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可制造性设计(DFM)与评估参照表

合集下载

模具可制造性设计(DFM)与评估参照表

模具可制造性设计(DFM)与评估参照表

1模具基本的基本信息确定。

1,图纸是不是最新版本的?2,如果2D和3D的图纸同时存在,请务必核对一下两者的尺寸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要提出来,原则上是以2D图为准, 3D仅为参考,除非我们确认可以以3D图为准。

3,模具的穴数,寿命是否已经确认?4,模具基本结构是否已经确定?如,是不是热流道?两板模还是三板模,或其它?5,模具材料是否已经确定?产品原材料是否清楚?2请仔细查看图纸,看有没有产品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后续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如缩水严重,产品翘曲变形严重,脱模困难,缺料(厚度太薄),甚至无法成型等等,请提出来,并给出建议。

1,有无无法成型的特征模具可制造性设计(DFM)与评估参照表---下面是AMPHENOL对供应商做模具可制造性设计(DFM)时的要求。

做DEM时需要用中英文两种语言。

DFM格式可以按照供应商 自己的格式做,但是所述内容要按照下列条款做。

2,有无壁厚薄程度差异比较大的地方,可能导致缩水严重3,有无壁厚太薄的地方,可能导致成型不足4,有无形状特别深或比较复杂的特征,可能导致脱模困难5,有无因为容易变形而导致其尺寸精度(包括行位尺寸)无法保证的特征6,有无特别脆弱的地方,导致产品强度不足3对图纸上所有尺寸进行评估,看是否能达到有尺寸的要求。

把无法达到要求的尺寸提出来。

对图纸上的行位尺寸(如平面度,位置度等等)要多加关注,尤其是关键尺寸一定要仔细评估。

1,有无精度要求过高而无法达到要求的尺寸(包括行位尺寸,如平面度,位置度等等)2,有无漏标的尺寸3,有无标注明显错误,或难以理解的尺寸4阅读图纸中任何有文字(英文)描述的地方(包括标题栏),了解产品的其它要求,如原材料,后续加工,表面处理,未标公差尺寸的公差范围,毛刺要求,适用标准等等信息。

评估其可制造性,如有问题请提出来。

1,文字中有无不理解的地方2,表面处理要求可以达到吗?(电镀,喷涂,印刷等等)3,毛刺要求可以达到吗?4,未标注公差尺寸的公差范围可以达到要求吗?5,有没有无法满足的其他要求?(如产品颜色,粗糙度,色泽等)对模具设计进行评估,如模具大致结构,浇口位置,拔模斜度,顶杆位置,滑块位置和结构(如有),特殊机构结构5(如脱螺纹,内抽芯,先退机构等等),模具大小,设备规格,加工精度等,如有问题请提出。

DFMA设计制造可行性分析检查表范例

DFMA设计制造可行性分析检查表范例

5 减少螺纹连接
尽量少用螺纹连接
采用卡扣、粘接等快速连接方法
6 设计多功能零件 7 少用柔性零件 8 加工结构工艺性
紧固件和密封件合二为一 尽量少用橡胶件、电缆等在装配中难于处理的柔性
零件 采用净成形和近净成形技术
零件结构、形状尽量简单,便于加工
减少加工面
选用便于加工的材料
制定合理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坚固、耐用吗
15 可以做到对称吗
容易维修吗
日期:合:R-不符合)
备注
16 能低价从供货商得到吗 在现场环境中性能如何 17 能快速装配和拆下吗 容易掌握吗
容易区分吗 是否和其余部件具有同样的抛光层、公差和材料
DFMA设计制造可行性分析检查表
客 户产
项目: 版本
品产
号:
品审

审 核
CAD数模:
快速样件:
经验教训总结: 审 核 通过多部门团队深入评
审最寻少求 零: 件数量 - 决定产 品成本的主要因素 最少装配时间
最少零件成本
最简单装配方式
CAE分析: DFMEA:
其它:
2D图纸: DQE分 析:
评估结果 (符合/部

检查项目
检查要点
重要 等级
1 减少零件数量 2 使用标准件和通用件 3 模块化设计 4 装配结构工艺性
使产品或部件包含尽可能少的零件 尽量使用标准件和通用件采用成组技术,简历生产
单 采元 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每个模块包含的零件数不宜
过多 所有零件从一个方向进行装配
尽量在垂直方向进行装配
减少装配工作面
对规定的要求可以方便地进行检验
避免零件上出现不必要的特征
充分考虑制造企业的过程能力

