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简史(中国-01原始)
中国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1: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早在战国时期,女性们就开始“着粉施朱”了,其妆饰方法分为四道程序,即着粉、描眉、点唇、抹胭脂,唐宇文集《妆台记》说:“美人妆面即傅粉,后以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
”战国时期的人们一向都以皮肤的嫩、润滑为美,于是爱美的女性就用白粉来做妆粉。
妆粉的原料一般为米粉、铅粉、石膏粉或滑石粉,由此可见古人十分讲究白粉的制作。
《妆台记》记载,“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抹之,为飞霞妆。
”另外,人们对描眉进行刻意地修饰大约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而细细长长的娥眉则是战国时期女性的最爱。
2:隋唐五代(581—960年)隋唐五代是中国中古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国家富强,社会开放,吸纳了多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唐代女性对审美的意识,使当时的化妆形式多样化。
隋唐女性的装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盛行追求时髦。
无论是宫妓还是私妓,这些女性都是浓妆艳抹,着意修饰。
唐朝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是中国历史上女权最高的一个朝代,也难怪会出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3:宋朝(960—1279年)宋朝建立之后,经济有所发展,美学思想发展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在绘画诗文方面力求有韵,用简单平淡的形式表现绮丽丰富的内容,形成一种回荡无穷的韵味,崇尚淡雅的风格。
虽说宋代女性的妆扮属于清新、雅致、自然的类型,不过擦白抹红还是脸部妆容的基本要素,因此,红妆仍是宋代女性在化妆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辽、金、元朝(907—1368年)辽在1125年被金所灭,金在1234年被蒙古所灭,蒙古又在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元帝国,元朝一共延续了89年。
契丹、女真、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前,长期转居于边塞,服饰装扮都非常简朴,直到逐渐汉化后,才变得比较讲究及华丽。
整体看来,元代女性的装扮在顺帝前后有较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中国化妆起源与发展
四、南北朝
• 面饰: • 《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 种类繁多, 花色各异。
五、唐朝
1、眉
• ①眉形千变万化 • ②杜甫《北征》——狼藉画阔眉 • ③唐玄宗设计眉形
2.钿
• 部位:面部、头发 • 图案:原点、花、小鸟 • 材质:纸质、丝织、金箔
•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白居易
3、唇
• 唇形多 • 以形状命名 • 以颜色命名
4、其他
• 形成完整化妆 步骤 • 男女衣服混穿 • 化妆已经成为 礼仪
六、宋朝
• 染指甲技 术出现 • 男性与女 性一样喜 欢戴花 • 妇女地位 提高 • 思想开放
七、清朝
• 闭关 锁国 • 基本 没有 变化
八、1911——1949
• 人们思想发生巨大改变,西洋商品涌入, 化妆新材料、新技术不断传入我国。 • 人们逐渐形成了崇尚“新式”、“西式” 的风气,模仿电影明星。
九、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 经济建设刚刚起步,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之长 期“左”倾思想影响。
处 于 停 顿 和 萎 缩 的 状 态
九、改革开放——今
• 经济飞跃发展,美容化妆发展空前繁荣,走上 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 化妆和艺术结合发展到更高层次,
谢谢聆听
中国 化妆 起源 与 发展
一、原始社会
1、“文身”:
用利器在人体前 胸、后背、两臂 和面部划出图案 和记号。
2、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 进,人们发现文身是一种 残暴和野蛮的修饰手段。 3、颜面修饰术兴起,人们 从动物和矿物质中提支:是一种名叫“红 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 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 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 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 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2、米粉:将米做成粉末, 涂抹面部及身体裸露部分, 使皮肤洁白细腻,还可将 米粉染成粉红色,涂抹面 部,增加皮肤红润感。
化妆发展简史
在强调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无疑是女性最大的乐趣及关注所在。
加上古代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及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终身处在被男性选择、多位妻妾共事一夫、互相争宠的低劣情势中。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想要拥有较多优势,容貌之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一、原始社会:1、“文身”是我国最初的化妆:⑴用利器在人体的前胸、后背、两臂和面部划出各种图案和记号,并涂红白两种颜色。
