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第15章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解得
对于第二个分解电路,由分流公式有
由叠加定理得
4-8 题4-8图所示电路中 , ,当开关 在位置1时,毫安表的读数为 ;当开关 合向位置2时,毫安表的读数为 。如果把开关 合向位置3,则毫安表的读数为多少
题4-8图
解:将上图可知,产生毫安表所在支路电流的原因有电流源和电压源,电流源一直保持不变,只有电压源在变化,由齐次定理和叠加定理,可以将毫安表所在支路电流 表示为
题3-20图
解:选取参考节点如图所示,其节点电压方程为
整理得
因为
, ,
所以


3-21 用节点电压法求解题3-21图所示电路中电压 。
解:选取参考节点如图所示,其节点电压方程为
其中
解得 。

题3-21图
3-22 用节点电压法求解题3-13。
题3-22图
解:(1)选取参考节点如图(a)所示,其节点电压方程为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发出)
电阻的功率为
(吸收)
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 ,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解:标注电流如图(b)所示。
由 有

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外电路的功率为

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
1. 求电感电流初始值
由换路前电路可得
换路后,将电感开路,求其戴维宁等效电路
2.求开路电压
如下图所示,有
所以
3. 求等效电阻
如上图所示
因为
所以

4. 求电感电流终值 及时间常数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 SOW; (2) 300 V、25V,200V、75V; (3) R=12.50, R3=1000, R4=37.5021-2 V =8.S V, V =8.S V, V =0.S V, V =-12V, V =-19V, V =21.S V U =8V, U =12.5,A mB D 'AB B CU =-27.S VDA1-3 Li=204 V, E=205 V1-4 (1) V A=lOO V ,V=99V ,V c=97V ,V0=7V ,V E=S V ,V F=l V ,U A F=99V ,U c E=92V ,U8E=94V,8U BF=98V, u cA=-3 V; (2) V c=90V, V B=92V, V A=93V, V E=-2V, V F=-6V, V G=-7V, U A F=99V, u c E=92V, U B E=94V, U BF=98V, U C A =-3 V1-5 R=806.70, 1=0.27A1-6 1=4A ,11 =llA ,l2=19A1-7 (a) U=6V, (b) U=24 V, (c) R=SO, (d) 1=23.SA1-8 (1) i6=-1A; (2) u4=10V ,u6=3 V; (3) Pl =-2W发出,P2=6W吸收,P3=16W吸收,P4=-lOW发出,PS=-7W发出,PG=-3W发出1-9 l=lA, U5=134V, R=7.801-10 S断开:UAB=-4.SV, UA0=-12V, UB0=-7.2V; S闭合:12 V, 12 V, 0 V1-12 UAB=llV / 12=0.SA / 13=4.SA / R3=2.401-13 R1 =19.88k0, R2=20 kO1-14 RPl=11.110, RP2=1000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40, SA2-2 (1) 4V ,2V ,1 V; (2) 40mA ,20mA ,lOmA 2-3 1.50 ,2A ,1/3A2-4 60 I 3602-5 2A, lA2-6 lA2-7 2A2-8 lOA2-9 l1=1.4A, l2=1.6A, l3=0.2A2-10 11=OA I l2=-3A I p l =OW I P2=-l8W2-11 11 =-lA, l2=-2A I E3=10V2-12 11=6A, l2=-3A I l3=3A2-13 11 =2A, l2=1A ,l3=1A ,14 =2A, l5=1A2-14 URL =30V I 11=2.SA I l2=-35A I I L =7.SA2-15 U ab=6V, 11=1.SA, 12=-lA, 13=0.SA2-16 11 =6A, l2=-3A I l3=3A2-17 1=4/SA, l2=-3/4A ,l3=2A ,14=31/20A ,l5=-11/4A12-18 1=0.SA I l2=-0.25A12-19 l=1A32-20 1=-lA52-21 (1) l=0A, U ab=O V; (2) l5=1A, U ab=llV。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 第15章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  第15章

