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的健康风险与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体系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体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基因作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等|11。
种植转基因的国家由最初的几个至现在的20多个,各国试种的转基因植物已经超过4500种,其中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转基因植物,这四类植物占全部转基因植物的86%。
转基因植物主要有抗除草剂、抗虫,兼具抗除草剂和抗虫、抗病等几类[31。
在中国,大豆的进口量是本国生产大豆量的28倍,进口的大豆几乎都属于转基因大豆,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吃的大部分豆制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随着“转基因食品队伍”的逐渐壮大,世界各国予以转基因食品不同的态度,并制定不同的法规,随之出现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议,毋庸置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从对转基因食品的基本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体系、应正视转基因食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1对转基因食品(GME geneticallymodifi~d foods)的基本认识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应用人工方法把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将重组了的DNA通过各种途径导入并整合到某种宿主细胞或者个体的细胞核中,有目的的改变它们的遗传性状。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着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旧。
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2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体系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问题包括:转基因食物的过敏性,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营养品质改变问题,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以及转基因技术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一、国外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研发的基本流程以现有大豆品种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两种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豆,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其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筛选出抗病大豆新株(品)系。
由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具有插入基因拷贝数低、遗传稳定、转化过程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等诸多优点,一直是植物转基因研究的首选技术,在大豆中亦是如此。
自Hinchee 等于1988年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器官发生转化系统之后,许多实验室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优化、改进工作和转基因材料创制研究,也使该技术体系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大豆转基因手段。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基因技术体系建立的同时,基因枪介导的大豆转基因技术体系也获得了成功。
尽管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存在多拷贝插入频率高、断裂的DNA 片段插入难以避免、转基因后代遗传稳定性较差等缺点,但由于其受基因型限制较小,操作流程相对简单、遗传转化相对较易实现等优点,仍是植物转基因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大豆遗传转化较为困难的现实条件下,其在大豆中的使用依然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利用转基因大豆材料进行基因功能分析的研究中更为常见。
二、如何有效减少转基因后代材料中目的基因沉默或丢失的现象1、避免基因间的同源性由于重复或同源序列是基因沉默的普遍诱因,因此,在构建表达载体时,尽量降低所设计的序列与内源基因的同源性,以减少或避免配对。
应尽量使外源DNA碱基组成与植物DNA 碱基组成相一致,以避免被植物限制修饰机制所识别。
同时,也可以采用定点插入方法,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具有与其相似碱基组成的染色体区域。
另外,在育种过程中要选择外源基因表达稳定的株系。
2、避免重复序列的出现基因枪法以及电激法等直接DNA导入法易引起多个拷贝基因整合,使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
因此在进行植物转化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后一方法。
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评价
感谢您的观看
W AT C H I N G
THANKS FOR
基因工程食品 安全性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基因工程食品 概述
基因工程食品 的安全性评价
基因工程食品 的风险与挑战
基因工程食品 的安全监管与 政策建议
结论与展望
PA R T. 0 1
基因工程食品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基因工程食品的定义
基因工程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 食品中遗传物质,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 和品质的食品。
食用者的营养摄入。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自然生物链产生影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基因污染
基因工程食品可能通过基因漂移等方式对自然基因库造成污染,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土壤微生物 Nhomakorabea 昆虫等。
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
基因工程食品通常包括转基因食品和基因 修饰食品,其中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导入外 源基因获得的,而基因修饰食品则是通过 改变食品中原有基因的表达获得的。
基因工程食品的发展历程
1994年,美国批准了第一 个转基因食品——转基因 番茄上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农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科学家首次将外 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获 得转基因植物。
发展趋势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国际社会对基因工程食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强调风险评估 和透明度,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挑战。
我国的安全监管体系与政策建议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三篇)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随着转基因技术向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面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涌现,如何合理地利用WTO规则,保护我国人民健康,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在国际商贸中争得主动,是摆在我国科技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标记基因转移和非期望效应等。
