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灸治疗作用有 、 、 三个方面。
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和方法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介绍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和方法。
一、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针刺和灸烧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等生理功能,促进病理组织的代谢、再生和修复;二是增强人体免疫养护能力,提高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三是通过兴奋神经系统影响皮肤、毛发、汗腺、皮脂腺等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中,针刺可以促进人体自由基清除,提高氧气输送,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使皮肤细胞代谢正常,解除肌肤黄褐斑、痤疮、面色晦暗等皮肤问题。
灸疗则是通过热度的传递,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以达到调节皮肤的功能。
常见的艾灸可改善皮肤经络的循环,丰富皮肤的营养供应,促进建筑毛发,排毒润燥,调节荷尔蒙等对人体有益作用。
二、针灸治疗皮肤病的方法1、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是将针刺入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皮肤病时,针刺的穴位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定。
如治疗湿疹、瘙痒、多汗症等皮肤病,可以选择身上的气海、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调节气血、激活经络,缓解局部症状的发生。
2、艾灸治疗艾灸治疗是利用艾草的温热刺激,使身体自发保持愉快、平衡状态。
艾灸可改善皮肤经络的循环,丰富皮肤的营养供应,排毒润燥,起到调节荷尔蒙等对人体有益作用。
3、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通过拔取气体,使应用拔罐器件的皮肤组织产生局部负压,从而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4、刮痧治疗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盘在人体经络上的刺激,使气血循环,改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益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治疗皮肤病。
5、中药局部治疗中药局部涂抹治疗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选取不同的中药,涂于病灶部位,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的治疗效果。
三、针灸治疗皮肤病的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操作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施行。
针灸推拿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推拿是一种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的疗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尝试针灸推拿。
作为一名热衷于传统医学的爱好者,我也在学习和实践针灸推拿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针灸推拿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针灸推拿的历史与传承针灸推拿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针灸推拿的记载,其理论体系完善,疗效显著。
经过历代医学家的传承与发展,针灸推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
如今,针灸推拿已成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二、针灸推拿的治疗原理针灸推拿的治疗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则通过手法按摩、揉捏、拔罐等手段,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康复。
1. 针灸的治疗原理针灸治疗疾病,主要依靠以下原理:(1)调节气血: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使气血运行畅通,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的目的。
(2)疏通经络: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消除经络阻塞,使气血畅通无阻。
(3)调节脏腑功能:针灸可以作用于相应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使脏腑相互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推拿的治疗原理推拿治疗疾病,主要依靠以下原理:(1)调整阴阳:推拿可以通过手法按摩,使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拿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3)增强机体免疫力: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三、针灸推拿的治疗效果针灸推拿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 疗效显著:针灸推拿在治疗各种疾病,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2. 安全可靠:针灸推拿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副作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3. 简便易行:针灸推拿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合家庭自我保健。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针灸学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
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一)导学【目的要求】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中医内外调理原则解析
中医内外调理原则解析中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积累,其治疗方法以调理人体内外平衡为核心。
中医内外调理原则是指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保持和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将从内外调理原则的概念、具体实施方法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内外调理原则的概念中医内外调理原则是指中医系统的基本观念和方法,旨在通过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运行、阴阳平衡等方式,调节和维护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
中医内调指的是通过内部调理身体的机能和状况,如养生、食疗、运动等;中医外调则是通过外部手段调整人体环境和身体表面,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内外调理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体为整体,综合运用多种疗法,使人体内外相互协调、平衡发展,达到健康的目的。
