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语》试题精选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94bb4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35.png)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B.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C. 《论语》全书共有20篇D.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答案:D2.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包括哪些方面?()A. 爱人B. 克己复礼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优则仕D. 无为而治答案:D4.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学习的重要性B. 思考的重要性C. 学思结合的重要性D. 学习与思考的对立答案:C5. 《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不包括()。
A. 仁B. 义C. 礼D. 利答案:D6.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君子总是快乐,小人总是忧愁B.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心胸狭窄C. 君子总是忧虑,小人总是快乐D. 君子心胸狭窄,小人心胸宽广答案:B7.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
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调和主义D. 适中主义答案:D8. 《论语》中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学生要主动学习B. 教师要因势利导C. 学生要勤奋努力D. 教师要严格要求答案:B9.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学习的重要性B. 兴趣的重要性C. 快乐的重要性D. 知识的重要性答案:B10.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三个人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B. 只要三个人一起行走,就一定有我的老师C. 三个人一起行走,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D. 只要三个人一起行走,就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https://img.taocdn.com/s3/m/4b2b0c2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1.png)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16.(2020年丰台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①子曰:“,鲜矣仁。
”(《论语·学而》)②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B组: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③子曰:“君子,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解析:这道题大家背下来就可以,是最基础的内容。
答案:A组:⑴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⑵关于“仁”学思想。
“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⑴①文质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⑵关于“君子”理想。
君子应具有中庸的品行,要内外兼修,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与人和谐相处,却不盲目附和;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17.(2020年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①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 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3分)②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
(2分)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22177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6.png)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②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论语》中孔子将比喻修辞贯穿于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使要谈论的话题形象生动,令听者茅塞顿开。
请结合上面两则《论语》,对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手法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以“风”“草”两个喻体,形象地说明了统治者的德行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统治者德行善美,普通百姓就会修德向善;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不修德向善,社会风气就会败坏。
孔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比喻治国理政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浅易而又生动。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一生动的生活场景,比喻冉有、季路没有像盲人的领路人一样尽心尽力地匡正季氏过失,阻止季氏讨伐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批评冉有、季路,没有像管理员一样忠于职守。
任虎兕窜出笼子,让龟玉毁在匣子里。
虎兕比喻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龟玉比喻颛臾。
这两处比喻,准确到位地表现了孔子对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否定态度,也形象地表达了其对弟子冉有、季路的批评,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参考译文:①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6bd1a343323968001c922a.png)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答: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587ae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a.png)
《论语》真题训练营北京·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
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参考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高考真题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阳货》)(注)言:德。
1、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高考题二: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论语前五篇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前五篇试题及答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c74472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5.png)
论语前五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位弟子的言论?A. 子路B. 子贡C. 子夏D. 子张答案:C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论语》中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B. 谨慎D. 勤奋答案:B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二、填空题6.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谦逊、宽容、有恒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篇。
答案:学而三、简答题9. 请简述《论语》中孔子对“礼”的理解。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规范,它既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也包括了对他人的礼貌和对事物的尊重。
10. 请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
答案: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他强调学以致用,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个人的品德和智慧。
四、论述题1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学识渊博、行为端正的人,他们以德行和智慧来影响他人,追求道德上的完善。
而小人则是指那些只考虑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行为不端的人。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努力成为君子,避免成为小人。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f71342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1.png)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1. (2018年北京卷)《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试题解读:①译文: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
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
”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②重点词汇:诸——兼词,相当于“之乎”如之何——怎么;怎么办惑——糊涂③解析:所谓回答内容,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另外,注意《论语》微言大义,要充分考虑其隐含的意味,这里面说的事情肯定指符合道义的事情。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④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2.(2019届通州期中)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③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7427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7.png)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重教尊师C. 仁者爱人D. 礼义廉耻答案:A二、填空题4.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述而》)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其伦理道德的核心,仁包含了爱人、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表现,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基础。
7. 孔子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国家的忠诚等。
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性、智慧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教师不断教导。
结束语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对《论语》中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bfa777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6.png)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一、名著阅读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
”(《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
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
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
