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脑梗死病人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脑梗死病人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脑梗死病人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78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记录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康复状况、住院费用等。

结果研究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Barthel指标、Fug-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值均<0.05。

结论可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对其康复进程有促进作用,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值得应用。

关键词:康复;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疾病发病具有突然性,其此疾病死亡率和残疾率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

疾病早期康复可显著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功能恢复,提升生存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为可预先确定开始和结束点的流程。

我院近年来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脑梗死患者中,其效果良好。

现纳入2组患者进行讨论。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研讨78例脑梗死患者,每组各39例。

患者均满足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所制定的脑梗死疾病判定标准,给予MRI和CT头部检查得到确诊,GCS评分均>8分,其意识均清晰,可正常沟通。

排除过性缺血发作患者、恶性肿瘤史,以及肾、肺、心等器官严重病变者。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45-71岁,平均为(62.5±5.3)岁,发病时间11-45h,平均为(28.5±9.5)h;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5-70岁,平均为(62.4±5.1)岁,发病时间11-44h,平均为(28.6±9.3)h。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告知其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做好用药、诊治等护理,告知饮食注意事项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临床上为了使脑梗塞患者在康复阶段能够更有效锻炼机体的各部分的功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将护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恢复。

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护士交接班出现漏洞的几率,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的整体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锻炼;应用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中的今天,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在不断的升高,针对临床上人数不断增多的脑梗塞患者,临床上提出来临床护理路径,使脑梗塞患者预后能够更有效的恢复机体各项功能。

一、临床护理路径临床上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特殊类型的患者给与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特殊类型护理模式,把临床路径和护理进行流程化、合理化,依据流程对患者开展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从接诊患者,一直到患者康复出院,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检查、诊断、用药、护理等各项措施制作成表格形式,以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开展的各项治疗、诊断措施为纵轴,并将表格放置到患者病房中,向患者耐心讲解每项措施的具体及可能的结果,安排护士在操作完一项措施后在表格中打“√”,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完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机体的各项功能,使患者能够早点康复出院。

二、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脑梗塞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医生和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要建立对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制定患者的整体治疗计划。

患者初入院时要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符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及职业等相关信息登记,询问患者的现病史、疾病史、过敏史等其他情况,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的营养、心理、功能等进行入院评估,有利于治疗措施的实施。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79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79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住院部神经内科收治经由门诊诊断的70例脑梗塞患者,同期收集7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

将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

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并发症病变程度较对照组轻微;实验组患者入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减轻梗死余留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可在临床开展工作和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患者脑梗塞是老年人多发的脑部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与脑组织小血管自发性闭塞、血液内不溶物堵塞血管通路导致大脑血管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变性、液化性坏死有关[1]。

脑梗塞城市居民发病率较乡镇居民发病率高,可能与城市“三高”人群基数较大有关。

此类人群体内激素代谢异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健康人群,血管内膜受损、胆固醇、脂蛋白与钙盐沉积,附着于血管壁,最终导致血管壁血栓形成[2]。

脑梗塞患者经过治疗后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出现临床相应症状,身体机能尚不能恢复正常人群水平[3]。

据国内外医学杂志报道,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4]。

为了恢复脑梗塞患者正常机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我院将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以下是详细研究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在2013年4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了70例脑梗塞患者,基本资料为:男性46例,年龄在57-78岁,平均年龄73岁,病程在3个月至5年;女性24例,年龄在58-81岁,平均年龄69岁,病程在5个月至3年半;城镇居民25例,农村居民45例。

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14例,工商从业人员11例,普通工人5例,务农人员34例,其他6例;70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均接受神经内科的药物疗法,现因病情加重,特来我科继续支持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功能锻炼,试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应用效果康复功能锻炼是脑梗塞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措施。

而常规的康复功能锻炼缺乏有效性,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视度和依从性较低,降低了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1]。