二、具体实施方法1. 内调方法:(1)养生:中医重视预防和养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2)食疗: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食疗,根据人体状况,选用适宜的食材和烹调方法,达到平衡体内阴阳、滋补身体的效果。
(3)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调理气血、加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 外调方法:(1)针灸:通过在人体经络上刺入细针,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推拿:运用手法按摩人体经络和穴位,刺激身体表面的神经反射区,起到调理机能、活血化瘀的作用。
(3)拔罐:通过将罐子贴附在身体表面,用火或吸气的方法形成真空,刺激皮肤和筋膜组织,改善末梢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三、案例分析小明,男,25岁,因长期熬夜加班导致失眠多梦,情绪烦躁,面色暗黄,舌苔腻。
中医师根据其体质和症状,运用内外调理原则进行治疗。
1. 内调:中医师建议小明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另外,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蔬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中医师推荐小明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2. 外调:中医师对小明进行了针灸治疗。
通过调理经络和穴位,平衡阴阳,舒缓精神压力,改善失眠情况。
半月板病历
半月板门诊病历一、基本信息姓名:李力性别:男职业:工人年龄:31住址:重庆市永川区重庆文理学院民族:汉婚姻:已婚籍贯:中国入院日期:2016 年12 月30 日记录日期:2016 年12 月30 日病史叙述者:李力可靠程度:可靠二、主诉膝盖反复疼痛,时常不能动。
休息一会好点了。
三、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入院前2月在工厂干活,突然从脚滑从架子上行走时不慎摔伤右膝,受伤后特别疼痛,而且有点肿胀,不过歇了一会,伤痛减轻可以走路,于是买了云南白药喷雾治疗了一下,几天后有所恢复所以未在意,又1周后感右膝有点局限性的疼痛,并且动膝盖的时候会有很小的弹响声,还有几次此案楼梯时膝盖突然动不了,而且疼痛,不过活动一下,又好了,于是有点担心就去诊所看了下,医生开了消炎药,吃了,效果不大,并且伴随时间,这些症状加重,而且大腿有些无力,于是就到永川中医院就医,经过MRI检查,确定右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外侧半月板退变。
既往史:患者否认在那之前膝关节受过伤。
过敏史:无过敏现象。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在重庆市永川区定居,并找了一份搬家的工作,无疫区居住史,有抽烟喝酒嗜好,平素生活规律,无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婚育史:25岁结婚,并且生有一儿一女,双子女都健康。
家族史:父亲健在,而母亲在十年前去世,兄弟姐妹身体健康,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及遗传史。
四、专科检查1.膝关节有轻微的活动受限,并且周围有压痛感。
2.膝关节有轻微的肿胀,并且股四头肌有萎缩的现象,股四头肌肌力测试为四级(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百分之七十五。
3.回旋挤压试验:阳性,取仰卧位,使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
尽量促使足跟碰及臀部。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
针灸治疗学1
一、单选题 35分(每题1分)1、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B )A浅刺疾出 B热病可灸 C少留针 D泻法 E点刺出血2、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 C )A艾灸时间长 B艾灸量大 C寒证行针时间长 D坐罐 E都不是3、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C )A实则泻之 B宛陈则除之 C陷下则灸之 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E都不对4、脏腑病远端取穴应首选:()A头面 B胸腹 C腰背 D四肢肘膝关节以上 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5、阴经经脉五输穴五行属性正确的是:()A木火土金水 B金水木火土 C金木水火土 D木火金水土 E土木金火水6、太冲是何经的原穴?()A脾经 B肝经 C肾经 D胃经 E胆经7、按主客配穴法,脾经先病,胃经后病应取:()A太白、丰隆 B冲阳、丰隆 C太白、冲阳 D公孙、丰隆 E均不是8、八会穴中的血会是:()A血海 B肝俞 C脾俞 D心俞 E膈俞9、热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A 肾俞、关元B 大椎、曲池 C内关、合谷 D膈俞、血海 E阴陵泉、足三里10、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A足三里、气海 B 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11、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处方为:()A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颧髎B 翳风、颧髎、合谷、太冲、丰隆C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列缺D颊车、地仓、翳风、颧髎、大陵 E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颧髎、合谷12、肝阳上亢型头痛针灸治疗同:()A阳明头痛 B少阳头痛 C太阳头痛 D厥阴头痛 E偏正头痛13、下列针灸方法适宜于肝肾阴虚眩晕的是:()A只针不灸,泻法 B针灸并用,泻法 C针灸并用,补法 D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E以灸为主,平补平泻14、高血压病,头晕头重者当重灸:()A百会 B足三里 C关元 D肾俞 E气海15、心悸急性发作针刺可用:()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禁用针刺 E刺血16、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小腹胀急,胁痛,口苦,苔薄白,脉弦者,针灸治疗在基础处方上再加:()A 中极、行间B 太冲、支沟C 血海、膈俞D 肾俞、太溪E 阳陵泉、太溪17、治疗疔疮,所取主穴属:()A任脉穴 B手少阳经穴 C督脉穴 D足太阳经穴 E足阳明经穴18、治疗乳腺炎膻中穴刺法是:( )A向下平刺B向上平刺C向患侧乳房横刺D向健乳房横刺 E.用梅花针叩刺19、治疗阑尾炎适宜的手法是:()A补法 B泻法 C疾出针不留针 D平补平泻 E三棱针点刺20、下列各项中,除……外都是治疗踝部扭伤的基本处方:()A.解溪B.委中C.昆仑D.申脉E.丘墟21、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拔罐治疗落枕:()A.大椎B.肩井C.肩外俞D.阿是穴 E风池22、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以针刺为主,。
针灸作用原理
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为一门精湛的中医疗法,古老而又神奇,曾受到清朝皇室的宠幸,被认为可以治病救人,而今也备受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其作用原理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相关记载。
