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

合集下载

鲁迅个人研究报告

鲁迅个人研究报告

鲁迅个人研究报告一. 引言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号鲁迅。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和革命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作品批判性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他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鲁迅的个人背景、主要著作以及思想影响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二. 个人背景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富裕的家庭,家境优渥。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早早展示出了对文学的才华。

在求学期间,鲁迅留学日本,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医学。

这段时间对于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日本,他深入研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文学和哲学。

这些学习和研究对他后来的写作和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主要著作鲁迅以他的小说和杂文著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通常批判性地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著作:1.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也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奠基作。

这部作品以狂人的视角来探讨现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封建礼教、知识分子的自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等。

通过狂人的反叛和嘲讽,鲁迅无情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愚昧。

2.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Q为中心,探索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无奈和绝望。

阿Q是一个底层农民,他在社会上经历了屈辱和挫折,但又表现出一种奋斗和反抗的精神。

通过描写阿Q的命运,鲁迅深刻地剖析了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传统文化的束缚。

3. 《呐喊》《呐喊》是鲁迅的杂文集,其中的作品以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悲情的笔触展现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这些作品涉及到了战争、贫困、压迫等主题,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绝望。

《呐喊》是鲁迅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强烈抨击。

四. 思想影响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现实问题的揭示激励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和知识分子。

鲁迅作品研究

鲁迅作品研究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指的是金星。 中国古代称 之为“太白金星”、“太白”、“启明”。八大行 星之一,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 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 天空,被称为“长庚”。 夜空中金星亮度仅次于月 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 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 为“启明”;傍晚处于天空的西侧。
讲故事和听故事
【关于主题】
从前有个年轻人费得里哥,他倾家荡产地向一位已婚 妇女蒙娜.乔凡娜求爱。遭到拒绝后,他落魄到了生活窘 困的境地,他从前所有的财产仅剩下一只爱鹰在身边。 那个妇女的丈夫死去了。她的儿子渐渐爱上了费得里哥 的那只鹰,以致身患重病,他要蒙娜把那只鹰弄来安慰 他。她被迫到费得里哥那儿去要那只鹰。费得里哥为她 的来访激动得不知所措,决心尽管自己贫困也要好好款 待她。但是他的餐柜空空如也,因此他宰了那只鹰来招 待她,他们发现彼此间闹了个误会,那位母亲只好空手 回到孩子身边,孩子随即死了。但是丧子的寡妇被费得 里哥奉献爱鹰的慷慨行为所打动,选择了他作为自己的 第二个丈夫。(选自《十日谈》)
【鲁迅作品研究】分类方法三 1.“五四”前鲁迅作品研究; 2.“五四”后鲁迅作品研究。
其它
【我们的坐标】 鲁迅小说
1.鲁迅小说要讲什么? 2.他是怎么讲的? 3.他的小说在小说史中有地位?
“小说会杀人吗?”
文学到道德重建能起作用吗?换句话说,文学 能阻止杀人吗?我想起了布罗茨基的一个精彩说 法:“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一个读过 狄更斯的人更难因为任何一种思想学说面向自己 的同类开枪。”为何狄更斯的作品或者更为广阔 的文学会具有如此功能呢?布罗茨基坚信:“文 学是人的辨别力之最伟大的导师,它无疑比任何 教义都更伟大,如果妨碍文学的自然存在,阻碍 人们从文学中获得教益的能力,那么,社会便会 削弱其潜力,减缓其进化步伐,最终也许会使其 结构面临危险。”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先驱,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鲁迅以其犀利的文字批判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对现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鲁迅的学术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对他的学术论著进行资料汇编。

以下是对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的简要概述。

1.《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展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病人对周遭环境的狂言疯语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这部小说充满了讽刺和批判精神,鲁迅在其中呼吁民众要觉醒并面对现实。

2.《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地位低微的农民阿Q的生活遭遇,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和欺凌。

