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通用版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示范文本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示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41c10a7910a6f524ccbf8589.png)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有机溶剂主要指那些可以溶解不溶于水的某些有机物(如油脂、树脂、蜡、烃类、染料等)的液体,其本身也均是有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存在;在溶解过程中,它与溶质的性质均无改变。
(一)有机溶剂种类这类化合物种类繁多,许多化合物均具有上述性质,可被划入有机溶剂范畴。
目前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和科研领域广泛应用的近500种,其中最重要的约100余种,按其化学结构可大致分为十类。
(1)芳香烃。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
(2)脂肪烃。
戊烷、己烷、汽油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3)脂环烃。
环戊烷、环己烷、环己烯、萘烷和松节油等。
(4)卤代烃。
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二溴乙烷、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
(5)醇类。
甲醇、乙醇、丙醇、丁醇、苯甲醇、氯乙醇、环己醇和糠醇等。
(6)醚类。
甲醚、乙醚、异丙醚、二氯乙醚、1,2一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
(7)酯类。
甲酸酯、乙酸酯、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草酸酯、碳酸酯、磷苯二酸酯等。
有机实验急救措施
![有机实验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236f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c.png)
有机实验急救措施在进行有机实验时,由于涉及到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如有机溶剂、氧化剂、还原剂等,因此实验中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如身体不适、皮肤灼伤等,必须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有机实验中常见的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有机溶剂如果有机溶剂接触了皮肤,首先要迅速将受伤部位清洗,肥皂水或流动清洗剂可以加速清洗效果。
之后,可以使用冷却剂冷却受伤部位,如冷水或冰块,在更换好口罩和手套后,向清洗干净的部位加大浓度的果胶胶、水和苏打兼具的溶剂,加速剂会将其浸泡入皮肤,一般达到一小时即可挽救皮肤。
其他有害物质对于其他可能会接触皮肤的有害物质,如强酸、强碱、腐蚀物等,受伤部位必须先用流动清洗剂清洗干净。
如果已经发生化学灼伤,应该用大量流动水冲洗,极端情况下如果有碱性物质溅入眼睛,必须立即用稀醋和中性洗眼液冲洗。
吸入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机气体或其他有害物质被吸入,必须立即停止实验,并尽量移动到有良好通风的场所。
如果实在感到呼吸困难或嗓子疼,及时通风或者处理有机溶剂必不可少,然后呼吸足够的新鲜空气。
人患有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时,应做好个人护理及检查。
食入在有机实验中,一旦不小心将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吞入,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尽快喝一些淡盐水或者白米稀粥,以此缓解胃部不适。
如果任何症状持续,应派人将患者送到急诊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眼部如果有机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眼睛,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眼睛,以排除异物。
只有在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化学品侵入较深时,才建议进行眼部手术。
不要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戴隐形眼镜,以免增加药品渗入眼球的风险。
总体上:在有机实验中,切记遵守实验流程和相关规定要求,同时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明,加强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天然橡胶或者氟碳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提前排除万一,做好相关急救保障。
往医院住要说清实验名称、化学品名称和接触方式,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有机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
4突发有机溶剂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4突发有机溶剂中毒事故应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90bcfff90f76c661371a54.png)
突发有机溶剂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夏丽华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一、临床表现有机溶剂种类多,靶器官不同,作用机制及毒性也各有不同。
有机溶剂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靶器官、靶组织损害的表现。
1.中毒性中枢神经损害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的有机溶剂有:1,2-二氯乙烷、汽油、苯、甲苯、二硫化碳、三氯乙烯(TCE)、甲醇、乙醇、氯乙醇、甲硫醇、氯甲烷、碘甲烷、四氯乙烷、环氧乙烷、四氯化碳、乙酸丁酯等。
主要表现:头痛、头昏、失眠、恶心、呕吐、乏力、精神萎靡、步态蹦珊,甚至抽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
2. 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正己烷、磷酸三邻甲苯酯、二硫化碳、1-溴丙烷等。
主要表现:肢体远端麻木、蚁爬感、电击感、烧灼感,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同时可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3.中毒性肝损害主要致病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氯乙烯、TCE、四氯乙烯等。
在较短期内吸收较高浓度肝脏毒物后,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病。
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异常,黄疸,严重者出现肝性脑病在长期低剂量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
4.中毒性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汽油、煤油、润滑油、柴油等。
表现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胸闷、咯黏液性痰等,偶有痰中带血。
严重病例出现肺水肿、窒息、气胸等。
5.中毒性血液系统损害长期慢性接触苯可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甚至白血病。
6.中毒性肾损害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氯仿、四氯化碳、TCE、乙苯、萘、汽油等。
主要表现:蛋白尿、血尿,严重者出现肾衰竭。
7.中毒性心脏病主要致病有机溶剂: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
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胸片示心脏大小异常。
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
急性苯中毒急救
![急性苯中毒急救](https://img.taocdn.com/s3/m/0d3891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3.png)
急性苯中毒急救引言概述:急性苯中毒是指因接触苯类化合物而引起的中毒症状,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化工、印刷、染料等行业。
