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艺术之我见
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我见
![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2fca93f3968011ca30091de.png)
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我见——以当代建筑设计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摘要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传统”因素面临衰落、边缘化。
而且,当前艺术家文化身份模糊,艺术观念的外来倾向以及现当代艺术的“去中国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艺术家有必要树立“本土性”的人生态度,使本土文化的创作元素成为艺术家“自觉”的选择,以“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运用作为一种手段,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现当代艺术创作和评价体系。
中国有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产生了太多传世的诗歌、词赋、书法、绘画、戏曲、雕塑等精品,我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符号,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真正属于世界的精品。
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必须扎根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我们的当代艺术才能无穷尽的生长。
关键字: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土壤,建筑设计一、传统文化的现状1.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正逐渐的边缘化作为文章的开始我很想提一个问题,当下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多少人愿意潜心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我想很难有一个底气十足的回答。
也许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何谈继承与发扬?这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吗?我想不是,因为近二三十年来中国所谓的当代艺术整体的发展都是在一种脱离传统的方向发展,主要是学习西方的艺术文化。
这个问题的对与错很难有人能答上来,很难有答案。
但我们都明白仅仅学习别人是无法超越别人的,这让我想起一句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虽然犹如一句儿戏,但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对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艺术发展的土壤。
仅仅是学习模仿别人,永远体会不到开辟一片天地的喜悦。
一味的崇尚模仿西方的文化艺术,犹如一盆风信子,它漂浮在水面,仅靠沉浸在水中的根系吸取营养和水分。
它开花时非常漂亮,但它的周期很短,美丽只是刹那间的。
它永远不会拥有参天大树般得体魄和生命周期,它也无法给后人留下乘凉的绿荫,因为它没有扎根土壤,没有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
对现当代艺术的看法
![对现当代艺术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0fad10a76e58fafbb00300.png)
我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看法对于当代艺术,人们的看法也是各有千秋,有人认为艺术是时尚的,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有人认为艺术是个性的,应该秉持自己的风格……在学习三周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使得我充分认识到了当代艺术的特点,由此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艺术,直接从字义上看,“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的”、“传统的”相对。
一般来说,国外美术机构都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统称为“当代艺术”。
从严格的意义上,西方学界则将举办于1969年的“当态度成为形式”展览视为当代艺术的起点,因为正是该展强调了:无论是作品、观念,还是过程、状态、信息等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
从此,艺术家对现今状况所作的意识判断,成为当代艺术展开工作的基础,“当代艺术”一词正式出现。
然而,在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这两个概念并没有被明确定义过。
面对各种艺术现象,结论也不一致。
最典型的观点有三种:一种是将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看作是“现代艺术”,将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理解为“当代艺术”;第二种观点是直接将过去三十年出现的实验艺术看作是“当代艺术”;第三种则以艺术现象和艺术风格为依据,认为“当代艺术”涵盖了政治波普、新生代、泼皮艺术、卡通艺术等。
这几种结论无法统一的现状,是由中国艺术本身短暂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艺术史曾发生过断裂的地区来说,情况的确总会复杂得多。
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天几乎已是人人皆知的名词。
尤其在艺术界,好消息和坏消息几乎都和它有关。
正像评论家朱其所说:“这个词越来越像一个箩筐,好像什么东西只要扔进去,都是当代艺术。
它在中国正在变成一个没有标准的时髦标签。
”问我“什么叫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我的一些想法是“当代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个类型或风格的概念。
人们之所以要在某种艺术的命名过程中铭刻下年代的痕迹,一定是这个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艺术、包括类型和风格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我对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点看法
![我对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点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6b807a27284b73f242504f.png)
我对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点看法院建筑艺术研讨所演讲人: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演讲主题:我对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点见解时光:2004年4月地点:北京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是建筑的外行,所以我也没有底,怎么讲,我就从一个美术工作者的角度看一看当代的中国建筑。
第一园林网()写了一个提纲,但是当我坐下来写这个提纲的时候,写这个发言标题的时候,脑筋里马上闪过一个念头,说当代中国的建筑,那么为何不说中国当代的绘画和雕刻,因为我们知道建筑这个问题大家反应比拟强烈,社会上反应比拟强烈,因为建筑关系到许许多多人们民众切身的问题,也是绘画和雕塑好的、坏的,你愿意看的,你不愿意看的,它没有建筑那么关系重大,我不愿意看你的美术馆成立,我就不去看,当然雕刻是另外一回事儿,雕刻放在大众,场所它带有某种逼迫性的让你要欣赏,你想看不想看,你路过那儿的时候总要去看一看。
所以建筑的问题是大家都非常关怀的问题,但是建筑的问题也很难说得明白,因为刚才我听到前面这位对建筑计划有很深入看法的发言,我感到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建筑的问题说不明白,你责备谁,责备建筑师、设计师,建筑的问题我感到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它是关系到政府部门,权利机关,关系到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很多抱怨这个建筑不好,那个建筑不好,当然建筑师有义务,但是最重要的义务是政府部门,它不仅是计划部门,我感到计划部门都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因为说诚实话,从我个人的角度想,就是再好的计划,但是有高等的引导,有政府部门的干涉,这个计划我感到都是一纸空文,实际上是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很赞成前面讲的,就是说实际上是我们中国社会民主化过程进程里面的一个呈现的问题。