小说主要探讨了阶级矛盾、民族意识以及人性的善恶问题。

鲁迅通过对阿Q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热风》《热风》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以对北京九龙山的观察和描写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以疯狂炙热的气候暗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愚昧,发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怒吼。

这篇散文带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色彩,对中国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4.《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撰写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详细分析。

在这部著作中,鲁迅对古代小说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对于小说发展与创作的新观点和新认识。

该书是鲁迅对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贡献之一。

此外,鲁迅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学术论著,如《且介亭杂文》、《纪念刘和珍君》等。

这些著作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后来的学者和文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鲁迅逝世后,有许多学者对他的学术成就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籍。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舫舟,字仲瑞,号三怀老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对封建文化展开了尖锐批判,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文化审判者”。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鲁迅生于江苏绍兴,早年曾留学日本,深受西方思想启发。

在返回中国后,他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南京高级师范学校等高校,发表了大量散文、小说和杂文。

他的作品注重现实主义风格,常以自身观察和思考为基础,关注社会最底层的痛苦和压迫,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鲁迅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主要思想:“实事求是”和“百折不挠”。

他认为没有从实际出发的批评就是空谈,文学和艺术不应该脱离现实,而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社会的黑暗面。

他坚定地相信真理的力量,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革命,并抨击传统文化的陈腐和虚伪。

鲁迅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犀利批评和激烈写作激发了一代文学家的创作热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他强调文学应该具有“血性”,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关心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疾苦。

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如鲁迅风格的小说成为真实主义文学的宝贵财富。

鲁迅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沉重的笔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和虚伪。

他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剖析,深刻洞察了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病根所在。

他不仅对文学进行了批判,还对传统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在《狂人日记》中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暴露出封建道德的虚伪和不合理性。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使得中国的现代文化得以发展和壮大。

总之,鲁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反封建、批判文化和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希望。

关于鲁迅的历史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历史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历史的研究报告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豫才,字豫山,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伟大先驱。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评论家和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深入人心,对中国现代文化影响深远。

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鲜明的个性,在文学创作和思想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以其极具批判性的语言揭示社会现实,批判旧文化传统,呼唤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鲁迅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铺就了道德底线。

他的著作多次让人们警醒,并让当时的教育制度陷入困境,因为无论是在小说、散文还是杂文等方面,他总是用自己极具独到见解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以及《阿Q正传》都揭示了小人物在封建社会中面对各种压迫和挫折的无奈和绝望。

他用尖锐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及,激起了读者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这些作品一直被读者们广泛传阅,并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鲁迅的文学创作和思想理论中,他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主张拥抱自己的民族文化。

他提倡真实、自由的文学创作,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

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思想辩论,并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革命中,鲁迅的思想再次被激发出来,他成为了革命的先驱。

他的思想对当时许多年轻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他的思想和作品被广泛传播,并成为后来一代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启蒙导师。

总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先知与守望者。

他的思想、作品和影响力跨越时空,在当代,他的精神依然闪耀。

通过对其历史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对中国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鲁迅研究名词解释

鲁迅研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本科.鲁迅研究.资料

本科.鲁迅研究.资料

高自考《鲁迅研究》【填空题】1.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3)鲁迅一生共创作杂文700多篇,结为16集,约135万字,在其170万字的全部著作中,占将近百分之八十。

2.《摩罗诗力说》1.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2.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3.《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拜仑(裴伦) 和雪莱(修黎)。

4.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5.《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__拜仑__和__雪莱__。

6.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_爰生自觉_”。

7.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8、鲁迅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写于留学日本时期,后收入哪部作品中?(《坟》)9.(《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0.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1.(《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12.(《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3.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4.(《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3.《野草》:1.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

3.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鲁迅《鲁迅研究报告》一、引言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字矛盾,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本报告将就鲁迅的生平、思想以及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

