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
杭州湾新区内河航道规划
杭州湾新区内河航道规划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新区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重点阐明了前湾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空间结构、产业方向、交通骨干、建城标准、实施机制等战略性、基础性、框架性内容,是下步编制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
前湾新区前湾新区是宁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杭州湾新区及与之接壤的余姚、慈溪部分区域,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南至四塘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北至十二塘,面积约604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前湾新区将打造滨海创新发展核、南部产城服务核“两核”,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区”以及若干城镇节点区。
在产业方面,前湾新区将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高新产业。
在交通方面,前湾新区将规划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城际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慈溪综合枢纽,构建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的交通网络。
前湾新区还将全力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前湾新区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 1300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5%以上,初步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到2035年,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新区引领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未来之城如何建?被誉为“环杭州湾经济区明珠”的前湾新区如何进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交通优势如何凸显?优良生态如何保护?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专门进行了解答。
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
《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一、背景1.1编制背景宁波市政府确定慈城镇为宁波市七个卫星城之一,成为下一阶段宁波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心;同时“六个加快”宁波重大推进计划的战略部署以及“强镇扩权”浙江省体制改革亮点等一系列城市改革、转型、提升的政策指引下,慈城镇正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机遇,为适应新的发展背景及形势、政策要求,适时跟进、积极应对,特编制本规划。
1.2社会发展背景(1)社会总趋势:三个“倒逼”中的转型提升(2)城市新价值:快速城市化后追求人本精神的回归二、慈城的战略性资源优势人文 + 生态 + 区位三、在不同层次空间的价值与地位慈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是宁波都市区面向全球的特色门户;是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边际节点城市;处于宁波市域最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城镇集聚带上,是重要的战略性空间;处于都市成长区,接受部分外溢功能,同时又是中心城转型升级的有益补充。
能成为周边区域“功能凝聚、价值提升”,“跨界增长”的高地。
四、发展目标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区域格局中具有战略性的区位优势,实现“开放整合提升、全域一体发展”,构建古城风貌凸显、现代服务经济集聚、产业高端发展的人文展示区、文化产业繁荣区、新兴产业引领区、幸福和谐典范区。
五、形象策划人文绿心、古城新韵。
六、城镇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都市休闲、山水宜居、高新产业集聚为主导的新兴卫星城市。
七、城镇规模至2030年末,慈城镇域人口为23万人;镇建成区为2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2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人。
八、产业发展总体上形成“二大体系,四个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策略,即以心灵诉求为导向构建心灵产业体系和以转型提升为导向构建高附加值制造业体系,分为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四个重点领域。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情况介绍(20170613)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情况介绍一、新区基本概况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托管1个镇(庵东镇)及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2万人。
新区是浙江省1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和9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区内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在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新区的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慈溪出口加工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11月,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开工,慈溪市委、市政府开始研究谋划开发这一区块,把慈溪经济开发区由慈溪市城区迁入杭州湾新区,正式启动了新区的开发建设。
这个阶段由慈溪市自主管理和开发。
第二阶段,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同年9月,宁波市批准成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宁波市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宁波委托、慈溪统筹、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
第三阶段,2009年11月,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战略,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策,对新区功能定位、规划范围和管理体制作了重大调整,在整合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慈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设立了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成立运作。
目前新区实行“三不变、两独立”体制,原则上保持慈溪市行政区划不变、司法管辖不变、汇总统计不变,实行财政收支独立和开发主体独立;新区管委会在区内行使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相关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社会行政管理权限,管委会所属行政管理职能机构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