在建筑艺术里面的反映,当然它也反映在绘画、雕塑,反映在我们全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范畴之内,所以建筑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所以要把建筑的问题谈明白,说诚实话,一句话就是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就要从政府部门着手,从权利机关着手,然后再谈到其他的问题,但是这个综合治理的问题也不是我们在这次论坛上,我们只能说说而已,这个我们还要耐烦的等候,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建筑师,我们设计师,我们建筑工作者和我们美术工作者、绘画家、雕塑家,我们要做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们应当尽什么义务。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5a0f85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7.png)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第一篇: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上了《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这门课,我认识了解了许多现当代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作品所要代表的当代的一些深层涵义!~~受益匪浅,现在我来谈谈我对当代艺术的一些感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类走向全球化的更加开放的世纪。
当然,首先是经济全球化。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济是基础,文化艺术等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将不可阻挡地到来。
世界要走向中国,中国也要走向世界。
经济如此,文化艺术也必定如此。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挡是挡不住的,躲也是躲不掉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迎上去,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弄潮儿都有坚实的基本功。
这些画家都在名师指导下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写实主义训练,他们创作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上乘的,正因此,他们才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连写实的人像都画不象,又如何去创造人性更深刻的内涵呢?人们以为画一些歪扭的样子就是现代艺术,实在是莫大的误解。
果真如此,那恐怕只是精神病人的涂鸦而已。
正如不是游泳高手就去弄潮,几个浪头就会令之没顶的。
弄潮儿永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
你独立潮头,好;他在潮头上翻腾,也好;两个人乃至更多人共舞潮头,都是好嘛!各个流派百花齐放,新的流派不断涌现,才是艺术的春天。
我可以不同意您的艺术理念和风格,但是我尊重您的艺术追求,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应有的胸怀和品格。
各个流派互相借鉴,砥砺切磋,是艺术繁荣的康庄大道。
我想这也是这次巡回展的重要意义。
弄潮儿既敢于逆潮也善于顺潮,才有起伏跌宕的壮观。
艺术具有社会批判的功能。
艺术家们具有最敏锐最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力,总是最早感受社会的弊病,而人类认识正是首先从感性开始的。
没有社会批判,人类认识如何提高,人类社会如何不断前进!这是艺术家可贵的前卫与可爱的真诚,应该受到赞扬和支持。
当代艺术之我见(一)
![当代艺术之我见(一)](https://img.taocdn.com/s3/m/dfab9a3e561252d380eb6e93.png)
当代艺术之我见(一)作者:黎瑶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11期摘要:通过西方波普艺术以及本土艳俗艺术的雕塑出发,浅析它所存在的利弊,提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空间内涵缺乏。
关键词:雕塑空间;当代艺术雕塑作为一种空间上的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环境中能起到点睛之笔。
日本雕塑家曾说:“伟大的雕塑家往往给予一小块泥土以生命,使它比山和海还要丰富坚强,也可给人们以永久之爱。
”雕塑对我们来说是开放的、唯美的、实体的。
随着他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在其中所承启的艺术价值,雕塑作品越发的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雕塑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亦是空间艺术。
在当代艺术的渲染下,传统雕塑在‘波普艺术’与‘艳俗艺术’滋生下产生新的艺术语言。
作为艳俗艺术雕塑,在造型上有着鲜明的符号化特征:“憨笑的大脸人”、“穿旗袍的裸女”等。
题材上趋于幽默调侃式的卡通化新式,并从色彩上追求那种类似民间色彩中的“艳”和“俗”艳丽的表达,材质的多样化也呈现了更多的当代雕塑艺术形式。
从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媚俗艺术”下的当代雕塑中所透露出来的人文关怀远比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的雕塑有亲和力,受到中国观众和艺术市场的青睐。
从这几点来看,中国当代雕塑对西方“波普艺术”的借鉴以及本土“艳俗艺术”的成长是有某种合理性的。
但是这种借鉴和成长中也存在着在误读下陷入片面“求新”的状态。
不难发现,中国的雕塑家在对波普雕塑进行借鉴的时候,强调的是波普雕塑在语言和视觉上的表现力,但是却将雕塑对空间艺术追求形式化,许多作品没有展现出雕塑空间内涵。
雕塑的空间意识从广义上可以分为具体与抽象空间。
《辞海·雕塑条》中对雕塑是这样界定的:“雕塑以各种可塑(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得(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一件雕塑作品的实在体积长宽高的尺寸就是他的具体空间。
当代艺术之我见
![当代艺术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df01901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f.png)
当代艺术之我见2019-10-27摘要:宗教和艺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促进艺术推陈出新,本⽂以《千⼿观⾳》、《丝路花⾬》和《⽔⽉》这三个⼤型舞剧为例,阐述了当代艺术的宗教情怀。
再从两个⽅⾯来讲述关于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题材:⾸先要对宗教⽂化精神认同、传承和赞颂,继⽽创造出想象丰富、构思奇异和极具神秘⾊彩的作品,真实地反映现实⽣活和时代情绪。
关键词:当代艺术;宗教;宗教⽂化精神1 当代艺术的概述当代艺术,就是正在进⾏中⽽未曾被历史化的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的艺术。
是艺术家置⾝于今天的⽂化环境,⾯对于今天的现实⽣活,⽴⾜于今⽇社会⽂化感受的“当代性”,是对眼前现实社会的问题提出⾃⼰的独⽴思考并表达⾃⼰的态度,包括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这种创作活动与当代社会的⽂化、政治保持⼀种活跃的关系。
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2 当代艺术的宗教情怀2.1 ⼤慈⼤悲救苦救难——《千⼿观⾳》迎着2005年的第⼀缕曙光,由著名导演、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刚编导的舞蹈——《千⼿观⾳》,以惊为天⼈、震撼⼈⼼的艺术形象⾛进了千家万户,以辉煌灿烂、荡⽓回肠的艺术之美,诠释了千⼿千眼观世⾳菩萨的⼤慈⼤悲救苦救难的特点。
⽽《千⼿观⾳》中的造型来源于敦煌莫⾼窟第3窟中的《千⼿千眼观⾳经变》系列图画。
观⾳的前⾯肩部描绘了40只⼤⼿⼤眼,⽣动形象。
肩后则以数百只⼩⼿⼩眼组成放射状的图案,每只⼿⼜⼿握不同宝物,营造千⼿千眼、法⼒⽆边、佛光普照、⽆穷⽆尽的效果。
点出“只要⼼地善良,只要⼼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只⼿去帮助别⼈;只要⼼地善良,只要⼼中有爱,就会有⼀千只⼿来帮助你。
”①的⼈⽣哲理。
在此之后,历经7年的创作时间,起⽤了400多位演员来演绎千⼿千眼,由张继钢推陈出新,倾⼒倾⼼创作的弘扬⼈间慈爱、歌颂盛世梵⾳、宣讲和谐哲理的超⼤型舞剧《千⼿观⾳》,如春风普渡的花朵,绚丽绽放在观众⾯前。
中国现当代艺术之我见
![中国现当代艺术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f06d1ca27f1922791688e8f7.png)