二、鲁迅的生平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早年就读于绍兴的名校杨树坞书院。

后来他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医科大学。

在日本期间,鲁迅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启发,对于现代文学和社会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开始参与文学创作,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如新文化运动等。

回国后,鲁迅担任了北京大学教席,并开始了他的文学事业。

他以鲁迅为笔名,开始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和杂文,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论文章。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尖锐批评封建统治、呼吁自由和民主为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题材和现代化意识,对于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鲁迅的思想鲁迅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

他反对传统封建社会的束缚和思想的僵化,主张民主、科学、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他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了激进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

鲁迅强调底层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主张革命和社会进步。

鲁迅的思想还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

他对儒家文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它们是封建统治的工具,使人民陷入黑暗和愚昧之中。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以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四、鲁迅的影响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揭示社会黑暗、呼吁民主自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鲁迅的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现代文学形式和主题的多样化。

同时,鲁迅的文化批判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反思。

他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批评以及对科学、民主的倡导,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觉醒起到了积极作用。

鲁迅的思想也对于中国的文化传媒和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1913-1983年间,我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动荡,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在这段时期中,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之一,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以及其思想对我国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鲁迅研究的学术论著和资料的汇编,不仅是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的全面展示,也是对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的一次重要总结和回顾。

本文汇编了1913-1983年间有关鲁迅研究的学术论著和资料,旨在全面展示鲁迅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进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化和全面化的鲁迅研究参考资料。

一、鲁迅人物传记类资料1.《鲁迅自传》2.《鲁迅传》3.《鲁迅年谱》二、鲁迅文学作品研究类资料1.《鲁迅小说研究论文集》2.《鲁迅散文研究论文选》3.《鲁迅诗歌研究》三、鲁迅思想与文化影响研究类资料1.《鲁迅思想研究》2.《鲁迅与我国文化影响》3.《鲁迅思想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四、鲁迅与社会历史研究类资料1.《鲁迅与我国社会思潮》2.《近现代我国社会变革与鲁迅思想》3.《鲁迅与我国社会史研究》五、鲁迅研究学术论著综合类资料1.《鲁迅文化研究论文集》2.《鲁迅研究综论》3.《鲁迅研究新视角》以上资料是对1913-1983年间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的粗略汇编,其中虽然涉及了鲁迅人物传记、文学作品研究、思想与文化影响研究、社会历史研究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篇幅所限,只是列举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并未做详细介绍。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资料的汇编都是对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总结和回顾,对于深入研究鲁迅思想和文学成就,以及理解我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将来,随着鲁迅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还会有更多更全面的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问世,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希望这些资料的汇编能够为广大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鲁迅研究资料,也能够激励更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投入到对鲁迅研究的深入探索中去,为我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的研究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鲁迅研究资料

鲁迅研究资料

鲁迅的政治立场
• 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民主、平等、科学 • 批判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关注民生问题 • 支持共产党,拥护共产主义事业
02
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成就
鲁迅的小说创作及其主题
鲁迅的小说创作
• 以短篇小说为主,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 题材广泛,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鲁迅小说的主题
• 对封建礼教、封建意识的批判 • 对民众精神麻木、愚昧的揭示 • 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控诉
鲁迅的散文、杂文与诗歌创作
鲁迅的诗歌创作
• 以《呐喊》为代表,表达了鲁迅对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的呼声
鲁迅的散文创作
• 以散文诗《朝花夕拾》为代表,展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 其他散文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
鲁迅的思想转变 -在日本留学期间, 受到民主、科学、进化论等思想的影响
• 从原先的保守派逐渐转变为激进的革 命派 • 开始关注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投身 于新文化运动
鲁迅的社会活动与政治立场
鲁迅的社会活动
• 参与创办《新青年》等刊物,推广新文化思想 • 加入国民党,投身于国民革命 • 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
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 鲁迅作品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意识的危害 • 鲁迅作品对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 鲁迅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 鲁迅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当代社会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推动作用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CREATE TOGETHER

