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斯基 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王思斌W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王思斌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4学时)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标志、条件二、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等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发展-从欧洲到美洲,主要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论、符号互动论等;当代-美国与欧洲的发展(社会理论);社会学研究范式-实证、理解、批判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大同社会“思想,出现和传入-康有为、严复译《群学肄言》、章太炎译《社会学》;20世纪前半叶-学院派、实践派社会学、成就;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中国社会学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过程与社会行为;社会制度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解释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普遍性与“剩余性”,领域及其发展,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学科体系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历史唯物主义三、社会学的功能:功能-经世致用(严复),社会规划、社会管理,文明生活方式、指导社会生活;学术与政治;学习方法:对社会的兴趣与敏感、较广的知识、深入社会、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
阅读书目编写组,社会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北大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北大,1987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赫伯特.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华夏出版社,2001韩明谟,中国社会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杨雅彬,近代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袁方,社会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中国社会学史,人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人大,2003郑杭生、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高教社,2006波谱诺,社会学,人大,1999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1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大,20033布赖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阎明,社会学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4学时)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一、社会的涵义:我国典籍中的“社会”,马克思的社会观,社会学中的社会二、社会的类型:作为经济和政治形态的社会,具体的社会形式,国家与社会三、社会的特点: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观点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一、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人是社会行动者二、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三、具体社会的存在条件:经济与社会活动,社会制度,环境(自然与社会的)第四节文化一、文化的涵义与结构:文化的涵义、类型、结构二、文化的功能三、文化的多样化与文化变迁:主文化与亚文化;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文化敏感性四、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阅读书目杨心恒,社会学概论,知识出版社,199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横山宁夫,社会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顾宝昌,社会人口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1992C.恩伯等,文化的差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第三章人的社会化(4学时)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对社会化的多层面理解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个体与社会的意义三、社会化的内容:艾利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内容:生存、谋生、规范(政治)、价值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一、社会化的机制与实施机构:机制-弗洛伊德、皮亚杰、相互作用论,实施机构二、基本社会化:概念:青年社会化的问题:社会性断乳、代沟问题、网络迷恋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概念、社会变迁与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一、个性及其形成:个性的概念、气质的类型、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过度社会化、雷同性格、不同文化和体制下的社会化,重大事件对人的性格的影响-生命历程三、个性与民族性:社会性格、民族性(国民性格)、中国国民性阅读书目黄育馥,人与社会:社会化在美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林语堂,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台)桂冠图书公司,1988玛格丽德.米德,代沟,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商务印书馆,1990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刘豪兴、朱少华,人的社会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日)依田新,青年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1周雪光、侯立仁,“文革”中的孩子们-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生命历程,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四章社会互动(6学时)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行动-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社会互动的涵义二、社会互动的类型:按性质分,按方式分,集体行为三、社会互动的意义:需要的满足、形成关系与结构(马克思)、镜中自我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论:生产交往论,交往的意义二、符号互动论:米德的贡献;情景定义:布鲁默的总结;戈夫曼的拟剧论三、常人方法学与反思社会学四、人际互动第三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地位;角色的类型二、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三、结构论与建构论的角色观:结构论观点、建构论观点,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四、中国人的社会交往:差序格局,人情与面子阅读书目韦伯,经济与社会,“社会行动”部分,商务印书馆,1997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2000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大,1998翟学伟等,《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黄光国等,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人大,2004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72方文,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布赖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4学时)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类型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群体、社会群体、特征二、社会群体的类型三、人类结群的原因:一般解释,荀子的“群论”、结群试验、群体过程、小群体研究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一、概念与特征:库利提出的概念及角度、初级群体的特征二、类型与维持:类型,维持-规模、互动、持续性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儿童社会化、满足成员需要、进入社会的桥梁、社会控制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家庭的本质,家庭的类型(亲密关系?)二、家庭的功能:生物的、经济的、抚育与赡养、精神的三、家庭的变迁:生命周期,宏观变迁(古德),现代化与家庭,变迁中的家庭及问题四、家庭与邻里:家庭及其功能、邻里及其功能,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与邻里阅读书目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1989刘易斯. 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西奥多.M.米尔斯,小群体社会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Rupert Brown: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古德,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米特罗尔,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1987雷洁琼,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北大,1994杨善华,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大,1998史凤仪,中国古代的家庭与身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六章社会组织(6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一、定义与特征:定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特征二、类型与构成要素:分类-帕森斯、布劳、艾兹奥尼;构成要素三、社会组织的结构:职位结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组织的扁平化、网络组织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一、组织的目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目标体系二、组织的运行:敏兹伯格,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涵义,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观,组织间的关系:组织的资源依赖理论、种群生态学、新制度主义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一、家长制:涵义、特征、产生的原因:家族资本主义二、古典管理理论:泰罗制-经济人假设;韦伯的科层制-涵义、内容、效果、批评:反功能、组织中的非理性因素(后科层制)三、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霍桑试验的发现:社会人假设、非正式群体四、组织文化与组织信任:科尔曼与福山-信任与社会资本第四节中国的单位组织一、单位组织:特点,单位与国家的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二、单位制:中国单位制的形成,单位制的功能,华尔德的研究,当今的单位组织三、单位制改革: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官本位”、帕金森定律、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四、中国的民间组织:现状、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政策与发展阅读书目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运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彼得.