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合集下载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八法五步的点评: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其中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招式;五步指的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步法。

这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必修课。

在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八法五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八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其次,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

最后,通过练习八法五步,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虽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技法,但其实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

因此,建议初学者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以确保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练习八法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精髓,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因此,建议初学者要重视八法五步的学习和实践。

太极八法五步口令

太极八法五步口令

太极八法五步口令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着无数爱好者。

其中,太极八法五步是一套精简而基础的套路,而口令则在练习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太极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种技法;五步,则是进、退、顾、盼、定这五种步法。

在练习太极八法五步时,清晰准确的口令能够帮助习练者更好地掌握动作的节奏、方向和要领。

首先是掤法。

口令为“掤起双手,前掤撑开”。

习练者双手抬起,微微向前伸展,仿佛在推开前方的阻力,动作要缓慢而有力,保持身体的中正和平衡。

接着是捋法,口令是“捋回手臂,顺劲牵引”。

双手顺势回收,引导对方的力量,如同牵引丝线一般,动作要柔顺自然。

挤法的口令为“前挤发力,短促刚猛”。

双手向前推送,力量瞬间爆发,但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

按法的口令是“下按沉劲,稳固扎实”。

双手向下按压,犹如将重物稳稳地压在地上。

采法,口令为“采拿旋转,灵活巧妙”。

通过手法的变化,巧妙地控制对方。

挒法的口令是“挒开分劲,快速敏捷”。

动作迅速,将力量分散出去。

肘法,口令为“肘击发力,近身攻击”。

在近身时运用肘部的力量进行攻击。

靠法的口令是“贴身靠打,整体发力”。

借助身体的整体力量进行靠打。

在步法方面,进步的口令是“前脚迈进,重心前移”。

动作要平稳,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退步的口令是“后脚回撤,重心后移”。

顾法的口令是“转头顾盼,眼观六路”。

头部转动,观察周围的情况。

盼法的口令是“远望前瞻,心有所向”。

目光注视前方,有目标感。

定法的口令是“立身中正,稳如泰山”。

保持身体的稳定和静止。

在实际练习中,口令的节奏要适中,既要给习练者足够的时间完成动作,又要保持一定的连贯性。

比如,在进行一个完整的动作组合时,如“掤捋挤按”,可以口令为“掤起双手,前掤撑开;捋回手臂,顺劲牵引;前挤发力,短促刚猛;下按沉劲,稳固扎实”,每个动作之间有短暂的停顿,让习练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动作的转换和力量的变化。

对于初学者来说,跟随口令练习太极八法五步是非常重要的。

简述太极拳技法

简述太极拳技法

简述太极拳技法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它注重以柔克刚、化解力量的技法。

太极拳讲究以内功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内功修炼,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敏度。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包括“听、拨、按、挤、引、捋、站、定”。

通过练习这些基本技法,太极拳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太极拳有丰富的套路和招式,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推手”。

推手是太极拳中的对练,通过双方的身体接触和相互搏击,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的技法注重以柔克刚、化解力量,通过巧妙运用身体的力量,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内外协调,通过适当的呼吸调控和内功训练,将身体的力量转化为灵活而有力的攻击。

太极拳的技法还包括腿法、手法和身法等多种练习方法。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修炼,太极拳的技法可以不断提高,达到出手迅猛、稳定而有力的效果。

太极拳技法的特点是看似简单而实则深奥,需要不断的体悟和修炼才能融会贯通。

太极拳的技法不仅仅是一种武术练习方法,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道路。

通过太极拳的修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调和身心的平衡,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太极十大基本功分解教学

太极十大基本功分解教学

太极十大基本功分解教学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哲学理念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喜爱。

而太极拳的基本功是掌握太极拳技巧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以“太极十大基本功”为主题,对这些基本功进行分解教学。

一、站桩:站立时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放松,意念集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通过站桩可以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呼吸,增强稳定性和耐力。

二、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动作的开始,也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起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双手轻轻放在身体两侧。

三、托球:托球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之一,通过练习托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双手握拳,手掌向上,手腕放松,手臂自然下垂,肩部放松,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