针灸作用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针灸可以影响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包括动力学和生物学方面。
针灸可以平衡人体机能紊乱所引起的内环境障碍,从而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供氧,以及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二,针灸可以产生药效。
针灸的药效是通过针刺引起的刺激和微创伤,激活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其产生和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功能,对于病因紊乱机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减弱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第三,针灸可以调节心理紊乱。
针灸可以促进人体的心理平衡,缓解或消除病痛引起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抑郁症和紧张症等精神功能障碍,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总而言之,针灸的作用原理主要有生理影响、药效作用、心理调节三个方面。
针灸把中医辩证法与西医药物疗法完美结合,中西医结合之技术,充分发挥了中西医术奥妙,以及有效利用针灸技术,在治疗保健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在针灸治疗中,要恰当使用针灸技法,灵活搭配,以达到良好的针灸治疗效果。
说到针灸,不得不提它的安全性,因为针灸是一种古老的疗法,可能有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尤其是在治疗疑难病症时尤为重要。
因此,在施行针灸治疗前,应仔细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针灸技法。
另外,也要注意技术的正确性,该针刺处需适度而不可过分,以避免间断性刺激引起感染或坏死等不良反应。
由此可见,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疗法,其作用原理非常复杂,要正确理解并恰当施行才能发挥良好的疗效。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了解针灸的历史渊源和作用机理,才能保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并取得更好的养生效果。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
浅谈针灸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其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而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用于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疾病的治疗,文献调查表明,目前经临床一定样本验证并确有效验的针灸适用病症近200种。
针灸之所以有这样广的适应证,又有这样好的效果,是由于针灸具有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等作用。
一、调和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持人体中各组织、器官、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若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发生偏盛或偏衰,就会发生疾病,进而阴阳分离,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针灸的治疗作用首先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这就是说针灸治病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的偏胜与偏衰,使机体阴阳和调,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内庭,针刺泻法,以清泻胃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治疗(霍琴菊)
• 这个完整的典型的康复过 程揭示了针刺疗法的一般 规律即是行气止痛;活血 化瘀,补虚泻实;平衡阴 阳,呈三阶段相互衔接相 互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 规律。
• 从临床来看,每一阶段的针刺治疗都要达到相应 的效应才能转入下一阶段,同时病人也会出现相 应的体征改变如疼痛,肌张力,浅感觉的变化。 疼痛变化与气血的变化密切相关,气血的变化反 过来影响病人的疼痛感受。因此疼痛是受疾病和 治疗双重因素影响的。 • 针刺疗法在于调气,疼痛的变化与针刺作用有一 定的关联,有助于解释其作用。疼痛结合病人其 他体征的变化有利于医生判断疾病的康复进程, 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的治疗做出合理选择。 •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疼痛的变化不是直线下降式 的,而是有起伏的。这一点需要医生正确分辨, 辨证处理。 • 单一的疼痛指标不能说明病情的轻重与进退。针 刺达不到一定的量效,难以促进疾病康复,不合 理的治疗如盲目对症处理,会延缓甚至阻碍疾病 的康复进程,难以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 针刺取穴: 夹脊,肾俞,腰阳关, 气海俞,关元俞,次髎, 委中,承山,昆仑,阳 陵泉,悬钟。
•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常规消 毒进针部位皮肤,选 用毫针直刺进针,得 气可施以补泻,不得 气宜留针候气。每次 治疗30分钟,每天1次, 7次为1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 辨证加减原则:
• 1、以疼痛为主寒湿象显著者:温针灸较 好,针刺手法以补法为主,并加刺阴陵泉、 丰隆;有热象者以泻法为主,加刺三阴交、 丰隆。 • 2、以麻木为主者,病变阶段取双侧腰突 穴、交替穴注射人胎盘组织液和当归注射 液,隔日一次,每穴1ml。 • 3、发凉为主者,温针刺,并重灸悬钟、 昆仑、丘墟、涌泉。
• 张氏采用长短针配合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8例, 总有效率为96.5%。 • 黄氏等采用圆利针加环 跳齐刺为主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58例,总有效 率达96.5%。
1.经络总论
足 手少阴心经 足 手太阳小肠经
三 足太阴脾经 三 足阳明胃经
阴 足厥阴肝经 阳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2 . 作用: 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 运行气血 濡养全身。
3.特点(分布与相互关系):
(1)有规律的分布、循行 (2)内属一定的脏腑 (3)表里属络关系 (4)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
经络的病理反应
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 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 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
2、治疗方面 (1) 针灸治疗
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 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 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
2. 熟悉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的 关系。 熟悉经络学对临床的指导意 义。
