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家》中节选《祖孙之间》导学案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家祖孙之间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家祖孙之间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957fc7052ea551810a687cd.png)
家·祖孙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及巴金的生平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家祖孙之间》教案
![《家祖孙之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d94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0.png)
《家-祖孙之间》教案第一章:家庭关系的理解1.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家庭关系的种类,理解祖孙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关系的种类,重点讲解祖孙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员参与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课堂参与和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二章:祖孙之间的沟通2.1 教学目标:让学员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祖孙之间的沟通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沟通的基本原理,讲解如何与祖孙进行有效沟通。
2.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祖孙的沟通场景。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角色扮演和沟通技巧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第三章:祖孙之间的教育3.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祖孙之间的教育方式,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祖孙之间的教育方式,讲解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让学员分析案例,提出教育策略。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案例分析和教育策略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四章:家庭冲突的解决4.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家庭冲突的产生原因,掌握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冲突的产生原因,讲解如何解决家庭冲突。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员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冲突的策略。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小组讨论和冲突解决策略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五章:家庭和谐的营造5.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如何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5.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和谐的定义,讲解如何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员分组讨论,提出营造家庭和谐的具体措施。
5.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小组讨论和家庭和谐计划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六章:祖孙之间的情感交流6.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祖孙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掌握促进情感交流的方法。
6.2 教学内容:介绍祖孙之间情感交流的意义,讲解如何增进祖孙之间的情感。
【人教版】2018版中国小说欣赏:第9课 《家》——祖孙之间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2018版中国小说欣赏:第9课 《家》——祖孙之间ppt导学课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83ae18de80d4d8d15a4fe8.png)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假寐 ( m âi) . 4.檀 香山( tán ) . 2.凛 然( l ǐn ) . 5.窘 住( j i ǒng ) . 3.颔 下( h àn ) . 6.瞥 见( pi ē) .
(二)多音字
yōng 女佣 . 1.佣 金yîng 佣 . 水 l ù 露 . 3.露 丑 l îu 露 . 悄qi ā o 静悄 . 5.悄 然qi ǎ o 悄 .
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 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 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 染。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 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当地的 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 下,学生开始罢课。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这时高老太爷把觉 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与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 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被囚禁在家的觉慧万分苦闷,只有 婢女鸣凤的淳朴与真情给他以安慰。但鸣凤在听到他的表白之后 却在有意地躲着他,因为她心中充满恐惧,害怕被太太知道。觉 慧靠读报与写日记打发着这一段寂寞的生活。过年了,学潮渐渐 地平息了。觉慧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常态。
句 _____ 成规 ,不能灵活处理问题的作风,也要改进。 辨 析 陈规:指陈旧的规矩;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成规:指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2.偶尔
偶然
例
①主教练迪马特奥说:“切尔西今夜发挥失常只 是_____ 偶然 现象。” ②他星期天常在家看书,_____ 偶尔 也到公园走走。
句
“偶尔”和“偶然”都是副词。“偶尔”指间或,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9课 《家》——祖孙之间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9课 《家》——祖孙之间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16154208a1284ac9504342.png)
第9课《家》——祖孙之间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家》中的名言警句。
2.读:阅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3.练:掌握小说中人物的外貌描写。
4.写:就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外貌描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家》中的名言警句1.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
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
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2.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3.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5.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新的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
巴金创作《家》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
巴金曾说:“我接受了‘五四’反封建的思想,用反封建的眼光去看家庭。
……我在小说里攻击的是旧制度,不是对个人。
”换句话说,巴金的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的《家》,其实不是自现实中提炼出来的现实,而是“主题先行”(攻击旧制度)之后的现实。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9 《家》——祖孙之间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9 《家》——祖孙之间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ef756e102de2bd97058859.png)
9《家》——祖孙之间◎课文导读家,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
