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新课标体育教学“四新”视角
(二)计划(课程实施)要求
年级
要求
1-2年级 体育游戏激发运动兴趣,发展基本运动技能。
3-6年级 7-8年级
六类专项运动技能各选择至少1项(原则2项/学期),发展各种体 能基础上发展多项运动技能。
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任意(结合实际)四类中(必含中华传统体育类) 各选择1项(原则1项/学期),继续体能发展基础上重点发展专项 运动技能。
2022年义务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课堂教学“四新”视角
2022年义务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新变化 新模式
02
“四新”01 视角
04
03
新词汇 新设计
课程性质的变化 课程目标的变化
一、新变化
1 2
3 4
指导思想的变化 基本理念的变化
(一)指导思想的变化
2011
•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勇敢 顽强、坚忍不拔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 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七)大概念教学
主要概念、基本概念、核心概念,也称大观念等。
学科 “大概念”
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能将学 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最关键的概念。
“大概念” 教学
指在一个学科领域中实施和传授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 内容的过程。
三、新模式
新《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小学 初中
(五) “一体化”教学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和技能形成规律,遵循不同学段学 生的身心发展和运动认知规律,科学系统、进层进阶的安 排不同阶段、重点不同,任务目标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及实施过程。
(六) “教会•勤练•常赛”
“教会•勤练•常赛”: 传授——设计——组织(教师主导)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变。
一、课程内容方面
1.注重多项能力培养:新课标将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五项,除了
传统的技能运动能力,还注重培养运动技能应用、身体素质和健康、综合实践和运动文化素养等多项能力。
2.强调运动技能应用: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技能训练,新课标将
技能训练和技能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3.推崇综合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强调通过多个学科知识积累,
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就将技能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应用相结合,涵盖了人文、科技、心理等多个学科要素。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学生主体、教师辅助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
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评价。
而老师则是起到辅助、引导和支持作用,通过与学生互动、评论、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体验,让学生深入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健康和挑战,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3.团队协作教学法:体育是个团体项目,需要团队精神和协作
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与同学一起训练、比赛、交流中,获得不同的思想碰撞与感受。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有着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注重运动技能应用、推崇体验教育和团队协作等特点。
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身心健康。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专业发展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专业发展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技能传授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从单一学科教师到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从机械训练者到教育者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体育精神的培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动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推动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加强理论学习。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掌握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丰富教学实践经验。
体育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观摩交流、实践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提高自身素养。
体育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包括运动技能、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积极参与培训和研修活动。
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研修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注重团队合作。
体育教师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与同事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024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2024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1一、体育教师如何转变角色?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我想这方面的变化应该做到四个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
2、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积极地旁观;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
二、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资源,有时间地进行体育学习?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制作简易器材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
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
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改,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它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这场革新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能顺利推行《课标》,体育教师必须实现以下的角色转变:一、从《教学大纲》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长期以来,体育课程都是按照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目标、建议执行,这种教学模式单一,未给体育教师留下发展空间,而且被动去执行。
《新课标》虽然也规定课程内容、目标、建议,但它只是从宏观上规范我国体育课程,而微观上把具体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选择权交给学校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要求和学校场地,体育设施等具体情况,对课程进行自主筛选、调配、整合,成为课程的决策者。
二、从“教书匠”转变为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者《新课标》的执行必然使教师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用自身经验和现存的知识来解决是不够的。
教师必须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探索和研究,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教学中去。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研究者,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以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之中。
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研究者”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只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教师是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新课标(体育)解读
新课标体育解读
理念转变:新课标体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相应内容。
例如,针对水平一的学生,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三、四的学生,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则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
总的来说,新课标体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设计,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观念应做到四个转变——由体育中考引发的一些思考
一
、
由重 “ ” 教 向重 “ ” 学 转变
组间 的比赛 , 采用超过 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 的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 的“ 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 教” 学 生围绕老师转。这是 以教定学 , 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
的教 , 此 以往 , 生 习 惯 于被 动 学 习 , 习过程去发现真理 、 掌握 规律 。从教学角度上讲 , 重结果轻过程 的教学 只是一种
形 式 上 走捷 径 的教学 ,它排 斥 了学 生 的思考 和个性 , 这
喜欢看N A B 比赛 的心理 , 解N A 史上篮球投篮的发 讲 B历 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 比赛 中的重要性 。这样 的教材 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 ) 优化教法 2在 上, 体育教师在 吃透教材 的基础上 , 需要进行 教法的设 计和加工 , 克服组织形式上 的模式化。如教师进行初二
【 教改创新 】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观念应做到四个转变
— —
由体 育 中考 引发 的一 些 思考
汤丽 娜
( 江苏 省 金坛 市 岸 头实验 学 校 , 江苏
金坛
231 ) 12 1
摘 要 : 子说 :知 之 者 不如 好之 者 , 孔 “ 好之 者 不 如 乐之 者 。 体 育 中的 乐趣 是 独 有魅 力的 , ” 是体 育的 生命 。 家《 国 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 革 纲要 ( 行 ) 指 出 : 师在 教 学 过程 中应 与 学 生积 极 主 动 、 同发展 , 处理 好 传授 知识 与培 养 能 试 》 教 共 要 力 的 关 系 , 重 培养 学 生的独 立性 和 自主 性 , 导 学生 质疑 、 查 、 究 , 实践 中学 习 , 进 学 生在教 师 指 导 下 , 注 引 调 探 在 促 主 动地 、 富有 个 性地 学 习。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摘要: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将逐步执行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