二、新区成立以来开发建设成效新区成立以来,持续不断地推进产城人融合和创业创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大平台功能不断突显,在2011-2016年全省15个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评中,取得“六年四夺冠”的佳绩,走在了全省大平台建设的前列。
CAUPD中规院-宁波2030城市发展战略总报告
(3)总体以发展为导向,但对生活品质的关注不够
新一轮的国内城市战略规划内容更为全面,也比 较注重可操作性,虽然也加强了对民生的关注,但对 如何应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如何创造良 好的生活环境品质,还缺少重视。
图1-14: 重庆空间发展示意
7
(三)本次战略核心任务与思路
1. 本次战略核心任务
上海战略:建设四大中心,突出国际服务与创新、 魅力与时尚之都。
天津战略: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 城市,突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自主创新增长 极、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
重庆战略:统筹协调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突出 国际化、枢纽门户、战略产业和区域带动四大功能。 图1-12: 上海空间发展示意
1
一、战略规划新趋势
(一)战略规划再认识
面对全球化下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 中外许多城市政府、机构和企业都逐渐认 识到制定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统一的战略 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改善城市的品 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伦敦市政 府1990年代一直面临来自私人领域的压 力,认为伦敦面临欧洲其他城市持续的竞 争压力,需要一个声音来提升自己,要求 图1-1:伦敦战略规划 政府制定远景规划,以保持伦敦作为世界 城市的地位。
I
四、发展特征与困惑 ...................................................25 (一)交通枢纽功能逐步提升,面临被边缘化风险..................... 25 (二)经济多元驱动发展,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28 (三)全域都市化趋势显现,社会结构转化滞后....................... 37 (四)自然本底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压力大........................... 42 (五)地域区块特征明显,行政分割造成空间碎化..................... 47 (六)城市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城市品牌品质不高..................... 56 (七)总结:用创新思维........................................... 61
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总体规划(2010-2030)
《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一、概述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和关于卫星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更好地推进鄞西片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集士港镇与宁波中心城区的联动开发和对接融合,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特编制集士港镇总体规划。
二、功能定位集士港镇的功能定位为:宁波中心城区西门户,融合生态住区、区域公共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城市。
三、发展规模集士港镇近期2015年规划总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30年规划总人口为20.0 万人。
规划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2.09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22.02平方公里。
四、用地布局本规划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二轴五区多片。
一心:卫星城中心,位于春华路(联丰路)与集古路交叉口,并沿集古路向南北适度延伸;二轴:春华路(联丰路)和集古路城市发展轴,一是春华路(联丰路)城市发展轴,向东连接宁波市三江口城市中心,向西串联横街镇,二是集古路卫星城发展轴,向南串联古林镇,向北连接高桥镇;五区:四明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卫星城三个居住区和望春工业园区;多片:包括三个近郊大型商贸服务业区块和四明山新农村社区、桃源湾旅游休闲度假区、山谷创意园、湖泊河休闲山园等。
产业布局放在宁波中心区乃至宁波大都市区的经济大格局中来考虑,特别考虑与周边区域相衔接。
统筹考虑与周边三镇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从而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产:绕城高速以西一产功能保留提升,形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
二产:保留完1善现状工业园区,依托临空产业发展机遇加快产业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园区。
三产:在卫星城核心及居住区中心布置大型商业服务、休闲娱乐以及部分商务办公等生活生产服务功能,引领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形象;在鄞州大道、广泽路、秋实路(甬金高速连接线)等主要对外交通道路沿线预留布置专业市场、汽车4S店、奥特莱斯、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科研创新等郊区化产业功能,丰富生产型服务业功能及类型;在四明山区及绕城高速以西平原地区,结合景观优势规划预留休闲度假设施用地,提升城市的休闲度假服务功能。
浙江:关于杭州湾特区规划若干建议和方案
浙江:关于杭州湾特区规划若干建议和方案三十年看深圳,百年看浦东,千年看雄安,万年且看杭州湾潮起潮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杭州湾特区随着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成立,标志着杭州湾经济板块从行政体系上日趋迈向成熟,距离国家社会主义新型实验特区的路线越来越接近,杭州湾国家社会主义新型实验特区很有可能成为即深圳、汕头、厦门、海南、上海浦东经济特区,河北雄安新区之后又一国家战略层面的千年规划蓝图。
宁波杭州湾新区在谈杭州湾特区之前,咱们先初步的了解一下它目前所处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理解它的战略意义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环杭州湾产业分布图环杭州湾板块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分析,它拥有国家级开放平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同时,汇集了浙江省4大新区中的3个,分别为宁波前湾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杭州钱塘新区、绍兴滨海新区。
再从产业平台来分析,它拥有16个国家级平台,包括上海化学工业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外高桥保税区、奉贤综合保税区、嘉兴综合保税区、宁波保税区等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还拥有18个省级开发平台,以宁波镇海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为代表。
环杭州湾大湾区如此战略意义重大的关键性节点,它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朗,更是处在引领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桥头堡的关键位置。