第15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本章重点1、 了解图有关的概念;2、掌握与图的描述有关的三个矩阵;3、基本回路与基本割集的选择;4、状态方程的列写方法。

● 本章难点1、复杂电路建立状态方程。

● 教学方法本章主要讲述了图论中的基本概念、三个重要矩阵(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及由此导出的KCL 、KVL 矩阵方程,最后,讲述了列写电路的状态方程的两种方法,即直观法和系统法。

对重点内容,课堂上不仅要把概念讲解透彻,并通过讲例题加以分析,课下布置一定的作业,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牢固掌握。

本章讲授共用4课时。

对回路电流方程、节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和列表方程等内容以自学为主。

● 授课内容15.1割集 一、图的概念1,图(线图):线段(支路)与点(节点)的集合。

2,有向图: 标出支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图。

3,连通图:任意两个节点间至少存在一条由支路构成的路径。

4,子图: 若图G1中所有支路和节点都属于图G ,就把G1称为G 的子图。

二、树、基本回路、割集65(a) (b)(c)565(d) (e) (f)1、树1)定义:在连通图G中,把所有的节点连通起来,但不包含任一闭合路径的部分线图称为一棵树。

①含所有节点,②不具有回路,③连通的,④为G的子图。

电路的图G如图(a)所示,图(b)为图G的一棵树,图(c)不是图G的树(未含所有节点);图(d)不是图G的树(出现了回路);图(e)不是图G的树(不是连通图);图(f)不是图G的树(不是图G的子图)。

2)树支:属于一棵树的支路称为该树的数支。

树支数=n-1=独立节点数3)连支:不属于一棵树的支路称为该树的连支。

连支数=b-(n-1)=独立回路数。

连支的集合称为余树、补树2、基本回路:在图G中选取一棵树后,由一条连支及相应的树支所构成的回路称为该树的基本回路(单连支回路)。

1)基本回路数=连支数。

2)基本回路的KVL方程相互独立。

3)不同的树对应于不同的基本回路。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邱关源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邱关源

_
_
由KCL:
i = i1+ i2+ …+ ik+ …+in =u/R1 +u/R2 + …+u/Rn =u(1/R1+1/R2+…+1/Rn)=uGeq
n
Geq G1 G2 Gn Gk Gk k 1
返回 上页 下页
结论 等效电导等于并联的各电导之和。
1 Req
Geq
1 R1
1 R2
I4
求:I1 ,I4 ,U4
+
2R U_4
解 ①用分流方法做
I4
1 2
I3
1 4
I2
1 8
I1
1 8
12 R
3 2R
U4 I4 2R 3V
②用分压方法做
I1
12 R
U4
U2 2
1 4
U1
3V
I4
3 2R
返回 上页 下页
从以上例题可得求解串、并联电路的一般步骤: ①求出等效电阻或等效电导; ②应用欧姆定律求出总电压或总电流;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 输入电阻
重点:
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 电阻的串、并联; 3. 电阻的Y— 变换; 4.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i5 10 7.5 2.5A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 缩短无电阻导线
R1 R5
Req
Req
R2 R6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邱关源通用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邱关源通用课件

一阶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及其响应
总结词
求解微分方程
详细描述
根据微分方程的特性和初始条件,求 解微分方程以获得电路元件的状态变 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常用的求解方 法包括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线 性化法等。
一阶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及其响应
总结词:分析响应
详细描述:根据求解出的状态变量,分析电路元件的响应特性。响应特性包括稳 态响应和暂态响应,其中暂态响应指的是电路从初始状态达到稳态的过程。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邱关源 通用课件
目录
• 绪论 •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 电阻电路的分析 • 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 • 二阶动态电路的分析 •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三相电路的分析 •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01
绪论
电路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
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相电源或三相负载的端点相互 连接,每相负载承受的电压为电 源线电压。
混合连接
在某些情况下,电路中可能同时 存在星形和三角形连接的负载, 这称为混合连接。
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析
1 2
相电压与线电压
在星形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在三角形 连接中,线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对称三相电路
当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对称时,各相的电压和电 流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总结词:阶跃响应
详细描述:阶跃响应是指当输入信号为一个阶跃函数时,电路的输出响应。阶跃响应的特点是初始时刻电路输出突然跳变到 某一值,然后逐渐趋近于稳态值。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具有端接的双口网络

