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四章 地震作用
普通地质学Word版37页word文档
普通地质学(Word 版)Holly07.11.22第一章绪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资源与环境地学基础的研究内容和要求;课程学习方法问题;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和研究方法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资源、环境、人口1、基本概念资源-----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们所利用的自然物质,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
包括: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自然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可更新资源——土地资源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总体。
包括: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天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源的总合社会环境: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2、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繁衍下去的关键问题:社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为了现代和后代人类而保护和改善环境——1972第一次联合国环发大会(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致损害未来人类利益——“地球宣言”1992第二次联合国环发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二、资源与环境地学基础的研究内容和要求1、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性学科地学: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景观的地学分支地质学——研究地球和地壳的形成演化、物质组成及其运动、构造变动的地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大气的一门学科,是地学两大体系(地理学、地质学之一),侧重与研究地球和地壳的形成演化、物质组成及其运动、构造变动,研究地面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查明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研究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研究对象:组成地球的物质;阐明地壳以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地球的历史;地质学的应用问题;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综合性研究)环境地学:研究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各种关系的学科研究对象:地质环境本身的自然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环境及其对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2、学习目的和要求目的: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资源与环境观,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要求:概念清楚、观念和思路正确;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鉴定技能学习方法:理论学习----概念:对自然现象的定义;理论:对自然现象的说明或解释;记忆:理解之后并遵循数量律;分类:对自然界的描述;实践技能----三勤:眼、手、脑三、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和研究方法(一) 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普通地质学》教案
普通地质( 教案)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期授课计划首页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普通地质绪论我们今天要学的课程叫什么呢?叫“普通地质”。
这是你们进入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习以来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什么是“普通地质”?为什么学?学些什么?怎么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两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同学们对地球了解吗?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平原,有海洋,有河流,湖泊,还有地震和火山,那么这些高山,平原,海洋,河流,地震,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同学们就不太清楚了。
我们先观看一段录像,粗略地了解一下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地质学,他的任务是什么?包括那些内容?有那些分科?第一节地质学的任务、内容与分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来自地球。
因此就必须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规律以及地球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就要研究寻找地下资源的技术方法。
这样就形成了一门科学——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上层的岩石圈。
1.地质学的任务①研究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②查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③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降、滑坡以及生物大量灭绝等地质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和规模;④评价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划分成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①研究地壳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②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演化规律;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③研究地壳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物理学;④研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矿床学;⑤研究地下资源的找寻和勘探方法;有找矿勘探地质学、探矿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学;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⑦研究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工程地质学;⑧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有环境地质学。
地震作用课件PPT
底部剪力法是把地震当作等效静力,作用在结构上,以此计 算结构 的最大地震反应。可以简述为首先计算地震产生的结构底部最 大剪力, 然后将该剪力分配到结构各质点上作为地震作用,由此而得名。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9— 2001)规定: 高度不超过 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 比较均匀 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 简化方法。
附加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可表示为:
表5.5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内框架房屋是指房屋内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梁搭在外围砌体墙上的一 种混合结构承重的房屋。由于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和结构组合在一起,而两种结 构的自振特性差异较大,导致这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也很差。地震时,外纵 墙承受地震作用出现裂缝、外闪破坏,导致内框架破坏,房屋倒坍。考虑到内 框架结构中单排柱内框架的震害较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取消了单排柱内框架房屋,但允许采用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结构按 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只考虑了第一振型的影响,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 的小建筑物时,由于该部分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在地震中相当于 受到从屋面传来的放大了的地面加速度。根据顶部与底部不同质量比, 不同刚度比以及场地条件的结构分析表明,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这类 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时应乘以放大系数3。
这样,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只考虑一个自由度,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就可写成:
此时,结构顶部的水平地震作用为按式(4-96)计算的Fn与ΔFn 两项之和,如图5.28(c)所示。
3.突出屋面地震作用放大 历次震害表明,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如电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十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012-12-20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石,在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 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等变化而 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
第一节 变质作用的因素
16.1 变 质 作 用 的 因 素 ( 温 度 )
16.4 变 质 矿 床
主要矿床有:区域受变质铁 矿床;区域受变质磷矿床; 区域变成石墨矿床。如:鞍 山沉积变质铁矿床、新海连 市沉积变质磷矿床。
三、混合岩化矿床
在混合岩化过程中,由于广泛而强烈的热液交代作用,交代重结晶作用,使成矿物 质产生迁移和富集,形成的矿床。 主要矿产有铁、铜、铀、稀土元素等金属矿产及硼、白云母、磷灰石、刚玉、石墨等 非金属矿产。
上述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只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某种因素 起主要作用而已。
第二节 变质岩的特征
变质岩最主要的特征是:岩石重结晶明显、岩石具特有的结构和构造。
一、变质岩的矿物
16.2
一部分矿物是在原岩中也存在的矿物,如石英、
变 质 岩 的 特 征 ( 矿 物 ) 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以及方解 石、白云石等。 还有一部分矿物是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较低,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不完全,保留有原岩的结 构。
如:变余泥质结构(板岩)、变余斑状结构等。
变 质 岩 的 特 征 ( 结 构 )
16.2
三、变质岩的构造
变余构造——岩石变质后仍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如:变余层状构造、变余波痕构
造、变余气孔构造等。
变成构造——原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构造。如:斑点构造(斑点板岩)、板
普通地质学
岩石温差风化过程示意图
物理风化作用
2 、 冰劈作用是指由于气温的变化,岩石裂隙中
的水反复结冰和融化,从而造成岩石裂隙不断扩 大,使岩石发生崩解作用。
冰 劈 作 用
3、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是指由于岩石裂
隙中的盐类反复结晶、潮解,使岩石崩解 的作用。
二、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的化 学分解,使造岩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成份上 的变化。在分解过程中,原先存在的矿物被 转化成另外一种成分和物理性质不同的新矿 物。 1.溶解作用: 指岩石中矿物溶解于水而产生分解的过 程。
监督培训
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山地: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地形起伏高差在200米的隆 起地形。呈线状延伸的山地叫山脉,在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 相邻的山脉称山系。 丘陵:指海拔在500米以下,具有一定起伏的低矮地区,其相 对高差只有几十米而不超过200米, 平原;指面积广阔、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高程在500米 以下的地区。 高原:指海拔在高程500米以上,地势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广 阔地区。 盆地;指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间相对凹下且较平坦的地形。 裂谷系统:指大陆上的一些规模宏伟的线状低于洼谷地,其 延伸可达数千km,宽仅数十km,两壁(或一壁)为断崖。 海底地表形态;主要有洋脊和海岭、大洋盆地、海山、岛弧 与海沟、大陆架与大陆坡。
甘肃酒泉月牙泉
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 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 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 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 回四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 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 和泉水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 共存状态。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 碧水粼粼。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PPT学习教案
1.沉积物的来源
以由河流携带而来的碎屑物为主,少 量来自湖岸带湖浪侵蚀
罗布泊
2.沉积物的特点
青海湖的机械沉积物平面分布图 1—砾石;2—砂砾;3—砂;4—粉砂和淤
泥;5—淤泥;6—生物暗礁
具明显的环状分带现象:
湖岸边缘和三角洲处为较粗碎屑(砂砾、砂
粒)沉积,愈向湖心沉积物愈细(粘土)
2.海成湖泊
在滨海区的海湾地带,由 于沉积作用使海湾逐渐封 闭并与大海隔离而形成的 湖泊,如杭州的西湖,江 苏的太湖。
可自行安装免费软件flash player进行播放
幻灯片:西湖美景
第4页/共19页 可自行安装免费软件flash player进行播放
9.1 湖泊概述(成因)
3.熔岩湖
泊
——在岩溶地区由于陷坑,落水洞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如昆明的黑龙潭。
在冲积平原三角洲上,由于洪水泛滥, 在低洼处形成沼泽;
海岸带的沼泽化; 海湾地区的潮间带也可能形成沼泽潜水
面靠近地表,在低平的地方形成沼泽。
第16页/共19页
潮湿气候区湖泊沼泽化示意图
A—发展初期,河口处形成小规模的三角 洲;B—发展中期,三角洲进一步扩大, 湖滨逐渐沼泽化,形成湖滨沼泽;C—发
2.非吞吐湖
只有湖水外流,往往是河流的源头 ,如西藏南部的玛那萨罗沃池。
鄱阳湖
3.终点湖(河口湖)
有入无出,河水流入湖中而终止,如 青海湖、宁夏的吉兰泰盐池。
青海湖
第6页/共19页
9.1 湖泊概述(分类)
(二)按湖水含盐分的程度分类
1.咸水湖(矿湖、矿化湖)——湖水含盐量大于24.7‰,是重要的盐矿产地。
具有良好的水平层理
常含有动植物化石 3.沉积物是湖泊消亡的主要因素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冰川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7.
