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析法

合集下载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国内所有生产要素创造出来的总收入。

计算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经济结构。

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国民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薪金报酬:即劳动者在生产中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生产经营所得:指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租金、股利等;净外部因素收入:即国民在对外贸易中所获得的净收入。

这些部分组成了国民收入的总额,通过计算这些部分的总和可以得到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内的国民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总产值法总产值法又称为生产法,是计算国民收入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对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内所有生产单位生产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价值进行统计,来计算国民收入。

具体来说,总产值法包括三个方面:工业增加值:也就是工业部门在生产中创造出来的价值;农业增加值:指农业部门生产农产品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服务业增加值:包括商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创造出来的价值。

将以上三个方面的增加值相加,再加上净产品税(产品税减去产品补贴)和净外部因素收益,就可以得到通过总产值法计算得出的国民收入。

总支出法总支出法又称为需求法,是另一种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它是通过对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内最终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统计,来计算国民收入。

总支出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消费支出: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政府购买消费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而支出的金额;投资支出:包括企业和政府在设备、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支出;净出口支出:即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通过将以上各方面支出相加,再加上企业固定资本折旧和净外部因素收益,就可以得到通过总支出法计算得出的国民收入。

总收入法总收入法是另一种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它是通过对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报酬进行统计,来计算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AD=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C+I+G+NX
二、收入法
这种方法称为所得法或成本法,又称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 的特点是,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 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相加起来计算出国民收入,再对国 民收入增加或减少一些项目就可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在实 际应用中,将上述4项收入加总起来的数据还不是国民生产 总值,应该再加上企业间接税和折旧,

I≡S
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的经济活动考虑了进去。政府的经 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通常以T来表示),另一 方面有政府支出(G)。这样,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如下: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
Y=C+I+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传感器的分类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下一页 返回
8. 3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关系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C+I
从收入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 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作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 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 蓄,以S代表储蓄,则可表达为:

2、国民收入的基本统计方法

2、国民收入的基本统计方法
• 流量来自于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于一 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新的国民收 入计入国民财富。
•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通常从分析国民收入流 量入手。
5
二、国民收入的循环流转图及基本恒 等关系(宏观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这里分析前面提到的宏观经济体系中的三 大市场、四大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循环流转图
23
FYI: 在CPI的篮子中有些什么?
美国的CPI构成
16% 食物与饮料
17% Transportation
41% 住房
教育和 通信
6% 6% 6% 4% 4%
医疗
娱乐
美容
其他物品 与劳务
24
3、潜在GDP与实际GDP
潜在GDP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它不是实际产出量,是理想的产出量,也是 充分就业的产出量。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有时候也叫做国民收入,
或许可以说,因为出售国民生产总值以后所得就 是国民收入。
15
1、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是当年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如果当 年销售上一年或旧的产品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必须是商品和劳务,不是商品和劳务的 东西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如股票、债券出售所 得收入不计入。
1、挥霍经济 两部门的挥霍经济是指:一国经济是封闭
经济,对外贸易略去不计;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 在略去不计;居民的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没有 储蓄。经济可分为两大部门:公众、厂商;两大 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6
挥霍经济的循环流转图

众 购
产品市场
生 产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统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收入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这两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读v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综合指标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产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值法是通过统计每个产业和部门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企业和个人以及政府机构的所得和支出,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收入;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及净出口等,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支出。

国民收入统计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间内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收入。

它通过统计居民的工资、利润、经营净收入、土地收入、财产收入等各项收入,以及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等来计算。

国民收入统计是对居民收入和分配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的分析,可以获得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

首先,通过GDP的数值,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趋势。

其次,通过GDP的构成,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情况。

例如,如果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那么可以判断出该国经济结构正在向高端转型,经济质量在提升。

再次,通过国民收入统计,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情况。

如果国民收入增速较高,但是收入差距也在扩大,那么说明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问题亦可能加剧。

