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必修一生物第五章知识点第五章环境生态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组成的,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因素。
-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能力。
-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 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存在的、互相依赖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
- 群落的功能包括资源利用、能量传递和生态位的占据等。
3. 生态因素与生活环境:- 生态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土壤等。
- 生物对生态因素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物种对生态因素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元素通过生物的生产、消费和分解等过程进行循环。
-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5. 生态能量的流动和转化:-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 能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不断转化为热能并且逐渐散失。
6. 生态平衡与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 外界的环境干扰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危机。
7.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生态保护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行动,包括国家级和全球级的生态保护措施。
生物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
生物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是一门涉及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及其生命活动。
本文将对高一生物第五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传递特征和基因信息给后代的过程,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基因是控制个体遗传特征的物质基础。
2. 遗传的规律2.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提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单因素遗传和自由组合规律。
2.2 基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人们进一步发现了多因素遗传、等位基因和基因互补等遗传现象。
3. 染色体与遗传3.1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它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是不同物种的重要特征。
3.2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传递给下一代。
4.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4.1 基因的结构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编码。
基因由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组成。
4.2 基因的功能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编码蛋白质,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5. 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5.1 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会在个体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会表现。
5.2 基因互作和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基因互作指在一个基因决定的性状上,另一个基因可能对其表现产生影响。
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指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个体性状的表现。
6. 变异和进化变异是指物种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新基因型和新表型的出现。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7.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通过基因技术手段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包括转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
总结:高一生物第五章主要介绍了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染色体与遗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变异和进化以及遗传工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进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提供了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生物的生殖一、生殖的类型名词: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
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
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
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56(1图一图二图(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所示。
(3图三图四图3图4(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
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4、5、6、7812、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总反应式:C6H12O6+6O2酶6CO2+6H2O+大量能量3、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3)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如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等)(4)无氧呼吸: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如动物、人、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等)注意:(1)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2)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一)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简式: A—P~P~P(A :腺嘌呤核苷;T :3; P:磷酸基团;~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 酶 ADP+Pi+能量注:(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二)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控制变量:①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
②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二、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①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②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必背知识点(三)一、有氧呼吸过程:C、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的是反应的第一阶段相同,都能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通常涉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该章节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细菌和古菌。
-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动植物细胞。
3.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半透膜。
-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液体,含有多种细胞器。
-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ATP的合成。
- 内质网: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场所。
-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和包装。
-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 溶酶体:含有酶,负责分解物质。
-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状和运动。
4. 细胞的代谢:- 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 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5.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6. 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 基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片段,控制细胞的性状。
7. 细胞的信号传递:- 细胞通过信号分子与外界环境交流。
- 信号分子可以是激素、神经递质等。
8. 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细胞分化是细胞发展成特定类型的过程。
- 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是生物体形态和功能形成的基础。
9.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细胞衰老是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的过程。
- 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
10. 细胞的癌变:- 癌变是细胞失去正常生长控制,无限制增殖的过程。
- 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这些知识点为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的核心内容,涵盖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高一生物,尤其是必修一,记忆的内容很多,需要理解的大概就是有丝分裂那部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特点:1、一般都需要酶的催化 2、在水环境中进行3、反应条件温和4、一般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二、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生锈的铁钉)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肝脏研磨液、土豆浸出液)1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水浴加热到90摄氏度3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三价铁离子4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实验结论:1、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化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2、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3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活化能:分①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b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a③AC段的含义是在无机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④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三、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四、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酶的特性:专一性(脲酶分解尿素成氨和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蛋白质)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 第五章 知识点归纳班级 姓名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能分解酶的酶是蛋白酶),少数种类是RNA 。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平衡点。