备注:持续时间很长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推进⑵人们逐渐认识到“文身”来美化自身是一种残忍和野蛮的修饰手段。
颜面修饰术诞生,人们用动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脂、粉取取代了文身。
■颜面修饰术开始受到重视,为以后化妆发展奠定基础。
二、春秋、战国燕支: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
米粉:将米做成粉末,涂抹面部及身体裸露部分,使皮肤洁白细腻,还可将米粉染成粉红色,涂抹面部,增加皮肤红润感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
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改善面部皮肤的色泽开始成为化妆内容。
三、汉朝:1、黛:出产西域的黑色矿石,有染色的作用。
化妆的概述与发展史
唐朝——发展到一个高度
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潮,也同时 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高端,民风开发,万邦 来朝导致了唐朝妆面的多样性。 “落云妆”·“紫妆”。。。等发型以假发填 充的多,大则富贵。发髻的变化多样。
宋朝——染甲
宋朝相对于唐朝整体变得素雅,端庄, 大方向秀气儒雅。一种才女的气质, 文人墨客的感觉。
生活晚装
1.生活日妆
生活日妆的意义: 生活日妆是美化生活的个人 是近距离接触的妆容,所以以清新淡雅为 主要。
2.生活晚装
生活晚装的意义: 以真实为主,要扬长避短, 增添神彩为主,基本要求是典雅,大方,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影视妆
影视妆的意义:在对所体现的作品的时期, 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下加入适当的 现代元素在影视剧中所用的妆容。
中国化妆的起源与 发展
原始时期——纹身
最早期的一个起源,起初并不是为了美观 而是为了代表某种象征,又或是为了生存 为了代表自己的部族。
春秋时期——燕支(胭脂)
春秋时期又有战国之说妆面以浓艳为美, 另求新意,而最早的腮红是出与燕国, “斜红妆”·“佛妆”等。。。稀奇古怪,立 意稀奇。
化妆的概述
什么叫做化妆
1 什么叫化妆?化妆是人们利用工具与色彩 描画面容,面貌外型上改变形象的一 种手法。从广义上来说,化装指对人的整 体造型,包括面部化妆,发型、服饰 等改变;从狭义上来说,化妆只是针对人 的面部修饰,就是对面部轮廓、五官 、皮肤作“形”和“色”的处理
化妆的作用
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5大文明之一对化妆历史 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而最出名的则是 埃及的一位艳后,埃及的妆面以埃及式的 眼线,最早的专业眼线就是埃及女人发明 的。
《中国化妆简史》课件
探索中国的丰富化妆历史,从原始时代到现代趋势,展示中西合璧的化妆艺 术,并探讨化妆品的发展、包装设计、安全问题和市场趋势。
中国化妆史概述
了解中国化妆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化妆风尚和习俗。
原始时代的化妆品
揭示中国古代人们使用的原始妆品,如天然植物和动物成分,以及其在当时 的意义和用途。
古代的化妆品与化妆习惯
探索古代中国人的化妆品种类和使用方式,并了解古代化妆对于个人形象和 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化妆
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尚和化妆趋势,展示不同阶层女性的妆容特点。
汉代的发展与兴盛
深入探索汉代的化妆技术和化妆品商业化,以及汉代皇室和贵族的化妆传统。
唐朝的化妆艺术
介绍唐朝时期的华丽妆容和化妆技术,以及中国古代化妆艺术对世界的影响。
宋朝的化妆革新
探讨宋朝时期的化妆变革,包括新的化妆技术、审美标准和流行趋势。
元代的化妆潮流
揭示元代时期的独特化妆风格和文化交流对中国化妆艺术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化妆品种
展示明清时期的化妆品种类和制作方法,以及当时对于化妆的态度和约束。
现代化妆品的起源
研究西方化妆品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化妆品品牌。
化妆品安全问题与监管
关注化妆品安全问题,探讨监管措施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
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选购心理 分析
研究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化妆品的心理因素,并提供相关市场调研和数据统计。
化妆品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展望未来化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新兴技术、新产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 化。
国际化妆品品牌在中国的发展
分析国际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和成功案例,以及消费者对国际品牌 的接受绿萝化妆所的历史和成功经验,展示其独特的产品 和品牌形象。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简述中国化妆发展史
简述中国化妆发展史中国化妆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化妆品主要是由天然植物和动物的提取物制成的。
