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七年级13册 第12课《面具设计制作》教案-5页文档资料
![七年级13册 第12课《面具设计制作》教案-5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1cfe65bbb68a98271fefa80.png)
七年级13册第12课《面具设计制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面具的一般知识及其创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热爱民间艺术,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喜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美育目标:提高审美情操和素养,发现美、创造美,进行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面具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面具的创意及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纸板、纸袋、纸盒、颜色、笔、彩纸、双面胶、胶水;订书器、剪子、废旧物品(毛线、碎布、棉花)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表演刘谦的小魔术“穿透的橡皮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二、课本知识讲解1.(课件展示)播放奥尼尔面具搞笑出场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2.师生互动。
教师:谈一谈你在哪些场所见过面具,它们的功能一样吗?学生:舞狮、唱戏、旅游纪念品、消防队员灭火时……教师:对了,同学们都回答得不错。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或从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
3.面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融合、依存,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并且在造型上极具民族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流传。
是极具乡土味的、人民大众的艺术。
4.“科特迪瓦”是“象牙海岸”的意思。
位于非洲西部靠近赤道,面临几内亚海,属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适合树木的生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科特迪瓦面具”的材料为木头,雕刻后保留了木头的本色和纹理,长圆形与周围的几何形组成简洁的造型,几何形中的螺旋状线与横线增强了疏密节奏。
教案: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教案: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6d71da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f.png)
教案: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教案名称: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和意义。
2. 学习不同类型的京剧脸谱,并理解其代表的角色特征。
3. 学习面具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4. 制作自己的京剧脸谱面具并展示。
教学准备:1. 京剧脸谱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色彩纸、剪刀、胶水、彩色笔、彩色绸布等制作面具的材料。
3. 录制的京剧片段或现场京剧表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让学生观看京剧片段或现场京剧表演,引发他们对京剧脸谱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京剧脸谱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各种脸谱的代表角色和特征。
3. 解释面具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如形状、颜色、线条等方面的考虑。
实践制作:4.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并确定想要制作的面具角色。
5. 提供各种制作面具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制作面具。
6. 引导学生在面具上运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以突出角色的特征。
展示和评价:7.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并解释选择的角色和设计。
8.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并讨论面具设计的创意和表现。
总结回顾:9. 回顾面具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并让学生总结制作面具的过程和经验。
10. 引导学生思考京剧脸谱的意义和价值,并与自己的面具设计相联系。
拓展活动:- 参观京剧表演或博物馆,深入了解京剧脸谱的更多知识。
- 学习京剧表演动作和唱腔,进行即兴表演。
评估方式:1. 学生面具设计的创意和表现的评价。
2. 学生对于京剧脸谱的理解和应用的评价。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注意事项:1. 要确保学生使用安全的工具和材料,避免意外发生。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在制作过程中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3. 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促进思想和技巧的交流与提高。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715fc1ebed5b9f3f90f1c28.png)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两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按步骤临摹绘制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对应课标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专题划分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 1 课时)专题二: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 1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初中脸谱教案美术
![初中脸谱教案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1821eb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5.png)
初中脸谱教案美术【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具脸谱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具脸谱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面具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创作面具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面具脸谱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3. 准备空白面具若干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面具脸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面具脸谱的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对面具脸谱的认识和感受。
二、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面具脸谱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具脸谱的特点。
2. 学生欣赏各种面具脸谱,分析其艺术特征,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分发空白面具,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面具脸谱。
2. 学生动手绘制面具脸谱,可以使用线条、色彩、图案等元素,展示自己的创意。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面具脸谱展示在教室指定位置,进行作品展示。
2. 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创作心得和欣赏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面具脸谱的艺术特点、创作技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和感受,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创作面具脸谱,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具脸谱的特点。
2. 教师可以组织面具脸谱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了解面具脸谱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面具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面具(京剧脸谱)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面具(京剧脸谱)](https://img.taocdn.com/s3/m/202c859a69dc5022abea0005.png)
美术教案-面具(京剧脸谱)初中美术教案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七年级美术]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
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四、教学建议: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 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 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
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二课《面具设计制作》word教案
![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二课《面具设计制作》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d7d93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0.png)
第12课面具设计制作一、教材分析1、编辑指导思想:(1)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的做法,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由来、演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出于这种理解对面具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
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面具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常用于法。
了解画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小认识美术”。
面具作为一种文化。
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最初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
到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对美如:牛活的向往,面具寄托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
现在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人们除山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不可缺少的装饰。
利用当地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