DFM注塑模具设计检查表范例

DFM注塑模具设计检查表范例

8)一模多穴时相同的产品采用对称进浇方式,对于不同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成
型时优先将最大产品放在靠近主流道的位置。
1)为避免零件因顶出而变形,顶出机构应设置于零件强度较高的位置,如加
强筋、零件边缘处
3.顶出系 2)顶出力和位置应均衡设置,确保产品不变形、不顶破
统的设计 3)顶出机构须设置在不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处,对于透明的塑胶件更应该
6)位于模具加工和产品后加工容易处
7)方便零件咬花和抛光
1)浇口应设置在零件壁厚较大的部分,保证充模的顺利和完全
2)浇口应设置在使塑料冲模流程最短处,以减少压力损失,有利于排气
3)浇口的位置决定了熔接痕的位置,可通过模流分析或经验判断产品因浇口
位置而产生熔接痕处是否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可加冷料穴予以解决
注塑模具设计
1)不得位于外观明显的位置而影响外观质量
0
2)尽量避免倒扣的产生,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
1
1.分型面 设计
3)便于零件脱模,一般应使零件开模后留在公模侧 4)分型面应有利于保证塑胶零件的某些尺寸精度要求 5)对于高度较大、脱模斜度较小的特征可以中间分模
2 3 4
注意顶出机构及其位置的选择
4)尽量选择标准件,安全可靠,并且有利于制造和更换
4.模流分 析报告
注塑时间,应力最大位置,收缩部位,熔接痕位置等
其它
总分
10
0
设计更改建议
0
0
4)在细长型芯附近避免设置浇口,以防止塑胶熔料直接冲击型芯产生变形错
2.浇口的 位或弯曲 选择 5)大型或扁平型产品建议采用多点进浇,以防止产品翘曲变形和缺料
6)浇口尽量设置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功能处,可位于边缘或底部

dfm评估报告

dfm评估报告

1、 PCB板应有组件位置符号﹔2、卧式时脚距不得少于本
4
插机检查 体长度1.2*2MM﹔3、立式时PIN长度足够组件机器成形﹔ 碳膜电阻 4、 不宜穿套管及悬空﹔5、 组件来料必须是编带的
(PIN脚长度不够机械成形时应散装来料)﹔
1、 PCB板应有组件位置符号﹔2、卧式时脚距不得少于本
5
插机检查 体长度2*2MM﹔3、立式时PIN长度足够组件机器成形﹔4 二极管 、 不宜穿套管及悬空﹔5、 组件来料必须是编带的(PIN
1、引线不同极性的线头表面胶皮应有不同的丝印图案以
29
组装检查 引线
作区分;2、引线头与SR卡头之间的距离必须合理,不得 过紧压近其他组件或过松挤压其他组件。3、引线剥线长 度一般为3.5+/-0.5mm﹔后焊时焊盘要加走锡槽(多层板
不适用)。
30
组装检查 五金弹片
AC或DC线路采用弹片连接时,弹片折角处必须圆弧处理, 不能在超音波作业时被震断。
对角位置设校正标记--方便贴片对位﹔5、所有贴片组件
必须有位置和极性标识﹔
1、PCB拼板上必须于对角位置设校正标记--方便贴片对位
2 贴片检查 ﹔2、所有贴片组件必须有位置和极性标识﹔3、贴片红胶
不得粘到焊盘上
3
插机检查 跳线
1、PCB板上应有组件位置符号﹔2、脚距不得少于5MM;3 、线径最好不大于0.6MM;4、不建议使用光身铜线或漆包 铜线;5、跳线不宜穿套管及悬空﹔
第 2 頁,共 5 頁
工程确认
检查项
标准
1、变压器下方,PCB板上的散热孔直径不得大于3.5mm﹔2
17
锡炉作业 (漫锡)
、孔径大于3.5MM的圆孔或边长大于3MM的方孔,必须加盖 锡板,盖板与PCB板本体间槽为1MM(如孔边无组件,可轻

SMT DFM(可制造性设计)检查表

SMT DFM(可制造性设计)检查表

文件编号:LCT-PC-All-QD一、产品基本信息□研发阶段□中试阶段□量产阶段二、SMT技术资料三、PCB制造工艺要求(一)PCB 设计3、PCB之工艺边:定位孔A、定位孔直径(∮=3~4mm);B、定位孔距离板角坐标:X=5mm,Y=5mm。