人们通过使用植物汁液、动物脂肪和其他天然材料来改善皮肤和头发的外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化妆品行业开始发展起来。
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化妆品的制作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矿物质和金属来制作化妆品,如粉底、口红和眼影。
同时,人们开始用手绘花纹和彩绘来装饰自己的脸部。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化妆品来改善皮肤的质量和颜色。
他们使用植物提取物和动物脂肪来制作面膜和乳液,以滋润和美白皮肤。
此外,人们还开始使用香水和精油来增加自己的魅力。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化妆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矿物质和植物提取物来制作化妆品。
他们发明了用于涂抹和保护皮肤的基础化妆品,如粉底和面霜。
同时,人们还发明了一些新的化妆工具,如化妆刷和粉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化妆品行业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来制作化妆品,如合成香料、合成色素和合成防腐剂。
这些化学合成的物质大大提高了化妆品的质量和效果。
如今,中国化妆品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中国的化妆品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中国化妆品行业不断创新,推出更加安全和高效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化妆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使用天然材料制作化妆品到现代化学合成物质的应用,中国化妆品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中国化妆品行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1、中国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中国化妆造型简史 (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早在商周时期,甲骨 文中就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一千 多年前,就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 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眉形虽 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人们普遍追求红唇。商 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 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 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 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 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头发:秦汉之即,妇女在日常生活发髻式样较 少,也普通以平髻为多,髻上都无饰品,西汉, 堕马髻 脸部:面:粉 颊:张骞西域带回中原的胭脂 西汉时期 眉毛:流行长眉,宫里画八字眉,远山眉, 东汉:宽眉.远山眉配慵来妆,啼妆,汉朝的 妆较淡 唇:用丹,朱砂来抹唇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谢谢观看
首脑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院
中国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讲师:蒋莉莉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
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考古学 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 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发现了美 容化妆的痕迹。《诗经》中记载,“自伯之江,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汝。”大概是说丈夫离开之后,自己懒 得化妆,不是没有化妆的东西,只是自己为悦己者容。可 见,那时的妇女修饰妆容已经很普及了。
(5):宋辽金元时期(420----1368年)
中国化妆简史
魏晋南北朝
• 用色大胆、 以瘦为美
• 妆容:白妆、 额黄、斜红、 花钿
隋唐五代
• 装扮较朴素、崇尚简约之美
• 唐朝:
•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 与外族交往甚盛,妇女装 束有不少受外域影响追求 时髦,以珠圆玉润,丰满为 美,表现福利华贵的整体 妆饰风格,具有强烈的时 代特点.
• 唐代妇女脸部化妆的顺序:敷铅粉—抹胭 脂—画黛眉—贴花钿—点画靥—描斜红— 涂唇脂
• 6、明清时期
• 明清以薄施珠粉,清淡雅致.
• 明代装扮偏向秀美、清丽、端庄 的造型,素白洁净的脸,纤细略弯的 眉细长的眼,薄薄的唇,素净优雅.
• 清朝崇尚秀美型打扮,
• 弯眉细眼,薄小嘴唇.
30,40年代
30,40年代
70年代
裸妆
现代化妆追求个性美
古妆影视古妆造型影视古造型• 作业: • 1、解释何为妆粉、朱砂、墨丹 • 2、解释何为花钿、面靥 • 3、简述唐朝妇女的化妆顺序
• 唐代的妆面: • A、红妆 • B、面靥 • C、眉式 • D、花钿
宋辽金元时期
• A、宋朝 • 宋朝女子装饰倾向于淡雅幽柔、朴
实自然.