现当代中国艺术之我见姓名:蒋丽洁学院:美术学院班级:12-5班学号20122503141021指导老师:王凡日期:2014年6月作为一名学习油画专业的大二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了《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并参观了几次画展后,我想谈谈我对现当代中国艺术的理解与看法。
艺术是人类最具特色的一种创造,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动人的部分。
对艺术的思考、探究,始终追随着人类的艺术创造与艺术实践,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对艺术有着形式不同、角度各异的思想与讨论。
纵观中国艺术发展史,无论是自然类的题材还是人物类的题材,由始至终都强调着“大象无形”“意境”“灵肉合一”这样的主题,而反映出的正是中国式独有的世界观,抽象的“天人合一”,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始终都在认识和探索外在大自然和人自身这个自然体的奥秘,“天”这个词从我们理解的角度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天空,而是与“人”相对立而又共生的“自然”的结合体,它反映着是人们对未知或者是不可抗力的敬畏,由此诞生的哲学系统。
自封建社会开始,人类创造了宗教,老子,周庄等学说,更是贯穿着中国两千多年的艺术、文学发展。
我觉得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二者本质的区别。
中国艺术要出世,西方艺术要入世。
(对于中国人学习艺术而言)为什么这么要说呢?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古人艺术的精华,中国山水画要早于西方绘画1000多年,可以说古人对于绘画技法已经是炉火纯青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学习完古人的技法后,就要去创造发展这门艺术了,让它走出世界,如果现在还是一味的守古守旧,那么中国艺术必将走向死亡,传世精品就在我们身边,也就是说中国画精华,我们随处可学,很多学画的人,老师一定给你说过一句话,你要走的进去,还要出的出来。
现在我们就是要走出来,走出去。
而学习油画的人呢?我建议你们要去入世,真正的去学习一下西方绘画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精华,我所见过的一些油画画家,动不动来一个所谓的现代油画,在我看来也不就是一些投机取巧,骗骗外行人的“作品”罢了。
当代艺术创作心得分享
![当代艺术创作心得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67c527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6.png)
当代艺术创作心得分享当代艺术创作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挑战的艺术形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家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理念。
本文将分享一些我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心得和体会。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当代艺术创作与传统艺术相比,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而非追求形式的完美。
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意识到审美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学标准,而是尝试去突破界限,挑战观众的认知和感官体验。
二、多样化的媒介和技术当代艺术创作中,媒介和技术的多样性给了艺术家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我喜欢尝试不同的媒介,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以及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
这些媒介和技术的结合,使我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能更好地传达我的创作意图。
三、社会现实的反思当代艺术创作不再只是关注艺术本身,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我相信艺术应该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呼唤。
在我的作品中,我试图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和人类情感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艺术的力量,我希望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四、个人经验的表达当代艺术创作是个人经验的表达和探索。
在我的创作中,我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品与观众进行交流。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可以将这些个人经验与他人分享,产生共鸣和连接。
五、持续学习与创新当代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我时刻保持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敏感,不断学习和探索。
同时,我也鼓励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持续学习和创新,我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艺术家。
总结:当代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审美观念的转变、多样化的媒介和技术、社会现实的反思、个人经验的表达以及持续学习与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相信自己能够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并为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
以上是我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心得分享,希望能够对其他艺术创作者和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启发。
当代艺术功能之我见
![当代艺术功能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d5a3aeee009581b6bd9eb27.png)
当代艺术功能之我见摘要:随着世界多元化,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艺术功能的不在单一,且种类愈见多样化。
本文通过对艺术性质的探究和深度分析,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当代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功能有哪些影响进行自我认知性的探讨。
目的在于了解艺术本身,更好的掌握艺术对社会的作用意义以增强自己艺术欣赏力。
关键词:正文:一、什么是艺术1.艺术的萌发早在原始社会,人们除了面对面的交谈,没有其他沟通形式。
当人们在交谈或记事中发现有些内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完善,凭借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人们日常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当有人想把这种观察、感受、体验与他人分享的时候,也就有了艺术创作的开始。
2.艺术的种类人们通常接触认知的艺术是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绘画、雕塑、电视电影、建筑、工艺美术、曲艺等等,而这些都是在特点明显的大艺术属下在仔细划分的类型。
艺术的门类在历史的进程中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丰的发展演变,由此看出,艺术门类的划分具有动态化的特色。
艺术门类一方面越分越细,另一方面门类之间又互相渗透影响补充,多样丰富发展的艺术门类满足了人们多种多样艺术享受的期求。
3.艺术的社会地位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架设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构件之一,它隶属于社会的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在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二、艺术的功能艺术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对人们意识的影响和渗透。
它虽不能直接改造社会现实,却可以通过对人们精神的熏陶和意识的改造,进而在作用到改造社会现实的时间活动中。