3. 了解其由来、理论形成和发展概况。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 称,是联系脏腑和体表及 全身各部(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 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别
道而行”的八条经脉,
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2.作用:对其它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 气血盛衰的作用。
3.特点:
①有具体的循行路线:行于十二 经脉之间,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 但无规律,如“一源三歧”、带 脉。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五)十二经筋
1.含义:是十二经脉之气渗灌、 濡养、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2.作用:联络筋骨,屈伸关节, 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
针灸副作用
针灸副作用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针灸副作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刺激反应、传染病风险和针灸损伤。
首先,针灸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刺激反应。
比如在针灸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刺激、麻木或者发热等不适症状。
这些反应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会在治疗后消失。
但对于老年人、儿童和特殊体质的患者来说,这些刺激反应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额外的关注。
其次,针灸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传染病风险。
针灸过程中使用的针具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比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
虽然现代针灸在针具消毒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无法彻底消毒的针具、无资质的针灸机构等,仍然存在一定的传染病风险。
最后,针灸治疗中可能会出现针灸损伤。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操作不当或者针具选择不当,可能会引起损伤。
比如针灸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针穿血管、针入腔隙或者深度过大等问题,导致出血、疼痛或者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尤其是在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下,由于技术不熟练,可能会增加损伤的风险。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其副作用相对较小且较少见。
但我们仍然需要充分重视针灸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
首先,要选择正规的针灸机构和专业的针灸师。
只有在正规医疗机构中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执业针灸师施行针灸,才能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可靠。
其次,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要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排除禁忌症。
特别是对于孕妇、严重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问题等特殊人群,要慎重选择使用针灸治疗。
最后,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如有任何不适或者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总之,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针灸副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针灸治疗神经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神经病的原理和方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病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探讨针灸治疗神经病的原理和方法,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神经病的特点和针灸治疗的优势神经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包括失眠、焦虑、神经衰弱、多动症等。
这类疾病的特点在于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常伴随着情绪和行为的异常。
这使得西医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方面有一定局限性,甚至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不利于长期保健和治疗。
相比之下,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优势在于它能够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调节人体内部系统的平衡状态,为神经病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此外,针灸操作简便,不需要使用药物,避免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情况,有利于长期治疗和预防。
二、针灸治疗神经病的原理针灸治疗神经病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都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导致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产生的。
针灸通过在穴位上刺激人体经络,促进经气的流通,使得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对神经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促进神经系统代谢针灸对神经系统的治疗作用表现为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生理功能、调节神经兴奋性,并具有肌肉松弛效应,可消除神经病患者的紧张和疼痛感,使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正常的代谢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增强机体免疫力针灸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侵袭,能够为神经病患者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针灸治疗神经病的具体方法针灸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与治疗其他疾病相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选穴与刺激穴位选择非常重要,中医划分的经脉和穴位的分布区域是固定的,穴位不同则作用也不同。
对于神经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调节脾胃、肝经、肾经、心神的穴位,并选择适当的刺激方法,如按压、转动、敲打、拔罐等。