在“973”、“863”等科技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将以水稻、鱼等为对象,重点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毒理学和建立食物过敏人群血清库等关键科学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很自然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食品不仅是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还是文化和传统的标志,也是经济贸易的支柱。
在转基因食品展现光明前景的21世纪,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科技、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实质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识别和控制。
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基因食品与传统对应物的比较,集中于异同点的测定。
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既要考虑期望效应,又要考虑非期望效应。
若新的或改变的危害,营养或安全问题被确定,要分析确定对人类健康的关系。
传统上讲,新种类的食用植物在上市前并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毒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评估(除非这些食物可能作为膳食的基本组成应用于特殊的人群,如婴儿),对于诸如食品添加剂或可能在食物中残留的农药要进行典型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文章编号:()#""#’"()"*""!"$’##!*’"!中国公共卫生*""!年第#$卷第$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0123)4567346【综述】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霍飞,江国虹,常改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010*******:3;30:<99:/8<)78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基因组构成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主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果。
#目前存在的问题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持有不同态度,尤其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罗西教授()等人发表的有关转基C9D1E-F9G07因玉米花粉伤害大斑蝶的报道,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基因组构成,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其生物的遗传物性,并使其性状、营养价值、物种品质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原料和工艺与传统的食品生产最根本的差异是实现了基因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转移,甚至可将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可利用及可改造的基因来源范围非常广泛。
本文将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做如下综述。
转基因食品分类转基因食品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转基因植物食品。
如转基因的玉米、大豆等,是转基因食品中种类较多的一类,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营养及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抗逆境生存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改良品质,以及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转基因动物食品。
如转基因的鱼、肉类等,主要是通过转入适当的外援基因或对自身的基因加以修饰的方法,来降低结缔组织的交联度,从而使动物肉质得到改善,或获得风味及营养价值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食品〔!〕。
(!)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整理)浅析转基因大豆及制品的安全性问题
浅析转基因大豆及制品的安全性问题摘要:本文论述了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减少大豆带来的风险,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营养价值前言:中国近年来转基因大豆进口激增,因此转基因大豆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了,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关于食品方面出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不像一般的急性传染病那样,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及计划免疫工作的持久开展而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反,随着新技术和化妆品的广泛使用,食品安全问题将日益严峻。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与否,都普遍面临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天天说食品安全,到底什么叫食品安全呢?是食品安全一般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关于食品安全,至今学术界上尚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
1983年4月,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总干事爱德华提出的食品安全新概念,其内容为“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的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任何食品。
”同时,食品安全必须满足以下三项要求:1.确保生产足够多的食品;2.确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们都能获得食品,尽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3.确保增加人们收入,提高基本食品购买力。
纵观食品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变化,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食品安全系统的风险程度不同,食品安全的内容和目标也不同。
虽然食品频频出现事件,但是最令我担忧的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类新型食品,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
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自然辩证法
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性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同时,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从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演变成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因素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关乎国家、转基因技术拥有者、转基因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转基因食品安全包含食用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等多层涵义。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优点包括:可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生产能力;可增强作物抗杂草、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可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食品保鲜期,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通过抗病基因植入,可增加食品品种,预防或治疗人类疾病;可缩短农作物开发周期,提高农业生产率并进而带动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廖炼忠和晏月平2008)。
