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常规操作诊疗

合集下载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耳疾病诊疗常规1. 中耳炎- 临床表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 诊断方法: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验以及中耳穿刺液体培养等。

- 常规治疗:使用抗生素、疼痛药物、局部滴耳药物等。

2. 耳聋- 临床表现:听力下降、听力困难等。

- 诊断方法:听力测验、耳鼻喉影像学检查等。

- 常规治疗:根据病因使用药物治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

3. 眩晕-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摇晃感等。

- 诊断方法:详细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眩晕定量测验等。

- 常规治疗:针对具体病因使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二、鼻疾病诊疗常规1. 鼻窦炎-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面部疼痛等。

- 诊断方法:鼻腔镜检查、鼻窦CT或MRI等。

- 常规治疗:抗生素、鼻用抗炎药、鼻洗液等治疗。

2. 鼻出血- 临床表现:鼻腔出血。

- 诊断方法:检查鼻腔、嗅觉功能以及血液凝固功能等。

- 常规治疗:鼻腔止血、保湿、血管收缩剂等治疗。

3. 鼻咽癌- 临床表现:鼻塞、流血、吞咽困难等。

- 诊断方法:鼻咽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

三、喉疾病诊疗常规1. 声带息肉- 临床表现:嗓音嘶哑、声音沙哑。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声带功能检查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嗓音康复训练等。

2. 喉咙炎- 临床表现:喉咙痛、声音嘶哑等。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炎症指标检测等。

- 常规治疗:喉咙保护、抗炎药物治疗等。

3. 喉癌- 临床表现:喉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

以上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和病情来确定,请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I、额镜的使用法额镜的镜面是一个能聚光的凹面反光镜,焦距约25cm,中央有一小孔,镜体借一转动灵活的双球状关节联结于额带上。

戴额镜和对光是耳鼻喉科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

【目的】将光线准确地反射、聚焦到耳、鼻、咽喉等部位以便于检查。

【操作方法及步骤】1.调节额镜: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

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

2.戴镜: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

3.对光: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射、聚焦到要检查的部位,检查者的视线通过镜孔正好看到反射的焦点光,进行检查。

【注意事项】1.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方能看清楚被照明了的检查部位。

2.养成“单眼视”的习惯(但另眼不闭),即只用带额镜一侧的眼睛进行观察。

“单眼视”不能形成立体像,难于判断深度,须勤加练习使之习惯。

3.在练习中保持姿势端正舒适,不要扭颈、弯腰、转身来迁就光源光线和反射光线,须仔细调整光源光线的投射方向和额镜镜面的反光角度,并前后调整受检者的头位,使反射的最亮点(即焦点光)准确照射到受检部位。

【考核标准】10分1.额镜调节:2分(各关节调节松紧适宜2分;关节调节稍紧或松以致不能灵活转动者1分;过紧或过松以致完全无法根据需要调节者0分)。

2.戴镜:2分(戴镜后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2分;镜孔与瞳孔有偏离者1分;瞳孔完全不能通过镜孔观察者0分)。

3.对光:4分(能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4分;光斑较大但尚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3分;光斑过大以致被检查部位亮度不足者2分;光斑过大而又不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1分;光线完全不能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者0分)。

4.姿势:2分(戴镜对光时姿势端正自然2分;姿势不正者1分;为迁就光线而过分扭曲身体者0分)。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急性扁桃体炎住院治疗常规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症状包括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差、疲乏无力、咽痛、呼吸困难、痰多、耳鸣、耳闷和耳痛等。

入院指征包括喘鸣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咽痛加重、全身病症重、扁周炎或扁周脓肿等。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咽拭子细菌培养等。

治疗方面,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加强营养、疏通大便等,并根据情况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含漱液、雾化吸入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对于细菌培养结果未出来的病情轻者,可给予青霉素如阿莫西林胶囊。

如病情较重或用青霉素后不缓解,可给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较为敏感的第二代头孢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根据轻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如有细菌培养结果,可根据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已形成扁周脓肿等局部并发症的患者,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实际情况下,通常在炎症得到控制后才会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会确定需要进行哪些复查检查项目。

如果出现全身并发症,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出院指征包括: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扁周脓肿或扁周炎消退,扁桃体充血减轻或消失;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出院带药方面,完成抗生素疗程的病人原则上不得再处方抗生素。

如果符合出院指征但抗菌疗程未足,可以出院带药,使用同类或抗菌谱相近、或经药敏试验证明敏感的口服抗生素,以完成疗程剂量为限。

同时,也可以对症治疗,如使用化痰、止咳药物或漱口液等。

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包括:病人有反复发作咽痛,伴或不伴发热;扁桃体和腭舌弓呈慢性充血,表面可凹凸不平,隐窝口可有潴留物。

入院指征包括: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者有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妨碍吞咽及言语不清;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热、心肌炎、肾炎等;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而扁桃体又有慢性炎症存在;因扁桃体、增殖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造成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慢性扁桃体炎伴扁桃体角化症;其他全身治疗的需要,如骨髓置换术前处理等。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I、额镜得使用法额镜得镜面就是一个能聚光得凹面反光镜,焦距约25cm,中央有一小孔,镜体借一转动灵活得双球状关节联结于额带上。

戴额镜与对光就是耳鼻喉科得一项最基本得操作。

【目得】将光线准确地反射、聚焦到耳、鼻、咽喉等部位以便于检查。

【操作方法及步骤】1。

调节额镜:先调节双球状关节得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

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2。

戴镜: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得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

3、对光: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射、聚焦到要检查得部位,检查者得视线通过镜孔正好瞧到反射得焦点光,进行检查、【注意事项】1。

