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8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抓住“时光瓶”的口吻和面 向2035年的18岁青年一代这两个 关键信息,理解代际沟通的意图
构思:以“时光瓶”的口吻,从回顾 过去、展现现在、展望未来三个阶段 展开演讲,体现时代变迁和个人成长
实例二:2018全国卷Ⅱ作文题
添加标题
题目:以“改革开放 三部曲”为题材,写 一篇名为“我与改革
开放”的文章
Part Seven.
新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实例分析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新材料作文概述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
新材料作文是一种 结合了材料和话题 的作文形式
考生需要根据材料 内容提炼观点,并 围绕观点进行写作
新材料作文要求考 生具备一定的阅读 能力和分析能力
新材料作文在高考 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求考生认真审题 立意
抓住本质:透过表面现象,把 握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新颖独特
避免与大多数人的 观点雷同,提出独 特的见解
结合材料内容,从 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和分析
挖掘材料中的深层 含义,提出有深度 的观点
关注社会热点和时 代背景,结合实际 提出有现实意义的 观点
Part Five 新材料作文立意的训练
方法
多角度思考
其含义
避免断章取义, 要全面理解文 章的主旨和意
图
抓关键句法
单击添加标题
关键句的含义:指文段中出现频率较高、对文段主题或中心有重要影响 的句子
单击添加标题
抓关键句的方法:寻找文段中的主旨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些句子 往往能够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单击添加标题
审题技巧:在阅读新材料作文时,要特别关注文段中的关键句,这些句 子往往能够提供审题立意的线索和启示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轮总复习)
作文,不可丢失的阵地!
什么叫新材料作文
1、给出简短而有深意的材料。 2、或者附加完整题目、不完整题目。 3、规定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 4、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 5、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核心含意)作文。 6、包括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两种。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的错误
①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的本质,而是被局部所迷 惑,没有理解材料所反映现象的前因后果,或者没有抓住 材料的关键词句,或者没有挖掘材料的象征意义,而是断 章取义,乃至揪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不放。 ②把握不住材料的侧重点,甚至完全脱离材料的限制,不 符合材料的含意,另起炉灶,泛泛而谈。 ③立意不够明朗清晰,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或者面 面俱到,或者在表述上前后不一。
寓言型材料--联系实际法
分析材料,可以说是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因而 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故事之后的分析有 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 的;一是“欲望不加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本文的立意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会控制欲望 2、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美丽 3、做事过犹不及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 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现实 生活,挖掘材料内在的涵义。
审题立意建议
①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对于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引用时,要将为己所用的部分恰到 好处地引入,甚至点到为止,像蜻蜓点水一样。既然要求根据 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立意的根据来确定主旨,不能置材 料与不顾,那种完全抛弃材料、只字不提、另写一套的做法要 绝对禁止! ②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确定主旨,由此及彼,写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不能对材料死缠烂打,大篇幅对 材料进行解释说明或发表感想。
2018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共25张PPT)
作文的审题立意2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审题方法
(fāngfǎ)
4、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zuòyòng)。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 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 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
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zōnghé)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五)诗歌类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一般以短诗为热点材料,诗歌材 料作文一般要先着眼于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 深层意义(如比喻(bǐyù)、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 分析意象的主次,选准角度。其次再分析重 点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再次理清材 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整体阅读。
4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立意 举例 (lìyì)
• 重要的事角度 • 1、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 2、勇于实践,切勿好高骛远
• 更重要的事角度
•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
• 两者的关系角度
• 埋头干活(ɡàn huó),也要抬头看天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Biblioteka (四)“多材料类”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 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 材料中人、事、物的共同点,以此作为中 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
得语文(yǔwén)者得天下
• 高考 倒计时 (ɡāo kǎo) 语文复习冲刺要 领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2018届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PPT课件(共26张)
第一讲 新材料作文审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严谨的步骤,审出精 当的立意。 •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三法 ( 概括中心法、由果溯因法、话 题提炼法)及其步骤。
•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 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 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 “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 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
• 示例: •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外一方面。。。。 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压缩成主谓宾句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下面提供三种整体把握材料的审题方法: 1,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2,最方便快捷,但有风险的方法; 3,最易操作,提炼观点的方法;
• 第一种:“概括中心法” • (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 三步走: • 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 • 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第一步:从结果入手:马嘉鱼死了 第二步:找出原因(关键句):不爱转弯,不思改变 第三步:组成观点句:原因作主语﹢谓语﹢结果作宾语 ①改变,为自己开一扇天窗(比喻手法好5分)②适时改变,人生大智慧③灵活变通,柳 暗花明④死于固执,生于变通⑤执而不化与灵活变通⑥拐个弯,天堑变通途⑦退一步, 海阔天空(引用好5分)⑧死板之路,死亡之路 ⑨墨守成规,自掘坟墓(4分)⑩有改变,才能生存(绝对了一点3分) ⑾冲动等于死亡(用词不准确0分)⑿错误越深,陷得越深(没有写出结果、原因0分)
2018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8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31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指导
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指导、优秀范文评点精选90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拼命奔跑的人,向着一个个新目标拼命奔跑,慌不择路,踉踉跄跄。
