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专业 - 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 httpjwczafueducn

生物技术专业 - 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 httpjwczafueducn

Genetics(B)
2.5 40 40
3
专 专 B0803014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3.5 56 56
4
业 业 B0703004 生物信息学(A)
Bioinformatics(A)
2.0 32 32
6
课 核 B0903016 微生物学(C)
Microbiology(C)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生物信息学(A)
生物技术专业英语
微生物学(C)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理学(B)
发酵工程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细胞工程原理(A) 天然产物分离与提取
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A) 蛋白质与酶工程 植物育种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3
·106·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平台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分配
建议


课程 修读
分 理论 实验 上机 实习

设计 学期
X0820001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导论(C)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and
1.0 16 16 0
1
Biotechnology (C)
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Ⅰ-IV
微积分Ⅳ
线性代数
计算机与信息应用基
军事理论与训练
马克思主义基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原理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402专业名称: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设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两个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命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及生物信息处理能力,并兼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有攻读生物技术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基本知识或从事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产品研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等主干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

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重点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4.了解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动态;7.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专业文献;8.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设计,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生物学相关学科:化学、物理、数学四、主干课程植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

五、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生产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论文)、生命科学前沿教育、生物技术虚拟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学分分配七、学制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70(课内)+8(课外)。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知识、生物技术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研究、开发与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能在生物医药、食品、农林牧渔、轻工、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与推广、产品营销、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依托学院生命科学、应用生物技术和农学相交融的师资力量、生物技术所的研究平台及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示范中心的实验平台,突出生物技术及相关的综合性大实验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运用生物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开展生物资源利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食品和医药生产与检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研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2.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政策和法规;3.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查询资料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的基本能力;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五、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资源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动物生物制品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七、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审美情趣,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受到严格科学思维训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农畜产品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各类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食品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从事监督执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3.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4.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5.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8.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

四、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仪器分析。

五、实践环节(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训练、仿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某校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某校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生物技术及应用 5301012.【入学要求】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毕业生3.【学习年限】三年4.【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生物技术类企业,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发酵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5.【职业范围】6.【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培养基制备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发酵设备操作理论知识;●熟悉无菌操作基本知识;●熟悉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流程;●了解分离纯化微生物发酵液方法;●熟悉提取分离动物、植物材料有效成分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会植物组培接种操作;●能进行基本无菌操作;●会培养苗管理;●能进行产品营销;●会发酵罐操作;●会组培苗驯化移栽;●会发酵液处理;●会糖化罐操作与调试;●会疫苗发酵操作;●会氨基酸发酵操作;●会产品分析检验;素质目标:●具有必要的体育、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和健全的体魄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生物发酵、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具有在生物发酵、植物组织培养行业自觉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具有不断获取生物发酵、植物组织培养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生物发酵工;植物组织培养工7.【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7. 1生物发酵工、植物组织培养工职业标准2)植物组织培养工职业标准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7.28.【专业(实训)课程】9教学安排表9-2.【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3268学时,140学分10.学分制教学实施方案(见附表)11.【专业教师任职资格】1.专业带头人具备条件具有2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能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和课程开发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2.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达到标准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生物技术、生物化工、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本科以上学历;为人师表,工作认真,爱岗敬业;实践能力强,最好在企业一线有实践工作经历。

食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食品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技术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检测等过程的一门科学。

随着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适应我国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食品生物技术人才,本文提出以下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食品科学、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食品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熟悉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在食品企业、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 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2. 知识结构:掌握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等基础理论知识;熟悉食品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

2. 专业基础课: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等。

3. 专业核心课: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发酵工程、食品酶工程、食品基因工程、食品生物安全等。

4. 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二o一一年六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1.教学对象:全日制在校生。

2.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面向生物技术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能从事生物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管理、分析检测及辅助研发等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岗位定位为:主要面向生物制药企业、食品和生物产品检验部门、发酵企业和高新生物技术企业,在食品药品与生物制品的生产中从事生产工艺员、生产操作工、产品研发员、分析检验员、质量管理员、产品营销员等岗位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1.职业素质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熟悉生物产品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和生物产品的检验规范;2.职业能力和知识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发酵生产与管理、生物分离与生产、生物检测与分析、酶制剂生产、植物组培快繁、无土栽培生产和工厂化育苗等;具有分离与鉴定食品微生物的能力;具有对生物制品进行感官检测和理化检测的能力;具有通气发酵生产与管理的能力;具有对功能性生物制品发酵生产与管理的能力;具有分离、纯化和生产益农菌的能力;具有生物农药生产与开发的能力;具有植物组培快繁生产与管理的能力;具有无土栽培生产与工厂化育苗的能力;具备跟踪专业技术发展、探求和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六、学时学分分配与毕业条件1.学时学分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 2728 学时,其中:公共学习领域课程 440 学时,占 16.13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1976 学时,占72.43 %;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312 学时,占 11.44 %;实践教学共2118 学时,占 77.64 % 。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知学院)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前沿学科,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如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定位方面,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