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注】①善:唱得好。
②反之:再唱一遍。
2.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3.(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
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
4.(2021·天津·高考真题)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
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
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题
![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85cfb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6.png)
1. 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C. 《论语》分为“论”和“语”两部分,其中“论”主要论述孔子的思想,“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
D. 《论语》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著作。
2. 下列关于《论语》中“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本性,是做人的根本。
B.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C. 孔子认为“仁”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D. 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基础,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3. 下列关于《论语》中“中庸之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处理事物的方法,是达到平衡的关键。
B.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道德修养的境界,是人的最高道德。
C.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D.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遵循“礼”的原则,是人的行为规范。
二、简答题4. 简述《论语》中的“仁”的思想。
5. 简述《论语》中的“中庸之道”的思想。
三、论述题6. 试论述《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论语》对后世的影响:(1)思想影响:《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国古代道德伦理的核心。
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教育影响:《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被后世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许多学者、教育家都以《论语》为教材,传承儒家思想,培养人才。
(3)文化影响:《论语》中的语言、成语、典故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语言、成语、典故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民间传说等领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4)政治影响:《论语》中的治国理念,如“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等,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a4aef94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b.png)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记录了谁的言论和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教诲?A. 颜回B. 子贡C. 子路D. 子夏答案:B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其核心是“________”。
答案:爱人2.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________”,认为这是君子的重要品质。
答案:礼3.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孝”的理解。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孝是为人之本,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更包括对父母意见的尊重和理解。
孔子强调孝道是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的基础。
2.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不器”的含义。
答案:“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特定的角色或功能,而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中庸”的思想,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避免极端和偏激。
他认为中庸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秩序的关键。
孔子认为,中庸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它要求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论语简单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简单考试题及答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28e2610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d.png)
论语简单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孔子是《论语》的作者吗?A. 是B. 不是正确答案:B. 不是2. 《论语》记录了哪位儒家学派创始人的言论?A. 荀子B. 孟子C. 孔子D. 老子正确答案:C. 孔子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正确答案:A. 学而篇4.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提出的?A. 子路B. 子贡C. 颜回D. 子夏正确答案:D. 子夏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尊师重道C. 礼教为先D. 仁者爱人正确答案:A. 谦虚好学二、填空题6. “________”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意指学习要经常复习,不断巩固。
正确答案:学而时习之7. 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是“________”,即对他人要有仁爱之心。
正确答案:仁8. “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评价,意为颜回学习不厌,教人不倦。
正确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9.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________”,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 “________”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教诲,意在告诫他要言行一致。
正确答案:言必信,行必果三、简答题11. 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将“仁”定义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涵盖了爱人、尊重他人、同情心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基本素养,是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核心。
12.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礼”的重要性?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
他强调,礼不仅是外在的仪式和规矩,更是内在的尊重和谦让。
通过遵守礼,人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促进社会的和谐。
四、论述题13.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论语高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d186a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7.png)
论语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B.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知识。
C.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D.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财富。
答案:A2. 《论语》中“君子不器”的含义是:A. 君子不应该使用工具。
B. 君子不应该被局限于一种职业或技能。
C. 君子不应该拥有财产。
D. 君子不应该有欲望。
答案:B二、填空题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概念,其核心是“________”。
答案:爱人4. 《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三、简答题5. 请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重要性。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它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适当行为和相互尊重。
通过遵循“礼”,人们可以维持和谐社会,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稳定。
6.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描述“君子”的特质?答案:孔子描述“君子”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信等。
君子以德行为本,注重自我修养,追求道德完善,并且在行动上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引导他人。
四、论述题7.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中庸”的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中庸”的思想,主张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平衡,避免极端。
他认为中庸是一种理想的道德状态,能够使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和谐。
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时,应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走向极端,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961b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7.png)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必要性C.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D. 学习的乐趣答案:D2.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爱人D. 礼仪答案:C3. 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诚实和宽容C. 谦虚和谨慎D. 仁爱和正义答案:D4.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君子不应被物质所束缚B. 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角色或职业C. 君子不应过于依赖工具D. 君子不应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答案:B5. 《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原则?A. 公平原则B. 互惠原则C. 黄金法则D. 个人主义答案:C6.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描述“礼”的重要性?A. 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B. 礼是人际交往的准则C. 礼是个人修养的体现D. 礼是道德行为的规范答案:A7.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技能B. 培养道德C. 培养审美D. 培养知识答案:B8. 在《论语》中,孔子如何描述“中庸”之道?A. 极端的平衡B. 适度的行为C. 完全的和谐D. 完美的统一答案:B9.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孝”包括哪些方面?A. 尊敬父母B. 服从父母C. 关爱父母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论语》中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不要轻易启发别人B. 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C.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启发别人D.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表达自己的不满答案:C。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https://img.taocdn.com/s3/m/79a9fad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f.png)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八)36.(2020年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请分条概括上面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现实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6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子贡问道:“满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