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民收入分析法

国民收入分析法

Y cY C I G X M mY
Y2 c2Y2 C2 I 2 G2 X 2 M 2 m2Y2
其中: X M 2 m2Y2 ; X 2 M mY 将 X 和 X2 分别代入 Y 和 Y2,可以得到
Y Y2
化简之后可得
1 C I G M 2 m2Y2 M 1 c m
1 ,本国新增出口 100 亿人民币对国 1 c(1 t ) m
民收入的影响也是增加 120.48 亿人民币。 例二:假设某国边际消费倾向是 0.6,税率是 30%,即 t = 0.3,边际进口倾向是 0.25, 政府支出增加 100 亿人民币对国民收入将产生什么的影响呢?
B X M X M 0 mY X M0 m (C0 I G X M 0 ) 1 c(1 t ) m m dG 1 c(1 t ) m
1 。 1 c m 1 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乘数 ,但是该乘数仍然大于 1。这 1 c
表明自主性出口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 现在假设 X 为不变的自主性出口 X0,令 B 为国际收支(暂不考虑资本与金融账户) , 那 么 B X M X 0 M 0 mY 。假定 B0 X 0 M 0 ,那么 B B0 mY ,其含义为贸易 差额等于自主性贸易差额(B0)和随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引致性贸易差额(–mY) , 贸易差额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如果本币贬值,并且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这 将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这意味着贸易差额曲线将向右移动。
APC
C M ; APM Y Y
下图给出了进口需求曲线, 曲线的斜率为边际进口倾向 m, 图中连接至原点的两条虚线 分别表示 APM1 和 APM2, 显然 APM1>APM2, 且 APM > m。 请读者思考 APM < m 和 APM = m 的情况。 同时,进口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for Import)可以表示为

国民收入核算概述

国民收入核算概述

国民收入核算概述1. 引言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统计方法,用于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经济活动。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对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为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国内生产者创造并最终分配给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和。

它包括了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以及其他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收入项目。

国民收入的计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产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通过对各个产业和部门的产出进行统计,来估算各个经济活动的总产出;收入法通过对各种经济主体的收入进行统计,来估算各个经济活动的总收入。

两种方法得出的国民收入数额应该是一致的。

3.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国民收入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3.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和常住人员在自己经营的范围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衡量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健康状况。

3.2 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居民从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可支配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包括了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各项收入。

3.3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真正可以支配的总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非个人消费支出后的余额。

3.4 储蓄率(Savings rate)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的储蓄和投资支出与其可支配收入之比。

储蓄率是一个衡量居民储蓄能力和经济发展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储蓄率通常意味着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5 消费率(Consumption rate)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其可支配收入之比。

消费率可以反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对于评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它旨在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特征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国民收入的定义、计算方法、核算表体系以及核算的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其所有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这包括劳动报酬、企业利润、财产收入和税收等。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国民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基础。

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分配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根据不同产业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原材料成本和中间消费品成本。

通过统计各产业的增加值,再将其相加,就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总额。

2. 分配法分配法是根据收入在不同层面的分配情况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按照分配法,国民收入可以分为劳动者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个部分。

劳动者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它主要通过调查统计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来计算。

企业收入包括企业的净利润、红利和利息等,它主要通过统计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计算。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它主要通过统计政府的财政数据来计算。

三、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框架,它由国民收入核算表、产业核算表和使用核算表三部分组成。

1. 国民收入核算表国民收入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总体核算,它包括国民收入的总量、构成和分配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的整体情况。

2. 产业核算表产业核算表是对各产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的经济发展和贡献度。

产业核算表可以分析各产业的增长速度、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

3. 使用核算表使用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分配公平和经济活动的效益。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引言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计量、统计和分析国家经济活动的方法,可以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民间部门与政府部门所形成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不仅可以提供国家经济总体情况的概览,还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经济发展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国民收入的定义和组成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全部居民收入总和。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资收入:指在生产过程中由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利润收入:指资本所有者通过拥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获得的收入,包括企业利润、股息、利息等。

3.租金收入:指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所产生的收入。

4.财产转移收入:指个人或企业之间的财富转移所产生的收入,如遗产继承等。

5.净外汇收入:指国家对外贸易、国际投资等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以上各方面的收入总和,即构成了国民收入的总量。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产出法和支出法。