鲁迅的研究报告,研究目的

鲁迅的研究报告,研究目的

篇一:鲁迅散文研究报告doc爱得深挚痛得深沉-------------鲁迅散文情感研究摘要:鲁迅的散文是其自家道中落后弃医从文,投身革命文学创作,成为精神界斗士,改造国民性整个过程的心路历程和内心情怀的在现,这条道路充满荆棘艰险,鲁迅孤独迎战,没有并肩战斗相互激励的精神战友,有的只是麻木愚弱在黑色铁屋中沉睡的国民,鲁迅因清醒而痛苦,因孤独而绝望,然而这样的精神的折磨与黑暗势力的压迫威胁并没有压倒鲁迅,鲁迅仍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以大爱驱散孤独,以斗志反抗绝望,在寂寞中剖析自我,在清醒中匕首投枪,在怀疑中求索真理,在痛苦中找寻新的希望。

磨难带给他彷徨怀疑后的清醒,带给他久经沧桑后的睿智,带给他痛苦绝望后的希望,也带给我们一个千锤百炼永不倒的精神的战士。

正文:渗透鲁迅批判精神、立人思想和内心情怀,并对现世影响最深的文学作品分三类:小说、杂文、散文,鲁迅的小说我们在初中三年已经有了或深或浅的了解,小说集《呐喊》、《彷徨》中鲁迅对于封建思想制度禁锢毒害下民众麻木状态的深刻同情和尖锐批判带给无数文学革命者、有志青年甚至普通民众的震撼和影响在这里我不想细说,鲁迅的杂文相较于散文更富有战斗性,文笔也更犀利、更无情,是鲁迅改造国民性决心与历程的写照,《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无不笔锋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思想,一方面批判无爱世界的冷漠、批判专制思想的毒害、批判帮闲文人的虚伪、批判保古思想的腐朽守旧,另一方面又为争取突破封建牢笼的革命猛士鼓舞斗志、呐喊助威,为怀揣理想、意气风发的青年指引方向、注入希望,勉励青年树立泥土精神,成为社会的栋梁,鲁迅的杂文的确是其思想的精髓,有破有立,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真仿佛战场上的斗士,然而我以为鲁迅的杂文专注于思想的阐释,笔锋犀利,行文紧张,不似散文般从容舒缓,且字里行间中充斥的绝望让让你压抑,于是转而选择了散文。

鲁迅的散文更倾向于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有寂寞,亦有温情;有绝望,亦有希望;在寂寞的痛苦中饱受煎熬;在寂寞中反抗绝望;在童年的记忆中汲取温情;亦在自我剖析中重新找回希望。

鲁迅研究历年真题客观题汇总(自考)

鲁迅研究历年真题客观题汇总(自考)

鲁迅研究历年真题客观题汇总(自考)引言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对中国文学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自考文学专业的学习中,鲁迅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鲁迅研究相关知识,本文将从历年真题中选取一些典型的客观题进行汇总和总结。

一、选择题1.鲁迅的《孔乙己》是通过哪种手法展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A. 对话的方式B. 自述的方式C. 记叙的方式D. 讽刺的方式正确答案:D2.鲁迅的散文作品《狂人日记》揭示了哪个社会问题?A. 封建礼教B. 儒家伦理C. 贫富差距D. 民族压迫正确答案:A3.下列哪部作品集中反映了鲁迅的露骨的政治态度?A. 《阿Q正传》B. 《药》C. 《狂人日记》D. 《祝福》正确答案:A4.鲁迅最早的杂文作品是:A. 《热风》B. 《自序》C. 《无声告白》D. 《野草集》正确答案:A5.鲁迅的《狂人日记》最先发表于以下哪本报刊?A. 《新青年》B. 《晨报》C. 《华北日报》D. 《新时报》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写下【正确】,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写下【错误】。

1.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确】)2.鲁迅的代表作《呐喊》是一部诗集,内容主要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