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得差不多了。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本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和立意应关注三个方面:一、注意比喻。
“我们现在的社会”“向着一个个新目标拼命奔跑”比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比喻“传统的美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等”。
二、注意关系。
要强调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的美好的思想道德,不能只谈继承传统文化,还要谈发展。
三、注意要求,联系现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想,如何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值得思考的、有价值的话题。
【优秀例文】回味传统中国经典如今,中国的发展风驰电掣,一日千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奔跑者,为一个个新目标的实现而欣喜若狂。
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已经丢的差不多了。
神州大地上古老而美好的记忆已在视野的末端渐行渐远——方正“中国字”从祖先造字到甲骨文,再到如今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一个缓慢而又辉煌的历程,一个艰辛而又值得骄傲的庞大工程。
古有笔走龙蛇的飒爽英姿,又有临池成墨的佳话,如今我们寒窗十载又有谁能够用毛笔挥洒自如?我们拥有的是现代化的书写工具,我们演绎成现代化的语言。
在奔向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们丢失了什么?爷爷奶奶放在我们口袋里的毛笔丢了,传统已不在,毛笔已成为书法家独有的写字工具。
那双由类人猿演化而来的手也只会敲击键盘,而用笔写起母语汉字来倒像“蚯蚓找妈妈”,且错别字连篇——早已不像是中国人在写中国字。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单位(学校):作者(教师或学生):电话:QQ:邮箱:微信: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讲评分析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关键词:际遇机缘这则材料很明确第给出了“世纪宝宝”这一代人的际遇,新千年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报道的“千禧婴儿”新闻,充满了对这一代人的祝福与担心。
今天这一代人18岁了,他们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哪些记忆呢?材料给出了8岁时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
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
在他们12岁时代太空授课,很可能打开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之门,在他们十七岁的时候,互联网普及,智能科技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
这是他们的际遇。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这是他们的机缘。
尽管少年时他们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他们未来会经历的,这也告诉我们,未来“世纪宝宝”们会遇到一个物质比今天更加丰富的的时代。
需要这一代人思考的关键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如何完成、靠什么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2018年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原则与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 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所谓“三性”: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 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 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 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 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 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 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 可说。
分析喻义: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
“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 “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 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 里去。人生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你的脚步肯定会随波逐流。
例2: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 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 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 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颠 峰。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 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 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分析喻义: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 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 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 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等。
6、从材料的事物喻义入手
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 例1: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 “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 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 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 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 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2018高考语文作文审题列举
作文审题立意示例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在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面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
新材料作文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等。
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2016年高考,全国丙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天津卷都采用了这种题型考查写作,新材料作文是当今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
审读材料时,应依据材料的不同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审读策略。
材料类型审题指导从材料内容的繁简看单一材料要着眼于对材料主旨内涵的提取多则材料要注意理清相互关系,存异求同从材料主旨的表达看含蓄类材料(如寓言类材料)要从喻旨或寓意入手直观性材料(如新闻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抽象成观点话题性材料辨明话题的不同拓展方向新材料作文题型的材料组织与表述类型各异,类型不同,审题关注点也有所区别。
(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是指在审读、理解了材料的内涵之后,确立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无一不受主题的约束。
在明确了材料的内涵和范围之后,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立意。
下面谈一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抓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指材料中体现命题意图的词语和句子,即评议性词句。
抓住这些词句,深挖它们与材料的关系,即可正确立意。
【材料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8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请判断以下立意是否正确。
1、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 (×)
2、残缺也是一种美。 (√) 3、坚持就是胜利。 (×)
4、应顺应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
人。
( √)
四、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求同存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 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 很多,但世上不知道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 事情.” •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 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 《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建 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造酒的实验家,一个工程师.....
