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7e65c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3.png)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如: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
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
如: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
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
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
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学_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
![文学_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42d7c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b.png)
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高中古诗词鉴赏翻译(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高考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1cda82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5.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是一种草根文学,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我在此整理了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1、《魏风·陟岵》【先秦】《诗经》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是中国羁旅行役诗的源头。
远望当归,登高望乡,长歌当哭,痛切感人。
诗中亲人叮咛恍在耳边,幻境融合了想象与怀忆。
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拳拳爱子之心深切真挚。
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从中也看出了父亲的深情。
2、《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特别注意用诗书教子,曾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而他写的这首诗告诫孩子的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这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文字极为朴实,感情却极为真挚。
而读到这首诗的读者,也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1、《北郭闲思》【唐】曹邺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
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
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2、《为二女适袁氏者作》【清】郑燮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6fd8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a.png)
二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
描摹+总结+情感6分 描摹+总结+情感4分
总结双音节词
请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
C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王灼在 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 人 这首诗的新丽体现在什么地方 试作简要赏析
• 答:此诗的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想像新颖别致;风趣 俏皮 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色水是眼波横;山 是眉峰聚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 浙东山水的清秀;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 眉眼盈盈处千万 和春住; 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想像 新颖别致;一语双关;风趣俏皮 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 析如何体现这语言特色的 这首诗以轻松活泼的笔调 巧妙 别致的比喻 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 时依依不舍的心绪和祝福 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人逸士的形象 通过前四句对幽僻 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通过 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 鸿渐的潇洒闲适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人的形象 2提问变体:①诗歌中的×××物具有什么特点
3正确解答: 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2描绘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 3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全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97fc4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4.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全总结思想内容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用的题材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五类诗歌对应的五种基本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叙事抒情诗——叙议结合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诗歌分类: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古典诗歌思想感情术语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哀怨、激愤、憎恶、欣喜、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沉痛、哀伤、赞美、敬慕、惜别、依恋、豪迈、狂放、闲适、恬淡等。
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①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自然景物形象或者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包括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古典诗歌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③对比衬托常见意象归类(一)意同象异1、思乡:月亮、柳树、鸿雁。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369c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0.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提起古诗词,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头大的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2014·河南淇县一中第4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3分)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2. (2014·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南宋)林景熙① (唐)杜甫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
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_之凉,以华发、异乡写_______之凉。
(2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2023届高考语文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
![2023届高考语文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573fa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0.png)
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二、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
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古体诗大多出现在唐朝以前,绝句与律诗是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押韵。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i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79df3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b.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高阳台》古诗词鉴赏原文: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清圆。
