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刺的朋友 (第2课时)
23 公开课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23 公开课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a7f0d5a3186bceb18e8bb42.png)
“用 看”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 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 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 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 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 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 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 了……
23 带刺的朋友
“我会 ”
看见 哗哗作响 猜测 扎在
注视 噼里啪啦 恍然大悟 聪明
监视 噗 钦佩 高明
++ +
“我会 ”
看见
注视
监视
“用 看”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 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 的一举一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
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
条……
龙
小
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通过这些“看”,他发现小刺猬 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按 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 圈出表示它偷枣动作的词语。
爬 龙 小 五
“用 看”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 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小心谨慎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 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龙 小 五
那个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 明啊!
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做什么? 你从 课文哪句话得知它接下来的行为?
龙 小 五
“用 听”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 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 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 事可真高明啊!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7b0d327fc4ffe473268ab11.png)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生动,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宗介华的作品。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
特别是细致描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
为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以“感悟语言的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对比阅读、抓关键词语品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的学习中,品悟作者语言的生动。
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在阅读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感悟语言的生动,体会刺猬的聪明。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自主阅读《带刺的朋友》一书中的另一个小故事,进一步体会刺猬的聪明可爱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2、引导学生用比较阅读、默读、浏览、猜读等方式阅读文本,较快地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软件、学习单、拓展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师导言(媒体配上朦胧的月夜,刺猬偷偷爬进院子的画面):同学们,一个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芳香。
此时,有一个小家伙悄悄地爬到了我家后院的枣树旁边,这位神秘的不速之客是谁呢?提示课题:带刺的朋友【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描述了一个月光朦胧的宁静乡村夜晚的画面,为刺猬偷枣营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期待。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f769df18583d0496459c1.png)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生活,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复习词语,巩固旧知。
(1)我会读:看见注视监视哗哗作响噼里啪啦噗猜测恍然大悟钦佩扎在聪明高明。
(“扎”多音字复习,两个“明”的读音辨析)(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刺猬)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刺猬?(聪明)2.“聪”原本是这样写的,右上边是窗户,右下边是心,表示内心有窗,心地明亮,加上左边的“耳”,强调耳朵灵敏,善于捕捉真相。
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聪”,它由哪些熟悉的字组成?(由耳、眼、口、心这些熟悉的字组成),我们平时用好这四件宝,就会变成聪明的人。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带刺的朋友》,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这几件宝来观察生活的。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bbe3e6fb52acfc789ebc9ec.png)
《带刺的朋友》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带刺的朋友》二、教材版本: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三、所在单元:第七单元四、所讲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设计意图:本课时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对中年级段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立足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体现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贯穿的教学思路,同时为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讲一讲故事和自读自悟品词析句的形式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复述故事,将故事讲得具体、生动,老师通过提取关键词和利用图片创设情境的方式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更好的复述故事,同时为了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教师在课后向学生推荐宗介华的散文集《带刺的朋友》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目标:1.教师再次指导书写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中容易混淆的“枣”、“刺”字,通过星级评价扎实落实写字教学;2.关注刺猬偷枣的内容,抓住表示环境、声音、动作的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并积累语言;3.能以“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1.关注刺猬偷枣的内容,抓住表示环境、声音、动作的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