如纸浮雕等技法等,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巾。
面具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两大类:平面面具泛指采用平面材料。
经过剪、贴、画等技法制作完成的面具。
立体面只是指采刚各种适合制作的材料、经过剪、折、贴、逢、穿编、彩绘或雕刻等于法制作而成的面具。
(2)学生可结合校园活动的不同主题没汁面具。
头戴面具进行表演、联欢等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创作带来的快乐,通过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3)版面介绍,版面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面具知识介绍、面具欣赏、学生作业选登、学生头戴面具的效果和面具的制作过程等。
在面具欣赏部分,展示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不同艺术风格的面具作品。
这些面具采用不同的材质,表现出当地的风俗与审美取向。
其中,“科特迪瓦面具”的材料为木头,雕刻后保留了木头的本色,长圆形与周围的几何形组成简洁的造型,几何形中的螺旋状线与横线增强了疏密节奏。
面具的造型突出外形的起伏,强调整体的力度。
而“瓦努阿图面具”用麻制成。
美术课教案:手工制作京剧脸谱面具
![美术课教案:手工制作京剧脸谱面具](https://img.taocdn.com/s3/m/d16e5d2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以及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欣赏京剧脸谱面具的美的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京剧脸谱的起源和发展2. 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3. 手工制作京剧脸谱面具的步骤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以及象征意义,掌握手工制作京剧脸谱面具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手工制作京剧脸谱面具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京剧脸谱资料、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生准备:自带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京剧脸谱面具,引导学生欣赏。
1.2 学生分享对京剧脸谱的认识。
2. 讲解(15分钟)2.1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以及象征意义。
2.2 教师展示手工制作京剧脸谱面具的步骤和方法。
3. 实践(20分钟)3.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动手制作京剧脸谱面具。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4.1 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京剧脸谱面具。
4.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脸谱的文化价值。
5.2 学生分享制作心得,交流对京剧脸谱的喜爱。
5.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京剧脸谱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表演,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3. 开展“京剧脸谱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展示个人才华。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完成的京剧脸谱面具的质量和美观程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初中脸谱绘制方法图解教案
![初中脸谱绘制方法图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365fc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b.png)
初中脸谱绘制方法图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脸谱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脸谱绘制教材或参考资料。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脸谱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展示一些著名的脸谱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脸谱的特点和风格。
二、基本技巧训练(10分钟)1. 教授学生如何画出基本的面部轮廓,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引导学生练习用铅笔勾勒出脸谱的轮廓。
3. 讲解如何使用颜料上色,以及如何处理颜色过渡和阴影。
三、绘制脸谱(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脸谱样式,如红脸、黑脸、蓝脸等。
2. 指导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脸谱的轮廓。
3.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颜料上色,注意颜色的搭配和过渡。
四、创作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脸谱作品。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意来绘制脸谱。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绘制脸谱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分析学生的作品,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尝试绘制其他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2. 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传统艺术展览或工作坊,加深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学生脸谱绘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独特风格来绘制脸谱。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脸谱的绘制方法,还增强了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b97ec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a.png)
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及反思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化进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预备〔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同学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同学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同学活动老师活动第一课时激发爱好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沟通。
分组合作,争论节目,安排角色。
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沟通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观赏中外面具作品。
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同学观看录像。
组织同学分组,争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同学查找资料。
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
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指导同学设计出有性格、有创意的面具。
正确引导同学评价教学过程设计〔一〕第一课时激发爱好与合作探究1、影片观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2、老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
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
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爱的节目。
3、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索: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
〔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1、面具知识的介绍引导同学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
沟通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沟通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八年级美术上册《面具》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面具》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68be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a.png)
2.不足:学生在面具文化内涵的理解上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引导和启发;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学生缺乏沟通与协作能力,需要培养和锻炼。
针对学生的学情,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结合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面具艺术的探究欲望;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面具文化的学习心得,加深他们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身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佩戴面具,以神秘的方式进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展示一组面具图片,包括我国京剧脸谱、非洲木雕面具、威尼斯狂欢节面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具艺术的多样性。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色的面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优化作品。
2.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面具制作水平。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面具的文化内涵、设计原则和制作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面具的文化内涵与设计方法,以及面具制作的实践操作。
-让学生深入理解面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指导学生掌握面具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面具制作的技巧,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面具的文化内涵与个人创意相结合,以及如何处理面具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新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
![新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a40bfcc7931b764ce15a4.png)
新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设计:1、激发兴趣。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欣赏录像面具表演。
(2)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揭示本课课题:《面具的设计制作》。
2、欣赏。
(1)课件显示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面具表演以及面具文化的发展简史,让学生们欣赏。