• B、辽金元
• a 、辽代妇女以金色的黄粉涂面,称为佛妆
• b 、金代妇女有在眉心妆饰花钿做花钿妆装 扮的习惯
• c 、元代妇女喜欢在额部涂黄粉,还喜好在 额间点痣
中国化妆简史
中国化妆史概述
• 1、化妆的起源 • 远古时期 • 主要手段:纹面、穿耳、穿鼻
2、化妆的演变
• 夏商时期:以刚健朴素、自然清丽、不着 雕饰
• 中国化妆史从夏商时才真正开始 • 夏商时期称为素妆时代 • 主要化妆品:粉黛、脂、泽
• 秦汉时期: • 化妆产品: • 妆粉 铅粉、敷粉 • 胭脂 • 朱砂 • 墨丹 • 唇脂
《中国化妆简史》课件
秦汉时期的化妆
秦汉时期,化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女性开始使用铅粉和胭脂来修饰面容。
眉妆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蛾眉、远山眉 等多种眉形。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唇脂和面脂等化 妆品,使妆容更加丰富多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化妆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开始追 求自然美,化妆风格也逐渐简 约。
此时,女性主要使用妆粉、黛 墨和胭脂等简单的化妆品来修 饰面容。
同时,佛教的兴起也对化妆风 格产生了影响,女性开始注重 眉心的点饰,以示虔诚。
隋唐时期的化妆
隋唐时期,化妆技术达到了巅峰。女性开 始使用螺子黛等进口化妆品来画眉。
眼妆也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眼线、眼影 等化妆品。
此外,隋唐时期还出现了面靥等妆容,使 面容更加精致动人。
02
近代化妆简史
晚清时期的化妆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3
现代化妆简史
改革开放后的化妆
改革开放后的化妆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 国女性的化妆风格逐渐多 样化,开始受到国际流行
趋势的影响。
化妆品市场的兴起
国内化妆品市场开始起步 ,国外品牌陆续进入中国 ,带来了新的化妆理念和
技术。
影视剧的影响
随着影视剧的蓬勃发展, 明星和演员的妆容成为时
尚潮流的引领者。
01
中国化妆风格逐渐受到国际时尚界的关注,成为全球流行趋势
的一部分。ຫໍສະໝຸດ 国际交流与合作02
中国化妆师开始与国际品牌合作,参与国际化妆活动和展览,
推动了中国化妆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播
03
中国化妆师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在化妆中的应用
,弘扬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04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这时期还有一种特殊妆式称为“紫妆”。
《中华古今注》记载魏文帝所宠爱的宫女中有一名叫段巧笑的宫女,时常“锦衣系履,作紫粉拂面”,当时这种妆法尚属少见,但可以看出古代紫色为华贵象征的审美意识。
解说化妆的起源秘密
解说化妆的起源秘密解说化妆的起源秘密化妆是当今女性出门前必不可少的程序,女性希望通过化妆来更好的体现自己的美丽。
其实,化妆从远古就已经开始盛行,那么对于化妆起源及发展你了解多少呢?yjbys店铺带你解密。
女士美容解说化妆的起源秘密我国最初的化妆,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文身”。
据历史文献记载,春秋时,开始用白的粉敷面。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会使用“燕支(胭脂)”。
到了汉代,面部修饰已经十分讲究,眉毛的修剪、描画广泛被妇女们接受。
相传唐代有一乐妓,名庞三娘,演技超群。
年迈赋闲,不施脂粉。
一日有人来邀,问曰:“丑婆,庞三娘在否?”答曰:“我外甥女不在,明日再来。
”翌日,其人来时,三娘已装扮一新,来人竟不时,且说:“昨日已见过你姨妈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化装技术已经相当高超了。
宋代,染甲技术在当时是比较有特色的修饰术之一。
女子以明矾捣碎凤仙花,用其染红手指甲。
据史料记载,画眉始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画眉已经相当盛行。
当时妇女将原来的眉刮掉,以黛画眉。
黛是一种西域生产的黑色矿物质,它具有染色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画眉始于战国时期随着画眉的逐渐普及,到了唐代,眉形已经千变万化,有时兴阔而浓,有时兴淡而细长。
