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合集下载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作者:————————————————————————————————日期: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1.1 控制轧制工艺控制轧制工艺包括把钢坯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在轧制时控制变形量和变形温度以及轧后按工艺要求来冷却钢材。

通常将控制轧制工艺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

1所示[2]:(1)变形和奥氏体再结晶同时进行阶段,即钢坯加热后粗大化了的γ呈现加工硬化状态,这种加工硬化了得奥氏体具有促使铁素体相变形变形核作用,使相变后的α晶粒细小;(2)(γ+α)两相区变形阶段,当轧制温度继续降低到Ar3温度以下时,不但γ晶粒,部分相变后的α晶粒也要被轧制变形,从而在α晶粒内形成亚晶,促使α晶粒的进一步细化.图1。

1控制轧制的三个阶段(1)—变形和奥氏体再结晶同时进行阶段;(2)—低温奥氏体变形不发生再结晶阶段;(3)—(γ+α)两相区变形阶段。

1.2 控制轧制工艺的优点和缺点控制轧制的优点如下:1.可以在提高钢材强度的同时提高钢材的低温韧性。

采用普通热轧生产工艺轧制16Mn钢中板,以18mm厚中板为例,其屈服强度σs≤330MPa,—40℃的冲击韧性A k≤431J,断口为95%纤维状断口.当钢中加入微量铌后,仍然采用普通热轧工艺生产时,当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时,—40℃的A k值会降低到78J以下,然而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时。

然而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时—40℃的A k值可以达到728J以上。

在通常热轧工艺下生产的低碳钢α晶粒只达到7~8级,经过控制轧制工艺生产的低碳钢α晶粒可以达到12级以上(按ASTM标准),通过细化晶粒同时达到提高强度和低温韧性是控轧工艺的最大优点。

2.可以充分发挥铌、钒、钛等微量元素的作用。

在普通热轧生产中,钢中加入铌或钒后主要起沉淀强化作用,其结果使热轧钢材强度提高、韧性变差,因此不少钢材不得不进行正火处理后交货。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培训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培训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培训一、轧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轧制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了轧制的定义和轧制根据加工方式和加工精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粗轧和精轧。

2. 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轧制的原理,包括材料变形、变形力和摩擦力。

3. 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介绍了轧机的操作技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轧机的启动、停止和维护等内容。

二、控制轧制的关键参数1. 温度控制:介绍了轧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方法和关键参数。

2. 轧制力和轧制速度:介绍了轧制过程中轧辊的力和速度的控制方法和关键参数。

3. 压下量:介绍了轧制过程中的压下量的控制方法和关键参数。

三、冷却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冷却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了冷却的定义和冷却方式的分类。

2. 冷却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冷却的原理,包括热量传递和温度控制。

3. 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冷却设备的操作技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冷却水的供应和冷却温度的控制等内容。

四、控制冷却的关键参数1. 冷却水温度:介绍了冷却过程中冷却水温度的控制方法和关键参数。

2. 冷却水流量:介绍了冷却过程中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方法和关键参数。

3. 冷却时间:介绍了冷却过程中冷却时间的控制方法和关键参数。

五、轧制与冷却的协调控制1. 轧制和冷却的关联性:介绍了轧制和冷却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对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影响。

2. 控制系统的应用:介绍了轧制和冷却中常用的控制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控制系统等。

3. 故障处理和维护:介绍了轧制和冷却中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和设备维护技巧。

以上是本次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培训的主要内容概要,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够提高操作工人对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的理解和技能,为公司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六、安全生产培训1. 轧制和冷却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介绍了轧制和冷却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设备启动、停止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内容,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安全防护措施:介绍了轧制和冷却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和维护,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一、引言型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建筑、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型钢的质量和性能,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型钢生产中。

这些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和冷却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型钢的强度、塑性和表面质量,满足不同领域对型钢材料性能的需求。

二、控制轧制技术的应用1. 调整轧制温度和速度在型钢轧制中,通过调整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可以控制晶粒的细化和晶格的取向,从而提高型钢的强度和塑性。

尤其是在热轧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轧制温度和速度,可以有效控制晶粒生长,减少析出相的尺寸,使得型钢的晶粒细化,提高强度和硬度。

2. 控制轧制力和变形量通过精确控制轧制力和变形量,可以有效调整型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在轧制过程中,通过监测轧辊力和变形量,可以实现对型钢的细微调整,达到提高型钢性能的目的。

在轧制高强度型钢时,通过增加轧制力和变形量,可以有效提高型钢的强度和硬度。

3. 控制轧制辊形状通过选择合适的轧辊形状,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型钢轧制。

不同形状的轧辊对型钢的变形和组织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通过调整轧辊的形状,可以实现对型钢结构和性能的精细控制。

三、控制冷却技术的应用1. 控制冷却速度在型钢生产中,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可以实现对型钢组织和性能的调整。

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型钢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晶粒更加细小,从而提高了型钢的强度和韧性。

在慢速冷却条件下,型钢的组织结构更加致密,表面质量更好,适用于高表面质量要求的场合。

2. 控制冷却介质不同的冷却介质对型钢的冷却效果和组织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可以实现对型钢组织和性能的精细调控。

对于高强度型钢,可以采用高效的水冷或气体冷却,快速降温,实现对型钢强度和硬度的提高。

3. 控制冷却方式在型钢生产中,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可以实现对型钢的细微调整。

采用直接水冷或间接水冷,可以分别实现快速和慢速的冷却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型钢的冷却需求。