具有端接的双口网络

h11
=
100,
+ 2
j1 ● 1:10 ●100 +
+ j100
+
+ – j2
• U1
N0
• U2
100
U•
U解 能•I•2110:根=2°=1本据VI•010题双+•I–1双口 10I•x口–V3UA•情2R–况UI•得•12比2I=•到x=上0(.U–1一•1I•oy0。题0U•要–o =j复1–01杂00)0得I•2I•–2多U•+2–,Z但Ii•1 只N要–0能得U•+–I•到22 j110I•0100,就–o
= =
z11•I•1 z21 I1
+z12 + z22
• I2 • I2
单口网络 VAR
• U1
=
• Us

• ZsI1
• U2
=

• ZLI2
由 由
• U2
=
z21I•1
+
z22
• I2
=
• U1
=
z11I•1
+
z12
• I2

• ZLI2 得
Zi
=得U••I11A==i =zz111I•I•1z21+Z2L2z=++12–△ZI•I•Lz21z22z=+21
15648u1?us?i1?zsu2?i2?z12双口网络var单口网络vari2?zli1?u1?z11i1?i2?z22z21u2?将单口网络的var代入双口网络的var可得z12z21z11z22zlu2?u2?z12zli1?u1?z11i1?z22z21u2?u2?zlz12z22zli1?u1?z11zli1?z21zlu2?u2?zlu2?u1?z21zlu1?u2?z21zlauz11zlz电压转移比电压增益为电路分析基础第三部分

电路 第五版学习指导

电路 第五版学习指导

本章目录
总目录
3)、理想电流源的并联:当n个理想电流源并联时,其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等效替代, 且有
is= isk
k 1
n
4)、理想电流源的串联:根据KCL 定律,仅当理想电流源的电流相等及极性一致时 才 能够串联,且可用任一个理想电流源作为其等效电路。 一个理想电流源与一条B支路串联,对外电路来讲,其等效电路可以将B支路去 掉;不影响外电路的计算结果。 如图所示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掌握电路谐振的条件。了解谐振电路的特点。 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掌握三相对称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掌握对称和不对称三相交流电路 的分析方法。掌握三相电路中功率的计算。了解三相电路的测量。 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掌握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功率的计算。了解平均值、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 分析方法。 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了解拉普拉斯变换、反变换的定义与方法。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反变换的求解方法, 掌握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了解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了解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二、戴维宁定理 一个线性含源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 来等效替代;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而电阻等于该二端 网络的去源(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的输入电阻Req。
本章目录
总目录
三、替代定理 对于给定的任意一个电路,若已知某一支路电压为uk、电流为 k;那么这条支 路就可以用一个电压等于 k的独立电压源,或者用一个电流等于 k的独立电流 源,或用R= k / k电阻来替代,替代后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均保持原有值。 四、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如果含源二端网络外接可调电阻R,当R=Req时,电阻R可以从二端网络获得 最 大功率,该最大功率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邱关源罗先觉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邱关源罗先觉

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I +⨯=;I =13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P P I I 12122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I I ;I 18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211-=-I I ;I 18=-A ;U S =-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 =-+9473A =0.5 A ;U I a b .=+=9485V ; I U 162125=-=a b .A ;P =⨯6125. W =7.5 W;吸收功率7.5W 。