(【错误】)3.鲁迅的《药》主要反映了科技进步对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错误】)4.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以讽刺批判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丑恶现象。

(【正确】)5.鲁迅的杂文集《狂人日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震动,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之一。

(【正确】)三、填空题1.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理性的探索是鲁迅研究的两个基本特点之一。

2.鲁迅的文学作品常以哪种手法揭示社会丑恶现象?(讽刺)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之一,也是鲁迅的第一部以___为特点的小说。

(自述)4.鲁迅对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以___的思想观念介入文学创作。

鲁迅研究概述

鲁迅研究概述

鲁迅研究概述1998-1999这20世纪最后的两年中,横亘近一个世纪的鲁迅研究不仅没有减势,反而显示出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势态,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一显学在未来的新世纪里必定会有更为远大的前景。

一、鲁迅“人学”思想的深入阐释鲁迅自己到底有什么思想?“从进化论到阶级论”和“三个家”等等,无论具有多么大的价值,都只是别人对鲁迅的评价,而并非鲁迅自己的思想。

鲁迅研究的真正使命是挖掘和阐释鲁迅自己的而非外界赋予的独特思想,不能总在前人评价的模式中回旋,也不能总从概念出发往鲁迅身上硬套。

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界一直致力于鲁迅自己独特思想的挖掘和阐释。

1981年,王得后在《鲁迅研究》第5辑上发表了长篇论文《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首次提出鲁迅独特的思想是“立人”,并且对鲁迅的“立人”思想予以了系统、独到的阐释。

以后,鲁迅研究的前沿学者实际上都在继续从事着这一工作。

而到1997年底召开的“鲁迅‘立人’思想学术讨论会”上,这一工作的宗旨就完全明确化了。

1998年,《鲁迅研究月刊》与《方法》杂志同时自第一期起连载这次会上关于鲁迅“立人”思想的讨论文章,以“立人”为总题,揭开了新一年鲁迅研究的序幕。

钱理群的《绝对不能让步》认为:“鲁迅的基本思想,他的元思想,出发点与归宿”,“就是鲁迅的‘立人’思想”。

“立人”“也即人的彻底解放,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人立而后凡事举”),也是最后的归宿。

”“在他看来,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民主,是必须以保障每一个具体个体精神自由为前提的;如果相反,以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剥夺与压抑来换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富强与民主,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人国”) ----人依然没有摆脱被奴役的状态(不过是以新的奴役形式代替了旧的奴役形式),也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原始的‘奴隶时代’。

”“尽管鲁迅终生也没有找到使中国人与人类彻底走出‘奴隶时代’之路,但他最后仍然坚持(或者说又回到了世纪初的起点)‘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目标,这本身即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鲁迅研究试题及答案

鲁迅研究试题及答案

鲁迅研究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鲁迅的原名是什么?A. 周树人B. 周作人C. 周建人D. 周树森答案:A2. 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是在哪一年发表的?A. 1915年B. 1917年C. 1918年D. 1920年答案:C3. 鲁迅的《呐喊》是哪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集?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 戏剧答案:C4. 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全名是什么?A. 阿贵B. 阿强C. 阿QD. 阿福答案:C5.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以下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A. 散文集B. 小说集C. 诗歌集D. 戏剧集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一个________。

答案: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2. 鲁迅的《药》中,主人公华老栓为了治疗儿子的病,购买了一种名为________的药。

答案:人血馒头3. 鲁迅的《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其中收录了________篇短篇小说。

答案:十一4.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他重新诠释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其中不包括________。

答案:《红楼梦》5. 鲁迅的《热风》是他的第一部杂文集,其中包含了多篇关于________的评论。

答案:社会和文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鲁迅的文学创作特点。

答案:鲁迅的文学创作特点主要包括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独特的讽刺手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