本文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特收集我院的8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的82例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MRI检查确诊,并排除肺部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失语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试验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6岁-80岁,平均年龄(61.63±12.35)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年龄(62.25±12.4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功能锻炼,试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首先是组织成立临床护理小组,并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的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宣教、教育、检查、活动、用药、饮食指导、治疗、出院指导、护理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具体护理措施为:第一天主要完成入院评估、遵医用药、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等等,并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里疏导;第二天主要进行治疗方案的讲解、合理用药、饮食控制、病情观察等干预,为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第三天主要是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皮肤护理、强化用药指导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和治疗的了解程度进行评测,并对患者的肌力进行评估,制定完善的康复训练方案;第四天和第五天主要是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病情变化,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训练的掌握情况,并按照计划开展康复训练;第六天至第十五天主要进行常规护理及为患者讲解各项检查和治疗的目的、评估患者的肌力,并积极鼓励患者持之以恒,坚持康复训练;第十六天至出院主要是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塞诱发因素的掌握程度,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肌力检测等等;最后是将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护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途径在帮助脑梗塞患者恢复健康效果进行评定与分析。

方法:选取近年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护理组,每组各70例。

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评分。

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91.43%)、康复程度(92.86%)及满意度(95.71%)明显优于对照组(78.57%,82.86%,81.43%),而护理组的并发症比率(2.86%)小于参照组(8.57%),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临床护理途径对患者进行锻炼护理,并对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恢复情况更佳且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途径;脑梗塞;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66-02脑梗塞是由于脑部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脑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表现为晕厥,昏迷或半身不遂等,患病严重者可能出现脑部组织死亡而导致致残或死亡,该病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随着临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也有了一些进展,而对于治疗后需要进行的患者康复及护理方面仍处于不理想状态,故就关于如何更好的帮助脑梗塞患者恢复健康的护理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研究。

临床护理途径作为一种系统化、人性化且更显先进的护理模式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对该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也进行了研究[1-2]。

本次观察试验是讨论在临床采用此护理模式的效果及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以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40例。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护理组,每组70例。

参照组患者男39例,女31例,年龄49~75岁不等,平均年龄(63.74±7.28)岁;观察组患者男43例,女27例,年龄50~78岁不等,平均年龄(67.62±8.32)岁。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4%。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显著,不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有利于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脑梗死几率,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康复护理脑梗死患者病发的原因是因为局部的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软化坏死[1-3]。

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都有障碍,还可能引发其他的一系列障碍,例如: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足内翻等症状的发生。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就是充分利用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可塑性促进神经的再生[4-6]。

本次研究针对在本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38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冠心病治疗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2±7.1)岁。

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小学学历10例,初中学历15例,高中学历8例,大学及以上学历5例,发病时间5~15d天;观察组男17例,女21例,小学学历8例,初中学历14例,高中学历10例,大学及以上学历6例,发病时间6~14 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對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随时观察,并且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常常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

康复功能锻炼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计划、系统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管理患者的治疗过程。

本文将以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一、引言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造成的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梗塞患者常常伴随有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功能锻炼是脑梗塞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目标明确、过程连续的护理模式,能够为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提供系统的指导和管理。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和特点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基于临床实践和临床指南,结合医护科技进展和临床资源配置的有计划、系统的护理模式。

它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合作为基础,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化的程序,指导和管理患者的诊疗过程。

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成本可控等特点,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康复功能锻炼在脑梗塞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康复功能锻炼是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科学、系统的锻炼能够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功能锻炼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2.3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在脑梗塞患者康复中,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通过系统的评估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为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提供指导和管理。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为后续的锻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规范康复功能锻炼的操作流程,包括锻炼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等,确保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锻炼。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脑梗塞的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和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然后,重点讨论了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以及应用效果的评价。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总结了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应用分析、康复效果、问题与挑战、积极作用、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脑血管病变等症状。

脑梗塞患者在疾病急性期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功能锻炼是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认知、运动等功能。