布劳,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学林出版社,2001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克罗戴特.拉法耶,组织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帕金森,帕金森定律,北京三联书店,1982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弗里蒙特.E卡斯特,组织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5学时)第一节社会分化与分层一、社会分化:分化的概念(斯宾塞)、分化与整合,不平等与异质性,社会分化与分层二、社会分层:概念的来源,等级与身份,阶级与阶层,社会分层的多种原因三、社会分层的功能:功能论、冲突论(安全阀),社会平等问题第二节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阶级划分的依据,阶级意识阶级冲突;新中间阶级问题二、韦伯的社会阶级理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三、社会分层的标准:赖特的分层标准,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分层四、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中国社会的阶级问题,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职业分层研究,社会分层与利益表达,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地位一致与地位相悖,中产阶级问题第三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涵义、类型二、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先赋地位、教育(布劳-邓肯模型);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米尔斯的精英理论,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三、中国的社会流动: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革命与社会流动,当前的社会流动,我国的精英循环与精英再生产,农民工的流动阅读书目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丹尼斯.吉尔伯特等,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4李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李培林,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边燕杰,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联书店,2002维尔弗雷多.帕雷托,精英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6第八章社区(5学时)第一节社区概述一、区的概念与构成:概念的来源与演变:从滕尼斯到费孝通、涵义,构成要素二、社区的类型:依功能分、依城乡分三、社区研究:芝加哥学派、中国的社区研究,人文区位学,社区规划第二节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一、农村社区:特征、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现代化对农村的影响、农村社区发展,中国农村的制度变迁,“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二、城市社区:涵义、城市社区、城市、城市体系,社区建设、从单位制到社区制三、中国的城乡关系:城乡关系史,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城乡关系,城乡差别(剪刀差)、城乡二元结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乡关系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涵义-现象与本质,城市化水平,动力-工业化(推拉理论)、社会管理、城市中心、城乡差别、社会方式的吸引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双重城市,城市的贫民窟三、中国的农村城市化:特点,户籍制,中国城市化的滞后,城市发展的方针,争论-对乡镇企业的看法;农村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自然城市化与行政性城市化,农村城镇化的名与实,农村城式化;当前中国城市化中的问题-失地农民,农民工在城市。
贫困理论
选题的理由多半来自阅读:阅读现实和阅读文献。
阅读现实时,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转型已经掀起了一轮新阶级的涌动:人们热衷讨论的“新中产阶级”、“新管理精英”诞生了;人们始料未及的城乡新贫困群体――城市农民工、下岗工人和那些因制度变迁而越发贫困的乡村贫穷人口――也作为新阶级相继出现。
然而目前有关贫困的社会学解释相当乏力,多是围绕贫困线的讨论,或是一些经验层次上的描述与对策的实际操作性文章。
在国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有关贫困的理论纷争就已十分激烈,尤其是结构解释和文化解释的对垒,已经将原本尚属政府行为的政策学贫困研究纳入了理论轨道。
走进理论,我们才有入世(入贫穷世界)的感觉,需要梳理、归纳和评价它们,更需要将它们借鉴到转型中国的发展实践。
这是这篇文章选题的初衷和目的。
本文章将沿结构和文化两个面向,对现有的贫困研究作一系统的综述和评价。
力求在“综述”中透析贫困研究随社会发展从经验迈向理论的路程;在“比较”中阐释结构和文化解释的异趣及其关系,以期为社会学的贫困研究提供新思路。
结构取向的解释不平等:社会力制造的贫困制度造成贫困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占有。
比如,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除了出卖劳力,一无有。
这就形成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形成了支配和被支配、压迫和被压迫的生产关系。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够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使工人贫困化。
随着资本的增长,工人阶级的贫困会进一步加剧,因为“资本增长得愈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愈厉害” (马克思,1972:380),工人将愈面临严重的失业贫困。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只有通过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最终解决贫困问题。
社会政策导致的不平等是制造贫困的元凶。
英国有“圈地运动”造成数以百万无家可归者的贫穷;美国有“种族歧视政策”下的有色人种的穷困潦倒;中国有“剪刀差”下的农民的穷困……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感悟,制定政策本身、政策的失误或不合适的政策导向,都将引起不平等而导致贫困。
社会分层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社会分层理论的演变与发展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被分成不同的等级,这种等级制度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都存在,社会分层的作用和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社会分层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是了解社会分层现象的一种途径,它以其严谨的逻辑和理论框架,揭示了社会分层存在的机制和原理。
本文将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起源,到发展演变的历程,以及现代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方向等展开探讨。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社会分层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以前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人们分为奴隶和自由民两类,形成了对社会分层现象的最早探索。
17世纪社会学家汉克公后继续探讨了社会阶层的问题,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人们的能力与财富决定的。
他发展了“封建”、“贵族”和“平民”等概念,并将阶层基础定义为地主和拥有资本的工人。
18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探究了“权力”的作用和影响,它是社会分层中最为影响深远的一名理论经济家之一。
他认为,一切的社会制度都是由不同的阶层所控制的,而阶层之间的差距就是由控制权的不同而产生的。
19世纪是社会分层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
卡尔·马克思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不平等,他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将社会分成了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认为无产阶级将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现代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现代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两个主要阶段。
功能主义理论首先提出了社会分层的职能,认为社会阶层是由不同的职业和能力所引起,把分层看作是自然而然的发展。
而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于特定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所引起的。
它注重社会中的矛盾及其影响,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冲突。
勒斯与表德尔认为,职业的地位和收入的差异是社会分层的基础,提出了“职业分层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分层中经济方面的地位和收入的重要性。
另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此时提出了“三维社会分层理论”,根据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和经济地位三维度对社会等级进行划分。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084「内容提要」社会分层有多种标准,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而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也需要探索适合“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分层标准。
本文分析了区分社会地位差异的十种资源,即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还分析了这十种资源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战略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分层/分层标准/和谐社会社会分层理论研究的是人们的利益差别、地位差别和不均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利益、地位的差别和不均等是一种客观事实,对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分层理论家也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考察收入差别、职业差别以及财产、权力、声望、教育等方面的差别,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分层的多种标准。
而不同的理论家在采用某种视角、采用某种分层标准的时候,总是与一定的研究目的相联系的。
换言之,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
从宏观上看,社会分层、阶级分层标准的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发动和组织社会运动、阶级斗争,它更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与冲突的一面。
依此目的,社会分层、阶级划分的标准必须十分严格,各阶层、群体、阶级之间应有本质区别并需要揭示冲突的内在根本原因。
另一类则旨在调和各利益群体或阶级,依此目的划分的阶层、阶级的标准则可以较为宽泛。
各群体、阶层、阶级的区分多是非本质的。
对于上述第一类视角的持有者,著名社会分层理论家伦斯基称之为“激进主义者”,对于第二类,则称之为“保守主义者”。