然而,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物种间天然杂交的屏障,对人类及生态环境可能构成现实或潜在风险:一是食用安全性问题,即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内是否会发生突变而有害人体健康。
包括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是否改变;导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虫功能的基因,是否会在人体内产生或激活大量毒素;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可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食品中的抗生素标记基因是否会转移至人的肠道或上皮细胞产生抗药性;转基因食品中基因的跨物种转移是否会引起跨病原菌的物种感染等(李志亮等2005)。
二是环境生态安全性问题,即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漂移到野生植物中,出现竞争性更强的品种,或导致其他植物杂草化,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种植抗虫转基因植物后,是否会使目标害虫产生免疫并遗传,产生超级害虫;是否会导致对目标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生物的直接毒害,影响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转基因作物的外源蛋白质在土壤中的累积是否会破坏土壤的微生态循环;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作物的长期种植导致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是否会进一步污染环境等(郭建英等2008)。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Ke r s r n g n e s y e n; e a u t n o e e ft ; d t cin y wod :t s e i o b a a v l ai ft aey o h eet o
转基 因大 豆的食 用安 全性仍 然饱 受争议 。随着 转基 因 大豆 及其产 品 大规模 进入食 品市 场 ,其 对人体 健康 的 转 基 因技 术是 指将 外源基 因通 过生物 、物 理或 化 影 响越来越 引起 人们 的关注 ,因此 ,对 其安全 性 的评 学手段 导人其 他生 物基 因组 ,以获 得外 源基 因稳定 遗 估必 须小心 谨慎 。 目前人们对 转基 因大 豆食用 安全性 传和表达 的遗传改 良体的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 的担 忧主要 体现 在 以下几方 面 。
中图 分 类 号 :T 2 1 S 0 文 献 标 志码 :A d i 03 6 /sn17 — 6 6X.000 .2 o:1. 9js.6 1 9 () 1.8 0 9 i 4 2 0
E au t n Sau fF o aey o r n g n c S y e n v lai tt so o d S ft f a s e i o b a o T
转基 因大豆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王 国磊 , 刘晓 宇
( 中农 业 大 学 食 品科 技 学 院 ,湖北 武 汉 展,应用于食 品工业中产生 了转基因食品,但是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一直受到 人们的质疑。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在食用中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 ,并总结了这些问题的安全性评价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安全性评价 ;检测方法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五部分 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
和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公认的生物安
全评价方法,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认真收集科学数据 和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才能够得出有关生物安 全的科学结论。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
1.科学原则
科学原则是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基于科学基础的食品安 全性评价会对整个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
第五部分
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
概述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 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 提高食品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由于基因技术,特别是转 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转基 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上。
概述
转基因食品已经走进我国百姓的生活。 国内尚没有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生产。 近几年我国大量从美国、阿根廷等国进口大豆,其中大部分 是转基因大豆。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含有转基因成分。
的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
4.逐步原则
•逐步原则是指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评价应当分阶段进行,并且 对每一阶段设置具体的评价内容,逐步而深入地开展评价工作。
通常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应该有如下四个步骤:(1)在完全
可控的环境(如实验室和温室)下进行评价;(2)在小规模和可 控的环境下进行评价;(3)在较大规模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评价;
的特征(非预期效应)。由于技术的原因,外源基因在染色
体内的插入仍然是随机的,并不能确定地将外源基因插入某 个位点。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内容
非预期效应
•非预期效应可能形成新的代谢物或改变代谢模式,如酶的 高水平表达可能引起次级生物化学效应,或改变代谢途径,
或改变代谢物水平。没有单个试验能发现所有可能的非预期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r e s i s t a n t s o y b e a n v a i r e t i e s c u l t i v a t e d c o mme r c i a l l y i n 1 9 9 6 .W i t h t h e t r e me n d o u s e c o n o mi c b e n e f i t s ,i t s p o t e n t i a l r i s k o f f o o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a f e t y wa s o f wi d e s p r e a d c o n c e r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r a n s g e n i c s o y b e a n s ,f o o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fe a t y , a n d p r o v i d e d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c o mm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r a n s g e n i c s o y b e a n s i n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T r a n s g e n i c s o y b e a n; F o o d s a f e t y;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fe a t y
1 转 基 因大 豆 的优 势
1 . 1 转基 因大 豆主 要特 性
大豆是 植物 蛋 白 、油脂 、食 品 、饲料 及工 业原 料 的 重要 来 源 作 物 。仅 排 在 水 稻 、小 麦 和 玉 米 之 后 .是世界 四大粮食 作物 之一 当前 ,转基 因大 豆
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的效益、潜在风险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
1 世 界 转 基 因大 豆 种 植 情 况
注 : 据 来 源 于 h p/ ww . m —o asos eg a 一 it ho- 数 u :/ w g o 9年 全 世 界 大 豆 播 种 面 积 900万 h 0 m,
的关 注 。转 基 因作 物 除 对 地上 部 生 态 系 统产 生影