2.能以“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难点:能以“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刺猬偷枣的故事。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3课《带刺的朋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呢?2.书写指导“刺”字和“枣”字:(1)找不同:师:孩子们,在昨天的书写中反馈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发生混淆,它们就藏在“刺猬偷枣”这个短语中,请大家仔细观察“刺”“枣”,这两个字有哪些不同呢?(2)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呢?在写字的时候我们不光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避让,将字写正确,而且还要将字写得整洁、美观。
(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图文讲解+练习
![(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图文讲解+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38c1a9ef111f18583d05adb.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我会写刺cì(刺猬、鱼刺、讽刺)枣zǎo(枣树、枣子、囫囵吞枣)颗kē(颗粒、一颗、两颗钉子)忽hū(忽然、忽略、忽高忽低)乎hū(圆乎乎、胖乎乎、出乎意料)暗àn(黑暗、暗号、柳暗花明)伸shēn(伸出、伸冤、能屈能伸)匆cōng(匆匆、匆忙、来去匆匆)沟gōu(水沟、沟渠、山沟)聪cōng(聪明、失聪、耳聪目明)偷tōu(偷枣、小偷、偷偷摸摸)追zhuī(追到、追问、追逐打闹)腰yāo(弯腰、腰部、点头哈腰)我会认馋chán(馋猫、嘴馋、眼馋)缓huǎn(缓慢、缓和、缓冲)讶yà(惊讶、怪讶、猜讶)测cè(猜测、预测、变幻莫测)监jiān(监视、监察、监守自盗)恍huǎng(恍然、恍惚、恍然大悟)悟wù(觉悟、醒悟、大彻大悟)逐zhú(逐个、追逐、笑逐颜开)扎zhā(扎刺、扎针、垂死挣扎)多音字扎zhā(扎针)zā(扎辫子)zhá(挣扎)散sǎn(散落)sàn(散场)兴xīng(兴旺)xìng(兴趣)近义词摆动一一晃动朦胧一一模糊惊讶一一惊奇猜测一一预测监视一一监督诡秘一一神秘归拢一一聚集钦佩一一敬佩踪影一一踪迹恍然大悟一茅塞顿开反义词朦胧一一清楚缓慢一一快速归拢一一分散钦佩一一轻视聪明一一愚笨蹑手蹑脚一一大摇大摆理解词语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朦胧:月光不明;看不清。
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缓慢:不迅速;慢。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监视: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恍然大悟: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归拢:把分散着的东西聚集到一起。
钦佩:敬重佩服。
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fe057b360cba1aa911da3b.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刺猬偷枣过程的语段,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3.体会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习描写刺猬偷枣过程的语段,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复习词语2.这个带刺的朋友是谁呢?课文主要写了它的一件什么事?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偷枣的原因师:到底是什么样的枣,招引来了小刺猬?(课件出示)句子: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齐读2.引导体会语句的生动3.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三、学习“偷枣”,感悟“高明”。
1.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
难怪小刺猬也忍不住来偷枣呢。
(1)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0小节,按照顺序划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生读圈出的有关动词:爬、摇、归、打滚、扎、驮、跑。
)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这些词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过程呢?(老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刺猬先“爬树”,接着“摇枣”,然后“扎枣”,最后“驮枣跑去”。
2.再读悟“高明”对于刺猬偷枣,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我的钦佩之情,你们找到了吗?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理解“高明”(技艺高超))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再读句子,感悟刺猬偷枣“高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3 带刺的朋友2 教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3 带刺的朋友2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bf13f7227916888586d750.png)
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哩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 声,径直掉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
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你猜怎么着?
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
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哩啪啦”地 落了一地。
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
“扑”的一声,径径直直掉下来,听得出摔得还
挺重呢!
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 逐个地 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 了一个 滚。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 扎在它的 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
23 带刺的朋友
wè i
刺猬
朦胧 斑斑驳驳 时隐时现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 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 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上树摇枣 归枣打滚 驮枣逃跑
爬摇 掉 归 打滚 扎 驮跑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
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
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 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 地跑去了。
•
我刚想叫住它,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 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 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 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调过头去, “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 得直拍手。
பைடு நூலகம்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 丫……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4b47f63b9f3f90f77c61b6f.png)
“贴”“注视”这些动 词表现了作者观察得小
心翼翼,非常仔细。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爬上树杈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 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说明那个东西还 在继续爬,“我”也 还在继续监视。
谨慎、聪明
也许的意思,表示猜测。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 没有小伙伴?
三个问句说明 了什么?