1
冰 (二)成冰过程
川
概
太阳辐射
压力、温度 压力(重力)
述
(
新鲜雪花
粒雪
冰体
运
重结晶
反复融、冻
流动
冰川
动、
基
本
二、冰川的运动
类
型 ) 冰川的重要特征是不停运动,但其运动速度非常缓慢,多数观测点的年流速只有数米到数十米。
三、冰川的基本类型
按冰川的规模大小、外部形态特征分为:
大陆冰川
搬 运
大小混杂,无分选性,砾石与粘土共存;
与
有的冰碛砾石表面具有磨光面和擦痕,冰擦痕常有平行的或
沉
交叉的钉头鼠尾形。具有擦痕的冰碛石称为条痕石;
积 作
绝大部分碎屑棱角分明;
用
不具层理构造。
(
冰
碛
物
及 三、冰碛地貌
冰
碛
地
冰碛丘陵——由于冰体融化,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在底碛上,称为基碛,
代,随后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冰期:南华纪(7亿
年前)、石炭-二叠纪(3亿年前)以及第四纪
(200万年前)。
庐山刃脊与冰蚀谷
第四纪以前的冰川活动形成的地貌形态早 已被破坏殆尽,主要是根据冰川堆积物— —冰碛岩及寒冷生物化石的出现来判定。 因此第四纪是研究古代冰川的主要对象。
第9页/共12页
7
.
4
一、冰期和间冰期
貌 ) 在地表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有些则沿谷地两侧形成中碛堤和侧碛堤。
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时,即冰前位置稳定,大量冰碛物被送到冰 川前端堆积构成的弧形高地。
终碛堤的位置指示冰川前端所到的边界,由此可以推知古冰川活动的范围和运动特点。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补充版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概念汇总第一章绪论1.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2、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3、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5、地球:包括固体地球以及环绕着它并与其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水、生物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天体。
6、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7、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体称为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第二章矿物1.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2.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53.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54.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5.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蜕变(衰变)6.某一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7.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58.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69.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准矿物10.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结晶质(晶质)11.不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12.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质13.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谷底部分
河 流 的 地 质 作 用 ( 侵 蚀 作 用 )
5.3
谷坡——高出谷地两侧的斜坡 谷岸(谷缘)——谷坡上部的转折处
河谷组成要素示意图
A-河床;B-河漫滩;C-谷缘;D-谷坡。①谷底;②谷坡
(一)河流的底蚀作用
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底的冲刷作用,称为底蚀作用,又称为下蚀作用。 5.3 河 流 的 地 质 作 用 ( 侵 蚀 作 用 * 底 蚀 )
河漫滩 是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扩大的产物。在丘陵和平原区,其宽度在数米到数十千米以
上,并普遍发育有河流冲积物二元结构。 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由于河床长期往 复摆动河漫滩不断发展扩大并连在一起。 从而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 游平原。
3.三角洲
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动能明显减弱, 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沉积,其形状一般是呈向 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平地。
峡谷急流瀑布
在河流上游,河底纵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最为强 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溯源侵蚀
河流自形成之后,河谷有向源头发展增长河谷长度的趋势,这 个过程称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也称为向源侵蚀。
河流袭夺
当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有可能发生河流甲溯源侵蚀进入河流乙的河 谷内,因甲河床比乙河床低,于是河流甲把河流乙的水夺走,这种现象称河流的袭
第四节
5.4 构 造 运 动 对 河 流 的 影 响 ( 河 流 阶 地 )
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通过长期侵蚀与沉积改变着它的纵剖面,向均夷化方向发展是河流衰老的过 程。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一旦变化,主要是新构造运动,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