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 4、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①温度: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过低只会降低酶的活性,升温后活性可恢复。
﹡②酸碱度: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胃蛋白酶是1.5—2.2)▲ 5、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优化设计62页)(1)底物浓度(2)酶浓度(3)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 1、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
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ATP 与ADP 的转化:▲ 注: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中,酶不相同,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3、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 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直接的能量来源:ATP 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4、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反应(暗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 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必修一 第五章第一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6、酶的特性: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 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2、 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3、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什么是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二、结构简式:A -P~P~P A 代表:腺苷 P 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 和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ADP + Pi+能量ATP ATP ADP + Pi+ 能量 ADP 转化为ATP 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四、ATP 的利用: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中的能量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吸能反应总是与ATP 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 水解提供能量 放能反应总是与ATP 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贮存在ATP 中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回顾第五章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到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
本文将对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
一、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
基因存在于我们的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
生物体通过有丝分裂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增殖,这是一种细胞分裂过程。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会先复制,然后分离成两个一样的染色体,最终形成两个分离的细胞。
这一过程保证了遗传物质的传递。
二、基因的表现基因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后代,但并不是每个基因都会表现出来。
基因的表现形式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会在个体中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两个一样的基因才能表现。
有时,一个基因的表现还会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这就是基因的互作。
基因互作会导致交叉现象的发生,即不同基因组合形成的交叉表现。
交叉现象是基因多样性的来源之一。
三、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是基因组变异的一种形式,它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随机变化。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点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异,如碱基替换、插入或删除等。
染色体突变则是指整个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染色体的缺失、倒位和易位等。
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来源,它在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突变有时会带来有利的特征,从而在自然选择中被优先保留下来。
四、进化的相关概念进化是生物演化的过程,它指的是在长时间里生物种群的遗传组成逐渐发生变化。
进化的关键是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遗传给下一代更多的优势特征。
这种适应环境的特征称为适应性特征,它们是进化的产物。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指的是遗传物质的随机变异。
这种变异有时是突变引起的,有时则是基因重组带来的。
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的基础。
五、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和遗传学数据,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祖先是非洲的原始人。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有很多记忆性的学问点,通过整理学问点记忆更简洁牢记,那么必修一第五章有哪些学问点?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学问点,希望对你有关怀。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学问点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顺(最适温度,最适pH)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简洁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机理:降低活化能。
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合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试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试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把握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比试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试验。
原则:对比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把握变量法,自己设计试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2、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成(储存能量)。
3、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酶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TP水解时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2、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能分解酶的酶是蛋白酶),少数种类是RNA 。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平衡点。
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4、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①温度: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过低只会降低酶的活性,升温后活性可恢复。
﹡②酸碱度: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胃蛋白酶是 1.5—2.2)▲5、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优化设计62页)(1)底物浓度(2)酶浓度(3)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
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ATP 与ADP 的转化:▲注: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中,酶不相同,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3、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直接的能量来源:ATP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4、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反应(暗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 的过程。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笔记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笔记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酶。
1. 酶的作用和本质。
- 作用。
- 细胞代谢是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的统称。
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是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例如,在没有酶催化的情况下,过氧化氢分解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速度很慢;而有过氧化氢酶催化时,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大大降低,反应速度迅速加快。
- 本质。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酶的本质。
例如,巴斯德之前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而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整个细胞在起作用;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通过实验证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他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后来,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 酶的特性。
- 高效性。
-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⁷ - 10¹³倍。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³⁺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过氧化氢酶能在短时间内使大量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气泡,而Fe³⁺的催化效率相对较低。
- 专一性。
-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的水解;脲酶只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而对其他物质不起催化作用。
这是因为酶具有特定的活性中心,只有特定的底物才能与活性中心结合并发生反应。
- 作用条件较温和。
-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较大。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生物
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叶绿体等。
2. 植物的组织结构:植物体由根、茎和叶构成,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和输送养分,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3. 植物的生殖:植物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包括花的形成和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等过程;无性生殖包括营养繁殖、切花繁殖、茎叶繁殖等。
4. 花的结构: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组成。
不同植物的花结构有所差异,以适应不同的传粉方式和生活环境。
5. 受精过程:受精过程包括花粉颗粒萌发、花粉管的生长、花粉管与卵细胞结合和受精核的融合等。