因此,艺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认识作用艺术的认识功能就是指欣赏者往往能从艺术作品中了解到他们所描写的一个国家、地域、时代的生活场景,人文地理或是精神面貌,从而扩大我们的视野。
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是因为一副好的艺术作品能引领人进入到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的探索。
艺术的认识功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它又是以生动的形象为条件。
我对当下中国艺术状况的认识
![我对当下中国艺术状况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f4e964e2e3f5727a5e9627e.png)
我对当下中国艺术状况的认识----舞蹈交流活动方面王淼“中国”这个地域范围太大,艺术中门类众多,状况的面太宽。
因此,在此,对舞蹈这个艺术子项,我仅以的学习者和关注者的身份,谈谈我个人对当下舞蹈状况的点滴认识。
中国一大片土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艺术好比一座种满树的小丘,树林不比粮田,树荫也不是生活必需品,人们只有酒足饭饱才会到树下乘凉休闲,却意外发现这还是片果树林,渐渐深入其中,发掘了它的魅力,它本不是必需,但他们渐渐上了瘾。
舞蹈是艺术这片林中的一个树种,默默生长,和千万的兄弟姐妹们一同挺拔在这片林中。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艺术的确作为一剂调味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已经不可或缺。
人们过去常说艺术是人吃饱之后干的事情,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前谁有这个闲工夫去琢磨艺术,更别提品位和享受高雅的艺术了(众所周知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
当今,茶余饭后,人们自觉地参与艺术活动,如电影话剧、戏曲相声,大爷大妈在广场、公园扭起秧歌,舞蹈发挥的是它娱乐健身、交流情感的功能,也是舞蹈艺术服务大众最原始、最自然的方式。
艺术舞蹈有多亲民?何种方式是艺术舞蹈亲民化的好途径?舞蹈与大众的输送往来需要通畅的交通渠道,依靠媒介依靠传播。
在电视传媒时代,电视信号通到千家万户,舞蹈在春节联欢晚会、大型文化活动这类收视最高、受众面最广的电视节目中发挥的是团结鼓劲、宣扬气氛的作用,为体现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展现民族融合太平盛世的现状,不难观察到其中以三大少数民族藏、蒙、维为核心的以民族舞推高潮的传统模式一直延续,其编排的新意确有,但形式又看似一成不变。
网络传媒的迅捷,带来了新的沟通方式和快餐文化,姑且不讨论它到底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拉近了还是疏远了,在舞蹈方面,它至少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世界各地正流行着什么,breaking,popping,new jazz……虽然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舞蹈不能归类为所谓“艺术舞蹈”,但这类舞蹈无疑都很亲民。
感受当代艺术作品的心得与感悟
![感受当代艺术作品的心得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2fc0c7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d.png)
感受当代艺术作品的心得与感悟当代艺术作品带给我无尽的想象和感悟。
它们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对艺术的定义和边界产生了新的思考。
首先,当代艺术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
在画廊和艺术展览中,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作品,有绘画、雕塑、装置和行为艺术等。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形式,艺术家们以更加自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一幅画作可能是用油漆、泥土、碎片和其他材料拼贴而成,甚至可以在画布上添加立体的部分。
这种多样性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当代艺术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审美标准。
在过去,艺术作品通常要追求真实、美丽和完美。
然而,当代艺术作品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它们可能是非常抽象的,让观众去思考并赋予其意义。
这些作品可能会引起争议,观众们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
这种打破传统审美的特点,让人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地接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思维方式。
我还发现,当代艺术作品常常与当代社会和时事相关。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批判。
他们对社会问题、政治事件、环境变化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这种与社会联系紧密的特点,让当代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和影响力。
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和欣赏,更是为了促使人们思考和行动。
在接触当代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艺术不再是某种特定形式的表达,而是一种自由和个人化的情感、思想和想象力的体现。
艺术让我能够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
它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
当代艺术作品也启发了我自己的创造力。
艺术家们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挑战传统的观念和触及心灵的深处。
他们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冒险和突破,这给我带来了鼓舞和勇气去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当我观赏作品时,我不仅被它们所呈现的美丽和独特所吸引,更是从中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思考和灵感的源泉。
综上所述,当代艺术作品给了我很多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反思-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反思-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10b3336f1aff00bed51eef.png)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普世主义”是当代主义艺术运动的精神指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元化时代的到来。
改革开放至今短短几十年以来,中国艺术文化方面有了卓越的成绩,中国一直源源不断的学习借鉴西方艺术文化理论,以至于有人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艺术把西方几百年来所形成的艺术流派都演绎了一遍。
而且不单是这样,在当下中国仍然不断地向西方艺术文化体系学习借鉴。
通过中国各大艺术家的推敲,中西方艺术理论并用,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免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关于当代艺术的探讨在学界讨论得相当激烈性。
因此在中国艺术文化中便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中国当代艺术目前来说是不尽人意的,但不能就因为这一点,我们就说中国当代艺术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一点贡献也没有。
