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第四章 圆与方程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4.1.1圆的标准方程整体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结构分析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曲线,而且是一种对称、和谐的图形,具有很多优美的几何性质.本节内容首先通过圆的定义,求解圆的标准方程,进而变化出圆的一般方程,其次运用代数的方法探讨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析几何问题研究方法的深入理解.2.教材地位与作用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直线方程之后,旨在更加深刻的体会曲线和方程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圆的方程也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继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在高中又掌握了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但由于学生以往注重从几何的角度理解圆的性质,而且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尚未建立牢固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析法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②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2)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②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以及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二、教法分析高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具备一定探究与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全面性和灵活性,采用对比、启发、探究等方式,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参与、共同研究,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备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探究、推理、想象、表达、分析和总结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因为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圆的基本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再对圆进行代数研究.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水平,在遵循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上,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动手计算,不仅在“思维中参与”而且在“行动中参与”,养成主动性的学习习惯.三、学法分析为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用解析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还要会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回忆所学知识,采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选择最佳方案解决.四、教学基本流程及其说明结合教材与新课程标准本节课采用以下流程(一)、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这样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利于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措施都是力求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动手、动脑、动口并且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三)、培养思维,提高能力,激励创新在问题的设计中,利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注意,使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五、教学情境设计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平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圆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设计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教师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第四章 圆与方程(通用)》公开课教案_5
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2、会解决有关弦长、相切的问题;3、初步体会与圆有关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法(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知识链接】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_____________;(2)直线与圆相切,_____________;(3)直线与圆相交,_____________.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1)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长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若______,则直线与圆______;若______,则直线与圆______;若______,则直线与圆______.(2)代数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消元后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也就是方程组解的个数)来判断.如果________,方程无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无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_________;如果________,方程有唯一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有唯一一组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_________;如果_______,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_________.3.必记结论当直线与圆相交时,由弦心距(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回归课本,夯实基础】1.思考辨析(1)“1=k ”是“直线0=+-k y x 与圆122=+y x 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过圆)0(222>=+r r y x 上一点),(00y x P 的圆的切线方程是200r y y x x =+.( )(3)如果直线与圆组成的方程组有解,则直线与圆相交或相切.( )2.(课本题改编)直线01=-+-m y mx 与圆5)1(22=-+y x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确定3. (课本题改编)已知点),(b a A 在圆122=+y x 外,则直线1=+by ax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B .相交C .相离D .不确定4.(课本题改编)直线063=--y x 与曲线04222=--+y x y x 相交于B A 、两点, 则|AB |=________.5. (课本题改编)已知直线0=+-a y x 与圆心为C 的圆044222=--++y x y x 相交于B A 、两点,且BC AC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6.(课本题改编)已知圆C :25)2()1(22=-+-y x ,直线l 过定点)1,2(-A ,则直线l 截圆所得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______________.7. (课本题改编)一条光线从点)3,2(-A 射出,经x 轴反射后,与圆C :1)2()3(22=-+-y x 相切,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总结反思,提炼方法】1、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2、弦长问题:3、切线问题:【典例探究,提高能力】典例1:【14.新课标.15】已知C B A 、、是圆O 上的三点,若1()2AO AB AC =+,则AB 与AC 的夹角为 .【小结与反思】典例2:【17.唐山摸底.15】已知抛物线24x y =与圆()()()222:120C x y r r -+-=>有公共点P ,若抛物线在P 点处的切线与圆C 也相切,则r =_________.【小结与反思】【课外拓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1.【2016高考新课标1卷】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D 、E 两点.已知|AB |=DE|=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2 (B)4 (C)6 (D)8【解析】设抛物线方程为22y px =,,AB DE 交x 轴于,C F 点,则AC =即A 点纵坐标为,则A 点横坐标为4p ,即4OC p=,2222DF OF DO r +==,2222AC OC AO r +==,即22224()()2p p+=+,解得4p =,即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故选B.2.【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已知直线l :30mx y m ++=与圆2212x y +=交于,A B两点,过,A B 分别做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若AB =,则||CD =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AB =,且圆的半径为,所以圆心(0,0)到直线30mx y m ++=的距离为3=,则由3=,解得m =,代入直线l 的方程,得y x =+l 的倾斜角为30︒,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梯形ABDC 中,||||4cos30AB CD ==︒. 【技巧点拨】解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即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直线与圆和平面几何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准确地作出图形,并充分挖掘几何图形中所隐含的条件,利用几何知识使问题较为简捷地得到解决.【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以M 为圆心的圆22:1214600M x y x y +--+=及其上一点(2,4)A(1)设圆N 与x 轴相切,与圆M 外切,且圆心N 在直线6x =上,求圆N 的标准方程;(2)设平行于OA 的直线l 与圆M 相交于,B C 两点,且BC OA =,求直线l 的方程;(3)设点(,0)T t 满足:存在圆M 上的两点P 和Q ,使得,TA TP TQ +=,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2 圆的一般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新人教A版高一必修2数学
圆的一般方程
例3 点P(10,0),Q 为圆x 2+y 2
=16上一动点.当Q 在圆上运动时,求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活动:学生回想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思考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提示,此题可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见中点作中线,利用中线定长可得方程,再就是利用求曲线方程的办法来求.
图1
解法一:如图1,作MN∥OQ 交x 轴于N, 那么N 为OP 的中点,即N(5,0). 因为|MN|=
2
1
|OQ|=2(定长). 所以所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为(x-5)2
+y 2
=4.
点评: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找出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然后再将条件代数化.但在许多问题中,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较为隐蔽复杂,将它翻译成代数语言时也有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探讨求轨迹问题的新方法.转移法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用转移法求轨迹方程时,首先分析轨迹上的动点M 的运动情况,探求它是由什么样的点控制的. 解法二:设M(x,y)为所求轨迹上任意一点Q(x 0,y 0).
因为M 是PQ 的中点,所以⎪⎩⎪⎨⎧=-=⎪⎪⎩
⎪⎪⎨⎧+=+=.2.102,20,2100000y y x x y y x x 即(*) 又因为Q(x 0,y 0)在圆x 2
+y 2
=16上,所以x 02
+y 02
=16.将(*)代入得 (2x-10)2
+(2y)2
=16.
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5)2
+y 2
=4.
点评:相关点法步骤:①设被动点M(x,y),主动点Q(x 0,y 0).
②求出点M 与点Q 坐标间的关系⎪⎩⎪⎨⎧==).
,(),
,(002001y x f y y x f x (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小结》教案_2