整体把握,多向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
板块一:
回顾分析 明异同
本质:材料作文 —— 讲究审题 严格的限制性:“三不”
新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形式:话题作文 —— 体现开放 高度的开放性:“四自”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自定文体 自定立意
审题立意: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立意,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照高考的评分标准
•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 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 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 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 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 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
不承认自己的不足。
人贵有自知之明 胸怀宽广才能集思广益 推卸责任无益于解决问题 权势无法改变事实
(最新整理)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立意与范文
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立意与范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立意与范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立意与范文的全部内容。
全国卷作文全国卷一: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首先,阅读材料,初步理清思路。
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用大事记的方式扼要地呈现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节点中国所发生有一定标志性的事件,有些跟考生息息相关,有些跟国家发展或战略有关,但归根结底都跟考生有关。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8年高考第三阶段突破性训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冯景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主要方法。
2.提高学生准确审题立意的能力,备战高考。
3.增强学生考场写作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能选准角度准确立意。
教学难点: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宋徽宗时期,京城的画院每年都要招收一名画师。
这一年,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院以“深山藏古寺”这一句古诗为题来考应试者。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画院招收的这名画师将在最后几个人中产生。
画师一: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画师二: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画师三: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
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教师点拨: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这幅画的特点是,让人知道山上有古寺,但古寺又被“藏”了起来。
虽然画面上丝毫没有古寺的痕迹,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古寺就在“藏”深山里,这正是这幅画的巧妙之处。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准—深—新)过渡语:写作跟作画一样,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距离高考不足一个月,最后宝贵的时间里,不仅要接受三次模拟测试,还要针对专题进行突破性训练。
今天,我们在高考材料作文预测基础上再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二、高考材料作文预测,审题立意训练(一)出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图表(二)复习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2018高考作文真题·江苏卷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作文分析·命题立意
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果然是继续
从日常生活选点,经反复锤炼成材。
这样的命题思路,已为广大
江苏考生所熟悉,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
有语言”,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
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语言”,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一话题就很有烟火气、生活味。
第二句话,“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
序、基因……莫不如此”,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考生展开联想。
2018届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方法:
第一步:读(一抓意象,二抓含蓄的词句,进而读懂句子) 第二步:联(联想不仅有助于对诗歌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
其三,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其四,务“虚”注定人生 一场空。 反向立意:可以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反向求新,沿着这个 思路不断追问:凭什么只能在地面上步行,而不能在云端舞蹈呢? 然后拟制出这样的题目《既要贴地而行,更要云端舞蹈》《云端的 舞步》等。
• ※审题误区: • 其一,把所给材料理解成一个人生的选择问题,然后把话题确 • 定为“选择”,拟出《心灵的选择》的题目。 • 其二,把所给材料理解成人生的旅程问题,先在地面上步行,再 • 才有空中的舞蹈,拟出《旅程》的题目。其三,把“贴在地面步 • 行”界定为安于平凡的人生态度,把“在云端跳舞”界定为追求 • 伟大的人生目标,拟制出《平凡与伟大》的题目。
(三)比喻材料
所谓比喻是指文章的题目、话题、命题所给的材料不是写
文的直接切入点,而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考生须通过喻体, 追本溯源,寻找喻体可能涉及到的本体。比喻性材料文中的比 喻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句,一般的比喻句是一个本体一个喻体, 一一对应的,如,爸爸的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或一 个本体从多个角度设喻(博喻),如,生活如酒,或芳香,或 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 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 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而比喻性的材料文 的喻体是固定的,也就是命题者给定的,他让考生根据这个给 定的喻体去推断可能涉及到的本体,然后依据本喻体的相似性, 从本体出发然后立意、谋篇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方法
1.多角度立意法(横向立意) 2.由果析因法(追问原因法) 3.抓关键语句法 4. 分清褒贬法(明辨意图法) 5.联系实际法 6.寓意(诗意)解读法。
• • • • • •
• 1.多角度立意法(横向立意) • 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他们 各自有自己的行为,从不同的人或物 的角度考虑,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 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 6.寓意(诗意)解读法
•
所给材料如果是一则寓言故事或一首诗,那么审题 立意的关键便是对所给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 能否正确解读。
•
解读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既要立足文
本,不脱离所给材料,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由物及
人,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价值认知等,还
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去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
• 练习1、《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 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 ——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 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 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 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 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 “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 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 5.联系实际法
• 现实生活、人生的某些思想、观点、认识往往 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 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关心现实,善于从 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 例1、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 的亲吻。
• 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 少健康。 • 立意: 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容易 想起“口蜜腹剑”、“表
为什么?
