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毒理学评价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是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的,旨在评估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1. 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暴露于高剂量的短期作用下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包括LD50测定法和急性口服毒性试验。
其中,LD50测定法是通过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食品,观察并计算半数动物死亡的中位数剂量,以此评估食品的急性毒性。
2. 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食品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包括90天喂养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
其中,90天喂养试验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生理、生化参数以及器官损伤等的影响。
而生殖毒性试验则是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生殖能力、胚胎发育以及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3. 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效应。
常用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包括细菌反转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通过检测食品对细菌或动物染色体的畸变、突变以及微核的形成等指标,来评估食品的遗传毒性。
4. 致癌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动物致癌的潜在风险。
常用的致癌性试验方法包括饲喂试验和皮肤涂抹试验。
其中,饲喂试验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发生肿瘤的影响。
而皮肤涂抹试验则是将食品直接涂抹在动物皮肤上,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发生肿瘤的影响。
5. 免疫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常用的免疫毒性试验方法包括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体内抗体产生等。
这些试验方法通过检测食品对动物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来评估食品的免疫毒性。
6. 毒素检测毒素检测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2)致突变试验
① 目的:对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癌作用的可能性进 行筛选。
② 试验项目:包括体外试验与整体试验。体外试 验中Ames试验为必做项目。在整体试验中,可在 微核试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任选 一项;在显性致死试验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 变分析试验中任选一项。
③ 结果判定:
如三项试验均为阳性,则表示受试物很可能具有
体外试验中Ames试验为必做项目。
订预防措施和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大于或等于3,则可进入以下的试验。
为慎重起见,凡LD50在1O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用两种性别大鼠和/或小鼠。
2、有关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新药(西药)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食品功能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LD50,联合Leabharlann 性毒性。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的组合必须考 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殖细胞与体细胞 、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
①细菌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 体酶试验为首选试验,必要时可另选和加选其它 试验。
②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
(3)凡属已知的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其已公 布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同时申请单 位又有资料证明我国产品的质量规格与国外产品 一致,则可先进行第一、第二阶段试验。如果产 品质量或试验结果与国外资料一致,一般不要求 进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否则应进行第三阶段试 验。
(4)农药、食品添加剂、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 、辐照食品、食品工具及设备用清洗消毒剂的安 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选择。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估食品对动物的急性毒性。
常用
的试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和小鼠。
常见的急性毒性试验
方法有LD50试验和固定剂量试验。
2. 亚慢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估长期暴露于食品中的低剂量
毒性效应。
常用的试验动物包括大鼠和狗。
试验期一般为
90天,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血液生化指标、内脏器官病
理学变化等。
3. 慢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估长期暴露于食品中的慢性毒性
效应。
常用的试验动物包括大鼠和狗。
试验期一般为2年,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血液生化指标、内脏器官病理学变
化等。
4. 灵敏性试验:用于评估食品对特定人群的敏感性,如孕妇、婴儿等。
常用的试验动物包括小鼠和大鼠。
5. 遗传毒性试验:用于评估食品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常用
的试验方法包括细菌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试验等。
6. 致癌性试验:用于评估食品对动物的致癌作用。
常用的
试验动物包括大鼠和小鼠。
试验期一般为2年,观察动物
是否出现肿瘤等。
在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
家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试验动物的选择、试验剂量的确定、
试验期的安排等因素,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
1.有阈值化学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 (3)确定RfD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 应首先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毒理学动物实 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NOAEL或LOAEL,然后用NOAEL或LOAEL除以不确 定系数UF。
▪ UF又可分为标准化不确定系数(UFs)和修正系数 (MF)两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 RfD=NOAEL或LOAEL/UFs×MF
一、基本概念
▪ (4)危险度评价
▪ 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观察、 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 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 潜在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 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
二、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的构成
➢危害性认定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接触评定 ➢危险度特征分析。
▪ 如产品质量或毒理学实验结果与国外资料或产品 不相同,必须进行第一、二阶段的试验。
第三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 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一) 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
▪ (1)化学结构 ▪ (2)组成成分和杂质 ▪ (3)理化性质 ▪ (4)化学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 (5)原料和中间体
缺乏生殖毒性资料等),最大可取10倍系数。
三、危险度管理
▪ 对于那些毒性较高,易于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 健康,又并非工农业生产所必需(如有替代品)的化 学毒物,可认为弊大于利,禁止其继续使用。