第四章圆与方程小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并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几何对象的方程,并通过方程研究几何对象,这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实现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
坐标法是贯穿本章的灵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体验。
二、教学目标:1.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加深对圆的方程的认识。
2.能根据给定的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4.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形成。
教学难点:整理形成本章的知识系统和网络。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本章知识结构图(二)回顾本章知识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 叫做圆,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以(a,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为:(2)圆的一般方程①②本章知识结构圆 与 方 程222)()(r b y a x =-+-022=++++F Ey Dx y x F E D r E D F E D 421)2,2(042222-+=-->-+,半径为圆心为,表示圆的一般方程,当2,2(0422E D F E D --=-+,只表示一个点当③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公切线,不表示任何图形。
当0422<-+F E D▲4条公切线3条公切线2条公切线1条公切线0条公切线5、与圆有关的弦长问题▲6、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空间中任意一点 到点 之间的距离是),,(1111z y x P ),,(2222z y x P(三)夯实基础25)3(825)3(85)3(85)3(8)1,5()3,8(.122222222=++-=-++=++-=-++-y x D y x C y x B y x A A C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且过点圆心为点4.4.24.4.24.4.24.4.2,,22,202322----=+-++D C B A c b a c by ax y x 的值依次为()的圆,则)为半径为表示圆心(方程22122122121)()()(z z y y x x P P -+-+-=的取值范围是表示圆,则a a ay ax y x 02.422=+-++____内切相交相切相离位置关系是()和圆或的取值范围是()的内部,则)在圆点(D C B A y y x x y x Da a Ca a B a A a a y a x 0402611110114)()(1,15222222=-+=-+±=>-<<<<<-=++-6323262)2()2(03814320131040744722222221D C B A y x y x D C B A y x y x C y x y x C 截得的弦长等于()被圆直线条条条条则两圆的公切线有()的方程为圆的方程是若圆=-++=+-=+--+=+--+ 相交、相切、相离?与圆为何值时直线当0401922=-+=--x y x y mx m(四)思考(五)课堂小结: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是实现由形到数的一种转变,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把握关键,寻求规律,掌握方法,要时刻把握好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相交及交点等问题的应用以及直线与圆的实际应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的标准方程》教案4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特征;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2.难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1.教法选择: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2.学法指导: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二、方法总结,变式演练方法总结1.求圆的方程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确定a,b,r;(2)轨迹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半径为r:(1)点在圆上d=r;(2)点在圆外d>r;(3)点在圆内d<r.3.圆的切线的求法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3.已知圆心为C的圆,L:x-y+1=0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在L上,求圆心为C的圆的标准方程.本题的教学要突出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在分析过程中,要强调图形在分析问题中的作用.在解题结束后,可让学生尝试画出框图,以明晰思路,渗透算法思想.分析:如图,确定一个圆关键是圆心和半径.圆经过A、B两点,由于圆心C与A、B两点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上,又圆心在直线l上,因此,圆心C是直线l与直线m的交点,半径长等于CA或CB.程这一数学方法及过程.思想表现在由数到形和由形到面.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图形,体现了由数到形的转化;借助图形求解圆方程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技能训练,课堂交流四、归纳小结,课堂延展延展作业: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2.方程2268200+-++=表示什么x y x y图形?教学设计说明1.教材地位分析: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面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都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生现实状况分析:圆的方程是学生在认识了圆的几何知识后,又在上一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初步认识坐标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认识程度较浅,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3.新课标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应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引入摩天轮等生活中常见的实体,以便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教学的难点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为实际应用问题的信息较多或题目冗长,学生很难根据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导致学生不会解和抵触心理.为此,在教学中,应该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真正走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消除畏难情绪,增强信心.。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第四章 圆与方程(通用)》优质课教案_4
《圆与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曲线与方程之后,是求具体的曲线方程。
同时本节课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圆锥曲线的方程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及性质之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是对坐标法的一个应用,随着后续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不很扎实,计算较慢。
因此本节只安排了圆的方程的推导和求解,切线方程和弦的问题留到下次课解决。
三.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七环节为指导即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和探究,教师适时点评和总结。
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过程与能力:(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六. 教学过程设计【检测复习】1. 两点111222(,)(,)p x y p x y 间距离公式-------------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的斜截式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目的:复习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检验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为本节授课做好准备。
操作: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答案【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直线方程,我们知道了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那么曲线方程会有怎样的表达式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常见的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的一般方程》教案3
《圆的一般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能根据圆的一般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2.通过对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的讨论,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过程中,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探究问题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2.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及对坐标法思想的理解.教法与学法:1.教法选择:引导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练习巩固、总结反思.监控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过程,用幽默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排除障碍,从而解决问题.2.学法指导:设置问题,提出疑问,诱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讨论交流,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因为O 、M 、N 三点在圆上,则有02042200F D E F D E F =⎧⎪+++=⎨⎪+++=⎩解得:8,6,0D E F =-== 所求圆的方程为22860x y x y +-+=所以半径为221452r D E F =+-=,圆心坐标为(4,-3).例2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上()2214x y ++=运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具体的思维,突破难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动态的观察中找出引起动点变动的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如图点A 运动引起点M 运动,而点A 在已知圆上运动,点A 的坐标满足方程()2214x y ++=.建立点M 与点A 坐标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建立点M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求出点M 的轨迹方程.曲线求方程.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很多,本题提供了一种思路:用坐标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思想方法.四、归纳小结,课堂延展1.教材地位分析:《圆的一般方程》是在学习直线方程和圆的标准方程之后新内容.圆的一般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为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生现实状况分析:《圆的一般方程》是直线方程与圆的标准内容的延续和拓展,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对于其中的一些方法和思想还不够熟练,认识程度还不够深,解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障碍,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3.高中学习的圆是以初中对圆的认识为基础,是对初中所学圆再认识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续性;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4.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因此,可以用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几何画板》软件作动态演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诱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圆与方程
