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2雨说教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雨说教学目标1.体会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白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意象,把握木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 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追溯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屮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乂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3.识记字音、字形田圃(pd) 禁锢(jin gu) 留滞(zhi) 喑(yin)哑(yd) 披蓑(suO)戴笠(li) 襁(qifing)褓(bdo)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

雨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画和作家情感的慢慢展现。

3.能够有情感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刻画和歌颂,领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育学生酷爱生活、酷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用喜悦、轻巧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明白得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伙儿还记得唐朝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美好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它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词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期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咱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探讨新知:1.指定一名学生朗诵,请其他学生正音。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名学生有情感地朗诵,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3.朗诵指导: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诵全诗,并认真体味诗中的意境。

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咱们营造了一种如何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二、精读细品,深切赏析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刻画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刻画(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小孩们游玩的脚印清楚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水池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适当的修辞成份,并试探诗人寄与“雨”如何的内涵。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雨说》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雨说》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1.2.2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小组讨论。

1.2.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雨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2.1.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1.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小组讨论。

2.1.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2.2 教学方法2.2.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果。

2.2.2 分析与讨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3 写作练习:采用个性化写作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3.1.2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等方面。

3.2 教学反馈3.2.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回答,指导学生的错误答案。

3.2.2 作文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修改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课文文本:《雨说》的文本材料。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关注,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美。

【教法设计】:诵读感悟【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学】1、查找搜集关于诗人郑愁予的相关资料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资料。

2、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句子。

3、朗读课文第一遍——读准,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出来。

第二遍——读通,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语调。

第三遍——读明,结合每个小节的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诗歌内容: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惑?整理在下面。

【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

当花开时,有人惊喜“满园春色关不住”,有人却伤心“感时花溅泪”。

当细雨飘起时,有人赞叹,“好雨知时节”,有人销魂“清明时节雨纷纷”,那么,经过严寒的冬天,度过春寒料峭的二月、三月,这时的大地对雨有怎样的感情呢?师诵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如果你是田圃、牧场或者鱼塘、小溪等等,或者你是大地上的人,这时,你想对雨说点什么?从田圃、牧场的倾诉中,我感受到大家内心强烈的渴望之情,真是群情尽望春啊。

雨听到了大家的心声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雨说》,它的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的郑愁予。

三、自主学习——读雨、听雨、悟雨、说雨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雨说了什么?为什么说?为什么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诵读课文,结合导学提纲上的问题,用你刚才扮演的那个形象的耳朵、眼睛,去聆听雨的诉说,探寻雨的足迹,感受雨的使命。

1、诵读课文2、赏雨、听雨。

找寻、圈划文中“雨的话、雨的行踪”等信息,思考:雨的使命是什么?它怀着怎样的情感而来?3、悟雨、诉请。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2 课《雨说》教课方案《雨说》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着重朗诵,感悟诗歌的内容,捕获诗歌的意象,领悟诗歌的感情。

2.经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课安排:1课时。

学生准备:1.收集描述“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诵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绘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如何的内涵。

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境界,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觉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展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

1951 年开始发布作品, 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深造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于 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小孩的成长。

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小孩”,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小孩说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一)配乐朗诵,理清思路《雨说》清爽灵巧,建议以轻松高兴、优美抒怀的音乐做铺垫。

介绍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 One Day In Spring 》《春日》《E ar Melody 》《大地的旋律》)《 Melody of Hope 》(《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以前大地的盼望到春雨悄悄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愿,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而后试试把九行诗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类方式来掌握这首诗的脉络。

(二)感觉诗情,品尝雨韵先整体感悟,后要点打破。

利用朗诵和议论的方式进行感觉和品尝。

1.频频朗诵,整体感知(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归纳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022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语文

2022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语文

2022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语文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今天我们讲雨就下雨(笑)。

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亦是一种自然景观。

每当天下雨时,文人们便把自己的情思、意趣寄托于雨滴,朦胧的春雨、滂沱的夏雨、绵长的秋雨……各种各样的雨态最容易使文人墨客触景生情。

所以杜甫说“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意思便是说雨催生了诗歌的诞生。

纵览中国文学的诗文,雨在他们的笔下都具有了别样的意味。

那么,大家能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写“雨”的诗句呢?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这是什么时候的雨?生:春天。