▪ 而对于另一些化学毒物,如铅、汞、锰等重金属, 虽然对于人体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但由于是重要 的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多种用途,可 以产生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又没有其它适宜的 物质可以取代,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可认为利大于弊, 可以继续使用,但必须建立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使其对环境与健康的危害低于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包括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包括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是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毒理学评价的目的。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确定其安全剂量和安全使用条件,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保障人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毒理学评价的内容。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有害物质的毒性、暴露水平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评价。
毒性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等方面的评估;暴露水平评价主要包括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水平和人群的暴露水平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毒性评价和暴露水平评价结果,对有害物质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毒理学评价的方法。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动物试验、流行病学调查、毒性代谢动力学研究、计量学方法等。
实验室动物试验是评价有害物质毒性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致突变性试验、致癌性试验、致畸性试验等,来评估有害物质的毒性。
流行病学调查是评价暴露水平和风险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群的暴露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来评估有害物质的暴露水平和风险。
毒性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评价有害物质代谢和毒性发挥机制的主要手段,通过研究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毒性发挥机制,来评估有害物质的毒性。
计量学方法是评价有害物质暴露水平和风险的主要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评估有害物质的暴露水平和风险。
四、毒理学评价的应用。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管理和监测。
根据毒理学评价结果,制定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安全标准,明确有害物质的安全使用条件;根据毒理学评价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对有害物质的使用进行限制或禁止;根据毒理学评价结果,进行监测,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水平和人群的暴露水平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毒理学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第十一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一、危险度评价的意义---为卫生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为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二、与危险度评价有关的基本概念1、毒性与危险性毒性:指化学物质造成机体损害的固有能力。
危险性:即危险度(Risk),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的预期概率。
2、安全性安全性和危险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个问题危险度:指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害的概率。
安全性:指化学毒物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安全与安全性安全(safe)是指一种化学物质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至于对接触者(包括老、弱、病、幼和孕妇)及后代产生潜在的危害。
安全性(safety)是一种相对的、实用意义上的安全概念,是指在一定接触水平下,伴随的危险度很低,或其危险度水平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相对安全概念。
3. 可接受危险度水平 (acceptable risk level)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任何活动都伴随一定程度的危险性,绝对的安全即零危险度是不存在的。
当接触某种化学毒物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接近或略高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水平。
是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4. 实际安全剂量 (virtual safe dose,VSD)实际安全剂量是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接触剂量。
5、危险度评价与危险度管理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是对暴露于有害物质产生有害影响概率的科学估计)目的: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为政府管理部门正确地作出卫生和环保决策、制订相应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安全学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五篇范例]
食品安全学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五篇范例]第一篇:食品安全学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物、LD50等概念;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学习重点: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过程和各阶段的主要目的.前言←应用食品毒理学的方法对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强化剂)、开发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及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为我们正确评价和控制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辐照食品、食品及食品工具与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操作方法。
←食品中有毒物质的毒理学数据主要从动物毒理学实验中获得.第一节食品毒理学原理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1.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科学。
毒理学定义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的科学。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它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包括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毒理学按照其研究目的及所研究的化学物质特性和用途可分为工业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和放射毒理学等。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2.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食物中的毒物来源有: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等,以及食品接触所造成的污染。
←3.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概述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概述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通过现代化的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致癌物质、激素及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含量和种类。
2. 毒理学评价:对检测到的有害物质进行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评价,以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3. 危险度评价: 将毒理学评价结果与人体暴露于该有害物质的可能性相结合,考虑食品的
摄入量、频次、暴露时间等因素,通过危险度评价确定该食品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综合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提
供科学依据,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当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也
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我国也加强了对该方面的研究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
的监督检查力度,以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相信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政策
的完善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人民的饮食健康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要求。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GB15193.1-2003)