古诗词鉴赏:这首词可看作吴文英咏物词的代表作。
词在题面上为咏梅,但大多数词评实都认为在写花的同时也在写人,即怀念杭州的亡姬。
本词上片抒写梅花飘落在野水荒湾而引起的的哀婉之情,下片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及江妃解佩典故,为逝去离魂唱出招魂曲,同时寄寓着悼念惋惜的深意。
其中也寄托了伤逝怀还的感情。
由于这首词用典特别多,所述的情事和旨意比较隐晦,故本词历年来褒贬不一,对此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持否定的意见认为“杂凑”、“斧凿”、“不连贯”;肯定的意见则以为“合数典为一典”是这首词的特色,且“既幽怨,又清虚”。
但总的来说,该词还不失为一首托物咏怀的好词。
全篇写景用词有些晦涩,不太容易把握总的意境和思想脉络,这不能不说是个缺点。
但若详细参详一翻,还是可以读明白的。
联系全词脉络的是一股感情的潜流。
开头三句直接描写落梅的颜色和资质,用笔空录。
“无人”句补出背景,那仙姿绰约的幽韵冷香的梅花竟飘落在孤寂无人的野水荒湾,境界清旷凄寒。
“古石”两句由落写到埋,并用锁骨菩萨之典故来显示梅的高贵。
“南楼”以下六句续写各处梅花均飘零的情景。
下片用三个与梅花相关的典实暗寓梅花飘落瘗埋而无处寻觅,为落梅和亡妾唱出凄哀的招魂曲。
结拍用“绿叶成荫子满枝”来表现天地终究无情而人自多情的感叹。
其中有着很深的哲理。
高考古诗词鉴赏:《正月三日闲行》古诗词鉴赏原文: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古诗词鉴赏:唐诗中,最有南方印记的山水,莫过于“桥”了。
而桥最多,被写得最多的,又莫过于苏州。
高考 古诗词鉴赏
![高考 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cfcfbda5022aaea998f0f57.png)
㈠、送别类意象⒉ 芳草。
喻离恨。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⒋ 长亭。
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成为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⒌ 南浦。
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⒍ 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⒎ 酒/杜康。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㈡、思乡类意象⒈ 月亮/桂魄/蟾桂。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⒉ 鸿雁/大雁/青鸟: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戴复古“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也代指书信。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⒊ 莼羹鲈脍。
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马星野《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⒋ 双鲤。
以鲤鱼代指书信。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⒌ 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⒏烂柯。
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⒐烛。
相思、别愁。
⒒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㈢、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⒉ 芭蕉。
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⒊斑竹/湘妃竹。
泪水,悲伤。
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9c2061a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6.png)
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1——题材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2——意象 部分举例
⑴田园诗 ①常用意象:炊烟、桑麻、桑蚕、桃李、豆麦、菊花、鸡犬 ②意境特:恬淡点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感情:悠闲自在、轻松愉悦及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④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七 组叠词连用,化舒缓为急促, 变哀婉为凄厉。
炼字题答题思路:
1.寻字:就是要从诗句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关键字词。有的题目要求 找出哪两个字用得精妙。如果题干明确了该句的关键词,这一步就可省略。
2.释义:就是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就要辨清词 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找例证
结合诗中词句进行分析
常用术语:平淡 工丽 绚丽 真率 洒脱 婉约 明快 自然 质朴 清幽 雄奇 悲慨 凝练 沉郁 飘逸 雄浑 粗犷 豪放
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 度展开分析
析情感
点明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明特点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作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 草堂寺之时。
问: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 的语言风格,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 (6,力求语言优 美,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 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晴雪、溪云、 樵人、白屋、寒日、危峰等意象体现了清冷 的特点,用环境的清冷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 境,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落第 后心灰意冷、自我排遣的情感。诗人倚杖看 晴雪、溪云、寒日危峰、白屋樵夫、野火冈 草等众多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017f8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2.png)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 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情
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描写: 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 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 抒情、描写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表达方式
竹枝词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写景抒情诗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劲,一日看尽长安花。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肝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潜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便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ca99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6.png)
“乌鹊”比喻尚在徘徊选择的贤才, “何枝可依”表现了贤才彷徨的处境与心情,也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2024年可用课件
4
活动一 链接教材,归纳设误类型(怎么考?)
艺术手法赏析有误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判断错误,张冠李戴,如把“虚写”说成“实写”, 把“设问”的说成“反问”,典故内容解释有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6
选项设误类型:
1.词句内容理解有误(重要的字或词语的解释、诗句内容的理解) 2.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思想情感、写作目的) 3.艺术手法赏析有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典故理解) 4.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形象特点或意境氛围概括不当) 5.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判断) 6.基础知识运用错误(体裁、题材、文化常识或背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9
活动二 转换角色,命制试题
如果你是命题人,你会怎么设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A.
设误角度: 命题解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B.
题设误诗角岁度:晏 离 鸿 断 , 望 阙 天 遥 病 鹤 孤 。
命题解析: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C.