苯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针对急性苯中毒的急救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了解苯中毒的症状1.1 呼吸系统症状:苯中毒患者可能浮现呼吸急促、气短、咳嗽等症状。
1.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苯中毒患者可能浮现头痛、头晕、失眠、神经紧张等症状。
1.3 消化系统症状:苯中毒患者可能浮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二、紧急处理措施2.1 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苯具有挥发性,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有助于减少苯的吸入量。
2.2 拨打急救电话:在处理急性苯中毒时,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2.3 切勿使用刺激性药物:在急救过程中,切勿使用刺激性药物,以免加重患者症状。
三、保护呼吸道和呼吸支持3.1 确保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浮现呼吸难点,应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颚抬起等方法。
3.2 行氧疗:苯中毒患者可能浮现低氧血症,可赋予氧气吸入治疗,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3.3 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若患者呼吸住手,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四、清除体内苯物质4.1 洗胃:苯中毒患者可通过洗胃的方式清除体内残留的苯物质,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4.2 使用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可吸附苯物质,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有助于减少苯在体内的吸收。
4.3 促进苯物质排出:增加尿液排出可加速苯物质的排除,因此,饮水和多尿有助于苯中毒的急救过程。
五、监测和支持治疗5.1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
5.2 赋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赋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
5.3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苯中毒急救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急性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乙腈中毒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乙腈中毒的应急预案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c035a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0.png)
一、背景乙腈是一种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制药、化工等行业。
然而,乙腈具有一定的毒性,如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乙腈,可能导致中毒。
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乙腈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乙腈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
3. 通讯联络组负责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及救援队伍保持通讯联络。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运输和保障工作。
四、应急预案及流程1. 现场发现中毒事故(1)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现场救援。
2. 现场救援(1)迅速评估现场情况,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2)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3)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人员疏散(1)紧急疏散中毒事故现场周边人员至安全区域。
(2)封锁事故现场,限制人员进入。
4. 医疗救护(1)中毒人员送往医院后,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救治准备。
(2)医院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包括解毒、支持治疗等。
5. 事故调查(1)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查明事故原因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应急物资供应(1)后勤保障组根据事故情况,调配应急物资。
(2)确保救援人员及中毒人员所需物资供应。
7. 通讯联络(1)保持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及救援队伍的通讯联络。
(2)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进展情况。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乙腈中毒事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现场救援、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61fd0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d.png)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此类物质均可引起人体中毒。
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⑴应急要点:
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保暖。
眼内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冲洗10分钟。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等。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
立即拨打120电话呼救,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和进行后续治疗。
⑵专家提示:
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要迅速查清毒物。
要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有密切毒物接触史者,应严密观察,卧床休息,防止发病。
氯乙烯中毒的急救措施
![氯乙烯中毒的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39f8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2.png)
氯乙烯中毒的急救措施
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但由于其挥发性和有毒性,接触或吸入氯乙烯过量会引起中毒。
下面介绍氯乙烯中毒的急救措施。
1.呼吸道处理
氯乙烯中毒即使接触氯乙烯短暂时间,也容易口干舌燥、头昏眼花,严重时会
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救人员应该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打开窗户,确保空气流通。
同时,应及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如樟脑丸和双氧水等。
2.皮肤处理
皮肤和眼睛是最容易受到氯乙烯伤害的部位,所以如果皮肤直接接触了氯乙烯,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用肥皂清洗患处。
如果被氯乙烯浸泡的衣服,要马上脱掉,用水清洗皮肤。
如有必要,在沐浴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2-3%硼酸溶液,进
行防护和杀菌。
3.其他处理
氯乙烯主要摄取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消化道中毒后,应及时吃些中和物,
如生牛奶、鸡蛋等蛋白质类食品。
同时,及时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预防