第四章 圆与方程4.1.1 圆的标准方程(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圆心、半径,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3.理解掌握圆的切线的求法.包括已知切点求切线,从圆外一点引切线,已知切线斜率求切线等.把握运动变化原则,培养学生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欣赏和体验圆的对称性,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圆的方程怎样来求呢?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提出问题: 提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AB -+-=。
①已知两点A(2,-5),B(6,9),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若已知C(3,-8),D(x,y),又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②初中时圆是如何定义的?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即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③图1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图1确定圆的基本条件是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C(a,b),半径为r(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 >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22)()(b y a x -+-=r.①将上式两边平方得(x-a)2+(y-b)2=r 2.化简可得(x-a)2+(y-b)2=r 2.②若点M(x,y)在圆上,由上述讨论可知,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②,反之若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②,这就说明点M 与圆心C 的距离为r,即点M 在圆心为C 的圆上.方程②就是圆心为C(a,b),半径长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当圆心在原点即C(0,0)时,方程为x 2+y 2=r 2.点与圆有什么关系1°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外⇔(x 0-a)2+(y 0-b)2>r 2,点在圆外; 2°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点在圆上⇔(x 0-a)2+(y 0-b)2=r 2,点在圆上; 3°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点在圆内⇔(x 0-a)2+(y 0-b)2<r 2,点在圆内. 应用示例例1 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⑵圆心在点C(3,4),半径是5;(3)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4)圆心在点C(1,3),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解:(1)由于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0)2+(y-0)2=32,即x 2+y 2=9.(2)由于圆心在点C(3,4),半径是5,所以圆的标准方程是(x-3)2+(y-4)2=(5)2,即(x-3)2+(y-4)2=5.(3)方法一:圆的半径r=|CP|=25)31()85(22=++-=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25.方法二: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r 2,因为圆经过点P(5,1),所以(5-8)2+(1+3)2=r 2,r 2=2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25.这里方法一是直接法,方法二是间接法,它需要确定有关参数来确定圆的标准方程,两种方法都可,要视问题的方便而定.(4)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3)2=r 2,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r=25|16|25|7123|=--.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3)2=25256.点评:要求能够用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例2 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 1(5,-7),M 2(-5,-1)是否在这个圆上.解: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2)2+(y+3)2=25,把点M 1(5,-7),M 2(-5,,-1)分别代入方程(x-2)2+(y+3)2=25, 则M 1的坐标满足方程,M 1在圆上.M 2的坐标不满足方程,M 2不在圆上.点评:本题要求首先根据坐标与半径大小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给一个点,判断该点与圆的关系,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根据圆的坐标及半径写方程——从几何到代数;根据坐标满足方程来看在不在圆上——从代数到几何.例3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 2入手,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三个参数.另外可利用直线AB 与AC 的交点确定圆心,从而得半径,圆的方程可求,师生总结、归纳、提炼方法.解法一: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 2,因为A(5,1),B(7,-3),C(2,-8)都在圆上,它们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a)2+(y-b)2=r 2,于是 ⎪⎩⎪⎨⎧=--+-=--+-=-+-)3(.)8()2()2()3()7()1(,)1()5(222222222r b a rb a r b a 解此方程组得⎪⎩⎪⎨⎧=-==.5,3,2r b a 所以△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解法二: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6,-1),斜率为-2,所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1=21(x-6).① 同理线段AC 的中点坐标为(3.5,-3.5),斜率为3,所以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3.5=3(x-3.5). ②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2,y=-3,所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22)31()25(++-=5,所以△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点评:△ABC 外接圆的圆心是△ABC 的外心,它是△AB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就是圆的半径,利用这些几何知识,可丰富解题思路.变式训练一圆过原点O 和点P(1,3),圆心在直线y=x+2上,求此圆的方程.解法一:因为圆心在直线y=x+2上,所以设圆心坐标为(a,a+2).则圆的方程为(x-a)2+(y-a-2)2=r 2.因为点O(0,0)和P(1,3)在圆上, 所以⎪⎩⎪⎨⎧=--+-=--+-,)23()1(,)20()0(222222r a a r a a 解得⎪⎪⎩⎪⎪⎨⎧=-=.825,412r a 所以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41)2+(y-47)2=825. 解法二:由题意:圆的弦OP 的斜率为3,中点坐标为(21,23), 所以弦OP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23=-31(x-21),即x+3y-5=0. 因为圆心在直线y=x+2上,且圆心在弦OP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由⎩⎨⎧=-++=,053,2y x x y 解得⎪⎪⎩⎪⎪⎨⎧=-=,47,41y x ,即圆心坐标为C(-41,47). 又因为圆的半径r=|OC|=825)47()41(22=+-,所以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41)2+(y-47)2=825. 点评:(1)圆的标准方程中有a 、b 、r 三个量,要求圆的标准方程即要求a 、b 、r 三个量,有时可用待定系数法.(2)要重视平面几何中的有关知识在解题中的运用.例3 求下列圆的方程:(1)圆心在直线y=-2x 上且与直线y=1-x 相切于点(2,-1).(2)圆心在点(2,-1),且截直线y=x-1所得弦长为22.解:(1)设圆心坐标为(a,-2a),由题意知圆与直线y=1-x 相切于点(2,-1),所以2222)12()2(11|12|+-+-=+--a a a a ,解得a=1.所以所求圆心坐标为(1,-2),半径r=22)12()21(+-+-=2.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 2=2.(2)设圆的方程为(x-2)2+(y+1)2=r 2(r >0),由题意知圆心到直线y=x-1的距离为d=2211|112|+-+=2.又直线y=x-1被圆截得弦长为22,所以由弦长公式得r 2-d 2=2,即r=2.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2)2+(y+1)2=4.点评:本题的两个题目所给条件均与圆心和半径有关,故都利用了圆的标准方程求解,此外平面几何的性质的应用,使得解法简便了许多,所以类似问题一定要注意圆的相关几何性质的应用,从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入手来解决.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课后作业1.求圆心在直线y=2x 上且与两直线3x+4y-7=0和3x+4y+3=0都相切的圆的方程.4.1.2 圆的一般方程教学要求:1.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 2+y 2+Dx +Ey +F=0表示圆的条件,通过对方程x 2+y 2+Dx +Ey +F=0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通过配方等手段,把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能用待定系数法和轨迹法求圆的方程,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重点: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间的互化,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系数D 、E 、F.教学难点:对圆的一般方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导入新课①说出圆心为(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②学生练习:将以C(a,b)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并整理得x 2+y 2-2ax-2by+a 2+b 2-r 2=0.③指出:如果D=-2a,E=-2b,F=a 2+b 2-r 2,得到方程x 2+y 2+Dx+Ey+F=0,这说明圆的方程还可以表示成另外一种非标准方程形式.④能不能说方程x 2+y 2+Dx+Ey+F=0所表示的曲线一定是圆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圆的一般方程.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前一章我们研究直线方程用的什么顺序和方法?②这里我们研究圆的方程是否也能类比研究直线方程的顺序和方法呢?③给出式子x 2+y 2+Dx+Ey+F=0,请你利用配方法化成不含x 和y 的一次项的式子.④把式子(x -a)2+(y -b)2=r 2与x 2+y 2+Dx+Ey+F=0配方后的式子比较,得出x 2+y 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⑤对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作一比较,看各自有什么特点?讨论结果:①以前学习过直线,我们首先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最后学习一般式.大家知道,我们认识一般的东西,总是从特殊入手.如探求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就是通过把特殊的公式(点斜式、两点式、…)展开整理而得到的.②我们想求圆的一般方程,可仿照直线方程试一试!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把标准形式展开,整理得到,也是从特殊到一般. ③把式子x 2+y 2+Dx+Ey+F=0配方得(x+2D )2+(y+2E )2=4422F E D -+. ④(x -a)2+(y -b)2=r 2中,r >0时表示圆,r=0时表示点(a,b),r <0时不表示任何图形. 因此式子(x+2D )2+(y+2E )2=4422F E D -+. (ⅰ)当D 2+E 2-4F >0时,表示以(-2D ,-2E )为圆心,21F E D 422-+为半径的圆; (ⅱ)当D 2+E 2-4F=0时,方程只有实数解x=-2D ,y=-2E ,即只表示一个点(-2D ,-2E ); (ⅲ)当D 2+E 2-4F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综上所述,方程x 2+y 2+Dx+Ey+F=0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圆,由此得到圆的方程都能写成x 2+y 2+Dx+Ey+F=0的形式,但方程x 2+y 2+Dx+Ey+F=0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圆,只有当D 2+E 2-4F >0时,它表示的曲线才是圆.因此x 2+y 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 2+E 2-4F >0. 我们把形如x 2+y 2+Dx+Ey+F=0表示圆的方程称为圆的一般方程.⑤圆的一般方程形式上的特点:x 2和y 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待定的系数D 、E 、F,因此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应用示例例1 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1)4x 2+4y 2-4x+12y+9=0;(2)4x 2+4y 2-4x+12y+11=0.