例如,一些综合性大学可以侧重于培养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为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输送力量;而一些地方院校则可以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地生物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构建学生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应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课程。

数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为学生后续学习生物统计学等课程提供数学工具;物理课程如大学物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理过程;化学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是学习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生物学课程则应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核心课程,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有全面的了解。

(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的关键,应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生命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应包括实验课程、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实验课程应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课程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毕业实习则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

课参认课生毕军考毕毕毕机假
进堂观识程产业训试业业业动期
程教实实实实实
基因组学概论 科技论文写作
神经生物学 专业外语 生物统计
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发育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 生物安全
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


文献检索与利用 生物信息学概论
实践 教学 体系
社会实践 公益劳动
植物学野外实习 动物学野外实习 军事技能训练
生物技术综合实习
毕业实习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进程
第26周 第25周 第24周 第23周 第22周 第21周 第20周 第19周 第18周 第17周 第16周 第15周 第14周 第13周 第12周 第11周 第10周 第9周 第8周 第7周 第6周 第5周 第4周 第3周 第2周 第1周
学、植物生物技术方面基础知识
普通遗传学、细胞生物
专业基础 掌握基因工程原理、动物胚胎工程、发酵工程、生物 学、分子生物学、基因
2
知识
物质分离工程方面基础知识、
工程原理、动物胚胎工
掌握生物技术专业外语方面基础知识
程、发酵工程、生物物
质分离工程、植物生物
技术、专业外语。
掌握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方面基
实验、基因工程原理实 验、动物胚胎工程实 验、发酵工程实验、生
掌握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方面基础知识
物物质分离工程实验、
植物生物技术实验、生
物标本制作、生物显微
技术等
专业拓展 掌握了解生物工程及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
知识
具有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序号 1
能力结构 基础能力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402)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生物技术、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试验技能;3.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生化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发酵工艺、生物技术制药、环境生物技术等的基本技能。

4.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使用计算机。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学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

主要实践环节: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88学分,其中课学分不低于227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58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88学分;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理学学士专业建制时间:1998年。

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掌握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优秀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技术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4.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5.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职业道德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a)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b)专业课程:包括生物技术基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等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c)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实践环节:a)实验环节:加强实验教学,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b)实习环节: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环节,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c)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际应用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育:a)科研训练: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b)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就业提供支持。

4.实践能力培养:a)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开设专门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应用项目。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合格的生物技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具备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技能,能在医药、食品、环保、农、林、牧、渔、园林、轻化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化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查询资料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分析与整理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有较好的普通话水平,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

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要课程主要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课程。

四、学制与学位1、学制:4年2、学位:理学学士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3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必修课56学分,专业必修课7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公共艺术限选课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公共任选课8学分(自修2学分)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生物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知识,熟悉生物分离、生物制药、生物工程设备和流程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操作。

二、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生物学基础:包括生物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2)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提供基础知识。

(3)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生物工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专业课程(1)生物制药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工艺等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生物过程控制:包括生物反应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生物传质和传热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优化技术。

(3)生物信息学:包括生物信息学导论、计算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基因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生物数据分析和基因工程设计。