预防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一些工业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正规的生产工艺、
加强设备维护和加强个人防护等方法,避免氯乙烯泄漏和挥发。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各类工业废气处理,以减少氯乙烯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5.结语
总之,氯乙烯中毒是一种需要积极应对的有毒事件,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处理。
了解急救措施、进行适当安全防护和开展废气处理工作是关键。
同时,应加强宣传普及,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于有毒有害气体防范的重视程度。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方法(正式)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方法(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6d5f34cbf5335a8103d22018.png)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方法(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此类物质均可引起人体中毒。
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应急要点: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保暖。
眼内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冲洗10分钟。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等。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
立即拨打120电话呼救,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和进行后续治疗。
专家提示: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要迅速查清毒物。
要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有密切毒物接触史者,应严密观察,卧床休息,防止发病。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主要有毒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方法
![主要有毒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aea4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5.png)
主要有毒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方法化学品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或者摄入有毒化学物质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在处理化学品时,由于意外事故或者操作不当,中毒风险时常存在。
因此,了解和掌握主要有毒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中毒的危害和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有毒化学品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1. 酸中毒急救方法:-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有害气体。
- 如果有酸液进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 如果有酸液进入皮肤,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果有酸液被误服,应即将给中毒者喝大量清水或者牛奶,但不要催吐。
- 紧急就医,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 碱中毒急救方法:-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有害气体。
- 如果有碱液进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 如果有碱液进入皮肤,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果有碱液被误服,应即将给中毒者喝大量清水或者牛奶,但不要催吐。
- 紧急就医,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有机溶剂中毒急救方法:-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有害气体。
- 如果有机溶剂进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 如果有机溶剂进入皮肤,应即将用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区域。
- 如果有机溶剂被误服,应即将给中毒者喝大量清水或者牛奶,但不要催吐。
- 紧急就医,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 氰化物中毒急救方法:-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有害气体。
- 如果有氰化物进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 如果有氰化物进入皮肤,应即将用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区域。
- 如果有氰化物被误服,应即将给中毒者喝大量清水或者牛奶,但不要催吐。
- 紧急就医,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 氨中毒急救方法:-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有害气体。
- 如果氨气进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苯及二甲苯中毒应急预案
![苯及二甲苯中毒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e1684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05.png)
一、预案背景苯及二甲苯是一类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油漆、涂料、印刷等领域。
然而,苯及二甲苯具有较高的毒性,可导致人体中毒。
为加强公司工作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苯及二甲苯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苯及二甲苯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泄漏、误吸、皮肤接触等情况。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苯及二甲苯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成员包括:(1)总经理:负责全面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小组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理措施,包括:(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中毒人员的救援、转移和救护。
(2)现场处理组:负责现场泄漏物质的收集、处理和清除。
(3)环境监测组:负责现场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监测。
(4)信息发布组:负责及时向有关部门、媒体和社会公布事件进展。
四、应急响应程序1. 报警与启动(1)发现苯及二甲苯中毒事件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和应急小组成员。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立即赶赴现场,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包括心肺复苏、呼吸支持等。
(2)将中毒人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到来。
3. 现场处理(1)现场处理组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
(2)对泄漏物质进行收集、处理和清除,防止环境污染。
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组对现场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组及时向有关部门、媒体和社会公布事件进展,回应公众关切。
五、善后处理1.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改措施。