他的作品多以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礼教和唤醒民众意识为己任,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2. 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何意义?答案:《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小说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采用日记体形式的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晚年改名为
周从诗,号又玄,江苏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化活动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鲁迅”为笔名,表达了他“奔腾迟暮、慷慨不羁”的豪情壮志和“猛
虎下山”的革命觉悟。

鲁迅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受封建礼教束缚,使他对封建制度产生了深深的反感。

他在文学上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揭示了晚清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社会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批判性,通过
夸张的手法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他不仅在文学上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且通过他的文章和言论激励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改变。

除了文学方面的贡献,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近现代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起到了引领作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鲁迅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关注社会问题,尖锐地揭露封建礼教、贫困和文化落后等社会问题。

他提倡人民觉醒,呼吁人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勇于反抗压迫和压抑。

他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反对任何形式的奴役和束缚。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不
仅给人们带来了文学享受,更让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尊严。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自考《鲁迅研究》知识点总结(依据大纲)

自考《鲁迅研究》知识点总结(依据大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一)领会1.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鲁迅认为,对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区占有、选择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形成了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2.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人的现代化3.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眼光①鲁迅在各具体文化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时也好,在提出建设性主张时也好,他的出发点都在于整体的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②在那个特定的文化发展时期,当鲁迅面临的历史任务与具体文化领域的文化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他是顺应历史的要求来作出选择的,他不惜放弃在具体文化领域中可能取得的更高成就,放弃对一些具体文化领域中有价值成分的张扬,去促进文化的全局性发展和转换。

(二)理解、运用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对当代中国也有借鉴意义;②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一页,他重视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对今人也有所启发;③鲁迅对于整体文化的全局性眼光,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具体文化领域的价值与整体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为今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④鲁迅不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而且在各具文化领域里勇于破旧立新,树起了作为新与旧分野标记的里程碑;同时鲁迅自身所具有的全部的内在矛盾也无疑在标志着一个特定的文化时代。

补充:1。

鲁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中国历史文化的历史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变革。

同时与此相联系,鲁迅还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思考了“改造国民性"这一历史命题。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鲁迅《鲁迅研究报告》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文化评论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扎实的写作技巧,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从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作品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家境贫寒。

他曾就读于日本名门学府东京裕仁中学和日本帝国大学医学系。

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领悟到了殖民压迫和封建统治对于中国的摧残。

1918年,他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山之作,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和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批判意义。

鲁迅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他始终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他认为,中国的振兴需要彻底的社会变革和文化革命,才能摆脱危机和羞辱。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文明和科学知识,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鲁迅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呈现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的小说《药》、《狂人日记》、《孔乙己》等作品,通过对底层人民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痛苦呼声。

他的散文《故乡》、《热风》、《华盖集》等作品,则展现了他对于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思考和热爱。

鲁迅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他还是一位杂文家、文化评论家和翻译家。

他的杂文《狗的生活》、《宰相刘罗锅》等作品,点明了社会的弊病和愚昧。

他的文化评论《中国小说史略》、《中西文化关系论》等著作,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深刻洞见。

他还大量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赋予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和引路人,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

总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批判,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作家、思想家、革命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鲁迅的生平1. 出生和早年经历: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家境富裕。

在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他也接触到了西方文化。

2. 留学日本和医学经历:鲁迅于1902年赴日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医学院。

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日本的政治、文化和文学思潮,对中国的落后和自卑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文学创作与思想转变:在日本期间,鲁迅开始撰写小说和文章,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这些作品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他深厚的思想和对社会的关切。

4. 回国后的活动与影响:回国后,鲁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学校任教,并创办了《独立评论》和《新青年》等刊物,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一代文人和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鲁迅的文学思想1. 反对封建文化与旧思想:鲁迅批判传统文化和旧思想,主张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与自由,提倡个人独立和自主精神。

2. 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抨击:鲁迅通过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批判社会不公和劣根性,呼吁社会改革和人性的觉醒。