然而,在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不见硝烟的战场。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整部小说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昌盛至破亡的过程。
这个家庭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豪门大家、书香门第,其实在光鲜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卫道”“护法”者受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力量。
《祖孙之间》一文详细地描述了祖孙之间的冲突,通过祖孙二人新旧思想的冲突,表现了高老太爷的守旧思想和觉慧的叛逆精神,同时也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
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觉慧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但二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
觉慧反对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就祖父这样一代人的背后的东西。
◎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受到打击,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2.苏轼的《赤壁赋》中,通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读经典经典: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翻译:做臣子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
这样做而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孟子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任何群体之间都应该把“施仁义”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极力反对谈及利害关系。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 9.《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 9.《家》](https://img.taocdn.com/s3/m/072205108bd63186bdebbcb9.png)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以及《家》的主要内容梗概。
2.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家》的内容梗概介绍三、关于巴金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
投影出示:历史的评价四、归纳情节祖孙之间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和矛盾)五、课文研读1.孙子眼中的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1)请划出描写爷爷的相关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2)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外貌、神态与心理等。
眼前的祖父和记忆中的祖父。
明确:年迈衰老、严厉专横、冷酷腐朽的封建卫道者。
2.祖父眼中的觉慧是怎样的一个人?神态与心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明确: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3.作者在塑造觉慧和祖父这两个人物时用了对比描写方法,文中还多处用了这种方法,试找出来分析。
祖孙之间,祖父前后,兄弟之间。
4.觉新又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从文中找出相关描来分析。
明确:懦弱、忍让、委屈求全的青年。
六、拓展延伸从选文你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有怎样的特点?时至今日,你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七、布置作业片段作文训练:以“我的--------”为题写自己的一位家人、好友、邻居或者其他人。
要求:1.运用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2.字数200左右。
八、课堂总结。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7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7](https://img.taocdn.com/s3/m/c1575150c77da26924c5b07a.png)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倾听年轻生命痛苦的呻吟——从祖孙之间看巴金小说《家》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正确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立足选文的解读,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4、把握文本在刻画人物关系时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2、把握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导入。
二、作者介绍1、基本情况介绍2、世人心中的巴金——经典评价三、作品介绍1、“家”能让你想到什么?2、成为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3、“五四”以来的家庭小说4、作品内容梗概介绍5、课文节选部分《祖孙之间》前后主要情节介绍。
四、学习文本1、一句话概括文本情节爷爷高老太爷与孙子觉慧之间的一场谈话。
2、人物分析找出孙子看爷爷的表情词语,以及他内心中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用笔划出来,再划出爷爷眼中的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用恰当词语概括。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孙子眼中祖父:衰弱 古板 威严祖父眼中孙子:胡闹 不听话 学坏(第14段角色扮演朗读)3、文中找依据,孙子认为与爷爷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敌人)4、思考:文中祖孙关系,真的只是觉慧眼中敌人的关系吗?分析文本,总结:对立与关爱5、留给我们的思考:如何理解高老太爷与孙子之间的疏离和成仇?五、探究1、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老者,却掌握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2、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地方?对这样的家庭,你有什么看法?六、作业拓展训练,我们一起来尝试照片记录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从家庭相册中选择一组照片,并结合照片写一组讲述家庭变化的散文《我看家中的某一个人》。
板书设计祖孙之间(巴金)尊敬 反抗 敌人衰弱胡闹古板 祖 家 孙 学坏威严不听话担心关爱压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教案(系列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教案(系列一)](https://img.taocdn.com/s3/m/827edf5a51e79b89680226ce.png)
《家·祖孙之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家族小说、巴金、《家》的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涵、塑造方法,理解祖孙间的矛盾冲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思封建大家庭的专制与腐朽,感知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二、教学重点1、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三、教学难点理解形象内涵和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资源:导学案、、课文六、课型:新授课七、安排:1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家”的联想温暖、幸福、爱、思念……对比高老太爷的典型语言,体会《家》中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学习重难点:目标3、4(三)自主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女佣颔下檀郎校书大吹大擂挨打颧骨一瞥强辩2、解释词义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四)情节梳理1—7段高老太爷假寐,觉慧观察、回忆祖父8—17段高老太爷训斥觉慧,觉慧分辩18—末段高老太爷吩咐觉新看管觉慧(五)形象解读高老太爷在《家》整部小说中,高老太爷的第一次正式出场就是在我们节选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把他作为一个重点形象来解读。
1、速读1—7段。
用原文词语概括假寐时和觉慧记忆中高老太爷的特点,明确人物描写手法。