1. 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值,然后根据产出值与收入的关系,推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产出法的核算过程如下:1.统计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值:包括农、林、牧、渔业部门的产出值、工业部门的产出值和服务业部门的产出值。

2.计算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收入:通过统计各产业部门的工资、利润、租金等收入,计算出各产业的内部收入。

3.计算各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的交易关系:即统计各产业部门间的销售和购买关系,以计算产业间的贡献和依赖关系。

4.计算社会剩余产品:社会剩余产品是指扣除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消耗(如原材料购买、设备维护等)后,剩余给其他产业部门或最终消费者的价值。

5.计算国民收入:通过累计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收入和社会剩余产品,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产出法的优点是能够从整体上统计国民收入,反映所有产业和部门的贡献和依赖关系。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所有居民的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

在计算国民收入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数据,下面将介绍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一、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国民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劳动者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

2. 资本所有者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等资本所得。

3. 政府税收: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各种税收。

4. 净外部收入: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收支情况。

以上四个部分加在一起就是国民总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的总量。

在计算国民收入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部分的数据。

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1. 支出法:支出法是计算国民收入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的计算公式为:国民收入 =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

其中,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支出包括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政府支出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净出口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净收支情况。

2. 收入法:收入法是计算国民收入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来计算国民收入。

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国民收入 = 劳动者报酬 + 资本所有者收入 + 政府税收 + 净外部收入。

其中,劳动者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等,资本所有者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等,政府税收是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各种税收,净外部收入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净收支情况。

3. 产出法:产出法是计算国民收入的第三种方法,它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价值来计算国民收入。

产出法的计算公式为:国民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 - 折旧 + 净外部收入。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价值,折旧是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净外部收入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净收支情况。

经济学11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分析和计算

经济学11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分析和计算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2、支出法是指在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国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来计 算GDP的方法,是其他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
国内的所有消费总的分为四种: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支出G以及进出口NX。 消费支出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耐用消费品,指寿命较长的消费品,如汽车、电视、电冰 箱等;二是非耐用消费品,指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的消费品,比如食物等;三是劳务,指 各种形式的服务。
THANK YOU
漏出包括三个方面:(1)储蓄,家庭部门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消费,还会将剩 余的一部分钱用于储蓄,这一部分钱因为没有被用于购买企业产品,于是从收入 循环流中露出;(2)税收;(3)进口支出,家庭所购买的外国的产品和服务, 从这部分收入也漏出了假设的封闭的循环流中。
总流出W=净储蓄S+净税收T+进口支出M
一、流入和流出
第十 一章
国民收入的分析和计算
目录 C O N T E N T S
第一节 收入循环流的概念 第二节 流入和流出、储蓄和投资 第三节 收入循环流 第四节 国民收入统计 第五节 其他相关总量指标
第一节 收入循环流的 概念
要求:重点掌握收入循环流的概
念。
题型:单选
一、收入循环流的概念
收入循环流:经济活动主体之间收入与支出的流量就叫收入循环流量。储蓄是 一种漏出,导致收入循环流量的减少;而投资是一种注入,导致收入循环流量的 增加。在均衡条件下,漏出必须等于注入。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Y=C+I+G+NX Y是总支出,该等式成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四个部分的加总必然等于GDP。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收入法:任何企业生产出最终产品后,销售得到收入,这部分收入会在提 供劳动的生产者、资本拥有者、政府之间进行分配。因此,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收 入,也就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即是GDP,这就是收入法。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2)物物交易活动,没有以货币作为等价物的市
场价格;
(3)地下经济、黑市交易等逃避了官方的统计; (4)企业投资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
三、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的方法. 其中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1.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 方法 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 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 ∑Pt· t / ∑P0· t q q
Pt---当年价格, P0---不变价格, qt---当年产量
表 1— 4
名 义 的 GNP 和 实 际 的 GNP 1992 年 名 义 的 G N P
2 0 万 单 位 × 1 .5 美 元 /单 位 =30 万 美 元 6 万 单 位 × 50 美 元 /单 位 =300 万 美 元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英文缩写 GNP)是指一国一年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 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理解这一定义时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GNP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 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NNP(NDP) - 间接税 = N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企业 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 + 政府向 居民支付的利息 + 红利= PI PI - 个人所得税=PDI =消费 + 储蓄 = C + S
折旧 间接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 + 企业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 政 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根据生产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GDP - 间接税 + 津贴 - 折旧其中,间接税是指商品和服务的销售税,津贴是指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补贴,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