C、PCB四边均需要工艺边框,其中2个长边宽度应大于8mm以上,短边应大于3mm以上。

D、PCB板顶角成圆弧形。

□□□1、PCB之工艺边定位孔:Ph ilips FCM高速贴装机Carrier传动结构特殊要求。

2、见图示(一)。

4、PCB小板:夹具孔周边1mm内不允许有元器件,以免与夹具干涉。

□□□1、PCB小板夹具孔:通用要求。

2、见图示(一)。

5、PCB焊盘、通孔设计A、同一元件Pad形状、面积要相同;与材料管脚规格匹配。

B、焊盘相邻边间隙要求大于8Mil;若无法达到8Mil,则不能小于6Mil(且须在Gerber文件中指出其位置)。

C、PCB上通孔(via hole)需要密封。

D、Pad上via尽可能小,且必须全部密封。

E、零件间距不会造成放置时互相干涉。

F、BGA焊盘间面积要相等;焊盘上通孔(via hole)尽可能引至边缘或焊盘外。

□□□1、间隙太小,仅0.1mm。

2、间隙要大于8Mil(0.2mm)。

1、BGA焊盘面积不相同。

2、焊盘上通孔移至边缘或焊四、SMT制程控制要求4.1. 锡膏管控1、锡膏选择。

2、运输、存放。

3、生产使用管制。

4.2. 钢板及刮刀、治具管控4.3. 元件选择4.4. 材料Profile 参数设定1、 Profile 量测位置选取原则:大组件、BGA 、QFP 、屏蔽盖内等。

2、 Profile 参数:1) 有铅: 峰值温度为215℃~225℃;179℃~183℃回流时间60~90 S ;上升斜率<3℃/ S 。

2) 局部无铅:Peak 为225℃~230℃;220℃以上30~40S ;回流时间80~110S 。

新产品可制造性设计评估表 2018-04-24

新产品可制造性设计评估表 2018-04-24

1 2 3 1 2 1 2 1 2 2 1 1 2 2
5 3 1 5 3 5 3 5 3 3 5 5 3 3
5 3 1 5 3 5 3 5 3 3 5 5 3 3
插件
新产品可制造性设计评估表(New Product DFM Check list)
48
Layout 丝印图形应是否与实际零件相符,以防止零件干涉或者接触短路? 当因散热片上多个晶体引脚踢脚导致散热片不好装插到PCB上时(多个晶体的踢出引脚同 时与PCB孔对位比较困难),是否通过改善晶体引脚PCB孔的大小和形状改善此问题,即将 晶体踢出引脚的PCB孔设计成长轴与散热片垂直的腰形孔,晶体上未踢出引脚设计成长轴 与散热片平行的腰形孔? 双面PCB板(或双面板以上)上有小板插件时,为了便利后继的不良品修理,是否用于装 插小板的PCB通孔孔径不宜设计过小(较大的PCB孔利于锡枪吸除通孔内焊锡),同时为了 小板插件的稳定性,装插小板的两侧PCB孔应采用错位设计(小板引脚与PCB孔中心位置错 开)? 双面贴片锡膏制程时, 过波峰是采用载模治具,为防止载模遮挡引起上锡不良,贴片元件 焊盘或本体与插件元件焊盘之间是否大于3mm,若贴片元件四面包围,安全间距是否大于 4mm? 如果有零件要求垂直于PCB, 其垂直度是否易于控制,不容易歪斜? 不同零件是否易于辨识, 避免错件,有方向要求的元件,方向是否相同? 组件离板边最近的距离是否达5mm? 组件是否都容易插到PCB上,PCB孔径是否设计合理? 连接器板下零件脚长度是否小于零件脚间距, 以避免短路的发生? 锡面SMD与PTH零件距离大于0.5mm? SMD与PTH零件分布是否整齐? 贴片的IC或PTH 连接器是否有拖锡点? 过波峰面SOP IC的管脚是否与过波峰方向相平行, 避免过炉时因无拖锡点而短路? SMD 零件距离进炉方向的板边是否小于4mm, 以避免零件会被轨道卡住而损件? PCB Layout设计是否可有效避免零件死角与焊锡阴影而导致的空焊? 零件脚是否避开大块铜箔, 以避免铜箔会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垂直吃锡不足? 零件脚是否没有与较大金属件连接, 以避免金属件会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垂直吃锡不足? 孔径是否比相应的组件管脚大0.2mm以上, 以保证垂直方向有足够的上锡量? PCB设计是否可有效避免过炉变形, 以减少过炉后因PCB变形而造成有零件高跷的风险 所有零件插件后是否都可以平贴PCB? PCB孔径是否大于零件脚直径, 以避免因插件不到位引起不出脚, 浮高? 如有吸热性较强的塑料材质的连接器, 厂内是否有方法可预防连接器经过高温后被烫伤? 不耐热的组件 (组件耐热性是否达到制程要求?) 背面零件设计是否合理, 使过波峰载具有效保护零件不变形与被烫伤? 临近板边处是否有连接器, 且易于保护, 防止喷松香时会扩散至连接器内? 板上螺丝孔的位置设计是否合理, 易于保护, 以避免螺丝孔处沾锡? 后段是否有后焊的PTH零件? (PTH零件是否全部可以过波峰焊, 不需后焊?) 分板方式? (是否使用机器或治具分板, 而不是用手折板?) 联板V-Cut的深度设计是否合理? 连板设计是否可防止分板后毛边的产生, 以避免对于尺寸要求严格的产品因残留毛边而影 响到产品组装, 或不能满足客户图档中特别提到的PCBA尺寸要求?