(4)生物伦理学和安全管理: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使其在生物工程实践中遵循伦理规范,并具备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1)生物工程实验:包括发酵实验、生物反应器操作实验、生物分离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生物信息学实验:包括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实验,帮助学生熟悉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2.实训课程(1)生物工程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训活动,如生物制药生产线的操作、生物传感器的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生物工程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项目的实训活动,如新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研发等,培养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
8
18483002
毕业论文
3.0
8
公益劳动
1.0
1-8
生产劳动(农事操作)
1.0
1-8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备注:1.思政课课外课时及实践教学4学分为免费学分;
2.《形势与政策》1.0学分、《军事理论》1.5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0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学分、《公益劳动》1.0学分、《生产劳动
大学语文
1.5
2
28111001
军事理论
1.5
2
27111001
大学体育
2.0
1-2
26111001-
1004Biblioteka 大学英语模块大学英语
12.0
1-4
网络自主学习
3.0
6711100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0
1-8
5411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
1-8
22111001
信息技术基础
3.0
2
11111001
(农事操作》1.0学分,均不计入总学分;
3.《大学英语》模块中的《网络自主学习》3.0学分,不计总学分和入课内总学时。
遗传学
3.0
4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类别
课程
属性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18241051
遗传学实验
0.8
4
18241035
生态学
2.5
4
18241046
细胞生物学
2.5
5
双语课程
18241047
细胞生物学实验
0.6
5
18241029
分子生物学
3.0
5
18241030
分子生物学实验
1.0
5
18241041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类别
课程
属性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54481002
入学教育
1.0
1
18483001
毕业教育
1.0
8
28483001
军事训练
2.0
1
创新实践学分
4.0
1-8
25483030
思政实践与素质拓展
6.0
1
综合性
实验技
术模块
18483052
生物学综合实验技术
(含生态学、基因组与生物
信息学、植物资源开发与利
无机化学
2.5
1
17231048
无机化学实验
0.8
1
17231058
有机化学
2.5
2
17231064
有机化学实验
0.8
2
17231009
分析化学
2.5
2
17231013
分析化学实验
0.9
2
17231039
生物统计
2.5
3
17231040
生物统计实验
0.7
3
18231028
植物学
3.0
2
18231027
0.6
6
18371196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2.0
6
18371174
系统生物学
2.0
6
18371105
分子数量遗传学
2.0
7
18371113
恢复生态学
2.0
7
18371121
进化生物学
2.0
6
18371127
生理学
2.5
5
18371128
生理学实验
0.5
5
备注:学生任选一方向作为主修方向,其他方向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6
18371125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
6
18371183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进展
1.0
7
18371167
生物质能学
1.0
6
18371148
生物农药与生防技术
1.0
6
18371166
生物质材料
1.0
7
18371140
生物肥料
1.0
7
18371100
发育生物学
2.0
6
18371101
发育生物学实验
农林概论
2.0
1
58121001
文献检索
1.5
1
体育类
2.0
3-6
外语类
12.0
3-7
小学期
信息类
3-7
创新创业类
3-7
素质类
3-7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类别
课程
属性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17231018
高等数学
4.5
1
17231031
基础物理学
2.0
1
17231033
基础物理学实验
0.6
1
17231042
种质高通量筛选鉴定技术
1.5
6
现代生物技术育种进展
1.0
7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类别
课程
属性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18371112
环境生物技术概论
2.0
5
环境生物
技术方向

(12学分)
19371122
环境生态学
1.5
5
资源昆虫
2.0
6
18371123
面源污染生物治理
2.0
6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
2.5
5-6
模块三
(环境生物技
术方向选)
18483049
生物育种综合实验技术
(含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育
种、转基因种诱变育种等综
合实验技术)
4.0
5-6
模块四
(生物技术育
种方向选)
18483032
野外综合实习
(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
3.0
4
18483037
专业实习(分方向进行)
6.0
7
18483003
毕业实习
生物信息学
2.0
6
18351079
生物资源学
2.0
4
18351081
细胞工程
2.0
5
18351080
微生物工程
2.0
5
18351066
基因工程
2.0
6
18351077
生物科学专业外语
3.0
7
18351075
生物安全
1.5
7
作物育种学
3.0
5
生物技术
育种方向
(12学分)
18371117
基因组学
1.5
6
用、生物资源学等综合实验
技术)
3.0
4-6
模块一
18483044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技术
(含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
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基因
工程、微生物工程等综合实
验技术)
4.0
5-6
模块二
18483046
环境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技术
(含环境化学与监测、环境
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
生物技术等综合实验技术)
4.0
植物学实验
0.8
2
15231003
动物学
2.5
2
15231006
动物学实验
0.8
2
18231014
生物化学
4.0
3
18231015
生物化学实验
1.0
3
18241043
微生物学
3.0
3
双语课程
18241045
微生物学实验
0.8
3
18241053
植物生理学
3.0
4
18241054
植物生理学实验
0.8
4
18241050
类别
课程
属性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251110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1
另有4学分
思政实践
251110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2
2511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
25111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5
6
25111007
形势与政策
1.0
1-8
2511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