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与检查部位成一直线,方能瞧清楚被照明了得检查部位。

2、养成“单眼视”得习惯(但另眼不闭),即只用带额镜一侧得眼睛进行观察。

“单眼视”不能形成立体像,难于判断深度,须勤加练习使之习惯。

3。

在练习中保持姿势端正舒适,不要扭颈、弯腰、转身来迁就光源光线与反射光线,须仔细调整光源光线得投射方向与额镜镜面得反光角度,并前后调整受检者得头位,使反射得最亮点(即焦点光)准确照射到受检部位。

【考核标准】10分1.额镜调节:2分(各关节调节松紧适宜2分;关节调节稍紧或松以致不能灵活转动者1分;过紧或过松以致完全无法根据需要调节者0分)、2、戴镜:2分(戴镜后瞳孔、镜孔、反光焦点与检查部位成一直线2分;镜孔与瞳孔有偏离者1分;瞳孔完全不能通过镜孔观察者0分)。

3.对光:4分(能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到被检查得部位4分;光斑较大但尚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得部位者3分;光斑过大以致被检查部位亮度不足者2分;光斑过大而又不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得部位者1分;光线完全不能聚焦到被检查得部位者0分)。

4、姿势:2分(戴镜对光时姿势端正自然2分;姿势不正者1分;为迁就光线而过分扭曲身体者0分)。

耳鼻喉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1. 鼻窦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问诊、鼻部检查和鼻窦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鼻窦冲洗和鼻黏膜激素喷雾剂。

2. 中耳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听力测试、耳朵检查和中耳压测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药物和中耳穿刺排脓。

3. 咽喉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拭子细菌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止咳药物和漱口液漱口。

4. 鼾症(打鼾):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问诊和睡眠监测。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正确睡眠姿势、减肥和使用口托或鼻腔扩张器。

5. 喉癌: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6. 鼻咽癌: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咽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7. 鼻窦肿瘤: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窦X光检查、MRI和鼻窦镜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8. 中耳肿瘤: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听力测试、耳朵检查和MRI。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

9. 外耳道感染: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外耳道检查和外耳道分泌物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外耳道冲洗。

10. 梅尼埃病:常规诊断方法包括眼震测试、听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和平衡康复训练。

11. 鼻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窦CT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过敏药物、鼻腔清洗和鼻黏膜激素喷雾剂。

12. 喉咙疼痛: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拭子细菌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止痛药物、抗生素治疗和漱口液漱口。

13. 鼻息肉: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窦CT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鼻窦冲洗。

14. 咽喉异物: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部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取出异物和局部止痛药物。

15. 鼻出血: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鼻腔填塞和局部止血药物。

16. 声带息肉: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声带镜检查。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耳鼻喉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涉及耳、鼻、喉及头颈部的各种疾病。

本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诊疗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诊疗方案1.1 问诊问诊是诊疗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

1.1.1 病史采集- 全身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

- 现病史:发病情况、病程、症状的演变、伴随症状等。

- 既往史:包括全身性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 家族史:关注遗传性疾病、肿瘤等病史。

1.1.2 症状询问- 耳部: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溢液等。

- 鼻部:鼻塞、鼻出血、鼻涕、嗅觉减退等。

- 喉部:声音嘶哑、咳嗽、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 头颈部:疼痛、肿块等。

1.2 体格检查耳鼻喉科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望、触、听、嗅四诊。

1.2.1 望诊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面色等。

重点观察耳、鼻、喉及头颈部的外观,如耳廓、鼻翼、鼻涕、喉咙等。

1.2.2 触诊- 耳部:检查耳郭、外耳道、乳突等。

- 鼻部:检查鼻腔、鼻窦、鼻中隔等。

- 喉部:检查喉部、甲状腺等。

- 头颈部:检查淋巴结、血管、肌肉等。

1.2.3 听诊听诊主要包括喉部、气管、肺部等,注意呼吸音、咳嗽音、哮鸣音等。

1.2.4 嗅诊评估患者的嗅觉功能。

1.3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听力测试、鼻内镜检查、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1.4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二、操作规范2.1 术前准备-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

- 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 药物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2.2 手术操作规范-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术步骤。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常规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常规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常规一、前鼻镜检查法1.患者与检查者对面坐,检查者先将光线对准患者鼻尖,以拇指堵挡一侧鼻孔,嘱患者呼吸,比较两侧鼻孔的通气程度。

2.患者头后仰,检查者用拇指抬起鼻尖,以观察鼻前庭有无充血、肿胀、压痛等现象。

3.以左手持鼻镜,轻轻插入鼻前庭,展开鼻翼,观察鼻腔内情况。

若下鼻甲肿胀,阻挡视线,可用1%~3%麻黄素棉片贴附或喷雾,收缩粘膜后再检查。

4.检查者将右手置患者枕下部,移动患者头部,使前倾、后仰或偏侧,观察鼻腔之上下、前后,内外侧各部。

注意粘膜色泽、肿胀、中下甲之大小、形状、鼻道及嗅裂情况、鼻中隔形状、分泌物性质及其位置,有无息肉、异物、溃疡、肿瘤、出血等。

双侧鼻腔应对比观察。

5.取出鼻镜时,应保持半开状态,防止镜页夹住鼻毛。

二、间接鼻咽镜检查法1.先将鼻咽镜的镜面加温,注意切不可太热,检查者应以自己手背皮肤试镜背的温度,以能忍受为度。

2.嘱患者中度张口,以左手持压舌板压舌背,右手持镜经口腔送入软腭后,使镜面朝向鼻咽部,以观察后鼻孔。

3.对精神紧张患者,应说明在检查时要安静呼吸,或先练习张口用鼻呼吸,使软腭下垂,增宽鼻咽峡,易于检查。

4.鼻咽镜检查时,应避免触及咽后壁,动作宜轻巧,以免发生咽反射。

咽反射敏感者可酌情用可卡因或丁卡因液喷雾麻醉咽腔,待数分钟后再检查。

亦可用软腭牵引器或橡皮导管向前牵引软腭,扩大鼻咽腔,以利观察。

三、直接喉镜检查法1.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骨中部与手术台端等齐。

第一助手坐于患者右侧,右手托患者颈后枕部,左手托住头顶部,以左膝支持左手,保持患者枕部高出手术台面约15cm、颈向前伸、头向后仰位置;第二助手立于患者左侧,协助术者固定喉镜及患者肩部。