钢材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钢材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④、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量要大。 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量要大。 1)总变形量应 ) ,可得F体晶粒 ( ~ 级 >45%,可得 体晶粒 < 5µm 12~13级)
2)一道次压下率越大,越易产生变形带,越易获得均匀组织。 )一道次压下率越大,越易产生变形带,越易获得均匀组织。 体晶粒尺寸( ) ⑤、未再结晶区材料强度由固溶强化( σ sh)和F体晶粒尺寸(d) 未再结晶区材料强度由固溶强化( 体晶粒尺寸 等决定。 等决定。
§2控轧控冷理论
3、变形条件对A 变形条件对A
→ P转变的影响
r1的影响
变形使P体转变加速,从而使钢的淬透性变坏。 (1)、变形使P体转变加速,从而使钢的淬透性变坏。 (2)、变形对A 变形对A
§2控轧控冷理论
4、铁素体的变形与再结晶 (1)F体热加工中的组织变化 ①、F体热加工应力—应变曲线 体热加工应力 应变曲线 ②、F体热加工软化方式 ③、亚晶尺寸d 亚晶尺寸d (2)F体在变形间隙时的组织变化 ①、F体发生静态回复和再结晶软化 1)静态再结晶有条件的: > ε s 静态再结晶有条件的: ε 为临界值) (ε s为临界值) 2)影响静态再结晶的因素 ②、F体再结晶晶粒大小
§2控轧控冷理论
(2)位错强化 加工硬化是位错强化的外部表现 (3)沉淀强化 低合金钢中加入微量Nb、 低合金钢中加入微量Nb、V、Ti等元素,可形成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 Nb Ti等元素,可形成碳化物、 等元素 物,在轧制时或轧后冷却时,它仍析出 在轧制时或轧后冷却时,它仍析出——第二相沉淀强化 第二相沉淀强化 (4)晶界强化 晶粒越细小,晶界相对越多,晶界对为错的运动的阻力越大。 晶粒越细小,晶界相对越多,晶界对为错的运动的阻力越大。 1 霍尔—佩奇公式: 霍尔 佩奇公式: σ s = σi + Ki D 佩奇公式

控轧控冷工艺基本原理

控轧控冷工艺基本原理

控轧控冷工艺基本原理控轧控冷工艺是一种通过控制轧制和冷却条件来调控钢材的组织和性能的加工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变形程度和冷却速度等参数,实现对钢材组织和性能的调控。

1. 控轧工艺原理控轧是指在钢材的轧制过程中,通过调整轧制温度和变形程度等参数,控制其组织和性能的加工工艺。

控轧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和变形程度,调整钢材的晶粒度、相组成和形貌等因素,从而实现对钢材性能的调控。

在控轧过程中,调整轧制温度可以影响钢材的晶粒度和相组成。

通过控制轧制温度的高低,可以实现晶粒细化或粗化,进而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和韧性。

同时,调整轧制温度还可以改变钢材中的相组成,如奥氏体、铁素体和贝氏体等的含量和分布,从而调节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控轧过程中的变形程度也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变形程度,可以实现钢材的晶粒细化、相变和组织调控。

在轧制过程中,钢材受到外力的变形,晶粒会发生形变和细化,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同时,变形程度还可以引起钢材中的相变,如奥氏体向铁素体的相变,进一步改善钢材的性能。

2. 控冷工艺原理控冷是指在钢材的冷却过程中,通过调整冷却速度和冷却方式等参数,控制其组织和性能的加工工艺。

控冷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冷却速度,调整钢材的组织和性能。

在控冷过程中,调整冷却速度可以影响钢材的相组成和组织形貌。

通过控制冷却速度的快慢,可以实现钢材中相的相变和组织的调控。

当冷却速度较快时,钢材中的相变会受到限制,从而形成细小的相和均匀的组织。

相反,当冷却速度较慢时,钢材中的相变会较为充分,形成较大的相和不均匀的组织。

不同的冷却速度会影响钢材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性能。

控冷过程中的冷却方式也会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产生影响。

不同的冷却方式,如空冷、水冷、油冷等,具有不同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可以实现钢材组织的定向调控,从而达到钢材性能的要求。

3. 控轧控冷工艺的应用控轧控冷工艺广泛应用于钢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控轧控冷1

控轧控冷1
LK L0 100%
L0
拉伸性能
❖ 断面收缩率ψ: ❖ 断面收缩率ψ是评定材料塑性的主要指标。
AK A0 100%
A0
低碳钢的工程应力一工程应变曲线
true strain-stress line
2.0
Stress / MPa
1.5
Pm
Pb
1.0
0.5
0.0
0.0
0.5
1.0
1.5
2.0
载荷P压入被测材料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测出压 痕直径d,求出压痕面积F计算出平均应力值,以此为布氏硬度 值的计量指标,并用符号HB表示。
标注:D/P/T如120HB/10/3000/10,即表示此硬度值120 在D=10mm,P=3000kgf,T=10秒的条件下得到的。
简单标注:200~230HB
布氏硬度测定主要适用于各种未经淬火的钢、退火、
正火状态的钢;结构钢调质件;铸铁、有色金属、质地 轻软的轴承合金等原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只可用来测定小于450HB的金属材料,
②洛氏硬度(HR)
基本原理—洛氏硬度属压入法洛氏硬度测定时需 要先后施加二次载荷(予载荷P1和主载荷P2)预 加载荷的目的是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良好以保 证测量结果准确。洛氏硬度就是以主载荷引起的
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E /e
拉伸性能
❖ 抗拉强度b: ❖ 定义为试件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
以前称为强度极限。取拉伸图上的最大载荷,即 对应于b点的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抗 拉强度之值,记σ为b=b Pmax/A0
拉伸性能
延伸率: 材料的塑性常用延伸率表示。测定方法如下:拉伸
试验前测定试件的标距L0,拉伸断裂后测得标距为Lk, 然而按下式算出延伸率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讲义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讲义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讲义控制轧制和冷却工艺讲义一、轧制工艺控制1. 轧制温度控制a. 在热轧过程中,轧机和钢坯之间的接触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需要控制轧机温度,避免过热。