连续三个问句说明作者对 小刺猬的担心,表达了作 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 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一系列的动作,足以表 现作者对小刺猬的惦 念和牵挂,对于小刺 猬的离去十分不舍。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是重物落在地上的声音。
反问句
用反问的语气肯定 自己的判断,从枣 树上落下的是刺猬。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 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 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 刺猬“偷枣”很熟练。
驮枣快跑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驼着满背的红枣,向 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 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是摇晃枣树枝发出的声音。
是枣子落地的声音,说明 了红枣落地的声音之大, 突出了红枣的数量之多; 也说明了当时晚上很安静。
这一摇枣的场景描写表现了刺猬的聪明。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 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指农历月初的月亮。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 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00817262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00817262](https://img.taocdn.com/s3/m/330529da7375a417876f8f2e.png)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1.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3.从作者对刺猬不同的称呼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2.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难点从作者对刺猬不同的称呼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复习导入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
“带刺的朋友〞是指__________,课文写了它________________的事。
二、再读课文,体验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
(1)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1自然段。
(2)指名读。
(多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这枣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馋,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2.学习第2~1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画出一句概括介绍刺猬偷枣本领的句子。
(2)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领可真高明啊!师:“高明〞是什么意思?小刺猬偷枣的本领高明在哪儿?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第2~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小刺猬偷枣的本领高明,用波浪线画出来。
(3)学习重点语句。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轻声读读这些句子,任意选择一句,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学生对上面的句子进行交流,体会其生动性。
③边读边找出描写小刺猬动作的词,在下面画上小圆圈。
(生画,交流)④板书:爬归拢打滚驮跑⑤教师小结:正是作者注意仔细观察,抓住小刺猬的动作进行描写,才能让大家如同亲眼所见小刺猬偷枣那精彩的场面。
⑥齐读第11自然段。
理解“钦佩〞(赞扬、佩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谁能用钦佩的语气来夸夸这只小刺猬呢?(指名读)3.学习第12自然段。
23 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
![23 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b740c17482fb4daa58d4b67.png)
力摇晃地。
说明了状元成才红路 枣落地的声音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状元成才突路 出了红枣的数量之多;
也说明了当时晚上很安静。
落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 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 摔得还挺重呢!
逐个归枣、打滚扎枣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 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 儿。你猜怎么着,归状元成拢才路 的那堆红枣,全 都扎在它的背状元成上才路 了。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我”对小刺 猬有哪些不同的称呼?
圆乎乎的东西 那个东西 树上那个家伙 聪明的小东西
表达了 “我”对刺猬 的喜爱之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的是_秋__天__(季节)的一天晚上,
“我”在后院的一棵_枣__树__旁看到了一个偷枣 的小东西——_刺__猬__,并对它偷枣的本事表示 钦佩的事,表达了“我”对它的_喜__爱__之__情__。
选做 这篇课文节选自宗介华的散文 《带刺的朋友》,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 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 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了哪些 新的印象。
老师指导:《带刺的朋友》一文,除了写 小刺猬偷枣外,还写了小刺猬刺狗。从这个故 事中,我们知道刺猬身上的“刺”是用来防身 的,还感受到了大刺猬对小刺猬的怜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驮枣快跑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驼着满背 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 地跑去了……
“我”对刺猬偷枣这件事有什么评价?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 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喜爱
三 小组讨论后交流
偷枣过程: 爬摇掉归滚扎驮跑
刺猬这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再________, 最后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5fa1bab9f3f90f76c61bcb.png)
2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材简析:《带刺的朋友》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是一篇优美的课文。
课文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
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学情分析:三年级正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起始阶段。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新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既做到分步实施,又注重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
“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事例”。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体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又采用感情朗读和讲述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能找出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连贯动词,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刺猬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特别的朋友给你们认识,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谁了,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吧。
(贴图:刺猬)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刺猬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
2.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604c323b3567ec102d8a9c.png)
品偷枣之高明习“语用”之生动——《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3课【教学目标】。
1.识记“聪”字,理解词语“高明”“缓慢”“诡秘”“逐个归拢”“急火火”,并借助这些词语感受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通过借助修饰语,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够学会运用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通过抓“非常惊讶”“暗暗猜测”等词语,感受作者内心的变化。
并能够从作者对小刺猬称呼上的改变,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4.初步学习并运用细心观察,边描写事物活动边表达自己心里感受的双线交叉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感受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学会将故事讲述完整,讲生动。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边描写事物活动边表达自己心里感受的双线交叉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带刺的朋友》。