由于脑梗塞患者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康复训练不足、康复方案不科学等问题,影响康复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根据临床流程、指南和标准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可以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提高康复治疗质量,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优化康复流程、规范康复行为、提高康复效果,对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效果评价,从而深入了解其对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提高患者的康复功能和生活质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本研究旨在揭示现有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临床 护 理 路 径在 脑 梗 塞 患 者康 复 功 能锻 炼 中的应 用
单芦 莹 ( 邵逸 夫医院 3 1 0 0 0 4 )
【 摘要 】 目的: 分析井探 讨临床护理路 径应用于脑梗塞 患者康 复功能锻 炼当中的临床 效果 , 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 院神经 内科在 2 0 1 3年 6月 2 0 1 3年 1 2月所收治 的8 O例脑梗塞 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 , 并将其按照年龄、 病程等 因素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 照组 , 每组4 0例患者。在 随后的康复功 能锻 炼 中对观察 组患者提供 临 床 护理路 径护理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 分析 比较 两组患者 的护理效果 。结果 : 观察组 中患者的平均住 院时间为 l 8 . 5 d , 少于对 照组的 2 3 . 3 d ; 观察 组患者 的康 复总有效率为 9 5 . 0 %, 高于对 照组的 8 0 . 0 %, 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P < O . 0 5 ) 。结论: 在针对脑梗塞 患者 的护理 中, 对患者采取临床 护理 路径的护理 方法, 相 比于常规 的神经 内科护理 , 具有更加显著 的疗效 , 值得在今 后的临床 护理 中广泛应用 。 【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 脑梗塞; 康复功能锻炼
[ 2 ]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 M] .第 3 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4 : 2 6 9—2 7 1 . [ 3 ] 杨来珍.5 0例 阴式子宫切除术 后 的病 人 的护理 [ J ] 护 理研 究, 2 0 1 2 , 6 (1 7 )

1 25 .
非脱垂经 阴道切除术 的治疗效果显 著 , 对 患者创 伤较小 , 切 口较 小 , 可最大 限度保 留腹部皮肤完整 , 达到美观的效果 _ 3 3。术后 _ 疼痛较小 ,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且恢复 较快。 本组所有患者在 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 预后 , 均痊愈 出院 , 且 未 出现并 发症 , 因此 加强手 术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 , 术前应做好 患者心 理护理 , 做好术 前准 备工作 , 术后 应加强基础护理 、 体位指导、 引流管护理 、 会 阴护理及健康 教育 , 有 利于降低术 后并发症 发生率 , 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明确的治疗目标、规定的时间节点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指导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管理。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而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规范、个体化的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供明确的治疗目标。

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目标是恢复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身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明确具体的治疗目标,如恢复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明确的目标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定时间节点。

康复功能锻炼需要连续、系统的进行,需要一定时间来取得明显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定康复功能锻炼的时间节点,如每天的锻炼时间、每周的锻炼频次等。

通过规定时间节点,可以保证患者能够定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避免治疗间断或缺乏连贯性,提高康复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个体化护理计划。

脑梗塞患者的病情不尽相同,康复需求也存在差异。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路径中规定的康复内容和要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作者:陈红仙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的实施效果,以建立最佳的护理模式。

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指导,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以及总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文章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本院应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患者130例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5月~2013年4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130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0例。

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1.6±1.6)岁;病程1~3d;文化程度:文盲12例,小学29例,初中40例,高中28例,大学21例;职业:农民58例,工人34例,知识分子38例。

为减少变异,纳入标准为:符合最新的脑梗塞诊断标准,神志清楚的脑梗塞患者,所有入选的患者及家属均为自愿进行音乐治疗干预,并已签署相关的文件,能够积极配合相关的治疗[1]。

排除标准为:感觉性失语与混合性失语的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与肺部感染者[2]。

对这1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在其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和全身状况进行信息采集和综合评估,依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心理护理方案,实施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并使其贯穿于整个治疗期间的全过程,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2.1在患者入院时应做好解释工作,大多数脑梗塞患者都有消极、易怒、悲观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由专业的护士详细并准确客观地解答患者及家属关注和顾虑的各种并发症的问题,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参考模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参考模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

方法将1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系统的康复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掌握康复知识与技巧情况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指导后,康复效果,康复知识与技巧掌握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指导效果明显。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偏瘫康复指导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们对1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程及住院日期,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的宣教模式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72例病人,均首次发病,并经临床诊断和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脑梗死合并一侧肢体瘫痪,肌力均≤2级。