当代艺术是从在目前社会生活背景的前提下,从自我本身去研究问题,这就大大加强了艺术批判性的介入,它将人的精神思想作为艺术的本源,把“请循其本”作为精神导向。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中西并用;精神思想;艺术的本源Abstract"Universalism" is the spirit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mov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increas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ge of diversity has come. Within a few year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ha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been a steady stream of learning theory in western art culture, so that some people say that in a short few decades, the Chinese art for hundreds of years of western art genres are deduced. And not only that, but China continues to learn from the western art and culture system.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artist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theories have been used to make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leap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owever, not all kinds of difficult problems,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s in the good and evil people mixed up, about the discuss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n academic discussion quite severity. Therefore emerged in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of different voices,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now is unsatisfactory, but not just because of this, we say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have no contribution.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social life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ego itself to the research question, this greatly strengthened the art of critical step in, it will be the person's mental thought as the source of art, "please follow the" as the spirit guide.Key words: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u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piritual idea; The origin of art目录TOC \o "1-3" \u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前言1一、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一)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1(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1二、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重要性及其社会价值的体现3(一)批评战线的激发3(二)社会价值的体现4(三)中国当代美术2016年拍卖金额统计表4三、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错乱现象5(一)艺术创作的贫瘠5(二)商业资本的短路7四、对中国当代艺术理解及反思8(一)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8(二)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8总结10参考文献11谢辞12前言自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中国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可算是如日方升,主要缘故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经济全球化格局发展,它不单使得人们摆脱了在艺术语言上的束缚,使得人们摆脱了在思想上的束缚,更使得人们在认知观和精神思想有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当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9f2462d9b14e852459fb5706.png)
固其组织 观念 , 使之熟 悉并 能正确 和很好 地处 理好人 与人 之间 的关 系 , 增强其 集体荣誉感 和 自信心 , 激 发其勇于进 取
的精 神 。
二、 提高 艺术 类专 业大 学生 的专 业技 能
在实践性教学 中 , 专 业 技 能 一 直 就 是 其 中 的一 个 重 点 问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0 8
作者简介 : 康德瑞( 1 9 8 2 一 ) , 男, 河南郸城人 , 讲 师, 从事艺术设计研 究。
2 0 1 3年第 1 0期
总第 1 9 2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O MI C RE S EARC H G UI DE
No . 1 0, 201 3
Se na l No. 1 92
当代艺术类专业大学 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康 德 瑞
( 黄河 科技 学 院 , 郑州 4 5 0 0 6 3 )
合素质 。
一
三、 加 强艺术 类专 业大 学生 的审 美教 育
审美能力是 人才 的基本 素质 之一 , 是通 向成 功之 路 的 桥梁, 更 是艺 术类专业大学生 自我成长和发展 的需要 。 在现
实生活 中 , 艺 术 类 专 业 大 学 生 普 遍 在 学 习 和 就 业 的 双 重 压 力, 他 们 把 所 有 的 精 力 和 时 间 都 放 到 专 业 学 习 和 各 种 可 以 给就业带来 优势的“ 考 级” 、 “ 考证 ” 上, 这 样 就 会 势 必 影 响 了
其 审美 素质的发展和提 高 , 普遍缺少对事 物敏锐 的感 觉 、 直 觉、 领悟、 灵气 , 看 问题 、 做事情 往往 也会呈 现 出模 式化 、 程 式 化。这些都很 大程度上束缚 和制约着其 向高层次方 向的 发展 和提升 , 从 而也 就折射 出艺术 类专 业大学 生审美 的严
艺术的大众化之我见
![艺术的大众化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83a2f19844769eae009edfb.png)
・ 美 术 与设 计 ・
术 的大众化之我
( 西 南大 学
摘要 :随 着社 会 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 多普通 民众开始 追求起 来 有没 有亮 点 ;与 此 同时 ,艺 术作 品 要通俗 易 情 并不代 表低 俗 , 艺
艺术 , 艺术 的 大 众化 也 就 自然 成 了 必 然 。 因此 , 究 竟 怎样 才 能 让 艺 术 术虽 然来 源 于生 活 ,但 却是 高于 生 活的 ,艺 术家 需要 有 发现 美 的
一
艺术 的本 质住 十 以人 为本 ,艺 术米 源 于生 活而 又 尚 丁生 活 , 艺 术是 艺术 家 对 自己以及 大众 生活 点 滴 的领悟 、 总结 、升 华 。所 以, 艺术始 J 人 ,始 r 人们 的生活 ,最 终 也应 该落 脚 丁人 众 的生 活 。然 而, 1 】 围 当代 艺术 的现 状 是 ,艺术 与现 实之 『 } 1 J 发 生 了精 神 的 断裂 ,部 分 艺术 家们 脱 离群 众 ,急 功近 利 ,出现 为 了 艺术而 艺 术 的情 况 ,艺 术与 人众 之 间拉 开 了距 离 ,艺术 变得 小 众 ,变成 了 小 了的孤 芳 自赏 。艺 术创 作 主体 和欣 赏 主体 陷入 了价值 迷 悄的 窘 境 ,如何 摆 脱精 神 的 困顿 ,如何 实 现 自我 突破 ,如 何 找剑 艺术 与大众 的连 接 点 ,如 何使 艺术 走上 群 众路 线 ,让 更 多普通 大 众参 与和喜 爱 ,将是 所有 艺术 工作 者都要 思考 的 问题 。 作 为一 名 学 习油 画理 论与 创作 的学生 而 言,谈 不 上高人 E的 艺术创 作 ,不 能 自称 艺术 家 ,更 多 的是把 自己归类 丁有 一定 艺术 素 养 的群众 ,也许 正 是这 个 “ 高 不成低 不 就 ”的位 置 , 反而 使我 能 够谈 论对 当代 艺术 见解 的 同时 也能 体会 到普 通 人众 埘 J 艺术的 些看 法和 疑惑 。 当代 艺术 家们 太过 追 求 形而 上 的创 作 ,仃些 为 了 艺术 艺 术 ,难 免 使艺 术作 品变 得 做作 与 空洞 ,别 说普 通 的人 众 了,j 笙 艺 术 同行 看 了都 摸小 着 头腑 。艺 术创 作 的来源 是人众 ,是 牛活 ,脱 离 了群 众 的艺 术创 作就 像无 根 的浮 萍 ,无 病 的呻 吟 ,显得 苍 白无 力 。艺 术 需要 创新 ,但 不 能为 了 与众不 同去故 意创 作 一些 自认 为 “ 高深 莫测 ,特 立 独行 ”的作 品 ,脱 离大众 的艺术 不 是 艺术 , 而 是 孤芳 自赏 。