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称角质松解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 胞松解脱落。常用5%~10%水杨酸、10% 雷 锁 辛 、 10% 硫 磺 、 20% ~ 40% 尿 素 、 5% ~ 10% 乳 酸 、 10% ~ 30% 水 醋 酸 、 0.01%~0.1%维A酸等。
18
.
10、收剑剂
能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促进炎症消退、 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常用有0.2%~0.5% 硝酸银等配成溶液湿敷。2%明矾液和5% 甲醛用于多汗症,但对皮肤有一定刺激。
16
.
8、角质促成剂
能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常伴有收缩血 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适用于 有角化不全的疾病如银屑病等。常用的有 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 馏 油 、 3% 水 杨 酸 、 3% ~ 5% 硫 磺 、 0.1%~0.5%蒽林、钙泊三醇软膏等。
17
.
9、角质剥脱剂
2
.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系统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外科治疗
3
.
(一)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皮损 局部用药时药物浓度高、系统吸收少、具 有疗效高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4
.
外用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过程
释放: 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分布到皮肤表面
吸附: 经理化作用后,药物结合到皮肤结构, 主要是角质层
22
.
14、脱色剂 可减轻色素沉着,如3%氢醌、20%壬二
酸等。
23
.
15、甾体抗炎剂 即糖皮质激素,外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性、减少渗出、抗炎和止痒作用。按其作用 可分低、中、强、特强效四类。低效有醋酸 氢化可的松(0.5%~2.5%)、甲基泼尼松 龙(0.25%~1%);中效有丁酸氢化可的 松(0.1%)、地塞米松(0.1%)、特戊酸 氟美松(0.03%);强效有肤氢松(0.5%)、 戊 酸 倍 他 米 松 ( 0.1% ) 、 氯 氟 舒 松 ( 0.1% ) ; 特 强 效 有 丙 酸 氯 倍 他 索 (0.05%)、卤美他松(0.05%)、双醋酸 双氟拉松(0.05%)。
渗透: 通过皮肤中一系列的屏障到达皮肤各 部位
代谢: 皮肤中存在的多种酶是药物发生一系 列反应而失去药理作用
吸收: 药物被皮肤吸收,分布到皮肤各组织 中发挥药理作用称为经皮吸收。
5
.
经皮吸收
经皮吸收的过程主要是指药物通过角质层 这一屏障的过程。
除角质层外,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经皮 吸收的另一个通道,一些脂溶性药物可以 通过这一通道透入皮肤,但不是经皮吸收 的主要途径。
6
.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角质层:年龄、皮损部位、水合程度、损 伤及病变
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方式:药物的极性、 电解度、药物浓度、经皮吸收促进剂、基 质、用药方式
其他:湿度、温度
7
.
经皮吸收的临床意义
经皮吸收是决定外用药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 因素,因为:
皮肤病多位于体表,首先必须使药物达到靶 器官-皮肤,而且要有一定的浓度
第五章 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
1
.
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
“预防”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感染性皮肤病:控制传染源(疥疮、麻风、性病等)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家族史、过敏源 瘙痒性皮肤病:避免搔抓、热水烫洗、辛辣食物,保湿 职业性皮肤病:注意防护 不当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导致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激素
依赖性皮炎 皮肤肿瘤:避免日光、有害物质的接触
药物内用后将先分布到全身,到达皮损部位 的药物浓度常常较外用药经皮吸收的少,疗 效反而不如外用药
有些药物因吸收不良或毒性较大,只能外用.
8
.
经皮吸收的不利方面
如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制剂,可在用药局部皮肤出 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皮肤萎缩和易发生 继发感染等。
某些外用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使皮肤出 现潮红,脱屑
对少数过敏体质者,有的药外用后可引起接触性 变态反应性皮炎
如大面积,高浓度,长时间用药时,由于经皮吸 收量大,药物可以进入血循环而产生全身的不良 反应。
9
.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1、清洁剂 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
残留药物。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 1:5000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 蜡等。
19
.
11、腐蚀剂
能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 常用30%~50%三氯醋酸、纯苯酚、硝酸 银棒、5%~20%乳酸等。
20
.
12、外用细胞毒性药物 0.5%~5%氟尿嘧啶软膏用于治疗扁平疣、
脂溢性角化等。
21
.
13、遮光剂
能吸收或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有遮光和 防晒作用。用于多形性日光疹、红斑狼疮、 光毒性药疹、日光性荨麻疹。常用5%二氧 化钛、10%氧化锌、5%~10%对氨基苯甲 酸、5%奎宁等。
10
.
2、保护剂
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 的作用。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 甘石、淀粉、植物油等。
11
.
3、止Hale Waihona Puke Baidu剂
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或局部皮肤清凉感觉而 减轻痒感。常用的有5%苯唑卡因、1%麝 香草酚、1%苯酚等。抗组胺剂也可止痒, 但可致敏而较少使用。各种焦油制剂,如 煤焦油、糠馏油等,虽是角质促成剂,但 也有止痒作用。
14
.
6、抗病毒剂
3%~5%无环鸟苷、5%~10%疱疹净用 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10%~14%足叶 草酯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及跖疣治疗。足叶 草酯毒素是足叶草酯的主要活性成分,药 理作用更可靠,使用更安全。
15
.
7、杀虫剂
有杀灭疥螨、虱、蠕形螨等寄生虫的作用。 常用有5%~10%硫磺、1%γ~666、2% 甲硝唑、25%苯甲酸苄酯、50%百部酊、 5%过氧化苯甲酰等。
12
.
4、抗菌剂
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易 致敏而不宜外用。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 0.1%雷佛奴尔、5%~10%过氧化苯甲酰、 0.5% ~ 3% 红 霉 素 、 1% 氯 洁 霉 素 、 0.1% 黄连素、1%四环素、0.5%~3%红霉素、 2%莫匹罗星等。
13
.
5、抗真菌剂
具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常用的有: 唑类如2%~3%克霉唑、1%益康唑、2%咪 康唑、2%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丙烯胺类 如1%特比萘芬;多烯类如制霉菌素、二性霉 素B;合成药如10%十一烯酸,5%~10%水 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 酸、2.5%硫化硒、5%~10%硫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