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公开课)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复习教学课件PPT

包头
【高考演练】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 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 形成的原因。 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 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 3)图中A地区在春季,历史上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 曾屡次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成 善的排涝系统。 因。 春季升温,积雪融化,流量增加;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 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低纬河段 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 升温早,解冻快,高纬河段升温 要措施。 晚,解冻慢,冰凌阻塞河道,形 ①针对沙化,铺设草方格、植树 成凌汛,河水易溢出,带来洪涝。 种草等。②针对凌汛,炸冰。
⑴说明形成这次大洪 水的主要原因。 多雨(梅雨)季节; 持续强降雨 ⑵说明蓄洪区分洪的 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 制工程、淮洪新河的 主要功能。 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 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 影响。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高考演练】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分析两地区死 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玉树较海地①震级相对小;②地广人稀;③震 源深度深。 (2)结合材料信息从位置、海拔、地形、天 气等方面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哪些? ①处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存在严 重的高原反应;②地形非常复杂,主要受灾地 点沿峡谷地带分布,交通困难;③天气条件恶 劣,陆路,航空受阻;④地理位置偏僻 地广人 稀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高考演练】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 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 形成的原因。 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 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 3)图中A地区在春季,历史上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 曾屡次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成 善的排涝系统。 因。 春季升温,积雪融化,流量增加;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 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低纬河段 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 升温早,解冻快,高纬河段升温 要措施。 晚,解冻慢,冰凌阻塞河道,形 ①针对沙化,铺设草方格、植树 成凌汛,河水易溢出,带来洪涝。 种草等。②针对凌汛,炸冰。
⑴说明形成这次大洪 水的主要原因。 多雨(梅雨)季节; 持续强降雨 ⑵说明蓄洪区分洪的 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 制工程、淮洪新河的 主要功能。 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 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 影响。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高考演练】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分析两地区死 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玉树较海地①震级相对小;②地广人稀;③震 源深度深。 (2)结合材料信息从位置、海拔、地形、天 气等方面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哪些? ①处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存在严 重的高原反应;②地形非常复杂,主要受灾地 点沿峡谷地带分布,交通困难;③天气条件恶 劣,陆路,航空受阻;④地理位置偏僻 地广人 稀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 向 我国地质灾害的成因
3.下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 滑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答案
考 向 我国的洪涝灾害
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 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 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 城港市。
发布准确的寒
作物和牲畜受
围的剧烈降温, 由东北到
潮消息或预警,
到冻害,交通、
并伴有大风、雨 海南依次
做好防寒准备
通讯和建筑物
雪、冻害等现象 减弱
受到很大影响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地质构造复杂、 地形崎岖,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等
西南地区
人畜伤亡、财 产损失大,公 共设施遭严重 破坏
提高防灾减灾 意识,加固建 筑物和岩体, 避开危险区
考 向 我国的洪涝灾害
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
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
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
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
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
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
水灾保险等。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河道弯曲,地势低洼等。
解析 答案
2.该地最常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 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修筑大堤。支 流众多、洪峰叠加是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水 的原因之一,而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也是针 对中下游多洪水灾害而采取的措施。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市级公开课PPT课件

夏
季
风
东部地区
的
雨带推移
进
退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4-5月 10月
果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短,而在北方停 留的时间长,对我国东部的降水会有什么影响。
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析灾害
阅读P111的活动2材料和淮河流域图, 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治理总结:上拦、中蓄、下泄
其他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
下列自然灾害事件分别属于自然灾害的哪一特征
潜在性 群发性 周期性 突发性
1.长江流域在20世纪以来,发生了1936年、1954年和1998年的
三次全流域型特大洪水。
( 周期性 )
2.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常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火山喷发
加拿大一支黄花
洪涝
干旱
汶川地震
印度尼西亚海啸
气候: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多暴雨 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流: 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 原因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各抒已见防灾害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的措施防治洪涝? 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中游:退耕还湖、洼地建蓄洪、滞洪工程 下游:开挖入海新河 全流域:建设加固防洪大堤、疏通河道
⑤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种类多,频率高,影响范围广,以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
知识铺垫
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类型: 洪水、雨涝
二、原因:季节性区域强降水 (气候) 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

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2012年百校联盟模拟)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图为我国洪 涝灾害风险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全国洪涝灾害风险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 (2)试说明图示洪涝灾害风险区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3)如何有效预防洪涝灾害?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我国洪涝风险区 空间分布的成因应从自然、人为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 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河流中下游平原 (2)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河流沿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口、经济密度大。 (3)加强监测;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 水库和分洪区等,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命题立意] 本题组考查考生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同时考查利用图中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总 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并且有12、8等高值、低值中心。第(2)题,图中等 值线的变化是各地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有季风、地形 等。①地凸向高值区,根据“凸高为低”的原理,说明是年干旱旬数的低 值区,因为该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②地处在背风坡,降水少,干旱程 度高于①地;③地也处在背风坡,降水少。
1.(2012年百校联盟文综)读东北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及风电站分布示意图, 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有效风能密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小 B.有效风能密度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C.黑龙江省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小 D.风电站与城市的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 (2)甲、乙两地已建风电站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甲、乙两地风能资源贫乏 B.甲、乙两地常规能源供应充足 C.甲、乙两地是主要的耕作业区 D.甲、乙两地风电设备制造技术落后
复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23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公开课