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曾命令画工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并赋予每一种眉型以美丽的名称,如“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凌眉”“倒晕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等。
这些都说明了眉毛的美化与修饰是当时化妆的重要内容,对于眉型的创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当今眉型设计理念的萌芽。
战国时期人们使用“燕支”对面部进行修饰。
燕支是一种燕地产的红蓝花叶,将其捣碎,取汁制成。
泪妆汉代有一种妆容称为“泪妆”。
当时妇女化妆多以米粉涂面,以朱红胭脂涂脸颊,如果只涂白的粉,则称为“泪妆”啼妆唐后期在长安城中流行过一种“啼妆”,即在白妆基础上,不用红色,嘴唇改用乌膏,眉毛画成八字眉,给人一种忧伤的.印象。
北苑妆南朝时出现了一种“北苑妆”,即在淡妆的基础上,将大小形态各异的茶油花子贴在额头上。
近代中国化妆品简史
常保守。妇女不可在外抛头露面,大体女性化妆非常简单, 眉型偏向细而长的柳叶眉,并以朱红的小嘴为流行。
二O年代 西方的妇女化妆几乎都以好莱坞影星的造型为模仿对
象。此时期为卓别林无声电影的时代,片中人物的妆面 都是肌肤偏白,注重五官的描绘。
1975年9月《为人民服务 是无限的》。
八O年代 80年代的女性,化妆是为了自己的喜好,而不是为了流
行,所以化妆的变化多,色彩多。并且化妆是一种礼貌,会 让自己更美丽。在妆容造型上,以眼部化妆为重点。
九O年代 90年代的现代女性由于教育水准的提高,经济上的独立及
价值意识的变化,对美的追求也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强调时尚感,健康自然美。整体说,90年代初期的化妆以明 晰清爽的透明质感为中心印象,舍弃一切虚饰。
六O年代 60年代自由派开始风行,推崇爱与和平宣言,并弥漫颓废、
纵容的风气。而中国正在经历着特殊的十年。
1964年5月《田头卫生员》
七O年代 当70年代国外开始流行古铜色肌肤,很多人开始晒成古铜
色时。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毛主席发出 “知识青年到农村
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共产党 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 治运动。
三O年代 30年代的化妆特色与20年代有几分相同,肤色的表现以
白为底,其余化妆重点造型则都以圆为主。圆脸、圆腮红、 半月型眉、圆唇,面部的线条以曲线为美。
四O年代 40年代初期二次世界大
战,国内由于长期陷于战 争中,物质生活困难,整 个社会风气偏向自然、朴 实,流行特质普遍而言并 不明显,化妆也符合自然。
-双妹老牌-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前身
第一课中外化妆简史
二、中国古代化妆中的局部 修饰 1、眉的描画
史料记载,画眉始于战国时期, 到了汉代画眉已经相当盛 行.当时妇女将原来的眉毛刮 掉,以“黛”画眉. “黛”是一种西域出产的黑色 矿物质 到了唐代,眉型已千变万化, 唐玄宗曾命人设计十种眉型, 以示提倡。
2、面饰
由金箔剪刻出来的花 形,贴在额头上称 “花钿”,贴在两颊 的叫“靥钿”。当时 人们不仅用面饰来表 达到丰富面部色彩, 还用面饰遮盖面部的 疤痕、瑕疵和修饰脸 型的缺陷。
7、欧洲到了19世纪初, 化妆和发型极为朴素,很 少化妆,少数使用腮红表 现粉嫩的感觉。
8、20世纪初,科学进 步,化妆品的种类已经十 分丰富。彩妆的发展影响 着时尚界的变化。
起初古埃及人是为了保护眼睛用西奈半岛产的孔雀石具有杀菌作用制作的青绿色粉末来涂抹眼睛画眼线并将眼睛画的很长眉毛也画的很重使人感到了美感男女都很盛行
第一章中外化妆简史
第一节 中国美容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美容发展史 1.在三千多年前商纣时期人们就学会使用胭脂(古称燕支)燕支 是以红兰花汁液加入米粉 2.商纣以铅煅烧成粉用与敷面称为胡粉、宫粉。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以有了粉黛、胭脂、眉墨兰膏等。 4.后魏时期已有香粉(丁香放在粉盒中) 5.唐朝时期使用珍珠粉和中草药保养容颜,延缓衰老. 6.宋朝时期就有医方,用珍珠粉与油脂和成膏用以涂面的珍珠膏. 7.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我国也出现了小型的化 妆 品工厂
3、唇的美化 唇的美化在唐代 受到普遍的重视, 人们用“口脂”点 唇, 为了增加色彩,后 人称“胭脂锭”。
4、特色修饰
泪妆 啼妆