2、时间与频率针灸治愈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着急求成,常规治疗为3-5次一周期,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需要进行3-4周期。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第一部分总论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最终目的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①补泻手法: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祛邪)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背俞穴b.祛邪——曲泽、委中、水沟、十宣、郄穴、募穴、下合穴3.调和阴阳:阳盛高热: 大椎放血、针外关①泻其有余阴盛寒凝: 关元、肾俞(针或灸)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补其不足阳虚阴盛之阴寒证: 关元、命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③阴中求阳:阳不足,补阳时兼以滋阴。
阳中求阴:阴不足,滋阴时兼以补阳。
④滋阴潜阳:阴虚阳亢之头目昏眩—补太溪,泻太冲。
⑤补阳消阴:脾阳虚乏,湿浊困脾之嗜睡—补脾俞,泻阴陵泉。
⑥从阴引阳:六腑病(腑为阳)取募穴(阴位)——阳经病取相表里的阴经穴从阳引阴:五脏病(脏为阴)取背俞(阳位)——阴经病取相表里的阳经穴⑦补阴泻阳:阳盛阴虚之失眠、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阳泻阴:阴盛阳虚之嗜睡、癫证—补申脉,泻照海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1.治神守气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①热则疾之:诸热证宜行清泻法,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②寒则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针,以侯阳气。
3.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①虚则补之: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型病症②陷下则灸之:③实则泻之: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④宛陈则除之:血实证要用刺血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⑤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
浅谈针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针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针灸疗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之一,自古以来就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升,针灸疗法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多重视。
本文将从针灸的起源及发展、临床应用范围和领域等三个方面对针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一、针灸的起源及发展针灸起源于远古时期,具体时间无法考证。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记载针灸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经典医书之一,约距今2500年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完善,而《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书也逐渐形成。
针灸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临床应用范围和领域针灸作为一种非常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在临床医疗中。
具体应用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的防治:针灸疗法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性医学手段。
对于具有一定疾病的受者,如果采取有效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
2、疾病的治疗:针灸疗法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比如失眠、头痛、肌肉骨骼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常见疾病。
3、辅助治疗: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常用于辅助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患有阴道炎、哮喘等疾病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4、康复治疗: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采用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体对康复治疗的适应性,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儿童脑瘫等余病的发生。
三、总结综上所述,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
针灸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效果,而且无毒副作用,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危害。
但是,由于针灸疗法涉及到人体的各个方面,应用时必须酌情斟酌,因人而异,纯属思路的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理论、腧穴理论、针灸方法等。
2、掌握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感冒、头痛、失眠、哮喘、胃痛、腹泻等。
3、了解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针灸治疗基本理论:包括经络理论、腧穴理论、针灸方法等。
2、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感冒、头痛、失眠、哮喘、胃痛、腹泻等。
3、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介绍针灸治疗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确保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
4、临床实践:通过模拟治疗、临床见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四、课程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室训练和临床见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评估与反馈:通过作业、测验、实践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课程评价1、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针灸治疗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考试: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期末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平时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大纲细则1、第一部分:针灸治疗基本理论(8学时)(1)经络理论: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临床应用;(2)腧穴理论:腧穴的分类、定位方法及主治病症;(3)针灸方法:针刺法、灸法及拔罐法等基本技术的操作及注意事项;(4)针灸治疗作用及机制:针灸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及治疗机制。