男98例,女74例;年龄48~75岁,平均63岁;左侧瘫痪94例,右侧瘫痪7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随机健康教育方式,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统一制定康复指导路径表,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每例患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路径。

具体内容:第1~3天:责任护士或当班者向患者及家属了解病史、饮食及生活习惯,解释卧床休息的机制和重要意义。

指导并示范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及更换体位的方法。

第4~7天: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并给与相应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做好解释工作,尽快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

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桥式运动。

第7~14天:对患者进行离床期的康复指导及日常生活能力指导。

对患者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体会

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体会

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体会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为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顧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护理,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传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指导,身体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患者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康复指导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标签:脑梗塞;康复锻炼;临床护理;常规护理;康复指导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等原因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2]。

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一直以来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患者没有专门的护士,都是由值班护士进行护理,由此导致患者恢复状况不好,患者护理满意度普遍降低。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某种疾病建立起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程序[3-4],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对医疗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同时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本文针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观察效果,现将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针对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为60例,女性为40例。

小学文化30例,初中文化20例,高中文化20例,大学文化30例。

患者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62±4.1)岁。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未见明显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的治疗之外,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運动功能、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实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2.5%,对照组满意度为67.5%。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标签: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433-02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脑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故有效的护理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住院期间针对特定疾病患者群体的护理模式,通过制成一个科学、实用、表格化的护理计划表,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标准化护理工作。

CNP是一种深化整体护理和整体医疗的新模式,其综合性较强,横跨多个学科[1]。

CNP不仅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促使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脑梗死住院患者,在CNP指导下,制定一系列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评估CNP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调查。

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8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

患者年龄在49-89岁,平均年龄(62.1±1.6)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为10-46h,平均时间(22.6±7.3)h。

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 例,所有患者均满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探讨了其优势、设计与实施、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结论部分指出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功能锻炼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脑梗塞,临床护理路径,康复功能锻炼,应用分析,优势,设计与实施,影响,问题与挑战,作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护理理念的更新,康复功能锻炼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可以探讨其在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从而为提高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当前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2.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功能锻炼中的优势和作用机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理论支持;3.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操作指导;4.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影响,分析其有效性和可行性;5.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和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旨在为完善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模式和机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在特定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根据循证医学的指导,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描述。

它是一种以固定时间周期为单位,透过多个临床路径进行患者护理的有效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医疗事故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性病变导致局部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

它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梗死患者需要经历急诊、住院、康复等多个阶段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化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诊断和评估阶段: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快速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确定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和方案。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指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 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规范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脑梗死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措施。

它可以规范化护理操作和医疗行为,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够得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

3. 护理措施的标准化和个性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供适用于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的基本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规划。

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护士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 管理和协调: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协调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和配合,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等医疗事故的发生。

它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程关怀和连续的护理。

5.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制定的在特定疾病或情况下,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标准化治疗计划。

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减轻医疗负担,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以下特点:1.标准化治疗方案。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路径,包括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康复等内容,使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严格按照护理路径执行,使患者的诊疗过程更加清晰、简单和明确,减少治疗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2.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制定护理路径使临床工作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和科学化,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够得到规范化的治疗服务、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合理的医疗支持。

同时,还能够通过统一管理,控制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效果。

3.减轻医疗负担。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和时间,同时所需的医疗费用也很高。

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对治疗过程进行优化和规范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降低医患双方的负担。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护理路径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需要依据科学研究数据和大量实践经验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不能操之过急。

2.追求个性化治疗。

尽管治疗方案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针对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调整。

3.护理路径需要动态调整。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后,不可能涵盖所有情况,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进程和方案,以及更新治疗手段和技术。

综上所述,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规范化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医疗负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探讨发表时间:2016-07-28T15:06:20.1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期作者:徐利霞[导读] 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管缺氧或缺血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1],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徐利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子脑梗塞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功能锻炼评分及情绪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功能锻炼;临床护理路径【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213-02 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管缺氧或缺血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1],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也有所提高,但其预后康复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康复锻炼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较差,目前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临床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是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对我院55例脑梗塞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劲干预,现报告如下。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11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45例,平均年龄(67.9±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如基础知识学习,传统健康教育等。