该程序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总体原则、程序、方法和结果判定,适用于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和生物物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用微生物等。
该程序规定的试验方法包括:
* 急性毒性试验
* 蓄积毒性试验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慢性毒性试验
* 致癌试验
* 生殖毒性试验
* 致突变试验
* 免疫毒性试验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标准》
该标准系列包括《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28天经口喂养试验》、《6个月经口喂养试验》、《12个月经口喂养试验》、《致癌试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常用的试验方法的具体要求,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动物、试验剂量、试验方法、试验评价等。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2022版),其中第4章“毒理学评估”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和结果判定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九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评价及风险分析
倍——300倍者,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3)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 人可能摄入量50倍
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
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评价原则 (1)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人可能摄入量100倍
者,则可考虑用于食品,制定ADI。 (2)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 人可能摄入量50倍—
凡属尚无资料可查、国际组织未允许使用的, 先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经初步评价后, 决定是否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从食用动植物可食部分提取的单一高纯度天然 香料,如化学结构及有关资料并未提示具有不 安全性的,一般不要求进行毒性试验。
其他食品添加剂:凡属毒理学资料比较完整, WHO以公布ADI或不需规定者,要求进行急性 毒性试验和一项致突变试验,首选Ames试验 或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1)如果3项试验为阳性,一般应放弃受试物 用于食品。
(2)如果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且短期喂养 试验表明该受试物有显著毒性作用,则放弃用 于食品。
(3)如果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可从上述其他 备选遗传毒性试验选两项遗传毒性试验。
(4)如果4项试验均为阴性,则进入第三阶段 毒性试验。
短期喂养试验
试验方法 : 试验动物 大鼠、小鼠和家兔 动物分组和剂量设计 至少设4个组,1个空白对照,3
个试验组。剂量原则以LD50的1/4、1/16、1/64 ,或 以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高剂量组,其 1/30左右为低剂量组,在期间设一组。 P254
3.繁殖试验
目的:检查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繁殖生育功能是 否有影响的试验。
染毒剂量与分组
正式试验一般设5~7个剂量组,组距: (LD100-LD0)
食品安全性独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课件
亚慢性毒性评价
评估物质长时间低剂量暴露的 毒性,包括90天喂养实验等
。
慢性毒性评价
评估物质长期低剂量暴露对人 体的潜在危害,通常需要更长 时间和更大范围的动物实验。
致癌性评价
评估物质是否具有致癌性,通 常采用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
查等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限制和挑战
限制
动物实验不能完全预测人体反应,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实验条件与实际生活 条件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剂量、暴露时间等。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
要点一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
制定和实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规范食品接触材料的 使用。
要点二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
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毒理学评价和危险度评价,确保其安 全性。
01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评价和危险度评价
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代谢组学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大量毒 理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评价 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在短时间内摄入高剂量化学物质后的反应,评估该物质的急性 毒性。实验通常采用单次或短期多次给药,观察动物在24小时内或一周内的反应 。
亚慢性毒性评价
亚慢性毒性评价旨在评估食品中化学物质在较长时间内的毒 性影响,通常为3个月或更长时间。
亚慢性毒性评价是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实验动物摄入较低剂量 化学物质后的反应。实验期间,动物会持续接触化学物质, 并观察其生理、生化、代谢等方面的变化。
01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是对食品 中潜在有害物质进行科学评估的 过程,旨在评估这些物质对人体 健康的潜在危害。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6
第二节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评价
7
一、制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 序》的意义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实施为制定食品卫 生标准及对新产品上市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对于直接和间接用于食 品的化学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时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21
二、转基因食品的概况
1983年的第一株转基因植物
22
23
转基因棉花
中国的转基因羊
日本研发的转基因大豆
各种各样的转基因水果
浙江省种植的转基因油菜
24
转基因食品总体发展状况
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 随后,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
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仅有170万公顷 1997年飙升到l 100万公顷,是1996年6倍多 1998年达2 780万公顷,在1997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多 1999年上升到3 990万公顷 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4 420万公顷 2001年增长到5 260万公顷, 2001年全球有13个国家种植了转基
适用于评价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强化剂)、 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保健食 品(营养素补充剂)、辐照食品、食品容器 与包装材料、农药残留等的安全性评价
13
二、进行毒理学试验前有关资料的收集 在对待评价物质进行毒理学试验前,必
需尽可能的收集器相关资料,以预测其 毒性并为毒理学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80年代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制订化学物质安全性 评价体系和立法有关法律法规
1983年公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1985年经过修订, 正式公布为[(85)卫防字第78号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 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选用原则
(1)凡属我国创新的物质一般要求进行四个阶段的 试验,特别是对其中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 遗传毒性或致癌性可能者或产量大、使用范围广、 摄入机会多者,必须进行全部四个阶段的毒性试 验。
①细菌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 体酶试验为首选试验,必要时可另选和加选其它 试验。 ②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③小鼠精子畸形分析和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 ④其它备选遗传毒性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 隐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修复试验 ⑤传统致畸试验 ⑥短期喂养试验:30天喂养。如受试物需进行第三、 四阶段毒性试验者,可不进行本试验。
(2)致突变试验