PCBA可制造性设计DFM评估检查表范例

PCBA可制造性设计DFM评估检查表范例
料号: 检查项
可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DFM评估检查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准
品名:PCBA
不符合项、不良后果及改善建议
1、多面板过孔必须用绿油覆盖﹔2、与轧道接触的两边应有不小于5MM
1
PCB板检查
的板边﹔3、在PCB板本体或边条上标识PCB板料号及版本号,最好标识 过炉方向﹔4、PCB拼板上必须于对角位置设校正标记--方便贴片对位
不符合项、不良后果及改善建议
工程确认
检查项
标准
不符合项、不良后果及改善建议
工程确认
Manufacturability)DFM评估检查表
工程确认
工程确认
工程确认
工程确认
工程确认
插机检查 2MM﹔3、立式时PIN长度足够组件机器成形﹔4、 不宜穿套管及悬空﹔ 二极管 5、 组件来料必须是编带的(PIN脚长度不够机械成形时应散装来料)

1、PCB板应有组件位置及极性符号(建议采取半月图案)﹔2、组件脚
6
插机检查 距应与PCB板孔距匹配,不能成八字插机或难插机、加工后插机﹔﹔3 电解电容 、立式改卧式电容时最少离组件脚根部1.6MM才开始折弯﹔4、不宜穿
9
插机检查 1、PCB板应有组件位置及方向标识﹔2、排插PIE脚头必须倒角处理;3 排插 、排插不用额外剪短PIN脚﹔4、建议首尾2脚打K。
1、PCB板应组件位置标识﹔2、应有插错防呆设计---PIN孔配合﹔3、
10
插机检查 B/N必须有独立立的高度定位设计,不能依线包或外部磁芯定位﹔4、 变压器 线包不能抵住底部PCB板或底部组件、周边组件﹔5、变压器建议消除
1、披锋/毛刺大小必须符合外观检验规范;2、披锋不得与相应的PCB 板组件相挤压;3、披锋不得影响产品贴纸的张贴;4、外壳的电镀或 油漆涂层时,其表面的折角处必须作圆弧处理。

DFM范本

DFM范本

37
产品镶件位置建议1
后模盲镶互换镶件 0.2MM
镶件边全周距产品边 0.2MM镶,避免走披锋
后模盲镶镶件
38
产品镶件位置建议2
后模盲镶镶件 0.2MM
镶件边全周距产品边 0.2MM镶,避免走披锋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针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39
产品镶件位置建议3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后模镶件
40
顶出位置建议1
司筒顶针
司筒顶针
后模方顶(10处)
司筒顶针 司筒顶针 后模方顶 后模顶针 司筒顶针
41
顶出位置建议2
后模顶块
后模其余位置圆顶针设计自行添加
后模顶块
此处预留 顶块位置
后模顶块
42
前模冷却建议
申请以此红色边为基 准将产品散热孔减胶
5.0
29
产品设计的优化建议9
产品此边胶位太厚, 建议更改此处结构
A
A
产品此处会使模具尖 且薄,影响模具强度, 申请更改此处结构
剖面A-A
此字体高度申请改浅至0.15MM, 方便加工及避免产品表面流痕; 并将字体表面保留24#火花纹
30
前/后模方向出模角建议1
15.0
10
模具排位建议
105
50
前模隧道行位
375
前模隧道行位 300
11
模流分析结果(材料务性表)
使用材料
• • • • • ABS AF-305 : LG Chemical 1.熔体密度 1.0891kg/cu.m 2.固体密度 1.224kg/cu.m 3.最大剪切力 0.3 MPa 4.顶出温度 88deg.C