试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多患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帮助,如进行放松指导,鼓励安慰患者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杨明霞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14(022)007
【摘要】目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训练护理工作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筛选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对康复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总页数】2页(P66,64)
【作者】杨明霞
【作者单位】037000 山西同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4
【相关文献】
1.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J], 陈红仙
2.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J], 曹媛;
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J], 曹媛
4.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J], 杨明霞
5.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J], 赵静;周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吕瑞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吕瑞
1.3评价标准
自行问卷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程度;比较两组住院日数,参照Barthel评分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4.6软件包对收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n(%)表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以(±s)表示住院日数和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吕瑞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脑梗塞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率及护理后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可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效果及满意程度。
关键词:脑梗塞;功能锻炼;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类型,由脑部血氧供给不足引发,表现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该病根治难度较大,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长期坚持康复功能锻炼,但因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放弃率较高,预后并不十分理想[1]。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康复功能训练中,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4]石丕芝.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7):106-10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颅脑CT、MRI等检查并确诊,对于存在严重语言认知障碍、合并疾病等患者予以排除。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共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为55~69岁,平均年龄为(58.6±4.4)岁;病程为0.8~5年,平均为(3.3±0.7)年;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共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为56~70岁,平均年龄为(59.3±3.9)岁;病程为0.7~4年,平均为(3.1±0.9)年;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两组基线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2-29T16:12:10.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邹菊莲
[导读] 广西博白县中医院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自理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症,患者在接受有效的临床治疗后,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护理,才能逐渐的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

康复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病后神经功能和自理功能的暂缺[1],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不配合临床护理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训练质量对于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基于此,笔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了脑梗塞康复功能训练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年龄43~61岁,平均年龄55.8±4.7岁,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6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以时间为横轴,以患者入院至出院阶段接受的护理方法作为纵坐标,制定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图,即①第1天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脑梗塞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医院的病房环境、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的姓名[2],遵医嘱做好患者入院后的护理,同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入院宣教,讲解康复护理过程中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并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让患者保持平静的精神状态接受之后的康复训练;②第2天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授脑梗塞的相关临床知识,介绍日常饮食对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与患者一起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患者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和护理计划[3];③第3天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了解情况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进一步向患者强调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患者肌肉力量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功能训练计划,继续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④第4~11天按照制定的康复功能训练计划进行患者的康复训练,先进行简单的肢体康复训练,患者可先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在病床上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4],练习洗脸动作,髋关节和腕关节的屈伸训练,逐步让患者自己主动进行练习,3~4次/d,15min/次,语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逐步开展单音训练,护理人员先做好发音、口型的示范,再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型来纠正错误发音;⑤第11~25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起坐训练、扶床训练、伸手够物训练,待患者可以完成坐立后,指导患者进行投掷训练,可投掷沙包等较轻的物品,同时每天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和肌肉牵拉[5],以恢复患者肌肉力量,通过两名护理人员扶患者,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站立训练,依据患者恢复的实际情况,鼓励患者逐步走动,可利用墙壁、护栏走动,口音训练:采用“单词-词组-短句”方式进行发音训练[4],同时遵医嘱按摩患者的承浆、哑门、廉泉、通里等穴位,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⑥第25天~出院指导患者按照护理计划继续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出院前2d,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强调出院后继续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家属的督促力度。

1.2.2 临床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自理能力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神经功能使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 评分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6],其通过建立针对性的护理计划[3],对特定的患者,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手段为纵轴,制作一个标准流程,通过定期对临床护理路径图进行分析,发现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进措施,从而持续性的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其与传统护理最大的区别在于患者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康复护理进程,从而患者在心理上接受康复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舟军,戎燕,张丽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6-398.
[2]陈冬梅,肖嵘,陈传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275-5276.
[3]王丽,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4):140-141.
[4]王红,刘新静,赵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1):58-59.
[5]张延红,赵晓丽,王东,等.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18(10):1564-1566.
[6]符艳,姚秀高.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3):96-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