① 目的:对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癌作用的可能性进 行筛选。
② 试验项目:包括体外试验与整体试验。体外试 验中Ames试验为必做项目。在整体试验中,可在 微核试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任选 一项;在显性致死试验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 变分析试验中任选一项。
③ 结果判定: 如三项试验均为阳性,则表示受试物很可能具有 致癌作用,除非受试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 般应予以放弃; 如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则由有关专家进行评议, 根据受试物的重要性和可能摄入量等,综合权衡 利弊再作出决定; 如其中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再选择两项其他致突 变试验(包括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DNA修复合成、DNA合成抑制、姐妹染色单体互 换试验等)。如此两项均为阳性,则应予以放弃; 如有一项为阳性,则可进入亚慢性毒性试验; 如此三项试验均为阴性,则可进入亚慢性试验。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人体试验 和判断识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范围:直接加入食品中 的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或间接与 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如农药),食品加 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的污染物, 也包括一些由于食品容器、管道、传送带 等中的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毒理学评价采取分阶段进行的原则:将各种 毒理试验按一定顺序进行,通常先行安排试 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将毒性试验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经口急性毒性:
LD50,联合急性毒性。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的组合必须考 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殖细胞与体细胞、 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 2、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3、选用人类实际接触和应用的产品形式进果判定
1.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 (1)目的:①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和性质;②为蓄积性 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2)试验项目:①用霍恩氏法、机率单位法或寇氏法测定 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② 7天喂养试验。 以上两个项目均分别用两种性别的小鼠和/或大鼠进行。
1)90天喂养试验;2)喂养繁殖试验;3)喂养致 畸试验;4)传统致畸试验。
用两种性别大鼠和/或小鼠。前三项试验可用同 一批动物进行。关于喂养致畸和传统致畸试验的 选择,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而定。当对任何一种 致畸试验的结果已能作出明确评价时,不要求作 另一种致畸试验。但在结果不足以作出评价,或 有关专家共同评议后认为需要时,再进行另一种 致畸试验。
(2)试验项目 将两年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 试验结合在一个动物试验中进行。用两种 性别的大鼠和/或小鼠。
(3)结果判定 如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 剂量(以mg/kg体重计): ① 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 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 ② 大于50倍而小于100倍者,需由有关专家共 同评议; ③ 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 品,并制定日许量(ADI)。 如在任何一个剂量发现有致癌作用,且有剂量与效 应关系,则需由有关专家共同评议,以作出评价。
(3) 结果判定 如以上试验中任何一项的最 敏感指标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体重 计): 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者,表 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 大于100倍而小于300倍者,可进行慢性毒 性试验; 大于300倍者,则不必进行慢性试验,可进 行评价。
4.第四阶段 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1)目的 通过第四阶段试验可达到下列目的: ① 发现只有长期接触受试物后才出现的毒性 作用,尤其是进行性或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 致癌作用。 ② 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对最终评价受试物 能否应用于食品提供依据。
2、有关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新药(西药)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食品功能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程序
在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需根据待评价物质 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相应的程序。
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 代谢试验的资料 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时 人体资料 综合评价
三、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四、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2)凡属与己知物质(指经过安全性评价并允许使 用者)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或类似物,则 根据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结果判断是否需要 进行第四阶段试验。
(3)凡属已知的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其已公 布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同时申请单 位又有资料证明我国产品的质量规格与国外产品 一致,则可先进行第一、第二阶段试验。如果产 品质量或试验结果与国外资料一致,一般不要求 进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否则应进行第三阶段试 验。 (4)农药、食品添加剂、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 辐照食品、食品工具及设备用清洗消毒剂的安全 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选择。
(3)结果判定:① LD50或7天喂养试验的最小有作用剂量 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者,则放弃不再继续试验;② 大于10倍者,可进入下一阶段试验。为慎重起见,凡LD50 在1O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 证。
2.第二阶段 蓄积毒性、致突变和代谢试验 (1)蓄积毒性试验 ① 目的: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蓄积情况。 ② 试验项目:包括蓄积系数法和20天试验法。 蓄积系数法是用两种性别的大鼠或小鼠,各20只。 20天试验法是用两种性别的大鼠或小鼠,每个剂 量组雌雄各10只。以上两种方法任选一种。 ③ 结果判定:蓄积系数小于3,则放弃,不再继 续试验;大于或等于3,则可进入以下的试验。如 1/20 LD50组有死亡,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则认 为有较强的蓄积作用,予以放弃;如1/20 LD50 组无死亡,则可进入以下的试验。
3.第三阶段 亚慢性毒性试验 (1)目的 ① 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较长期喂养,对 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确定最大无作 用剂量; ② 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致畸作用; ③ 为慢性毒性和致癌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 据; ④ 为评价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提供依据。
(2)试验项目 包括下列4种试验:
(3)代谢试验 对于我国创制的化学物质,在进行 最终评价时,至少应进行以下几项代谢方面的试 验:①胃肠道吸收试验;② 测定血浓度,计算生 物半减期和其他动力学指标;③ 主要器官和组织 中的分布试验;④ 排泄( 尿、粪、胆汁)试验。 有条件时,可进一步进行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对于国际上多数国家已批准使用和毒性评价资料 比较齐全的化学物质,可暂不要求进行代谢试验。 对于属于人体正常成份的物质可不必进行代谢研 究。
• 食品安全性评价内容: 1)审查配方 2)审查生产工艺 3)卫生检测 4)毒理试验
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概况 1、概念 外来化合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是通过动物试 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外来化合物 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以便对人类使用这 种外来化合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并为制 订预防措施和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