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物料损耗管理方法
物料损耗控制管理办法
![物料损耗控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66abe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1.png)
物料损耗控制是指对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生产的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下是物料损耗控制的详细流程:
1物料需求预测
通过分析历史生产数据,预测未来物料需求量,以确保充足的物料储备。
2.物料采购
根据预测需求,计划并采购物料,同时考虑物料的质量和价格。
3.物料入库
物料到达后,进行入库登记,并进行质量检查。
4.物料领用
根据生产计划,领用物料,并进行登记。
5.生产过程中的损耗监测
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以及物料的消耗情况。
6.损耗分析
对物料损耗进行分析,确定损耗的原因,并进行改进。
7.物料报废
对不能再使用的物料进行报废处理,并登记报废情况。
8.物料消耗报告
定期生成物料消耗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9.物料管理改进
根据物料消耗报告的分析结果,不断改进物料管理流程,以提高物料利用率和降低物料损耗。
10.物料计量标准设定
为了确保物料使用的准确性,设定物料计量标准,并纳入物料管理流程中。
11.库存管理
实施有效的库存管理,以确保物料的有效利用和降低库存成本。
12.合理的物料储存方式
通过合理的物料储存方式,降低物料的损耗和腐烂。
13.物料损耗控制的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物料损耗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物料管理流程。
总之,物料损耗控制需要通过多个环节的协调和管理,以实现物料的有效利用和降低成本。
物料损耗控制不仅需要严格的流程控制,还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
![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27ff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6.png)
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减少损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 目标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包括:- 监控和控制物料损耗;- 提高员工对物料浪费的认识;- 优化物料使用流程;- 实施措施以减少物料浪费;- 不断改进物料损耗管理措施。
3. 管理流程3.1 物料损耗监控- 定期对车间进行物料损耗监控,记录损耗量和原因;- 建立物料损耗监控报告,包括损耗率和损耗趋势分析;- 分析损耗数据,找出损耗的主要原因。
3.2 员工培训和意识普及- 向员工提供关于物料损耗的培训,加强对物料浪费的认识;- 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分享减少物料浪费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3.3 优化物料使用流程- 评估现有物料使用流程,找出可能存在的浪费和损耗点;- 优化物料使用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规范物料使用和管理。
3.4 实施措施以减少物料浪费- 使用量控制和库存管理系统,避免物料过度使用和过期;-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由设备故障引起的物料浪费;-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废料回收和再利用。
3.5 持续改进- 设立物料损耗改进目标,并定期评估改进的效果;- 建立反馈机制,接受员工的建议和意见;- 不断改进物料损耗管理制度,适应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
4. 监督与执行- 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执行物料损耗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 向员工进行奖惩以激励良好的物料管理行为;- 定期向管理层报告物料损耗的情况和改进措施。
5. 总结通过制定和执行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物料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建议确保制度的全面执行和持续改进,并建立反馈机制以获得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建议。
生产物料损耗管理方法
![生产物料损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682b430b4e767f5acfce7f.png)
k.该组装拉的拉长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5%,即20元。
l.该部门主管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10%,即40元。
m.包装线共有员工20人,责任赔偿比率是65%,折算金额为¥260元,平均每人承担费用为¥13元;