汉代有一种妆容称为“泪妆”,以米粉涂面。 在白妆的基础上,不用红色嘴唇改用乌膏, 眉化成八字眉,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 北苑妆 在淡妆的基础上,将大小形态各异的油花子 贴在额头上。 黄妆 将一种药用植物的根茎磨成黄色粉末,涂在 脸上,直到春暖时才洗去,皮肤会变的细嫩 洁白。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 古代妇女妆红,依色之 深浅、范围大小,妆制 不一。浓者明丽娇妍, 淡者幽雅动人,或染于 双颊,或兼晕眉眼,也 有满面渥丹。配以不同 的发式、眉型,可谓变 化多样。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樱唇点檀
❖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 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 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8、明朝(1368-1644年)
明朝初期,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当时的政治中心 虽在河北,然而经济中心却是在农业生产繁荣的长江下游 江浙一带,于是各方服饰都仿效南方,特别是经济富庶的 秦淮曲中妇女的妆扮,更是全国各地妇女效法的对象。另 外,自宋元以来,开始崇尚以妇女小脚为美的劣习,妇女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一 化妆的起源
化妆的起源可以从宗教、保护、装饰、身份等几个方面 谈论。化妆的起源仅用一种学说就难以做出完整的解释, 各个社会时期的主导文化不同其起源说也各不相同。
❖ 1)宗教学:是一种宗教行为,用颜色或颜料驱病免灾, 祈祷平安,宗教学开始提出化妆学说。 ❖ 2)保护学(伪装学):人类为了从某种环境中保护自身, 伪装或隐蔽身体,最后这种保护装扮发展成美化手段。 ❖ 3)装饰学:原始人从自然中受到启发,把花、动物等 图案以纹身的形式画在皮肤上装点了皮肤。
运用方面比以前大胆,妆扮的形态变化也很 大,充满自由想象崭新景象。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 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 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 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 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 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 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 描眉成了新鲜事。
化妆发展简史
在强调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无疑是女性最大的乐趣及关注所在..加上古代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及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终身处在被男性选择、多位妻妾共事一夫、互相争宠的低劣情势中..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想要拥有较多优势;容貌之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一、原始社会:1、“文身”是我国最初的化妆:⑴用利器在人体的前胸、后背、两臂和面部划出各种图案和记号;并涂红白两种颜色..备注:持续时间很长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推进⑵人们逐渐认识到“文身”来美化自身是一种残忍和野蛮的修饰手段.. 颜面修饰术诞生;人们用动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脂、粉取取代了文身.. ■颜面修饰术开始受到重视;为以后化妆发展奠定基础..二、春秋、战国燕支: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米粉:将米做成粉末;涂抹面部及身体裸露部分;使皮肤洁白细腻;还可将米粉染成粉红色;涂抹面部;增加皮肤红润感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改善面部皮肤的色泽开始成为化妆内容..三、汉朝:1、黛:出产西域的黑色矿石;有染色的作用..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四、南北朝:1、面饰:贴在脸上的饰品..北朝民歌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所为花黄是指金箔剪出来的花型..2、面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花色各异..目的:遮盖把横、瑕疵..■修正脸部缺陷成为当时人们所注重的问题..