b. 实时监测轧机温度,根据温度变化调整轧制速度和冷却水量,确保温度适中。

c. 使用专用液体和冷却器进行在线冷却,防止轧机过热引起事故。

2. 轧制力控制a. 测量轧机产生的轧制力,确保轧机施加的压力适中。

b. 监控轧制力的变化,根据钢坯的变形情况调整轧制力,使钢坯的形状和尺寸满足要求。

c. 根据轧制力的大小调整轧制速度,保持稳定的轧制负荷。

3. 轧制速度控制a. 根据不同钢材的特性和规格,调整轧制速度,确保成品钢材的质量和尺寸满足要求。

b. 控制轧制速度的稳定性,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轧制速度导致钢材质量不达标。

4. 轧辊调整控制a. 定期检查和调整轧辊的位置和间距,确保钢坯能够顺利通过轧机,避免产生不均匀的轧制力和过度变形。

b. 根据车间实际情况和轧制工艺要求,调整轧辊的工作方式和参数,使轧制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

二、冷却工艺控制1. 冷却水量控制a. 根据钢材的材质和规格,调整冷却水的流量和压力,确保钢材迅速冷却到所需温度。

b. 监测冷却水流量和温度,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冷却水量,确保冷却效果和成品钢材的质量。

2. 冷却速度控制a. 根据不同的冷却工艺要求,调整冷却速度,使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满足要求。

b. 监控冷却速度的变化,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冷却速度,确保成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3. 冷却方法控制a. 根据钢材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如水冷、风冷等。

b. 根据不同冷却方法的特点和效果,调整冷却工艺参数,使冷却效果和成品钢材的质量最优化。

4. 冷却设备维护a. 定期检查和维护冷却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效果良好。

b. 清洗和更换冷却设备中的阻塞、损坏部件,保证冷却水的流量和质量。

以上是对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的讲义,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设备维护,能够提高轧制和冷却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满足钢材的要求。

控轧控冷

控轧控冷

六十年代初:英国斯温顿研究所提出,铁素体珠光体钢中显 微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
著名的Petch关系式明确表明了热轧时晶粒细
化的重要性。
六十年代中期:英国钢铁研究会进行了一系列
研究:降碳改善塑性和焊接性能,利用Nb、V 获得高强度,Nb对奥氏体再结晶的抑制作用以 及细化奥氏体晶粒的各种途径。
六十年代后期:美国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出σs> 422MPa的含Nb钢板,用来制造大口径输油钢管。日 本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出强度高,低温韧性好的钢板, 并开发出一系列新的控制轧制工艺,提出了相应的控 制轧制理论。这期间人们重视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研 究,开始认识到未再结晶区轧制的重要性。 七十年代:完成了控轧三阶段,Nb、V、Ti应用逐步 完善。
1.再结晶热轧
2.板材加速冷却
水——钢的最有效的合金化添加剂
1. 控轧工艺分哪几类?控轧实践中最常用的
是哪种工艺?分别画出示意图。 2.Ⅰ型控轧与Ⅱ型控轧相比,哪种工艺轧材 的性能更好些?为什么?
3.如何理解“水是最有效的合金化添加剂”这
句话.
4. 对结构钢的要求有哪些要素?
2.钢的热加工金属学基础
工程应力 ζ=P/A0
工程应变 ε=(l-l0)/l0
A’: 比例极限
A:弹性极限
B:屈服强度
C:抗拉强度
7
6
7 8
真应变:e=lnl/l0
ε=(l-l0)/l0=l/l0-1
l/l0 =ε+1
e= lnl/l0= ln (ε+1)
从上式看出: ε较小时, e≈ ε,随ε↑,其
差别显著 e<ε
Nb钢的晶粒比Si-Mn钢要细,见图2--34.
3.初始晶粒直径
r0↓,再结晶晶粒也越小

控轧控冷1

控轧控冷1

• 变形带也是提供相变时的形核地点,因而相变后的铁素体晶粒更 加细小均匀。
• 5 .4在(y+a)两相区的控轧 • Y相由于变形而继续伸长并在晶内形成变形带,在a晶粒内形成 大量的位错,在高温下形戎亚晶,因而强度有所提高,脆性转变 温度降低。(r+a)相轧后形成较强的织构,故在断口上平行于轧制 面出现层状撕裂裂口。
5控轧和控冷工艺在中厚板和带钢生 产中的应用
• 5. 1板钢控轧类型 • 根据轧制过程中再结晶状态和相变机制不同可分为:奥氏体再结 晶型控轧、奥氏体未再结晶型控轧、(r+a)两相区控轧。 • 5. 2再结晶型控轧 • 轧件变形温度较高,一般在功1000℃以上,道次变形量必须大于 奥氏体再结晶变形量。普碳钢的临界变形量比较小,而含铌钢的 临界变形量较大。轧后停留时间长则晶粒长大,形成粗大的奥氏 体晶粒。再结晶控轧主要是利用静态再结晶过程去细化晶粒。 • 5. 3未再结晶型控轧 • 主要是在轧制中不发生奥氏体再结晶过程。一般是在950 C ~Ar3范围内变化,变形使奥氏体晶粒长大、压扁并在晶粒中形成 变形带。奥氏体晶粒被拉长将阻碍铁素体晶粒长大。随着变形量 的加大,变形带的数量增加,分布更加均匀。