d.已被IQC判定为不合格但由于生产急需而作特别采用(MRB)处理的物料,在制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不在“物料损耗”之定义内。
2)制程不良
e.对于机壳、面板、导光柱、按键、包装盒、说明书、合格证等物料的外观在生产部第一个投入这些物料的工序确认出来的不良归属于来料不良,对于在后面工序发现的不良归属于生产制程不良;
物料超损管理办法
1、目的
制定物料损耗允许标准,实行物料异常损耗责任界定/担当,承担异常损耗发生费用,藉以达到有效管制物料超损,降低成本之目的。
2、定义
1、来料不良——在物料近来检验过程中发现产品不符合检验标准或样品承认书之要求,或在制程过程中发现材料本身劣质或不合格。
2、制程不良——在制造过程中因加工、组装、测试、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功能失效等。
f.对于LED灯不亮、蜂鸣器无声音、PCBA上缺件等不良在观澜PCBA检验工序确认出来的物料不良归属于来料不良,对于在后面工序发现的不良归属于生产制程不良;
3)其它
对于在制程中发现的物料不良能确认是供方造成的,其处理方案依次为采购与供方沟通换货。
2、生产部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良物料,生产部对其进行隔离并按原料、作业区分统计不良现象及数量,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表》交由品管部进行检验。
h.该组装拉的拉长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5%。
i.该部门主管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10%,
工厂物料损耗管理制度
![工厂物料损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7df3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2.png)
工厂物料损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工厂物料损耗管理工作,提高物料利用率,降低损耗,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工厂内所有物料的接收、入库、保存、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
三、工厂应建立健全物料损耗管理制度,制定物料损耗目标,加强物料损耗监控和追踪,确保物料使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第二章物料损耗的定义和分类一、物料损耗是指在物料的接收、入库、保存、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损失。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自然损耗:指由于物料的本身性质而产生的损耗,如金属氧化腐蚀、食品变质、纸张受潮等;2. 损耗率:指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因误操作、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损耗;3. 报废损耗:指因物料质量不合格、寿命到期等原因而不得不报废的损耗;4. 盗窃损耗:指由于内部人员盗窃、侵占而导致的损耗。
二、根据物料的属性和特点,将物料损耗分为原材料损耗、辅料损耗、半成品损耗、成品损耗等不同类型。
1. 原材料损耗:指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原材料的损耗,如食品加工中的削皮、切割损耗;2. 辅料损耗: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造成的损耗,如润滑油、燃料等;3. 半成品损耗:指在加工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的损耗,如半成品破损、变形等;4. 成品损耗: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成品的损耗,如包装破损、产品浸泡等。
第三章物料损耗管理责任一、各级领导干部是物料损耗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切实履行物料损耗管理职责,加强对物料损耗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二、各部门负责人应当建立健全物料损耗管理制度,明确物料的使用标准和要求,严格控制物料的采购、使用、调拨等环节,保证物料的合理使用和节约。
三、各岗位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物料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物料的领用、使用、归还等操作,确保物料的有效利用和减少损耗。
四、内部稽核部门应当定期对物料损耗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物料损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生产物料损耗控制办法
![生产物料损耗控制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9b85b7c77da26925c5b060.png)
如何控制损耗的降低
定义:是指正常情况下,原材料由于在分割、化整为零、自然损耗等原因形成的亏损。
因此,原材料损耗要分自然损耗、加工损耗。
自然损耗对象包括易风干、破碎等原材料;加工损耗包括化整为零、分割等原材料。
损耗率可以根据一定量原材料记录测试前后期的数据对比进行确定,记录下测定时的总量,经过一定时间、过程以后,再测定余量,之间的差和参加测定的总量的比值,就是损耗率。
为了科学、准确,应多选几组,取平均值。
目的:控制及管理全厂生产材料、辅料运作,使生产顺利地按量完成。
损耗目标:2.5%左右.