另法是患者仰卧,肩下垫枕,头向后仰,顶颏线与台面成直角,可省去第一助手。

有条件者可采用支撑喉镜,便于手术操作。

2.术者左手持镜,由患者右口角插入,将舌推向左侧,以减轻阻力,至舌根部时,将喉镜移向中线,即可见会厌上缘。

耳鼻咽喉科操作规程最新版

耳鼻咽喉科操作规程最新版

耳鼻咽喉科操作规程最新版耳鼻咽喉科(Otorhinolaryngology)是一门专门研究头颈部疾病及相关器官的科学,它涵盖了耳朵、鼻子、喉咙和颈部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耳鼻咽喉科的诊疗工作中,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科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下面是耳鼻咽喉科操作规程的最新版,总计1200字。

一、耳科操作规程1. 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等。

(2)测量听力和平衡功能。

(3)准备所需设备和药品。

2. 术中操作(1)消毒:确保操作区域干净,消毒操作区域和所用工具。

(2)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3)手术步骤: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如耳镜检查、清除耳垢、切除肿瘤等,操作需要细心和耐心。

(4)止血:手术过程中需做好止血措施,避免出血。

(5)处理术后:消毒伤口,帮助患者处理术后疼痛或不适。

3. 术后护理(1)观察: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包括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2)药物治疗: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

(3)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确保患者康复情况。

二、鼻科操作规程1. 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症状及病史,明确手术目的。

(2)检查鼻腔、鼻窦、鼻咽部等相关器官。

(3)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2. 术中操作(1)消毒:确保手术区域干净,消毒手术区域和所用器械。

(2)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3)手术步骤: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鼻内镜检查、鼻腔疏通、鼻咽癌切除等。

(4)止血:处理手术中的出血情况,确保手术区域清晰。

(5)处理术后:处理手术区域的伤口,帮助患者处理手术后不适。

3. 术后护理(1)观察:观察术后情况,包括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2)药物治疗: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等。

(3)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确保患者康复情况。

三、咽喉科操作规程1. 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症状及病史,明确手术目的。

(2)检查相关器官,包括咽部、喉部、喉镜等。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方案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方案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目录1 过敏性鼻炎 (1)2 鼻骨骨折 (3)3 鼻中隔偏曲 (4)4 慢性鼻-鼻窦炎 (6)5 鼻出血 (8)6 鼻窦粘膜囊肿 (10)7 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11)8 鼻腔骨化纤维瘤 (12)9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13)10 外鼻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14)11 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 (15)12 茎突综合征 (16)13 腺样体肥大 (18)14 扁桃体周围脓肿 (19)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20)16 鼻咽纤维血管瘤 (22)17 咽旁间隙肿瘤 (24)18 鼻咽癌 (26)19 下咽癌 (31)20 喉狭窄 (33)21 喉部异物 (35)22 小儿急性喉炎 (37)23 声带息肉 (38)24 声带小结 (39)25 喉癌 (40)26 先天性耳前瘘管 (44)27 分泌性中耳炎 (46)2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47)29 耳部瘢痕疙瘩 (49)30 突发性聋 (50)3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52)32 气管、支气管异物 (54)33 食管异物 (56)34 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 (58)1 过敏性鼻炎【概述】过敏性鼻炎是指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由IgE介导的炎症所致的鼻部症状,包括鼻痒、鼻塞、流涕和打喷嚏。

这些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分类】持续性间歇性≥ 4天/周 < 4 天/周且≥ 4 周或 < 4 周轻度中至重度以下1项或多项睡眠正常睡眠受到影响不影响日常活动、运动、娱乐影响日常活动、运动、娱乐工作和学习正常工作和学习无法正常化有症状但未达到令人烦恼程度有令人烦恼的症状【临床表现】症状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4大症状部分患者有眼部症状也可能有嗅觉减退全身症状:疲倦、乏力、头痛等体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

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

【诊断要点】:符合上述1、2、3,且4大症状至少有3个,即可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种抗组胺药(口服或鼻内喷剂):以三代和新三代为代表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涵盖了以下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技术操作规范
1. 操作准备
- 确保手术室和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 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材料,并确保其数量和有效期。

-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并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和风险。

2. 操作步骤
- XXXXXX操作步骤1: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2: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3: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4:XXXXXX
3. 操作注意事项
- 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注意卫生防护。

- 根据操作步骤合理选择器械和药物,并正确操作。

-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及时调整操作步骤和速度。

4. 操作后处理
- 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操作结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 清洁和消毒操作区域及器械。

- 记录操作的详细信息,如操作时间、器械使用情况和患者反
应等。

XXXXXX技术操作规范
(按照上述格式继续列出其他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旨在帮助医
生准确、安全地进行相关操作。

医疗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调整。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耳鼻喉科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规范适用于耳鼻喉科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确保操作针对正确的患者。

2. 准备设备和材料: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清洁消毒。

3. 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信息:向患者解释诊疗技术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三、操作流程根据具体的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以下是一般操作流程的基本步骤:1. 准备患者: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并做好舒适和隐私的准备。