四、分腿:分腿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脚尖向外微微旋转。

五、转身:转身是太极拳动作的关键之一,通过练习转身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转身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脚步稳固,腰部旋转,手臂伸直。

六、上步:上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上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脚跟着地。

七、下蹲:下蹲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下蹲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臀部坐下。

八、扫腿:扫腿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扫腿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腰部扭转。

九、进步:进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进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脚跟着地。

十、收势:收势是太极拳动作的结束,也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收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脚尖着地,双手轻轻放在身体两侧,身体呈放松状态。

通过对太极十大基本功的分解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喻润川师傅二十年前口授的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在多年的太极拳教学与训练中非常实用,现整理如下:1.双封引击法:和人推手时,将其两手封闭于两肘处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稳,顺其偏斜方向而击发之,彼必跌出。

2.迎门套:与人手相接触时,即以沉劲压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势引之,使其上体靠近我身,我以肩迎面一靠,彼即行跌出。

3.扭手制肱法:和人推手时,我的左右手,捂接人的左右手,我右臂从人左膀下,用搓劲,使其左膀伸直,左手下压,右臂上挑,使其脚根抬起,重心偏斜,顺其右向而发之。

4.左右顺转引击法:若人以两手按我右肱,即以右肱用粘劲引之,使近我身,待其力微,肱一外转便击,彼必跌出。

5.前闪后蹶法:如人在身后,搂住后腰,我即以肩向前往下截,臂部向上猛蹶,则抱腰者,自然放开从我身后,倒跌于我面前。

6.反掌掀臂法:和人推手用捋时,趁势用右手背击人面部或胸部,人必含胸,即用右手击其面或胸,左手掀其右臂,人必重心不稳而跌出。

7.下引上击法:如人以双手按我右臂,即以粘走劲下抄其阴部或腿部,人必惊惶下蹲,趁势以右肩靠其胸部,彼必跌出。

8.右引左击法:和人推手时,彼用右腰击来,我右手用粘走劲并翻掌引其前进,使其不得势,同时以右掌击其下颏,再以左肘击其胸部,彼必后跌。

9.上遮下打法:如肘底捶式左手屈肘上挑,一则拨人之手,一则遮人之目,右手从左肘下向前推击人胸。

还有由抱虎归山变斜飞时,人必制我左手,即趁势发之,右手用扑捶制其手臂,使不得势或背势时,即趁势发之,使其跌出。

10.膝撞命门法:推手时我捋人手并制其肘,彼无法倾开,只有用背抵靠来救,我趁势用左右手反制其左右手,并用右膝撞其命门穴,彼无法逃避。

11.一引一进法:人迫制我肩肘,我就势从下往后向上转一小圈再向前斜插面下,即是用肩前靠人,必被发出,若制我手,则手从前往后一翻亦是转小圈,以手背击之,必跌出。

12.上引下打法:如玉女穿棱式,人自上打来,我即以右手用粘化劲引进而以左手击其右肩,人必摇摆不定,趁势顺其右向击之,人必跌倒。

太极拳基本技法

太极拳基本技法

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拳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掌握它的“技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基本技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拳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

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

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

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

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

扎实。

太极拳基本技法(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

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

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

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

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太极拳基本技法(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含、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

它既能使重心下降,又使肺脏、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

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不能单纯地往后拉。

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含胸拔背,胸背肌肉须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太极拳基本技法(四)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合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

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一、肩臂功。

1、耸肩沉肩: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

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前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

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

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前俯: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

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

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

⑤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①双脚开立,双手叉腰;②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口令

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口令

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口令八法五步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是欲学习太极拳,都必须先了解八法五步这个基础知识,了解这九个要点及其基本要求,方能达到应用太极拳所制定的技法要求。