2.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收入来源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根据收入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劳动者报酬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净外汇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指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劳动所得,利息是指资本所有者从借贷中获得的收入,租金是指土地所有者从出租土地中获得的收入,利润是指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净外汇收入是指国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差额。

3.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支出项目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根据支出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对生产资本的投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对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国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差额。

二、国民收入的应用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还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1. 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衡量通过计算国民收入,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结构。

国民收入的增长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同产业和部门的收入比例可以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及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及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及方法1. 引言国民收入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以了解该国或地区的总收入和支出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一般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GNI)、个人收入等指标的估算。

本文将探讨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核算方法。

2. 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性国民收入核算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2.1 经济发展评估国民收入核算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经济发展评估指标,通过计算国民收入和支出,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以及经济结构等情况。

这个指标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国际竞争力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制定经济政策国民收入核算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过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经济部门的贡献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

例如,如果某个部门的增长速度较慢,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该部门的发展,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2.3 国际比较国民收入核算还提供了一个国际比较的基础。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可以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而为国际合作、贸易以及投资提供参考。

这对于制定国际合作政策、推动贸易自由化以及吸引外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3.1 支出法支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来估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项目:•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以及对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净出口:即净出口的数量乘以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之差,表示外贸收支的影响。

通过对上述各项支出进行统计,可以得出国民收入的大致数值。

3.2 收入法收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衡量课件 (一)

国民收入衡量课件 (一)

国民收入衡量课件 (一)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和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国民收入的衡量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

本篇文章将对国民收入的衡量课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民收入的概念和重要性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价值的总和,包括个人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等。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国民收入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和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和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

它是指在一个国家境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

GDP包括四个方面的产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它是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

2.国民生产总值(GNP)GNP是指某国居民在境内或境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

GNP包括自用产品的价值和生产过程中非人员或非自有资本投入的部分,但不包括在该国的外国居民生产的部分。

GNP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主要反映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范围内的地位和经济实力。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GDP per capita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数把GDP总值分配到每个居民身上所得出的平均值。

人均GDP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的指标,通常认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国民收入衡量课件的重要性和作用国民收入衡量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方法和指标,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通过学习国民收入衡量课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国家经济的走势和趋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讲 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讲 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讲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封闭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等式:Y=C+I+G说明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的构成:Y=C+I+G+X-M。

及其意义。

二、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分明GDP和GNP的概念。

GDP+NFP=GNP三、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我们首先抽象掉货币因素,讨论商品市场平衡时确定的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

这一分析有如下假定:(1)在某一固定价格水平上,厂商可以提供所需要的全部产品,所以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2) 不考虑货币因素。

(3) 不考虑资金流动及服务的进出口、经常转移,因此国际收支完全反映为商品的进出口。

(4) 一国只生产一种可贸易商品,这一商品部分供本国消费,部分供出口。

1.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用实际变量表示的贸易余额:T=X-M=PM*-eP*M=TN/P=M*-(eP*/P)M=M*-qM (q=eP*/P)表示扣除了价格水平因素后用本国商品直接表示的所进口的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q是我们分析的核心变量。

本国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决定的。

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外国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即:M*=M*(q,Y*)M=M(q,Y)可得本国贸易余额函数为:T=M*(q,Y*)-qM(q,Y)=T(q, Y*, Y)=T-mY 0<m<1表示本国的贸易余额是由实际汇率、外国国民收入与本国国民收入这三个变量决定的。

在第三行中,则简单地将贸易余额分为两部分:与本国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贸易余额以及随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改变的部分贸易余额mY,这里m 指一国边际进口倾向。