损耗如何计算?在制品统计、当月领用的原/次料、当月入库数、
试模打样、洗机用料.实际废料入仓数。
(以上数据记录必须当月数据,并与上月进行对比)
与损耗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领料单》
《注塑部原料计划用量表》:订单号码、订单总量、品名、计划产量、单重、订单余量,产品总重,产品水口总重、原次料总重、相对应的原料名称、色粉号,包材规格及数量。
如何控制损耗?按订单生产入库,不超订单入库,不超用计划用量,原料不多发,不重发,准确控制仓库及在制品数。
及时做好帐目,准确无误,见单作业。
降低生产线物料浪费的技巧
![降低生产线物料浪费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7b821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a.png)
降低生产线物料浪费的技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降低物料浪费是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物料浪费不仅会增加企业成本,还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来减少生产线物料浪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降低生产线物料浪费的技巧,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管理物料。
合理规划物料采购。
这涉及到生产线中所需物料的数量和种类的合理设定。
通过仔细分析生产需求,制定准确预测,可以避免因物料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浪费。
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供应链管理,可以确保及时供应合适数量的物料,减少因供应链断裂或延迟而导致的浪费。
提高物料存储和管理的效率。
合理的物料存储和管理可以减少物料损耗和过期问题。
使用标准化的货架或储存设备来存放物料,通过正确的标签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物料,避免购买重复物料或过期物料。
实施“先进先出”(FIFO)原则,确保物料的合理轮换,减少过期问题。
第三,优化生产过程。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浪费。
其中一种方法是采用精确的生产计划和调度系统,以确保每个环节都在适当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生产。
避免过度生产和过量库存可以减少废品数量。
适当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操作错误,从而减少物料浪费。
第四,培养员工意识和技能。
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降低物料浪费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向员工传达对物料浪费的重视和对降低浪费的方法的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员工应该受到奖励和鼓励,鼓励他们主动提出减少物料浪费的建议,并在实施中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反馈。
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
物料浪费问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改进过程。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物料使用情况,并制定改进计划。
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物料使用效率,降低物料浪费,并提高生产线的整体运作效率。
降低生产线物料浪费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合理规划物料采购,高效存储和管理物料,优化生产过程,培养员工意识和技能,以及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这些技巧都将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物料浪费,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工厂物料损耗管理制度
![工厂物料损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7b2b8f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6.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物料管理,降低物料损耗,提高物料利用率,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所有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节约为辅、责任到人、奖罚分明”的原则。
第四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物料损耗管理工作。
第二章物料损耗范围及分类第五条物料损耗范围包括:1. 物料在采购、运输、储存、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损耗;2. 物料在运输、储存、生产等过程中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损耗;3. 物料在报废、回收、处理等环节的损耗。
第六条物料损耗分类:1. 自然损耗:指因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物料损耗;2. 技术损耗:指因生产技术、工艺等原因造成的物料损耗;3. 管理损耗:指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物料损耗;4. 报废损耗:指因质量不合格、使用寿命到期等原因造成的物料损耗。
第三章物料损耗管理措施第七条采购管理:1. 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合理采购物料,避免盲目采购;2. 采购合同中应明确物料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及损耗率;3. 严格验收物料,确保物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八条运输管理:1.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减少物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2. 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物料防护,避免因碰撞、挤压等原因造成的损耗;3. 对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损耗。
第九条储存管理:1. 根据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环境,确保物料质量;2. 严格执行物料入库、出库制度,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损耗;3. 定期检查储存物料,发现损耗及时处理。
第十条生产管理:1.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2. 加强生产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降低操作失误造成的损耗;3. 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使用,避免浪费。
第十一条销售管理:1. 严格销售合同,明确物料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及损耗率;2. 加强销售过程中的物料管理,确保物料质量;3. 对销售过程中的损耗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损耗。
物料损耗控制
![物料损耗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d316b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2.png)