6. 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珠等组成。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通过萌发根和幼茎形成新的植物。
7. 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长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调节。
内环境因素包括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光周期信号的影响,外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等。
8.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素中的叶绿体中,其反应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来源:活细胞产生(除少数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2、判断:①活细胞一定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前期也产生酶)对②酶一定由活细胞产生对③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对④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
对(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3、作用:酶可以在细胞内外起作用。
4、本质: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5、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6、特性:①高效性:缩短化学平衡时间,不改变平衡点。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温和:适宜PH、适宜温度。
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使酶永久失活。
低温保存酶试剂。
唾液淀粉酶:6.8 胃蛋白酶:1.5 唾液淀粉酶:37度左右。
会判断曲线图7、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①酶活性(温度、PH)②酶数量③底物浓度二、ATP1、分子简式、模式图2、组成(元素、物质)3、相互转化4、意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三、细胞呼吸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兼性厌氧菌),装置设置2、产物鉴定(酒精、二氧化碳)3、有氧呼吸三阶段,场所无氧呼吸产物,有哪些生物分类。
4、细胞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
5、给你反应物和场所,判断产物及是否发生呼吸作用。
四、光合作用1、实验:原理、试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结果2、色素主要吸收什么光、功能、存在部位。
3、探索历程各自科学家做的事情匹配。
(萨克斯也证明光合作用必须有光)4、光合作用各阶段反应、场所。
5、细胞呼吸实质,光合作用实质。
6、影响细胞呼吸(氧气浓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光合作用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7、化能合成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习的坚实基础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篇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H别在于R基的不同。
必修一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总结
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代谢(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特点:①一般都需要酶催化,②在水环境中进行,③反应条件温和,④一般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3)地位: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对细胞代谢的理解(1)从性质上看,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与此同时伴随着相应的能量变化。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是物质运输的动力。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伴而生,相互依存。
(2)从方向上看,细胞代谢包括同时进行、对立统一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依存,同化过程中有物质的分解、能量的释放,异化过程中有物质的合成、能量的储存。
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的进行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而同化作用进行所需的能量又靠异化作用来提供。
(3)从实质上看,细胞代谢是生物体活细胞内所进行的有序的连锁的化学反应。
应特别注意只有活细胞内进行的化学反应才是有序的,死细胞内虽然也进行着化学反应,但是无序的,所以不属于细胞代谢的范畴。
(4)从意义上看,细胞代谢的过程完成了细胞成分的更新,而细胞成分的更新正是生化反应造成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变的结果。
在细胞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既进行新旧细胞的更替,又进行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更新,最终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酶的作用原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其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酶在代谢中仅起到催化作用,本身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发生变化。
酶在进行催化作用时,首先与底物(即反应物)结合,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再分解成酶和产物,因此可反复起催化作用。
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凡是活细胞都可产生酶(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等除外),只有内分泌细胞才可产生激素,所以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③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值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
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二、ATP(三磷酸腺苷)◎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2.ATP与ADP的转化◎ ATP ADP + Pi + 能量(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酶不相同)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分为:1.有氧呼吸:⑴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⑵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线粒体)2O + 能量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能量散失ATP CO 2H 2O 酶[H]O 2H 2O酶散失ATP 能量②③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高等动物、乳酸菌、高.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②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质: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巴斯德的观点: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李比希的观点: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的观点: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郝、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6、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1、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2、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3、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二、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ADP + Pi+ 能量ATPATP ADP + Pi+ 能量ADP 转化为ATP 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四、ATP 的利用:ATP —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中的能量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各种能量;吸能反应总是与ATP 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 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 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贮存在ATP 中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总反应式:C 6H 12O 6 +6O2 6CO 2 +6H 2O +大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 6H 12O 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 2O 6CO 2+大量[H]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 2 12H 2O+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洒精和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少量能量 动物,人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C 6H 12O 6 2乳酸+少量能量(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的无氧呼吸也是产生乳酸)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①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 ,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 ,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②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相同点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都需要酶的催化,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相互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O2的检测方法:(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的检测方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6、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含水量、O2的浓度、CO2的浓度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叶绿素b (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 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来提取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注:①叶绿体的外膜②叶绿体的内膜③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堆叠形成)④叶绿体的基质⑤线粒体的外膜⑥线粒体的内膜⑦线粒体的基质⑧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叶在阳光下才能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⑤、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场所:类囊体薄膜上物质变化:水的光解:H2O O2+2[H]ATP形成:ADP+Pi+光能ATP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O2+C5 2C3C3的还原:2C3+[H]+ATP (CH2O)+C5+ADP+Pi 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光合作用过程图①H2O ②是O2 ③[H] ④是ATP ⑤是ADP 和Pi⑥是C3 ⑦是CO2②⑧是C5 ⑨是(CH2O)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温度低,光合速率低。
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2、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光能或其他能量,把CO2、H2O转变成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例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3、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例如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