杭州湾注定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里,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杭州湾建设如火如荼杭州湾国家社会主义新型实验特区高屋建瓴,正以它的全新姿态面向国人,迈向全球,它的成功是必然的历史趋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新区新兴产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随着沪舟甬跨海通道的规划出台,这一历史性突破,即将成为现实,怎能不令国人感到振奋呢?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工程由此,杭州湾国家社会主义新型实验特区将进入新的历史篇章,方案如下:★ 一期工程:以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工程为契机,配套工程:修建拦海大坝工程,以数千泄洪闸和数十个通航闸为补充过渡【建设周期五十至一百年】填海工程★ 二期工程:沿钱塘江上游依次修建数百座水利大坝作配套工程使用,为后期杭州湾回填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建设周期三十年至五十年】★ 三期工程: 从钱塘江入海口处修建分洪航道(沿浙江宁波至舟山一线),分洪航道止于宁海与象山出海,将其他水系(奉化江、余姚江、甬江等)全部引导至新航道一并汇集出海,引江系列工程【建设工期三十年至五十年】★ 四期工程:修建大量海堤将杭州湾进行网格化分割,分批次抽空海水进行土方回填作业,直至完成全部回填工程【建设工期三百年至五百年】海底地下城堡★ 五期工程:在回填工程开展的同步进行海底地下城堡建设,深度五千至一万米,建设标准能抵御地球上所有攻击性武器【包括核武器、量子能武器】和生化武器,内部有独立生态系统,防御系统,自毁装置等一系列顶尖科技成果应用其中,海底地下城堡工程【建设工期三千年至五千年】★ 六期工程:地面城市建设工程,采用全球超自然界材料为主题建造原料,每一项单元模块均可自主演算重组,无需人为介入,实时更新优化,能吸收外界一切强力能量继而转化为城市所用,外界任何形式的攻击等同于零。
环杭州湾地区城镇群开发空间战略规划
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汇报材料1.规划的背景、目的与作用一、规划背景1.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全球城市体系(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市场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对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提出新的定位。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已进一步演变成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
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措施,区域城市化发展在空间上促使单一城市向群体城市转型。
(2)新科技革命与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新科技革命正影响着全球的产业分工格局,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转型。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城市职能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其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城市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
(3)全球城市体系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重心是一批国际化的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在一定区域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大都市带是一个高度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地域。
2.“长三角”: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个大都市带(1)继美国的波士华士、日本的东海岸、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西北欧大都市带及美加五湖大都市带后,中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列为全球第六个即将兴起的大都市带。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共15个城市,土地面积9.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8300万人。
(3)对“长三角”南翼都市区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大都市区,第二层次是杭州、宁波大都市区,第三层次是嘉兴、湖州、绍兴、舟山都市区。
整个“长三角”南翼,跨杭州湾南北分布,随杭州湾大桥建设而趋向一体化,推动杭州湾地区进入了一个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成为新时期浙江发展的新兴地区和浙江省的“杭州湾经济区”。
3.接轨上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保障作为新兴大都市带,“长三角”在世界经济与城市格局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上海的“世界城市”功能与“长三角”承担全球产业分工的制造业及其他产业基地功能。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2.24•【字号】浙政发[2003]48号•【施行日期】2003.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03]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前言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2002年人口2304万人,陆域面积近4.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1%和44%;国内生产总值5485亿元,占全省的6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速的趋势,着眼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对于我省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源一体化配置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在环杭州湾六市全面进行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与《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相衔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31•【字号】甬政发[2010]76号•【施行日期】2010.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甬政发〔2010〕76号)余姚市、奉化市和鄞州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宁波市四明山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宁波市四明山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四明山区域城镇与村庄体系规划》、《宁波市四明山区域交通规划》、《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发布。
一、四明山区域作为我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不仅是全市水源涵养地及饮用水源地,而且是全市主要的山林资源保护区和革命老区,具有在高起点、新理念上展开区域保护和利用的优势和机遇。