解:(1)由4x 2+4y 2-4x+12y+9=0,得D=-1,E=3,F=49, 而D 2+E 2-4F=1+9-9=1>0,所以方程4x 2+4y 2-4x+12y+9=0表示圆的方程,其圆心坐标为(21,-23),半径为21; (2)由4x 2+4y 2-4x+12y+11=0,得 D=-1,E=3,F=411,D 2+E 2-4F=1+9-11=-1<0, 所以方程4x 2+4y 2-4x+12y+11=0不表示圆的方程.点评:对于形如Ax 2+By 2+Dx+Ey+F=0的方程判断其方程是否表示圆,要化为x 2+y 2+Dx+Ey+F=0的形式,再利用条件D 2+E 2-4F 与0的大小判断,不能直接套用.另外,直接配方也可以判断. 变式训练求下列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1)x 2+y 2-8x+6y=0;(2)x 2+y 2+2by=0.解:(1)把x 2+y 2-8x+6y=0配方,得(x -4)2+(y+3)2=52,所以圆心坐标为(4,-3),半径为5;(2)x 2+y 2+2by=0配方,得x 2+(y+b)2=b 2,所以圆心坐标为(0,-b),半径为|b|.例2 求过三点O(0,0)、M 1(1,1)、M 2(4,2)的圆的方程,并求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解:方法一: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Dx+Ey+F=0,由O 、M 1、M 2在圆上,则有⎪⎩⎪⎨⎧=+++=+++=.02024,02.0F E D F E D F 解得D=-8,E=6,F=0,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8x+6y=0,即(x -4)2+(y+3)2=52.所以圆心坐标为(4,-3),半径为5. 方法二:先求出OM 1的中点E(21,21),M 1M 2的中点F(25,23), 再写出OM 1的垂直平分线PE 的直线方程y-21=-(x-21), ① AB 的垂直平分线PF 的直线方程)25(23--=-x y ② 联立①②得⎩⎨⎧=+=+,93,1y x y x 得⎩⎨⎧-==.3,4y x 则点P 的坐标为(4,-3),即为圆心.OP=5为半径.方法三: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P(a,b),根据圆的性质可得|OP|=|AP|=|BP|,即x 2+y 2=(x-1)2+(y-1)2=(x-4)2+(y-2)2,解之得P(4,-3),OP=5为半径.方法四: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a)2+(y -b)2=r 2,因为O(0,0)、A(1,1)、B(4,2)在圆上,所以它们的坐标是方程的解.把它们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关于a 、b 、r 的方程组,即 ⎪⎩⎪⎨⎧=-+-=+=-+-.)2()4(,,)1()1(222222222r b a r b a r b a 解此方程组得⎪⎩⎪⎨⎧=-==.5,3,4r b a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4)2+(y+3)2=52,圆心坐标为(4,-3),半径为5.点评:请同学们比较,关于何时设圆的标准方程,何时设圆的一般方程.一般说来,如果由已知条件容易求圆心的坐标、半径或需要用圆心的坐标半径列方程的问题,往往设圆的标准方程;如果已知条件和圆心坐标或半径都无直接关系,往往设圆的一般方程.例3 已知点P(10,0),Q 为圆x 2+y 2=16上一动点.当Q 在圆上运动时,求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活动:学生回想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思考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提示,本题可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见中点作中线,利用中线定长可得方程,再就是利用求曲线方程的办法来求.图1解法一:如图1,作MN ∥OQ 交x 轴于N,则N 为OP 的中点,即N(5,0).因为|MN|=21|OQ|=2(定长).所以所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为(x-5)2+y 2=4. 点评: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找出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然后再将条件代数化.但在许多问题中,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较为隐蔽复杂,将它翻译成代数语言时也有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探讨求轨迹问题的新方法.转移法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用转移法求轨迹方程时,首先分析轨迹上的动点M 的运动情况,探求它是由什么样的点控制的.解法二:设M(x,y)为所求轨迹上任意一点Q(x 0,y 0).因为M 是PQ 的中点,所以⎪⎩⎪⎨⎧=-=⎪⎪⎩⎪⎪⎨⎧+=+=.2.102,20,2100000y y x x y y x x 即 (*) 又因为Q(x 0,y 0)在圆x 2+y 2=16上,所以x 02+y 02=16.将(*)代入得(2x-10)2+(2y)2=16.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5)2+y 2=4.点评:相关点法步骤:①设被动点M(x,y),主动点Q(x 0,y 0).②求出点M 与点Q 坐标间的关系⎪⎩⎪⎨⎧==).,(),,(002001y x f y y x f x (Ⅰ) ③从(Ⅰ)中解出⎪⎩⎪⎨⎧==).,(),,(2010y x g y y x g x (Ⅱ) ④将(Ⅱ)代入主动点Q 的轨迹方程(已知曲线的方程),化简得被动点的轨迹方程. 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也叫相关点法,以后要注意运用.变式训练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x+1)2+y 2=4上运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设点M 的坐标是(x,y),点A 的坐标是(x 0,y 0).由于点B 的坐标是(4,3)且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x=240+=x x ,230+=y y .于是有32,4200-=-=y y x x ①因为点A 在圆(x+1)2+y 2=4上运动,所以点A 的坐标满足方程(x+1)2+y 2=4,即(x 0+1)2+y 02=4.②把①代入②,得(2x-4+1)2+(2y-3)2=4,整理,得(x-23)2+(y-23)2=1.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23,23)为圆心,半径长为1的圆. 知能训练课本练习1、2、3.拓展提升 问题:已知圆x 2+y 2-x-8y+m=0与直线x+2y-6=0相交于P 、Q 两点,定点R(1,1),若PR ⊥QR,求实数m 的值.解:设P(x 1, y 1)、Q(x 2,y 2),由⎪⎩⎪⎨⎧=-+=+--+.062,0822y x m y x y x 消去y 得5x 2+4m-60=0. ① 由题意,方程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所以60-4m >0,m <15. 由韦达定理⎪⎩⎪⎨⎧-==+.1254,02121m x x x x 因为PR ⊥QR,所以k PR k QR =-1.所以11112211--∙--x y x y =-1,即(x 1-1)(x 2-1)+(y 1-1)(y 2-1)=0, x 1x 2-(x 1+x 2)+y 1y 2-(y 1+y 2)+2=0. ②因为y 1=3-21x ,y 2=322x -,所以y 1y 2=(3-21x )(322x -)=9-23(x 1+x 2)+421x x =9+421x x , y 1+y 2=6,代入②得45x 1x 2+5=0,即45(54m-12)+5=0. 所以m=10,适合m <15.所以实数m 的值为10.课堂小结1.任何一个圆的方程都可以写成x 2+y 2+Dx+Ey+F=0的形式,但方程x 2+y 2+Dx+Ey+F=0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圆,只有D 2+E 2-4F >0时,方程表示圆心为(-2D ,-2E ),半径为r=21F E D 422-+的圆.2.求圆的方程,应根据条件特点选择合适的方程形式:若条件与圆心、半径有关,则宜用标准方程;若条件主要是圆所经过的点的坐标,则宜用一般方程.3.要画出圆的图像,必须要知道圆心坐标和半径,因此应掌握利用配方法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方法.作业习题4.1 A组1、6,B组1、2、3.教学反思;这是一节介绍新知识的课,而且这节课还非常有利于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过程、结论并重;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并重”.在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尽量避免学生被动接受,引导学生探索,重视探索过程.一方面,把直线一般方程探求过程进行回顾、类比,学生从中领会探求方法;另一方面,“把标准方程展开→认识一般方程”这一过程充分运用了“通过特殊认识一般”的科学思想方法.同时,通过类比进行条件的探求——“D2+E2-4F”与“Δ”(判别式)类比.在整个探求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旧知识”及“旧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用它探求新知识.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圆的方程4.1.1圆的标准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导入新知]圆的标准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圆的半径.(2)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3)圆的标准方程:如右图所示,圆心为C(a,b),半径长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当a=b=0时,方程为x2+y2=r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化解疑难]1.由圆的标准方程,可直接得到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反过来说,给出了圆的圆心和半径,即可直接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这一点体现了圆的标准方程的直观性,为其优点.2.几种特殊位置的圆的标准方程:条件圆的标准方程过原点(x-a)2+(y-b)2=a2+b2(a2+b2>0)圆心在x轴上(x-a)2+y2=r2(r≠0)圆心在y轴上x2+(y-b)2=r2(r≠0)圆心在x轴上且过原点(x-a)2+y2=a2(a≠0)圆心在y轴上且过原点x2+(y-b)2=b2(b≠0)与x轴相切(x-a)2+(y-b)2=b2(b≠0)与y轴相切(x-a)2+(y-b)2=a2(a≠0)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导入新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圆心C(a,b),半径为r.设所给点为M(x0,y0),则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几何法代数法点在圆上│MC│=r⇔点M在圆C上点M(x0,y0)在圆上⇔(x0-a)2+(y0-b)2=r2点在圆内│MC│<r⇔点M在圆C内点M(x0,y0)在圆内⇔(x0-a)2+(y0-b)2<r2点在圆外│MC│>r⇔点M在圆C外点M(x0,y0)在圆外⇔(x0-a)2+(y0-b)2>r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3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2.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常用几何法和代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例1]过点A(1,-1),B(-1,1)且圆心在直线x+y-2=0上的圆的方程是() A.(x-3)2+(y+1)2=4 B.(x+3)2+(y-1)2=4C.(x-1)2+(y-1)2=4 D.(x+1)2+(y+1)2=4[答案] C[类题通法]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就是设法确定圆心C(a,b)及半径r,其求解的方法:一是待定系数法,建立关于a,b,r的方程组,进而求得圆的方程;二是借助圆的几何性质直接求得圆心坐标和半径.一般地,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时,有时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作转化较为简捷.[活学活用]求下列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是(4,-1),且过点(5,2);(2)圆心在y 轴上,半径长为5,且过点(3,-4);(3)求过两点C (-1,1)和D (1,3),圆心在x 轴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解:(1)圆的半径长r =(5-4)2+(2+1)2=10,故圆的标准方程为(x -4)2+(y +1)2=10.(2)设圆心为C (0,b ),则(3-0)2+(-4-b )2=52, 解得b =0或b =-8,则圆心为(0,0)或(0,-8). 又∵半径r =5,∴圆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5或x 2+(y +8)2=25. (3)直线CD 的斜率k CD =3-11+1=1,线段CD 中点E 的坐标为(0,2),故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 -2=-x , 即y =-x +2,令y =0,得x =2, 即圆心为(2,0).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得r =(2-1)2+(0-3)2=10.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0.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例2] 如右图所示,已知两点P 1(4,9)和P 2(6,3).(1)求以P 1P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2)试判断点M (6,9),N (3,3),Q (5,3)是在圆上,在圆内,还是在圆外.[解] (1)设圆心C (a ,b ),半径长为r ,则由C 为P 1P 2的中点,得a =4+62=5,b =9+32=6.