4控轧和控冷技术的理论基础
• 4.1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 所谓奥氏体化是指在加工前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区,是形核、长大 均匀化过程。对亚共析钢来说,加热到Ac,以上,进行保温、形 核、长大、剩余渗碳体(Fe3C)溶解和奥氏体均匀化。对于共析钢 和过共析钢来说,加热到Ac,以上,使珠光体变为奥氏体。进一 步加热到Acm以上,保温足够时间,使铁素体或渗碳体溶解,获 得单相奥氏体。 • 4.2钢的变形再结晶 • 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发生再结晶,根据温度不同有回复、再结晶和 晶粒长大。回复仍为拉长的晶粒,但储存能降低,为前阶段。而 再结晶是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过程,不是相变,无畸变能。核心 的产生一是原晶界的某部位变为核心。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钢材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 影响。一般用晶粒度表示晶粒的大小。因此, 影响。一般用晶粒度表示晶粒的大小。因此,测定奥 氏体的晶粒度通常作为鉴定钢材质量的指标之一。 氏体的晶粒度通常作为鉴定钢材质量的指标之一。
铁 碳 平 衡 相 图
二、钢的控制轧制
控制轧制是以钢的化学成分调整或添加微合 金元素Nb Nb、 Ti为基础 为基础, 金元素Nb、V、Ti为基础,在热轧过程中对钢 坯加热温度、 开轧温度、 变形量、 坯加热温度 、 开轧温度 、 变形量 、 终轧温度 等工艺参数实行合理控制, 等工艺参数实行合理控制 , 以细化奥氏体和 铁素体晶粒, 并通过沉淀强化、 铁素体晶粒 , 并通过沉淀强化 、 位错亚结构 强化充分发掘钢材内部潜力, 强化充分发掘钢材内部潜力 , 提高钢材力学 性能和使用性能。 性能和使用性能。
控轧控冷的物理冶金基础
轧后冷却速率对γ 轧后冷却速率对γ→α相变及其细化晶粒的 影响: 影响: 研究表明,提高轧后冷却速度能明显降低Ar 研究表明,提高轧后冷却速度能明显降低Ar3, 可抵消奥氏体晶粒细化及相变前形变给晶 粒细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粒细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地增加了相 变细化晶粒作用。 变细化晶粒作用。这要求在控轧实践中对 冷却制度进行控制。 冷却制度进行控制。
控轧控冷的物理冶金基础
钢中溶质原子及第二相粒子: 钢中溶质原子及第二相粒子:在钢中适当添加 Nb、Ti等微合金元素 细化奥氏体晶粒. 等微合金元素, Nb、Ti等微合金元素,细化奥氏体晶粒. 这种利用高温形变再结晶与微合金元素溶解这种利用高温形变再结晶与微合金元素溶解析出的相互作用使晶粒充分细化的机制便是 控轧中控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主要的物理冶 金基础. 金基础.
控轧控冷的物理冶金基础

线材生产中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线材生产中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线材生产中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线材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频繁的一种材料,它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行业。

在线材生产过程中,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是关键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线材的质量、机械性能和用途范围。

一、控制轧制控制轧制是指通过改变轧制变形量、轧制温度、轧制速度、轧制力等因素,控制金属材料的形变和微观组织,达到调整线材力学性能、改善表面质量和优化产品用途的目的。

1、轧制变形量控制轧制变形量是指轧制前后的减压变化,它对线材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为了保证线材的质量稳定和合格率,轧制变形量控制必须精准可靠,并考虑到批量变化和轧制型号的特定要求。

目前,国内外的轧制变形量控制采用电液伺服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轧制变形量变化,及时控制系统参数的变化,保证线材轧制变形量的稳定。

2、轧制温度控制轧制温度是指线材在轧制时的温度,它对线材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线材的晶粒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线材的硬度、韧性和塑性等力学性能。

为了提高线材的机械性能和用途范围,轧制温度控制必须准确可靠,并考虑到金属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和轧制工艺的特定要求。

目前,国内外的轧制温度控制采用激光测温技术或红外线测温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线材温度变化,及时调整轧制温度,保证线材轧制温度的稳定。

3、轧制速度控制轧制速度是指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速度,它对线材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轧制速度会导致线材表面的纹路不均匀和线材的硬度、韧性等力学性能下降。

为了提高线材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轧制速度控制必须准确可靠,并考虑到轧制型号的特定要求。

目前,国内外的轧制速度控制采用伺服电机技术或电磁流体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线材的速度变化,及时调整轧制速度,保证线材轧制速度的稳定。

二、控制冷却控制冷却是指针对金属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变形、晶粒长大等现象,通过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和工艺参数,调整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一、名词解释:1、控制轧制: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加热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晶粒组织,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2、控制冷却: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冷却温度,可采用不同的冷却路径对钢材组织及性能进行调控。

3、形变诱导相变:由于热轧变形的作用,使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Ar3上升,促进了奥氏体向铁索体的转变。