在此形势下,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从思想认识到教学实践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搞好体育教学改革是我们要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学生;新课标;教学改革一、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新的课程标准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过去大纲中的观念,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下,充分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它淡化了运动技能的学习,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模式和评价方法,能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
二、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体育教学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确立的新的课程理念、评价体系和可变的教学内容都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灵活选择及创新的空间。
教师要贯彻实施好《课程标准》,就必须坚持体育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贯彻实施好《课程标准》,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树立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有一种良好状态的三维健康观。
体育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要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更切实际,更趋合理体育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往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总是严格按照大纲内容进行,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很小;新的课程标准对各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留有很大的余地,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构建教学内容上加大了弹性,因此我们应在遵循现阶段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教学条件,确定教学目标,坚决杜绝在制定计划时对大纲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
在教学中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措施等都必须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方法:如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方法:如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随着体育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体育教育迎来了新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这些新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育新课标提出了“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体育育人”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这些教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往往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加强课堂互动和交流体育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和交流,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体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如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远程指导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总之,体育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全面发展。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情感等方面的素养,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新课标要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各种体育设施、运动项目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新课标下体育教学需要转变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并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转变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转变我国已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发挥和促进学生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亟须改变。
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一、改变以往教学内容枯燥、运动形式单一的体育课现行的体育教学方法很多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演变过来的,实际上是一种以“训练”为主而不是以教育为主要目标的过程,另外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
新课程标准下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现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趋势,反映了教育的人性化的价值取向,也改变了过去那种课程内容偏、难、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新课程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桂国民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一、正确认识健康古老的健康概念,常以是否有病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则为健康,而现代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21世纪的社会的健康四要素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
新课标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深化了原有体育课程改革,融入了健康教育内容。
从以增进学生大脑为核心的学生身心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综合水平上,包含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的完整组合等方面体现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
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但课程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换而言之,就是目标统领内容。
在内容方面,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
施教方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建立了评价体系。
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强调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展幅度纳入评价范围。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了过去有的人不练也跑得快而得到好成绩,有的人怎么练也不行体育成绩差的现象。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然而时代在前进,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不合乎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表现出不够全面与科学。
因为这种观念忽视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方面又对一个人的一生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新课标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变与教学质量提升体育教学案例
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新课标的实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育人方式必然会发生转变,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体育教学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质量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背景下育人方式的转变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育人方式转变1. 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渗透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
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开始渗透到教学体系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在这一背景下也需要转变育人方式,注重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 育人目标的重新建构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也在重新审视和建构。
传统的育人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育人目标的扩展性得到了加强。
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和行为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三、教学质量提升1. 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领者,而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励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
四、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以某中学为例,该学校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体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方法
2013-11方法交流决。
应注意的是:(1)设计要有层次,应深入浅出,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完成;(2)问题设计不宜过多,学生15分钟左右完成为宜;(3)可以采取课上预习与课下预习相结合的方式。
2.合作学习在此环节,要有梯度地设置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加以解决。
若同组内仍无法解决,可以鼓励组间合作。
我校的学习小组为四人制,四人中设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
合作学习时,由组长和副组长带动两名组员学习,学习效果良好。
应注意的是:(1)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有让学生探究的价值,同时,问题的难度也不宜过大,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设计问题,让学生预习时有抓手,不泛泛;(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应给予适当的点拨或总结。
并非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和点拨。
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是不可或缺的;(3)坚持全程评价,可采用小组加分制。