要把《规划》实施作为我市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把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结合起来,为促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规划》实施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的决策部署,坚持保护优先,发挥区域优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区域发展为方向,强化基础,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推动聚集,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把四明山区域发展成为资源环境良好、发展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的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和饮用水保护区、浙东地区生态农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附件: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二○一○年十二月—4—.录目............................................................................................ 9言.前11 .............................................................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1 1(一)现实基础.....................................................................4 1(二)重大意义..................................................................... 7 1.............................................................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7 1(一)指导思想.....................................................................8 1(二)基本原则.....................................................................9 1(三)战略定位.....................................................................1 ..................................................................... 2(四)发展目标4 ............................................................ 2三、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4 ............................................................. 2(一)区域空间结构7 2(二)功能分区..................................................................... 9 2......................................................... 开发建设重点四、“十二五”9 2(一)规划控制区.................................................................0 ................................................................. 3(二)重点规划区1 3”开发建设区................................................. 十二五(三)“53五、产业发展.................................................................................63.(一)重点发展五大先进制造业........................................—5 —2 ........................................ 4(二)加速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6 ................ 4(三)联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7 ..................................................... 4(四)提高产业准入标准15 ............................................................. 六、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1 5(一)城镇建设导向.............................................................2 5(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4 5 ..................................................... (三)合理引导居住空间4 5 ..................................................... (四)强化四大配套功能5 5 ............................................................. (五)公共设施配套7 ......................................................................... 5 七、基础设施建设7 ..................................................................... 5(一)综合交通9 ................................................................. 5(二)给水和排水0 ..................................................................... 6(三)防涝排涝0 6(四)电力能源.....................................................................1 6(五)通信管道.....................................................................2 6............................................................. 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2 ..................................................... 6(一)注重保护湿地资源3 ............................................................. 6(二)加强环境保护4 6(三)发展循环经济.............................................................5 6 ..................................................... (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66.(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6 —66九、要素保障.................................................................................6 ............................................................. 6(一)土地资源保障9 ................................................................. 6(二)水资源保障0 ..................................................................... 