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后造成变形带的产生和畸变能的增加,从而影响Ar3温度。

4、形变诱导析出:在变形过程中,由于产生大量位错和畸变能增加,使微量元素析出速度增大。

两相区轧制后的组织中既有由变形未再结晶奥氏体转变的等轴细小铁素体晶粒,还有被变形的细长的铁素体晶粒。

同时在低温区变形促进了含铌、钒、钛等微量合金化钢中碳化物的析出。

5、再结晶临界变形量:在一定的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下,发生动态再结晶所必需的最低变形量。

6、二次冷却:相变开始温度到相变结束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控制。

二、填空:1、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储存能,影响其因素可以分为:一类是工艺条件,主要有变形量、变形温度、变形速度。

另一类是材料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冶金状态。

2、控制冷却主要控制轧后钢材冷却过程的(冷却温度)、(冷却速度)等工艺条件,达到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3、固溶体的类型有(间隙式固溶)和(置换式固溶),形成(间隙式)固溶体的溶质元素固溶强化作用更大。

4、根据热轧过程中变形奥氏体的组织状态和相变机制不同,将控制轧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奥氏体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奥氏体未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在A+F两相区控制轧制。

5、以珠光体为主的中高碳钢,为达到珠光体团直径减小,则要细化奥氏体晶粒,必须采用(奥氏体再结晶)型控制轧制。

6、控制轧制是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加热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讲义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讲义
12
1)型钢生产中的控制轧制工艺参数
温度制度 ➢ 生产型钢的孔型系统和尺寸基本确定 例如改变加热温度、开轧和终轧温度等措
施以实现控制轧制工艺。 根据这一特点,型钢生产的控制冷却工 艺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 通过控制冷却工艺参数可以达到改善钢 材性能和开发新品种的目的。
13
2)热轧钢管生产的控制轧制工艺参数
第五章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的 选择与设计及其在轧制生产中的应 用
1
5.1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基本内容及工艺参 数设计
5.1.1控制轧制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钢材的化学成分、组织特点和对性能及质 量的要求不同,制定各种钢材的控制轧制工包 括的内容也不同,控制的参数及重点也各不相 同,基本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坯料加热制度的选择 原料有钢锭、连铸坯和钢坯三种。钢锭或坯料 的加热制度与钢种和所采用的控制轧制工艺有 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所采用的现有加热炉结构 和特点有关。
5
工艺方案
❖ 第一种方案:完全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工艺。全 部变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终轧温度不低 于奥氏体再结晶温度的上限(奥氏体再结晶的 最低温度),道次变形量不低于奥氏体再结晶 的临界变形量。
❖ 第二种方案:完全再结晶型与未再结晶型配合 的控制工艺。完全再结晶进行一定的变形,部 分再结晶区进行待温或快速冷却,而在奥氏体 的未再结晶区继续变形,并在未再结晶区结束 轧制。
18
(3)控制冷却工艺参数设计
根据控制冷却设备条件和钢板的组织性 能要求,进一步选择和设计水冷工艺参 数,其内容有:开始快冷温度,各水冷 器的水压和水量,冷却时间,钢板移动 速度,开启水冷器个数及顺序 钢板表面的最高返红温度(决定于钢板表 面的冷却最低温度)。 根据钢板的控制冷却制度,设计控制冷 却程序,以便控制各工艺参数,达到预 测的钢板组织和性能。

控制轧制于控制冷却

控制轧制于控制冷却

1、控制轧制: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加热制度、变形制度和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形变与固态相变相结合,以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的轧制技术2、控制冷却:通过对控制轧后的钢材的冷却速度来改善钢材的组织性能.3、金属的强化: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来提高金属的强度.4、固溶强化:添加溶质元素使固溶体强度提高的方法。

5、韧性: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所吸收能量的能力。

6、微合金钢:钢种的合金含量小于0。

1%。

7、IF钢:无间隙原子钢8、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的钢.9、变形抗力:在一定条件下材料变形单位面积的抵抗变形的力。

10、在线常化工艺:在热轧无缝钢管中在轧管延伸工序后将钢管按常化热处理要求冷却到某一温度后在进加热炉然后就行减径轧制按照一定的速度冷却到常温。

11、变形温度贝氏体处理化工艺:在钢管轧制过程中不直接加热到马氏体温度一下,而是快速冷却带中温以后再置于静止的空气中冷却、以变形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省去回火工序。

12、高温变形淬火:钢管在稳定的奥氏体区域变形,而且一般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然后进行淬火,已获得马氏体组织。

13、低温相变淬火:将钢管加热到奥氏体状态,经一段保温冷却到Ac1高于M的某一中间温度进行变形后淬火的工艺。

14、非调质钢:将调质钢的化学成分进行调解并对轧制过程进行控制不进行调制其性能达到调制的水平。

1、控制轧制是指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加热制度,温度制度,保险制度的控制而获得细小的晶粒2、控制冷却是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来改善组织性能。

3、钢材的强化方法有固溶强化,变形强化,沉淀强化,弥散强化,亚晶强化,细晶强化,相变强化.4、影响材料韧性有,化学成分,气体和夹杂物,晶粒细化,形变的影响,形变细化5、动态结晶是晶粒细化提高扩孔性的手段6、控制轧制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较小的铁素体组织7、加快冷却速度可以获得细小的铁素体晶粒所以不产生奥氏体组织为界限8、贝氏体是结构性能钢有校坏的塑形焊接性能强韧性微合金钢是指钢中的合金元素总量小于0.1%的钢在控制轧制中使用最多的微合金元素有银,钛,钒9、钢通常是指含碳量在0.28-2。