2. 检查和评估:仔细检查患者的耳鼻喉症状和病情,记录观察结果和相关信息。

3. 实施诊疗技术:按照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诊疗技术操作,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监测和观察: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措施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完成操作:完成诊疗技术操作后,整理好操作区域,评估操作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

6. 提供必要的后续指导:向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和注意事项,并解答其可能的问题。

四、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进行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1. 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操作前后要对操作区域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对使用过的设备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4. 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和应用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术后护理和随访术后护理和随访是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应根据操作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观察和评估术后症状:持续观察和记录术后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和出血情况等。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急性扁桃体炎(一)诊疗常规第一,症状患者起病急,同时还会出现畏寒、高热的情况,一般会持续3~5天的时候,咽痛,头痛,食欲差,浑身疲乏无力。

如果患者年龄较小的话,还会因为高热可能引发抽搐,呕吐以及昏睡的情况。

出现咽痛或者是原有的咽痛症状反复的加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痰多,耳鸣耳闷以及耳痛的情况体征。

第二,体征面色发红发热不愿意说话或者是没有吞咽的动作。

扁桃体出现充血肿胀,扁周充血肿胀的情况。

(二)有以下标准的建议住院治疗第一,咽痛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或者是吞咽困难或咽痛加重。

第二,扁桃体炎不严重,但是存在吞咽的困难以及脱水的症状。

第三,扁周炎或扁周脓肿的患者。

(三)住院治疗第一,一般疗法,患者应该充分的休息。

远离引发疾病的诱因,在饮食方面要做到清淡,低糖低盐,吃一些流食,要在日常当中注意多多补充水分,加强营养,及时疏通大便。

对于出现高烧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应该适当地补充一些电解质,防止体内的电解质不平衡。

休息的地方应该保持温湿度适宜,经常性地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同时要注意,因为这个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最好采用隔离的方式,如果因条件有限的话,不能隔离,那么也要让患者和医护人员同时都要戴上口罩。

第二,对症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的话,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治疗。

当患者的温度过高时还可以使用一些抗炎退热止痛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使炎症早日地消退。

再加上雾化吸入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第三,抗生素治疗,在细菌培养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如果患者病情没有非常的严重,可以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进行服用,如果患者使用青霉素之后没有效果或者病情还是较重的话可以使用第2代头孢抗生素,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口服或者静脉给药。

如果发生患者的局部发生了并发症的话,为了防止进一步扩大引发其他的后果,可以在静脉处给予第3代头孢抗生素。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引言耳鼻喉科是专门研究和治疗耳、鼻、喉及颅面部相关疾病的医学科室。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耳鼻喉科临床诊疗工作日益重要,因此制定一份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对于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和规范操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2.目的本指南旨在为耳鼻喉科医务人员提供一份全面、规范的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临床诊疗指南3.1 耳科详细记录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生时间、症状、疼痛程度等。

进行耳腔检查,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观察、听力测试等。

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2 鼻科进行鼻腔和鼻窦的检查,包括鼻腔内视镜检查、鼻窦CT等。

根据检查结果,判断鼻腔和鼻窦是否存在异常,如鼻息肉、鼻咽癌等。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

3.3 喉科进行喉部检查,包括喉镜检查、声带功能评估等。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声带损伤、声音嘶哑等症状。

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声带保护、药物治疗等。

4.操作规范4.1 安全操作耳鼻喉科医务人员需穿戴干净、灭菌的手术服和手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原则,如规范使用消毒液、避免交叉感染等。

4.2 仪器设备使用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类耳鼻喉科设备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维修或更换。

在使用设备时,要按照操作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误操作。

4.3 患者沟通和知情在诊疗过程中,耳鼻喉科医务人员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告知患者诊疗流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

患者知情后,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减少误解和纠纷。

5.结束语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和规范操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步骤,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指南将根据实践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和临床实践的变化。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耳鼻喉科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涉及了人体三个重要的器官,因此,在耳鼻喉科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的诊疗操作,这些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从耳鼻喉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操作规范法入手,论述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和操作的标准化内容。

一、诊断操作规范化1、耳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法a、外耳道狭窄的诊断当一位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对外耳道是否狭窄进行诊断。

在诊疗操作中要注意,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然后用手压迫耳廓进行鼓膜触诊,如发现外耳道有明显的狭窄和阻塞感,就可以进行针眼检查确认。

b、耳鸣的诊断在诊断耳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其工作、生活环境等情况;2)仔细观察患者的耳廓和听力功能;3)行外耳道镜检查,以排除耳外部疾病的可能性;4)进行听力测试,当有明显的听力下降时,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是由于中耳炎或内耳疾病引起的耳鸣。

a、鼻塞的诊断2)观察患者鼻部局部的形态和情况;3)行鼻内窥镜检查,以了解鼻腔内部疾病的情况;4)进行鼻流量测定,以评估鼻塞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4)进行鼻部血管造影,以确定出血情况。

1、鼻窦炎的治疗法1)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抗菌治疗;2)采用适当的鼻腔冲洗,以清除鼻腔内的炎症物质;3)通过皮下注射或手术治疗,消除鼻窦炎病灶。

2、耳喉科手术操作规范化1)严格遵照手术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手术安全;2)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保证手术效果;3)进行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手术程序说明,解释手术风险。

耳鼻喉科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操作规范

鼻骨整复术1%丁卡因及1%麻黄碱棉片局部麻醉患侧鼻腔后,右手将鼻骨整复器伸入患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后下方,向前上用力抬起鼻骨,左手鼻外协助复位,向两侧鼻腔中部推压鼻中隔,复位后,鼻腔填塞油纱条固定。