响外 , 土 壤 和 根 际 的影 响 也 备 受 关 注 。大 豆 对 是 目前世 界 上 转 基 因应 用 面 积 最 大 的 作 物 之 一 ,
对转 基 因大 豆 的种 植 情 况 及其 效 益 和 风 险进 行 分 析, 可为其 在 环境 释 放前 的风 险预 测提 供参 考 。
径 。本 文 重 点 对 当前 转 基 因 抗 除 草 剂 大 豆 的 生 产、 发 、 益、 研 效 潜在 风 险 及 转 基 因 大 豆 的 环 境 安
全评 价 方 法进 行 概 述 , 我 国转 基 因抗 除 草 剂 大 为
豆 的商 业化 种植提 供 参 考 。
关 键词 转基 因大豆 ; 境 风 险 ; 价 方 法 环 评
积 160万 h 占大 豆 播 种 面积 的 7 % 。此 外 , 2 m , 1 加拿 大 、 西 哥 、 拉 圭 、 马 尼 亚 和 南 非 等 国 家 墨 巴 罗 转基 因大 豆 的种植 面 积都 有 较大 增长 ( 1 。 表 )
表 1 世 界 主 要 国 家 转 基 因大 豆 种 植 面 积 万 h m
范 围 内迅速 推 广 ,0 9年 种 植 比例 达 到 7 % 。转 20 7
其 中转 基 因大豆 69 0万 h 占大 豆 播种 面积 的 0 m, 7 % 。按 播 种 面 积 ,0 9年 世 界 前 3位 转 基 因大 7 20 豆 生产 国家依 次 为 : 国 , 种 面 积 28 0万 h 美 播 6 m , 占大 豆播 种 面 积 的 9 % ; 根 廷 , 种 面 积 17 0 2 阿 播 4 万 h 占大 豆 播 种 面 积 的 9 . % ; 西 , 种 面 m , 94 巴 播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评价转 基因食品安全性的 重要依据
企业标准需要根据 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确保食品安全
企业标准需要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和行 业标准
企业标准需要定期 更新,以适应行业 发展和科技进步
某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大豆 的种类和特
缺点:可能影 响生态环境, 如破坏生物多 样性、影响生 态系统平衡等
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检 测转基因食品对实 验动物的急性毒性
作用
生殖毒性试验:检 测转基因食品对实 验动物的生殖毒性
作用
亚慢性毒性试验: 检测转基因食品对 实验动物的长期毒
性作用
致畸试验:检测转 基因食品对实验动
物的致畸作用
慢性毒性试验:检 测转基因食品对实 验动物的慢性毒性
微生物食品等。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包括:提高作物 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除草剂性等,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转基因食品的缺点包括:可能对环 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可能对
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等。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01
按照转入的基因来源分类: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等
02
按照转入的基因功能分类: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抗盐碱等
目录
0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分类 02.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 03.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标准 04.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案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 物体内,从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包括:转基因植 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转基因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题目:《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201230440316 12家具1班莫智辉101号摘要: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 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有较大比例,但其安全性受到人们极大关注。
本文将从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转基因方法、转基因大豆种类及其安全性等方面对其做一简单蛛述,并对转基因大豆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展望;1 转基因大豆概述及现状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
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这种大豆被称为转基因大豆。
而这种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
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
有了这样的转基因大豆,农民就不必像过去那样使用多种除草剂,而可以只需要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就能杀死各种杂草。
当前除了大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抗甘草膦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
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还有抗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物,不过草丁膦与草甘膦杀灭植物的原理并不相同,而培养这两类作物所转的基因也不同。
而当前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提炼大豆油。
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举世瞩目进展。
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巴西和南非。
2003年,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 比上一年增加10%, 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3%;阿根廷居第二, 占21%;加拿大占6%;巴西和中国各占4%;南非占1%。
这六个国家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要求生产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欧盟:实施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要求对所有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和审查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管理规定,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和安 全性评估
日本: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和审查,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标准和管理规范。 加强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强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推动科研创新,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研究。
PART FIVE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全球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推广负责任的转基因技术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制定国际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科学理事会: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确保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转基因食品的国际标准,促进各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伦理道德:对 转基因食品的 研发和使用存 在伦理道德方
面的争议
实质是科学问题, 涉及到生物学、遗 传学等领域
争议焦点在于转基 因食品对人体健康 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监管政策存在差异 ,导致争议更加复 杂
需要进一步的科学 研究和数据支持来 评估转基因食品的 安全性
