”。

这种诗以描绘女性体态容貌与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绮丽轻靡。

“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宫”即太子所居之东宫。

《梁书·简文帝纪》载萧纲自己的话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

然给于轻靡,时号‘宫体’。

”4、汉赋:汉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大赋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

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小赋多为抒情写志的作品,篇幅比较短小, 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

5、七体:《七发》篇幅宏大,描写铺陈,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自此以后,这种以七段成篇的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而形成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号为“七体”。

6、四史:《汉书》又名《前汉书》,跟《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列称为《四史》,是我国正史中的名著。

7、《史记》:《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

分上、下部,各25篇。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它的内容博大精深,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把已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

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

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书中有许多精辟的概括,如“神思”、“体性”、“风骨”、“定势”、“情采”、“隐秀”等,涉及形象思维,艺术想象等许多重要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文选总集的编撰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文选》收录了从先秦到梁代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诗在各类中的数量最多。

从全书所选作品来看,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作品认识已趋于明朗。

由于《文选》基本上选录了当代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从而使得这一诗文总集成为历代文人所学习的榜样。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形态,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

玄学家一般以研究《老子》与《庄子》为主,同时亦研究《周易》。

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魏晋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和贵无、名教和自然、言象之辩、言意之辩、形神之辩,名利之辩。

魏晋玄学作为思辨性的哲学其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例子就是占据东晋诗坛的玄言诗。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玄言诗在东晋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毕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自考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3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4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5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6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7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

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中国山水诗81首

中国山水诗81首

/诗词名句山水诗(81首):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代表人物:谢灵运、孟浩然、谢朓、王维、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裴迪、常建、储光羲、李白、杜牧、陶渊明、王之涣1、《望庐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4、《游山西村》陆游(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望天门山》李白(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8、《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送友人入蜀》李白(唐)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1、《十月之交》诗经(先秦)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古文史名词解释

古文史名词解释

1/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2、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成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3、永明文学:一.永明文学是指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和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

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4、“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5、“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5、骈文: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6、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特点:体察细致、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7、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8、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9、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0、辋川集:《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11、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神话:原始人类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虚妄反应。

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以为的解释和描述,是用浪漫主义手法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传说:以一定的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带有史实影子的。

有文学和历史双重性质的口头故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时间的诗歌305篇,它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初,被奉为经典,称为《诗经》风雅颂:“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一般说就是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它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4部分,《尚书》在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经》。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铭文,而且《尚书》的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的五经之一,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有着重要影响。

《春秋》与微言大义:《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编年体断代史书,以言为经,事为纬,以记事为主的史书,为后世编年体史书之先河。

记录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历史,经孔编订。

鲁国历史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思想倾向:维护周礼。

微言大义:是指《春秋》中体现出的大义“夫子后而微言绝,七十率而大义乖”。

山水诗特点

山水诗特点
山水诗特点
山水诗特点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பைடு நூலகம்~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代表人物:谢灵运、孟浩然、谢、王维、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裴迪、常建、储光羲、李白、杜牧、陶渊明、王之涣.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
2 / 26
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曹操《观沧海》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猴岛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谢灵运之山水诗

谢灵运之山水诗

谢灵运之山水诗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悲剧性诗人。

他在仕途受阻、进身乏路的“幽愤”之中,为寻找“宣泄处”,便转而走向山水自然,以他独到的审情调、趋向所创造出来的山水审美诗篇。

谢灵运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

他以生动鲜明的辞色,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

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的雏形。

而且由此开始,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所谓山水诗山水诗,是指以自然山水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和审美对象的诗歌。

先秦两汉时期为山水诗的形成提供了滋长的土壤,于魏晋时期形成,唐代山水诗取得突出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整个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二、谢灵运山水诗形成的原因1、《诗经》《楚辞》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及所反映出的自然审美意识《诗经》中涉及到许多高山崇丘、山川草木、大川长河、风霜雨露等自然景物,诗人在感悟人生,抒发社会忧思时,常常会选取某种自然景物来营造氛围,将自然景物作为抒发情怀的媒介。

例如《周南.桃天》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绚烂的桃花使人想到美丽女子的容颜;“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小雅节南山》,即用南山的高峻雄伟来比喻显赫的权势。

在楚辞中自然山水景物已逐渐成为诗歌主旨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传递情感的媒介,尽管还没成为独立的审美意象,但具有了审美价值。

屈原将一腔忠心爱国及被放逐的苦闷之情借助自然景物表达的淋漓尽致,大大突破《诗经》中人与自然景物简单对应的格式,同时也将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魏晋隐逸之风对山水诗创作的影响魏晋隐逸之风盛行,许多文人学士栖身林泉,寄情山水,在山川草木中寻求心灵的快慰,直接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

汉末儒学衰落,加之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遭受摧残和压迫,社会地位不稳,故变得消极失意,清淡避世, 逐渐演变为玄学,在魏晋时期大倡,而山水也作为文人学士谈玄悟道的媒介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是汉末建安时期兴起的文学。

代表作家主要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和蔡琰,代表作品有曹植《白马篇》、蔡琰《悲愤诗》等。

其风格特点为慷慨尚气,除此之外建安文学还有个性化创作,文坛百花齐放和文学的艺术化倾向,在骈偶对仗、用典、辞藻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两个特点。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标志。

2、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时期是文学史上前继建安文学,后接太康文学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即曹魏后期的文人作家由于司马氏掌权,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阴霾,一种难以克服的幻灭感和失落感,再也没有了慷慨激昂的英风壮怀,其表达也渐渐无关现实、走向隐晦,士人大畅玄风,这就使得正始文学呈现出师心独见、使气任情和俊逸清远的意境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文人作家有“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当属阮籍和嵇康,代表作品有阮籍《咏怀诗》和嵇康《幽愤诗》。

3、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之一,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玄言诗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孙绰《答许询诗》和许询《竹扇诗》。

玄言诗的出现不仅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而且还以其不尚辞藻,追求诗句的言外之意,追求清新、自然、淡远的风格奠定了后世山水诗歌的一种审美基调。

同时也是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

4、山水诗最早写山水诗的是东晋文人,到东晋南朝,谢灵运是第一个大规模写出山水诗的诗人。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谢灵运《登池上楼》,其诗风呈现出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诗名词解释
山水诗是一种古代中国诗歌的形式,它以描述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山水诗起源于先秦时期,最盛行于唐宋时期,是古代中国文学中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在山水诗中,山和水被视为自然界最为美丽和富有韵味的元素,因此成为了诗人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象征。

山通常象征坚定不移的意志和高尚品质,而水则象征柔顺、流动和变化。

诗人通过描写山的高耸、雄伟、秀丽以及山岳间的云雾环绕,表达了自己对崇高的追求和追求的力量。

而通过描绘水的清澈、晶莹和流动,诗人展示了自己温柔、流动和开放的性格。

除了山和水,山水诗中还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其他意象和元素。

例如,诗人会描绘花、草、树木、鸟兽等生物,表达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繁荣美丽。

同时,他们还会描述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表达自然界的力量和威严。

此外,建筑物、桥梁、田园、村庄等人造景物也会出现在山水诗中,丰富了诗歌的情景。

除了景物描写,山水诗还注重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通常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他们会借助山水的美丽和壮丽,表达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复杂的人生感慨和思考。

山水诗追求自然的真实和纯粹,强调感受和直观,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

总的来说,山水诗是以山水景色为主题的一种古代中国诗歌形式,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对自然界的赞美和思索以及对人
生的感悟,表达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山水诗以其独特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