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填空题——第三章 判断题)【圣才出品】
21.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______、______、密度和比重 【答案】解理、断口
22.矿物的有些特殊性质,如发光性、磁性、______、______、特殊的味道等仅存在于 少数矿物中。这些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定矿物之外,在工业上也具有相当价值。
【答案】超基性岩 、<45%、基性岩、45~52%、 中性岩、52~65%、酸性岩、> 65%
27.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另一是______。某地层产状测得为 30°∠56,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年代、绝对年代、走向为 120°或 300°、倾向为 30°、倾角为 56°
6.断层按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 / 1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7.划分板块的依据是板块边界,板块边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
【答案】整合、角度不整合
18.中国现已发现______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______种。 【答案】171、158
19.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 3、4、7、9 的矿物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 1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8.矿物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可见光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颜色 条痕色 光泽 透明度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对密度较大(2.94)。
15.6 主 要 的 岩 浆 岩 ( 基 性 岩 类 )
辉长岩
基性深成侵入岩。黑色、灰色或深灰色,粒状结构、块 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辉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 角闪石、黑云母等
玄武岩
辉长岩
基性喷出岩。黑色、灰黑色,变化后呈暗红色、暗绿色。斑 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常具气孔状构造或气孔被其他矿物充 填形成杏仁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
黑曜岩 一种酸性火山玻璃岩。黑色或红黑色,具光滑的及标准的贝壳状断口,
边缘微透明。
浮
岩 一种多气孔的玻璃质岩石。状似炉渣,颜色浅淡,多为白色、灰白色,
质轻(相对密度0.3~0.4)可浮于水。
第七节 岩浆作用与内生矿床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称为内生矿床。形成内生矿床的地质作用称为内生成矿作用。
一、岩浆矿床
普通地质学
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宇飞 制作
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形成、活动以及冷凝的全部过程。岩浆的作用方式
有两种: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第一节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15.1 喷 出 作 用 ( 火 山 构 造 )
一、火山构造
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等。
细晶岩 具有细粒结构的浅色脉岩。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花岗细晶岩。 煌斑岩 深色脉岩的总称。主要由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
石等组成,间有长石。根据矿物成分可分为云煌岩(以黑 云母为主)、闪辉煌斑岩(以角闪石、辉石为主)等。
六、火山玻璃岩类
指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迅速冷却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一种玻璃质结构岩石。
安山岩
主 要 的 岩 浆 岩 ( 中 性 岩 类 )
【创意版】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docx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1.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8.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
13.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6.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千米深度。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泉的分类
根据成因分
①接触泉;②侵蚀泉 ④断层泉;⑤溶洞泉
③裂隙泉;
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
①上升泉;②下降泉
按泉水温度
①冷泉;②温泉
温泉是地热异常的一种显示方式,第是5页地/下共热14能页的天然露头。
6
.
1
地
下
水
概
述
(
泉
及 其
地下热水
分
类
)
影视:地下热水 来源:第武6汉页/地共质14学页 院电教室
地
是有了一定的静压力,称为承压水。
下
水
概
述
(
基
本
类
型
)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如果承压水的静水压力所达到的水头高度超过井口地面时,则 自行喷溢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第4页/共14页
6 . 1 地 下 水三概、述 (泉泉及及其其 分分类类)
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称为泉。
泉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谷 中及山麓边缘,平原地区极为少见。
作业及思考题
1.透水层、不透水层、弱透水层分别包括哪些岩石?