电路_第五版邱关源著15章课件4

电路_第五版邱关源著15章课件4

KCL KVL
AI = 0
U = A Un
T
AYA Un = AIS − AYUS
T
用矩阵形式列出关联矩阵、支路导纳矩阵、 用矩阵形式列出关联矩阵、支路导纳矩阵、 例2 电压源列向量、电流源列向量。 电压源列向量、电流源列向量。 L1 G4 + ua iS5 G5 解 做出有向图
US = [0 0 0 0 0] = 0
二、推导整个电路的支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情况一:电路中不含互感 电感之间无耦合) 不含互感( 情况一:电路中不含互感(电感之间无耦合)和受控源
. . .
I k I ek
Zk (Yk)
.
-
USk
+
I Sk
+
.
Uk
-
ɺ ɺ ɺ ɺ Uk = ( Ik + ISk )Zk −USk
ɺ ɺ ɺ ɺ Ik = Y k (Uk +USk ) − ISk
6 ① 2 1 第二步:形成矩阵 第二步:形成矩阵A ④ 1 1 1 A= 2 0 3 0 2 3 4 5 6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② 3 4 5 ③
1Ω + 0.5Ω 5V 1A 2Ω 0.5Ω 5Ω 3A ① 1Ω
6 2 1 ② 3 4 ④
2 0.5 2 Y = 0.2 1 1
A Y
ɺ ɺ IS US
ɺ ɺ IS US
T
第五步: 第五步:用矩阵乘法求得结点方程
ɺ ɺ ɺ AYA Un = AIS − AYUS
对如下电路写出结点电压方程。 例1:对如下电路写出结点电压方程。 1Ω + 0.5Ω 5V 1A ① 解: 第一步: 第一步:把电路抽象为有向图 2Ω 0.5Ω 5Ω 3A 1Ω 6 2 1 ② 3 4 ④ 5 ③

电路第五版第十五章演示稿PPT课件

电路第五版第十五章演示稿PPT课件

78
9
单树支割集是独立割集 —— 对应一组线性独立的KCL方程。
Q3 Q1 (1,2,3,4) Q2 (3,5,6,8) Q3 (4,6,7,8) Q4 (4,6,9)
§15-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1. 关联的概念
支路与结点关联:支路联接在二结点上。 支路与回路关联:一支路包含在回路中。 支路与割集关联:一支路包含在割集中。
2. 关联矩阵[A] i ) 关联矩阵的定义
设有向图G的结点数为n,支路数为b,并把所有的支路与结 点编号,作一n×b 阶矩阵[Aa],它的行对应结点、列对应支路, 矩阵[Aa]称为关联矩阵为。
ajk = 1,表示支路k 与结点j关联,且方向背离结点j; 定义: ajk = –1,表示支路k 与结点j关联,且方向指向结点j;
0 0 0 –1 1 1 0 0 [A]= 0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010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A][i]=
0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0 10
i1
i1– i2+ i3 + i4
i2 =
– i4+ i5+ i6
Q3
3
4
Q1
6
Q2
2
5
1
3
4
6
2
5
1
Q1(1,2,3) Q2(1,4,5) Q3(3,4,6)
定义树支的方向 为割集电压方向
123456 1 1 1 1 0 0 0
[Q] = 2 1 0 0 1 1 0 3 0 0 1 1 0 1
按先树支后连支的顺序排列支 路,可得:

大学_电路分析_第五版_课件_ppt_重点章节

大学_电路分析_第五版_课件_ppt_重点章节

欧姆定律
①只适用于线性电阻( R 为常数); ②如电阻上的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 联,公式中应冠以负号; ③说明线性电阻是无记忆、双向性的元 件。
*注
i
R
则欧姆定律写为
u u –R i
+
i –G u
公式和参考方向必须配套使用!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功率和能量

功率
i
R
+
i
u
R
+
p u i i2R u2 / R
Wac 8 12 a 5V q 4 Wbc 12 b 3V q 4 U ab a b 5 3 2 V
结论
c
U bc b c 3 0 3 V
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择;参考点一经选 定,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值就唯一确定;当选择不同的电 位参考点时,电路中各点电位值将改变,但任意两点间 电压保持不变。
U
(2)用正负极性表示
+
(3)用双下标表示
U
A
UAB
B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关联参考方向
元件或支路上的u,i 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称之为 关联参考方向。反之,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i
+ u
关联参考方向
i
u
非关联参考方向
+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i
B
A
u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问: 对A、B两部分电路电压电流参考方 向关联否?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例:有一个100/1/4W的金属膜电阻,最大电流是多少?能 否接在50V的电压上。 解:

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 (2)

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 (2)

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练习题答案a.看图1.1.CircuitCircuitb.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I分为两个路径,通过电阻R1和R2。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流I的值。

从电源V1开始,沿着电流的流向,电流经过电阻R1,其电压降为V1 - I R1。

然后经过电阻R2,其电压降为(V1 - I R1) - I * R2。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这个电压降等于电源的电压V1。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方程(V1 - I*R1) - I * R2 = V1。

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流I的值。

a.如果电流经过电阻R1和电流源I1,那么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电流I1的值为I1 = V1 / R1。

b.如果电流经过电流源I2,则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电流I2的值为I2 = V2 / R2。

c.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两个电流源的总和等于流入节点的电流总和。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I1 + I2 = I。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电路简化技术练习题答案a.直接串联与并联等效电阻的计算公式为:–直接串联:R = R1 + R2 + R3 + ...–直接并联:1 / R = 1 / R1 + 1 / R2 + 1 / R3 + ...b.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a.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计算公式为:1 / R = 1/ R1 + 1 / R2。

b.代入R1=4欧姆和R2=5欧姆的值,我们可以计算得到1 / R = 1 / 4 + 1 / 5。

进一步计算可得1 / R = 0.45。

最后,通过倒数运算可以得到R= 2.22欧姆。

所以,电路中的等效电阻为2.22欧姆。

实验题答案a.看图2.1.Simplified CircuitSimplified Circuitb.根据电路简化技术,我们可以将电感L1和L2合并,并求得等效电感L。

通过串联和并联电感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等效电感的计算公式:L = L1 + L2。

电路 第五版邱关源 第十五章

电路 第五版邱关源 第十五章

+U ek I sk
_
+
+ ②独立电源与支路方向相反;受控电 流源与支路方向相同; ③复合支路定义了一条支 路最多可以包含的元件数 及连接方式,允许缺少某 些元件。
2013-12-8
Uk
_
Ik
U sk Zk (Yk) _ +
I sk 0 I dk 0
I k Zk (Yk)
i i i i i i i i i
0
n-1个独立 KCL方程
13
1. 关联矩阵[A] 关联矩阵[A]的方程 ① 用矩阵[A]T表示支路电压与结点电压的关系
支路、结点电压列向量:
3

2
1 0 1 un1 un3 1 0 0 u u1 n1 un1 u2 T 1 1 0 un1 un 2 u3 ② A un 结点电压法 un 2 1 u 0 1 的基本思想 un 2 un 3 u4 0 1 n 3 u 0 u5 4 n3 u6 1 0 ③ 0 6 un 2
支路方程
③由KVL导出支路电压uk与结点电压un的关系 T A un u 以支路电压表示支 路电流
22 2013-12-8
2.复合支路/标准支路
Uk ①第k条支路:支路电压 与支路电流的方向关联;
Ik
I dk Ik I ek Zk (Yk) _
复合支路的特点
U sk
n个结点b条支路的图用nb的矩阵描述 ② 2 3 4 5 6 3 4 -1 1 0 0 0 ③ 6 ① 0 -1 -1 0 1 ④ 5 0 0 1 1 0 2 0 0 -1 -1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十五章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十五章

ul+Btut=0
ul= - Btut
T
②用回路矩阵BT表示矩阵形式的KCL方程。 设:
i [i1 i3 i4 i2 i5 i6 ]
il1 il il 2 il 3
独立回路电流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1 0 0 1 1 0
0 0 il1 i1 1 0 il 2 i3 3 4 il1 0 1 3 i i 6 4 l 3 2 i ① ③ l2 1 0 5 i i i l 1 l2 2 il3 0 1 il1 il3 i 2 5 1 1 1 ④ i i i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②用矩阵AT表示矩阵形式的KVL方程。
设:
u u1 u2 u3 u4 u5 u6
T
un1 un3 1 0 1 u 1 un1 1 0 0 u 2 u n 1 u u u n1 n 2 3 1 0 T 1 A un un 2 u 4 0 1 0 u un2 n3 un 3 0 0 1 u 5 u 6 1 0 0 u n2
1
支路 j 在割集 i 中,且与割集方向一致。
qij
-1 支路 j 在割集 i中,且与割集方向相反。 0 支路 j 不在割集 i 中。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规定 基本割集矩阵Qf
①割集方向为树支方向。 ②支路排列顺序先树支后连支。 ② ③割集顺序与树支次序一致。 3 4 例2-3 写图示电路的图的基本 6 ① ③ 割集矩阵Qf 。 5 2 解 选 1、2、3支路为树。 ④ 1