隔日撤除鼻腔填充物。

上颌窦穿刺术在局麻下行右侧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穿刺过程如下:麻醉右侧鼻腔下鼻道前端粘膜,左手固定患者枕部,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朝向鼻中隔,于下鼻甲附着处距下鼻道前端约1.5cm处,指向上、外,并稍向后,斜对右眼外眦方向穿刺,落空感后即停止前进,20ml注射器回抽,观察有无液体抽出,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至冲洗液清澈,冲洗完毕后,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8wu注入上颌窦窦腔。

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取坐位,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单,于双侧舌腭弓上、中部及舌根部各注射麻药3-5ml,再于咽鄂弓的中部注射麻药2.0ml后,用扁桃体钳挟持扁桃体牵向内侧,将扁桃体注射直针头于下第三臼齿处,经舌腭弓平行刺入月10mm,回抽无回血后注射麻药3ml,麻醉注射完毕后,用扁桃体钳挟持右侧扁桃体牵向内侧,则舌腭弓的边缘与扁桃体的界限清晰可见。

右手持扁桃体刀,沿舌腭弓外侧1.5mm,自扁桃体上极向下至上角皱襞作弧形切口,用分离器将舌腭弓与咽鄂弓自扁桃体分开,将扁桃体上极分离,并用扁桃体钳挟持扁桃体上极向内下,用分离器沿扁桃体被膜向后分离达咽鄂弓的下部,向前分离达舌腭弓下部的纤维组织韧带处,将扁桃体圈套器套入,达扁桃体下部的小根蒂处,紧缩圈套器,将扁桃体完全切除。

然后用扁桃体钳夹一大棉球塞入扁桃体窝内,压迫止血。

取出棉球后查扁桃体窝内无出血,无遗留的扁桃体组织后,用同样方法切除左侧扁桃体,再次检查两侧扁桃体窝内无出血及残留组织,手术结束,切除物送病理。

上颌窦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单,麻醉眶下神经,1%盐酸利多卡因于眶下孔附近刺入,抽吸注射器无回血,即注射麻醉剂3-5ml;麻醉后上齿槽神经:于手术侧上第二臼齿处,将针向后、向内的方向刺入约2cm,抽吸无回血,即注射麻醉剂3-5ml;麻醉腭大神经:于手术侧第三臼齿的内侧,将针刺入腭大孔,抽吸无回血,即注射麻醉剂3-5ml;从口腔前庭向尖牙窝骨膜下及唇龈沟黏膜切口处作浸润麻醉。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耳鼻喉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负责诊断和治疗耳鼻喉及相关颅颈区疾病。

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是耳鼻喉科医生必备的基础技能,下面就介绍一些常用的诊疗操作规范法。

一、腔镜鼻窦镜检查鼻窦炎是常见的鼻科疾病之一,腔镜鼻窦镜检查是鼻窦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坐位,麻醉鼻腔(将4%利多卡因鼻腔喷雾器喷入鼻腔内,或滴入1%~2%利多卡因凝胶)。

2. 取鼻窦镜,经过灵活的鼻腔扩张术后,穿过缝隙进入鼻窦内。

3. 针对鼻窦内不同位置进行检查,如前乙状窦、筛窦、蝶窦等。

4. 观察鼻窦内的黏膜、分泌物、息肉等病变情况,并取标本行病理检查。

5. 检查结束后,及时处理掉出的分泌物,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

二、鼻咽镜检查鼻咽镜检查是检查鼻喉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如鼻腔、鼻咽、咽部肿瘤、一般性鼻炎等。

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坐位,依次检查鼻腔、鼻咽、口咽喉部位。

2. 麻醉咽喉部(注射2%利多卡因或喷入0.5%利多卡因麻醉剂)。

3. 取鼻咽镜,沾碘伏消毒清洗,放入鼻腔,顺鼻咽通道送入咽部。

4. 观察鼻咽黏膜、扁桃体、喉头、声带等病变情况。

5. 鼻咽镜检查对喉癌、鼻咽癌及白斑病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耳镜检查耳镜检查是检查耳部疾病的必备手段,如中耳炎、积液、鼓膜穿孔等。

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坐位,将耳镜外套套在头戴式耳机上,另一端连接显示器。

2. 将涂有润滑剂的医用铝箔座置于耳道口,要求患者头部保持不动。

3. 十分慢慢地向前推,同时向下推动耳屎、耳部分泌物和异物,最后清晰地观察到鼓膜为止。

4. 检查完毕后,给患者嘱咐如何清洗耳朵和预防耳部疾病。

四、人工鼓膜置换术人工鼓膜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鼓膜穿孔的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取适当位置,约2毫米处打药物。

2. 新鲜干净的钛箔片,剪成适当大小的圆形,用铤器将钛箔片贴附于鼓膜的穿孔处上。

3. 镭射凝固,在其各方位作操作,目的是使钛箔片均匀贴附。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

耳外伤耳廓暴露于头颅两侧,易遭外伤。

常见的耳廓外伤有挫伤、切伤、咬伤、撕裂伤、冻伤和烧伤。

鼓膜外伤常见的原因是挖耳(火柴杆、发夹和毛线针等)和外耳道压力急剧变化(如炮震、高位跳水、打耳光等)。

颞骨骨折多由车祸、坠跌、打击颞枕部或战伤等引起。

临床表现1.耳外伤包括挫伤、切割伤、撕裂伤、火器伤、爆震伤、烧伤和冻伤等。

2.耳廓挫伤有皮下瘀血、血肿,撕裂伤有皮肤撕裂,软骨破碎,部分或完全切断。

早期伤口出血,局部疼痛。

合并感染后出现急性化脓性软骨膜表现。

3.外耳道外伤后皮肤肿胀、撕裂、出血,软骨或骨部骨折可致外耳道狭窄。

4.中耳外伤有流血、耳聋、耳鸣、耳痛,偶有眩晕。

鼓膜呈不规则穿孔,穿孔边缘有血迹,有时可见听小骨损伤脱位。

5.内耳外伤,轻者迷路震荡及爆震聋,主要表现为感音耳聋、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及平衡障碍。