(2)教师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3、分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刚才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谈谈你们观后的感受。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4、亲自示范。
(1)老师示范立体面具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先把一张平面的纸剪成脸的形状,第二步,就是怎样把平面的脸变成立体的脸。
(2)教师找一个同学上讲台给大家示范。
5、分组制作。
(1)四人一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面具的设计制作。
(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进行巡视指导。
6、展评作业。
(1)选出小组代表,代表逐一介绍自己作品,以及它的创作灵感及设计方式。
(2)先学生自己评价,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师生一起选出优秀作品。
《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初中画脸谱教案
![初中画脸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c58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a.png)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颜色、图案等,并能够运用到面具设计中。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纸张材料进行创意面具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颜色、图案等。
2. 面具设计的基本技巧,包括剪、贴、画等。
3. 京剧文化简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京剧表演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京剧面具的奇特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新课导入:讲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颜色、图案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和图案所代表的含义。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面具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具设计作品,并简要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作心得。
5. 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面具设计的创意性和京剧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面具设计的创意性和艺术性。
2. 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
2. 教具:电脑、投影仪、京剧面具样品、纸张、画笔、剪刀等。
3. 参考资料:京剧脸谱图案、京剧文化简介等。
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 引导学生了解京剧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 教师在实践环节要注重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
4.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定期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艺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美术初中人教新课标《面具(京剧脸谱)》教案
![美术初中人教新课标《面具(京剧脸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56a10c58fafab069dc02af.png)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七年级美术]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
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四、教学建议: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
脸谱教案美术初中
![脸谱教案美术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66f7f2e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6.png)
脸谱教案美术初中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对称等手法创作京剧脸谱,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京剧脸谱的起源和发展2. 京剧脸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3. 京剧脸谱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京剧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演员脸上的图案。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吗?它们叫做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京剧脸谱。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忠诚、勇敢;黑色代表刚直、无私等。
3. 介绍京剧脸谱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线条、色彩、对称等。
三、示范(10分钟)1. 教师现场示范绘制京剧脸谱,讲解绘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观看示范,注意教师的手法和技巧。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京剧角色进行脸谱创作。
2.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回顾(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结合所学,创作一个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京剧脸谱。
2.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绘制京剧脸谱的技巧和审美能力。
3. 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2
![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0e948980242a8956aece423.png)
《面具的设计制作》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做法。
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面具的由来、演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出于这种理解对面具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及审美习惯,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面具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常用手法。
教学目标: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制作,选用恰当的材料,适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技法,设计制作面具。
3、通过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懂得了解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面具、绘画材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传统面具及面具表演的图片。
(2)教师向学生介绍面具的文化内涵。
(面具是人们在节日、祭祀活动中进行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2、演示讨论。
(1)请同学们欣赏一些现代面具的图片,并组织学生讨论面具的特点。
(2)教师讲解面具的功能:欣赏、装饰、娱乐、交流、烘托气氛。
3、教师讲解。
(1)教师演示面具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绘画和粘贴。
(2)教师讲解面具制作步骤。
(主要包括想、画、做、添、修这5个方面。
)4、学生制作。
(1)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设计制作面具。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记录创作进度情况。
5、展示作业。
(1)全班同学制作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进行点评,对创意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表扬、鼓励。
6、课后拓展。
(1)课后思考: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2)课后观看一些面具表演节目,学生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
初中美术《唱大戏-了解脸谱的设计方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唱大戏-了解脸谱的设计方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fbe57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d.png)
1、通过欣赏和画戏曲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戏曲有所了解,感 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 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欣赏、分析来引导学 生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 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 2、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解决办法:通过对传统戏曲的解析,教学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戏曲 人物脸谱绘制的步骤和方法。 3、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戏曲人物脸谱的造型和绘画表现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对不完整脸型的添画这个小训练,使学生能根据戏曲 人物的特点,掌握戏曲人物的表情造型和色彩表现的人物性格。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 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 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 3 等的形式, 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 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 完成学习任务)
专题问 题设计
脸谱的由来、定义、作用、绘画方法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 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利用展示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通过细致的 计划和责任分明的分工避免小组工作松散。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 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 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 3 等的形式, 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 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 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美术教案脸谱