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练习中最核心的内容,包括八个基本方法以及五步基本步伐。

它们不仅包含了太极拳的基本技术,而且还涵盖了太极拳的哲学和文化内涵,正如太极拳的基本思想“运气而不是力量”。

第一、“云手”,又称“云月手”,手的掌心向上,形成“开手”,并以手掌朝后,尽量展开,形成“放手”,可以发挥手指舞动之功效。

第二、“回肘”,也称“把握手”,左肘稍稍抬起,右肘下压,双手交叉,左右配合,形成一个圆圈,要求上下贴合,凝神微定,左右自如,以便发挥肘部的功效。

第三、“抱月步”,即双腿稍分开,站立支撑,双膝向两旁伸开,肩部尽量松开,头部轻抬,上身转动,微微后仰,双臂上举,以手掌圆形抱住一个“月球”,以便发挥腿部的功效。

第四、“抹背步”,双腿分立,双膝向两侧微弯,上身微仰,手肘轻轻外翻,以双手抹向背部,凝神微定,可以发挥腰部功效。

第五、“开步搂膝”,两脚正立,双膝部分弯曲,上身转动,以双臂下压,以搂膝的形式搭在膝盖上,微微上仰头部,凝神微定,发挥腰部的功效。

第六、“搓拳”,双脚正立,双膝向外微拳,上身微抬,双腕转动,以双拳搓交,凝神微定,以发挥手掌的功效。

第七、“拗步”,双脚向内拗步,双膝微抬,双肩微屈,上身垂直,双手向腰部按摩,凝神微定,发挥背部的功效。

第八、“看门步”,双脚向外分步,双膝伸直,双臂微展,以双腿托腰,双腕微垂,凝神微定,以发挥腿部的功效。

五步基本步伐是太极拳学习的基础,它包括:第一、“仰步”,双腿交叉,上身仰起,两臂微曲,双手交叉捧圆,凝神微定,发挥腹部的功效。

第二、“拗步”,双腿向内拗步,上身抬起,双手微抬,凝神微定,发挥背部功效。

第三、“拦腰步”,双腿向外分步,上身抬起,双腕拦腰,凝神微定,发挥腰腹部功效。

简述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简述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简述太极拳的技法特点一、引言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代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合一,技法特点独特,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基础动作、身法、步法、手势等方面来全面详细地介绍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二、基础动作1. 站桩:太极拳的基础动作,通过站立来调整呼吸和体态。

2.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场动作,包含了许多基本技法,如“开合”、“缩放”、“沉肩坠肘”等。

3. 分式:分式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动作分成若干部分进行练习。

通过分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整个动作。

三、身法1. 重心下沉:太极拳要求重心下沉,以保持稳定性和灵活性。

2. 慢速连贯:太极拳强调慢速连贯,通过缓慢而流畅地运动来调节呼吸和体态。

3. 气沉丹田:太极拳要求将呼吸调整到下腹部,以增强内力和身体的稳定性。

四、步法1. 太极步:太极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通过左右进退、转圈等动作来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姿态。

2. 单鞭步:单鞭步是太极拳中常用的步法之一,通过前进或后退并伸出一只手来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姿态。

3. 金鸡独立:金鸡独立是一种较为高难度的步法,需要练习者掌握平衡能力和灵活性。

五、手势1. 掤:掤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手势之一,通过左右掌心相对来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姿态。

2. 捋:捋是太极拳中常用的手势之一,通过将手臂从外向内旋转来扭转对方的力量。

3. 按:按是太极拳中常用的手势之一,通过向下按压对方来消耗其力量。

六、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太极拳的基础动作、身法、步法和手势等方面的技法特点。

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合一,通过缓慢而流畅的运动来调节呼吸和体态,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为世人熟知的一种拳术,也是一门兼具身体锻炼和精神修养的综合性运动。

太极拳共有二十四式,它们形态各异,动静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太极拳的二十四式吧。