2. 赔偿处理对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依法进行赔偿。
3. 预防措施总结事故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实验室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室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54f5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6.png)
实验室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误食有机试剂如:醛酮、胺类、酚类、烃类后立刻饮食大量水或牛奶以减少胃对毒品的吸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毒品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
(1)甲醇(致命剂量30-60毫升)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
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
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
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饮50度以上的白酒。
(2)乙醇(致命剂量300毫升)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
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克碳酸氢钠。
(3)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克)1)吞食的情况: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
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的情况: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
(4)乙二醇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
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
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5)乙醛(致命剂量5克)、丙酮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
随后服下泻药。
呼吸困难时要输氧。
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6)苯胺(致命剂量1克)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
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7)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克)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
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分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8)有机磷(致命剂量0.02—1克)万一吞食,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
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9)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万一吞食,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
丙酮中毒处置方案
![丙酮中毒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0b27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5.png)
丙酮中毒处置方案一、丙酮中毒的定义丙酮是常见的有机溶剂之一,该溶剂在工业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
但是,当人体吸入或接触到丙酮时,可能会引起中毒。
丙酮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或接触到过量的丙酮后,造成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肝肾等器官的损害,出现相应的毒性症状。
二、丙酮中毒的症状1.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2.眩晕、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过度疲劳、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4.肝肾功能异常、肝功能损伤等肝肾系统症状。
三、丙酮中毒的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接触源如果发现某人吸入或接触过量的丙酮,应立即停止接触源。
将其送到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马上进行急救处理在停止接触源后,应立即开始急救处理。
如果情况严重,应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抢救人员应马上介入进行治疗。
如果是轻度中毒,也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关处理。
3.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对于严重中毒的患者,可以选择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并有效提高患者的氧合状态。
4.给予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
例如,如果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可以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出现肝肾系统症状,可以进行肝肾功能支持治疗;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以使用乙醇降解丙酮等方法治疗。
5.避免再次接触丙酮经过治疗后,也需要注意避免再次接触丙酮。
如需接触丙酮,应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工作场所保持良好通风等。
四、丙酮中毒的预防措施1.做好个人防护在接触丙酮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面罩、气体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2.加强场所通风在使用丙酮的环境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开设多个出口和通风口,让空气得以流通。
3.丙酮使用量控制丙酮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后应及时将容器密闭,避免喷雾,减少丙酮的挥发量。
4.存放时做好防护在存放丙酮时,应将其单独存放在有防爆措施的场所或存放柜中。
化工厂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化工厂中毒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5d3f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5.png)
化工厂中毒应急处置方案概述化工厂作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家,一旦发生中毒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保护化工厂现场人员和环境,必须制定全面有效的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本文档主要介绍化工厂中毒应急处置方案,涉及中毒事件处理流程、中毒参考剂量、应急预案以及中毒后的辅助处理措施等方面。
中毒事件处理流程如果发生中毒事件,必须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立即停工一旦发现中毒事件,立即停工,停止化学品的生产作业。
迅速报警及时向现场管理员报告,通知治安人员和警察,以及环保、消防、卫生等部门。
同时,通知周边群众和车辆尽快撤离或闪避现场。
隔离现场在采取安全措施的同时,必须将现场隔离,避免中毒事件导致的扩散和危害。
人员疏散在保障人员行动安全的前提下,必须迅速疏散现场人员,避免人员伤亡。
中毒参考剂量中毒事件发生后,正确的参考剂量有助于减少中毒程度和危险程度。
氨气中毒参考剂量在空气中,氨气的致死浓度为500ppm,而引起中毒的浓度为50ppm。
氰化物中毒参考剂量对于人而言,氰化物的致死量为1~2mg/kg,较为重要的是,如同泼洒在皮肤上而尽量导致硷样刺痛和灼伤感。