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r=|CP1|=(4-5)2+(9-6)2=10,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5)2+(y-6)2=10.(2)由(1)知,圆心C(5,6),则分别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CM|=(6-5)2+(9-6)2=10,|CN|=(3-5)2+(3-6)2=13>10,|CQ|=(5-5)2+(3-6)2=3<10.因此,点M在圆上,点N在圆外,点Q在圆内.[类题通法]1.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1)只需计算该点与圆的圆心距离,与半径作比较即可;(2)把点的坐标代入圆的标准方程,判断式子两边的符号,并作出判断.2.灵活运用若已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也可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列出不等式或方程,求解参数范围.[活学活用]若点(1,1)在圆(x-a)2+(y+a)2=4的内部,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a<1}B.{a|0<a<1}C.{a|a>1或a>-1} D.{a|a=±1}答案:A10.求解圆的方程中漏解[典例]已知某圆圆心在x轴上,半径长为5,且截y轴所得线段长为8,求该圆的标准方程.[解]法一:如右图所示,由题设|AC|=r=5,|AB|=8,∴|AO|=4.在Rt△AOC中,|OC|=|AC|2-|AO|2=52-42=3.设点C坐标为(a,0),则|OC|=|a|=3,∴a=±3.∴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2=25,或(x-3)2+y2=25.法二:由题意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2=25.∵圆截y轴线段长为8,∴圆过点A(0,4).代入方程得a2+16=25,∴a=±3.∴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2=25,或(x-3)2+y2=25.[易错防范]1.若解题分析只画一种图形,而忽略两种情况,考虑问题不全面,漏掉圆心在x轴负半轴的情况而导致出错.2.借助图形解决数学问题,只能是定性分析,而不能定量研究,要定量研究问题,就要考虑到几何图形的各种情况.[成功破障]圆心在直线2x-y-7=0上的圆C与y轴交于两点A(0,-4),B(0,-2),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答案:(x-2)2+(y+3)2=5一、选择题1.已知点P(3,2)和圆的方程(x-2)2+(y-3)2=4,则它们的位置关系为()A.在圆心B.在圆上C.在圆内D.在圆外答案:C2.以P(-2,3)为圆心,且与y轴相切的圆的方程是()A.(x-2)2+(y+3)2=4 B.(x+2)2+(y-3)2=4C.(x-2)2+(y+3)2=9 D.(x+2)2+(y-3)2=9答案:B3.圆心在y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1,2)的圆的方程为()A.x2+(y-2)2=1 B.x2+(y+2)2=1C.(x-1)2+(y-3)2=1 D.x2+(y-3)2=1答案:A4.已知圆C经过点P(-2,4)和点Q(4,4),直径为210,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 A.(x-1)2+(y-3)2=10B.(x+1)2+(y-5)2=10C.(x+1)2+(y-3)2=10或(x-1)2+(y-5)2=10D.(x-1)2+(y-3)2=10或(x-1)2+(y-5)2=10答案:D5.当a为任意实数时,直线(a-1)x-y+a+1=0恒过定点C,则以C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A.(x-1)2+(y+2)2=5 B.(x+1)2+(y+2)2=5C.(x+1)2+(y-2)2=5 D.(x-1)2+(y-2)2=5答案:C二、填空题6.圆心为直线x-y+2=0与直线2x+y-8=0的交点,且经过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x-2)2+(y-4)2=207.点(5a+1,a)在圆(x-1)2+y2=26的内部,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0,1)8.若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5的圆C位于y轴左侧,且与直线x+2y=0相切,则圆C 的方程是________.答案:(x+5)2+y2=5三、解答题9.求经过点A(-1,4),B(3,2)两点且圆心在y轴上的圆的方程.解:法一:设圆心坐标为(a,b).∵圆心在y 轴上,∴a =0.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 2+(y -b )2=r 2. ∵该圆过A ,B 两点,∴⎩⎪⎨⎪⎧ (-1)2+(4-b )2=r 2,32+(2-b )2=r 2.解得⎩⎪⎨⎪⎧b =1,r 2=10.∴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1)2=10.法二:∵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1,3),k AB =2-43-(-1)=-12,∴弦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3=2(x -1),即y =2x +1.由⎩⎪⎨⎪⎧ y =2x +1,x =0,解得⎩⎪⎨⎪⎧x =0,y =1.∴点(0,1)为所求圆的圆心.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圆的半径r =10, ∴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1)2=10.10.求过点A (1,2)和B (1,10)且与直线x -2y -1=0相切的圆的方程.解:圆心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y =6上,设圆心为(a,6),半径为r ,则圆的方程为(x -a )2+(y -6)2=r 2.将点(1,10)代入得(1-a )2+(10-6)2=r 2,①而r =|a -13|5,代入①,得(a -1)2+16=(a -13)25,解得a =3,r =25,或a =-7,r =4 5.故所求圆为(x -3)2+(y -6)2=20,或(x +7)2+(y -6)2=80.4.1.2 圆的一般方程[导入新知]1.圆的一般方程的概念当D 2+E 2-4F >0时,二元二次方程x 2+y 2+Dx +Ey +F =0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对应的圆心和半径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表示的圆的圆心为⎝⎛⎭⎫-D 2,-E2,半径长为12D2+E2-4F.[化解疑难]1.圆的一般方程体现了圆的方程形式上的特点:(1)x2,y2的系数相等且不为0;(2)没有xy项.2.对方程x2+y2+Dx+Ey+F=0的说明.方程条件图形x2+y2+Dx+Ey+F=0D2+E2-4F<0不表示任何图形D2+E2-4F=0表示一个点⎝⎛⎭⎫-D2,-E2D2+E2-4F>0表示以⎝⎛⎭⎫-D2,-E2为圆心,以12D2+E2-4F为半径的圆圆的一般方程的概念辨析[例1]若方程x2+y2+2mx-2y+m2+5m=0表示圆,求:(1)实数m的取值范围;(2)圆心坐标和半径.[解](1)据题意知D2+E2-4F=(2m)2+(-2)2-4(m2+5m)>0,即4m2+4-4m2-20m>0,解得m<15,故m的取值范围为⎝⎛⎭⎫-∞,15.(2)将方程x2+y2+2mx-2y+m2+5m=0写成标准方程为(x+m)2+(y-1)2=1-5m,故圆心坐标为(-m,1),半径r=1-5m.[类题通法]形如x2+y2+Dx+Ey+F=0的二元二次方程,判定其是否表示圆时可有如下两种方法:(1)由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令D2+E2-4F>0,成立则表示圆,否则不表示圆;(2)将方程配方后,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的特征求解,应用这两种方法时,要注意所给方程是不是x2+y2+Dx+Ey+F=0这种标准形式,若不是,则要化为这种形式再求解.[活学活用]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若表示圆,求其圆心和半径.(1)x2+y2+x+1=0;(2)x2+y2+2ax+a2=0(a≠0);(3)2x2+2y2+2ax-2ay=0(a≠0).解:(1)∵D=1,E=0,F=1,∴D2+E2-4F=1-4=-3<0,∴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2)∵D=2a,E=0,F=a2,∴D2+E2-4F=4a2-4a2=0,∴方程表示点(-a,0).(3)两边同除以2,得x2+y2+ax-ay=0,D=a,E=-a,F=0,∴D2+E2-4F=2a2>0,∴方程表示圆,它的圆心为⎝⎛⎭⎫-a2,a2,半径r=12D2+E2-4F=22|a|.圆的一般方程的求法[例2]已知△ABC的3个顶点为A(1,4),B(-2,3),C(4,-5),求△ABC的外接圆方程、外心坐标和外接圆半径.[解]法一:设△ABC的外接圆方程为x2+y2+Dx+Ey+F=0,∵A,B,C在圆上,∴⎩⎪⎨⎪⎧1+16+D+4E+F=0,4+9-2D+3E+F=0,16+25+4D-5E+F=0,∴⎩⎪⎨⎪⎧D=-2,E=2,F=-23,∴△ABC的外接圆方程为x2+y2-2x+2y-23=0,即(x-1)2+(y+1)2=25.∴外心坐标为(1,-1),外接圆半径为5.法二:∵k AB =4-31+2=13,k AC =4+51-4=-3,∴k AB ·k AC =-1,∴AB ⊥AC .∴△ABC 是以角A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外心是线段BC 的中点, 坐标为(1,-1),r =12|BC |=5.∴外接圆方程为(x -1)2+(y +1)2=25. [类题通法]应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时的两个注意点(1)如果由已知条件容易求得圆心坐标、半径或需利用圆心的坐标或半径列方程的问题,一般采用圆的标准方程,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 ,b ,r .(2)如果已知条件与圆心和半径都无直接关系,一般采用圆的一般方程,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常数D ,E ,F .[活学活用]求经过点A (-2,-4)且与直线x +3y -26=0相切于点B (8,6)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Dx +Ey +F =0, 则圆心坐标为⎝⎛⎭⎫-D 2,-E 2. ∵圆与x +3y -26=0相切, ∴6+E28+D 2·⎝⎛⎭⎫-13=-1,即E -3D -36=0.① ∵(-2,-4),(8,6)在圆上, ∴2D +4E -F -20=0,② 8D +6E +F +100=0.③联立①②③,解得D =-11,E =3,F =-30,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11x +3y -30=0.代入法求轨迹方程[例3]已知△ABC的边AB长为4,若BC边上的中线为定长3,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解]以直线AB为x轴,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右图),则A(-2,0),B(2,0),设C(x,y),BC中点D(x0,y0).∴⎩⎪⎨⎪⎧2+x2=x0,0+y2=y0.①∵|AD|=3,∴(x0+2)2+y20=9. ②将①代入②,整理得(x+6)2+y2=36.∵点C不能在x轴上,∴y≠0.综上,点C的轨迹是以(-6,0)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去掉(-12,0)和(0,0)两点.轨迹方程为(x+6)2+y2=36(y≠0).[类题通法]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活学活用]过点A(8,0)的直线与圆x2+y2=4交于点B,则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x-4)2+y2=110.与圆有关的轨迹(轨迹方程)问题[典例](12分)已知圆O的方程为x2+y2=9,求经过点A(1,2)的圆的弦的中点P的轨迹.[解题流程][活学活用]一动点M到点A(-4,0)的距离是到点B(2,0)的距离的2倍,求动点的轨迹.解:设动点M的坐标为(x,y),则|MA|=2|MB|,即(x+4)2+y2=2(x-2)2+y2,整理得x2+y2-8x=0,即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为x2+y2-8x=0.一、选择题1.圆的方程是x2+y2+kx+2y+k2=0,当圆的面积最大时,圆心的坐标是()A.(-1,1)B.(1,-1)C.(-1,0) D.(0,-1)答案:D2.已知动点M到点(8,0)的距离等于点M到点(2,0)的距离的2倍,那么点M的轨迹方程是()A.x2+y2=32B.x2+y2=16C.(x-1)2+y2=16D.x2+(y-1)2=16答案:B3.当a取不同的实数时,由方程x2+y2+2ax+2ay-1=0可以得到不同的圆,则() A.这些圆的圆心都在直线y=x上B.这些圆的圆心都在直线y=-x上C.这些圆的圆心都在直线y=x或直线y=-x上D.这些圆的圆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答案:A4.如果圆x2+y2+ax+by+c=0(a,b,c不全为零)与y轴相切于原点,那么() A.a=0,b≠0,c≠0 B.b=c=0,a≠0C.a=c=0,b≠0 D.a=b=0,c≠0答案:B5.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PA|=2|PB|,则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πB.4πC.8πD.9π答案:B二、填空题6.已知圆C:x2+y2-2x+2y-3=0,AB为圆C的一条直径,若点A的坐标为(0,1),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2,-3)7.已知圆C:x2+y2+2x+ay-3=0(a为实数)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l:x-y+2=0的对称点都在圆C 上,则a =________.答案:-28.已知A ,B 是圆O :x 2+y 2=16上的两点,且│AB │=6,若以AB 为直径的圆M 恰好经过点C (1,-1),则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x -1)2+(y +1)2=9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x 2+y 2+Dx +Ey +3=0,圆心在直线x +y -1=0上,且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长为2,求圆的一般方程.解:圆心C ⎝⎛⎭⎫-D 2,-E 2,∵圆心在直线x +y -1=0上,∴-D 2-E2-1=0,即D +E =-2.①又∵半径长r =D 2+E 2-122=2,∴D 2+E 2=20.②由①②可得⎩⎪⎨⎪⎧ D =2,E =-4或⎩⎪⎨⎪⎧D =-4,E =2.又∵圆心在第二象限,∴-D 2<0即D >0,-E2>0即E <0.