伦斯基指出,激进主义者的信念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不合理的,而保守主义者的信念则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合理的。
从分层标准的差异看,第一类常常采用从性质上区分阶级的方法,而第二类常常采用从数量上区分阶级的方法。
社会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社会学专业学生必读/参考书目一、社会学概论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为必读书目,2为任选书目;对象:大一学生。
二、社会学理论4、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
5、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
6、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布赖恩·特纳编:《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任选其中两本精读;对象:大二学生。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8、艾尔·巴比:《社会研会方法》,华夏出版社。
9、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Matthew B. Miles & Michael Huberman:《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
※分别从8、9,11、12,13、14中任选一本(共三本)精读;对象:大一、大二学生。
四、社会统计学1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6、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7.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戴维·K.希尔德布兰德等:《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社会分层读书笔记
《社会分层》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对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比较感兴趣,近期终于有机会将戴维.格伦斯基写的《社会分层》通读了一遍,心中不免有些感想。
戴维·格伦斯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康奈尔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不平等研究中心主任。
戴维.格伦斯基的《社会分层》既收录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经典理论家的文章,也囊括贝尔、吉登斯、希尔斯等现代名家的作品,是社会分层理论的权威汇编,也是国外高校深受欢迎的社会分层教材。
本书吸收最新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成果,从经济、族群、性别等角度探讨社会分层的成因、特征、应对和未来,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分层研究的完整图谱。
以前的社会分层有的注重形式,有的注重结构,戴维.格伦斯基主要从社会分层形式、来源和社会分层的结构这三大部分展开和论述,系统地介绍了传统西方社会分层理论,提出了不少自己新的看法和观点。
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韦伯认为,财富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这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把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经济标准。
社会标准指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
在西方分层理论中,常常按照这个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的社会身份群体。
所谓社会身份群体是指那些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等量的身份尊敬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政治标准指权力。
韦伯认为,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
权力不仅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也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
以上三条标准既是互相联系的,又可以独立作为划分社会层次的标准。
该书上兼顾了分层与流动、古典与现当代、理论与经验研究的读本。
作者为全书撰写了提纲挈领式的导论《社会不平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该书的编辑结构清楚地向我们指明了分层研究中的六个重要主题,即社会分化的来源、分化的基本结构、不平等的产生过程、分化的结果、先赋性社会分化,以及社会分化可能出现的未来景象。
社会分层的三大理论
[学术论坛]经典三大传统社会分层观比较———以“谁得到了什么”和“为什么得到”为分析视角*陈鹏摘要: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作为经典社会学的三大传统提供了三种基本的社会分层理论观:“阶级分层论”、“阶层分层论”和“分工分层论”。
本文拟以社会分层理论的中心问题———“谁得到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得到”为分析视角来探讨和展现三位经典大师是如何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的。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下中国社会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探讨了经典大师的理论方案对中国社会迈向更为公正合理的社会分层观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阶级分层阶层分层分工分层社会分层中心问题在社会学1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社会分层研究构成了社会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论题之一,许多社会学理论大师都曾涉及这一论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
在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中,马克思的阶级分层和韦伯的阶层分层被视为社会分层研究的两种基本理论范式①②。
这两种基本范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社会分层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和韦伯主义传统。
由于马克思和韦伯对社会分层研究的奠基性贡献,后来的大多数社会分层理论家都是延续在这两条理论传统之中,并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进而做出新的理论阐释和理论建构。
新的理论流派的出现总是与当时的社会学整体发展潮流以及时代的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和韦伯之后的社会分层研究,无论是在研究主题,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从而发展出以达伦多夫、赖特等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和以吉登斯、戈德索普等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
二战之后,由于美国社会学的世界主导地位,特别是以帕森斯、戴维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流派占据了社会学研究的中心地位,从而形成了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研究观。
与此同时,特别是在1960年代中期之后,功能主义理论的保守主义倾向日益遭到各种攻击,并随之形成了与之相对立的一种新的理论流派即冲突论。
以冲突论为基点,达伦多夫、米尔斯等理论家进而发展出一种冲突论的分层观。
于此,也就形成了二战之后的两种基本的社会分层理论模式即功能论的分层观和冲突论的分层观。
社会学经典阅读书目
社会学经典阅读书目第一部分:中国社会与乡土中国主题:乡土中国与中国村落秩序阅读书目: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pdf费孝通,1985,《乡土中国》,三联书店。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G:\社会学书\经典\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pdf阎云祥:《礼物的流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礼物的流动.pdf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主题:中国村落政治与中国农村发展阅读书目: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G:\社会学书\经典\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pdf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
G:\社会学书\经典\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pdf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
G:\社会学书\经典\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pdf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三联书店,2002年。
G:\社会学书\经典\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pdf弗里曼等:《中国乡村,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G:\社会学书\经典\中国乡村,社会主义的国家.pdf主题:中国村落文化与宗族研究阅读书目: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年。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三联书店,2000年。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084「内容提要」社会分层有多种标准,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而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也需要探索适合“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分层标准。
本文分析了区分社会地位差异的十种资源,即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还分析了这十种资源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战略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分层/分层标准/和谐社会社会分层理论研究的是人们的利益差别、地位差别和不均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利益、地位的差别和不均等是一种客观事实,对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分层理论家也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考察收入差别、职业差别以及财产、权力、声望、教育等方面的差别,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分层的多种标准。
而不同的理论家在采用某种视角、采用某种分层标准的时候,总是与一定的研究目的相联系的。
换言之,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
从宏观上看,社会分层、阶级分层标准的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发动和组织社会运动、阶级斗争,它更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与冲突的一面。
依此目的,社会分层、阶级划分的标准必须十分严格,各阶层、群体、阶级之间应有本质区别并需要揭示冲突的内在根本原因。
另一类则旨在调和各利益群体或阶级,依此目的划分的阶层、阶级的标准则可以较为宽泛。
各群体、阶层、阶级的区分多是非本质的。
对于上述第一类视角的持有者,著名社会分层理论家伦斯基称之为“激进主义者”,对于第二类,则称之为“保守主义者”。
伦斯基指出,激进主义者的信念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不合理的,而保守主义者的信念则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合理的。
从分层标准的差异看,第一类常常采用从性质上区分阶级的方法,而第二类常常采用从数量上区分阶级的方法。
社会学教程概念汇总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1.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善支持时可以接受。