7(三)能源保障0 7............................................................. (四)环境容量保障1 7(五)资金保障 (1)7十、机制创新.................................................................................1 7(一)协调机制.....................................................................2 ..................................................................... (二)推进机制73 ..................................................... 7(三)人才引进培育机制4 7(四)绩效考核机制.............................................................57)2010 .........................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产业导向目录(—7 —附图:、区位示意图1 、空间开发总体格局图2 、功能分区图3 ”开发建设区图4、“十二五、城乡发展布局图5 、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图6 、重大社会性公共设施布局图7 8、生态安全格局图宁波市级有关部门出具的支持性文件附件:—8 —言前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境内,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基础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广阔,是宁波重要的经也是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组济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新区,是宁波构建现代成部分。
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
《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一、背景1.1编制背景宁波市政府确定慈城镇为宁波市七个卫星城之一,成为下一阶段宁波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心;同时“六个加快”宁波重大推进计划的战略部署以及“强镇扩权”浙江省体制改革亮点等一系列城市改革、转型、提升的政策指引下,慈城镇正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机遇,为适应新的发展背景及形势、政策要求,适时跟进、积极应对,特编制本规划。
1.2社会发展背景(1)社会总趋势:三个“倒逼”中的转型提升(2)城市新价值:快速城市化后追求人本精神的回归二、慈城的战略性资源优势人文+ 生态+ 区位三、在不同层次空间的价值与地位慈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是宁波都市区面向全球的特色门户;是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边际节点城市;处于宁波市域最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城镇集聚带上,是重要的战略性空间;处于都市成长区,接受部分外溢功能,同时又是中心城转型升级的有益补充。
能成为周边区域“功能凝聚、价值提升”,“跨界增长”的高地。
四、发展目标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区域格局中具有战略性的区位优势,实现“开放整合提升、全域一体发展”,构建古城风貌凸显、现代服务经济集聚、产业高端发展的人文展示区、文化产业繁荣区、新兴产业引领区、幸福和谐典范区。
五、形象策划人文绿心、古城新韵。
六、城镇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都市休闲、山水宜居、高新产业集聚为主导的新兴卫星城市。
七、城镇规模至2030年末,慈城镇域人口为23万人;镇建成区为2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2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人。
八、产业发展总体上形成“二大体系,四个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策略,即以心灵诉求为导向构建心灵产业体系和以转型提升为导向构建高附加值制造业体系,分为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四个重点领域。
九、空间发展方向南北延展,东西襟带。
杭州湾新区
1.杭州湾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慈溪市域北部,北与嘉兴市隔海相望,位居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几何中心。
到上海车程2小时,到宁波市区车程1小时,距慈溪市约20公里,通过兴慈五路、胜新线、历崔线、芦庵公路等连通余慈地区。
与横向的329国道、中横线、杭州湾大通道共同构成新区外围交通网络。
全区现有公交线路25条,将建设成为“宁波北翼国际化新城区“、”现代产业转型新基地“、”东方奥兰多“。
新区起始规划占地面积145平方公里。
2001年12月正式开始建设,新区按道路、供电、工业供水(生活供水)、排水、排污、电信、供热、燃气及土地平整“九通一平”的标准建设,园区已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
自2001年启动开发以来,新区工业区块基本建成35平方公里“九横十纵”主要道路框架,区内交通、电力、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设施高标准配套;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58个,总投资739亿元,投产企业259家,随着德国大众、吉利汽车、德国博世、美国伟世通、中信集团、联合利华等企业项目入驻,这里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13家16个项目。
中文名称杭州湾新区外文名称Hangzhou Bay New Zone别名宁波杭州湾新区行政区类别行政县级,经济市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产业聚集区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庵东镇政府驻地杭州湾新区兴慈一路1号电话区号0574邮政区码315336地理位置宁波北部,杭州湾南岸面积陆域353k㎡,海域350k㎡人口17.7万(2014年)方言吴语慈溪话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梦幻水世界等机场宁波栎社机场,杭州湾新区通用机场(2014开建)火车站余姚北站,宁波站车牌代码浙B高等院校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目录1战略规划▪功能规划▪发展定位▪新区愿景2城市建设▪生态湿地板块▪区域服务板块▪新都市板块▪先进制造业板块▪生态农业板块3经济▪经济指标▪综合考评▪发展情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4医疗教育5发展历程6地理环境▪气候▪土质7交通8新区三问1.1.1战略规划1.1.1.功能规划新区着眼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产生态生活”的新型城市,以引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通用航空、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电气、文化休闲与生命健康产业为目标,至今已有超过350个项目入驻新区。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甬政办发[2010]196号【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8.18【实施日期】2010.08.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甬政办发〔2010〕1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后,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定》(甬党〔2009〕18号)文件决定,设立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保留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牌子。