模具设计DFM 范本

模具设计DFM 范本

日期
TOP
A
客户意见:
25-10-2018
13
序号 1
DFM 分析 产品预览及最大外形尺寸
版本号 A
制作者
日期
客户:DA 机种: sj0428_chatou_0930.stp 产品名称: ZC1102AN壳体 穴数:1*4 表面要求:灰色,表面皮纹 HY2005 缩水率:1.005 产品最大尺寸:¢32.15*63.85 材料:ABS+PC 浇口形式:大水口 模具类型:三板模 模仁材料: 其他要求:
25-10-2018
7
序号 2
DFM分析 PL线确认
版本号 A
制作者
日期
前模
后模
客户意见:
25-10-2018
8
序号 6
DFM分析 浇口设定
版本号 A
制作者
日期
0.8
潜胶
客户意见:
25-10-2018
9
序号 7
DFM分析 拔模分析
版本号 A
制作者
制作者
产品绿色面无脱模角 度,建议减胶1°拔模
客户意见:
25-10-2018
20
25-10-2018
1
序号 2
DFM分析 PL线确认
版本号 A
制作者
日期
前模
后模
客户意见:
25-10-2018
2
序号 6
DFM分析 浇口设定
版本号 A
制作者
日期
0.8
潜胶
客户意见:
25-10-2018
3
序号 7
DFM分析 拔模分析
版本号 A
制作者
制作者
产品绿色面无脱模角 度,建议减胶1°拔模

产品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表DFM

产品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表DFM
原先部件项目
缺失项目
改善方法
负责人
五、过程调整(即:对原规划的过程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原规划过程
缺失项目
改善方法
负责人
六、材料搬运(即:对原规划的材料搬运方式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原规划的
搬运方式
缺 失 项 目
改善方法
负责人
备 注
核 准
审 查
制 表
XXX 有 限 公 司
产品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一、设计、概念、功能和对制造变差的敏感性(最佳参数设计):
制造变差项目
可 能 的 影 响
最佳值或
最佳公差
允许的
公差
二、制造和/或装配过程(即:对原规划的做法{初始的制造和装配流程}有哪些缺失,
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缺 失 项 目改Leabharlann 善 方 法负 责部 门
负责人
预计完成
日 期
三、性能要求(即:对原设计的性能要求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性 能 项 目
一 般 要 求
可 调 整 的 方 法
核 准
审 查
制 表
PPP-2-12A0-1
XXX 有 限 公 司
产品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续上页)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四、部件数(即:对原规划的部件数,可以调整哪些部分,予以一体化或简化):

DFMA产品可制造和装配设计检查表汇编

DFMA产品可制造和装配设计检查表汇编

DFMA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检查表
项目名称 ►
机械工程师 ►
项目工程师 ►
设计信息
制造工程师 ►
装配工程师 ►
采购工程师 ►
目录
1)DFMA封面
2)DFMA罚分标准
3)DFA(面向装配的设计)检
查表
4)DFM-注塑件设计检查表
5)DFM-注塑件装配方式设计检
查表
6)DFM-注塑件模具讨论评审表
7)DFM-钣金件设计检查表
8)DFM-钣金件常见装配和成形
结构设计检查表
9)DFM-压铸件设计检查表
10)DFM-机械加工件设计检查1

11)DFM-机械加工件设计检查2

12)DFM-粉末冶金件设计检查

13)PCBA可制造性设计DFM评估
检查表
14)PCBA组立设计DFM项目审查
表。

产品可制造性(DFMA)评估

产品可制造性(DFMA)评估

M0104.1 整机可装配性
保证整机外观装配质量
产品的表面外观质量符合公司整机装配质量标准
M0104.2 整机可装配性
主要是屏蔽、密封、散热、电源装接点等对装配质量有较高
防止机械因素造成人员或产品 倒钝处理。在装配时 ,可能产生机械割刮伤的地方有 :整机
零部件的损伤
机箱的内外边框 ,贴板名条棱边,插框、部件着手的地方 ,
线材走线的走线槽或走线条以及靠近走线的棱边 ,线材进出
线的进出线口等 。预防措施是结构设计时考虑充分倒钝 ,或
者增加卷边以及使用喷砂等去毛刺措施 。出线孔光滑 ,经充
3.2 整机可装配性
使零部件易于拿取
拿取时间t<=1.03s。否则需要考虑零部件的形状 、尺寸、重 量、缠绕性、柔性要考虑拿取的容易 。较大面积或较大重量 的装配件须有装 、拆着手装置 。
需求 级别
满足此需求带来的好处
A 产品重用有利于工艺技术的重用 B 有利于工艺技术的重用 ,降低制造成本 B 减少总装工序,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B 缩短装配周期、减少装配出错率
避免零部件之间的干涉
要保证整机的配合 ,或者更高要求,考虑整机的外观要求 , 就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公差分配 。在确定公差等级时 ,注意 遵循以下一些规则 :无特殊要求,尽量使用配合精度要求低 的配合方式,使用一般精度要求的配合等级 。外观部分的配 合精度要求应该适当高一些 ,提高整机的外观特性 。对于定 位控制装置的位置精度要求要符合其电气特性要求 ,如避免 一个部件同时和 2个或2个以上的不同部件同时存在精度要求 较高的配合关系 。多点配合的零部件配合处最好相对集中 , 且可见性好。
使零部件易于紧固
M0104
材料、装联等选 主要考虑对产品