五、唐朝:重点1、总述:唐朝;在化妆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繁荣时期..这时候不仅化妆所用材料增加;而且化妆的内容更加丰富;修饰手法更为细腻..形成了完整的化妆步骤..2、男女衣服混穿成为潮流;连唐玄宗和姐妹出游时穿女装..3、皇帝在奖励大臣时候;分赐大臣口脂、面脂..4、化妆已经成为一种礼仪习惯;当见朋友时都必须化妆;以示尊重..5、唐朝化妆的发展;赋予了化妆深一层次的内涵;是现代美容化妆的萌芽..举例:相传唐代有意乐妓;名庞三娘;演技超群..年迈赋闲;不施脂粉..一日有人来邀;问曰:“丑婆;庞三娘在否”答曰:“我外甥女不在;明日再来..”翌日;其人来时;三娘已装扮一新;来人竟不识;且说:“昨日已经见过你姨妈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化妆方法和技巧的进步;是人们思想意识变化的结果;这与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密切相关..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化妆的发展..6、眉毛:①眉形:千变万化;有时兴阔而浓;有时兴淡而细长..②唐玄宗命令画工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并赋予每一种眉形以美丽的名字;如倒晕眉、小山眉、蛾翅眉、月棱眉......7、钿:①不仅局限于脸部;头发上也开始..②图案:变化无常;圆、点、面、花、小鸟..③材质:纸质、丝绸、金箔..8、唇:①唇的描绘;收到了女性的重视..②画唇目的:增加唇部色彩..③唇形多;有以形状取名;还有以颜色取名;如大春红、小春红、万金红、淡心红..■六、宋朝:很多女生现在都喜欢涂指甲油;大家了解古代人们怎么涂指甲油吗1、染指甲:用明矾捣碎凤仙花;用其染红手指甲..2、男士喜欢戴花;宋代男子与女子一样喜欢戴花;不仅在良辰佳节表示吉祥;遇有国家大事;大臣与帝王一同戴花..■宋代化妆不局限于局部化妆;开始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修饰与美化..七、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化妆方法没有很大的变化;多是沿袭前人的方法..八、1911年——1949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国民头上的辫子剪掉了;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西洋商品的涌入;化妆新材料和新技术也不断传入我国;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加之电影的出现;电影明星的装扮成为了大多数人追逐的潮流..■这一时期美容化妆技术没有什么创新;模仿是当时化妆的主流..九、1949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使人民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和解放;但是由于经济建设刚刚起步;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之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化妆完全没有发展;甚至有后退..■化妆处于停顿和萎缩的状态..十、改革开放——今1、经济发展出现飞跃;促进化妆发展空前繁荣;人们迸发出对美的渴望和热情;化妆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2、在借鉴国外化妆的同时;也注重了本民族传统的技艺..3、人们对于化妆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妆与艺术的结合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化妆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简单的学习了中国化妆起源与发展;现在回过头来重新看看;请问你们有什么想法意见抽3—4名同学;分析他们学习后的感受..其实中国化妆的起源与发展不仅反应华夏儿女追逐美丽的过程;还反应了中国历史的荣辱兴衰..看看唐朝、宋朝的歌舞升平、花枝招展;再看看清朝的冷冷清清..我们学习古代化妆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为现在服务;发扬我们祖先的传统;继承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在现在在社会大好环境下努力发展化妆事业;使中国化妆事业处于世界领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龙山文化 神木石峁 (mao)遗址 ) 出土的 玉人石像
成人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 成人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