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是宁波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授权,负责宁波杭州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在所辖区域范围内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级社会行政管理职能。
一、主要职责(一)负责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新区的贯彻实施,拟订、发布新区的有关管理规定,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二)研究拟订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建设发展规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三)负责编制新区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重要的专业规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及批后监督工作。
(四)负责编制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依法管理新区土地储备、整理和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等工作。
(五)负责组织招商引资工作,按权限审批、审核投资项目;负责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业务管理及企业进出区货物、物品的审批。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概要(批前公示)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 年10 月29 日-2010 年1 28 日,共计31天。
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一、基本情况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 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 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
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
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附件: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年⼗⼆⽉—4—⽬录前⾔ (9)⼀、现实基础与重⼤意义 (11)(⼀)现实基础 (11)(⼆)重⼤意义 (14)⼆、总体思路与发展⽬标 (17)(⼀)指导思想 (17)(⼆)基本原则 (18)(三)战略定位 (19)(四)发展⽬标 (21)三、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24)(⼀)区域空间结构 (24)(⼆)功能分区 (27)四、“⼗⼆五”开发建设重点 (29)(⼀)规划控制区 (29)(⼆)重点规划区 (30)(三)“⼗⼆五”开发建设区 (31)五、产业发展 (35)(⼀)重点发展五⼤先进制造业 (36)— 5 —(⼆)加速发展五⼤现代服务业 (42)(三)联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态农业 (46)(四)提⾼产业准⼊标准 (47)六、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 (51)(⼀)城镇建设导向 (5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52)(三)合理引导居住空间 (54)(四)强化四⼤配套功能 (54)(五)公共设施配套 (55)七、基础设施建设 (57)(⼀)综合交通 (57)(⼆)给⽔和排⽔ (59)(三)防涝排涝 (60)(四)电⼒能源 (60)(五)通信管道 (61)⼋、⽣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2)(⼀)注重保护湿地资源 (62)(⼆)加强环境保护 (63)(三)发展循环经济 (64)(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65)(五)集约节约利⽤⼟地资源 (66)— 6 —九、要素保障 (66)(⼀)⼟地资源保障 (66)(⼆)⽔资源保障 (69)(三)能源保障 (69)(四)环境容量保障 (70)(五)资⾦保障 (71)⼗、机制创新 (71)(⼀)协调机制 (71)(⼆)推进机制 (72)(三)⼈才引进培育机制 (73)(四)绩效考核机制 (73)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产业导向⽬录(2010) (75)—7 —附图:1、区位⽰意图2、空间开发总体格局图3、功能分区图4、“⼗⼆五”开发建设区图5、城乡发展布局图6、重⼤基础设施布局图7、重⼤社会性公共设施布局图8、⽣态安全格局图附件:宁波市级有关部门出具的⽀持性⽂件—8 —前⾔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境内,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基础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阔,是宁波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新区,也是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组成部分。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度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综合考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度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综合考评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文字号】甬政办发[2015]74号【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5.05【实施日期】2015.05.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度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综合考评办法的通知(甬政办发〔2015〕7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2015年度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综合考评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5月5日2015年度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综合考评办法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合力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甬党发〔2012〕151号),结合推进我市重点开发区域整合提升工作,督促重点开发区域实施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任务,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坚持全面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发展水平和工作推进相结合、功能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集中考评和日常监测相结合、定量考核和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兼顾重点开发区域的差异性和特色需求,实施年度考核评价,确保考评过程科学和公平、公正、公开。
二、考评对象为市政府确定的市重点开发区域,考评内容为年度行动计划及相关工作任务(具体以市政府与重点开发区域管委会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为准)。
三、考评指标体系包括重点开发区域发展水平与工作推进两部分,考评总分100分,其中发展水平90分,工作推进10分。
四、发展水平考评指标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合计为100分。
共性指标重点考评综合经济、有效投资、招商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