本国贸易余额就可以表示为本国国民收入的函数,如下图所示:2. 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国内吸收表示为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即:cα=,其中G和I都是自主性变量+YcA=G+I+C=A+αY,A=G+I+c上式中,国内吸收被分为两部分: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吸收A,以及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部分国内吸收αY。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2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2
置投资(重置投资也称折旧)

美国1984年GNP表格(单位:10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3661.3
消费
2342.3
耐用品
318.4
非耐用品
858.4
劳务
1165.7
投资
637.3
固定投资
580.4
非住房投资 426.0
住房投资
154.4
存货投资
56.8
政府购买
748.0
净出口
•第四,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来,并 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 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 •第五,GDP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容的实质 。 •第六,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 ,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 •最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体现。 •

(二) GDP的校正——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名义GDP和实际GDP 引子:如何识别GDP变动的原因 GDP=P×Q,因此GDP的变动可能是Q变动 的结果,也可能是P变动造成的,为弄清GDP 变动的原因,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 含义——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 GDP
思考:电、牛奶、糖、面粉究竟是中间 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GDP和GNP的关系
GNP:以国籍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 的本国人和要素和处于外国的本国人和要素创造的 价值。
GDP:以国土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 的本国人和要素和处于本国的外国人和要素创造的 价值。
GDP=GNP-NFP,NFP(net factor payments from abroad: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人和要素在国外 创造的价值-外国人和要素在本国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介绍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介绍

第9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的关系,注意区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了解经济福利的内容。

案例导入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1700~2021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一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体,但是它开展的节奏同世界通常的模式有着截然的不同。

在宋朝的末期,中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的领先经济体系。

从1300年至1820年,中国经济受到了从元朝至明朝,再由明朝到清朝之间出现的屡次动乱的影响,这个时期是一个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时期,该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与生产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

虽然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慢于中国的速度,但是到1820年时,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是中国的两倍。

在这几个世纪之中,中国根本上同世界经济隔绝。

即使如此,1820年时中国的总产出仍居世界第三位,而它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还会更高一些,按照世界的标准,它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是令人钦佩的。

表9-1 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700~2021年GDP〔10亿1990年国际元〕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现在让我们来展望一下2021年时可能的情况。

如果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预测数据,同时假定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可以保持它在1990~2001年期间的速度,那么到2021年时,中国可以在GDP总量和人口数量上同时获得它昔日曾拥有的头号世界经济地位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文版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第一,在1820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系,人均收入也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从1820年至1950年,由于战争等原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急剧下降,人均收入也大幅下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1950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高速开展,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有关指标正在迅速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作者预测能实现,到2021年,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中国将与美国并驾齐趋,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是指用于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活动总值和收入的方法。

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各个产业和部门的产出值来计算国民收入。

首先,通过统计各个产业和部门的产出值,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的产出值。

然后,将各个产业和部门的产出值按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最后,减去国内生产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物质损耗和耗损,得到国民收入。

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

首先,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的性质划分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然后,将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支出按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最后,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净出口的关系,计算出国民收入。

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收入来计算国民收入。

首先,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分配的性质划分为劳动者报酬、企业红利、企业储蓄、政府税收和净出口。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工资、薪金等方式从生产中获得的收入,企业红利是指企业在生产中获得的收入,企业储蓄是指企业从盈利中留下的资金,政府税收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征收的收入,净出口是指出口收入减去进口支出。

然后,将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收入按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最后,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净出口的关系,计算出国民收入。