冠礼:请巫占卜选日, 冠礼:请巫占卜选日,在东房内西墙下将加冠礼所 用物品装在一只箱子里。 用物品装在一只箱子里。 加冠三次,一为燕服之冠,叫缁(zi)布冠 布冠, 加冠三次,一为燕服之冠,叫缁 布冠,平时 闲居时戴;二为朝服之冠,叫皮弁( ),朝会 闲居时戴;二为朝服之冠,叫皮弁(bian),朝会 ), 时用;三为祭祀之冠,叫爵弁,祭祀用。 时用;三为祭祀之冠,叫爵弁,祭祀用。 笄礼: 簪子。笄礼时解开头上的童式发辫, 笄礼:笄,簪子。笄礼时解开头上的童式发辫,梳 洗后贯于头顶,梳髻重点:化妆、发式、(佩饰) 、(佩饰
饰往往先于服而出现。 饰往往先于服而出现。 美国赫洛克《服饰心理学——时装及其 美国赫洛克《服饰心理学——时装及其 —— 动机分析》 在许多原始部落, 动机分析》:“在许多原始部落,妇女习惯 于妆饰,但不穿衣服,只有妓女才穿衣服。 于妆饰,但不穿衣服,只有妓女才穿衣服。”
概述
由于原始社会的遥远, 由于原始社会的遥远,对于当时的 化妆及发式的研究基本是根据出土文物 和岩画、器物上的人物形象进行推测。 和岩画、器物上的人物形象进行推测。
一、化妆:绘身(绘面) 化妆:绘身(绘面)
绘身(绘面),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 绘身(绘面),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 ), 人体装饰手法,它是用矿物、植物、 人体装饰手法,它是用矿物、植物、或其 他颜料,在人体上绘成各种有规律的图案, 他颜料,在人体上绘成各种有规律的图案, 代表着当时原始人类特殊而复杂的精神世 界。
祖鲁妇女
祖 鲁 新 婚 夫 妇
甘肃广河出土马家窑 文化彩陶人头器盖 《陶人头》甘肃出土 陶人头》
化妆目的
1.为了生存 为了生存 (1)狩猎说 ) (2)巫术说 ) (3)保护说 ) (4)其他 ) 2.为了繁衍 为了繁衍 最初的社会,男人的妆饰多于女人。 最初的社会,男人的妆饰多于女人。随着社 会的发展,则反之。 会的发展,则反之。
1.中国古代绘身 1.中国古代绘身
旧石器时代晚期存在, 旧石器时代晚期存在,有实物可考 证的则在新石器时代。 证的则在新石器时代。 绘身(绘面)文物: 绘身(绘面)文物: 绘身与彩陶的发展: 绘身与彩陶的发展:陶器是绘身图案的 另外一种载体或表现寄托形式。 另外一种载体或表现寄托形式。 绘身(绘面)原由:驱虫保护说、 绘身(绘面)原由:驱虫保护说、狩猎 妆饰标志说等等。 说、妆饰标志说等等。
化妆简史
绪论
参考书: 参考书:
一、中国部分
1.《女性化妆史话》刘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 2005年3月第1版 2.《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周汛、高春明著,学 苑出版社、三联书店,1991年10月第2版 3.《中国历代妆饰》李芽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2月第1版
二、西方部分
4.《镜子——美的历史》Dominique Paquet,杨 启岚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5.《头发的历史——各个时代的风尚和幻象》 罗宾·布莱耶尔,欧阳昱译,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3年5月第1版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面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面纹彩陶盆。
双目闭作一线者居多,皆张口, 双目闭作一线者居多,皆张口,口边和耳边对称饰鱼 或鱼尾纹,额头和鼻子以下都涂彩。绘面现象的典型代表。 或鱼尾纹,额头和鼻子以下都涂彩。绘面现象的典型代表。
甘肃广河出土马家窑文化彩陶人头器盖
甘肃秦安大地湾 出土的人头形器 口彩陶瓶
马赛人
头戴狮鬃的马赛人
土 著 部 落 的 狩 猎 男 人
狍头帽
戴 唇 盘 的 非 洲 妇 女
戴唇盘的非洲妇女
非 洲 男 性 的 典 型 妆 饰
非洲男性的狩猎场面
整个妆饰艺术发展史并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 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化妆
绘面的非洲土著小孩
绘面的非洲土著人
二、发式
1.束发、断发(剪发) 束发、断发(剪发) 束发 山海经》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善啸,蓬发戴胜。 善啸,蓬发戴胜。” 玉篇》 女魃( ),秃无发,所居之处, ),秃无发 《玉篇》:“女魃(ba),秃无发,所居之处, 无不雨也。 无不雨也。” 2.辫发:少数民族 辫发: 辫发 3.梳髻:实用方便,原始社会已经存在。 梳髻: 梳髻 实用方便,原始社会已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