物料损耗控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高额的物料损耗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控制物料损耗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物料损耗控制方法。
1. 优化物料采购物料采购环节直接关系到物料损耗的控制。
首先,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这样可以确保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物料,并减少次品率。
其次,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预估物料采购量,避免过量采购导致物料过期或损坏。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降低物料采购成本。
2. 完善物料存储管理物料存储管理是保证物料质量和减少损耗的关键环节。
首先,企业应建立合理的仓储布局,确保不同类型的物料存放在合适的条件下,避免因不当存放导致损耗。
其次,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定期盘点物料库存,及时处理过期和损坏物料。
最后,培训仓库工作人员,提高其对物料存储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损耗。
3. 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科学的生产管理是减少物料损耗的重要手段。
首先,企业应从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角度考虑,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中的废品产生。
其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避免因生产过程中的紧急加工而导致的物料浪费。
最后,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物料损耗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4. 引入物料损耗监控系统为了更精准地控制和监测物料损耗,企业可以引入物料损耗监控系统。
物料损耗监控系统通过对物料的实时追踪和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损耗点和损耗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引入物料损耗监控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对物料损耗的全面管控,进一步降低物料损耗。
5. 加强反馈和改进机制物料损耗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生产数据,了解物料损耗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此外,企业应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参与物料损耗控制工作,不断提高物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电子厂物料损耗管理制度
![电子厂物料损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9776c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b.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子厂物料管理,降低物料损耗,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电子厂所有生产部门及相关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物料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物料损耗定义及分类第四条物料损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物料数量、质量、性能等方面的损失。
第五条物料损耗分为以下几类:1. 物料报废损耗:因物料质量不合格、规格不符、型号错误等原因导致的报废。
2. 物料损耗损耗: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物料堆放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损耗。
3. 物料误用损耗:因物料使用错误、配料错误等原因导致的损耗。
4. 物料丢失损耗:因管理不善、盗窃等原因导致的物料丢失。
第三章物料损耗管理职责第六条物料损耗管理职责如下:1. 物料采购部门:负责物料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等工作,确保物料质量符合要求。
2. 物料仓储部门:负责物料的储存、保养、盘点等工作,确保物料安全、整洁、有序。
3. 生产部门:负责物料的领用、使用、回收等工作,确保物料合理使用,降低损耗。
4.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物料损耗。
5.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物料的检验、分析、反馈等工作,确保物料质量合格。
6. 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因安全事故导致的物料损耗。
第四章物料损耗控制措施第七条物料损耗控制措施如下:1. 建立健全物料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物料管理。
2. 严格执行物料采购、验收、入库、出库等环节的操作规程,确保物料质量。
3. 定期对物料进行盘点,确保库存准确,及时发现并处理损耗。
4. 加强物料储存管理,防止物料受潮、变质、损坏等。
5.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物料损耗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6.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物料损耗。
7.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责任心,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物料损耗。
物料损耗管理规范
![物料损耗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8d973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0.png)
物料损耗管理规范1. 引言物料损耗管理,是指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物料的损耗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物料使用、减少废品、回收利用等手段,确保企业物资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面临的物料损耗问题不可避免,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因此,本文将从物料损耗管理的意义、管理方法和实施控制等方面,对物料损耗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
2. 物料损耗的意义物料损耗作为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既和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密切相关,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
因此,合理有效的物料损耗管理不仅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还是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在物料损耗管理的过程中,将物料损耗的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产生的问题,促进了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优化了物料使用和消耗,减少了生产成本和费用开支,以此来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 物料损耗管理的方法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物料损耗管理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总体来说,物料损耗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建立合理的物料损耗管理制度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生产情况和物料性质,建立合理的物料损耗管理制度,规定物料管理的职责和责任,制定细化的物料管理程序和标准,确保物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2. 完善物料记录管理监控物料消耗和损耗情况,及时记录、统计和分析物料使用和损耗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降低损耗率,提高物资利用率。