这位刚毕业的女大 学生尽管没有工作 经验,但是面试细节 反映了她具有一个 财会人员所应当具 有的良好素质和人 品。我们可以从 “良好的素质和人 品,有时比资历和经 验更为重要”切入 来构思作文。
(2006全国卷I卷作文)
• • • • • 由果析因法 分析 这则材料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抓小羊 结果: 失败,被牧羊人抓住 原因: 机械地模仿、照搬,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 立意: 1、正确认识自己。人要有自知之明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
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 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
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 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 :一是强调创 造需要机遇 ,更需要执著的追求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二是要想有创 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素质不高;
• 立意:(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增强人的素质,标本兼治, 双管齐下。
3.抓关键语句法。 • 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 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 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 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 的分句。
• 例2:犹太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卖不出去的豆 子。卖豆子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 回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 。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 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 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出去, 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 后,他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粒豆子变成成 千上万颗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 立意: 1、不要轻言放弃; 2、调整心态,改变自己; 3、机会就在前方
2、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人生的位置。
• 例2、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 ,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 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 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 中心事件:扶贫工作团向贫困山区赠送一 批优质种羊。 • 结果: 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 • 原因: 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村民观念落后,
• 审题立意训练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 “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 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 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 (一)从枭角度: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 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 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 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 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 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 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 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 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 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 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 立意: 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 练习2、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 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 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 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 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 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 一个!” • 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追求是无止境的。
• 练习4、中国移动通信有一则广告词,它引 用了一位业余攀登爱好者的话:“每个人 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 。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 好的自己,我能!” • 立意: 挑战自己、超越自我; 不要忽视一小步,要善于积累; 要勇于登上自己的高峰、做最好的 自己
• 4.分清褒贬法(明辨意图法)
• (二)从鸠角度: 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
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 的真诚朋友。
• 二、新材料作文的作文结构!
• (1)引述材料。材料字数如果比较 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 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 (2)分析材料,问为什么?正反对 比。 • (3)联系现实,回答怎么样? •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 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 • (5)做出结论。
• 2.由果析因法。 •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 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备注:从结果入手。
•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 生前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 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 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 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 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 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 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哪些方面 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 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 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 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 知你:你被录用了。”
• 三、新材料作文的得分关键点!
概述材料!
•
点题!
论证结构!
素材!
•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 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
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 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 星星 • 雷抒雁 • 仰望星空的人, •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 那儿有灰尘、石渣, •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 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 •
•
• •
雷抒雁的这首诗短小精悍,意蕴深厚,发人深 思。同样是“星星”,“仰望星空的人”与“飞上 星星的人”的认知却大相径庭。为什么? 从两节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悟出:因观察角 度、位置的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认知。 由此我们可以从生活、社会、人生等方面进 行联想感悟,空间地理位置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 不同的认知,同样,人们所处社会位置的不同,面对 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 “学会换位思考”“要兼听,不要偏信”; 若分别就每一节诗去解读,我们也不难悟出“距离 产生美”“欲知事情真相,道听途说不行,要亲自 去探究才行”的道理。 这些就是这首诗不同的立意角度。
•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 地流露出褒贬的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 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 例1、《断臂的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 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 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 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 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 立意: 应顺其自然; 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 练习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 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 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 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 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 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 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 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 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不要过于依赖旧有的知识和经验; • 立意: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 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