2.实证:先是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地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3.社会学:是只要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社会科学学科。
它要揭示的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规律。
4.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即从相对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去研究社会。
5.社会关系:(1)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6.社会结构: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7.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8.社会关系:(2)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社会活动)领域中进行多次交往,进而形成某种较为固定的交往模式。
9.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群体之间稳定的相互作用模式,是指社会现象的静态方面。
10.社会过程:指社会现象的动态方面。
11.社会的四大因素:即社会及人类活动以地理、生物、心理和文化因素为基础。
12.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13.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
14.社会研究方法论:关于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即说明在从事某项社会研究时为何采取某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
15.社会研究方法论包括:实证主义方法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和批判主义方法论。
16.资料收集方法论包括:社会调查方法、观察法和文献收集方法及实验法、定量资料的收集方法、定性资料的收集方法。
17.资料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统计方法,内容分析法以及历史比较法等。
18.应用社会学:指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
19.功能:是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
20.社会学功能:指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具体社会的运行所起的作用。
社会分层读书笔记
《社会分层》读书笔记前段时间拜读了一下戴维.格伦斯基的《社会分层》,一直以来对外国社会学理论教材有畏难心理,很多名词、理论和概念看了好几遍还是不知所云,好在在社会学概论和西方社会理论中介绍过一些社会分层理论,因此把戴维.格伦斯基的《社会分层》囫囵地读了个大概,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社会分层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一些新的思考。
戴维.格伦斯基的《社会分层》既收录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经典理论家的文章,也囊括贝尔、吉登斯、希尔斯等现代名家的作品,是社会分层理论的权威汇编,也是国外高校深受欢迎的社会分层教材。
本书吸收最新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成果,从经济、族群、性别等角度探讨社会分层的成因、特征、应对和未来,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分层研究的完整图谱,对于中国社会分层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以前的社会分层有的注重形式,有的注重结构,戴维.格伦斯基主要从社会分层形式、来源和社会分层的结构这三大部分展开和论述,系统地介绍了传统西方社会分层理论,提出了不少自己新的看法和观点,对中国社会学家研究西方社会理论有启迪意义,也给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过大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供了不少借鉴意义。
下面我就这本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谈谈当前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从历史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起点低、城乡二元结构由来已久,贫富差距问题客观存在。
从现实上看,现阶段我国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可否认市场转型对利益关系、社会分层结构和机会结构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改革中产权关系逐渐明晰的公有制环境下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再分配体制和市场体制混合并存的状态,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以前那种由于权力差异形成的单一化分层结构被注重多种社会资源差异的多元化分层结构所取代。
再者,市场经济强调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在竞争中出现了收入上的分化和贫富上的差距。
也就是说在市场力量取代了行政力量成为左右各阶层利益的主导因素后,各阶层间的贫富分化在所难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决定我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普遍贫穷,要么使一部分人先富。
100本社会学阅读推荐书目及其下载地址
100本社会学阅读推荐书目及其下载地址上一篇/ 下一篇 2007-12-04 11:52:14 / 个人分类:论读书与求学查看( 3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100本社会学阅读推荐书目及其下载地址转自:/thread-8760-1-1.html网上流传这份社会学推荐阅读书目。
目前仅缺一本书: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欢迎有此书的网友上传共享!第一批: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7891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海译文)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540/viewthread.php?tid=4903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06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62-1-1.html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18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特纳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352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388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877-1-1.html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328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878-1-1.html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7967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4865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9915.《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3894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85-1-1.html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95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806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96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4860第二批: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8001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7406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thread-7972-1-1.html24.《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4255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thread-7514-1-1.html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viewthread.php?tid=8273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人民出版社/thread-8593-1-15.html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5412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97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lan_hotsea99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77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53732.《社会权力的来源》迈克尔.曼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802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29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4209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lan_hotsea99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7836.《社会的构成》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thread-4733-1-7.html37.《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720638.《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迪尔凯姆(涂尔干)华夏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879-1-1.html39.《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华夏(中央编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4940.《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尼尔.丁.斯梅尔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808第三批:41.《道德教育》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529042.《共同体与社会》费迪南.滕尼斯商务印书馆/viewthread.php?tid=794143.《社会分工论》爱弥尔.涂尔干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388344.《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562945.《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viewthread.php?tid=825246.《货币哲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758647.《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0848.《知识社会学问题》马克斯.舍勒华夏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80549.《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880-1-1.html50.《普通社会学纲要》V.帕累托三联书店/thread-7664-1-1.html51.《保守主义》卡尔.曼海姆译林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92-1-1.html52.