马上脱去衣服,即沾污情况严重时,有关部门也可协助使用足量水冲洗。
工业碱中毒参考剂量工业碱是指一类强碱,会破坏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造成重度中毒。
对于人而言,摄入50g左右工业碱就会引发重度中毒。
溶剂中毒参考剂量溶剂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吸入,对于人而言,每天长期暴露在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工作环境中,其在空气中的浓度量可以达到法定限值,可能会导致中毒。
气体中毒参考剂量对于人而言,在空气中,各气体的致死浓度均有差异,并且常常也受到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具体的参考剂量请参考相关标准。
应急预案化工厂必须制定应急预案,思考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阻止危险的进一步发展。
应急处理步骤当发生中毒等突发事件时,应采取如下措施:1.快速响应:快速响应突发事件,触发应急预案,立即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丙酮中毒处置方案
![丙酮中毒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9ede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5.png)
丙酮中毒处置方案丙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中毒。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介绍丙酮中毒的症状、处理方法以及应急预案。
症状丙酮中毒的病状因个体差异和剂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1.头痛、头晕、胸闷、乏力,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2.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严重病例可能会发生肺水肿;3.眼部受刺激,引起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4.皮肤受刺激,可能引起红斑、皮疹等症状。
当发现以上症状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处理方法丙酮中毒后应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 从环境中迅速撤离在发现有人丙酮中毒后,首先应该迅速将受害者远离现场,避免病情恶化。
2. 快速洗眼和洗面如丙酮不慎溅入眼睛、口鼻等部位,应迅速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以有效清除丙酮,并把丙酮溶解在眼泪、口腔和鼻腔中的时间尽可能缩短。
3. 呼吸支持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帮助受害者呼吸,避免症状加重。
4. 中毒解毒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严重,需要采取解毒措施。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解毒药物进行治疗,以加速丙酮被人体代谢排出体外的过程。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对于防止和处理突发事件非常必要。
以下是建议的应急预案:1.提前做好安全宣传,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2.加强车间卫生管理,保持空气清新;3.装备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对丙酮的存放、使用、运输、废弃物的处理和防火防爆措施,严禁过度接触或不正确使用。
结论丙酮中毒是一种常见并且危害性较大的中毒情况。
及时的处理方法和应急预案,能够提前防范危险,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同时,加强工业场所的安全管理,也可以更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有机溶剂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有机溶剂事故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4d173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4.png)
有机溶剂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前言有机溶剂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涂料、电子等行业的一类化学品。
由于其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给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合适的有机溶剂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是保障生产和安全的必要举措。
事故预防措施预防事故优于事后处理,制定一些预防事故的措施在制定应急预案中非常重要。
1.使用职业安全设备,如全面半面面罩等个人防护设备;2.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加强现场风险评估和监测;4.避免有机溶剂的堆积和泄漏;5.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管。
事故应急处置流程事故报告在发生有机溶剂事故后,第一时间需要通知相关部门或人员,快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紧急措施在确定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进行疏散;2.立即切断有机溶剂的运输或源头,防止继续泄漏;3.尽快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携带防护装备进入现场处置;4.停止用火等易燃易爆的操作;5.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
处理流程1.初步判断有机溶剂事故受害程度,做好初步处置工作;2.采取高效措施控制溶剂泄漏,如堵漏、封堵等措施;3.制定现场控制计划,找出泄漏源并进行处理;4.对事故区域做好适度扩散防止有机溶剂蒸气扩散;5.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做好防护;6.适时对附近居民和单位做好宣传和安抚工作。
处理完毕1.在事故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整个事故进行清理和解决残留污染问题;2.根据因各方面原因所需,适当检查和修复设备;3.更新和调整应急预案,总结和反思应急处置流程。
总结制定合适的有机溶剂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快速有效地处置,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并针对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完善。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b9d1e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7.png)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处置方案背景有机溶剂是许多行业生产和实验中常用的化学品,如油漆、溶剂和清洗剂等。
但是,过度暴露于有机溶剂可能导致中毒,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有机溶剂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需要专业的应急处置措施。
主要症状有机溶剂中毒的症状往往因为不同的化学物质而异。
但是,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头痛•头昏•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皮肤瘙痒•失眠•抽搐•意识丧失如果出现上述任何症状,请尽快求助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果室外条件允许,应将患者移动到户外。
2.将患者的衣服和鞋子脱掉,并用温水清洗全身。
使用肥皂和水清洗,但不要使用溶剂,以免加重中毒情况。
3.如果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则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在头部下垫一些枕头,避免意外吸入呕吐物。
4.如果患者呈现意识丧失等危急情况,则应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5.在进行急救过程中,如实向救护人员或医生描述患者的症状和中毒过程,以帮助医生对中毒情况进行准确诊断。
预防措施有机溶剂的中毒可以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避免。
以下是几个通用的预防措施:1.选择低毒性或无毒性的替代品。