师:非常好。

再想想诗中还有什么样的雨?生:上学期才学过的,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

”师:不错。

想想能让诗人身世浮沉的雨应该是哪种模样的雨?第1页生:疾风骤雨吧。

师:对,在这首诗里雨寄托着的是对国破家碎的浓浓心酸。

还有么?生:还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师:这又是何时之雨?生:秋雨。

师:李商隐写秋雨是为了什么?生:抒发对妻子的思念。

师:大家说得很好。

其实在每个诗人墨客笔下,每个季节之雨都有各自内心的涵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写雨的现代诗,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化身为了一名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雨滴成为了她探访大地的殷切脚步。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聆听一下“雨”的诉说……郑愁予,谁了解他,介绍给大伙听听生: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军人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5岁开始写作,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诗既有李商隐的第2页婉约,又有李白的豪放,多描写旅人的心情,故又称浪子诗人,其中的《错误》被喻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请同学们看课题,探究(听朗读磁带,让学生思考问题)师板书:思考(1)全诗写的什么雨?2)对这样的雨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雨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雨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雨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影,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音调,雨说,我来了……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雨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雨说》教案一、思想主旨雨在是温顺亲切的爱的使者,她渐渐沥沥、绵绵密密,殷勤探访大地每一个角落,既滋润万物,又滋润孩子们的心肠,让孩子们读出了大胆,读出了期望,读出了快乐。

二、结构特点作品以“雨说,我来了”作为每一个部分的开头,雨来的时间,雨来的目的,雨来的去向,雨来的效应……一一写得眉目分明,结构整齐而富有韵律美。

三、对本诗副标题的知道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透过这个副标题,我们就可看出诗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为了表达儿童在春雨到来之际的欢悦、欣喜之情。

副标题起了一个揭示主旨的作用,给了读者一把解读这首诗歌深入含义的钥匙,使人在观赏这首诗时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掌控诗歌的深入内涵。

四、拟人化的手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人化”。

把雨写成了有情有义的,生动形象而又表意丰富的爱的使者。

全诗充满着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充满着轻快、欢乐、清新的气味。

五、朗诵教学建议学好诗歌,重要条件是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深入品味诗歌所创设的优美的意境,掌控其深入的思想内涵。

要做到正确的朗诵,应当掌控好诗歌的停顿,掌控诗歌的节奏,还要注意诗歌的重音及押韵的特点。

《雨说》这首诗,一韵到底,节奏明快,腔调轻松,清新自然,朗诵时应注意体会。

教学设计示例一、明确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读成诵,体会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知道。

二、整体感知《雨说》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运用生动的笔触,让我们感遭到久违的春雨所带来的欢乐幸福与甘甜。

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有如一阵清新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雨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雨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雨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写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重点)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重点)3.通过联想、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进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其作品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而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解题《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枕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四、字词田圃(pǔ)禁锢(jìn)( gù)留滞(zhì)喑哑(yīn)( yǎ)襁褓(qiǎng)( bǎo)五、有感情地朗读诗人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课程背景本课为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讲解了一件发生在大雨天的故事,通过一个小女孩对大雨的感受和思考引发初中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情感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然现象和情感。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雨说》全文的朗读,帮助学生入境。

2.对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3.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情感。

4.引导学生的情感思考和表达。

教学方法1.独立阅读法:让学生先独立阅读文章,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意思。

2.词语注释法:逐个解释不认识的生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3.修辞手法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美感和情感。

4.全课朗读法:带领全班带着感情地读课文,体会诗意和情感。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次课程内容,出示课程主题:《雨说》。

步骤二:阅读和注释(2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文章,老师讲解不理解的生词。

2.学生按照阅读顺序进行标注。

3.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全文,纠正学生读音和意义。

步骤三:分析修辞手法(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并解释其用意和效果。

步骤四:体验情感(20分钟)1.老师依据文章情节让学生感受思考下雨的情感。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雨的情感和思考。

步骤五: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2.写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题目为“雨天的感受”。

总结本课主要以《雨说》为主题,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让学生理解自然现象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感受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雨说》教学设计,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3.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学情分析】【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写雨的古诗词很多,学生举例(《春夜喜雨》、《夜雨寄北》、《约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圃(pǔ)锢(gù)滞(zhì)喑哑(yīn)(yǎ)嚷(rǎng )蓑(suō)笠(lì)膏(gāo)耸(sǒng)绕(rǒo)襁褓(qiǎng)(bǎo)呼啦啦(hūa)2.解释下列词语:①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②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③留滞:停滞,不流通。

④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⑤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⑥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⑦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⑧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⑨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作家作品简介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1.指导朗读: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