《原始分类》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89-1-1.html53.《价值的颠覆》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772254.《资本主义的未来》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86-1-1.html55.《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卡尔.曼海姆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491156.《文明的进程》第一、二卷诺贝特.利亚斯三联书店/thread-8401-1-1.html57.《不平等和异质性》彼特.布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read-8346-1-1.html58.《论集体记忆》莫里斯.哈布瓦赫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84-1-1.html59.《交往行动理论》第一、二卷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40960.《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得.伯克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90-1-1.html第四批:61.《儒教与道教》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viewthread.php?tid=832062.《奢侈与资本主义》维尔纳.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thread-5603-1-4.html6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386764.《自杀论》爱弥尔.涂尔干商务印书馆/viewthread.php?tid=430465.《孤独的人群》大卫.斯曼南京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782666.《街角社会》威廉.特.怀特商务印书馆/viewthread.php?tid=430967.《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刘易斯.科塞中央编译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63-1-1.html68.《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文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64-1-2.html69.《信任》弗朗西斯.福山海南出版社/thread-7701-1-7.html70.《神圣的帷幕》彼得.贝格尔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473971.《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泉》贝拉三联书店(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881-1-1.html72.《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W.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译林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65-1-2.html73.《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thread-8035-1-7.html74.《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佩里.安德森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91-1-1.html75.《家庭》古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66-1-1.html76.《精英的兴衰》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7477.《帝国的政治体系》S.艾森斯塔德贵州人民出版社(已由hellowmaple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67-1-1.html78.《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64179.《东方专制主义》卡尔.魏特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73-1-1.html80.《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76第五批:81.《社会实在问题》阿尔弗雷德.许茨华夏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3382.《个体化社会》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viewthread.php?tid=839283.《大分裂》弗朗西斯.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7184.《疯癫与文明》米歇尔.福柯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553285.《地方性知识》克利福德.吉尔兹中央编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38186.《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450487.《驯服偶然》伊恩.哈金中央编译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80788.《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齐格蒙.鲍曼学林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882-1-1.html89.《立法者与阐释者》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人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746190.《实践与反思》皮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23491.《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三联书店(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7092.《艺术的法则》皮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88-1-1.html93.《民族-国家与暴力》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viewthread.php?tid=761094.《致命的自负》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805195.《通往奴役之路》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8296.《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A.麦金太尔当代中国出版社(已由zoi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810-1-1.html97.《人的条件》汉娜.阿伦特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由辄馨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78198.《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书店(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viewthread.php?tid=880199.《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弗朗西斯.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4974&extra=&page=2100.《后现代社会理论》乔治.瑞泽尔华夏出版社(已由jingyu网友应助上传)/thread-8772-1-1.html。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四)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特纳) 在竞争式流动中,作为公开竞争目标的 较高的社会地位,需通过追求者自身努 力去获得。每个人在竞争策略上可以有 很大的选择性,但都必须接受公平竞争 规则的指导; 赞助式流动则需要由已经获得了较高地 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
(五)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布劳和邓肯) 个人地位获得模式是由社会经济状况和 文化传统决定的。 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本人受教育程度 对获得新职业的重要意义。 家庭背景主要通过影响子女受教育条件 而与子女的第一职业发生联系。
三、社会分层的诸种概念
(一)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是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 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 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 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 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 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 同生活遗传特征(肤色、发色、面容、 体格、血型、头型等)的人群。 等级是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 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2、“精英”理论 帕累托提出的“精英”是个中性概念,意 指社会上最为杰出的人才 广义的精英是指那些在各类活动部门中得 到最高指数的全部人员 狭义的精英是指处于特殊地位的统治者 精英阶级一分为二:执政的精英阶级和不 执政的精英阶级
精英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不是恒定的,随 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中个人的升迁或沦落 都可能发生,而社会的平衡状态则会在这 种变动中得以维持稳定。 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精英循环有两种 情况,一是精英被非精英所取代,二是精 英被另一个精英所取代。在帕累托看来, 人类的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回更替的舞台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分层理论——了解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概念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分层理论——了解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概念社会分层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身份问题。
社会地位与身份是社会学上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社会地位和身份。
社会地位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地位以及所处的社会阶层。
社会地位通常与个人的收入、教育程度、工作地位、社会地位等有关。
社会地位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争取,但也往往是在出生时就赋予的,因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出生家庭、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身份是指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
它通常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并且与个人的行为和社会互动密切相关。
身份的构成因素通常包括文化、宗教、性别、种族和仪式等方面的因素。
由于社会地位和身份之间密切相关,因此,人们通常会通过身份认同来确定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社会分层理论分析了社会地位与身份的复杂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阶层划分是目前最广泛接受的社会分层理论之一。
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往往是收入、教育和职业等。
根据这些标准,社会阶层通常被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层次。