第一式:起势。

起势是太极拳的开端,以身体站姿为出发点,通过手和足的动作调整自身气机,准备进入太极拳的其他动作。

第二式:云手。

云手动作柔和流畅,仿佛行云流水般,所以得名云手。

它是太极拳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动作之一。

第三式:单鞭。

单鞭是太极拳中一种有力的招式,通过伸直手臂手掌向下的动作,来击断对方的攻击。

第四式:提手。

提手动作主要是通过左右手向前抬起的动作,以便防御对方的攻击,并为下一步动作做准备。

第五式:靠。

靠是一种进攻动作,通过身体的转动和前进,以胸部用力推动对方,使其失去平衡。

第六式:掩手肱。

掩手肱是一种躲避和反击对方攻击的技巧,主要通过左手的防守和右手的进攻。

第七式:揽雀尾。

揽雀尾是太极拳中一种变化多端的动作,主要通过拉胯的动作来突破对方的攻击。

第八式:单鞭。

单鞭是太极拳中再次出现的动作,通过将左手向前伸直,右手紧贴身体的动作,进行防御和攻击。

第九式:云手。

云手动作再次出现,通过左右手的前后移动,拉动对方的动作,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第十式:罗马封。

罗马封是一种拉动对方双臂,使其失去平衡的动作,通过左右手的动作来控制对方。

第十一式:搬拦捶。

搬拦捶是太极拳中一种散发力量的动作,通过左右手的进攻和防守,对对方进行控制。

第十二式:如封似闭。

如封似闭是一种迷惑对方的动作,通过身体的变化和手势的干扰,阻止对方进攻。

第十三式:单鞭。

单鞭再次出现,通过类似前面的动作,左手伸直,右手紧贴身体,进行防御和攻击。

第十四式:云手。

云手再次出现,通过左右手的前后移动,拉动对方的动作,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第十五式:闭。

闭是一种休息和调整的动作,通过将双手合拢于胸前,调整自身的气机。

第十六式:十字手。

十字手是太极拳中一种迅速进攻的动作,通过左右手的翻转和发力,对对方进行攻击。

太极拳最基本的十个要领

太极拳最基本的十个要领

太极拳最基本的十个要领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最基本的十个要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虚灵顶劲顶劲是指头容正直,神贯于顶。

该要领并不是单指头项,应包括整个身心。

从足到头顶均要体现上灵之意。

即:两足抓地头项上领,如两足与头将身体拉长的感觉。

二、含胸拔背含胸是指胸微涵内收,使气沉于丹田。

拔背是指气贴于背,蓄力于脊。

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

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

三、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常言道“步随身转则为功,身随步转则为病”。

正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

”(王宗岳《十三总势歌》)四、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

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

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沉肩是指肩松开下垂。

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

坠肘是指肘往下松坠之意。

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发力不能完全到位。

六、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

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

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七、上下相随上下相随是指《太极拳论》所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此方可称做上下相随。

八、内外相合太极拳所练在神。

即:“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

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

九、相连不断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

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

太极拳六大基本功法

太极拳六大基本功法

太极拳六大基本功法太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六大基本功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

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

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的招式太极拳对于我们来讲是有强身健体的效果的,那么大家有了解过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吗?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的招式,欢迎大家阅读!太极拳的招式:1、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聘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左右野马分鬃。

(1)预备姿势:两脚幵立,与肩同宽,膝部稍微弯曲。

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2)抱手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掌心相对,右上左下,右手大体与肩平,在右胸前做出“抱球”的姿势。

接着左脚跟抬起,转向右侧,眼看右手。

(3)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两脚保持约20厘米距离。

(4)弓步分手:上体挺直,继续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前后分别向左上和右下两个方向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

3、白鹤亮翅。

(1)跟歩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完成姿势胸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姿势训练:太极拳注重身体的统一协调,正确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身体挺直,头顶抬起,胸微收,腹部收紧,尾椎下沉,意念集中于丹田。

2. 呼吸训练:太极拳注重以自然深长的呼吸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通过深呼吸慢吐气,使呼吸变得平缓有节奏,与动作的运动配合。

3. 动作训练: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可以按照太极拳套路的顺序,逐渐练习各个动作,并逐步连接起来。

4. 力量训练:太极拳的力量不是以肌肉力量为主,而是以内劲和气劲的运用为特点。

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练习方法,如太极拳推手练习、球体练习等来提升内劲和气劲的发挥。

5. 意念训练:太极拳是一种内外修炼的武术,注重意识和意念的运用。

练习太极拳时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每个动作的内在感觉。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过程,需要不断练习和修炼方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太极拳基本手法