不少 艺术 家 存不 屑 于为 人 民搞 创 作 的 同时 ,又渴 单 着 大家 的认 同与追 捧 。我 想 ,他们 不 愿意 以人 民以 日常 牛活 为创 作 题材 的原 因也许 是担 心 自己的创 作会 如 同 日常 生活 一样 变得 平 淡 无 奇 。其实 事 实并 非如 此 , 以大 家 都 比较 熟悉 的艺 术 家梵 高为 例 ,他 广 受人 们好 评 的作 品 《 星 》 《 向 日葵 》 《 路 边 咖啡馆 》 等 ,都 是对 日常 生活场 景 的描 绘 ,这 容易 让 普通 大众 觉得 亲近 , 因为其 实 人们 在物 质 需求 得到 满足 以后 ,开始 追求 精 神 的富足 , 他 们对 于 艺术 是敬 仰 的态度 ,他们 渴望 走进 艺术 ,受 剑 些 艺术 熏 陶 ,所 以他 们只 要在 艺 术作 品 中看 到 自己 的牛 活轨迹 ,哪怕 有 一 点点相 似 ,他 们 就会 觉得 自己获 得 了荚 的享 受 。而这 无疑 是 埘 他们 热 爱艺 术 的一种 鼓舞 。与此 同时 ,受过 专, I k  ̄ J I J 练 的艺术 者 们 也 能从梵 高 的作 品 巾感 受到 美 ,而这 种 美 更多 的是 来源 j 画作 中巧妙 的色 彩 运用 ,灵 动 熟练 的笔 触 表达 。也 就 是说 ,不 的受 众 都能 从 同一 幅作 品 中获得 不 同 的感 受和领 悟 ,达 到 雅 俗共 赏 的L I 的 ,那 么毫 尢 疑 『 口 J ,这 就 是 一 件 成 功 的 艺术 品 。 反 过 来 说 ,如 果 一件 艺术 作 品 ,传 达 出来 的思想 没有 儿 个人 能够 读悔 , 创 作者 就该 思 考… F 创 作 的题 材 是 是过 了 钻 牛 角尖 ,绘 画手 法
当代艺术之我见
![当代艺术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5b515fd0242a8956bece498.png)
摘要艺术的什么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互相交叉,互相依赖,互相渗透。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必须做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将艺术作品包含的哲学、伦理道德等思想精华与人生经验、事物规律等寓于振奋、激动、愉悦、快乐、快感之中去。
关键词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参考文献视觉艺术原理……………………………………………………【美】帕特里克著艺术概论……………………………………………………………………丁涛著百度文库当代艺术之我见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艺术具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多种社会功能,但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艺术始终把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审美认知作用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活、社会、世界以及历史。
就对现实的认识活动来说,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直接认识,艺术欣赏是通过艺术作品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也就是说是以美启真,通过美的事物而达到对真的认识。
艺术确实具有这两方面的审美认知作用。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和创造统一、再现和表现统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常常识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其次,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也体现在大致天体,小到细胞的自然现象。
现在中央电视台的第十频道,科学教育频道,是以“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为宗旨,通过“走进科学”、“探索发现”“科技之光”,用艺术的手法,优美的画面,来阐释科学的现象和宇宙的秘密。
如何破除迷信,如何建立对科学的信任,任何了解自然的规律,这些都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优美画面来展现出来,使观众在感受美的同时,增加认知的能力,和对世界的更深的了解。
现代艺术之我见
![现代艺术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6e75def2d15abe23492f4d1a.png)
现代艺术之我见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至今;现代艺术的影响和传播是我们获益的过程。
在这之前,人们内心深处都是喜欢照片式的写实作品,当时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水准都在这个层面,仅仅是把客观对象画像。
根本无法接受画不像的作品。
人们佩服的是描摹自然的技巧。
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有很多的抽象的元素。
比如文人画里面有抽象的成分;如似与不似之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中国古代很多画论里都强调对精神的描写,但因传统的画论不具备严密的逻辑性。
所以画家内在的知识结构必然是经验型的;缺乏完整逻辑体系的,这种知识体系是经不住推敲的;互相之间是缺少内在衔接的,所以我们的传统绘画里虽有很多不写实的成分,但自从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写实绘画影响,中国画家传统眼光发生了改变。
很多画家开始追求对世界表象的描写,这并非坏事,对任何一种文化的借鉴和学习;起初都是外在的。
因此当西方现代艺术传进中国时,真正懂的人很少,但迫于强大的舆论和现代艺术压倒性的优势,中国大部分画家都是盲目说凡高毕加索的好,那个时候是盲目的,因为根本不知道好在哪里。
只到现在,有很多画家仍然持这种态度,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因为利益,我们这个民族是缺少真理追求的,利益就是真理。
在利益面前能够不崩退的是很少的,我们的文化里面缺少信仰成分。
第二是根源于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决定了中国画家无法理解现代艺术。
所以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保卫自己所掌握的一点权力的状态下,简单的否定。
只到现在为止,真正理解和喜欢现代艺术的画家是很少的。
但我是非常肯定和喜欢现代艺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人类文明的发展绝对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现代艺术是人类认知自然的必然产物。
艺术的第一个功能便是认知功能,就是艺术家如何认识世界的。
现代艺术产生之前,艺术家认识的世界是表象的,追求外表真实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第一步。
艺术家在第一步上要做好,就是要画像,用自己的智慧去复制大自然,所以出现了达芬奇。
当代工笔画创作之我见
![当代工笔画创作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c8c39643e45c3b3567ec8bb0.png)
效 的内部 动力 , 直接影 响学习效果 。古代 教育家孔 子 曾说 过 : “ 知之者不 如好 之者 , 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因此 , 要让 学生轻 松、 愉快 、 主动 、 有效地学 习 , 关键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例如: 教学 “ 百分数 应用题” 中的植树成活率 时 , 笔者把学 生带 到河边 、 头 , 地 让他们 自己去数 一数 树的总数 、 的棵数 , 活
对学生直接或间接的 、 当面或背后的、 哪怕是对微小进步的表扬 , 都会使学生受到鼓励 , 从而巩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五 、 味 游 戏 . 养 兴 趣 趣 培
愉快轻松 的教学适合小学生的特点 , 游戏教学有利 于学 生 接受知识 。当然选择游戏教学法 大多用在练习课 中。例如 :9 “ 加几 ” 的练习课上 , 笔者设计 了“ 找家 门” 的游戏 , 生轮 流当大 学 哥() 9带着弟弟妹妹(、 … 、 、) 2 34 5 6 7 8回家 数) 。游戏结束 时让