上层社会通常指拥有高收入、高教育水平和高级职位的人群,中层社会通常指拥有较高收入、中等教育水平和中级职位的人群,而下层社会则是指拥有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和低级职位的人群。
然而,社会阶层划分的规则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或适用于所有人。
很多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往往并不严格按照这些分类来划分。
也有许多人在经济和文化层面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在社会地位和身份方面可能处于极低或极高的层次。
这些因素反映出了社会分层理论在解释人们在真实社会中地位和身份的复杂性方面的局限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分层理论没有任何价值。
它仍然提供了一种相对客观的方法来测量不同阶层中人们的地位和身份。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资料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肯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使它对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产生了其他学科难以与之相比的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课程的阅读数目,是在对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考虑的基础上确定的。
所以它除了直接涉及的社会心理学的阅读书目以外,还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相关著述,以及其他与了解社会心理学有关的著述。
◎<上部:社会心理学课程基本读物>1.《社会心理学》,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987年版2.《新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概论》,时蓉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89年版3.《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张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社会心理学》,孙时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社会学》第四版,安东尼.吉登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郑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社会心理学》,W.巴克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0.《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1.《社会心理学》,孙本文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1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3.《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罗森堡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4.《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萨哈金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5.《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周晓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6.《社会心理学的大师们》,舍伦伯格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8.《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9.《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0.《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库利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1.《心灵、自我与社会》,G.米德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P.布劳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4.《日常接触》,戈夫曼著,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25.《孤独的人群》,理斯曼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6.《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赖希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27.《嫉妒论》,赫·舍克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28.《从传统人到现代人》,英格尔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9.《当代欧洲人的价值观》,斯托策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30.《集体的社会心理学》,彼德罗夫斯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1.《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菲斯克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2.《谣言》,卡普费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3.《新的综合》,威尔逊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4.《攻击与人性》,洛伦兹著,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35.《人格与心理潜影》,德莫斯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6.《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逻辑》,翟学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37.《中国人气质》,史密斯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1年版;38.《中国人的心理》,彭迈克著,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39.《中国民族性》(一)(二),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40.《面子、人情、关系网》,翟学伟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1.《冯小青性心理变态揭秘》,潘光旦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42.《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乐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3.Woo Moo Hurh, Personality in Culture and Society: A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Cultural Approach, Dubuque, Iowa: Kendall /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0.44.Social psychology,Sargent.S,&Williamson,R.,Third edition,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66.45.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Shaw,M.E.,&Constanzo,P.R.•New •York: McGraw-Hill,1982.46.Social psychology:a sociological approach.Mccall,G.J.&Simmons,J.L. 1982.47.Homans,G.C.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New •York:•Harcort, 1961.48.Parker,I.The crisis in modern social psychology.New York:Routledge, 1989.49.The cross-cultural challenge to social psychology.•Bond,•M.•(•ed.•) 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1988.50.The greening of America.Reich,C.A.New York:Bantam Books,Inc.,1970.◎<下部:社会心理学课程扩展读物>A.社会学类: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社会学理论》,约翰逊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3.《社会学概论》,横山宁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4.《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5.《社会理论的基础》,科尔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6.《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7.《当代社会学理论》,M.波洛玛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8.《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特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9.《社会科学方法论》,M.韦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文崇一等主编,台北东华书局1978年版;1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宋林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2.《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帕森斯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13.《社会冲突的功能》,刘易斯·A.科塞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14.《自杀论》,杜尔凯姆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16.《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C.米尔斯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社会变迁》,威廉·奥格本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8.《街角社会》,威廉·怀特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伦斯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著,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21.《社会控制》,E.A.罗斯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22.《乡村社会变迁》,罗杰斯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3.《城市社会学》,R.帕克等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4.《越轨社会学》,道格拉斯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4.《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6.《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27.《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8.《2000年大趋势》,奈斯比特等著,中共中央出版社1990年版;29.《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0.《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1.《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三联书店1985年版;32.《山坳上的中国》,何博传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3.