太极拳基本手法

太极拳基本手法2011-08-14 19:42:50太极拳也称十三势,因为它掌运八方,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足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

十三势也就是太极拳术在技击中的基本方法。

其中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和中定是步法,步随身换,步法要与身法协调一致,灵活稳重。

手法也称为推手八法,即:1.掤:在太极拳法中,将向上向外之力称为掤。

双方搭手,对方进身做攻势,以手前进;我则逆敌方向,承其劲力而含有向上向外的劲力,使对方的劲力既不能到达我的胸部,有不能随其意而下降,即所谓掤劲。

掤劲在太极拳法中极为重要,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掤劲都不可丢失。

这里应注意之处有三:第一,掤劲使沾住对方,而不是与对方向对抗;第二,掤劲要保持自己臂肘有一定的弧度,而不使自己的小臂靠近腹部;第三,掤劲要贯彻敌进我退的原则,而此处的进退都是腰腿的运动。

这样,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成为我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极力将失去着力点,影响身体的平衡的稳定,并将受到我的支配。

2.捋:在太极拳法中,将向旁侧的横力成为捋。

对方向我进攻时,我沾住其腕肘,顺其前进之势而领向我身体的左侧或右侧,即在对方劲力之上在略加向旁侧的小力,使对方身体受到更大的旁侧方向的合力。

关键:首先,要顺对方的劲力而动,略微改变其感想;其次,要转腰坐胯,含胸拔背而不得僵滞;再次,须连着对方腕肘,并防止对方受捋肩击胯打。

这样,只要将自己先安排好,对敌人的劲力采取顺应而施力的原则,就能使对方失去平衡陷入被动。

3.挤:挤是压迫,有向外之意。

在太极拳法中,将挤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的外推之力称为挤,即以手、臂、肩、背粘住对方,从而向前推掷。

挤劲是进攻,其目的在于排挤对方失去平衡而离开原来的位置。

因此,在挤法中,手臂要用力,而更重要的劲力却要来自腰腿,脚趾抓地,前腿弓,后脚蹬,腰部发力,直向对方中心,威力很大。

4.按:将劲力向下称为按。

在太极拳法中,用手下按,以抑制对方前进的攻击。

太极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及朋福。

太极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及朋福。

太极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及朋福。

太极拳八种基本技法(简称“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这里我以杨式传统套路八十五式太极拳动作为例进行说明。

揽雀尾这个动作中包含太极八法中的四项:棚、捋、挤、按,在推手中我们把这称为四正推手法。

首先大家要记住:棚要圆撑,捋要轻灵,挤要惊,按要冲。

要掌握好揽雀尾,就必须懂得它的含义,而且在大部分太极拳套路中都是以揽雀尾作为开头。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如果开头开好了,后边也就随之揣摩理解,也就感到容易一些了。

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中的五步法,即指进、退、顾、盼、定。

这五种步法同样也对应着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与五行对应,即金木水火土。

前进:
在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

人体对应穴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此劲的劲源在会阴穴,如欲前进,只要意在会阴穴,眼神向前上方看,身体即自然前进。

从外表看,此劲只表现在步法上。

蕴于内者,即粘劲。

粘劲,主前进。

粘劲带有主动性,系用自己的手、腕、臂来粘对方的手、腕、臂,将对方粘起,使对方引进落空,达到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目的,为太极拳推手中最重要之基本内劲。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是已故太极拳大师王守先老先生积数十年之经验秘传而来的。

它既具有各家太极拳的共同特点,又较为精简,使初学者易于掌握要领。

长期坚持锻炼,能使全身肌肉收放自如,气血易于贯通四肢百骸,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气机交换,提高肌体免疫力,振奋生息之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抗衰老的功效。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前六式多注重练心意,后六式重于练内劲。

它以空、松、意推动姿式动作,又以动带静,以意行气、以气行血,意之所至,即血流行之所至。

现将其整理出来,公诸同好,以供参考。

第一式: 悬锤式预备式: 身体端正自然,不偏不倚,不必故意挺胸或收腹,要平心静气,呼吸自然,意气下沉,头顶颌起,然后左脚向左分开,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两足平行,脚尖微向里扣,脚底正放,全身放松,不使力,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自然站立,都似屈非屈、似直非直的姿势。