则⎩⎪⎨⎪⎧D =2,E =-4.故圆的一般方程为x 2+y 2+2x -4y +3=0.10.设△ABC 顶点坐标A (0,a ),B (-3a ,0),C (3a ,0),其中a >0,圆M 为△ABC 的外接圆.(1)求圆M 的方程;(2)当a 变化时,圆M 是否过某一定点,请说明理由. 解:(1)设圆M 的方程为x 2+y 2+Dx +Ey +F =0. 因为圆M 过点A (0,a ),B (-3a ,0),C (3a ,0),所以⎩⎪⎨⎪⎧a 2+aE +F =0,3a +3aD +F =0,3a -3aD +F =0,解得⎩⎪⎨⎪⎧D =0,E =3-a ,F =-3a .所以圆M 的方程为x 2+y 2+(3-a )y -3a =0.(2)圆M的方程可化为(3+y)a-(x2+y2+3y)=0.由⎩⎪⎨⎪⎧3+y=0,x2+y2+3y=0.解得x=0,y=-3.所以圆M过定点(0,-3).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导入新知]1.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位置关系交点个数相交有两个公共点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相离没有公共点2.直线Ax+By+C=0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公共点个数两个一个零个判定方法几何法: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Aa+Bb+C|A2+B2d<r d=r d>r代数法:由⎩⎪⎨⎪⎧Ax+By+C=0,(x-a)2+(y-b)2=r2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Δ>0Δ=0Δ<0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般常用几何法.因为代数法计算烦琐,书写量大,易出错,几何法则较简洁,但是在判断直线与其他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时,常用代数法.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例1] 若直线4x -3y +a =0与圆x 2+y 2=100有如下关系:①相交;②相切;③相离,试分别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法一:(代数法)由方程组⎩⎪⎨⎪⎧4x -3y +a =0,x 2+y 2=100,消去y ,得25x 2+8ax +a 2-900=0.Δ=(8a )2-4×25(a 2-900)=-36a 2+90 000.①当直线和圆相交时,Δ>0,即-36a 2+90 000>0,-50<a <50; ②当直线和圆相切时,Δ=0,即a =50或a =-50; ③当直线和圆相离时,Δ<0,即a <-50或a >50. 法二:(几何法)圆x 2+y 2=100的圆心为(0,0),半径r =10, 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a |32+42=|a |5. ①当直线和圆相交时,d <r ,即|a |5<10,-50<a <50;②当直线和圆相切时,d =r ,即|a |5=10,a =50或a =-50;③当直线和圆相离时,d >r ,即|a |5>10,a <-50或a >50.[类题通法]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判断的3种方法(1)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r 的大小关系判断. (2)代数法: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来判断.(3)直线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可通过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是过定点的直线系.[活学活用]1.直线x -ky +1=0与圆x 2+y 2=1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离 C .相交或相切D .相切答案:C2.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1,3]C .[-3,1]D .(-∞,-3]∪[1,+∞)答案:C切线问题[例2] 过点A (-1,4)作圆(x -2)2+(y -3)2=1的切线l ,求切线l 的方程. [解] ∵(-1-2)2+(4-3)2=10>1, ∴点A 在圆外.法一: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l 的方程是x =-1, 不满足题意.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方程为y -4=k (x +1), 即kx -y +4+k =0.圆心(2,3)到切线l 的距离为|2k -3+4+k |k 2+1=1,解得k =0或k =-34,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y =4或3x +4y -13=0. 法二:由于直线l 与圆相切,所以方程组⎩⎪⎨⎪⎧y -4=k (x +1),(x -2)2+(y -3)2=1只有1个解. 消去y ,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k 2)x 2+(2k 2+2k -4)x +k 2+2k +4=0, 则Δ=(2k 2+2k -4)2-4(1+k 2)(k 2+2k +4)=0, 解得8k 2+6k =0,即k =0或k =-34,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4或3x +4y -13=0. [类题通法]1.过圆上一点(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k,再由垂直关系得切线的斜率为-1,由点斜式可得切线k方程.如果斜率为零或不存在,则由图形可直接得切线方程y=y0或x=x0.2.过圆外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的求法.设切线方程为y-y0=k(x-x0),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建立方程,可求得k,也就得切线方程.当用此法只求出一个方程时,另一个方程应为x=x0,因为在上面解法中不包括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而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有两条.一般不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求解.[活学活用]1.直线x+y+m=0与圆x2+y2=m相切,则m的值为()A.0或2 B.2C. 2 D.无解答案:B2.圆x2+y2-4x=0在点P(1,3)处的切线方程为()A.x+3y-2=0 B.x+3y-4=0C.x-3y+4=0 D.x-3y+2=0答案:D弦长问题[例3]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8,圆内有一点P(-1,2),AB为过点P且倾斜角为α的弦.(1)当α=135°时,求AB的长;(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写出直线AB的方程.解:(1)法一:(几何法)如右图所示,过点O作OC⊥AB.由已知条件得直线的斜率为k=tan 135°=-1,∴直线AB的方程为y-2=-(x+1),即x+y-1=0.∵圆心为(0,0),∴|OC |=|-1|2=22.∵r =22,∴|BC |=8-⎝⎛⎭⎫222=302,∴|AB |=2|BC |=30. 法二:(代数法)当α=135°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2=-(x +1),即y =-x +1,代入x 2+y 2=8, 得2x 2-2x -7=0. ∴x 1+x 2=1,x 1x 2=-72,∴|AB |=1+k 2|x 1-x 2|=(1+1)[(x 1+x 2)2-4x 1x 2]=30.(2)如右图所示,当弦AB 被点P 平分时,OP ⊥AB .∵k OP =-2,∴k AB =12,∴直线AB 的方程为y -2=12(x +1),即x -2y +5=0.[类题通法]求直线与圆相交时弦长的两种方法(1)几何法:如图①,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设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为r ,弦长为|AB |,则有⎝⎛⎭⎫|AB |22+d 2=r 2,即|AB |=2r 2-d 2.(2)代数法:如图②所示,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设直线与圆的两交点分别是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2+(y 1-y 2)2=1+k 2·|x 1-x 2|=1+1k2|y 1-y 2|(直线l 的斜率k 存在).[活学活用]求经过点P ⎝⎛⎭⎫-3,-32且被定圆x 2+y 2=25截得的弦长为8的直线的方程. 解: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过点P 的直线方程为x =-3,代入x 2+y 2=25,得y 1=4,y 2=-4,所以弦长为|y 1-y 2|=8,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32=k (x +3),即kx -y +3k -32=0.由已知,得弦心距为52-42=3, 所以⎪⎪⎪⎪k ·0-0+3k -32k 2+1=3,解得k =-34,所以此直线的方程为y +32=-34(x +3),即3x +4y +15=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3=0或3x +4y +15=0.11.过一点求圆的切线方程的解题误区[典例] 过点A (3,1)和圆(x -2)2+y 2=1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 A .y =1 B .x =3 C .x =3或y =1D .不确定[解析] 由题意知,点A 在圆外,故过点A 的切线应有两条.当所求直线斜率存在时,设其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1=k (x -3),即kx -y +1-3k =0.由于直线与圆相切,所以d =|2k -0+1-3k |1+k 2=1,解得k =0,所以切线方程为y =1.当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时,x =3也符合条件.综上所述,所求切线方程为x =3或y =1.[答案] C [易错防范]1.解题时只考虑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的情况,而忽视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而错误地选A ;若只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形,而忽视了斜率存在的情况,而错误地选B.2.过一点求圆的切线时,首先要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此来确定切线的条数,经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求解中若只求出一个斜率,则另一条必然斜率不存在.[成功破障]已知圆C :(x -1)2+(y -2)2=4,则过点(3,5)并与圆C 相切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5x -12y +45=0或x =3一、选择题1.(陕西高考)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B .相交C .相离D .不确定答案:B2.过原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被圆x 2+y 2-4y =0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3 B .2 C. 6 D .2 3答案:D3.(安徽高考) 过点P (-3,-1)的直线l 与圆 x 2+y 2=1有公共点,则直线 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0,π6 B .⎝⎛⎦⎤0,π3 C.⎣⎡⎦⎤0,π6 D .⎣⎡⎦⎤0,π3 答案:D4.由直线y =x +1上的点向圆C :x 2+y 2-6x +8=0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2 C.7 D .3答案:C5.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6x -8y =0,设该圆过点P (3,5)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10 6B .20 6C .30 6D .40 6答案:B二、填空题6.(山东高考)圆心在直线x-2y=0上的圆C与y轴的正半轴相切,圆C截x轴所得弦的长为23,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x-2)2+(y-1)2=47.已知圆C的圆心是直线x-y+1=0与x轴的交点,且圆C与直线x+y+3=0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x+1)2+y2=28.已知圆C过点(1,0),且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l:y=x-1被圆C所截得的弦长为22,则过圆心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x+y-3=0三、解答题9.已知圆C和y轴相切,圆心C在直线x-3y=0上,且被直线y=x截得的弦长为27,求圆C的方程.解:设圆心坐标为(3m,m).∵圆C和y轴相切,得圆的半径为3|m|,∴圆心到直线y=x的距离为|2m|2=2|m|.由半径、弦心距、半弦长的关系得9m2=7+2m2,∴m=±1,∴所求圆C的方程为(x-3)2+(y-1)2=9或(x+3)2+(y+1)2=9.10.已知圆C:(x-1)2+(y-2)2=2,过点P(2,-1)作圆C的切线,切点为A,B.(1)求直线PA,PB的方程;(2)求过P点的圆C的切线长.解:(1)由题意知,切线的斜率存在,设切线方程为y+1=k(x-2),即kx-y-2k-1=0.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即|-k-3|k2+1=2,∴k2-6k-7=0,解得k=7或k=-1,故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1=7(x-2)或y+1=-(x-2),即7x-y-15=0或x+y-1=0.(2)在Rt △PAC 中,PA 2=PC 2-AC 2 =(2-1)2+(-1-2)2-2=8, ∴过P 点的圆C 的切线长为2 2.第二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习题课)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答案:略2.如何用几何法和代数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答案:略3.如何求过某点的圆的切线方程? 答案:略4.如何求圆的弦长? 答案:略与圆有关的切线问题[例1] 自点P (-6,7)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的点A 处,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圆x 2+y 2-8x -6y +21=0相切于点Q .