双口网络各组参数之间的关系

双口网络各组参数之间的关系

y△21yI•s(cy1)+ △y11yI•s(cy2)
I•s(cy1) I•sc(y2)
• (T) Uoc1 –
AC–1
I•s(cT1)
– C–1I•s(cT1)
I•s(cT1) – DB–1U• o(Tc1) B–1U• (oTc1)
T
U• o(cz1)– z11z21–1 U• o(cz2) – z21–1U• o(cz2)
△z z12
1 – y12
H
z22 – z21
z22 1
z22 z22
y11 y21
y△11y
y11 y11
A △T CC 1D CC
D – △T BB –1 A BB
AB CD
B △T DD –1 C DD
5/7
H
△h h12 h22 h22 – h21 1 h22 h22 1 – h12 h11 h11 h21 △h h11 h11 △h – h11 h21 h21 – h22 – 1 h21 h21
U• o(cz2)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部分:15-5
4/7
T 与 h 参数的关系
A = T11 = h12 – h11h22h21–1 B = T12 = – h11h21–1
C = T21 = – h22h21–1
D = T22 = – h21–1
双口网络 VAR 参数的意义:
U• o(Tc1) = U• o(ch1)– h11h21–1•Isc(h2) •Is(cT1) = – h21–1•Isc(h2)
• Seq1
I–
10 I– = 0 –1
T 与 z 参数的关系
A = T11 = z11z21–1 B = T12 = z11z22z22 = z22z21–1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共7章)第3章 动态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共7章)第3章 动态电路分析

其理想电感电路模型符号如图2(b)所示。
韦安关系及电路模型
第 3-2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3.1 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
设电感元件的磁链Ψ(t)与电流i(t)的参考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关系,则由图
2(a)可写得
t Lit
(3.1-1)
式中L称为电感元件的电感量,单位为
上式称为电感元件的韦安关系式。亨(H)。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和磁链

0 其余
第 3-8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3.1 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
将i(t)表达式代入L上贮能表示式,求得
t 2 J
0 t 1s
西 安 电
wL
t
1 2
Li2
t
1.5
0
0.5t
2
J 1s t 3s
其余

科 技
画出u(t)、p(t)和wL(t)的波形如例3.1-1用图中(c)、(d)、(e)所示。
向如图 3 中所标,且电流i与磁链Ψ的参考方向符合右
手螺旋定则,则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和韦安关系,其感
应电动势为
et d t L di t
dt
dt
所以
称为电感VAR的微分形式
图(3)
u t et d t L di t
dt
dt
第 3-3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3.1 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
3
安 电
当0<t≤0.5s时
0 0.5
子 科 技 大
i(t)
1 L
t
u(
)
d
1 L
0
u
(
)
d

电路分析总复习第五版-PPT文档资料

电路分析总复习第五版-PPT文档资料

pt
单位阶跃函数的定义
0 , t 0 ( t) 1 , t 0
单位冲激函数δ(t) t=0时值不定,发生 阶跃奇异函数
δ(t)
( t ) 0
t 0 t 0
( t ) dt 1