答案:(假寐时)衰弱(记忆中)相貌庄严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亲切古板不近人情道貌俨然讲道德说仁义顽固荒唐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2、品读8—17段。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20386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d.png)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祖孙之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祖孙之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祖孙之间》是一本以家族故事为主题的读物,通过介绍不同家族中祖孙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关注家庭伦理观的重要性。
本书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涉及到一个家庭故事。
教材形式上,是小说或者寓言,其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语言简练,篇幅适中。
故事情节设计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庭、亲情、爱情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家庭故事,了解不同的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变迁。
2. 了解祖孙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学习更好地处理亲情关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对文本进行分析、解读和思考。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1 班级讨论:让学生先自由谈论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让他们能够逐渐进入到话题之中。
通过班级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的故事,平等交流,避免歧视和偏见。
1.2 阅读理解:每周安排一段小说或者寓言的阅读,让学生在家读完故事,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与解读。
针对其中的重点把握,让学生积极思考故事中的精神内核与思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的信仰、意志和理念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家庭与生活。
1.3 实例比较:通过不同家族故事中的类比,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比较,从而深入学习不同家族间的传统文化差异。
1.4 写作训练:通过讲授和练习多种写作技巧(如文风,修辞,叙述等),让学生能够写出完整、流畅的文章,强化他们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2. 活动设计2.1 小组讨论:将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积极互动,分享他们对故事的思考和理解。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祖孙互动的难处和方法,从而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学会欣赏多样性。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https://img.taocdn.com/s3/m/e2c877b4f61fb7360b4c6555.png)
第9课《家》——祖孙之间 (对应学生用书P45)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假寐.(m èi) 2.凛.然(l ǐn) 3.颔.下(h àn) 4.檀.香山(t án) 5.窘.住(ji ǒng) 6.瞥.见(pi ē) (二)多音字1.佣⎩⎪⎨⎪⎧ 女佣.y ōng 佣.金y òng 2.遗⎩⎪⎨⎪⎧ 遗.老y í遗.之千金w èi 3.露⎩⎪⎨⎪⎧ 露.水l ù露.丑l òu 4.藏⎩⎪⎨⎪⎧ 收藏.c áng 宝藏.z àng5.悄⎩⎪⎨⎪⎧ 静悄.悄qi āo 悄.然qi ǎo 6.颤⎩⎪⎨⎪⎧ 颤.巍巍ch àn 颤.栗zh àn 二、写准字形 1.⎩⎪⎨⎪⎧ b ào 爆破b ào 暴动2.⎩⎪⎨⎪⎧ hu āng 荒唐惊hu āng 慌3.⎩⎪⎨⎪⎧ 干z ào 燥烦z ào 躁4.⎩⎪⎨⎪⎧ 严l ì厉鼓l ì励5.⎩⎪⎨⎪⎧ 迟y í疑n íng 凝结6.⎩⎪⎨⎪⎧ bi àn 辨析bi àn 辩论7.⎩⎪⎨⎪⎧ chu í捶背tu ò唾沫三、用对词语1.陈规 成规例句工作要敢于创新,要善于打破陈规陋习;那些墨守成规,不能灵活处理问题的作风,也要改进。
辨析陈规:指陈旧的规矩;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成规:指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2.偶尔偶然例句①主教练迪马特奥说:“切尔西今夜发挥失常只是偶然现象。
”②他星期天常在家看书,偶尔也到公园走走。
辨析“偶尔”和“偶然”都是副词。
“偶尔”指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
“偶然”还有形容词用法,如“偶然的机会”。
四、积累成语1.道貌俨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俨然,高傲、严肃的样子。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1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1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bd2bcbfc4ffe473268abae.png)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题。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二十世纪的良心。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巴金)2、巴金简介(幻灯)二、整体感知:1、看到“家”这个字眼,同学们能够想到什么?明确:温馨,安全,关爱……2、看到“祖孙之间”你又能想到什么?明确:关爱,溺爱,鸿沟……3、今天我们走进巴金笔下的家,看看他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祖孙故事.4、学习目标展示。
5、自读58页《家》简介,了解相关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巴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家”?明确:封建家庭,封建没落的家庭……6、巴金为什么创作《家》?明确:“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走上崩溃的路,走到他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三、精析品读1、分组讨论,批注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1)高老太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概括并分析。
(2)觉慧是一个怎样的人?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刻画?概括并分析。
(3)高老太爷与觉慧祖孙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调和?为什么?(4)应该怎样理解小说的主题?2、考点链接:小说中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
设问方式: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分析要点: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等)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意义。
(解读出小说中人物形象对表达小说主题的意义)答题模式:某某是一个……(两到三个形容词)的人物形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
《家》中节选《祖孙之间》导学案
![《家》中节选《祖孙之间》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a9e30931126edb6f1a10d9.png)
《家》中节选《祖孙之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欣赏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3、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
教学步骤一、知识链接: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3、巴金(1904-2019),原名,字。
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192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
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散文集:《》。
1981年获“但丁文学奖”。
二、介绍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
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
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
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
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九课祖孙之间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九课祖孙之间](https://img.taocdn.com/s3/m/4b418c56e53a580217fcfe31.png)