3. 积极探索新文学形式:鲁迅对于文学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辟了现代文学的新风格和新路径。

三、鲁迅的思想影响1. 对文学的影响: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对后来的作家和文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社会的影响:鲁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变革,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 对思想的影响:鲁迅的思想成果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边界,对中国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革命和改革思潮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借鉴。

《鲁迅研究》复习考试资料

《鲁迅研究》复习考试资料
(2)贯穿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2.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单项选择、填空、简
答)★
1.鲁迅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
鲁迅指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
2.鲁迅的“立人”之说
所谓“立人”,其内容主要是指人的个性意识的自觉和人的
1924年成立语丝社,创办(语丝)杂志,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鲁迅被称为“语丝派”的主将。(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了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
8.“语丝文体〃(名解)★★
1924年成立语丝社,创办(语丝)杂志,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鲁迅被称为“语丝派”的主将。(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了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
3.从1907年开始,鲁迅在杂志(河南》上发友文言文章。其中,(人之历史)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文化偏至论)批判了维新派的“近不知中国之情,远复不察欧美之实〃,提出了立国“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而举”和“拾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主张;(摩罗诗力说)介绍和赞扬欧洲文学史上“立意在对抗,指归在动作”的浪漫主义诗人及其作品,呼唤像他们这样的“精神界之战士"在中国早日出现。
(2)1930年,上海出现“民族主义文学”的文学派别。妄图用民族意识来抵抗阶级意识,实质上是维护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总揽。黄JK遐还创作了(陇海线上)(黄人之血)等作品。
鲁迅写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揭示了他们的反动实质。
(3)1931年有以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1932年有以苏汶为代表的“第三种人〃,既不满政权的黑暗与腐败,揭露“民族主义文学〃政治上的反动性,又反对左翼文艺的无产阶级倾向,宣扬“文艺自由论“。鲁迅写了(论“第三种人")(又论“第三种人”),指出在阶级社会里,想当绝对的“自由人”与"第三种人“,是不现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
摘要: 鲁迅十分关注和探究近代西方文化、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贯穿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小说及许多杂文中,从而形成了鲁迅自己的比较文学思想体系。

鲁迅以自己宏富精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起着开辟与奠基的作用。

关键词: 鲁迅;自觉;比较文学意识;《摩罗诗力说》
随着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汇的不断扩大和深入,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实际上也就不可能封闭式地进行,而必须是要在与整个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来获得自身发展的新方向,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

而鲁迅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他不甘于中国文化的封建闭塞,主动走出国门去寻找中国文学的活力。

作为中国新文化、新文学奠基人之一的鲁迅,在置身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汇的特定历史时期,他就率先完成了自身思想文化观念的现代转换,在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当中,对中国文学的观念、功能、结构、范式、语言、文体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亲自进行创作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理念。

鲁迅十分关注和探究近代西方文化、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他不主张将中国新文学的建构局限在单纯的文学自身范畴内,而是认为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汇,必将导致文学自身的变异与转换机制的形成。

因此,新文学的建构与发展,必须在文化母系统中获得新的功能、新的结构、新的范式,就应成为一种新的机制。

他认识到,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汇的发展趋势,导致了文化语境的改变,引发了文学的结构性大变动。

思想文化热点向文学领域扩展,也就会使文学的建构获得新的生成空间。

于是,过文化母系统的契入点,鲁迅自觉地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精神,来认真审视中国文学的传统、历史,思考中国新文学的建构与发展。

与此同时,鲁迅还运用比较文学的原理,提出了文学平行性发展的新原则,即在新文学的建构当中,不仅仅只注意到中西两种文化碰撞、两种文学交流影响
而导致文学话语的改变,文学结构与范式的变异,同时还应注意到任何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学都具有可比性这一特定的现象。