对产业区类型的重点开发区域共性考评指标和个性考评指标按照七三比例计分;对功能区类型的重点开发区域突出考评差异化个性指标,共性和个性指标按照三七比例计分。
根据《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统计监测评价实施办法》,在各单项指标得分的基础上计算综合得分,再按照90%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出重点开发区域的年度发展水平评价分值。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9.23•【字号】甬政发[2004]85号•【施行日期】2004.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04]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重要意义“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我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宁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综观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国际政治总体格局依然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逐步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知识经济的发展孕育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大调整。
放眼国内,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发展势头迅猛,将率先发展成为全球加工基地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当前的国际国内和区域环境,为宁波今后五年的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发展,宁波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为我市“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宁波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
(完整版)杭州湾新区建设目标定位与推进对策
杭州湾新区建设目标定位与推进对策发布日期: 2008-6-2 来源: 宁波日报■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内容提要:●从建设宁波现代化大都市和余慈地区统筹发展的战略出发,杭州湾新区的发展目标是:“新桥城、产业园、开放门户”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杭州湾新区● 建设现代化杭州湾新区,要实施“新桥城、产业园、开放门户”三者功能融为一体、空间合理分布、有机联动发展。
“新桥城”,就是新区要以大桥为标志,以海湾为特色,成为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的新城区;“产业园”,就是新区要以产业为支撑,成为国家级一流的开发区;“开放门户”,就是新区要以开放为形象,成为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和推进全面开放的示范区●加快新区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产业国际化、集聚化、整合化、高端化和集约化原则,着力引进跨国公司大项目、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把新区建设成为承接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重要节点和集聚基地●加强新区发展的基础支撑,要从完善新区发展规划、健全利益调节机制、推进重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杭州湾新区升格市管以后,进入了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探讨新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近期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课题组对新区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新区未来发展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新区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是杭州湾新区发展的首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新区进入“二次创业”,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发展基础,把握新区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杭州湾新区成立五年多来,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高效率运作,新区开发建设不断加快,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34亿元,开发面积近30平方公里,水电、道路、网络等基础施设已经投入运行;二是空间总体布局基本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2010年11月2009平方公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
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三、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2010—2030年。
其中,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远景:2030年以后。
规范范围:东至水云浦,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北至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填海区域和四灶铺水库。
规划面积242平方公里。
远景展望至宁波与嘉兴的海域分界线,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
海域范围图2、城市定位、职能与规模结合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市域城市发展部署,在综合研究了城市发展条件和区域特征基础上,规划提出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发展定位为:宁波北新城,生态杭州湾。
定位突出新区在对接上海、服务宁波、引领余慈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发展目标是“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新城区”。
这一城市定位体现了三个“强调”、五个“突出”。
一是强调新区是对接上海的前沿,承担起“南上海”的区域服务职能;二是强调新区在宁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承担起提升宁波区域地位、完善宁波职能体系、改善市域空间结构的功能;三是强调新区引领大余慈北翼发展,成为余慈地区“一湾四城”城市发展的品质示55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将城镇新增用地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规划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93平方公里以内,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应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
3、产业定位与策略规划立足于区域产业特色,结合省《杭州湾产业集聚区规划》,规划在杭州湾新区形成四大装备制造业、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二大特色产业,形成三大产业板块。
四大装备制造产业即汽车制造及相关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即海洋高科技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子产业;二大特色产业即智能家电产业、纺织服装产业。