简易dfm报告模板

简易dfm报告模板

简易DFM报告模板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是一种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使得产品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更加容易、高效、准确的技巧。

DFM 的报告通常被用来汇报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组装性,以及为制造和工艺人员提供指导。

为了方便不具备DFM报告经验的人士,我们提供一份简易的DFM报告模板,以帮助您快速编写一个完整的DFM报告。

DFM报告概述DFM 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组装性,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这个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各个组件•组件的制造和组装工艺•制造和组装过程的关键参数•工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DFM报告内容1. 产品的各个组件在这个部分中,应该列出产品的所有组件,并且为每个组件提供一个简要的说明。

例如:组件说明壳体产品的外观外壳,由注塑成型制成电路板包含产品的所有电子元件和接口电路电池提供电源的不可拆卸电池按钮控制产品开关和音量等功能的按钮请注意,这个表格只需要列出最基础的组件,如果您的产品还包含其它复杂的组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删除。

2. 组件的制造和组装工艺在这个部分中,应该为每个组件提供制造和组装工艺的详细说明。

例如:电路板•制造工艺:采用印刷电路板(PCB)制造工艺•PCB 材料: FR4 板,1.6mm 厚度,2 oz 铜厚•元件安装工艺:采用表面贴装(SMT)技术,元件焊接采用回流焊接方法•焊接材料:使用高温铅自由钎焊材料壳体•制造工艺:采用注塑成型工艺•材料:采用 ABS 工程塑料•模具:采用冷却液循环的钢模具请注意,这个部分的描述应该足够详细,以便制造和工艺人员能够理解和操作。

3. 制造和组装过程的关键参数在这个部分中,应该列出组件制造和组装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质量控制点。

例如:电路板•PCB 的最小线宽/线距: 0.1mm•PCB 的最小孔径: 0.3mm•元件最小封装: 0603•最大元件尺寸: 25mm x 25mm•焊接温度曲线:最大温度 250℃,焊接时间不超过 10 秒壳体•壳体最大变形量: 0.3mm•壳体的裂纹和气泡缺陷不得超过 3 个•模具的使用次数不得超过 100,000 次请注意,这个部分中的参数和质量控制点应该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制造工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冲模DFM范本

冲模DFM范本

01
02
03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避免过深的拉深深度;采用压边圈防止起皱;考虑拉深过程中的摩擦和润滑。
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
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能、拉深件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
拉深系数与拉深次数
考虑拉深过程中的变形抗力、摩擦力和压边力等因素,计算拉深所需的力。
拉深力的计算
根据拉深件的形状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拉深模结构形式,并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
装配与调试
检查装配和调试的便利性,包括零件的配合精度、定位方式等。
CAD软件
利用CAD软件进行冲模的三维建模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CAM软件
应用CAM软件生成加工代码,指导数控机床进行精确加工。
CAE软件
采用CAE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预测冲模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DFM分软件
利用DFM分析软件对冲模设计方案进行可制造性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拉深模设计
成形件的结构工艺性
01
避免复杂的形状;采用合理的圆角过渡;考虑成形过程中的回弹和收缩。
成形力的计算
02
根据成形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力学性能等因素,计算成形所需的力。
成形模设计
03
根据成形件的形状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形模结构形式,并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同时,还需考虑成形过程中的摩擦、润滑和冷却等因素对模具的影响。
模具调试
试冲前的准备
准备好试冲材料、润滑油和测量工具等,检查冲床和模具的安装情况,确保试冲条件符合要求。
试冲结果分析
根据试冲结果,分析模具的间隙、刃口磨损和定位精度等因素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
试冲过程
将试冲材料放入模具中,启动冲床进行试冲,观察冲裁件的断面质量、毛刺大小和尺寸精度等指标,记录试冲结果。