与此同时,鲁迅还把影响研究应用于写作实践中,即探索作家与域外作家,作家与域外思想家之间的关系。

以此看来,鲁迅堪称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鲁迅作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并非仅仅在于他创建了许多关于比较文学的理论,还在于他撰写了我国第一篇比较文学论文,更在于体现于他全部著述中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190年,26 岁的鲁迅在日本求学的时候, 写下他第一篇文艺研究专论《摩罗诗力说》,它集中反映了鲁迅早期的文艺思想和美学观点。

这是我国第一篇评价19世纪外国进步浪漫主义诗人的论文。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期文艺理论的代作,在鲁迅早期的著作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摩罗诗力说》最充分地体现出鲁迅的文学观。

《摩罗诗力说》一文就是平行研究的生动实践。

最为典型一例就是第五节关于拜伦与易卜生之间,并无明显的影响性联系。

但鲁迅却发现他们两人对世俗社会的观照与认识是相同的:拜伦曾言,“凡有事物, 无不定以习俗至谬之衡,所谓舆论,实具大力,而舆论则以昏黑蔽全球也。

此其所言,与近世诺威文人伊孛生所见合。

”然而这导致了两人创作主题的相同:“愤世俗之昏迷, 悲真理之匿耀。

”这正是平行比较中常用的“主题学”研究。

主题常通过人物形象来昭示, 鲁迅于是又将两者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并探其同异。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相当典型的平行研究。

《摩罗诗力说》一文也是影响研究的生动实践。

探讨拜伦与欧洲各国文学的关系,鲁迅运用了典型的影响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本系法国学派所极力倡导的方法。

它所关注的是研究不同国家的作家之间在作品、灵感、乃至生活方面的事实性联系,找出其“来源”和“影响”,分析“相同”和“类似”的文学史实。

早在本世纪初,鲁迅于《摩罗诗力说》文中所进行的影响研究,就对法国学派之具体作法有所悖离:不独考察影响性联系之事实本身,更于比较中评判作家作品的“价值和质量”。

鲁迅深刻地分析了两者之异,而在影响研究中用美学观点阐释作品,更是法国学派所坚决反对而为美国学派所主张者。

于此可见,鲁迅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伊始,即突破法国学派之樊篱,使自己的影响研究涵有美国学派所
倡导之平行研究质素,从而呈现出将两者予以结合的态势。

不仅如此,《中国小说史略》及其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鲁迅对于中国比较文学事业又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各国神话的平行比较,探讨了小说的起源问题。

鲁迅认为:“在古代,不管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

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

”“‘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这样,就驳斥了“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的传说,恢复了文学发展史的真相。

然而富于自觉比较意识的鲁迅,在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还充分注意到异质文化的负面影响。

鲁迅明确指出,中国小说中因果报应思想,是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毒害。

鲁迅写道:“《续金瓶梅》……乃是对于《金瓶梅》的因果报应之说……这样的讲到后世的世情的小说,如果推演开去,三世四世,可以永远做不完工,实在是一种奇怪而有趣的做法。

在鲁迅看来,“比较”是认识事物本质、作出正确评判的根本方法。

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一文中,他提出“多翻”才能比较,只有比较“硫化铜”与“真金”,才能“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

”在《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中,对不同文字进行比较,一一揭示其各自特质。

《集外集拾遗补编·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中,亦有相关论述。

所有这些都可汇入鲁迅的比较文学思想体系中。

总之,鲁迅以自己宏富精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起着开辟与奠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纷繁的作品中,他的《摩罗诗力说》更是融合了鲁迅的比较文学理论。

他的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完美地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 参考文献]
[ 1]李怡郑家建鲁迅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2] 张隆溪. 比较文学译文集[ A]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29.
[ 3] 赵瑞燕. 鲁迅< 摩罗诗力说> 注释·今译·解说[ A] .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89—290.
[ 4]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第一讲; 第五讲[ A]
[5] [ 日] 北冈正子. 摩罗诗力说[A]. 材园考[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6] 鲁迅. 摩罗诗力说[A]. 鲁迅作品集[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