控轧与控冷

控轧与控冷

控轧与控冷一:名词解释控制轧制:是指在热轧过程中通加热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钢材具有优异综合理学性能的轧制新工艺。

控制冷却:是指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达到改善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金属强化: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韧性:材料在断裂前在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时吸收能量的能力。

铁素体:铁或其内固溶体有一种或数种其他元素形成的体心立方固溶体。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其他元素的面立方固溶体。

贝氏体:钢在奥氏体化后被过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一下,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这一中间温度区间,转变而成的有铁素体及其内分布着弥散的碳化物形成的亚稳定结构。

IF钢:又称无间隙,由于C,N含量低,在加入一定量TI,Nb使钢背固定成碳化物,氮化物或者碳氮化物,从而使钢无间隙存在。

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中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的钢。

双相钢:由马氏体或奥氏体基本两相组织构成的钢。

再结晶: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超过一定加热温度时,通过形核长大形成等轴晶粒无畸变新晶粒过程。

在线常化:在热轧无缝钢生产中,在轧管延伸工序后,将钢管按常化处理要求冷却到某一温度后,再进行加热炉生产,然后进行减轻轧制,按照一定冷却速度冷却至常温。

1·控制轧制与普通轧制的区别答:可以充分发挥微量元素的作用起沉淀强化,细化晶粒的作用;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题干钢的韧性;降低了终轧温度,采用较低的卷曲温度,课消除或减少板卷头部,中部和尾部的强度差;采用低温大压下细化低碳钢的铁素体晶粒,提高强韧性。

2·控制冷却的目的答:节约冷床面积;防止或减轻转型材的翘曲和弯曲;降低残余应力;提高型材的力学性能及改善组织状态,简化生产工艺。

3·影响材料强韧性的因素答:化学成分;气体夹杂物;晶粒尺寸;沉淀析出;形变;相变组织等的影响。

其中气体夹杂物对韧性有害,晶粒越小,材料韧性越好。

4·提高材料强韧性的措施答:晶粒细化;冶炼:采用真空搅拌,减少有害成分;控扎:使形变强化,提高材料强韧性;热处理:阻止晶粒长大,使晶粒细化,提高强韧性。

控轧控冷

控轧控冷

第一篇 控制轧制及 控制冷却理论
§1 钢的强化和韧化
— 钢的强化机制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 时表现出来的性能。 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1.1钢的强化机制
对于钢材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力学性能是最重要的, 其中强度性能又居首位。
强度: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用给定 条件下所能承受的应力来表示。
S:形成硫化物,对韧性有害,解决办法:降低S含量或 者加入Zr和稀土元素以固定S,改善横行韧性。
3、压力加工工艺的控制 通过加工工艺控制晶粒度 材料理论韧性断裂强度 σc=(2Gγ/K)d-1/2 通过控制压力加工工艺可以控制晶粒的大小,改变 材料的韧性。 通过加工工艺控制晶体取向 钢在A+F或F区轧制后,F不发生再结晶,形成 {111}<110>织构,引起各向异性。 冷却工艺和材料的成分一起影响相变产物的种类、形貌、 数量等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影响材料的韧性。
3、影响因素 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半径差别 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有限固溶体中溶质元素溶解 量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溶质元素在溶剂中的饱和溶 解度越小,强化效果越好;
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 (C、N、B等)的强化效果 好于形成置换固溶体溶质元 素(如Mn、Si、P等)。
4、特点
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同时,对其 它影响如下:
提高钢材韧性的途径
1、成分控制
合金元素加入基体(铁)中形成固溶体可强化合金,甚 至可析出第二相而强化合金,但同时合金元素含量的增 加也造成基体内缺陷的增加,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V、Nb、Ti、Al、Zr等元素:能够细化晶粒,故既能提高 强度又能提高韧性; S、P:对韧性有害,尽量降低含量; C含量:C含量升高会增加钢中P的量,会降低钢的韧性, 故在钢种成分允许的范围内降低C含量; 钢中一般都含有二元以上的合金元素,合金组元之间有 交互作用,合金元素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断裂韧性, 故一般要具体分析,以使合金元素具有适当含量。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一、导言在当今工业领域中,钢铁工业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型钢作为钢铁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其质量和性能的提升一直是企业和行业追求的目标。

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艺,对型钢的生产和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二、控制轧制技术控制轧制技术是指钢铁生产中利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设备,对轧制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以获得高质量、高性能的型钢产品的一种技术。

这项技术最早应用于薄板生产领域,后来逐步在型钢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1. 温度控制:在轧制过程中,控制轧制技术可以通过对钢坯的温度进行精确调控,以保证轧制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性能,从而得到均匀、细腻的晶粒结构。

2. 形状控制:利用控制轧制技术可以对轧制过程中的轧辊、模具等设备进行精确控制,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型钢截面形状和尺寸精度。

3. 轧制力控制:控制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轧制力的实时监测和调节,避免轧制过程中的过度变形,并保证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三、控制冷却技术控制冷却技术是指在型钢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冷却过程的控制,使钢材在冷却过程中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型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同时降低产品的变形和裂纹率。

1. 冷却介质控制:通过选择不同的冷却介质和控制冷却速度,可以使型钢获得不同的组织和性能,如马氏体组织、贝氏体组织等,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对型钢性能的要求。

2. 温度控制:在控制冷却技术中,对冷却过程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组织相变,并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