模具DFM

模具DFM

十六. 进胶
进胶方式:潜扁顶进胶。 工艺:进胶扁顶磨床精磨, 模仁模芯放电加工。
STD: 潜胶为首选,水口不 需人工加工
同STD相符 为进胶顺利 潜顶针, 需做切 水口冶具
30° 1.0
十七. 排气
排气槽 工艺:如图:前模红色位置 在CNC加工,做好后,磨 床在产品周边磨0.03mm排 气槽连接。 铭板,模芯单独排 气。后模镶件位,顶针排气 排气。
五. 整体结构 - 强度 尺寸
型芯强度:模仁采用2316国产 270X200X45.5 2件,分型面平 胶位. 工艺;铣床加工螺丝孔,运水孔及 穿丝孔位,CNC精锣留0.2余量, 中走丝线割模芯框位后EDM止口 胶位及潜水位。
STD:强度够>15 后模仁模芯框边到模仁边最溥位厚度 为24.3,强度够 同STD相符 OK
四. 整体结构 - 强度 尺寸
型腔强度:前模仁采用S136 270X200X35.5 2件。胶位深度 12.58mm。 工艺:铣床加工螺丝孔,运水孔及 穿丝孔,CNC精锣胶位留0.2余量, 慢走丝线割后精密EDM
STD:强 度够>15 前模仁胶位底到模仁底厚为22.92 模仁胶位边到模仁边最溥处厚度为23.81 同STD相符。 OK 铭板位做镶件
十八. 前模冷却
前模运水共2组,运水 直径8MM。铭板单独 运水四组,直径6MM。
工艺:内模料回厂后铣 床加工。
十九. 后模冷却
后模仁运水共2组,模 直径8mm。模芯运水 6组,直径6mm。 工艺:内模料回厂后铣 床加工。
与STD相符,OK
十三. 出模角度
出模角度:前模深坑出 模角度3度,胶位深 12.58。 工艺:前模铭板位慢走丝 线割,胶位参照样板精 密EDM. STD:纹面出模>3°,光 面出模>0.8° 前模纹面出模斜度3度 同STD相符 OK

模具设计DFM范本

模具设计DFM范本
评估产品结构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分模面设计
检查分模面的几何形状和位置,以确保模具的开模和脱模顺畅。
零件的强度和刚度
分析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
零件的装配和拆卸
评估产品装配和拆卸的难易程度,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品材料评估
总结词
评估产品材料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材料加工性能
评估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可加工性和稳定性,如 切割、钻孔、热处理等。
ABCD
材料性能
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化学性能等,以 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材料成本
比较不同材料的成本,以确保经济效益和产品质 量。
产品精度与配合评估
总结词
评估产品精度和配合要求是否满足设计 要求。
在精密模具设计中应用 DFM范本,确保模具设计 的精度和稳定性。
DFM范本应用案例一
案例概述
针对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应用 DFM范本进行可制造性评估,优化 模具设计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案例分析
在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中,DFM范本 的应用确保了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 行性,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成 本浪费。
模具设计DFM范本
• DFM简介 • 模具设计审查 • 产品可制造性评估 • DFM报告与决策 • DFM范本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DFM简介
DFM定义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是指面向制造的 设计,旨在提高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 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决策审批
将DFM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最终决定 是否进行模具制造。
05
DFM范本应用与案例分析

模具设计DFM模板

模具设计DFM模板
模具设计DFM模板
• DFM简介 • 模具设计前期准备 • 模具结构设计 • DFM评审与优化 • DFM模板应用案例
01
DFM简介
DFM定义
DFM是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的缩写,中文称为“可制造性设计”。它 是一种设计方法论,旨在确保产品设计在制造过程中具有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 的特点。
感谢观看
DFM强调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制造过程中的需求和限制,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制 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产品缺陷。
DFM的目的和重要性
目的
DFM的目标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制造的 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 上市时间。
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质量和上市时间成为企业成功 的关键因素。DFM能够帮助企业在设计阶段就预测和解决制 造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 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DFM的流程和内容
流程
DFM的流程包括评估设计方案、确定制造需求、制定制造规范、进行可制造性 评审、优化设计方案等步骤。
内容
DFM的内容包括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制造工艺的可行性、生产效率、制造成本 等方面。在DFM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工艺、设备、人力资源等各方面 的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制造需求和规范。
02
模具设计前期准备
产品分析
产品结构分析
对产品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包 括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 等,以便确定模具设计的难点和
重点。
材料性能分析
了解产品的材料性能,如材料的硬 度、韧性、热处理状态等,以便选 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工艺性分析
评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可加工性, 如切削性能、焊接性能等,以便在 模具设计中考虑到生产工艺的需求。