要积极鼓励学习小组的全员参与,切忌精英展示。
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3.小结提升在此阶段,可从以下方面设计提升学习能力的问题:(1)知识层面———你收获了哪些新知识?(2)数学规律方法方面———你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规律?(3)评价方面———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本小组的表现、其他小组的表现、表现最优秀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或同学等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尝试,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全程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用非常大。
每个成员都为了小组的整体得分而努力,组长和副组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自主监督组员参与学习和展示,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是我在课改实践中的一点感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安广中学)•编辑武浩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
面对新的课标要求,根据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我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实施下体育教学的改变
两 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 的体育教学是
。 以 教 师 、 教 材 、课 堂 为 中心, 学生跟着教师转,
教师跟 着教材转 ,教师 教 无 兴 趣 , 学 生 学 无 乐 趣。新 课程 以 ” 一 切 为 了每一位 学 生 的发展 ” 为最高宗 旨和核心理念 , 要 求 教 师 心 中要 装 着 每 位学 生的喜怒哀乐 和身 心健 康,把 学生看成 学 习的主体 ,学 习的主人 ,要 以学生 发展 为中心 ,将学生 的全 面的发展放在 首要 地 位。如,首 先 ,根据学生 的体能 和体 育 基本技能 的差异 ,确定教学 目标 、安 排 教学 内容 ,让全体 学生都有平等 参与 体育活动的机会。 其次, 关注学生的需求 , 重视学生 的情 感体验 ,激发学生 的学习 动机和兴趣 ,让 学生在 自主 的学 习过程 中学会学 习,享受学 习的乐 趣,养成健
往 事半 功倍 。
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 源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 生的心理反应 ,即通过语言的表层 意义迅速而准确 的捕捉到 的深层意义。语感 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 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反映学生 的语文修
养。
新课标实施 下体育教学的改变
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 想, 加 强语感 实践 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 的训练是提 高 学 生语 感 能力 的 主要 途径 和方法 。 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 的语言材 料 ,通过听 、读 、抄、背、讲和写 ,对学 生的感官 反复进行言语刺激 ,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 渐形成牢 固的联系系统 。这种联系系统 的熟练化 、 技能化 、自动化 ,就形成 了敏锐 、准确 、丰富的语 言感受能力 。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 以从 以下几方面人手 : ( 1 )示范美读 :重在 以情感人 ,读出情。 叶 老认为 “ 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 且与作者 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 都有莫大的收获”。他又特别指出 , 教 师 在 范 读 的 时 候 。要 “ 激 昂 处 还 他个激昂, 委 婉 处还 他 个 委婉 ”, “ 把 文章中的神情理趣 ,在声调里曲曲 传达 出来 ,让学生耳与心谋 ,得到 深切 的了解 。”像 《 春》 《 敬畏生 命 》《 金盒子 》《 济南 的冬天》《 紫 藤 萝瀑布 》等课文 , 教学 时我们完 全 可以或 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配乐 诗 朗诵代替教师范读,来 引导学生 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 、心灵感应 的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试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各种诸如缺乏运动和过量饮食导致肥胖而出现的冠心病、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正威胁着人类健康。
体育锻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和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由此,多年来实施的以增强体质和掌握技术的技能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以往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对象分析1、学校体育目标分析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
几十年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
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然而对于不以体育为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到的,学校也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
因此,只有突破学校体育的“阶段”框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才有可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思考并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2、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分析以往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始终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在内容的思想观念束缚。
其主要表现有:教材选编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一跑到底”、“一跳到底”、“一投到底”、“一滚到底”;学校体育工作,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比赛夺标,并以此论成绩,而忽视体育教学,不少学校连“法定”体育课也不能保证,学生群体活动更是流于形式;场院地器材设施,按竞技运动项目训练比赛建造,追求“标准化”,如此等等,似乎学校体育就是竞技运动,离开了竞技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将竞技运动中跑、跳、投项目始终列为大、中、小学的基本教材,而花了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学生学了十几年,可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不用,即使在校期间,如果不是强行组织,课余时间内又有几个学生运用它来锻炼身体。
新课标下体育课教学建议
新课标下体育课教学建议摘要:新课标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必须理性对待和实施有效教学,让体育课堂活而不乱。
作者从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将环保问题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堂教学教学建议1.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心理上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不再全程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只管传道授业解惑,不再不管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统一进度、同一模式的教学方式;不再不管吃多吃少,不在高高在上,板起脸说一不二;不再充当所谓的权威。
总之,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开手脚转变角色,把课堂活动时间还给学生,才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
一是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二是将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三是将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1.2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教师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平等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践行新课程的过程。
1.3教师要努力做到平等教育学生。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和维持不同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目前,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长期被这样的尴尬现实所困惑。
一方面:体育教育必须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青少年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和人民,而青少年健康体魄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体育;另一方面:体育又是社会上被人们最为忽视、最缺乏了解的学科,在绝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体育是所学学科中副科中的副科,仅仅是因为中考科目中体育还占有一定的分数,不得不重视。
在一次初三学生调查中,有80%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中考的体育分数。
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吞下这只苦果的同时,需要冷静分析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
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没有明确。
或者说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偏离了。
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伴随着“终身体育”对我们的影响,人们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
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在接受并重视用这种思想并用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常常会有这么一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十节课,似乎觉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
但要问他的体育教学特点有哪些,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
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
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论文网]
(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
上的模式化。
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
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
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发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如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
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傅正泰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2]李广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