0
t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 t )
t
d ( t ) dt
对偶定理: 电路中某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或方程)用它 们的对偶元素对应地置换后,所得新关系新 方程)也一定成立,后者和前者互为对偶。
对偶与等效不可混淆
对任意一个线性含独立源的二端网络Ns 戴维宁定理: 均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Uo与一个电阻Ro 相串联的支路。 其中: Uo为该网络的开路电压, Ro为该网络中全部独立源置零后的等效输入电阻。
P U I U I cos U I cos ... 0 0 1 1 1 2 2 2

ch6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
全响应
全响应=稳态分量+暂态分量
t u ( t ) u ( ) [ u ( 0 ) u ( 0 ) ] e c c
三要素法:特解uc’(t),初始值,时间常数
再稳定以后的解 齐次通解
p t p t 1 2 A e A e 1 2
*
>0: p1、p2不等实根 p1≠p2 <0: p1、p2共轭复根 p1=p2 =0: p1、p2相等实根 p1=p2 3. 由初始条件定积分常数A1,A2。
t Ae sin( t )
(A A t) e 1 2
相电流
三相电路的计算
线电流
将电路等效为Y--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矩阵的乘法与通常数的乘法有很大区别,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
(1)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一般来讲即便 AB有意义,BA也未必有意义;倘使二者都有 意义,二者也未必相等。
(2)两个非零矩阵的乘积可能是零矩阵:即 AB=0,未必能推出A=0或B=0。
(3)消去律不成立:如果AB=AC,并且A 0,
给定矩阵 A=(aij) ,定义其负矩阵-A为:- A=(-aij)
两个同型矩阵A和B 的差A-B的元素为A和B 对应元素的差,即: A -B =(aij- bij) 。
两个同型矩阵阵的加法运算归结为其元素 的加法运算。 矩阵的加减法满足下列运算律:
(1)交换律: ABBA (2)结合律: A(BC )(AB )C
未必有B=C。
4、矩阵的转置
a11 a12
A


a 21
am1
a 22
am2

a1n
a2n
a mn

为m×n维矩阵,定义:
A的转置为一个 n×m维矩阵,并用AT表示,即
a11 a12 a1m
AT


a21
an1
u
n
u
2 n
3


u n3

u n 2
u

u


u u

u
u
1 2 3 4 5 6

u n3
u

用 A 矩 阵K 表 V 矩 示 L阵 的 u 形 A Tun式
设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的参考方向就是支路方向。
①用关联矩阵A表示矩阵形式的KCL方程;
支路电流: ii1 2i3i4i5i6iT n-1个独立
以节点④为参考节点
-1 -1 1 0 0 0
Ai = 0 0 -1 -1 0 1
1 0 0 1 10
KCL方程

i
i i i i

i i i i
元素全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
特别地,
a 11
一个m×1矩阵 A

a 12

a

1
m

称为一个m维列向量。
一个1×n矩阵 B(b11b21bn1)
称为一个n维行向量。
当一个矩阵的行数m与列数n相等时,该矩
阵称为一个n阶方阵。对于方阵,从左上角到右
下角的连线,称为主对角线;而从左下角到右
可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符号“N”等)表示。
集成电路一般是在一块厚0.2~0.5mm、面积约为0.5mm 的P型硅片上通过平面工艺制做成的。这种硅片(称为 集成电路的基片)上可以做出包含为十个(或更多)二 极管、电阻、电容和连接导线的电路。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以分为电视机用集成电路、音响用集 成电路、影碟机用集成电路、录像机用集成电路、电脑 (微机)用集成电路、电子琴用集成电路、通信用集成 电路、照相机用集成电路、遥控集成电路、语言集成电 路、报警器用集成电路及各种专用集成电路
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教学目标
深刻理解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 矩阵的概念 深刻理解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深刻理解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掌握回路电流和节点电压方程矩阵形式的列 写方法
引例:大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通常 指含逻辑门数为100门~9999门(或含元件数1000个~ 99999个),在一个芯片上集合有1000个以上电子元件 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港台称之 为积体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 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 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 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 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 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
(4)数与矩阵乘法的结合律:(A )B(A)B A (B )
(5)单位元的存在性:Im A m nA m n , A m n InA m n
若A为n阶方阵,则对任意正整数k,定义:
规定A0=I。
Ak A A A
k个
由于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所以有:
AkAl Akl (Ak )l Akl
0
ann
n n
是一个n阶下三角矩阵
b11 b12 b1n
B