2.绘图表示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承压水的构造条件、 水的运动。试说明找寻地下水的有利位置。
3.我国桂林旅游区属于何种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4.你的家乡或你熟悉的地方,地下水属于那种类型? 有何特点?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主要分布在洞穴内、裂隙中和泉的出口处, 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过饱和沉积作用 A.溶洞滴石 B.泉华 C.岩脉、矿脉、模树石(假化石) 石化作用:包括矿质充填作用和置换作用
溶洞中石笋和石钟乳的形成示意图
普通地质学 (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四章 风化作用
溶解物质——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一部分是以溶液形式被水带走(K、
Na、Ca和Mg等元素的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及少数Mn、P的氯化物)。 这是化学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是SiO2以胶体溶液形式被水带走。
难溶物质——一些相对不活跃的元素(如:Fe、 Al)残留物在原地形成褐铁矿、粘土
矿和铝土矿。
二、化学风化作用
(一)溶解作用
水是溶剂,自然界中的水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的O2、CO2和一些酸、碱物质,因此具有较强 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大多数矿物。常见矿物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石盐、石膏、方解石、 4.1 风 化 作 用 的 类 型 ( 化 学 风 化 )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滑石、蛇纹石、绿帘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普通地质学
第四章 风化作用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宇飞 制作
风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大气、水和生物的影响下,使
岩石在原地遭受复杂的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4.1 风 化 作 用
风化作用
影视:风化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按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风化壳的分层
土壤层 残积层(碎屑层)
4.3 风 化 作 用 的 产 物 ( 风 化 壳 ) 半风化层
基岩
风化壳厚度与环境因素的对应关系
2.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情况 可以恢复古地理环境
可以帮助寻找风化壳型矿产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风化作用及其结果和风化壳的特征; 初步掌握风化作用的基本原理。
3.层裂或卸载作用
深部的岩石处于上覆岩石的强大压力之下,一旦因上覆岩石剥去,压力解除,岩 石随之而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形成平行于地面的层状裂隙。
普通地质学目录(谢文伟)
普通地质学目录(谢文伟)目录绪论第一章地球概况第一节地球的演化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第三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第五节地球的年龄及地质年代表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第一节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第二节组成地壳的矿物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三章地质作用第一节地质作用的概念第二节地质作用的能源第三节外力地质作用第四节内力地质作用第四章风化作用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第二节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第五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概述第二节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三节河流的地质作用第四节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下水概述第二节地下水的潜蚀作用第三节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第四节地下水的研究意义第七章冰川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第三节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第四节古代冰川第八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洋概况第二节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第三节海洋的沉积作用第四节海平面变化第九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湖泊概述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第三节沼泽的地质作用第十章风的地质作用第一节风的剥蚀作用第二节风的搬运作用第三节风的堆积作用第四节荒漠化第十一章重力地质作用第一节重力地质作用概述第二节重力地质作用的类型第十二章成岩作用与沉积岩第一节成岩作用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第四节外生矿床第五节外力地质作用小结第十三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第一节构造运动的特征第二节岩石的产状与变形第三节褶皱构造第四节断裂构造第五节地层接触关系第六节大地构造学说简介第七节地质图概述第十四章地震作用第一节地震概述第二节地震强度第三节地震的类型及地质现象第四节地震的分布第五节地震预报和预防第十五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第一节喷出作用第二节侵入作用第三节岩浆岩的成分第四节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第五节岩浆岩的分类第六节最主要的岩浆岩第七节岩浆作用与内生矿床第十六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第四节变质矿床第五节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岩石的循环第十七章地质年代及地史简述第一节地层年代的确定第二节地质年代表第三节地壳历史简述第十八章人类与地质环境第一节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学第二节人类的地质作用第三节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附录:实习课内容提要主要参考书目。