《世纪末的挑战》,童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4.《中国社会学史》,韩明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5.The sociological ls,C.W.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36.Sociology.Macionis,J.J.3th edition,Prentice-Hall,Inc.1991.37.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Bailey,K.D.New York:Macmillan,1978.38.The coming crisis of Western sociology.Gouldner,A.W. New York:•Avon Books,1970.39.Middletown.Lynd,R.S.&Lynd,H.M.New York:Harcourt Brace &World,1929.B.心理学类:1.《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查普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3.《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墨菲等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4.《现代心理学史》,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5.《人格心理学导论》,赫根汉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6.《实验心理学史》,波林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7.《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8.《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9.《梦的释义》,弗洛伊德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0.《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1.《文明及其缺憾》,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12.《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弗洛伊德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3.《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荣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14.《自卑与超越》,A.阿德勒著,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15.《自我的挣扎》,荷妮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6.《逃避自由》,弗罗姆著,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17.《健全的社会》,弗罗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8.《童年与社会》,埃里克森著,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19.《存在心理学探索》,马斯洛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0.《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著,台湾桂冠出版公司1995年版;21.《性心理学》,蔼理士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22.Abnormal psychology.Rathus,S.A.&Nevid,J.S.Prentice-Hall,Inc.1991.C.社会(文化)人类学类:1.《人类学》,泰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R.墨菲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3.《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普罗格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4.《文化科学》,怀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等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6.《社会人类学方法》,拉-布朗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7.《文化论》,马林诺夫斯基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8.《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马林诺夫斯基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9.《野蛮人的性生活》,马林诺夫斯基著,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10.《人文类型》,R.弗思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11.《文化与个人》,克鲁克洪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2.《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3.《菊花与刀》,本尼迪克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4.《萨摩亚人的成年》,M.米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米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6.《文化与承诺》,M.米德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文化变迁》,伍兹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8.《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庄锡昌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9.《文化与自我》,马塞勒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弗里曼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21.《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许琅光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22.《家族、种姓、俱乐部》,许琅光著,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23.《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4.Cultural anthropology.Haviland,W.A.,5th •edition,•New •York:•Holt, Rienehart and Winston,Inc.1987.25.Sex,culture,and myth.Malinowski,B.New York:Harcourt,Brace &World,• Inc.1962.D.其他:1.《人类的由来》,达尔文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2.《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有闲阶级论》,凡勃伦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4.《伊甸园之门》,迪克斯坦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5.《第二性》,波芙娃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6.《中国的现代化》,罗兹曼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7.《中国社会史》,谢和耐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中国秘密社会》,蔡少卿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9.《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麦克法夸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0.《中国人》,林语堂著,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11.《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12.《第四代人》,张永杰等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13.《新大学人》,王东华著,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14.《城市季风》,杨东平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读《权力与特权》-欧苏明
读《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序、第1章和2章欧苏明2024.03.19一、序1、本书首次建立了社会分层理论的数学模型。
(如王东岳《物演通论》哲学研究首次建立数学模型)2、社会分层的源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3、现行社会分配系统的三大子系统:1)资本主义子系统:按财产分配(资本收益、股息、房租等)。
2)社会主义子系统:按工作(劳)分配(工资、佣金等)。
3)共产主义子系统:按需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公共教育等)4、各种国家制度都涵盖了三大社会分配系统,只是各个分配子系统存在的比例不同。
5、各个国家是全球分层系统中的参与者,不发达和贫穷是发达和富裕的必然结果。
二、第一章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1、个人付出的劳动与牺牲与他所提供的价值无强关联性,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同样如此。
2、已知人类社会中,不平等一直存在!3、有能力的人会占据重要位置,担负起重要的责任,获得更多的报酬。
这是迎合了人类社会的特点需要。
这样就产生了社会的不平等,全球社会国家之间也是如此!4、不平等是不可避免,但本质上对每个人都有利。
三、第二章人与社会1、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将生存放在至高无上的唯一目标。
人始终要为生存而争夺资源。
资源越短缺,斗争越激烈。
2、人类社会以人们无法意识到和无法控制的方式形成他们的特征和个性(文化)。
3、当个人在重大事件决定时,往往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而在复杂社会中这种现象往往被遮蔽了。
4、取得地位、权利和特权是保障争夺更多生存资源的前提,所以人类社会的争权是常态。
社会的团体与团体之间,国家之间也亦如此。
5、社会系统是一个有机体,人们通过各个部分的合作获得生存与健康,获得的好处使得社会总体受益、各部分也得到不等的好处。
6、合作与冲突是人类社会的普片特性。
7、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从社会整体利益上看,希望关键位置应由最合适的人占据。
从个人利益上看,希望他自己去占据;8、社会利益是由有权力的阶级利益决定,只有少数群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重大一致。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一、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持久的影响。
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已经发现现代社会的阶级存在和阶级间的斗争。
但只有马克思才揭示了阶级产生的真正根源和阶级的本质,才建立了科学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阶级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在人类出现“真实的”和“凝固了的”①分工,即“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②时就存在了。
马克思在《孟德斯鸠第五十六》一文中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劳动分工,因此也就有阶级,其中一个阶级占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另一个阶级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才能生存,而出卖劳动也只有当购买劳动能使雇主阶级发财时才有可能”。
③社会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随之出现剩余产品的不平等分配,伴生了私有制,也就产生了阶级。