可以采用手工记录或物料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3.3. 优化物料使用优化物料使用,是物料损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减少浪费和废品的产生;通过加强对物料的监控和分析,降低物料的使用量;通过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降低物料损耗。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料损耗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加强物料回收和再利用加强物料回收和再利用,是物料损耗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控制损耗的方法
![控制损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42044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9.png)
控制损耗的方法
控制损耗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优化生产过程:通过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从而降低损耗。
2.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加强原材料和成品的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减少次品率。
3. 设立损耗控制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损耗控制指标,对每个生产阶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4. 提高员工培训和意识:加强对员工的相关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损耗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损耗控制中来。
5. 建立回收利用系统: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料和废水,建立相应的回收利用系统,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6. 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探讨降低损耗的方法和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管控。
7. 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损耗。
8. 定期进行损耗分析和评估:对损耗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
找出损耗的主要原因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改善损耗控制效果。
生产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ad3223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0.png)
生产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该条段落存在明显的格式错误,需要删除。
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员降低制造成本的意识,确保物料损耗控制责任得到落实,促进公司制造成本降低,物料损耗降低得到进一步改善。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___生产车间。
3.定义3.1 物料缺失:在生产制程中物料缺失直接影响到生产无法正常按照生产工艺规定安装,均属于物料缺失。
3.2 物料损坏:在生产制程中因员工操作不当、来料质量异常、工程设计缺陷、管理失误等导致物料不能有效使用或报废,均属于物料损坏。
3.3 物料更换:在生产制程中物料不能正常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而需更换其他物料进行生产,均属物料更换。
3.4 物料申领:在生产制程中因物料缺失、损坏、工程变更、售后翻新等而进行的物料领用,均属物料申领。
3.5 物料借用:在生产制程中因不确定因素而采用代换确定物料的性能是否良好而临时借用,均属物料借用。
3.6 物料损耗失效方式:3.6.1 产前物料核对失效:该条目未能完整呈现,需要删除。
以上为生产车间物料损耗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该制度的负责人为生产部经理,主要职责是维护制度的运行、检查、培训指导、问题点收集、处理。
在运作过程中,若遇到运作不畅等情况,请及时收集信息、研讨、纠偏、修正并运行。
若与同类相关文件有冲突时,一律依本文件执行。
该制度的变更需经过部门评审、总经办、仓储部、行政部、品质部、生产部、财务部、PMC部门会签,并由制造运营总监和总经理签字批准。
配送员在与车间组别交接物料时,没有认真核对BOM物料的型号、规格和用量等信息,导致生产制程中出现物料损坏、规格错误、短缺和来料不良等异常现象。
此外,制程操作不当或未按照生产工艺指导书作业也可能导致物料损坏或报废,而来料质量缺陷或加工操作失误也可能导致物料损坏或报废。
物料遗失或变更也可能导致物料损耗。
为了控制物料损耗,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交接员在物料交接过程中,应按照BOM表认真核查物料的规格、实发数、欠料数和外观质量等,确认无误后签字。
公司物料损耗管理制度
![公司物料损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9bbc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1.png)
公司物料损耗管理制度一、概述物料损耗管理是公司生产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公司物料损耗,规范和优化生产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生产车间的物料损耗管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物料的损耗管理。
三、责任部门1. 生产部门负责对各生产车间的物料损耗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 质控部门负责对生产环节的各类物料损耗进行监督及检测,确保物料的使用与损耗符合标准。
3. 财务部门负责对各生产车间的物料损耗情况进行核算,定期报告给公司领导。
四、物料损耗管理流程1. 制定物料损耗标准公司应根据各类物料的性质和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物料损耗标准,为后续的损耗管理提供依据。
2. 监控物料使用生产车间应及时记录物料的领用和使用情况,确保物料的使用符合标准。
3. 异常损耗处理发现异常损耗后,生产部门需要及时排查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减少损耗。
4. 定期检查与报告质控部门应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的物料损耗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给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
五、物料损耗管理的重要性1. 降低成本有效管理物料损耗可以减少公司在购买原材料、半成品等方面的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2. 提高效益减少物料损耗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3. 提升公司形象有效管理物料损耗可以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形象和声誉。