《普通地质学》笔记
绪论1、概念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规律。
2、固体地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3、分支学科物质组成。
地壳变形和运动方面的。
地壳历史演化。
其它。
4、研究方法历史恢复、规纳为主:工作程序:调研、推断解释、实践检验原则:将今论古基础是均变说(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
)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简单的重复。
灾变论:将地壳的演化和发展规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第一篇地球及地质作用(30)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外部层圈和地表形态1、大气圈包绕于地球,为最外一个层圈,主要由空气(O, N ,CO2)构成,可深入地下,但不超过3公里。
无上界,向上过渡为星际空间。
97%的质量聚集在地表29公里内。
对流层:距离地表10公里内的大气层。
对流层温度主要受地面辐射影响,越高温度越低,纬度不同,各地气温不同形成大气对流。
作用:气候。
2、水圈地表有70.9%为水(海洋、河流、湖泊、冰川)覆盖,地下水、岩石中的孔隙水。
它们构成一个基本连续的水圈。
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
水的循环3、生物圈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主要是地壳表层和近地表的大气圈。
绝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及水圈。
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生物成矿。
对大气环境影响。
参与地质作用。
第二节固体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征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一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
赤道半径:6378.160KM;两极半径:6356.755KM;扁率:1/298.25 2、表面特征可明显分为陆海两大部分;不论海底或陆地均有线状分布的特殊地型。
3、大陆地势线状山、面状原(平原、高原)山:成因分断块山、褶皱山高程分:低山500-1000M(海拔);中山1000-3500m;高山:》3500丘陵:《500M 相对高差200M内原:平原(海拔高程600M以内,一般低于200m;高原。
第十四章 地震作用
14.1
地震的发震过程 1.前震——局部能量释放,形成一系列小地震 2.主震——短时间内突然释放出大量能量 3.余震——释放剩余能量,形成一系列小地震 三、地震仪
地 震 概 述
( 地 震 仪 、 影 视 )
地 震 强 度
( 地 震 震 级 )
14.2
6
6.3×1020
地 震 强 度
( 地 震 烈 度 )
二、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是根据 人的感觉,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情况等综合确定的。共分 为十二个等级。 三、震级与烈度的对应关系 是相对震中而言。震中区破坏最厉害,离震中越远烈度越 低,同一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随离震中的距离而不同。
地 震 概 述
( 概 况 )
14.1
地 震 概 述
( 地 震 波 )
二、地震波——从震源产生的弹性波。 ①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推进波),使地 面上下震动。速度快达7~8KM/S。 ②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使地面左右摆动。 速度为4.5~5KM/S。 ③面波(表面波)——是由纵波、和横波在地面相遇产生 的,沿着地表面传播,速度为3.5KM/S。
地 震 的 类 型 及 地 质 现 象
( 地 质 现 象 )
(三)陷落地震 ——岩溶地区溶洞或地下河塌陷可引起地震;矿山 采空区塌陷也可引起地震,统称为陷落地震。 还有人类活动引起的人工地震等, 但规模和影响范围都非常有限。 二、地震地质现象 (一)地裂(地裂缝) (二) 微地形变化
3
(三)山崩与雪崩 14.3 地 震 的 类 型 及 地 质 现 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地震作用——从地震的孕育、发生到产
生余震的全部过程。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地点。
地
震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上的垂直距离。
概
述
小于70km为浅源地震
(
70~300km为中源地震
概 况
300km以上为深源地震
)
震中——震源垂直投影在地面上的地点。
震中距——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中区——是地震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 震域——地震在地面上波及的地区。
11
12
特征
有感地震 悬挂物体摇晃
破坏性地震,人行动 不稳,不坚固房屋均 遭破坏、地下水位变 化、地裂
强烈地震,不坚固房屋倒塌,坚 固房屋遭破坏,地裂、山崩、海 啸、滑坡,地下水位剧烈变化
第三节 地震的类型及地震地质现象
14.3
一、地震的成因类型
(一)构造地震( 断裂地震)
地
震
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地壳强烈振
中
位
定的,共分为十二个等级。
置
14.2
三、震级与烈度的对应关系
地
震
强 度