2.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将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即所有制联系起来,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来揭示阶级的本质。
在私有制社会里,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或劳动决定着人们的阶级归属。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产资料或劳动的占有关系掩盖了社会分工的原生基础地位,成为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3.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在分析中世纪法国农民的状况时说:“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
④马克思虽然反复论证在阶级产生、形成中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如政治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避免了片面性。
4.阶级的划分并不排除社会分层的方法。
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在发生阶级分化的同时,还存在阶层分化的现象。
《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92
中国民商 2018年第3期/总第63期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三大阶段
什么是成功的职业生涯?
《远见》中,向我们展示了职业生涯
成功的职业生涯不在于找到 中 3 个截然不同但相互关联的阶
热爱的工作,而在于建立起你热爱 段,教会我们如何不断储备职场燃
的生活。我们期盼梦想,但惧怕现 料以创造长期的成功。《远见》提
文化|阅读
《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自古以来,平等就是人们普遍 的相反论点的支持者组成,认为社
重视的问题。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会不平等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公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不平等的 正的。
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关于不平等的
《权 力 与 特 权》主 要 回 答 了 社
问题,自古以来,基本的矛盾都是存 会分层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谁得到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作者 : 樊登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大多数人都有过工作的焦虑: 有的人把工作视为获得美好生活不 得不忍受的痛苦。有的人期待财务自 由,而致富之路却如此漫长。有的人 厌倦于重复机械的工作,亟待解脱。 有的人渴望出类拔萃,却不得其门而 入。其实,在人生的漫长之旅中,工 作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学会与工作 相处,在工作中磨砺自己,它会让我 们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厚重。
《基因传:众生团
基因的发现,破解了生命的奥 秘。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 时,“人类”的概念将从根本上发生改 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悉达多·穆 克吉的《基因传》像侦探小说一样讲 述了基因和科学家的全部故事,而这 本书所讲的故事,和每个活生生的人 都息息相关,你所有关于病理、行为、 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的问题, 都会在书中找到新的答案。
《穿越危机》
伦斯基 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权利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于分层研究的基本问题在于: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
即本质上是对分配制度的研究。
伦斯基从分层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阐述。
最早的分层思想出现在公元前800年的希伯来预言家的作品中,他们谴责社会中更多地占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及其占有财富和权势的手段。
与之同时代的印度教徒,则对社会分层和不平等持肯定观点,认为社会分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是上帝创造的,它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由公元前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观点分歧,伦斯基总结出两种基本的观点:一种是维持现状的,认为现存的分层状况是公平合理且不可避免的(即保守的论点);而另一种则是高度批判的,“把分配制度谴责为根本上是不公正和不必要的”(即激进的反论点)。
包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法利士等人对社会秩序的观点,也基本是服从上述两种分类的。
亚里士多德强烈捍卫私有财产制度,支持社会秩序中存在不平等的情况;而法利士则提倡土地分配的平等。
柏拉图则并不是单纯地反对不平等本身,而是不平等所建立起来的基础,他认为晋升机会的平等应该也是“平等”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样,激进派又分成了所谓的“平等主义”(如法利士)和“精英主义”(如柏拉图)。
同样地,在早期基督教内部也同时含有激进和保守的分化。
“耶路撒冷早期教会的共产主义就隐含了对存在于当时社会中的不平等的批判。
”詹姆斯批评早期基督徒对那些掌握财富和权势的人表现得更加恭敬。
圣保罗则隶属于保守一派,将奴隶制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认为奴隶服从主人跟孩子服从父母是一样天经地义的。
随着教会权力和影响力的扩大,其中持保守立场的也更加壮大了。
持保守立场、支持社会分层的观点,通常将社会比作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部分有着不同的分工,并通过某种纽带统一起来。
高贵者和低贱者各司其职,社会才能完好和繁荣。
这种“有机论”是保守派的中心论断。
而另一方面,平民大众却将《圣经》中的激进成分发扬光大,批评富贵,褒扬贫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利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关于分层研究的基本问题在于: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
即本质上是对分配制度的研究。
伦斯基从分层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阐述。
最早的分层思想出现在公元前800年的希伯来预言家的作品中,他们谴责社会中更多地占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及其占有财富和权势的手段。
与之同时代的印度教徒,则对社会分层和不平等持肯定观点,认为社会分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是上帝创造的,它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由公元前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观点分歧,伦斯基总结出两种基本的观点:一种是维持现状的,认为现存的分层状况是公平合理且不可避免的(即保守的论点);而另一种则是高度批判的,“把分配制度谴责为根本上是不公正和不必要的”(即激进的反论点)。
包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法利士等人对社会秩序的观点,也基本是服从上述两种分类的。
亚里士多德强烈捍卫私有财产制度,支持社会秩序中存在不平等的情况;而法利士则提倡土地分配的平等。
柏拉图则并不是单纯地反对不平等本身,而是不平等所建立起来的基础,他认为晋升机会的平等应该也是“平等”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样,激进派又分成了所谓的“平等主义”(如法利士)和“精英主义”(如柏拉图)。
同样地,在早期基督教内部也同时含有激进和保守的分化。
“耶路撒冷早期教会的共产主义就隐含了对存在于当时社会中的不平等的批判。
”詹姆斯批评早期基督徒对那些掌握财富和权势的人表现得更加恭敬。
圣保罗则隶属于保守一派,将奴隶制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认为奴隶服从主人跟孩子服从父母是一样天经地义的。
随着教会权力和影响力的扩大,其中持保守立场的也更加壮大了。
持保守立场、支持社会分层的观点,通常将社会比作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部分有着不同的分工,并通过某种纽带统一起来。
高贵者和低贱者各司其职,社会才能完好和繁荣。
这种“有机论”是保守派的中心论断。
而另一方面,平民大众却将《圣经》中的激进成分发扬光大,批评富贵,褒扬贫穷。
其中温斯坦莱作为杰出代表,认为在造物主眼中,人们是平等的,但由于自私、贪婪等原因,一部分人才去统治另一部分人。
1648年英国革命之后,激进的平等主义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其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生活。
同时,激进派在理论上也变得更加成熟和精致。
17世纪和18世纪的洛克和卢梭认为主权存在于民众而非君王,动摇了君权神授的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则正式宣布激进派理论进入了成熟期。
马、恩二人的理论中,分配制度与生产资料的占有是密切相关的,并且由此产生了“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即为剥削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即为被剥削阶级。
而阶级正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分层的主要论述,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同时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阶级的灭亡(也即社会分层的消失)是必然的趋势。
差不多在相同时期,保守派也有相应的理论支撑,亚当斯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从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认为每个人都在自私地谋求自己的利益,但是靠这只“看不见的手”,私人利益被引导到与社会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向。
此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也为保守派提供了新的论据,那些具有更好天赋的人成为统治者,而其他人成为劳动群众。
萨姆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社会阶级系统本质上是对人的社会价值的度量,在社会分层中尽管有一些机会、运气之类的不平等因素存在,但总的来说仍是合理的。
同时,莫斯卡在《统治阶级》一书中对马克思“社会高级发展阶段将无阶级”的推断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政治组织和权利的不平等是社会维持良好运作的必要手段,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划分也是必然的,而马克思关于无阶级社会的观点是不现实的乌托邦。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保守派和激进派的理论分别演化为“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
功能主义的实质观点是:分层是由社会需要产生的,而不是个人愿望产生的。
功能主义的杰出代表戴维斯认为分层可以给具有才能的社会成员动力,使其承担那些更加重要和需要能力的工作。
他认为职位对社会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合格人员的相对稀缺性,使得部分职位的人员获得更高的报酬,这就是分层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性。
冲突理论的本质观点则是认为个人的需要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由于争夺供应短缺的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斗争造成了不平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冲突理论则强调人们利益的对立,强调统治、剥削和压迫;“功能主义把人类社会看做社会系统,而冲入拍理论家则将它们看成是演出争夺权力和特权的斗争舞台。
”当然,随着对理论的辨析,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的综合也正在进行中。
总体而言,伦斯基的梳理是基于各种理论对待社会分层的不同态度展开的。
从发展脉络上看,对待这一现实情况,从一开始就分为赞同的一方和反对的一方,也就是最终发展成为功能主义的保守派和发展成为冲突理论的激进派。
伦斯基回顾这些不同理论的时候,大致是沿着这样两条线,并按照理论形成—发展—成熟的脉络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