在实际核算中,三种方法互为补充,一般都会同时使用。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在国际比较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Y 1 dX s m m2 s s2 dY 1 dM s m m2 s s2 dY 1 m2 s2 dI s m m2 s s2 dY m2 dI 2 ss2 ms2 m2 s
dY2 1 dM 2 s2 m2 ms2 s dY2 1 dX 2 s2 m2 ms2 s dY2 m dI ss2 ms2 m2 s dY2 1 m s dI 2 s2 m2 ms2 s
1. 国际收支调节的收入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主要考虑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从价格弹性的角度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 影响。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诞生之后, 经济学家们开始将凯恩斯主义的收入 决定理论和乘数理论运用到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化不仅会对进出口品的价格产生波动, 由此影响国际收支,而且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国际收支。国民收入与国际 收支之间存在怎样的变化呢?本章重点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1 c(1 t ) 。仍然采用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本国增加出口 100 亿人民币,经常账 1 c(1 t ) m
户差额将增加 69.88 亿人民币。其原因是:出口增加 100 亿人民币最初将使经常账户差额得 到同等数量的改善。然而,这也将带来最终国民收入 120.48 亿人民币的增加,国民收入的 增加将使进口增加 30.12 亿人民币。所以经常账户净增长仅限于出口增加的 100 亿人民币减 去进口增加的 30.12 亿人民币,即经常账户净改善额为 69.88 亿人民币。
B m2 Y2 mY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下表:
两国模 (外国自主性进口增加) 本国自主性进口增加 (外国自主性出口增加)
本国贸易差额变化
dB s dX s m m2 s s2 dB s dM s m m2 s s2 dB ms2 dI ss2 sm2 ms2 dB sm2 dI 2 ss2 sm2 ms2
1.1.2. 考虑国外反响的贸易乘数
上面仅仅考虑的是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贸易乘数, 现在放宽假设条件, 考虑一个大国的贸 易乘数, 即它的进出口对世界其他经济体会产生影响。 这就要涉及溢出效应 (Spillover Effect) 和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 。所谓溢出效应就是本国的经济增长将带来进口的增加,本国 进口的增加即为外国出口的增加, 外国出口的增加将带动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 因此本国国 民收入的增加通过贸易渠道带来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就是溢出效应。 由于外国国民收入的增 加,会使得其进口增加,外国进口的增加即为本国出口的增加,这又会带动本国国民收入的 增加,因此由于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带来的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为反馈效应。那么,这种影 响的具体乘数是多少呢?下面给出两国模型, 即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 一国的出口即为另一 国的进口,任何一国的国民收入变化都将通过进出口渠道影响另外一国。两国分别用下标 1 和 2 来表示,为了简化,下标 1 省略。那么有以下关系成立:
1 ,本国新增出口 100 亿人民币对国 1 c(1 t ) m
民收入的影响也是增加 120.48 亿人民币。 例二:假设某国边际消费倾向是 0.6,税率是 30%,即 t = 0.3,边际进口倾向是 0.25, 政府支出增加 100 亿人民币对国民收入将产生什么的影响呢?
B X M X M 0 mY X M0 m (C0 I G X M 0 ) 1 c(1 t ) m m dG 1 c(1 t ) m
1 。 1 c m 1 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乘数 ,但是该乘数仍然大于 1。这 1 c
表明自主性出口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 现在假设 X 为不变的自主性出口 X0,令 B 为国际收支(暂不考虑资本与金融账户) , 那 么 B X M X 0 M 0 mY 。假定 B0 X 0 M 0 ,那么 B B0 mY ,其含义为贸易 差额等于自主性贸易差额(B0)和随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引致性贸易差额(–mY) , 贸易差额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如果本币贬值,并且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这 将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这意味着贸易差额曲线将向右移动。
C cY Ca 是指包括进口品在内的总的消费函数,其中:c cd m ;1 c 指边际储
蓄倾向。 根据上式,我们可以得到出口的自主性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得到:
Y
1 X 1 c m 1 就是小型开放经济的 1 c m