2、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16学时)(1)感冒: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2)头痛: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3)失眠: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4)哮喘: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5)胃痛: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6)腹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以及调和阴阳三个方面。
其中,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扶正祛邪则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则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的原则有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神守气、治病求本以及三因制宜。
其中,补虚泻实指针灸在治疗虚弱和实证疾病时采取的不同方法;清热温寒则是针对不同的热、寒病症采取的治疗措施;治神守气则是针对精神和气血方面的调节;治病求本则是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三因制宜则是根据时、地、人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辨证论治的要点包括明辨疾病性质、突出经络辨证、注重整体观念、分清标本缓急以及做到三因制宜。
针灸的选穴原则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以及五输主病。
其中,五输主病是指根据《灵枢》和《难经》的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腧穴。
而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师还需要根据特殊症状进行选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腰痛选腰痛点等。
针灸治病的特点包括调节属性、效应快捷、作用安全以及适应症广。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师需要进行辨位归经、配穴方法以及偏补穴位等操作。
常用的灸穴包括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胃、肾俞、足三里等,这些穴位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此外,还有特定穴、因地制宜和八脉交会穴等概念需要了解。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4.针灸配穴方法指的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
5.脏腑证治是对脏腑病变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属于何脏腑,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6.XXX是指脏腑之气输注和汇集处的腧穴,分别位于背腰部和胸腹部。
7.“不通则痛”指的是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疾病。
8.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
针灸疗法对亚健康调理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针灸疗法对亚健康调理的方式及注意事项“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它并不完全健康,也没有达到疾病的标准和程度,因此,也被称为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浅表疾病状态、疾病前状态等。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赋予健康新的含义,即“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健康”。
根据此定义,全球调查的结果表明: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真正健康(第一状态),而人们处于健康与生病之间的状态,被称之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如果处理得当,身体可以转化为健康,否则可转化为疾病,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因此医学领域将“亚健康状态”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书》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再将疾病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而人类和人群的健康应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和环境恶化,可引起心理压力增大,而导致慢性疲劳、情绪低落和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一系列偏离健康的症状,即亚健康。
而针灸在调理亚健康的领域里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1]。
1.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疲劳、嗜睡、遐想、失眠、头晕、眩晕、心累、感冒、月经不调和性功能下降。
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抑郁、易怒、焦虑、嫉妒、恐惧、冷漠、孤独、记忆力减退、分心、反应迟钝、精神紧张等。
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2]。
2.中医领域的亚健康尽管中医中没有亚健康术语,但长期以来它在疾病预防和保健方面拥有独特的见解。
他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预防疾病”的思想。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成为疾病,若及时进行亚健康的调理,当然也可以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一包针功效与作用
一包针功效与作用一包针功效与作用一包针,又称为针状金属器具,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
它具有小巧、便携、操作简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针灸推拿等领域。
一包针可以对人体的穴位施加特定的刺激,从而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促进机体的自然疗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包针的功效与作用。
一、治疗疾病1. 针灸治疗:一包针主要用于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促进气血的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包针可以用于针灸的穴位选择和刺激操作,帮助医生进行针灸治疗,如治疗头痛、颈椎病、失眠、消化系统疾病等。