严重者合并岩骨骨折,表现为耳内出血,如鼓膜未穿破,则鼓室内积血使鼓膜呈蓝色,鼓膜破裂有脑脊液耳漏,流出淡红色血液,或清亮液体。

有时合并面瘫。

6.耳外伤常合并颅脑外伤,颌面外伤等。

应注意神志、呼吸、心跳、脉搏、血压、瞳孔,其他神经系统及颅颌面伤情、全身情况等。

诊断依据1.有外伤史2.根据症状和体征。

应注意有无复合伤,如颞骨骨折、颅底骨折及脑脊液耳漏。

3. 受伤后出现晕或听力减退。

治疗原则1.耳廓挫伤后,24h内先行冷敷。

血肿较大时,应在严密消毒下穿刺抽血,局部加压包扎。

撕裂伤应及早清创缝合。

冻伤应保护耳廓,逐步复温,重建血循环。

烧伤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防止粘连,尽量减轻愈合后的畸形。

2.鼓膜外伤后外耳道严禁冲洗和滴药,禁止用力擤鼻,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鼓膜穿孔如长期不愈合可修补。

3-3周后,如病情允许,可用颞肌筋膜修补。

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如有手术适应征,可行鼓室成形术或面神经手术。

用药原则耳外伤出现感染如细菌增减结果未出前抗感染治疗宜联合用药。

辅助检查耳外伤除做“A”项检查外,应尽可能做听力学检查,颞骨骨折宜做CT检查。

耳鼻喉科常规操作诊疗

耳鼻喉科常规操作诊疗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规范第一节上颌窦手术【适应证】1.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保守治疗无效者。

2.上颌窦真菌病。

3.上颌窦息肉、囊肿。

4.上颌窦良、恶性肿瘤,未侵蚀破坏骨壁者。

【禁忌证】病变已超越上颌窦骨壁范围的良、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手术包括下鼻道开窗术、中鼻道开窗术和中鼻道上颌窦口扩大术。

1.手术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2.鼻腔黏膜以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2~3次,再以1%利多卡因对下鼻道、钩窦、中甲前端黏膜做浸润麻醉。

3.根据需要在下鼻道、中鼻道做开窗术,即切除包括黏膜的骨质,使上颌窦通过开窗与鼻腔相通,中鼻道开窗或窦口扩大术者须先切除钩突,然后行中鼻道上颌窦口扩大术。

4.通过开窗或上颌窦口扩大去除窦内炎性组织或良、恶性病变。

5.上述操作过程必须在0°或30°内镜下完成。

【注意事项】手术中注意勿伤及位于窦上方的眶壁,前方勿伤及泪道、泪囊,后方勿伤及蝶腭管,下方勿伤及下鼻甲。

第二节全组鼻窦开放术【适应证】1.重症全组慢性鼻窦炎,经系列非手术治疗或局部手术治疗无效者。

2.慢性全组鼻窦炎并多发性鼻息肉,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禁忌证】1.病变局限在部分鼻窦或保守治疗有效者,忌行大范围手术。

2.少年儿童不宜行广泛鼻窦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均可。

主要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兼顾术者的技能水平,选择对患者最佳的麻醉方式。

(2)术前准备①患者准备:患者仰卧,4%氯己定头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②鼻腔检查:使用血管收缩药后,彻底检查双侧鼻腔,并根据鼻窦CT扫描提示,着重检查术侧中鼻道的解剖和病变情况以及与手术相关的重要解剖定位参考标志。

检验患者内镜表现与CT表现是否相符。

(3)基本步骤①切除钩突:是从前向后术式的起始步骤,钩突切除是否完整,决定了术野是否宽敞、上颌窦口能否顺利暴露及手术能否顺利实施。

以剥离子或镰状刀钝面轻压钩突与鼻腔外侧壁相接处的黏膜,确定大致的切口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规范第一节上颌窦手术【适应证】1.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保守治疗无效者。

2.上颌窦真菌病。

3.上颌窦息肉、囊肿。

4.上颌窦良、恶性肿瘤,未侵蚀破坏骨壁者。

【禁忌证】病变已超越上颌窦骨壁范围的良、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手术包括下鼻道开窗术、中鼻道开窗术和中鼻道上颌窦口扩大术。

1.手术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2.鼻腔黏膜以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2~3次,再以1%利多卡因对下鼻道、钩窦、中甲前端黏膜做浸润麻醉。

3.根据需要在下鼻道、中鼻道做开窗术,即切除包括黏膜的骨质,使上颌窦通过开窗与鼻腔相通,中鼻道开窗或窦口扩大术者须先切除钩突,然后行中鼻道上颌窦口扩大术。

4.通过开窗或上颌窦口扩大去除窦内炎性组织或良、恶性病变。

5.上述操作过程必须在0°或30°内镜下完成。

【注意事项】手术中注意勿伤及位于窦上方的眶壁,前方勿伤及泪道、泪囊,后方勿伤及蝶腭管,下方勿伤及下鼻甲。

第二节全组鼻窦开放术【适应证】1.重症全组慢性鼻窦炎,经系列非手术治疗或局部手术治疗无效者。

2.慢性全组鼻窦炎并多发性鼻息肉,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禁忌证】1.病变局限在部分鼻窦或保守治疗有效者,忌行大范围手术。