1、河流上游地区恢复植被; 2、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 预报,及时发布台 修筑水利工程,城市低洼 处完善排涝设施; 风预报和警报 3、加强对天气的监测等 ;
发布准确的寒潮 消息或警报,及 早防护
改变农业结构,选 择耐旱作物,开展 农田水利建设等
四、常见的地质灾害
其他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山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地震 火山 台风 泥石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 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地质地貌: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 生物灾害:蝗灾、虫害、生物入侵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 或降水异常偏 少
东部地区多发,华 北地区多春旱,长 江中下游地区多伏 旱
沙尘暴
沙尘物质、大风、不 稳定的空气状态过度 放牧、开荒破坏草场、 破坏绿化等;
成因 分布 多发季节
热带气旋强烈 发展 热带或副热带 由东北到西南 海面(26℃以 依次变弱 上) 夏秋两季
干旱、半干旱 少雨地区
雨季
主要发生在 不同地区多发 依情况而定 冬半年 季节不同
造成粮食减产,
危害
防治措施
1、河堤决口; 狂风、大暴雨、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 人畜饮水困难, 冻害,交通、通讯和 2、水库溃坝; 大海潮、大海啸 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影响经济发展和 3、城镇和农田淹没等
土地荒漠化 防风固沙
易造成人员伤亡
社会的安定
2、分类
气象灾害:
台风眼
台风(飓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台风的结构
高中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定期开展各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对灾害 的实战能力。
倡导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形成全社会共 同应对灾害的局面。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回顾
梳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展望未来
分析未来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和建议。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自然灾害风险将 不断上升,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应对。同时,科技创新和生 态文明建设将为防灾减灾提供新的机遇和手段。
特性
洪峰流量大、历时短、挟带泥沙多、 破坏力强等。
影响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 ,以及水库调度、河道治理、城市化 等人为因素。
洪水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评估
对农业的影响
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 、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 收。
对工业的影响
损坏工厂设备、影响正 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促进技术创新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 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政策对话与协调
通过政策对话与协调,各国可以共同 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形成合力应对 环境问题。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国际合作可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全球环保事业的 发展。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及
06
其危害
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
社会秩序混乱
财产损失
风灾会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风灾可能导致交通中断、电力供应中断等, 从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居民正常生活。
02
01
环境破坏
风灾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 等,进一步破坏自然环境。
倡导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形成全社会共 同应对灾害的局面。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回顾
梳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展望未来
分析未来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和建议。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自然灾害风险将 不断上升,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应对。同时,科技创新和生 态文明建设将为防灾减灾提供新的机遇和手段。
特性
洪峰流量大、历时短、挟带泥沙多、 破坏力强等。
影响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 ,以及水库调度、河道治理、城市化 等人为因素。
洪水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评估
对农业的影响
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 、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 收。
对工业的影响
损坏工厂设备、影响正 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促进技术创新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 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政策对话与协调
通过政策对话与协调,各国可以共同 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形成合力应对 环境问题。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国际合作可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全球环保事业的 发展。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及
06
其危害
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
社会秩序混乱
财产损失
风灾会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风灾可能导致交通中断、电力供应中断等, 从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居民正常生活。
02
01
环境破坏
风灾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 等,进一步破坏自然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 多暴雨; 2.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年)
(2008年广东卷)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 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 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 因。(6分)
台风的危害
1)狂风 —— 12级或12级以上的强风,具有可怕 的摧毁力。可掀翻万吨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 通讯设施遭受严重损失。 2)特大暴雨 —— 一天中降雨量达500~1000毫米, 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淹没农 田、村镇。 3)风暴潮 —— 严重时潮位可高出海平面5~6米, 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地震 台风
火山
干旱
洪涝
泥石流
2015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
•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 考标要求: • 自然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
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概况
概 分 念 类 发生在 地球表层系统 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 自然事件 地质地貌 灾害、 气象 灾害、 生物 灾害、海洋灾害等
洪灾
【例题2】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是 。 (2)你认为如何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①(1)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暴雨多;地势低洼,河 流排水不畅。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 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 泥沙淤塞河道。淮河入海口少(2)技术上,通过卫星监测, 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生物措施上,在中上游 地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工程措施上,修建水库蓄洪, 开挖新的入海口泄洪。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4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表)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寒潮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变弱
雨雪、冻害等现象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 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
地震
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
发育、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地区
围内的地面震动
第五页,共32页。
(横向(hénɡ xiànɡ)续表)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变式训练2: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气象 (qìxiàng)灾害之一。读下表,完成(1)~(3)题。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1)下列气象灾害中与沙尘暴成因相似的是( ) B
A.台风
B.寒潮
C.暴雨洪涝(hónɡ lào)
D.旱灾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解析】本题组考查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zāihài)的成因和 防治。第(1)题,沙尘暴与寒潮均属于冷锋天气形成的气象 灾害(zāihài)。
第二十页,共32页。
(1)图示重旱的主要(zhǔyào)省区简称B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思维过程】该题组考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自然灾 害的分布与防治。第(1)题,根据图例信息(xìnxī)可 知,图中重旱的省区有四川、云南、贵州,四川简称 为“川”或“蜀”,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 简称“贵”或“黔”。所以选B项。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kěnéng)C 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三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新人教版