3. 冷却速度控制:通过对型钢冷却速度进行控制,可以获得不同的组织和性能,如快速冷却可以获得细小的组织和高强度,而缓慢冷却则可以得到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四、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实例1. 控制轧制技术在型钢生产中的应用:某钢铁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控制轧制系统和设备,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形状和轧制力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生产出了高精度、高强度的型钢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培训课件(ppt 60页)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培训课件(ppt 60页)

普碳钢的临界变形量很小, 且与温度的关系很弱,即普碳 钢在较小的变形量、较宽的温 度范围内均容易产生再结晶。 而含铌钢的临界变形量却较大, 在950℃以下的温度区域内要 使含铌钢完成再结晶是很困难 的。
16
2.3 奥氏体/铁素体相变规律及形变诱导相变
奥氏体/铁素体相变行为
轧制后奥 氏体晶粒
铁素体 形核
27
(2)轧制温度的控制
轧制温度的控制主要是强调 对精轧温度区间的控制,精 轧温度越高,终轧温度也越 高,奥氏体晶粒越粗大,相 变后易出现晶粒粗化及魏氏 组织。 通常要求最后几道次的轧制 温度要适当降低,使终轧温 度尽可能地接近奥氏体开始 转变的温度,对低碳结构钢 约 为 830℃ 或 更 低 些 , 对 含 铌钢可控制在730℃左右。
10
铌、钒、钛对铁素体/珠光体钢脆性转变温度的影响
11
2、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性能的变化
2.1 钢材热变形过程中的硬化、软化和组织结构变化
钢材热变形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规律
图5. 0.10%C,1.22%Mn,0.02%Nb钢在
0.6Tm 以上温度变形时的应力-应变曲
12
线
2.1 钢材热变形后的静态再结晶过程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
1
主要内容
➢ 钢材的质量性能 ➢ 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 ➢ 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控制 ➢ 控轧控冷技术的新进展
2
1.1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韧塑性 影响因素
强塑指标 冲击韧性 冷弯性能 焊接性能
3
韧塑性 影响因素
合金元素:H:会引起氢 脆和延迟断裂(高强钢、
强板、高建等)
坯料停放
14
再结晶行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3. 轧制工艺参数的控制
(1)坯料的加热制度
坯料的最高加热温度的选择应考虑对原始奥氏体 晶粒大小、晶粒均匀程度、碳化物的溶解程度以及开轧 温度和终轧温度的要求。
对一般轧制,加热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奥氏体晶粒 急剧长大的温度,如轧制低碳中厚板一般不超过1250℃。 但对控轧Ⅰ型或Ⅱ型都应降低加热温度(Ⅰ型控轧比一般 轧制低100~300℃),尤其要避免高温保温时间过长,不 使变形前晶粒过份长大,为轧制前提供尽可能小的原始晶 粒,以便最终得到细小晶粒和防止出现魏氏组织。
中厚板生产过程的控制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在20 世纪40-50 年代,为单机 自动化阶段;
• 第二阶段在20 世纪60 年代,为计算机和 单机自动控制系统共存阶段;
• 第三阶段为20 世纪70 年代至现在,为全 部采用计算机直接数字控制阶段。
中厚钢板组织性能控制
一、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结论:材料的性能是由材料的组织决定的。 金属材料的性能有哪些?
对于任何钢材 最基本的性能要求是强度。
二、控制轧制
1.概念: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轧制 温度、变形制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奥氏体 的状态和相变产物的组织状态,从而达到 控制钢材组织性能的目的。
2.控制轧制工艺的类型
(1)奥氏体再结晶区的控制轧制(又称Ⅰ型 控制轧制)
特点:轧制全部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内进 行(950℃以上)。
方法:一般采用快速冷却。 一次冷却的目的:控制变形奥氏体的组 织状态,阻止晶粒长大或碳化物过早析出形成 网状碳化物,固定由于变形引起的位错,增加 变形奥氏体相变时的过冷度,为变形奥氏体向 铁素体或渗碳体和珠光体的转变做组织上的准
备。
(2)二次冷却
由奥氏体向铁素体或渗碳体析出的相变阶段 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晶粒细化作用 1)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和硬度的关系
长期研究和实验证明材料组织的细化是提高材 料强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材料的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和硬度间的关系可Hall2Petch 式 描述,即: σs =σ0 + k · d - 1/ 2和H = H0 + k′·d - 1/ 2 式中,σs 为应变量012 %时的屈服应力;σ0 为移动单 个位错所需克服的点阵摩擦力; k 为Petch 斜率(通 常低碳钢为12~15 MPa/ mm3/ 2 ) ; d 为晶粒平均直 径; H 为硬度; H0 , k′为与晶粒度无关的常数。 从式(1) 可 看出,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度与晶粒 尺寸倒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材料晶粒尺寸减小, 材料的屈服强度及硬度不断提高。
图3 为微合金元素(Nb 、V、Ti) 对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随微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 铁素体晶粒 越细小。
晶粒细化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某些固溶合金化元素(W ,Mo ,Mn 等) 的加入提高了钢的再结晶温度,同时也可降低在一 定温度下晶粒长大的速度;另一方面,某些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 Nb ,V , Ti等) 与钢中的碳或氮形成尺寸为纳米级(20~100 nm)的 化合物钉扎晶界,对晶粒增长有强烈的阻碍作用,并且当这种纳 米级化合物所占体积分数为2%时,对组织的细化效果最好