如有必要使用有机溶剂,尽可能选择低毒性或无毒性的以替代品。
2.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加强通风和空气净化,维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新鲜。
3.戴防护器具。
在使用有机溶剂前,戴好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4.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接触。
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避免长时间的高浓度接触。
5.加强安全意识。
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加强安全意识,了解相关规定,避免违章作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以上是对于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处置方案,希望能够让大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正确地做出反应,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员安全。
另外,日常生产和实验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避免中毒发生。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https://img.taocdn.com/s3/m/347e41e35f0e7cd185253666.png)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有机溶剂主要指那些可以溶解不溶于水的某些有机物(如油脂、树脂、蜡、烃类、染料等)的液体,其本身也均是有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存在;在溶解过程中,它与溶质的性质均无改变。
(一)有机溶剂种类这类化合物种类繁多,许多化合物均具有上述性质,可被划入有机溶剂范畴。
目前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和科研领域广泛应用的近500种,其中最重要的约100余种,按其化学结构可大致分为十类。
(1)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
(2)脂肪烃:戊烷、己烷、汽油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3)脂环烃:环戊烷、环己烷、环己烯、萘烷和松节油等。
(4)卤代烃: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二溴乙烷、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
(5)醇类:甲醇、乙醇、丙醇、丁醇、苯甲醇、氯乙醇、环己醇和糠醇等。
(6)醚类:甲醚、乙醚、异丙醚、二氯乙醚、1,2一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
(7)酯类:甲酸酯、乙酸酯、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草酸酯、碳酸酯、磷苯二酸酯等。
(8)酮类:丙酮、丁酮、戊酮、甲基正丙酮、甲基丁酮、双丙酮醇、丙酮基丙酮、三甲基环己烯酮、环己酮、甲基环己酮等。
(9)二醇类:乙二醇、丙二醇、二烷、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等。
(10)其他:二硫化碳、吡啶、乙腈、硝基丙烷、糠醛、二甲基甲酰胺等。
有机溶剂多用做工业生产及化学试验的反应介质,其次为内燃机燃料、油漆原料及稀释剂、油墨稀释剂、清洁去污剂;其他尚有医药化工原料或添加剂原料、萃取剂、脱脂剂、脱蜡剂、防腐剂、杀虫剂、黏接剂、润滑剂、抗冻剂、冷却剂等。
(二)有机溶剂的毒性作用有机溶剂由于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各异,故理化性质差异甚大,从卫生学角度着眼,可归纳出以下几点共性:①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挥发性强,具有各自独特气味及一定刺激性;②大部分(除酯类、部分卤烃外)具易燃易爆性;③具优良脂溶性,可经皮肤吸收,易透过血脑屏障。
有机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有机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9a1c1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5.png)
有机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有机物是一类具有碳元素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产、工艺、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
但是,如果使用或储存不当,有机物也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因此,了解有机物中毒的应急处置方案,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一、有机物中毒的症状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对人体的毒性是不同的,但通常会引起以下症状:1.呼吸道刺激:咳嗽、气喘、呼吸急促、喉咙痛等。
2.眼睛和皮肤刺激:眼睛红肿、流泪、皮肤灼热、发红等。
3.中毒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胸闷、心慌、昏迷等。
二、有机物中毒的应急处理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出现有机物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避免继续接触: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没有有机物污染的场所,千万不要把患者暴露在有机物的接触环境中。
2.切勿让自己暴露在有机物中:救援人员应带上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物品,避免自己受到有机物的污染。
3.紧急求医:中毒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并通知医生患者接触的有机物种类、浓度等情况,以便医生尽快给予恰当的治疗。
4.及时洗眼、洗皮肤:如果有机物刺激眼睛或皮肤,应立即让患者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以至于水洗干净,冲洗时间至少20分钟以上。
三、预防有机物中毒预防是最好的治疗,为了避免有机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安全意识:任何有机物都可能产生毒性,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们识别有机物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2.提高风险意识:在处理、使用或储存有机物时,要做好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因操作疏失或失误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
3.室内环境改善:化学品物品存放应符合化学品管理规定,不得乱堆乱放,各项防护措施应到位,厨房内不使用易挥发的溶剂,不搁置有机物品等日常生活纪律。
四、总结有机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人身危害事件,对常人而言有时可能无法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出现的毒症状。
因此,提高人们的有机物安全意识,加强对于应急处置措施的日常培训,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233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此类物质均可引起人体中毒。
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⑴应急要点:
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保暖。
眼内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冲洗10分钟。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等。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
立即拨打120电话呼救,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和进行后续治疗。
⑵专家提示:
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要迅速查清毒物。
要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有密切毒物接触史者,应严密观察,卧床休息,防止发病。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