在发展策略上,通过做优做强汽车制造、海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高科技、电子信息、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巩固提升智能家电、品牌服装等特色产业;整合淘汰化纤印染等污染产业四个发展策略,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构筑新区高层次的产业结构。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新区应当优先考虑发展汽车、高端金属新材料、海洋生物及海洋工程装备、风能利用、智能家电、物流、高端服务业(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研发、检测、工业设计等)等产业的发展。
产业用地布局规划图4、空间布局规划通过对杭州湾新区独有的海塘文化和水文化进行分析梳理,提出了“理水成网、筑湖成城、塑塘成廊”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生态新城。
按照生态家园保护性开发理念,规划确定主要横江、纵江两侧绿地,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两侧防护绿带,以及为确保生态安全而设置的带状结构性绿地,共计四横、七纵十一条生态廊道为宁波杭州湾新区重要的生态廊道。
业区。
“一凸业生产平方公里,务配套的要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为1152.7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93%,人均用地达到23.05平方米/人。
形成“一带、三轴、多心”的结构。
即在八塘和九塘之间,结合丰富的河湖水系资源,重点打造串联新城中心区和产业区的公共服务带。
以公共服务带为核心纵向延伸出三条功能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轴,包括区域服务轴、新城综合轴、产业服务轴。
结合各片区功能,形成多个片区中心,实现全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和全覆盖。
包括一个新城中心,即新城综合服务中心;二个专业中心,即会议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四个邻里中心以及多个社区中心。
空间结构规划图5、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按照建设生态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滩涂水网等可供进行绿化建设的空间资源,确定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的多级园林绿地结构。
同时完善城市功能组团分隔,营造自然与人工的立体绿化网络,满足城市对绿地的各种功能要求,使杭州湾新区成为绿地分布合理、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生态绿化城市。
规划形成“一脉、三区、六廊、九园、多心”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以及“一核、一带、两廊、五区、多节点”的景观风貌结构。
在景观建设中,提出了“亲水、造园、塑路、营城”等四大策略。
景观系统结构图6、综合交通规划构建安全、绿色、便捷、集约的新区综合交通体系是本次规划对交通的总体目标。
在对外交通通道上,形成高速公路两条,分别为沈海高速和杭甬高速复线,在现有2个高速出入口基础上新增3个出入口。
根据《宁波市余慈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置轨道交通线路2条,分别是S2线和L3线,在规划范围内共规划有轨道交通站点14个,充分做好与常规公交的衔接,形成桥头堡和越林湖两个主要的公交枢纽。
同时布局5条城市道路,分别与余慈地区或直接连通高速公路与上海、宁波、杭州发生联系。
在区内路网上,主要形成“四横七纵”的方格网格局。
“四横”是:滨海一路、滨海二路、十塘大道、十一塘大道。
“七纵”是:潮升路、杭州湾大道(进场大道)、兴慈八路、兴慈七路、兴慈五路、兴慈三路和兴慈大道。
综合交通规划图7、水系保护与利用为体现新区“百米见水,千米现湖”的新城景观特色,规划构筑以骨干河网为支撑、景观水系为脉络、水库湖体为点缀的水系规划。
形成“四纵三横”的骨干河网。
四纵是:四灶浦江、陆中湾江、三八江、建塘江;三横是:八塘横江、十塘横江和十一塘横江。
水库湖体建设形成2大水库和3大湖体,2大水库为:四灶浦水库和慈西水库(建塘江水库与陈家路江水库整合而成);3大湖体是:越秀湖、越林湖以及越溪湖。
整个杭州湾新区的水面率控制在11%左右。
规划提出,通过实施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综合功能协调等水系保护策略,以及城市蓝线的控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保障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系利用规划图?8、城乡统筹按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趋势,本次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也作了充分研究。
按照“人口向规划居住区集中、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完善城乡空间结构,推进一体化布局。
同时对基本农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村庄环境整治、乡村经济发展进行了统筹考虑,提出通过“开发、整治、集中”等措施开展村庄整治。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图9、规划实施与区域协调本次规划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及时评估、动态调整的规划和建设原则,对规划的实施进行了统筹安排,明确了近期开发、起步区建设和远景发展时序,并重点突出了区域协调的原则。
一是体现区域空间的协调。
在城市定位和职能分工方面,在大宁波“一体两翼”格局中,杭州湾新区是北宁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余慈“一湾四城”格局中,杭州湾新区更多承担的是区域性服务职能,是区域服务和城市职能综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是体现产业分工的协调。
在环杭州湾层面,杭州湾新区要在众多新城中找准定位,以服务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面向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型产业及体育休闲产业,建设以高品质服务和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综合性生态新城,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在大余慈地区层面,杭州湾新区主要体现面向区域的服务职能,重点发展高端商服务、国际性体育休闲、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特色民营经济职能。
三是体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
除了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的对接,还将规划形成5条南北向的区域交通通道,分别是:潮升路连接梁周公路;杭州湾大道连接芦庵公路;兴慈八路连接余慈大道;兴慈五路连接浒崇公路;兴慈大道与余慈东线相连。
四是市政基础设施的协调。
重点协调水资源的供给。
协调宁波及慈溪市,合作建设慈西水库和四灶浦水库,提高区域水资源调蓄能力,保障曹娥江引水工程的稳定运行。
与慈溪市协调,近期保障新区优质生活用水,远期慈溪市向杭州湾新区供水规模不小4万吨/天。
规划期末中水利用达到40%以上,中水管网对接工业用水管网。
同时也包括了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城市安全等的协调。
余慈地区用地规划图??按照“战略高度、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规划编制要求所编制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是指导杭州湾新区发展的重要依据,在该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将认真做好规划深化和完善工作,严格规划管理,促进杭州湾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分期建设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