2. 这里带刺的朋友是谁?(刺猬)课文讲了一件关于它的什么事呢?(刺猬偷枣。
)3.它偷枣的本事如何,文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它偷枣的本事?出示句子: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4.理解“高明”,指导朗读。
5.课文中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呢?趁着这朦胧的月光,我们一齐走进这个故事,走进这只可爱的小刺猬!【设计意图:鲜明的针对性的教学导入环节,先紧扣“朋友”是谁?接着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启发学生思考:最能体现它偷枣本事的是哪一句?导入开门见山,由词语到课文主要内容,再到文章的中心句,层层递进,不枝不蔓,不仅针对了学生实际学情,也针对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触及了学生思维,对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着眼修饰语,感受刺猬偷枣高明板块一:抓修饰语,感受高明师引读第一自然段: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就看见了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a.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1.小刺猬是怎样爬的啊?(板书:缓慢地爬)你们可以做做动作吗?2.师:小刺猬,你为什么这样爬啊?生:我担心被发现啊,所以小心翼翼。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b819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e.png)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 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 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问题、完成任务,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性。
作业布置:根据本课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背诵课文段落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总结归纳知识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专注度:学生是否能够集中 注意力听讲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会写 其中的“枣、浅、刺”等汉 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 刺猬的喜爱之情。
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带刺的朋友” 的可爱之处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带刺的朋友” 的生存智慧
回顾上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已有 知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展示本节课标题和项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包括读音、含义、用法等方面。 分析课文: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作者情感。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 真实情境,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5258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1.png)
讨论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定义:讨论法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讨论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 教学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次,学生分 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优点: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 理解“带刺的朋 友”的可爱之处
运用多种方法, 如圈画、批注等, 深入体会作者对 刺猬的喜爱之情
通过小组讨论, 分享各自的学习 方法和感受
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与动物和谐相 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添加标题
请同学们回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菜市场或超市挑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水果, 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并用一段话进行描述。
添加标题
请同学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公园或郊外寻找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观察它的生 长环境、特点等,并尝试用画笔将其描绘下来。
添加标题
请同学们回家后,挑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或一个故 事,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带刺的 朋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 5 教学步骤 6 作业布置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1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刺、枣、捡”等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将思想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的表达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刺的朋友》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
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事例。
2. 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带刺的朋友》,大家一起说这位朋友是谁?
学生回答:刺猬。
2.师:小刺猬怎么成了作者的朋友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品文知意
1.教师请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刺猬到底做了什么呢?
2.交流汇报刺猬做的事情:偷枣、藏身。
3.它偷枣有计划吗?有逃走的路线吗?
4.师生交流。
师:小刺猬是怎么样偷枣的?分几步完成的?
生1:小刺猬是慢慢爬到树上偷枣的。
生2:小刺猬是把枣扎到身上偷走的。
生3:小刺猬是……
三、合作探究
1.四人学习小组朗读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刺猬在树上的
活动?哪部分是描写刺猬扎枣并把枣运走的?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刺猬在树上活动:2-7自然段;
刺猬在树下活动:8-10自然段。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思考: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刺猬偷枣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2.学生交流,归纳: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拢、滚、驮、跑。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师:刺猬明明偷了枣,作者为什么还要称赞它呢?为什么还
把它当作带刺的朋友呢?、(学生交流答案)
4.教师范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
明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学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说话训练、
小刺猬,本事大,你能介绍给大家吗?
()地往上爬()摇晃()地爬来爬去()在一起()打滚()地跑
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连接词和修饰词,复述偷枣的过程。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把偷枣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播放PPT15)
2.课文写的是刺猬,为什么不直接以“刺猬”为题呢?
3.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自己独到的本事?
七、布置作业
1.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2.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写一写它们独特的本领。
八、板书设计
晃树
小刺猬聪明、机灵、本事高明带刺的朋友
扎枣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主要写了小刺猬是如何偷枣的,较之前的课文做了明显的改动,这样的改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去体会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我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分成了两部分,即树上的活动和树下的活动,这样的步骤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学生也更容易把握文章,复述文意。
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做得比较好,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从不会到会的整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虽然一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与作者一起和刺猬交了个朋友,更学会了概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