2 形变诱导相变是将低碳钢[ w (C) ≤0125 %]加热到稍高于 奥氏体相变温度( Ac3 ) ,以较高的变形速率(Û ε) 、足够的变形 量(ε) 对奥氏体进行连续快速变形,然后急冷,从而获得超细铁 素体晶粒的工艺。 图四
形变诱导相变细化的机理主要是在变形过程中,有5 %~10
%的形变能被储存(主要是位错密度增加) ,系统自由能提高,增 加了相变驱动力,使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相变点温度( Ar3 ) 升高,诱发铁素体相变,形成的铁素体首先在奥氏体晶界和晶内 高畸变区域形核,随后在新生成的奥氏体/ 铁素体相界形核,且 变形后进行快速冷却,以保持形变过程中形成的超细铁素体晶 粒。 但 是形变诱导相变细化晶粒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适用 于在相变过程中可发生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的低碳低合金钢
细晶强化机理主要是: 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的晶粒界面越多,由于晶界间 原子排列比晶粒内部的排列更加紊乱,因而位错密 度较高,致使晶界那个对正常晶格的滑移位错产生缠结, 不易穿过晶界继续滑移,变形抗力增大,表现为强度 提高。 2)晶粒尺寸与塑性和韧性的关系 晶粒尺寸与材料塑性和韧性有密切关系。根据 裂纹形成断裂理论,晶粒尺寸与裂纹扩展临界应力 (σf ) 的关系为(如下) 式中,μ为切变模量;γp 为比表面能,即裂纹扩展对 每增加一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大部分消耗于塑性 变形) 。
3
大塑性变形细化晶粒
用大塑性变形技术也能成功制备超细晶材料。 目前大塑性变形技术有: 叠轧法、等通道挤 压法及高压旋转法等。用大塑性变形技术制 备超细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 ①无污染; ②制备的超细晶材料内部无残留孔; ③超细晶材料内部组织均匀; ④无机械损伤和裂纹。
4
热处理细化晶粒
热处理细化晶粒方法主要是对钢材进行快速加 热和冷却,以达到抑制晶核长大的一种热处理工 艺。主要方法包括循环加热淬火细化和形变热 处理细化技术。
6
磁场或电场处理细化晶粒
采用强磁场或电场可使奥氏体和铁素体的 Gibbs 自由能降低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图1 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 a) 和硬度( b) 的关系 图2 钢铁材料晶粒尺寸与塑性(断面收缩率) 的关系。三来自制备超细晶粒钢的关键技术
1 微合金化细化晶粒 2 形变诱导相变细化晶粒
3 大塑性变形细化晶粒 4 5 6 热处理细化晶粒 新型机械控制轧制技术细化晶粒 磁场或电场处理细化晶粒
1 一般的晶粒细化方法是在炼钢过程中向钢液添加微合 金元素(Nb 、V、Ti 、B、N 等) 进行变质处理,以提供大量的弥 散质点促进非均质形核,从而使钢液凝固后获得更多的细晶粒。
该技术的好处
如果将晶粒细化一个数量级,钢铁 材料的强度可提高1 倍,同时仍然保持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该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简单且又能在 满足钢铁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同时消 耗最少的资源。 因此,钢铁材料超细化技术已成为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竞相研发的重要课 题。
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金属结晶后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金 属的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的晶粒数目来 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小。为了测量方便, 常以单位截面上晶粒数目或晶粒的平均直径来表 示。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 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这是因为 细晶粒受到外力发生塑性变形时,其塑性变形可 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塑性变形均匀,应力 集中较小。此外,晶粒越细,晶界越多,晶界越 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扩展。
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加工性能以及使 用寿命是21 世纪钢铁工业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传统方法是通过提高钢中合金元素总量来达到目 的,但这不仅会对冶炼工艺及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增加炼钢生产成本,而且只能提高材料某一方面的 性能。20 世纪末,提出新一代钢铁材料(超级钢) 概 念并进行了研发。主要是通过控制钢的微合金化、 显微组织形态、固态相变和晶粒细化等方法来实 现 。这些方法中的核心技术是晶粒细化———超细 晶技术。
通过以上各式得:细化晶粒成为提高钢铁材料塑性和韧性 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分析显微组织结构得知:晶粒越细小,晶粒内部的空位数 目和位错均减少,位错与空位以及位错间的弹性交互作用的 机遇下降,位错易于运动,亦即表现出较好的塑性;位错 数目减少,塞积位错数目下降,只能产生轻度的应力场,从而 将推迟微孔和微裂纹的萌发,致使断裂应变增加。除此之外, 细晶粒为同时在更多的晶粒内开动位错和增值位错提供了 机遇,即细晶粒能使塑性变形更加均匀,呈现出较高的塑性变 形。研究结果表明,当晶粒小于011μm 时,应力集中消失,变 形均匀,材料具有很高的塑性和韧性,同时强度也较理
5
新型机械控制轧制技术细化晶粒
新发展的机械控制轧制( TMCP) 技术,即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 术(RPC) ,是利用微合金元素在热机械处理(控制轧制) 过程中各 阶段的复合作用实现两阶段控轧,在终轧后经过一段控制温度和 时间的弛豫过程,利用变形奥氏体中缺陷的回复及位错网上的应 变诱导析出形成完整、强化的位错胞状结构或亚晶,这些类似小 晶粒的位错胞状结构在中温转变时能促进晶内铁素体或不规则 粒状贝氏体的形成以及贝氏体在原奥氏体晶内形核,并限制贝氏 体板条的长大,起到细化相变产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