六、物料损耗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公司领导应对物料损耗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部门执行情况符合要求。
2. 评估公司应定期对物料损耗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七、总结通过建立健全的物料损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物料损耗问题,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公司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物料损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推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生产物料损耗管理方法
![生产物料损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99ba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a.png)
生产物料损耗管理方法首先,合理的物料采购策略是控制物料损耗的第一步。
企业在采购物料时要选择优质供应商,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同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以减少物料过量采购的风险。
此外,采购人员还应关注物料价格的波动和市场供求变化,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以避免因物料价格上涨而导致的物料损耗。
其次,加强物料仓储管理也是减少物料损耗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物料仓库管理制度,包括物料分类、标识和归档等工作。
在物料存储时要根据物料的特性和保质期进行合理的分区存放,避免物料受潮、受热或变质。
此外,要加强对物料入库和出库流程的监控,确保物料的准确记录和追溯。
第三,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是控制物料损耗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物料损耗。
最后,建立物料损耗监控和分析机制也是实现物料损耗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物料损耗监控台账,记录物料的损耗情况和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减少损耗的发生。
同时,要建立跟踪机制,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物料损耗管理的工作。
综上所述,生产物料损耗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物料采购策略、仓储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和监控分析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控制物料损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只有不断完善和强化物料损耗管理工作,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厂损耗管理制度范本
![工厂损耗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d88e5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e.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工厂损耗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的损耗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损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四条本制度由工厂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损耗分类第五条损耗分为以下几类:1. 物料损耗: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在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损耗。
2. 能源损耗:包括电力、燃料、水资源等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
3. 设备损耗:包括设备磨损、故障、维修等造成的损耗。
4. 人员损耗:包括员工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损耗。
第三章损耗管理职责第六条工厂各部门应明确损耗管理职责,确保损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能源损耗、设备损耗的管理。
2. 仓储部门:负责仓储过程中的物料损耗、能源损耗的管理。
3. 销售部门:负责销售过程中的成品损耗、人员损耗的管理。
4.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损耗的管理。
5. 财务部门:负责损耗成本核算和统计分析。
第四章损耗计量与记录第七条损耗计量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物料损耗:采用称重、计数等方法计量。
2. 能源损耗:采用能源计量器具计量。
3. 设备损耗:采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故障记录等方法计量。
4. 人员损耗:采用绩效考核、培训记录等方法计量。
第八条损耗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包括以下内容:1. 损耗类别、发生时间、地点、原因;2. 损耗数量、金额;3. 责任部门、责任人;4. 处理措施及效果。
第五章损耗分析与改进第九条定期对损耗进行分析,找出损耗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1. 对损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损耗高发环节;2. 分析损耗原因,包括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管理不善等;3. 制定改进措施,包括优化操作流程、加强设备维护、提高员工素质等。
第十条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损耗得到有效控制。
1. 落实改进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 定期检查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损耗降低情况;3.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措施,确保损耗持续降低。
SMT物料损耗原因及解决方法
![SMT物料损耗原因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537d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8.png)
SMT物料损耗原因及解决方法物料损耗是制造业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料损耗原因及解决方法。
1.原料质量不稳定:原料质量不稳定是导致物料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原料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气候、贮存条件等。
此外,供应商的不稳定质量也会导致物料损耗。
解决方法: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稳定的原料。
另外,可以加强对原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只有符合标准的原料才能进入生产环节。
2.加工过程中的误操作:加工过程中的误操作是导致物料损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误操作可能是由于工人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设备故障等引起的。