第九课祖孙之间学习目标1.体会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大家族的腐朽与没落,歌颂封建大家庭中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2.了解巴金其人及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学习小说中运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本文感情真挚、细腻生动的语言特点,并通过联系当时时代背景来琢磨人物形象及祖孙之间微妙的关系。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里,能比较真切地感受到家庭专制对年轻人身心的摧残。
他对社会上一切压制人性、妨碍个性发展的专制制度深恶痛绝。
1927年去巴黎求学,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929到1949年底,他一共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本随笔散文集,还有许多翻译作品,为中国新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的地位,其中又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
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
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是《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
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1984年在东京国际笔会上,巴金成为“激动人心的中心”,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豪”。
2.开阔视野(1)《家》内容评介五四运动后,地处四川成都的封建大家庭高家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
高觉民和高觉慧是两个正在读书的进步青年,他们最早觉醒,并反抗封建家庭的专制统治,积极投身学生运动。
觉民爱上了表妹琴,而觉慧则正热恋着侍女鸣凤。
觉新是他们的大哥、高家的长房长孙,他聪慧好学,却又懦弱顺从,屈服于旧礼教的压力,放弃了学业,挑起料理整个家庭的重担。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15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15](https://img.taocdn.com/s3/m/afc2713a360cba1aa911daa7.png)
个体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个体——《家》选读片段《祖孙之间》教学设计芜湖市清水河中学柳庆云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习作者利用语言冲突和内心独白来表现冲突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憎恨以及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反思。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言行和心理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
2、把握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分析个体间的矛盾。
一、导入《家》的故事发生在20212021初的四川成都,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
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新的革命思想慢慢渗透进了处于内地、相对闭塞的四川。
高家第三代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祖父高老太爷叫去训话,故事由此展开。
二、分析情节冲突导火线:觉慧学生联合会的抗议活动,高老太爷坚决制止。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14—17段,感受爷爷对孙子的感情。
爷爷阻止的原因:怕觉慧把小命闹掉。
爷爷对期望的孙子:不要进洋学堂,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
“学而优则仕”。
爷爷眼中的孙子:胡闹、叛逆总结:高老太爷对觉慧交织着愤怒、失望和关心的复杂感情。
总结:觉慧对爷爷有同情、有畏惧、有顺服,更重要的是对爷爷不理解。
3、请学生阅读14-22段,讨论矛盾不可调和的原因。
总结:爷爷代表着家族利益,家族是以亲情维系着的,家族大家长是要维护家族的荣耀。
觉慧代表着一代新青年,他们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利益的重任,这种利益群体是以信仰来维系的。
三、语段欣赏觉慧把他的坚定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
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
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
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
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
解析:爷爷衰弱年迈,行将就木,却能辖制全家,这种设置能让人物更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觉慧在惶惑、在思考,他要反抗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成祖父这“整整一代人”背后的东西。
巴金所批判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旧制度,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旧制度的牺牲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fe568f76eeaeaad1f3305a.png)
《家·祖孙之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祖孙之间》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的第五单元。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两篇小说(另有陈忠实《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这两篇小说都属于家族小说,主要讲述家族兴衰的故事,反映一个特定时代中几代人的关系,从他们各自的活动中认识他们所选择的命运。
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增进对家族题材小说的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鉴赏小说的能力。
但对家族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缺乏切实的感受,对封建大家庭更缺乏了解。
鉴于此,课前我发了本课的导学案,介绍巴金生平及作品《家》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反映的时代背景,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并在导学案上预设了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批判以高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歌颂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5、教学策略和方法(1)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法。
2、分析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2)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鉴于此,课前我下发了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祖孙之间》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祖孙之间》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e58b4dcc7931b765ce15fd.png)
《祖孙之间》教案黄小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巴金作品和他的家族小说《家》的主题;学习节选部分作者巧设铺垫和人物对话表现祖孙冲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立足文本,在理顺情节的基础的同时勾画关键词句,弄清楚祖孙冲突的实质,结合高老太爷和觉慧在对话中对读书、学潮等事件截然不同的看法剖析冲突产生的根源,以点带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现人物冲突的用意,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家》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憎恶和对敢于向封建专制制度反抗的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革命热情的歌颂。
【学情分析】《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优秀长篇。
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祖孙之间》节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巴金《家》的第九章,主要展现的是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这个冲突的性质并不局限在高家的祖孙之间,它所带代表的实际上是整整两代人思想与观念的巨大分歧。