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

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

语调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

一般地说,表颂扬的。

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涌悲哀的、叹息的句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雨说》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主题、情感及修辞手法,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雨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笔记、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雨的韵律,引入本课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主题、情感及修辞手法,讲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雨说》2. 主题:雨的赞美3. 重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4.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为题,写一篇赞美雨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雨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

4. 作业设计:以“雨”为题,写一篇赞美雨的作文。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雨说》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这些修辞手法对于表达作者情感、塑造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1. 比喻:通过将雨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比喻,突显了雨的美丽与韵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1 新人教版

《第2课《雨说1》教案——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作家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结构划分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五、分析内容1、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2、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3、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2 雨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 雨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雨说》【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 ) 襁褓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______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以《献给艾丽丝》的钢琴曲。

让学生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2.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雨说》学习目标:一、熟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重音、节拍二、通过自己的朗诵和小组的合作,细致交流评判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课堂结构导学流程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分享成果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探究随堂检测提升探究导学引航目标方法独学指导内容学法合学策略内容形式展学方案内容方式评学摘记规律总结读:知大意1、读题目初识文眼2、读作者知人论世3、读背景明确意图4、读文本感知大意说:谈见解一、导学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

而春天,是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下面,我请同学们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

“春雨”代表着希望、欢乐、美好。

今天我们就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二、独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蓑.衣()斗笠.()襁褓..()润如油膏.()三、合学(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对学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1、朗读课文,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2. 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自主探究落实基点1互读:对子之间互读课文,概述大意。

2互查:3暴露易错点(请把自己易错的字词工整地再写一遍)展示主题:品读感悟方案一:内容:基础落实我最棒!!!建议:1、课前小组长统一检查基础落实情况,并做好记载、评价。

2、对子之间听写,夯实基础。

3、小组长统计本组出现的问重点摘记夯实基础【写我遗憾!!!】1、说内容理清思路2、说见解撞击个性3、说特色展示成果4、说感悟交流智慧品:赏美点1、品语言拜读精巧2、品修辞欣赏文采3、品结构学习章法4、品特点感知技巧四、展学(对以上问题学生进行展示,教师点拨)A小组展示“合学”(1)B小组展示“合学”(2)C小组展示“合学”(3)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点拨:五、评学1.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2.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大地的?3.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4.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5.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这些话表达什么意思?合作探究突破重点点拨探究攻破难点题,常规问题组内解决;特殊问题上交学科长,汇集后交由老师答疑解惑。

九年级上册《雨说》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雨说》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雨说》教课方案人教版教课目的1、学习拟人、比喻、频频等修辞手法,领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可以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留。

3、经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述和颂扬,意会作者对小孩的关爱之情。

4、经过学习诗作,培育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课重难点【学习要点】赏析诗歌意象境界,掌握诗歌内涵,领会作者感情,提升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良的诗歌语言。

教课工具多媒体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还记得唐朝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的美好境界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很多灿若银河、奇光异彩的现代诗,她们汲取了几千年诗词深沉的风采,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觉着新时代清爽的气味,装点了中国以致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日,就让我们和着愉悦、轻盈的节拍,去倾听“雨说”,去感觉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展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 1951 年开始发布作品, 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深造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今后向来保持缄默、极少发布作品。

1973 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怀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以后于 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小孩的成长。

诗歌以新奇而鲜活的意象,灵巧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小孩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将来真挚的祝愿。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会过战争的磨难和漂泊的酸楚,因此他更珍爱童心的天真绚丽,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和蔼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1.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指定一名学生朗诵,请其余学生正音。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2《雨说》教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2《雨说》教案

2、雨说(1)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2、雨说(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结合手边的资料查找并了解有关郑愁予的文学常识。

3、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法及教具朗读法感悟法想象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教学导入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

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2、写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三、初读课文1、提出评点要求: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写作思路。

2、教师提供诗歌朗诵录音(幻灯片展示)。

其成名作《错误》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理解文意。

认真按要求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合编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初读小结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合编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初读小结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四、探讨问题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评点要求:
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写作思路。
2、教师提供诗歌朗诵录音(幻灯片展示)。
其成名作《错误》
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理解文意。
认真按要求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学生总结
结合课文
理解文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结合课后题一、二思考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外作业
背诵全诗。
教学札记
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华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请学生以“雨”的身份对诗歌内容进行复述并评议。然后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
5、巩固练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分组练习
认真聆听
合作学习
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法及教具
朗读法感悟法想象法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主备人
陆品品
用案人
授课时间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2、雨说(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结合手边的资料查找并了解有关郑愁予的文学常识。
3、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