笔书写必须不断追求材质的丰富性和色彩运用 的新突破 。 构图作为工笔花鸟画形式的重要组成 部分 , 也不 是一成不 变的 。现代 中国花鸟画 的构 图观念 , 由抽象 的点 、 、 是 线 面概念 转变成一 幅画面 , 从而呈 现出来 的一 种独特新 颖的表 现形式 , 追求在 自然界万事万物 中所表现 出来 的视 觉重组与 冲击 , 体现 艺术家 的主观意念 , 旨在 继承传统 的同时取得 突破 , 并根 据 自 己的 审 美 理 想 和 感 受 画 出属 于 自己 的绘 画 语 言 。 自2 0世纪 8 0年代以来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的不 断深入发 展, 在艺术领域形成思想大解放的局 面 , 开始强调 现代人 的审美 意识 和情感 , 尝试多样 的艺术语 言 , 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 随之 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工笔花鸟画相对于传统作品 , 从文化 风格 来看 , 出现了有别于古代和近代的明显特征 。从审美形态来看 , 当代工笔花鸟画与传统工笔花鸟 画在艺术 形象 、 内涵 、 式 、 形 语 言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更加强调现代设计意味 。 一些工笔画家受 西方现代艺术影响 , 在画面的表达上 融入构成元素 , 注重构图形 式的创新多变 。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的艺术独创意识得到了发挥 , 创造了出新 的画面形式 , 给工笔花鸟带来 了更多的发展空 间。 构成作为西方 的一种设计理念体 系 , 于现 当代 的工笔花 对 鸟画 的完善 、 发展 、 创新来说 , 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在现 当代 , 中国花鸟 画的审美理念发生 了改变 , 既丰 富了 中国花鸟 画的 它 艺术语言 、 形式 , 也启发 了创作者 的审美思 维和创作 思路 在构
浅谈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浅谈对当代艺术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4aca3d5a8102d276a22f3f.png)
浅谈对当代艺术的看法尹佳当代艺术的定义什么是当代艺术,在讨论这问题之前是必须先要弄清楚的概念。
“当代艺术”它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那些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冠以“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现代派艺术”这个概念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所置身的是当代的语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现代向当代的过度,变化的主要契机是“二战”引起的人对生存价值的思考。
在西方国家的学者习惯把“二战”结束看作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在时间上的分水岭,然后依据文化取向和美学诉求的异同,而将19世纪中期到二战前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艺术”,其后的则称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或“当代艺术”。
从严格的意义上,西方学术界则将1969年举办的“当态度成为形式”展览视为当代艺术的起点,因为正是这个展览强调了:无论是作品、观念,还是过程、状态、信息等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
从此,艺术家对现今状况所作的意识判断,成为当代艺术展开工作的基础,“当代艺术”一词正式出现。
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这两个概念其实并没有被明确定义过。
面对各种艺术现象,结论也不一致。
最典型的观点主要三种:一种是将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看作是“现代艺术”,将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理解为“当代艺术”;第二种观点是将过去三十年出现的实验艺术看作为“当代艺术”;第三种则以艺术现象和艺术风格为依据,认为“当代艺术”涵盖了政治波普、新生代、泼皮艺术、卡通艺术等。
这几种结论无法统一的现状,是由中国艺术本身短暂的发展历史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当代艺术特别在意艺术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这样一来,“当代性”不仅是当代艺术的价值核心,也意味着当代艺术的双重任务:首先,当代艺术必须继续面对现代性直到今天都未能完成的任务,尤其当下的中国还处在现代性的建设中;其次,当代艺术必须面对当今时代特有的新现象,如电子图像、数字图像、因特网等当下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些物质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之我见
![中国当代艺术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176df5b81eb91a37f0115c01.png)
中国当代艺术之我见“当代艺术”它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指那些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首先,当代艺术必须继续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其次,当代艺术必须面对当今时代特有的新现象,如电子图像、数字图像、因特网等当下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些物质形式。
“当代性”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但对具备这个时代属性的作品本身该如何评价,还有许多因素。
对于中国来说,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的极度匮乏,促使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跳跃式发展。
不过这种爆发式的发展并不完美,就像揠苗助长一般,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其一,艺术市场混乱,艺术作品商业化。
艺术家在中国的地位很高,当代艺术市场的刺激致使艺术家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士。
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太急功近利了,不是想着创作的艺术品是否艺术价值,而是想着它的商业价值。
艺术不是职业,不需要当做一种产业来培养,它是社会内部自然而孕育的精华,看似美好的支持,有可能只是揠苗助长的反作用。
艺术文化脱离不了商品文化,也要找到它的消费者。
消费者只有在一个产品中看到其用处,或者以为在一个产品中看得到用处的时候才会消费这个产品。
绝大部分艺术家必须合乎市场口味才能生存下去,这样一来,许多不出名的艺术家成为了消费市场的奴隶,只能创作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久而久之艺术作品被世俗化、均质化、商业化。
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无论是作品、观念,还是过程、状态、信息等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一昧地附庸于市场审美,作品便不可以称之为艺术。
艺术家必须要有尊严,要有独立的认知和创作。
其二,盲目追求刺激和创意,作品脱离艺术。
当代艺术市场混乱,这种混乱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的恶意炒作,还表现在许多艺术家意识上的盲从。
许多当代艺术作品片面注重所谓的“创意”,所谓的“独树一帜”,内容上苍白空洞,浮于表面,甚至肮脏不堪,毫无艺术性可言。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家们汲取到了新鲜的血液,发现艺术还有新的表达方式及形式手段,中国出现了艺术的一个大的发展时期,艺术作品以井喷状态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中国艺术之我见
姓名:蒋丽洁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12-5班
学号20122503141021
指导老师:王凡
日期:2014年6月
作为一名学习油画专业的大二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了《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并参观了几次画展后,我想谈谈我对现当代中国艺术的理解与看法。
艺术是人类最具特色的一种创造,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动人的部分。
对艺术的思考、探究,始终追随着人类的艺术创造与艺术实践,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对艺术有着形式不同、角度各异的思想与讨论。
纵观中国艺术发展史,无论是自然类的题材还是人物类的题材,由始至终都强调着“大象无形”“意境”“灵肉合一”这样的主题,而反映出的正是中国式独有的世界观,抽象的“天人合一”,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始终都在认识和探索外在大自然和人自身这个自然体的奥秘,“天”这个词从我们理解的角度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天空,而是与“人”相对立而又共生的“自然”的结合体,它反映着是人们对未知或者是不可抗力的敬畏,由此诞生的哲学系统。
自封建社会开始,人类创造了宗教,老子,周庄等学说,更是贯穿着中国两千多年的艺术、文学发展。