选编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特定背景祖孙之间冲突,体会作者的在字里行间表达的不无矛盾的社会观和文化观,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拓展阅读,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进入高二下学期的高中生,已经赏析过大量的小说作品,对于常见的语言,动作,行为,神态等常见的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了,只需要复习巩固就可以了。
而对于“心理刻画”的品读鉴赏人物形象方法学生掌握地相对薄弱,需要在语文教学上不断加强,这也是《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
同时,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只注重学方法,考高分,而忽视了批注式阅读这项基本能力。
其实批注式阅读方法是加强学生语文素养,不破坏小说原生态的最好方法,语文教师理应强化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家祖孙之间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家祖孙之间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571269977fd5360cbb1adb9f.png)
家·祖孙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及巴金的生平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二、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中节选《祖孙之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欣赏小说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3、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
教学步骤一、知识链接: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3、巴金(1904-2005),原名,字。
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192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
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散文集:《》。
1981年获“但丁文学奖”。
二、介绍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
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
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
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
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
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
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与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
被囚禁在家的觉慧万分苦闷,只有婢女鸣凤的淳朴与真情给他以安慰。
但鸣凤在听到他的表白之后却在有意地躲着他,因为她心中充满恐惧,害怕被太太知道。
觉慧靠读报与写日记打发着这一段寂寞的生活。
过年了,学潮渐渐地平息了。
觉慧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常态。
三、自主学习,给划线字注音假寐()惶恐()凛然()颔下()藤椅()咳嗽()窘迫()颧骨()女佣()佣金()露水()露丑()混沌()混水摸鱼()道貌俨然:并存不悖:哑然失笑: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第一部分(第1-7段):觉慧被唤到高老太爷房里接受训话,趁祖父瞌睡觉慧研究祖父。
第二部分(第8-20段):祖父对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的训话,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部分(第21-26段):写了觉慧的反抗心理与觉新的恭顺表现。
五、合作·探究1、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外貌、神态与动作、语言)2、请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和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①外貌: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
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
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
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
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
——年老而又虚弱②神态与动作: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
——绝对遵从祖父……身体软弱无力地躺在那里,从微微张开的嘴里断续地流出口水来,把颔下的衣服打湿了一团。
——年迈衰老祖父忽然睁开了眼睛,看了他一下,露出惊讶的眼光,好像不认识他似的,挥着手叫他出去。
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
祖父的严厉的眼光射在他的脸上。
祖父冷笑了一声,威严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来扫去。
(祖父)的年老的模糊的眼光无目的地向四处游动,后来他便把眼睛闭上了。
祖父的声音虽然严厉,但比先前温和多了。
——严厉中又有关爱③语言(P60)3、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明确:年迈衰老、面目可憎、严厉专横的老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严厉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
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
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觉慧的?(神情与心理)2、请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和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①惶恐——不敢——非常不安——静静地立——感觉拘束——不了解——解不透——奇怪——红着脸——迟疑——坚定的眼光——很不舒服——抖动着身子——想表示反抗②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P59第5段,P60第7段,P61倒数第6段)3、觉慧又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明确:迷惘中带着叛逆个性的青年——反抗封建专制的进步青年。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
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
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
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
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4、节选中作者对觉新这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那么觉新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一面偷偷的看着觉慧,给他做眼色,叫他不要再开口。
觉新依旧唯唯地应着,一面向觉慧做了一个手势。
明确:懦弱、忍让、委屈求全的青年。
觉新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是个“有双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
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
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
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
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
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二、疑难探究1、高老太爷与觉慧祖孙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高老大爷和觉慧祖孙两代人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2、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人却掌控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垂垂老者却掌控着一个大家族,讽刺了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礼教的不合理,说明封建社会衰败腐朽,没有前途,行将灭亡。
三、课内阅读从第二段至第六段。
1、前两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说明。
(2分)2、“祖父似乎是一个完全不亲切的人”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3分)3、“但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精神并存不悖呢?”觉慧为什么会为此感到困惑?(4)4、理解文中“他越研究,越不了解,在他的眼里祖父简直成了一个谜,一个解不透的谜。
……”的含意。
(2)四、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