后天性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 趋势 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的概述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
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成因类型: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 生物 灾害、海
洋灾害。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 突发性 、多因性、群发
能源发展方 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
向
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
[指点迷津] 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 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生产量和消 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 导致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已,而煤炭的生产和消 费数量仍在增加。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 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 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 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 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3.链接拓展——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成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消耗
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 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国际 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 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 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 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 的 物质 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按自我再 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
可再生 资 气候资源、水资源、 是相对的,当对可再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

形成自然因素
2.因素人为影因响素范:围人和类活动可改变灾害发生的
、
3.按成因类型分为________灾害、________灾害、 ________灾害、________灾害等。
4.主要特征:复杂性、________性、灾发性、多因
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5.表现:阻碍人类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限制性因 素,甚至影响社会________和持续发展。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
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回答3~4题。
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0
0
26
其他 51
3
20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 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
走向高考·地理
湘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一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单元
第四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前情回顾夯实 基础知识整合 重点难点突破
方高法考警真示题探演究练 课堂巩固达标 课后强化作业
前情回顾夯实
常回头看看 温故而知新
(2012·江苏T15~16)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 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1.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________极不均匀,降水量 ________变化大、________分配不均。 (2)我国暴雨具有________、频发性和________的特点。 (3)近年来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事件显著增 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洪涝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 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 请对比简要分析成因。
(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 河道淤塞,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调蓄、行洪能力 降低。
7.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 ②大量采挖河沙 ③进行河道的截弯取直 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 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
面对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办?
洪涝灾害预防和预警机制, 险 2、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 的好工具。
3、保管好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工具, 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寒潮
在冷空气入境后,当地气温须在24小时以内下降 10℃或10℃以上,且最低温度要在5℃以下的才能称为寒 潮。达不到规定的称为强冷空气或冷空气。
(2)①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 ②现在,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 预报能力提高,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3~4题。
3.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4.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 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 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 之低,历史罕见,给人民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 图16为“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降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暴雪的 形成原因。(9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积雪融化后,大量融 水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 ¢ ¢ ¢ ¢ ¢ ¢ ¢ ¢¢ ¢ ¢ ¢ 海
水灾 ¢ 旱灾 旱灾 区 水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 (3)江南丘陵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 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 加固堤防,提高河流的抗洪能力; 疏通河道或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气象灾害:
干旱、暴雨、洪涝、台风、 寒潮、冻害、异常高温、干 热风、暴雪、 冰雹、冻雨、 浓雾、沙尘暴等
洪涝
“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 滥、 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 “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的积水成灾。
旱灾
例1:(1)材料一中A、B、C三地是我 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 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在 季,成灾 原因是 ;B地多发生在 季, 原因是 ;C地多发生在 季, 原因是 。
(2)材料一中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 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 干旱的主要原因。
A地主要是春旱,原因是①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②雨季尚未来临,降水少 ③适逢春耕,需水量大。
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31.(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 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 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2分)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 (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 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 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 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B地主要是伏旱(7,8月), 原因是①气温高,蒸发旺盛; ②受副热带高气压 【答案(2)①地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 影响,降水少;③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需水量大。 较严重。②地地形中央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水流急,很快注入海洋,使 C地主要是冬旱,原因是①珠三角纬度低,冬季气温相对较高,蒸发旺盛, 当地地表水缺乏。 ②雨 带已经离开大陆,降水少;③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需水量大。
40-49.9cm 50-59.9cm 60-69.9cm >>70cm
图16
乌鲁木齐
(1)主要分布在山区(3分) 来自亚洲内部的冷空气势力强大,造成强烈降温,加之 地势高,气温低更低;(3分) 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较湿润气流经山地抬升,形成暴 雪(3分) (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2分); 大量雪水在山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2分); 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2分)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 A.九省通衢 地上悬河 B.洞庭湖畔 赤壁战场 C.鱼米之乡 九曲回肠 D.黄金水道 险滩密布 6.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洪灾的成因
湖湖 萎缩
无法 “容水”
河道淤塞,河床抬高
(2012年上海卷)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 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 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