求光线l 所在直线方程.[解] 如右图所示,作圆x 2+y 2-8x -6y +21=0关于x 轴的对称圆x 2+y 2-8x +6y +21=0,由几何光学原理,知直线l 与圆x 2+y 2-8x +6y +21=0相切.由于l 的斜率必存在,故可设直线l :y -7=k (x +6),即kx -y +6k +7=0.由圆x 2+y 2-8x +6y +21=0的圆心(4,-3)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半径,知|4k +3+6k +7|k 2+1=10|k +1|k 2+1=2,解得k =-34或k =-43,故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x +4y -10=0或4x +3y +3=0. [类题通法]过已知圆外一点求切线的方程一般有3种方法: (1)设切线斜率,用判别式法;(2)设切线斜率,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长; (3)设切点(x 0,y 0),用切线公式法. [活学活用]已知圆C :(x -2)2+(y -1)2=1.求: (1)过A (3,4)的圆C 的切线方程;(2)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圆C 的切线方程.[解] (1)当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过A (3,4)的直线方程为y -4=k (x -3),即kx -y +4-3k =0,由|2k -1+4-3k |1+k 2=1,得k =43.所以切线方程为y -4=43(x -3),即4x -3y =0.当所求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3,也符合题意.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4x -3y =0或x =3.(2)设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x a +ya =1或y =kx ,于是由圆心(2,1)到切线距离为1,得|3-a |2=1或|2k -1|1+k 2=1.解得a =3±2,k =0或k =43.故所求切线方程为x +y =3±2或y =0或y =43x .与圆有关的参数问题 [例2] 已知直线l :y =-33x +m 与圆x 2+y 2=1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m 的取值范围.[解] ∵l :y =-33x +m ,圆x 2+y 2=1, ∴l 可变形为3x +3y -3m =0,圆的圆心为(0,0),半径长r =1. 当直线和该圆相切时,应满足d =|-3m |3+9=1,解得m =±2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图象,如右图所示,其中l 2:y =-33x +233,l 3:y =-33x -233. 过原点作直线l 0:y =-33x ,m 0:y =-x . ∵直线l 的斜率k =-33,直线AB 的斜率k =-1, ∴只有当直线l 在移动到过A (0,1)后才开始与圆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交点,此时对应的直线l 1:y =-33x +1.要使直线与圆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交点,直线l 只有在直线l 1和直线l 2之间运动才可,此时相应的m ∈⎝⎛⎭⎫1,233.∴m 的取值范围是⎝⎛⎭⎫1,233.[类题通法]解决与圆有关的参数问题,有时直接求解比较困难,可根据题意先画出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活学活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O :x 2+y 2=4,直线l :12x -5y +c =0(其中c 为常数).下列有关直线l 与圆O 的命题:①当c =0时,圆O 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1; ②若圆O 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1,则-13<c <13; ③若圆O 上恰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1,则c =13; ④若圆O 上恰有两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1,则13<c <39; ⑤当c =±39时,圆O 上只有一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1.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⑤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例3] 已知圆x 2+y 2+x -6y +m =0与直线x +2y -3=0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原点,且OP ⊥OQ ,求实数m 的值.[解] 由⎩⎪⎨⎪⎧x +2y -3=0x 2+y 2+x -6y +m =0消去y ,得5x 2+10x +4m -27=0,设P (x 1,y 1),Q (x 2,y 2),则⎩⎨⎧Δ=100-20(4m -27)>0, ①x 1+x 2=-2,x 1x 2=4m -275.又OP ⊥OQ ,∴k OP ·k OQ =-1,即x 1x 2+y 1y 2=0. ∴x 1·x 2+12(3-x 1)·12(3-x 2)=0,整理得5x 1x 2-3(x 1+x 2)+9=0, ∴5×4m -275-3×(-2)+9=0.解得m =3满足① ∴实数m 的值为3. [类题通法]此题设出P ,Q 两点的坐标,但在求解过程中又不能刻意地求出来,只将它作为一个转化过程中的桥梁,这种“设而不求”的解题方法在解析几何中很常见,要注意认真体会并掌握.[活学活用]自原点O 作圆(x -1)2+y 2=1的不重合两弦OA ,OB ,若|OA |·|OB |=k (定值),证明不论A ,B 两点位置怎样,直线AB 恒切于一个定圆,并求出定圆的方程.解: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 则|OA |·|OB |=x 21+y 21·x 22+y 22=x 21+[1-(x 1-1)2]·x 22+[1-(x 2-1)2]=4x 1x 2=k . ∴x 1x 2=k 24.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mx +b , 代入已知圆的方程并整理,得 (1+m 2)x 2+2(mb -1)x +b 2=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b 21+m 2.∴b 21+m 2=k 24. ∵原点O 到直线mx -y +b =0的距离为|b |1+m 2,∴所求定圆的半径r 满足 r 2=b 21+m 2=k 24(定值). ∴直线AB 恒切于定圆x 2+y 2=k 24.4.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究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典例] 设点P (x ,y )在圆x 2+(y -1)2=1上,求(x -2)2+y 2的最值. [解](x -2)2+y 2的几何意义是圆上的点与定点(2,0)的距离.因为圆心(0,1)与定点的距离是(2-0)2+(0-1)2=5,圆的半径是1,所以(x -2)2+y 2的最小值是5-1,最大值是5+1.[多维探究] 1.化为求斜率问题 求y +2x +1的最小值. 解:法一:令y +2x +1=t ,则方程组⎩⎪⎨⎪⎧y +2=t (x +1),x 2+(y -1)2=1一定有解.消去y ,整理得(1+t 2)x 2+2(t 2-3t )x +(t 2-6t +8)=0有解.所以Δ=4(t 2-3t )2-4(1+t 2)(t 2-6t +8)≥0, 即6t -8≥0,解得t ≥43.故y +2x +1的最小值是43.法二:令y +2x +1=k ,则k 表示圆上任一点与点(-1,-2)连线的斜率, ∴kx -y +k -2=0, 由|0-1+k -2|k 2+1≤1,得k ≥43.∴y +2x +1的最小值为43.2.化为求圆心到直线距离问题求直线x -y -2=0上的点到圆的距离的最值.解:圆心为(0,1),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1-2|2=322,因此直线上的点和圆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322+1,最小距离为322-1.3.化为求圆心到直线距离问题若圆上有且只有四个点到直线3x -4y +C =0的距离为12,求C 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圆心(0,1)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2即可,则|-4+C |32+42<12, 解得32<C <132.所以C 的取值范围为⎝⎛⎭⎫32,132. [方法感悟]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要明确其几何意义:(1)k =y -b x -a 表示圆上的点(x ,y )与定点(a ,b )连线的斜率,直线方程可与圆的方程联立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Δ≥0求k 的最值;也可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r ,求k 的最值.(2)直线与圆相离时,直线上的点到圆的距离的最大值为d +r ,最小值为d -r .一、选择题1.若直线x +y +m =0与圆x 2+y 2=m 相切,则m 的值为( ) A .0或2 B .0或4 C .2 D .4答案:C2.过点(1,1)的直线与圆(x -2)2+(y -3)2=9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 ) A .2 3 B .4 C .2 5 D .5答案:B3.若直线y =kx 与圆(x -2)2+y 2=1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2x +y +b =0对称,则k ,b 的值分别为( )A .k =12,b =-4B .k =-12,b =4C .k =12,b =4D .k =-12,b =-4答案:A4.已知圆C 1:(x +1)2+(y -1)2=1,圆C 2与圆C 1关于直线x -y -1=0对称,则圆C 2的方程为( )A .(x +2)2+(y -2)2=1B .(x -2)2+(y +2)2=1C .(x +2)2+(y +2)2=1D .(x -2)2+(y -2)2=1 答案:B5.过点P (1,1)的直线,将圆形区域{(x ,y )|x 2+y 2≤4}分为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面积之差最大,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2=0B .y -1=0C .x -y =0D .x +3y -4=0答案:A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x -y +a =0与圆心为C 的圆x 2+y 2+2x -4y -4=0相交于A ,B 两点,且AC ⊥BC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答案:0或67.已知两点A (-2,0),B (0,2),点C 是圆x 2+y 2-2x =0上任意一点,则△ABC 的面积最小值是____________.答案:3- 28.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4x -2y -4=0,则x 2+y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14+6 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x 2+(y -1)2=5,直线l :mx -y +1-m =0. (1)求证:对任意m ∈R ,直线l 与圆C 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设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若|AB |=17,求l 的倾斜角; (3)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1)证明:由已知直线l :y -1=m (x -1),知直线l 恒过定点P (1,1). ∵12=1<5,∴P 点在圆C 内,所以直线l 与圆C 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设A (x 1,y 1),B (x 2,y 2),联立方程组⎩⎪⎨⎪⎧x 2+(y -1)2=5,mx -y +1-m =0,消去y 得(m 2+1)x 2-2m 2x +m 2-5=0, 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 ∵|AB |=1+m 2|x 1-x 2|, ∴17=1+m 2·16m 2+201+m 2,∴m 2=3,m =±3, ∴l 的倾斜角为π3或2π3.(3)设M (x ,y ),∵C (0,1),P (1,1),当M 与P 不重合时,|CM |2+|PM |2=|CP |2,∴x 2+(y -1)2+(x -1)2+(y -1)2=1.整理得轨迹方程为x 2+y 2-x -2y +1=0(x ≠1). 当M 与P 重合时,M (1,1)满足上式, 故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x -2y +1=0.10.已知⊙O :x 2+y 2=1和定点A (2,1),由⊙O 外一点P (a ,b )向⊙O 引切线PQ ,切点为Q ,且满足|PQ |=|PA |.(1)求实数a ,b 间满足的等量关系; (2)求线段PQ 的最小值.解:(1)连接OP ,∵Q 为切点, ∴PQ ⊥OQ ,由勾股定理有 |PQ |2=|OP |2-|OQ |2. 又∵|PQ |=|PA |, ∴|PQ |2=|PA |2,即a 2+b 2-1=(a -2)2+(b -1)2,整理,得2a +b -3=0.(2)由2a +b -3=0得b =-2a +3, ∴|PQ |=a 2+b 2-1=a 2+(-2a +3)2-1 =5a 2-12a +8=5⎝⎛⎭⎫a -652+45, ∴当a =65时,|PQ |min =255,即线段PQ 的最小值为255.4.2.2 & 4.