2. 推拿按摩:除了用于针灸治疗外,一包针还可以辅助推拿按摩的操作。
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手法,通过揉捏、按压、推拿等手法,改善气血循环,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包针可以作为推拿按摩的辅助工具,增加按摩的力度和效果,适用于推拿按摩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3. 点穴健身:除了治疗疾病外,一包针还可以作为点穴健身的工具。
点穴是一种利用指压或按揉特定穴位的健身方法,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生。
一包针能够帮助准确找到穴位,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提升点穴的效果。
通过点穴健身,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的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保健养生1. 改善睡眠质量:有些人存在失眠、多梦、噩梦等睡眠问题。
一包针可以通过刺激睡眠相关的穴位,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获得充足、健康的睡眠。
2. 缓解疲劳和压力:现代生活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常常使人们感到疲劳和烦躁。
一包针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缓解疲劳和压力,提升人体的抗压能力。
3. 改善新陈代谢:一包针的刺激可以促进经络的疏通,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帮助身体排除废物和毒素,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针灸治疗作用有、、三个方面。
2.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3.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黄帝内经》称之为。
4.《灵枢·官针》篇指出:“针所,灸之”。
5.《备急千金要方》云:凡病皆由,针以,灸以。
6.经络闭阻不通,因引起者宜用针刺;由引起者宜行灸疗。
7.《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不可不通。
”8.针灸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变为。
9.针灸治病,不外乎与两个方面。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的作用。
10.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除了与补泻手法有关外,还与部分腧穴的性能有关。
11.《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用针者,,。
”13.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既可以,,而从阴阳互根的角度考虑,又可以采取,之法。
14.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密切相关。
15.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作用。
1.“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出自:()A《灵枢·九针十二原》B《灵枢·官针》C《素问·异法方宜论》D《难经·二十九难》E《备急千金要方》2.以下哪种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A 消炎B 行气C 镇静D 调和阴阳E 都不是B ()A 止痛B 升压C 降压D 安眠E 增乳1.疏通经络作用的体现:()2.调和阴阳作用的体现:()A 咳喘取肺俞B 亡阳灸关元C 失眠补照海、泻申脉D 嗜睡泻照海、补申脉E 都不对3.阴病治阳:()4.阳病治阴:()5.阴盛阳虚病症治法:()D ( )1.在针刺疏通经络中,《金针赋》运用的通经接气手法是:()()A 青龙摆尾B 白虎摇头C 龙虎交战D 阴中隐阳E 阳中隐阴2.下列治失眠用穴体现调和阴阳治疗作用的是:()()A 补心俞B 泻行间C 补照海D 泻申脉E 补胆俞1.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有:()()()()()A 疏通经络B 镇静宁神C 消炎止痛D 扶正祛邪E 调和阴阳2.具有扶正祛邪双重作用的腧穴有:()()()()()A 中脘B 内关C 气海D 水沟E 足三里( )1、《灵枢·官针》篇曰:“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2.针刺补法和艾灸,其抑制作用大于兴奋作用。
1.针灸有什么治疗作用?2.《黄帝内经》中的“解结”是什么意思?3.《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疏通经络的方法是什么?4.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与哪些因素有关?5.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是什么?1.针灸调和阴阳应遵循什么原则?2.针灸治疗作用的发挥,与哪些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2.疏通经络3.解结4.不为、所宜5.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开导之、温暖之6.实热、虚寒7.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8.镇痛作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9.扶正、祛邪、扶正祛邪10.偏补偏泻11.阴与阳12.从阴引阳、从阳引阴13.阴证治阴、阳证治阳、阴证治阳、阳证治阴14.针刺补泻手法15.良性调节A1.B2.D 治疗作用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三个方面,调和阴阳是其中之一。
B1.A 经络通则不痛。
2.D 阴阳调和则能寐。
3.A 咳喘为脏病属阴,肺俞在背部属阳。
4.B 亡阳为阳衰,关元位于腹部属阴。
5.D 嗜睡属阴盛阳虚,泻照海、补申脉为泻阴补阳。
D1.AB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可通经接气。
2.CD 失眠属阴虚阳盛,补照海、泻申脉乃补阴泻阳。
X1.ADE2.ABE 气海只用于补虚,水沟只用于泻实。
1.《备急千金要方·明堂仰侧》2.针刺泻法和刺血。
针刺补法和艾灸偏于补虚,其兴奋作用大于抑制作用。
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2.疏通经络。
3.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4.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
5.既可以阴证治阴、阳证治阳,又可以阴证治阳、阳证治阴。
1.在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尚未虚损的情况下,应泻其有余,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以防阳热太盛而耗伤阴液,阴寒太盛而耗损阳气;而当一方偏盛,另一方也见虚损的情况下,在泻一方有余的同时,当兼顾一方之不足,配合扶正或益其不足。
在阴阳偏衰的情况下,应补其不足。
阴虚不能制阳,常出现阴虚阳亢之虚热证,治宜育阴潜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不能制阴,常呈现阳虚阴盛之阴寒证,治宜补阳消阴,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阳俱虚则滋阴补阳同施。
2.除了腧穴的特性、针灸补泻手法以外,还与机体状态(包括禀赋、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病变表现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治疗时间、辅助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机体状态最为重要。