是相对震中而言的,震中区破坏最厉害,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
( 同一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随离震中的距离而不同。
汶 川 地 震
地
震
震
中
烈
位
度
地震震级与烈度对应表
置
)
震级
2
3
4
5
6
7
8
8~8.9
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4.1
地
四川汶川地震记录到27000多次余震。其中6级以上余震8次,最大余震是5月25日发生
震
在青川的6.4级地震;5级以上余震41次。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
概 述
害达12000多处,潜在隐患点近8700处,有危险的堰塞湖30多座。
( 地
三、地震仪
震
仪
、
影
视
)
第二节 地震强度
一、地震震级
普通地质学
第十四章 地震作用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 王嵩莉) 第十四章 地震作用
影 视 : 地 震
视频:地震
来源:CCTV
8.0
14.1
地
震
概
述
( 地
遇难69181人、伤374171人、失踪18498人
震
波
)
第一节 地震概述 一、地震概况
地震——是大地的振动,是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在迅速释放时地壳产生快速颤动,是
横
波
运
动
地 震
方 式
概纵 述波
(运
地动
震方
波
式
)
面波的震动方式兼有纵波 和横波的特点,因此周期 长,振幅大,是造成建筑 破坏的主要因素。
波的运动方向
地震的发震过程
前震——局部能量释放,形成一系列小地震; 主震——短时间内突然释放出大量能量; 余震——释放剩余能量,形成一系列小地震。
成都地震台记录
地 震 的 分 布 ( 世 界 分 布 )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
14.4
二、我国地震的分布
东部地区 陕、川、滇地震带 西部地震区
地 震 的 分 布 ( 我 国 )
第五节 地震预报和预防
14.5
一、地震的预报
普通观察:动物异常反应,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微地
形变化,地光、地声的出现等。
仪器监测:震前预报主要靠各种仪器监测。包括地磁、地电、
ML
E(J)
级
)
1
2.0×106
7
2.0×1015
2
6.3×107
8
6.3×1016
3
2.0×109
8.5
3.6×1017
4
6.3×1010
8.9
1.4×1018
5
2.0×1012
9
2.×1019
6
6.3×1013
二、地震烈度
唐 山
地
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是根
震 震
据人的感觉、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情况等综合确
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震级的级别计算是取距 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
14.2
地 震
目前世界上统一采用里氏震级(ML)来表示地震的强弱程度。分为九级,迄 今为止地球上发生过的地震最强的是8.9级。
强
度 (
震级(ML)与能量(E)的关系
地
震
震
ML
E(J)
14.1
地 震 概 述 ( 影 视 )
视频:地震概述
来源:影片《地震》,1973.8
二、地震波——从震源产生的弹性波。
14.1
纵波(P)——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推进波),使地面上下震动; 横波(S)——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使地面左右摆动,速度为3.2~4km/s; 面波(表面波)——纵波和横波在地面相遇而产生的沿地表面传播的波,速度约为2km/s。
二、地震地质现象
(一)地裂(地裂缝)及微地形变化
14.3
地
震
的
类
型
及
地
质
现 象
(二)山崩与滑坡
(
地
质
现
象
)
(三)喷沙冒水
(四)海啸
14.3
地 震 的 类 型 及 地 质 现 象 ( 地 质 现 象 )
14.4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一、世界地震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 洋中脊、东非裂谷等
的 类
动。世界上90%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唐山地震构造示意图
型
及 地
汶川地震在映秀附近山前主边界断层深度9.1km处,最大错动量为516cm,在中央主断层深度
质
15.5km处最大错动量为1249cm;在北川附近中央主断层深度3.6km处和深度10.3km处最大错距分
现 象
别高达1043cm和1200cm。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成因类型、地 震地质现象及地震分布。
本
章
学
习 要
学习重点
求
与
习
题
作业及思考题
地震成因类型、地震地质现象 和地震分布。
1.地震震级与烈度有何区别?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何? 2.全球及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气、地应力及重力和地下水的异常监测。
地 长期预报: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震 中期预报:未来10~20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预 报
短期预报:未来3个月内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和 临震预报: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预
防
二、地震的预防
编制地震区域烈度划分图,避免在地震活动带上建造大规模建筑物;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用人为措施逐步释放岩石因受力积累起来的能量。
(
成
因
类
型
)
14.3
(二)火山地震
火山猛烈喷发时,岩浆气体冲破地
壳上部时引起的地震。一般规模小、
地 震
强度小、影响的范围也小,仅限于
的 类
火山地区周围。
型
及
地
质
现
象
(
成
因
类
型
)
(三)陷落地震
岩溶地区溶洞或地下河塌陷可引起地震; 矿山采空区塌陷也可引起地震,统称为陷 落地震。还有人类活动引起的人工地震等, 但规模和影响范围都非常有限。破坏性最 大的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多集中在 5~ 2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