2.少年儿童不宜行广泛鼻窦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均可。

主要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兼顾术者的技能水平,选择对患者最佳的麻醉方式。

(2)术前准备①患者准备:患者仰卧,4%氯己定头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②鼻腔检查:使用血管收缩药后,彻底检查双侧鼻腔,并根据鼻窦CT扫描提示,着重检查术侧中鼻道的解剖和病变情况以及与手术相关的重要解剖定位参考标志。

检验患者内镜表现与CT表现是否相符。

(3)基本步骤①切除钩突:是从前向后术式的起始步骤,钩突切除是否完整,决定了术野是否宽敞、上颌窦口能否顺利暴露及手术能否顺利实施。

以剥离子或镰状刀钝面轻压钩突与鼻腔外侧壁相接处的黏膜,确定大致的切口位置。

用镰状刀自中鼻甲前端根部钩突附着处插入,沿钩突与鼻腔外侧壁的附着缘,自前上向后下弧形划开黏骨膜,直至钩突的后下附着缘处。

持剥离子沿切口将钩突向内侧剥离,使其仅与上、下两端与鼻腔外侧壁相接。

用不同角度的筛窦钳将钩突上、下两端与鼻腔外侧壁分离后咬除。

②开放/切除前组筛窦:不同角度的筛窦咬钳从前向后开放/切除前组筛窦尽可能保留和避免损伤黏膜,至中鼻甲基板后,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清除眶纸板和中鼻甲根部残余气房。

③开放上颌窦上颌窦自然孔的定位:用30°或70°内镜寻找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孔。

上颌窦自然孔通常位于筛漏斗后下,对应中鼻甲下缘前中1/3交界处,被钩突尾部遮蔽,钩突切除后才能充分暴露,有时该孔可被息肉或水肿黏膜覆盖而不易找到。

此时可用剥离子或带角度的吸引器,或弯曲探子,沿钩突切缘外侧筛漏斗形成的沟槽自前上向后下滑行,或沿下鼻甲前上与鼻腔外侧壁结合处上方,轻压中鼻道鼻腔外侧壁的黏膜,多可找到狭窄呈漏斗状的上颌窦自然孔。

上颌窦自然孔的处理:若上颌窦自然孔开放良好且窦内未见病变,则保留上颌窦孔自然结构。

否则,可用90°筛窦钳探查并扩大自然孔,然后以反张咬钳向前及前下咬除前囱,或以直钳向后,咬除后囱,扩大上颌窦自然孔,使上颌窦自然孔的前后径达1~2cm。

④开放/切除后组筛窦:以不同角度筛窦钳穿透中鼻甲基板的内下方,沿中鼻甲根部外侧向后,开放后组筛窦直至蝶窦前壁,然后按照顺序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清除眶纸板和中鼻甲根部及蝶窦前壁的残余气房。

⑤开放蝶窦经蝶窦自然孔开放蝶窦:蝶窦自然孔位于蝶窦前壁距后鼻孔上缘10~12mm处蝶筛隐窝近中线处,即上鼻甲下缘附着蝶窦前壁处的内侧,手术中定位蝶窦自然口的比较恒定的解剖参考标志是上鼻甲。

将上鼻甲的后下部分切除,有助于暴露蝶窦自然口。

若蝶窦自然口孔开放良好,则不必损伤,否则,以不同角度的筛窦钳向内、向前下扩大蝶窦自然孔。

经蝶窦前壁开放蝶窦:对病变广泛或局部增生明显时,可循开放了的后筛至蝶窦前壁,遵循近中线原则,做蝶窦前壁开窗,或在正对中鼻甲后缘与鼻中隔间的蝶窦前壁造孔进入,此时,应认真参考鼻窦CT扫描。

⑥开放额窦:用30°或70°内镜,以不同角度的筛窦钳(45°或90°)清除中鼻甲附着缘前端后方,即筛窦前上方的残余筛房达额窦底,此时,应根据CT扫描所示钩突上部附着方式和额隐窝气房分布情况,辅助手术中定位并开放额窦开口。

(4)术腔填塞:主要根据术腔出血状况选择填塞物。

对于术中出血少,术腔洁净的患者,可选用涂有抗生素软膏(如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的明胶海绵、止血纤维、可溶性止血纱布等填塞术腔;而术中出血较多,术腔仍有渗血的患者,则需加填凡士林油纱条,根据出血活动度掌握填塞松紧度,并严格记录填塞物的数量,以备术后清理术腔时对照。

【注意事项】1.中鼻甲的处理方法(1)中鼻甲的病理作用:①影响相邻鼻窦的通气;②妨碍前组鼻窦,如额窦、前筛窦及上颌窦的引流;③妨碍鼻内镜下的手术操作;④引起各种部位的疼痛,如内眦、前额等;⑤术后复发及鼻腔粘连的重要因素等。

(2)中鼻甲的检查和手术适应证的依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 扫描对手术方式起主要参考作用。

鼻内镜下中鼻甲手术适应证:①中鼻甲黏膜病变,如息肉样变、息肉等;②气化中鼻甲,气房内有病灶;③影响鼻腔及相邻鼻窦的通气引流,导致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如嗅觉);④妨碍鼻内镜下的手术操作;⑤引起各种部位的疼痛,如内眦、前额。