1.《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如临,手如,神无。
”2.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等形式。
3.针灸清热溫寒的原则包括和。
4.《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刺寒清者,如。
5.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经脉》篇提出:“泻之,虚则补之……则灸之,不盛不虚。
”6.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虚则,泄之,,。
”7.《灵枢·经脉》篇曰:“十五络者,实则,虚则,视之不见”。
8.实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或。
9.《素问·针解》篇曰:“宛陈则除之,是也。
”10.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属于的治疗原则。
11.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或者是。
12.《灵枢·禁服》篇曰:“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
”13.《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不中他邪也。
当,故言以经取之。
”14.“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1.下列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是:()A 扶正祛邪B 虚则补之C 子母补泻D 调和阴阳E 都不是2.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是指:()A 施灸壮数多B 急吹其火C 拔罐速度快D 拔罐火力强E 毫针点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3.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A 浅刺疾出B 热病可灸C 少留针D 泻法E 点刺出血4.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A 除之B 疾之C 补之D 泻之E 留之5.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A 艾灸时间长B 艾灸量大C 寒证行针时间长D 坐罐E 都不是6.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A 埋针法B 艾炷灸C 拔罐D 温针灸E 火针法7.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A 实则泻之B 宛陈则除之C 陷下则灸之D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E 都不对8.不属于“宛陈则除之”治则的病症是:()A 扭伤B 毒虫咬伤C 癃闭D 小儿疳证E 腱鞘囊肿BA 久泄B 寒痹C 水肿D 发热E 扭伤1、虚则补之:()2、陷下则灸之:()3、寒则留之:()4、宛陈则除之:()A 实则泻之B 寒者热之C 热者寒之D 陷下则灸之E 宛陈则除之5.出自《灵枢·经脉》:()6.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D1.下列同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 虚则补之B 盛则泻之C 满则泄之D 邪盛则虚之E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陷下则灸之”适宜于:()()A 失眠B 多寐C 中气不足D 子宫脱垂E 遗精3.根据病因病机,可施行“陷下则灸之”的病症是:()()A 水肿B 久泄C 尿闭D 脱肛E 中风闭证1.下列针灸治疗原则哪些出自《灵枢·经脉》篇?()()()()()A 虚则补之B 盛则泻之C 满则泄之D 宛陈则除之E 陷下则灸之2.适合“实则泻之”治则的病症是:()()()()()A 高热B 中暑C 久痢D 剧痛E 脱肛3.可用于“宛陈则除之”的穴位有:()()()()()A 血海B 膈俞C 曲泽D 委中E 十宣4.适宜于“宛陈则除之”的病症有:()()()()()A 扭挫伤B 癃闭C 丹毒D 便秘E 腱鞘囊肿5.陷下则灸之适宜于:()()()()()A 久泄B 脉沉伏无力C 阳气暴脱、脉微欲绝D 血络空虚E 内脏下垂1.《灵枢·经脉》篇对于热证和寒证提出的治疗原则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2.“热则疾之”是指艾灸过程中急吹其火。
3.针灸治疗寒证宜浅刺疾出。
1.针灸“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2.针灸对热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3.针灸对寒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1.“治神守气”在针灸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2.针灸临床如何运用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并举例说明。
3.对于表热里寒证,针灸如何温清并用?4.“陷下则灸之”包括哪些内容?临床如何应用?5.举例说明“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1.治神深渊握虎营于众物2.得气气行气至病所3.热则疾之寒则留之4.以手探汤人不欲行5.盛则陷下以经取之6.实之满则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7.必见必下8.泻法点刺出血9.出恶血10.宛陈则除之11.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虚实兼而有之12.经刺13.正经自生病、自取其经14.平补平泻1.B 虚则补之、子母补泻属于补泻原则。
2.E 热则疾之是指针刺手法,不是艾灸或拔罐法。
3.B 热则疾之不属灸疗范围。
4.E 寒盛则阳虚,针刺不宜得气,留针有候气作用。
5.E 寒则留之是针法,留针时间宜短。
6.D 温针灸有温热作用,要求留针。
7.C 灸能升阳。
8.C 癃闭不宜行三棱针点刺。
B1.A 久泄为虚,宜用补法。
2.. A 灸能升阳固脱。
3.B 寒痹留针以助阳气来复。
4.E 扭伤属气滞血瘀,应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
5.D6.ED1.CD2.CD 中气不足导致子宫脱垂,灸能补益中气、升阳固脱。
3.BD 久泄易致脱肛,灸能升阳固脱。
1.ABE2.ABD 久痢、脱肛属虚,宜补不宜泻。
3.CDE 气海、血海补益气血,不宜施行泻法。
4.ACE 癃闭、便秘不属于点刺出血的病症。
5.ABCDE 均与阳虚有关,宜行温灸升阳。
1.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2.浅刺疾出。
热则疾之属针刺原则,不属灸法。
3.深刺久留。
浅刺疾出是热证的治则。
1.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2.热则疾之,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
3.寒则(温之)留之,灸法、深刺而久留针。
1.治神与守气是充分调动医者、病人两方面积极性的关键措施。
医者端正医疗作风,认真操作,潜心尽意,正神守气;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安神定志,意守感传。
既体现了医者的良好医德,又贯穿了“心理治疗”于其中。
所以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针灸异常现象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热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热则疾之,具体应用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
例如风热感冒,常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即可达清热解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