莫设误谩角拘度:牵 雨 花 社 , 青 云 依 旧 是 前 途 。
4.下列对《扬州慢》(选必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的景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渲染了扬州城的勃勃生机。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含蓄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6fa2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d.png)
七、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 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一、题画诗
题材特征: 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画特征题材意与诗情互相补充、互相延伸、互相丰富,从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题画诗的特 点大致有三点:①化静为动;②变无为有;③借题发挥。 常见标志:
教材链接: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其他类诗词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 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 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材链接:
王翰《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塞下曲》、 高适《燕歌行》、王维《使至塞上》、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 《出塞》。
五、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常见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内容: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情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 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971dd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5.png)
区分不同诗人风格:
➢ 题材选择: ➢ 不同的诗人往往有不同的题材偏好。例如,陶渊明偏好田园诗,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
生活。
➢ 语言特色: ➢ 诗人使用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都有所不同。如李白的诗歌语言豪放、想象丰富,而王维的
诗则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 情感表达: ➢ 情感的表达方式和强度因诗人而异。如李清照的词多表达婉约、忧郁的情感,而岳飞的诗词则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诗歌继承了南北朝的华靡绮丽,逐渐转 向刚健清新。盛唐时期诗歌达到高度繁荣,风格多样,意境开阔,李白和杜甫是该时期的代 表人物。中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另一个鼎盛时期,风格更加多元
时代文学风格:
宋辽金 宋词的兴盛:宋词代表了中国词的最高成就,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宋诗的特色:宋诗注重理趣,以苏轼、黄庭坚等为代表。 元 元曲的兴起: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等作品影响深远。 诗歌的衰落:元诗相对唐宋而言,成就较低。 明 小说的发展:《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成熟。 戏剧的多样化:明代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情感细腻,结构精巧。 清 小说的巅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诗歌的多元:清代诗歌风格多样,有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等。
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形象:春风 象征意义:春风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开始和成功后的得意。 延伸:春风实际上是一种时间形象。春天象征生机、希望、青春和开始,夏天常象征热烈、
繁盛和生命的活力。秋天常象征成熟、收获、沉思和衰落,冬天常象征寒冷、孤独和死亡。 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0f9d3e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44.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篇1:古诗词鉴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
第一句写枯荷。
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
昔李古诗词鉴赏篇2:古诗词鉴赏集锦一、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44f20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应该没有人没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篇1一、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
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此诗之祖。
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
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
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
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
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67ceaa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6c.png)
依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实力。
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新奇以与爱恋的心理活动,活敏捷现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净、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说明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合成一落千丈、宏伟壮丽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接着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凹凸。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与林间自由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忱赞美,对束缚特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668b86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4.png)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诗
歌
鉴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2a85e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0.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1:《花犯》古诗词鉴赏原文: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古诗词鉴赏:本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宦游无定,到处漂泊的寂寞感伤之情。
上片由眼前之梅联想追忆到去年之梅,下片由今年之梅联想到未来的梅子。
在赏梅中融进自己游踪不定之憾。
上片前六句写眼前“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之梅花。
“粉墙低”写梅花所在之院落,“照眼”写梅花的晶莹可爱。
“净洗铅华”则写出梅花的本色天香之质。
后五句回忆去年独自雪中赏梅的情景。
“香篝熏素被”描写雪中之梅的形与味,极其精彩。
下片五句又回到眼前,写赏梅匆匆,而梅已飘坠,最后四句跳到未来。
想象江上以梅荐酒及梦中寻梅的情景。
全篇处处写梅,而又结合自己的行踪,写出飘泊不定的生活。
结构圆美流宕,浑化无迹。
这首词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去写梅花,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情怀,而且以梅花自喻,委婉曲折。
整个词句不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作者自己,前后呼应,一下串插,迂回反复,井然有序。
高考古诗词鉴赏2:《送李端》古诗词鉴赏原文: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古诗词鉴赏: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
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
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
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
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叶》17.398 修睦[注]修睦:晚唐诗人。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和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
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鉴赏】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首联通过视觉描写体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
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
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
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
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
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
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