完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流程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进转基因食品的长期跟踪与监测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度
添加 标题
个案评估原则:对每一种转基因食品进行单独 的安全性评价,考虑到不同转基因食品的特性 和潜在风险
添加 标题
风险预防原则:在缺乏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 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谨慎态度,采取预防 措施确保公众健康不受潜在风险影响
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特性及安全性评价
26 o 0
. 预计将推广至 4 个国家。 0 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 民 预计将增加一倍 。 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过程上可能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它需要不断探索 . 但不可杏 认 , 因技术正以它特有的 、 转基 潜在的优 势蓬勃 发展 , 坚信随着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 . 转
50 20 5
500 6 0
大豆的食品安全性 。
2 0 05
约 占总产量的 3%。而采用转基因与常规育种相 7 结合的方法选育抗病品种, 已成 为作物抗病虫害 育种的最具前景的方法。 a o 等用携有 B 结晶 Prt rt l 蛋白 毒性基因和 C T 基因的微弹轰击各种基 因 pi
出 = 安 窒 性 则 17 了品 摹评 的望 : 竺 全 孽 筌质 同 食 兰性价 实等 原 9 9
转基因大豆进口对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论文图文稿
转基因大豆进口对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论文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摘要:我国目前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中进口的80%都是转基因大豆。
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很大的风险。
通过分析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存在的可能风险,指出我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基因大豆进口及研发,妥善解决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进口,资源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风险一、转基因大豆及我国进口基本情况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转基因大豆可能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
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Ready大豆,简称RR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
此后转基因大豆得到迅猛发展。
2005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已超过了7个,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情况如下:美国81%,阿根廷100%,巴西20%,乌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转基因大豆也在发展。
目前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即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主要是抗草甘膦、草甘二膦和抗虫转基因大豆。
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1]。
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5860万公顷)[2]。
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4位。
由于大豆供不应求,我国从1995年开始批量进口大豆,1996年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随后进口量迅速上涨,2001年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总量,突破1600万吨[3]。
我国进口的大豆中8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目前我国是转基因大豆最大进口国。
二、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人类对其安全性的顾虑是阻碍转基因大豆发展最重要因素。
转基因大豆安全吗?-食品安全,转基因完整篇.doc
转基因大豆安全吗?-食品安全,转基因转基因大豆安全吗? 12月19日,"求证"报道了美国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大量消费转基因的情况。
但在网上,针对转基因的争议一直都有。
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吗?就有关问题,人民日报"求证"记者采访了中外专家。
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黄大昉(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进行人工分离、修饰和转移而培育出新品种,从而赋予原来品种以新的优良性状。
如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就通过增加耐受除草剂的特性,节约了防除杂草的人工和成本。
布鲁姆瓦尔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学系细胞生物学教授):转基因作物有两大益处:其一,提供更高的作物产量。
极端天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全球农业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而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不仅能够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甚至可以抗干旱,无形中扩大了宜耕土地的面积。
其二,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
据英国咨询公司PGEconomic发布的统计数据,1996-2010年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38亿公斤。
林敏(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乌拉圭、南非、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哥斯达黎加。
另外,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瑞士、英国、新西兰、俄罗斯、南非、泰国、土耳其、墨西哥、美国、哥伦比亚、菲律宾、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欧盟、马来西亚等。
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段武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我国也开展了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工作,在大豆新基因发掘、转基因技术平台建设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并未种植。
转基因会影响传代生殖能力吗黄昆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转基因大豆问世以来,研发者以及世界各国的多家独立机构进行了大量、长期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和致敏性评价等。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日益增多,己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也正因如此,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满足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以及出于国际贸易的需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督机构的重视。
随着各国有关转基因各种法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各国不仅能使定性检测技术日趋简捷和准确,更要求能探索出更加适合检测需要的定量手段。
1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问题从理论上说,转基因技术和常规杂交育种都是通过优良基因重组获得新品种的,但常规育种的安全性并未受到人们的质疑。