解决方法:设立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加强对操作过程的管理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操作规范,并具备必要的技能。
此外,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老化和磨损:设备老化和磨损是导致物料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设备长时间运行会导致设备磨损,影响加工质量,并增加物料损耗。
解决方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部件。
另外,可以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减少加工过程中对物料的损耗。
4.生产计划不合理:生产计划不合理也会导致物料损耗的增加。
生产计划的安排可能会导致物料的过度消耗,或者由于生产节奏过快而导致物料浪费。
解决方法: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考虑到物料的供应和加工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节奏,避免过度消耗物料。
另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整,避免造成物料的浪费。
5.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是导致物料损耗的一个常见原因。
设备故障会导致停工和生产中断,从而导致物料浪费。
解决方法: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修理设备故障。
另外,可以考虑备用设备,以备设备故障时的替代使用。
总结起来,物料损耗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来解决。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原料的质量控制、设立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及时修理设备故障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减少物料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料超损管理办法
一、目的
制定物料损耗允许标准,实行物料异常损耗责任界定/担当,承担异常损耗发生费用,藉以达到有效管制物料超损,降低成本之目的。
二、定义
1、来料不良——在物料近来检验过程中发现产品不符合检验标准或样品承认书之要求,或在制程过程中发现材料本身劣质或不合格。
2、制程不良——在制造过程中因加工、组装、测试、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功能失效等。
3、物料损耗——凡属于生产单位在产品作业制程中人为造成物料损坏或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物料遗失的,都属于“物料损耗”之范畴。
三、职责
1、生产部:负责在线不良品(含来料、制程)的反馈、请检和退库作业。
2、品管部: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及甄别材料所属供应商的评定,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
3、采购部:负责对来料不良品处理意见的评审以及最终处理决议的执行。
4、物料部:负责不良物料的管理并监督、统计并跟进落实相关部门不良品的处理结果。
5、计划部:编制物料超损标准以及相关超损物料的采购申请。
6、总监、厂长:负责争议物料、处理方案的最终裁决。
四、不合格物料界定
1、生产不合格物料界定
1)来料不良退供方
a.在我司IQC检验发现来料因为供方自身原因或者运输原因造成外观不
良、功能不良且达不到AQL接收标准,不良责任属于供方,原则上直接
退货;
b.部分电子物料(例如:激光头)IQC按照常规检验合格后入库,但部分
功能只有在生产或者老化时才能发现,如经过分析确认不是由于我司员
工、设备、操作方法、环境造成,由此造成的不良由供方赔偿相关损失,
包含连带报废物料的损失和浪费的工时等;
c.IQC按国标GB/T2828抽样方案进行检测,发现不良但又在允收范围内的
物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不在“物料损耗”之定义内。
d.已被IQC判定为不合格但由于生产急需而作特别采用(MRB)处理的物料,
在制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不在“物料损耗”之定义内。
2)制程不良
a.对于机壳、面板、导光柱、按键、包装盒、说明书、合格证等物料的外
观在生产部第一个投入这些物料的工序确认出来的不良归属于来料不
良,对于在后面工序发现的不良归属于生产制程不良;
b.对于LED灯不亮、蜂鸣器无声音、PCBA上缺件等不良在观澜PCBA检验
工序确认出来的物料不良归属于来料不良,对于在后面工序发现的不良
归属于生产制程不良;
3)其它
对于在制程中发现的物料不良能确认是供方造成的,其处理方案依次为采购与供方沟通换货。
2、生产部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良物料,生产部对其进行隔离并按原料、作业区分统计不良现象及数量,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表》交由品管部进行检验。
3、品管检验
品管部检验员对生产退料的不良数量、现象以及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再确认,确认无误后交品管部负责人签章审合格后返还生产部。
备注:若生产部对品管部处理意见有异议可请求高层领导裁决!
4、不合格品数据统计
仓管员接到生产部《不合格品处置表》后,核对物品规格、型号、数量办理入库手续。
每天对进出的不良品(含来料、制程),按来料、制程不良做电子档,在次日11:00前提交至物料部、计划部、采购部、品管部等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对不良品信息的查询。
五、物料超损统计及费用产生
1、计划部根据仓管员所发的日报表统计生产部每周所有超损物料明细(含物料名称、件数等信息),并在每月25日前将其统计汇总成册,经物料部、生产部、采购部、品管部等部门会签经厂长核准后交财务部,要求会签工作在一个日内完成。
2、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当月物料超损数量计算超损所产生的费用(直接采购成本)总额,给到生产部门主管确认。
3、生产部主管以物料超补费用总额为赔偿标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组别和每一名管理与员工承担,具体责任赔偿详见本办法第七章节。
六、物料超损费用承担与计算
1、费用产生人负第一责任:物料使用/损耗直接责任人、线长、主管
a.作业制程中人为造成物料损坏或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物料遗失直接责任
人,赔偿其该工位超损物料的20%,其费用于绩效考核中计扣。
b.该组装拉的拉长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5%。
c.该部门主管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10%,
备注:此文件要求人员定岗!
2、费用领用单位第二责任:以部门为单位
物料领用单位,以该部门全体(当事人、线长、主管除外)为责任对象,赔偿其该部门当月产生超损物料费用总额的65%,统一平均摊派于绩效考核中计扣;
案例说明:
3月份沙井研发中心在包装过程中超补物料所产生的费用总额是¥400元
整;
a.作业制程中人为造成物料损坏或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物料遗失直接责任
人,赔偿其该工位超损物料的20%,即80元。
b.该组装拉的拉长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5%,即20元。
c.该部门主管承担超损费用总额的10%,即40元。
d.包装线共有员工20人,责任赔偿比率是65%,折算金额为¥260元,平
均每人承担费用为¥13元;
七、相关支持文件
1、《质量记录控制程序》(TJQ-QP-2)
2、《进货检验控制程序》(TJQ-QP-20)
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TJQ-QP-22)
八、质量记录
1、《生产自检表》(TJQ-QP12-QR03-)
2、《生产维修过程统计表》(TJQ-QP12-QR04-)
3、《不合格品处置表》
4、《超损物料明细表》
5、《超损物料费用明细》
6、《绩效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