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导入新知]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分别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1)几何法: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1,r 2,两圆连心线的长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如下表所示:位置关系 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图示d 与r 1,r 2的关系d >r 1+r 2d =r 1+r 2|r 1-r 2|< d <r 1+r 2d =|r 1-r 2|d <|r 1-r 2|C 1:x 2+y 2+D 1x +E 1y +F 1=0(D 21+E 21-4F 1>0), C 2:x 2+y 2+D 2x +E 2y +F 2=0(D 22+E 22-4F 2>0), 联立方程组得⎩⎪⎨⎪⎧x 2+y 2+D 1x +E 1y +F 1=0,x 2+y 2+D 2x +E 2y +F 2=0,则方程组解的个数与两圆的位置关系如下:方程组解的个数 2组 1组 0组 两圆的公共点个数 2个 1个 0个 两圆的位置关系相交内切或外切外离或内含[几何法是利用两圆半径的和或差与圆心距作比较得到两圆的位置关系,代数法则是把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完全转化为代数问题,即方程组的解的个数问题,但这种代数判定方法只能判断出不相交、相交、相切三种位置关系,而不能像几何判定方法一样,能判定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位置关系,因此一般情况下,使用几何法判定两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例1] 当实数k 为何值时,两圆C 1:x 2+y 2+4x -6y +12=0,C 2:x 2+y 2-2x -14y +k =0相交、相切、相离?[解]将两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C1:(x+2)2+(y-3)2=1,C2:(x-1)2+(y-7)2=50-k.圆C1的圆心为C1(-2,3),半径长r1=1;圆C2的圆心为C2(1,7),半径长r2=50-k(k<50),从而|C1C2|=(-2-1)2+(3-7)2=5.当1+50-k=5,即k=34时,两圆外切.当|50-k-1|=5,即50-k=6,即k=14时,两圆内切.当|50-k-1|<5<1+50-k,即14<k<34时,两圆相交.当1+50-k<5或|50-k-1|>5,即k<14或34<k<50时,两圆相离.[类题通法]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或利用两圆的位置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有以下几个步骤:(1)化成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2)计算两圆圆心的距离d;(3)通过d与r1+r2,|r1-r2|的大小关系来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或求参数的范围,必要时可借助于图形,数形结合.2.应用几何法判定两圆的位置关系或求字母参数的范围是非常简单清晰的,要理清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活学活用]1.两圆C1:x2+y2-2x-3=0,C2:x2+y2-4x+2y+3=0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内含答案:C2.(湖南高考)若圆C1:x2+y2=1 与圆C2:x2+y2-6x-8y+m=0外切,则m=() A.21 B.19C.9 D.-11答案:C。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四章 圆与方程 第四章 圆与方程(通用)》公开课教案_9
课题:圆与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3.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4. 圆的参数方程的结构及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围绕圆的几何性质进行合理转化,运用方程思想列出关于参数:r b a 、、(或F E D 、、)得到方程组,进而求出圆的方程,参数方程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自学尝试(一)知识梳理1.圆的定义⑴在平面内,到 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圆.⑵确定一个圆最基本的要素是 和 .2.圆的方程3.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4.圆的参数方程⎩⎨⎧+=+=)(sin cos 为参数θθθr b y r a x(二)基础自测1.圆3)2()1(22=+++y x 的圆心为 ;半径为 .2.圆0114822=+--+y x y x 的圆心为 ;半径为 .3.方程022=++-+m y x y x 表示一个圆,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2≤mB. 2<mC. 21≤mD. 21<m 4.以(1,0)为圆心,且与直线03=+-y x 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A .8)1(22=+-y xB .8)1(22=++y xC .16)1(22=+-y xD .16)1(22=++y x二、基础讲解【例1】已知圆经过点)3,2(-A 和)5,2(--B ,且圆心在直线032=--y x 上,求圆的方程.【例2】若实数x ,y 满足22410x y x +-+=, 求:(1)y x的最大值; (2)22x y +的取值范围.(3)求1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三、综合应用 【例3】已知平面区域00240x y x y ≥⎧⎪≥⎨⎪+-≤⎩恰好被面积最小的圆2:()C x a -+22()y b r -≤及其内部所覆盖.(1)试求圆C 的方程;(2)若斜率为1的直线l 与圆C 交于不同两点,A B ,满足CA CB ⊥,求直线l 的方程.四、拓展训练--轨迹问题【例4】如图,已知点P 是圆1622=+y x 上的一个动点,点A 是 x 轴上的定点,坐标为(12,0) .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 PA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例5】求与两个定点 O(0,0)、A(3,0) 距离的比为21的动点的轨迹,并画出曲线.变式:求与两个定点 O(0,0)、A(3,0) 距离的比为λ的动点的轨迹,并画出曲线.五、效果反馈(一)归纳反思1.求圆的方程时,应根据题意,合理选择圆的方程形式:①若已知条件与圆心、半径有关,用圆的标准方程;②若条件涉及过几点,用圆的一般方程.2.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这样可使问题简化.3.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圆与方程
一、知识框架
4.1圆的方程
1. 圆的标准方程
(1)基本要素:当圆心的位置与半径的大小确定后,圆就唯一确定了,因此,确定一个圆的基本要素是半径和圆心,标准方程: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2
2
2)
(
)
(r
a
y
a
x=
-
+
-
图示:
说明:若点M(x,y)在圆C上,则点M的坐标适合方程(x-a)2+(y-b)2=r2;反之,若点M(x,y)的坐标适合方程(x-a)2+(y-b)2=r2,则点M在圆上
[拓展]特殊位置圆的标准方程
如下表所示.
条件方程形式
圆过原点(x-a)2+(y-b)2=a2+b2(a2+b2≠0)
圆心在x轴上(x-a)2+y2=r2(r≠0)
圆心在y轴上x2+(y-b)2=r2(r≠0)
圆心在原点x2+y2=r2(r≠0)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C:(x-a)2+(y-b)2=r2(r>0),其圆心为(a,b),半径为r,点P(x0,y0),
设d=|PC|=(x0-a)2+(y0-b)2.
位置关系d与r
的大小
图示点P的坐标的特点
点在圆外
d __>__r
(x 0-a )2+(y 0-b )2>r 2
点在圆上
d __=__r
(x 0-a )2+(y 0-b )2=r 2
点在圆内
d __<__r
(x 0-a )2+(y 0-b )2<r 2
2. 圆的一般方程
(1)方程:当D 2+E 2-4F >0时,方程x 2+y 2+Dx +Ey +F =0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其中圆心为)2,2(E D --
,半径为r =F E D 42
122-+ (2)说明:方程x 2+y 2+Dx +Ey +F =0不一定表示圆. 当且仅当D 2+E 2-4F >0时,表示圆: 当D 2+E 2-4F =0时,表示一个点)2
,2(E
D --
; 当D 2+E 2-4F <0时,不表示任何图形. (3)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 ①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②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③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4)若一个二元方程Ax 2+Bxy +Cy 2+Dx +Ey +F =0表示圆,应满足的条件是: ①A =C ≠0;②B =0;③D 2+E 2-4F >0 [拓展]
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对比
(1)由圆的标准方程(x -a)2+(y -b)2=r 2,可以直接看出圆心坐标(a ,b)和半径r ,圆的几何特征明显.
(2)由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知道圆的方程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圆的代数特征明显.
(3)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2.由圆的一般方程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剖析:已知点M(x0,y0)和圆的方程x2+y2+Dx+Ey+F=0(D2+E2-4F>0),则其位置关系如下表:
位置关系代数关系
点M在圆外x20+y20+Dx0+Ey0+F>0
点M在圆上x20+y20+Dx0+Ey0+F=0
点M在圆内x20+y20+Dx0+Ey0+F<0
3. 轨迹方程
点M的坐标(x,y)满足的关系式称为点M的轨迹方程.
[拓展]当动点M的变化是由点P的变化引起的,并且点P在某一曲线C上运动时,常用中间量法(又称为相关点法)来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其步骤是:
(1)设动点M(x,y);
(2)用点M的坐标来表示点P的坐标;
(3)将所得点P的坐标代入曲线C的方程,即得动点M的轨迹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Ax+By+C=0与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及判断
(2)圆的弦长:若圆心到弦的距离为2
22,,d r l l r d -=,则弦长是圆的半径为。
即半径、弦
心距、半弦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 ①几何法:
圆O 1:(x -x 1)2+(y -y 1)2=r 21(r 1>0),圆O 2:(x -x 2)2+(y -y 2)2=r 2
2(r 2>0),
两圆的圆心距d =|O 1O 2|=221221)()(y y x x -+-,则有:
②代数法:圆O 1:x 2+y 2+D 1x +E 1y +F 1=0,圆O 2:x 2+y 2+D 2x +E 2y +F 2=0,两圆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则有: 方程组解的个数
2组
1组
0组
d
r
两圆的公共点个数 2 个 1 个0 个
两圆的位置关系相交外切或内切外离或内含
(2)圆系方程
具有某些共同性质的圆的集合称为圆系.常用的圆系有以下几个:
(1)圆心为定点(a,b)的同心圆系方程为(x-a)2+(y-b)2=r2,其中a,b为定值,r是参数.
(2)半径为定值r的圆系方程为(x-a)2+(y-b)2=r2,其中a,b为参数,r>0是定值.
(3)过圆C:x2+y2+Dx+Ey+F=0与直线Ax+By+C=0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
x2+y2+Dx+Ey+F+λ(Ax+By+C)=0(λ∈R).
(4)过圆C1:x2+y2+D1x+E1y+F1=0与圆C2:x2+y2+D2x+E2y+F2=0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1,λ∈R),此圆系中不含圆C2.
当λ=-1时,得到(D1-D2)x+(E1-E2)y+F1-F2=0,此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因此,如果两圆相交,两圆的方程相减就得到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1.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以空间中两两垂直且相交于一点O的三条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这时就说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x Oz平面
画法: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时,一般使∠xOy=90°,∠yOz=90°
图示:
说明:本书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疑点]将空间直角坐标系画在纸上时,
①x轴与y轴成135°(或45°),x轴与z轴成135°(或45°);
②y轴垂直于z轴,y轴和z轴的单位长相等,x轴上的单位长则等于y轴单位长的1 2.
(2)坐标
如图所示,设点M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定点,过点M 分别作垂直于x 轴、y 轴和z 轴的平面,依次交x 轴、y 轴和z 轴于点P ,Q 和R .设点P ,Q 和R 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 ,y 和z ,那么点M 就和有序实数组(x ,y ,z )是唯一确定的关系,有序实数组 (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 ,y ,z ),其中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 (3)[拓展]
①.空间中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线段P 1P 2的中点为P 0(x 0,y 0,z 0),则
⎩⎪⎨⎪⎧
x 0=
x 1+x 2
2,
y 0
=y 1
+y 22,
z 0
=z 1
+z 2
2.
这个公式称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坐标公式,是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点坐标公式的拓展.
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③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特殊对称点的坐标 设点P (a ,b ,c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的点,则
对称轴(或中心或平面) 点P 的对称点坐标 原点
(-a ,-b ,-c )
点的位置 点的坐标形式 原点
(0,0,0)
x 轴上 (a,0,0) y 轴上 (0,b,0) z 轴上 (0,0,c ) xOy 平面上 (a ,b,0) yOz 平面上 (0,b ,c ) xOz 平面上
(a,0,c )
的直线被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