![初中美术教案脸谱](https://img.taocdn.com/s3/m/2009a37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5.png)
初中美术教案脸谱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京剧脸谱的特点、分类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脸谱作品。
教学重点:1. 京剧脸谱的特点、分类和象征意义。
2. 脸谱绘画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脸谱绘画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脸谱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京剧脸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京剧脸谱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分类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欣赏(5分钟)1. 教师播放京剧视频,让学生欣赏京剧演员的表演。
2. 学生观察视频中脸谱的表现形式,感受京剧的魅力。
四、创作(10分钟)1. 教师发放绘画用具,引导学生开始创作脸谱。
2. 学生根据自己对京剧脸谱的理解,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脸谱作品。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2. 学生表达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特点、分类和象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脸谱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同时,通过欣赏京剧表演,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京剧元素,如身段、唱腔等,让学生全面了解京剧艺术,提高综合素质。
教案: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教案: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16a806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3.png)
教案: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制作面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
2.面具设计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京剧脸谱色彩的运用。
2.面具设计的创意与美观。
四、教学准备1.课件、视频资料。
2.面具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3.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京剧脸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教师简要介绍京剧脸谱的起源、特点。
(二)理论学习1.介绍京剧脸谱的基本分类:生、旦、净、末、丑。
2.分析不同角色脸谱的色彩、图案特点。
3.讲解面具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
(三)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京剧角色进行面具设计制作。
a.面具形状的选择与角色特点相结合。
b.色彩的运用要符合角色性格。
c.图案的绘制要简洁、美观。
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将完成的面具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从创意、美观、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京剧脸谱,尝试设计更多作品。
3.布置课后作业:每人设计一个京剧角色面具,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京剧吗?有没有看过京剧表演?那你们注意到演员们脸上的图案了吗?那些图案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京剧脸谱。
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京剧脸谱面具。
”(二)理论学习教师:“我们来看这个课件,这里展示的是几种不同的京剧脸谱。
谁来说说看,你们觉得这些脸谱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它们颜色都很鲜艳,图案也很特别。
”教师:“很好!那我们再来细分一下,比如这个红色的脸谱,通常代表的是哪些角色呢?”学生:“关羽。
”教师:“没错,红色通常代表忠勇。
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设计制作》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设计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e445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设计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面具的起源和发展2. 面具的分类和特点3. 面具设计制作的方法和步骤4. 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面具设计制作的方法和步骤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四、教学难点:1. 面具设计制作的技巧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面具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画笔等绘画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面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美学特征。
2. 新课:讲解面具的起源、发展和分类,分析面具的特点。
3. 示范:教师展示面具设计制作的方法和步骤,讲解面具制作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设计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5.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演出等场合。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具设计制作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内容:1. 面具的起源和发展2. 面具的分类和特点3. 面具设计制作的方法和步骤4. 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重点:1. 面具设计制作的方法和步骤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九、教学难点:1. 面具设计制作的技巧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十、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面具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画笔等绘画工具十一、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面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美学特征。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9e13dadc850ad02df804122.png)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两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按步骤临摹绘制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对应课标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专题划分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1课时)专题二: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1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两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按步骤临摹绘制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对应课标
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专题划分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 1 课时)专题二: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 1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
一
学习京剧脸谱知识
所需
课时
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专题问题1、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2、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步骤一:导入新课〔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古城会》。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引导学生小结: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
(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
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讨论: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是用写实和象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帅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
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小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卫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两议解决。
如:水辩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评价要点学生是否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是否了解了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专题
二
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所需
课时
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学习按步骤临摹绘制京剧脸谱。
2、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专题问题设计1、哪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2、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3、在制作脸谱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色入手画?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脸谱资料、铅笔。
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学习活动设计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
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
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略)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现各种神怪形象。
〔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评价要点1、掌握京剧脸谱中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2、掌握京剧脸谱的谱式
3、按步骤临摹设计一套京剧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