”子贡便又道:“满乡村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
最好是满乡村的好人都喜欢他,满乡村的坏人都厌恶他。
”宰予在白天睡党。
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么,不值得责备呀。
”又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子贡道:“管仲不是仁人罢?桓公杀掉了公子纠,他不但不以身殉难,还去辅相他。
”孔子道:“管仲辅相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的好处。
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
他难道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自杀,还没有人知道的吗?”②重点词汇:诛——责备是——这死——为动用法。
为……而死相——辅佐微——如果没有谅——诚信③解析:第一问中第一句要点:从善者、不善者(评价者品行)两个方面的评价入手,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第二句要点:言行关系要分析清楚,实际上是以行证言,重心在行。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七)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七)](https://img.taocdn.com/s3/m/3e3e0cd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f.png)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七)31.(2020年昌平二模)阅读下面《论语》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②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③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论语·为政》④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上面所选内容,蕴含了儒家重要思想,请从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试题解读:①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孔子说:“出外便侍公卿,入门便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孔子说:“《尚书》中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才能推广到友爱兄弟。
并把孝悌的精神扩展、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
”曾参答道:“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②重点词汇:事——侍奉何有……哉——何有——有什么困难呢?又有什么呢?(注:两种理解意味不同,大家牢记,此处为第二种)③解析:这道题还是要以对儒家思想有整体的把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去分析每一句体现出的思想内涵。
④答案:①爱人的思想。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是“泛爱众”之“仁”。
“仁”由“爱亲”扩大到真的“爱人”,具体就是扩大到平民和奴隶。
②孝悌的思想。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的孝悌不仅指对父母、兄弟尊从,还包括对公卿、君王的忠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孔子:见利思义或重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极端的功利主义或只有 利益的算计没有道义。
24.赞同孔子的看法。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但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如果只有利害关系,而没有道义关系,那么社会会 变得功利而冷漠。所以我们要施行孔子的义利观,追求正当的利益,如果触犯了 道义或损害了别人或国家的利益,那就把富贵当做浮云。
21、墨家 兼爱 22、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孟子与《礼 记》的思想一脉相承,推己及人是兼爱的表现;白居易爱人及物,爱世界万物, 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这样的仁爱观在当今社会具有普世价值与 现实意义,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1)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 众,嘉善而矜不能①。我之大贤与②,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 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注】①矜(jīn):怜悯,怜恤,同情。②与:同“欤”,语气词。 23.综合上两则材料以及对《周而不比》课文的理解,请你说说原始儒家 的交往观主要有哪几点?(3分) 24.材料(2)中“无友不如己者”一语,古今注疏多有分歧,说法不一,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21、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22、两人都认为宽深雄浑的气量是古今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1分)古人 注重修养宽广的胸襟,雄浑的气量,这点至今仍很有现实意义,小则能够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则能够临大事、挽危局,用以镇世俗之急躁,立中流之砥柱,只有气量 宏大才能放眼未来、走向世界。(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共6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 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 之。‛ 21、从第一段文字中,请概括出两个成语 (2分) 2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曾子和程子思想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 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 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 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21. 墨子和孔子都主张以道德和学问作为择友标准。(学问和品德两方面,各1分) 22. 墨子和孔子的交友主张都告诉我们要亲近有才有德的人,而远离甜言蜜语 的小人。这可以帮我们认识到交友的误区,选择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做朋友,从 而不断完善自身。历史上有管鲍之交,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还有割席断义等 故事,都告诉了我们择友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共6分)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 礼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白居易《鸟》) 21、《礼记》机孟子的观点与诸子百家中 (派别)的 思想相 似。(2分) 21、上述材料围绕“仁”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加以评析并说说当今社会” 仁”的价值何在。(4分)
24.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的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 在达到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君子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所 带来的快乐,他们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得患失的狭隘境 地。(1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共6分) 【甲】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 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百 姓循私害而訾之,世主壅于俗而贱之,贱之所在,害必加焉。故名赏在乎 私恶当罪之民,而毁害在乎公善宜赏之士,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 —选自《韩非子·六反》 【注解】①虚声:虚假的名声。②訾:诋毁。③壅于俗:被这种世俗偏见 所蒙蔽。 23.以上语录中体现了孔子、韩非子不同的义利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 们的义利观。(2分) 24.你赞同哪一种义利观?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4分)
阅读小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 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②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 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③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 ,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 ,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 23.根据①②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2分) 2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4分) 23.乐以忘忧(1分) 患得患失(1分)
21、从上面几则材料概括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富贵观。(2分) 22、请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儒道两家对富贵观的异同
21、君子淡泊富贵,安贫乐道;小人汲汲富贵,不惜吮痈舐痔。
22、材料中儒道两家都安于贫困,而不赞同为富贵丧失原则与人格。儒家对待 富贵以“义”为准则,合“义”则取,不合“义”,则安于贫,虽贫贱而不改 志于道。道家对靠卑劣地奉承获取富贵的人,表示深恶痛绝,对拥有权位的统 治者保持高度警惕,显示出清高傲岸的人格与清醒冷峻的头脑。
23.答:1.与人为善——友好交往;2.诚与信——诚实交往;3.和而不同——适中 交往。 24.答:主要有三种观点:①不交不如自己之友;②没有不如自己之友;③不要 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三种观点皆可,观点明确分1 分;结合材料及论语1;结合生活实际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6分)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 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墨子·修身》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21.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共同的交友观。(2分) 22.这样的交友观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