产品工程dfm检验清单

产品工程dfm检验清单

6
客户特殊指定技术标准可制造性评估
7
产品组装辅料零件可制造性评估
8
产品表面处理标准与性耐/功能可测试性评估
9
产品外观要求以及指定面粗糙度可制造性评估
10
产品刻字位置以及字体要求评估
11
参照3D确认2D图面以及版本一致性
12
3D零件重量/面积计算
13
零件压铸生产可行性评估
14
3D零件图与2D图面以及版本一致性
客户:
权责部门
类型
2D图面
产品工程部 3D零件图
评审会议
模具设计部
模具设 计
产品工程DFM检验清单
检验项目
1
产品材质可制造性评估
料号: OK
DFM可行性判定 NG
2
产品未注公差/特殊公差评估
3
产品标注基准可制造性评估
4
产品标注尺寸/特殊特性尺寸可制造性评估
5
盲孔/通孔/螺牙孔/异形孔尺寸公差与可制造性评估
15
零件壁厚均匀性评估
16
零件拔模斜度评估
17
零件结构CNC机加工可行性评估
18
零件深腔体/薄弱肋片/深孔位/异形结构生产可行性评估
19
产品工艺流程实际生产可行性评估
20
各工序使用夹具/设备工装/检具需求评估
21
各工序生产风险工序评估
22
各工序段问题汇总并形成DFM
23
客户回复DFM信息反馈给各责任部门
3
性耐/功能测试可行性评估
4
表面处理标准可制造性评估
检验人员:
审核:
t)

DFM可行性判定 判定结果
责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模具基本的基本信息确定。

1,图纸是不是最新版本的?
2,如果2D和3D的图纸同时存在,请务必核对一下两者的尺寸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要提出来,原则上是以2D图为准, 3D仅为参考,除非我们确认可以以3D图为准。

3,模具的穴数,寿命是否已经确认?
4,模具基本结构是否已经确定?如,是不是热流道?两板模还是三板模,或其它?
5,模具材料是否已经确定?产品原材料是否清楚?
2请仔细查看图纸,看有没有产品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后续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如缩水严重,产品翘曲变形严重,脱模困难,缺料(厚度太薄),甚至无法成型等等,请提出来,并给出建议。

1,有无无法成型的特征
模具可制造性设计(DFM)与评估参照表
---下面是AMPHENOL对供应商做模具可制造性设计(DFM)时的要求。

做DEM时需要用中英文两种语言。

DFM格式可以按照供应商 自己的格式做,但是所述内容要按照下列条款做。

2,有无壁厚薄程度差异比较大的地方,可能导致缩水严重
3,有无壁厚太薄的地方,可能导致成型不足
4,有无形状特别深或比较复杂的特征,可能导致脱模困难
5,有无因为容易变形而导致其尺寸精度(包括行位尺寸)无法保证的特征
6,有无特别脆弱的地方,导致产品强度不足
3对图纸上所有尺寸进行评估,看是否能达到有尺寸的要求。

把无法达到要求的尺寸提出来。

对图纸上的行位尺寸(如平面度,位置度等等)要多加关注,尤其是关键尺寸一定要仔细评估。

1,有无精度要求过高而无法达到要求的尺寸(包括行位尺寸,如平面度,位置度等等)
2,有无漏标的尺寸
3,有无标注明显错误,或难以理解的尺寸
4阅读图纸中任何有文字(英文)描述的地方(包括标题栏),了解产品的其它要求,如原材料,后续加工,表面处理,未标公差尺寸的公差范围,毛刺要求,适用标准等等信息。

评估其可制造性,如有问题请提出来。

1,文字中有无不理解的地方
2,表面处理要求可以达到吗?(电镀,喷涂,印刷等等)
3,毛刺要求可以达到吗?
4,未标注公差尺寸的公差范围可以达到要求吗?
5,有没有无法满足的其他要求?(如产品颜色,粗糙度,色泽等)
对模具设计进行评估,如模具大致结构,浇口位置,拔模斜度,顶杆位置,滑块位置和结构(如有),特殊机构结构
5
(如脱螺纹,内抽芯,先退机构等等),模具大小,设备规格,加工精度等,如有问题请提出。

最好能图示。

1,模具大致布局
2,浇口位置是否合理
3,顶杆位置是否合理
4,其他机构位置于结构
5,现有加工设备是否能满足图纸要求
6,模具是否适用于现有的成型设备
6其他问题,供应商可以补充说明,并给出建议。

如成型,包装,运输方面的风险评估
1,原材料购买渠道有无问题?对此种材料的物性熟悉吗?(如流动性如何?要设计多大的流道和浇口等等)2,是否会有熔接线的出现?具体位置?如何避免或移位?
3,用什么包装?有没有风险?
4,其它_______________
备注供应商对自己做出的DFM评估负有重要的责任,将直接影响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量产时的稳定性,所以请在评估时务必注意细节,参考以上要求逐条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