(3)中鼻甲处理原则:在清除中鼻甲病变的基础上,按中鼻甲的自然解剖特征和发挥功能的需要,对中鼻甲进行矫形,或称中鼻甲成形术。

不排除因病变广泛,需全部切除中鼻甲的做法。

2.黏膜的处理黏膜的取舍问题贯穿了手术的始终。

促使病变黏膜“可逆性”恢复的条件有3个:①重建并保持鼻腔鼻窦通气引流;②手术中尽可能保留原有鼻窦黏膜;③手术后随访治疗。

(1)操作手法和技巧:对病变严重的黏膜可用筛窦钳钳除。

在开放鼻窦时对需要保留的黏膜应使用黏膜咬钳,切忌成片撕除窦内黏膜。

(2)使用电动吸引切割钻,损伤非常小。

(3)避免手术中对鼻窦黏膜的过度刺激和损伤。

(4)鼻息肉的处理:合并鼻息肉患者,特别是复发鼻息肉患者首先要处理鼻息肉,目的是通过清除病灶,获得宽阔的手术视野,寻找和定位与手术有关的解剖参考标志。

(5)下鼻甲的处理:下鼻甲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是:①单纯肥厚性鼻炎,经保守治疗无效,下鼻甲仍增生肥厚:②下鼻甲桑葚样病理改变;③鼻腔狭窄,中鼻道开放仍难以获得充分的通气引流效果;④有碍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口通气引流和处理的前置下鼻甲前端部分切除手术。

下鼻甲手术方法包括:电烧灼术;冷冻;激光手术;黏膜下切除术;黏膜下切除并下鼻甲骨外移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第三节鼻中隔矫正术【适应证】1鼻中隔偏曲致鼻腔、鼻窦功能障碍或反复出血者。

2鼻腔、鼻窦鼻内镜手术中鼻中隔偏曲妨碍操作需要同时处理者。

3骨性鼻中隔肥厚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者。

4鼻中隔结节性肥厚影响鼻功能者。

5与外鼻畸形相关的鼻中隔偏曲的处理。

6某些经鼻入路手术的鼻中隔前置处理。

【禁忌证】1有传染性疾病及鼻部感染者。

2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病者。

3鼻腔干涩、鼻黏膜糜烂干燥者、易发生术后穿孔。

4儿童不宜行中隔支架切除。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1)体位:仰卧位或半坐位。

颌面部及前鼻孔4%氯己定或75%乙醇清洁消毒。

(2)麻醉: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选择原则依据患者情况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而定。

2手术方法(1)黏骨膜切开:于一侧鼻中隔前部(一般为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稍后,上至顶部,下至中隔底部,行弧形切口深至软骨面。

若打算直接剥离对侧鼻中隔黏骨膜,可在切口前或后1~2mm用软骨刀切开鼻中隔软骨至对侧黏骨膜下。

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优势,切口有较大灵活性。

针对单纯鼻中隔棘或嵴突,或局部偏曲,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手术,即仅须在局部偏曲前做切口,或在嵴突表面做自前向后切口,去除偏曲的中隔支架,对侧黏骨膜保留完整,达到矫正鼻中隔局部异常(偏曲)的目的。

(2)剥离:用钝性鼻中隔剥离子在黏骨膜下,与中隔面平行剥离,略向下外侧用力,将黏骨膜与鼻中隔骨性支架分离,同时可起到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对弯曲明显、棘或嵴突部位周围要充分减张。

鼻底骨软骨交界处常有黏骨膜皱褶,应在鼻内镜直视下,用小球刀切开。

剥离范围视偏曲程度和范围而定,以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和继续剥离为原则。

(3)软骨切开及对侧黏骨膜剥离:在切口前或后1~2mm切开软骨至对侧黏骨膜下,以上述原则剥离对侧黏骨膜。

(4)鼻中隔骨性支架的处理①软骨部的处理:用轮转刀切除方形软骨。

儿童及青少年的软骨必要时按照生物动力学原则,在软骨表面做划痕或夹板固定30min并修整后回植入鼻中隔黏骨膜之间。

②骨部处理:筛骨垂直板也可按照软骨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回置。

上颌骨鼻嵴与软骨交界处多膨大。

若沿鼻底凿除鼻嵴,极易导致较明显的出血,此时可用平凿将两侧膨大的骨性嵴突铲平,矫正效果好,避免可能的出血。

以上步骤完成后,复位鼻中隔黏膜,观察矫正效果。

注意以下两点:鼻中隔前上部(与鼻嵴和筛骨垂直板延续的鼻顶)是否彻底矫正;中鼻甲前端能否充分暴露这常是鼻中隔矫正效果相关的主要原因。

切口一般不须缝合,但在鼻腔填塞时,注意将黏膜切口整齐对位。

3鼻中隔黏膜损伤的处理鼻中隔矫正术中,如果一侧黏膜损伤穿孔,对侧完整,应尽量将损伤黏膜对位铺平。

一般无须进一步处理,不会出现鼻中隔穿孔。

如果两侧黏膜均破损,对合后无法封闭穿孔,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1)减张:即在破损的黏膜周围做切口并起到减张作用,通过黏膜的错位封闭鼻中隔穿孔。

(2)鼻中隔骨性支架回置:将鼻中隔软骨或筛骨垂直板修整处理后,回插入鼻中隔黏膜穿孔之间,封闭穿孔。

(3)筋膜支架:鼻中隔穿孔的修补不宜使用赝复物,应采用自体组织。

没有合适的骨性支架时,可取阔筋膜做支架,引导鼻中隔黏膜再生修复。

第四节气管切开术【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梗阻。

2.各种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如昏迷、咳嗽反射消失,胸外伤,胸腹部手术等。

3.咽部、喉部或颈部较大手术,先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

4.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减退,气管切开术进行辅助呼吸。

5.偶有经气管切开途径取出气管异物。

【禁忌证】1.严重呼吸循环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者。

3.未获得病人或病人家属同意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一)术前准备1.手术器械主要包括注射器及针头、圆头刀、尖头刀、解剖剪、直弯形止血钳、甲状腺拉钩、气管撑开器、气管套管等;同时应备好氧气、吸引器、人工呼吸器材,婴幼儿呼吸困难,手术条件欠佳者,应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必要时可先行插管或放入气管镜后再行气管切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