全部太极拳十二法每式之预备姿势,皆如是。

1、两臂左右分开,斜行向上作弧线,先由两手的食指带头上举,两手上举时,十个指头好象有丝牵向上升,以动抽丝之劲,动作需轻缓,不可紧张用力,肩关节松开,好象往外拉,同时肘尖也向下松垂,手臂姿势成为双线对称弧形,两手高至头部前上方,两臂举起时手心随之转向,先斜向外向上,两手行至头顶正中,转成两手向下,同时重心落于两腿中间,眼向前平视,神带手行。

2、下落时,以肘尖松沉劲带头,候两肘落至肩平时,两腿同时下弯,两手轻轻下按至脐下为止,臀部不可向后突出,膝稍向前弯出,下按时两手掌离身四、五寸,两手指尖距离约三至四寸,目前平视,要自然,不可用力,两手则如拨摇云雾意境,如此为一次。

然后下按之两手,各自外翻成半阴阳手,仍以食指带头上提,重复上述动作十二次,也可视各人体力而定。

第二式: 交摩掌式站好预备姿势后,左右两臂上提至臂平胸前,手心向下,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臂平屈于胸前六、七寸,右手向外向右平行划圈,左手向内向左平行划圈,两手均为顺时针方向运行,回至胸前两手划之圈应一般大,同时两腿屈膝下蹲,在两手回到胸前时,再慢慢起立,如是十二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动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主要包括基本技法、套路和推手三个方面,而基本技法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其他方面的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站桩
站桩是太极拳的第一个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功法。

它可以帮助修炼者调整身体状态、提高身体感知能力和调节呼吸等。

站桩主要包括单腿站桩和双腿站桩两种形式。

1. 单腿站桩
单腿站桩需要修炼者将一个脚抬起,使全身重心集中在另一个脚上,并保持稳定不动。

这个过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2. 双腿站桩
双腿站桩需要修炼者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并保持双足平行。

这个过
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二、行步
行步是太极拳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它可以帮助修炼者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和反应速度等。

行步主要包括单步和双步两种形式。

1. 单步
单步是太极拳中常用的一种行走方式,也是太极拳套路中常用的基本步法。

单步需要修炼者将一只脚向前迈出一小步,并保持身体平衡。

这个过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2. 双步
双步是太极拳中另一种常用的行走方式,也是太极拳套路中常用的基本步法。

双步需要修炼者将两只脚交替向前迈出一小步,并保持身体平衡。

这个过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三、手法
手法是太极拳中最为重要的技法之一,也是太极拳套路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技法之一。

手法主要包括推手、搏击和抱球三种形式。

1. 推手
推手是太极拳中最为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可以帮助修炼者提高身体感知能力、反应速度和协调性等。

推手需要修炼者与对手进行接触,并通过推、拉、扭等动作来控制对方。

2. 搏击
搏击是太极拳中另一种常用的手法,它主要用于实战中。

搏击需要修炼者通过拳、腿等动作来攻击对方,同时也需要注意防守和回避。

3. 抱球
抱球是太极拳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它主要用于练习内功和调节呼吸。

抱球需要修炼者将两臂环抱在胸前,同时呼吸调整气息。

四、身法
身法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技法之一,它主要包括站立姿势、转身、腰部运动等。

1. 站立姿势
站立姿势是太极拳中最基础的身法之一,它可以帮助修炼者保持平衡和稳定,并提高身体感知能力。

站立姿势需要修炼者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并保持双足平行。

2. 转身
转身是太极拳中常用的一种身法,它可以帮助修炼者调整身体状态和方向,并提高反应速度。

转身需要修炼者将身体向一侧旋转,同时保持平衡和稳定。

3. 腰部运动
腰部运动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身法,它可以帮助修炼者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腰部运动需要修炼者通过腰部的扭转、摆动等动作来控制身体。

总结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包括站桩、行步、手法和身法四个方面。

这些技法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其他方面的基础。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炼这些基本技法,可以帮助修炼者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并在实战中更加游刃有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