0 0
b22
0

b2 n
bnn

n
是一个n阶上三角矩阵
n
二、矩阵的运算
1、矩阵的加减法
如果A=(aij)和B=(bij)是两个同型矩阵(即它 们具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 例如它们都是m×n 维矩阵),则定义它们的和A+B仍为与它们同 型的矩阵(即m×n维), A+B 的元素为A和B 对应元素的和,即: A +B =(aij+ bij) 。
§15-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1. 图的矩阵表示
图的矩阵表示是指用矩阵描述图的拓扑性质,即 KCL和KVL的矩阵形式。有三种矩阵形式:
节点 回路 割集
支路 支路 支路
关联矩阵 回路矩阵 割集矩阵
2. 关联矩阵A
用矩阵形式描述节点和支路的关联性质。n个
节点b条支路的图用nb的矩阵描述:
注意
由树的一个树支与相应的连支构 成的割集。
1 9
6 3
4
基本割集数:
7
n-1
28 5
① 连支集合不能构成割集。
②属于同一割集的所有支路的电流应满足KCL。 当一个割集的所有支路都连接在同一个节点上 时,则割集的KCL方程变为节点上的KCL方程 。
注意
③对应一组线性独立的KCL方程的割集称为独 立割集 ,基本割集是独立割集,但独立割集 不一定是基本割集(单树支割集)。
Aa= 2 0 0 -1 -1 0 1
3 10 0110
4 0 1 0 0 -1 -1

Aa= 点
n-1
支路b
(n-1) b
降阶关联矩阵A
特点 A的某些列只具有一个+1或一个-1,这样
的列对应与划去节点相关联的一条支路。被划去的 行对应的节点可以当作参考节点。
通常将其简称为“关联矩阵”
关联矩阵A的作用
按集成度高低的不同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 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 模集成电路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
对于这类“大规模集成电路”,不可能再凭
思考
观察来列写所需的独立方程。在求解方程时
难以用手算完成。需要有一种系统化的步骤
来处理这类电路,使列写方程和求解的工作
都能由电子计算机去完成。
A


0 0
a 22
0

0
a nn

nn
记为:A=diag[a11 a22……ann]
如一个n阶方阵的主对角线上(下)方的元 素都是零,则称为下(上)三角矩阵,例如,
a11 0 0
A


a21
an1
a22
an2




Aa= 2
3
0 0 -1 -1 0 1 ①

1 0 01 1 0



4 0 1 0 0 -1 -1
特点
④1
①每一列只有两个非零元素,一个是+1,一个 是-1,Aa的每一列元素之和为零。
②矩阵中任一行可以从其他n-1行中导出,即只 有n-1行是独立的。
支 结 123456
1 -1 -1 1 0 0 0
C=AB,其中C=(cij) m×l ,并且
n
cijai1b1jai2b2j ain bn j aik bk j k1
矩阵的乘法满足下列运算律(假定运算有意义):
(1)结合律: (AB)CA(BC)
(2)左分配律: A(BC)AB AC
(3)右分配律:(AB)CAC BC
问题
(3 6 5 8 7) , (3 6 2 8)是割集吗?
确定一个割集方法:
用在连通图上做闭合面的方法确定一个割集。
a
b
e
d
c
Q1(ade) a d
b e
c
a
Q2(abe) b
e
d
c
f
a
b Q3(bce)
e
d
c
f
f
f
a
b
e
d
c
Q5(bedf)a
b e
d
c
f Q4(cde)
f
基本割集 单树支割集 T(1 2 3 4 5)
节点电压:
un


u
n2

1


1
A Tun


1
0 0
0
0 0 1 1 0
1
1
0


u
n
1

0
1 1


u u
n n
2 3


0
u n1 u n3

u n1



u
n
u
1 n2

a22
an2

a2m
anm
nm
矩阵的转置运算满足下列运算律:
(1) (AT )T A (3)(A)T A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