其主要理由是常规育种是模拟自然现象进行的,基因重组和交流的范围很有限,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
并且,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并未发现什么灾难性的结果。
而转基因技术则不同,它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因为这种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人们无法预测将基因转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故而对其后果存在着疑虑口。
目前被国际上广为接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是“实质等同性”原则。
按照实质等同性原则,孟山都公司对培育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进行食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品种所有氨基酸含量与普通大豆品种没有明显差异;内源蛋白过敏原及其含量与普通大豆品种没有差异。
研究结果还表明CP4一EPSPS和已知的毒蛋白结构没有相似性,急性老鼠管饲法实验也表明CP4一EPSPS 无毒。
但是,由于转基因技术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国际上生物安全方面评估技术尚不成熟,现有知识仍不足以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利益与风险。
目前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仍在争论中,尚无定论。
从目前研究成果看,转基因大豆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检测技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也规定,从2002年3月20日开始要求对五大类中17种产品进行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大豆的健康风险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郭慧玉
来源:《活力》2015年第06期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品,也是中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美国在1994年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大豆的商业化种植,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08年2月13日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143亿公顷,占全球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
我国目前尚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但进口转基因大豆量逐年增加,从1997年的288万吨逐年增加到2012年5838万吨。
与此同时,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全面地深入地评估转基因大豆所带来的风险,是保障我国人民食品安全的需要。
为此,本文查阅近年相关报道、论文论著,对关于转基因大豆的(潜在)健康危害以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行综述。
1 转基因大豆概述
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转基因大豆的研发是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涉及的转基因性状包括对除草剂、虫害、病害及干旱、盐碱等环境逆境的抗性,以及油分、蛋白质、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等,其中针对生产应用开展的品质改良和抗逆研究较多。
2 转基因大豆潜在的健康危害
对于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问题,业内普遍的看法是:转基因大豆的过敏性、毒性、营养品质改变、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转基因大豆及制品导致过敏的事件屡见不鲜。
另外,如果引入的抗生素标记基因进入人体,则有可能导致人体内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抗生素的临床有效性,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有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的组成物质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人体生长缓慢;转基因大豆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类化学物质,它会影响人体荷尔蒙,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
此外,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大豆食品与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3 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评价
3.1 评价原则
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199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CED)提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比较。
但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采用过程评价法,即采用严格的毒性、过敏性、抗性标记基因的实验并对其应用与发展采取严格的过程检测作为安全评价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基本遵循以科学为基础、实质等同性、个案分析以及逐步完善等原则。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结果评价法、过程评价法、个案分析等。
3.2 评价内容
3.2.1 营养学评价。
比较转基因产品与同/近基因型亲本的传统品种概略养分差异,包括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全面分析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测定抗营养因子含量。
3.2.2 过敏性评价。
若导入基因来自已知含有过敏原的生物,其编码的蛋白质是在转基因产品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不论是常见或不常见的过敏原,均需确定该基因是否编码某一种过敏原,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时,还必须进行人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其过敏性,如皮肤穿刺试验等。
3.2.3 毒理学评价。
重点研究表达产物如蛋白质对动物的安全性,除研究蛋白质在模拟消化道的降解特性外,尚需进行口服急性毒性试验,再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致突变试验、致畸试验、亚急性与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和致癌试验。
4 结语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历史还不长,有些潜在的遗传损害在短期内是不表现出来的,目前还没有能全面评价整个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方法。
除实质等同性原则外,对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评价要采取个案进行,这个原则已为欧盟和美国采用。
此外,单纯采用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的传统方法去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转基因食品中的DNA及其表达产物,不同于单纯化学性食品添加剂或残留的化学农药在体内的作用。
传统的动物实验(毒理学试验和致敏性试验)研究也是有限的,需要结合先进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以及光电显微技术进行更深层次、更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对健康潜在的不良效应或危害,特别是远期效应,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有待做长期观察。
由于人体内生物化学变化的复杂性,有些影响还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表现和检测出来,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是否安全,这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应谨慎对待,不可急于下结论。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