它给出了出口增加额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 贸易乘数。同理,这也是开放经济下政府支出乘数
YEM
化简之后,可以表示为 YEM
M M 。其含义是边际进口倾向与平均进口倾向之 Y Y
M Y M Y
比。这一点在后面的分析中要用到。
1
M M APM2 APM1
O
Y
Y cd Y Cad mY M 0 I G X mY M 0 Y cY Ca I G X mY M 0 Y Ca I G X M 0 1 c m
APC
C M ; APM Y Y
下图给出了进口需求曲线, 曲线的斜率为边际进口倾向 m, 图中连接至原点的两条虚线 分别表示 APM1 和 APM2, 显然 APM1>APM2, 且 APM > m。 请读者思考 APM < m 和 APM = m 的情况。 同时,进口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for Import)可以表示为
1.1.
乘数分析法
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诞生之后, 经济学家们用该理论来分析国际收支。 凯恩斯的收入决 定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分为乘数理论和吸收理论两个分支。 我们先介绍乘数分析法。 乘数 分析法的假设条件是: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价格固定和汇率固定而收入可变;不考虑 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也就是说国际收支仅仅考察经常账户。其核心思想是:自主性支出的变 动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动, 进而影响进口支出的变动, 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4
的影响:
dY dY dY 1 m2 / s2 dC dI dG s m m2 s / s2 dY dY 1 dX dM 2 s m m2 s / s2 dY 1 dM s m m2 s / s2
与无反响的开放经济体贸易乘数相比, 有反响的开放经济体的本国自主性消费、 自主性 投资、 自主性政府支出变动的乘数相对更大, 本国自主性出口和自主性进口变动的乘数相对 较小。我们将以上各种情况总结如下: 初始变化 本国自主性出口增加 (外国自主性进口增加) 本国自主性进口增加 (外国自主性出口增加) 乘数 本国 外国
1 。 1 c(1 t ) m
dY
1 1 dG 100 1 c(1 t ) m 1 0.6(1 0.3) 0.25 1.2048 *100 120.48
所以政府开支增加 100 亿人民币最终能带动国民收入增加 120.48 亿人民币。其作用过 程如下:100 亿人民币中的 30%,即 30 亿人民币将用于缴纳所得税。剩下的 70 亿人民币中 有 42 亿被用于消费(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为 0.6)。其中:17 亿人民币用于购买国内商品, 其余的 25 亿人民币(0.25*100 亿人民币)用于购买进口商品,这导致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17 亿人民币,这 17 亿人民币中的 17%被用于购买国内商品,这又将进一步带来 2.89 亿人 民币的收入。新增的 2.89 亿人民币国民收入中的 17%又被用来购买国内商品,这个过程不 断循环下去,新增国民收入加总的极限值约为 120.48 亿人民币。 同理,考虑税收因素的出口乘数也是
2
B B0
O B= B0–mY B0 图 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B1
Y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示意性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例一:假设某国边际消费倾向是 0.6,税率是 30%,即 t = 0.3,边际进口倾向是 0.25, 政府支出增加 100 亿人民币对国民收入将产生什么的影响呢?其作用过程又是如何的呢? 因为考虑税收因素,所以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减去税收,即 1 t Y 。相应的, 私人消费为 C Ca c1 t Y 。因此,开放经济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变为
本国自主性投资增加
外国自主性投资增加
如果将本国和外国的合计视为整个世界, 本国出口的自主性增加对全球收入的影响又是 如何呢? 此时 YW Y Y2 ,利用上表中的公式可以得到:
dYW s2 s dX ss2 ms2 m2 s
以上分析了不同需求部分对国民收入的影响,那么消费、投资、进出口的初始变化最终 对贸易差额会有哪些影响呢? 如前所述,本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表示为 B X M M 2 M ,如果以差额的形 式 来 表 示 , 即 为 B M 2 M 。 因 为 M 2 m2 Y2 , M mY , 所 以 可 得 到
本国自主性投资增加
1.1.1. 小型开放经济的贸易乘数
根据凯恩斯经济模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恒等式为:
Y C I G X M
其中:消费 C Ca cY ,0 c 1 在开放经济下的消费包括两部分: C Cd M ,前者指本国生产的消费品,后者指进 口的消费品(暂时假定进口品中没有用于投资的半成品和原材料) ,这里用 M 来表示。 Cd Cad cd Y ; M M 0 mY ; C a C ad M 0 Cad 指自主性对国内产品的消费,M0 是自主性进口,cdY 是引致性消费,mY 是引致性进 口,cd 和 m 分别为边际消费倾向(对本国商品与劳务的消费需求边际倾向)和边际进口倾 向。由此可以推导出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APC)和平均进口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Import,APM) ,用公式可以分别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