我觉得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二者本质的区别。
中国艺术要出世,西方艺术要入世。
(对于中国人学习艺术而言)为什么这么要说呢?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古人艺术的精华,中国山水画要早于西方绘画1000多年,可以说古人对于绘画技法已经是炉火纯青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学习完古人的技法后,就要去
创造发展这门艺术了,让它走出世界,如果现在还是一味的守古守旧,那么中国艺术必将走向死亡,传世精品就在我们身边,也就是说中国画精华,我们随处可学,很多学画的人,老师一定给你说过一句话,你要走的进去,还要出的出来。
现在我们就是要走出来,走出去。
而学习油画的人呢?我建议你们要去入世,真正的去学习一下西方绘画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精华,我所见过的一些油画画家,动不动来一个所谓的现代油画,在我看来也不就是一些投机取巧,骗骗外行人的“作品”罢了。
毕加索这两位被人称为“东张西毕”的艺术大师,就算是小孩子也能说得出来吧,当两位大师的见面,张大千看过毕加索的作品后,才发现毕加索所谓的抽象艺术,并不是胡乱涂抹,而是有着很深厚的绘画基础的前提下,所表达的个人语言。
毕加索则说,真正的艺术在于中国,其次是越日,日本的艺术也是借鉴与中国,所以说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以来,美术教育有三次飞跃式发展: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
解放前,20世纪前半叶初具规模的、尚属草创性质的美术教育进入新中国,随着国家整个教育系统的正规化,美术教育也获得了正规化和普遍提高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次是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随着整个教育生产力的巨大释放,美术教育也迎来了一次飞跃式发展,这是和文艺界改革开放后迎来“文艺的春天”这样一种创作的繁荣模式相适应,也可以说形成了支持;第三次是从90年代初
开始,特别是到了90年代后半叶到跨世纪,整个教育,不仅是高等美术教育,包括中等初级的美术教育都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普遍创作水平的提高,我觉得注意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审美的要求或者是中国美术还能够指望形成更多影响的态势,当然要着眼于这个基础水平。
我觉得当代艺术是一个民族追求进步和文明所需要的,符合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方向。
我想不仅因为当代艺术具有“现代性”和“当代性”的特征,还因为其关注社会问题,促进人性的解放等特点,往大处讲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里最需要的。
因此,艺术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环境。
“国际化背景”不仅仅是一般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西方美术的东西进来了,从学术方面对我们的影响,我觉得在今天表现为一个综合体,在这种情况下派生的问题比较多,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我们美术发展的一对根本关系,就是我们的时代性和我们文化的民族性,这一点在任何国家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都遭遇过。
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任何美术都是借鉴前人的作品来进行创作的。
那么就无法避免绘画手法或者表达方式与前人类似。
我认为,学生时期,没有自己的绘画风格时,临摹大师作品确实是一种最简单直接提高水平的办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瓶颈,你无法超越大师,又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你只能算是一个画匠,不能是画家。
现在中国知名的画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必须
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不然艺术没办法进步。
但是当中国当代新锐艺术繁荣发展的同时,许多复制性、刻意追奇而缺少深度的艺术作品大量涌入,一些艺术家盲目模仿西方绘画样式,徒留新颖奇特形式于作品之中,丢失了精神指向。
西方艺术19世纪最初传入到中国,只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风格和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相差比较大,因为西方注重理性主义、逻辑、演绎、天人二分,但是中国很注重经验、感悟和归纳,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在中国很短的时间内不能稳定植根,结果到了20世纪才逐渐普遍发展。
从20世纪以来在中国艺术领域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混在一起,艺术家们都迫切地追求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和各种社会现象。
重要的是有的很有“当代性”,有的还是接近“传统性”,其实“当代性”和“传统性”很难分别,不能像明确地分别科学那样分清楚。
但是确实是当代艺术已经彻底背离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在个性表达的路径上变得千奇百怪。
从杜尚开创的前卫性“当代艺术”,飞速发展到今日,但是,在中国许多艺术家和评论家或者大众接受这种“前卫性”的艺术过程中忽视了“前卫性艺术”真正的意义。
这些“前卫性”艺术没有很好地溶解在同时代人们大众脑海里,却又能反复形成了新的风格直到今天。
艺术的追求肯定该启蒙引导大众,那是艺术领域的任务,但是其变化速度太快,结果,在缺乏对当代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说不清楚的大量作品。
甚至有的艺术家本人
也不知道自己艺术表达是什么,那么又如何能让大多数观众能理解他们的艺术语言?因此,大众当然就更是难懂“当代艺术”了。
“当代艺术”并不应该是指“奇怪性”,而应该包含着时代性和社会性或者启蒙性。
以笔者主观的见解来讲,在中国当代艺术内盛行的许多艺术形式缺乏时代性或社会性,只有“奇怪”的性质居多。
这种艺术形式往往误导大众理解和接受“当代艺术”。
这些现象最大的原因是误解接受西方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从古典主义以及20世纪现代艺术不断演变到当今,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时代要求,也反映出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现象。
但是中国当代艺术没有经过这些过程,就在很短时间内直接吸收了一套表面的东西,也许上述的这些突出问题正是盲目接受的必然性结果。
这种现象是缺乏对西方美术教育问题起因的。
韩国,日本等中国周边的国家,光对当代艺术来说,相对比中国发达一些,因为他们从上学开始学美术时,已受到西方艺术为主的教育。
在20世纪初以来泛滥的西方艺术情况下,学校的课本都以西方艺术为主来编写。
据不完全统计,在韩国美术教育课本甚至已占了八成以上是西方艺术内容,却突出了消失自己本体性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许多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西方艺术优点,越来越少地保持自己民族独特的色彩。
其实,“全球化”等于“西方化”。
对于艺术,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面对一件艺术作品,都有一种情结或直觉的判断,就是它有什么艺术价值;或作为一件艺术家表现的对象、艺术行为、艺术事件、艺术观念,它的艺术价
值何在。
即使当代艺术如此杂多,如此宽容,人们还是会用艺术的概念、眼光去问这是艺术吗?它的艺术性在哪里?对于一般人的反应是这样,就是对于艺术家、对于从事艺术史研究与批评的人来讲,也是一样,无非后者的理解更多元、更多了理论框架的铺陈。
但艺术性的问题在当代艺术中无法回避,甚至也是人们攻讦当代艺术的一个着力点:当代艺术太简单、没有艺术性、谁都会玩等等。
无法否认,方力均、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等四名画家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的确是中国当代艺术依靠着这四名明星艺术家为主发展。
那反过来说,除了这四名以外还有谁?如果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一味的追求新意,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及主题思想,不能算是创作。
我认为画家不应该以出名或赚钱为目标,能真正画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富有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而现当代画家更是应该以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进行创作,才能画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