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课时1干旱与洪涝学案湘教版选修5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多。
二是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影响的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春旱和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探究点一我国的干旱灾害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
答案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2.从水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干旱的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2.干旱的成因 (1)降水方面:①影响⎩⎪⎨⎪⎧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 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对干旱形成有直接影响②分布⎩⎪⎨⎪⎧长江以南:7月和8月雨量偏少,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冬春连旱比较严重(2)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不平衡。
(3)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我国人口增加,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旱灾的特点与原因二、我国干旱灾害的地区差异———————应用体验不可少———————1.(上海高考)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
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对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
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
第(2)题,根据图示:2011年8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暴雨洪涝影响;南方地区受干旱影响。
洪涝、干旱——讲学案
第二节气象灾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4、学会当洪涝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探究一、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发生机制——以我国为例读图1“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1)时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季节,尤其是集中在季;(2)简述我国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2、发生机制分析:案例分析:简述A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总结:一般情况下,某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以我国为例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原因:(1)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下,受灾程度,原因是:(2)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上,受灾程度,原因是:2、我国旱灾多发中心(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旱灾频次达30%以上,请填出它们的名称:A 平原B 平原C 流域D 地区(2)从旱灾的发生季节看,我国四大旱灾中心有所不同:①我国受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A平原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称为“旱”,成因是:②B地区的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俗称“旱”,此时如受台风影响,则可缓解旱情。
B地区旱灾的成因是:③C流域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D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探究三、旱涝关系——以我国为例1、时间上的关系:想一想:(1)黄河流域每年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季节,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季节(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月,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月结论: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发生,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海河流域等地区是主要的旱涝交替地区。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 学案
4.阅读课本39页至40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总结: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5.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
6.阅读 38页“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7.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
【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达标测评】1.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2.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4.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时间气温(℃)气压(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12时前后25 1002 10 3018时前后30 990 50 23024时27 1004 10 50。
学案2:6.1.1洪涝与干旱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1.洪涝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2.干旱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基础梳理一、洪涝灾害1.定义洪涝灾害是因的降水或短时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
(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的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5)洪涝过后易发,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6)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
4.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
(2)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
广大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3.分布地区:、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4.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影响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极易引发、、虫灾等灾害。
5.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北、、西南和,其中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自主测评一、判断题1.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影响。
( )2.降水稀少的地区都会形成旱灾。
( )3.我国西北地区是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 )二、选择题4.下列关于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②地形崎岖③地势低洼④季风气候明显的地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旱灾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①滑坡②泥石流③森林火灾④沙尘暴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6.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B.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C.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D.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课堂探究探究点1 洪涝灾害【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学生回答:
热带气旋
在学案上画出热带气旋图(N、S)
学生完成学案二
读教材35页“阅读”,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读教材36页图2-2-4,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等资料及生活感受,直观感受寒潮带来的灾难,
学生讨论回答:分角色说明
(学生、司机、农民、电力工人等)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课程标准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1.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季节。(结合反气旋)
(高压、冬半年)
2.多媒体展示:寒潮路径
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蒙古、西伯利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3、寒潮的危害
(大风、急剧降温、大雪冰冻)
思维拓展:
寒潮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4、寒潮的防御
小结: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了解防御措施。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复习已学的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2
方法技巧
灾害
成因
台 风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 带洋面上的强烈发
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
侵造成大范围的剧
寒 潮
烈降温,并伴有大
风、雨雪、冻害等
现象
源地 西北太平洋
北方大陆和冰雪洋 面
时空分布 夏秋季节,东南沿 海的粤、琼、台、
闽、浙等省区
冬半年 (9 月至次 年 5 月 ) ,除滇南、 青藏高原、台湾、 海南外大部分地区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 2 课时 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
风 学案(湘教版选修 5)
【学习目标】 1. 能概括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特征。
2. 会独立分析并明确
阐述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 3. 掌握寒潮及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其主要危害,
能在图中指出寒潮入侵和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路径。
气上升,水汽凝结成云而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是台风
? ________的主要来源。二是受 ?
____________ 的影响,四周的空气 ? ____________ 靠近台风中心,湿热空气从高层辐散流走。 如此循环,导致台风的形成。
3.台风的路径: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
5~ 10 月,尤以是 ? ________月最多。
主要危害
主要有强风、特大 暴雨和风暴潮
强烈的大风、降温 天气使农作物和牲 畜受到冻害, 交通、 通讯和建筑物受到
很大影响
1.寒潮南下途中产生的锋面具有冷锋性质。 2.寒潮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下降。 3.寒潮锋面形成的降水在淮河以南地区的几率大些。
(P 42)
1.东北地区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的次数最多。 2.平原地形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山地地形可阻挡冷空气的南下,减弱其强度。
高中地理 2. 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1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我国的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成因。
2.会独立分析并明确阐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3.提高对干旱、洪涝灾害成因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错误!错误!b5E2RGbCAP2.我国旱灾的成因错误!p1EanqFDPw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⑰________所形成的,我国夏季的⑱____________和⑲____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DXDiTa9E3d2.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⑳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递减,所以__________地区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________季。
RTCrpUDGiT3.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________原因。
我国河流上游地区的________面积缩小、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5PCzVD7HxA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旱灾的特征1.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次数多 B.持续时间长C.影响范围广 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考查点2 旱灾的成因2.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考查点3 洪涝的成因3.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有(>①锋面雨带 ②热带气旋 ③寒潮 ④西风带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考查点4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B .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C .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D .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方法技巧练方法 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A .暴雨洪水B .融雪洪水C .冰凌洪水D .其他洪水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多旱灾。
高中地理 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2节 中国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第1课时台风和寒潮灾害●课标要求分析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分布区域。
●课标解读1.说明我国台风、寒潮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运用地图,说明台风、寒潮的影响。
3.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台风、寒潮的危害。
4.了解我国台风、寒潮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5.运用地图分析台风、寒潮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新课导入建议2012年11月4日,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北京暴雪连降40小时,西部、北部山区交通受阻,3.6万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
或展示近几年寒潮、台风灾害的图片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1.分布(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省区: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最为严重, 江苏、广西次之2.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1.登陆我国的台风为什么对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影响最为严重?【提示】 台风多在这些地区登陆,由于这些沿海地区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台风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1.分布(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2.危害(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电力、通信中断。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情景设计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旱灾1.旱灾的三大特征(1)出现的次数多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严重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
(2)持续时间长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旱灾,并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
(3)影响范围广1950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农田干旱面积达2000万公顷,因旱灾每100亿千克。
做教材第3页活动题【点拨】: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探究活动: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江淮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2.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长江以南华北、东北西南(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水土资源不平衡(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思考: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的原因?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二、我国洪涝灾害1. 洪水的成因锋面雨带、热带气旋→降雨(尤其暴雨)→洪水2. 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南方地区【点拨】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南方雨季时间长思考:南方的雨季为什么比北方长?【补充】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所以造成:1、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分析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理解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掌握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每种气象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
【学习难点】每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干旱的主要特征:一是________多。
平均每________年发生一次。
二是________长,经常出现________,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________________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________、________高于南方地区。
2、我国旱灾的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的________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月和8月降水较少,易形成________;华北、东北地区,易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西南地区________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________、耕地少,北方________、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________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
其一是我国耕地________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是我国北方地区________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________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________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_________所形成的,我国夏季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导学案
(问题一)什么是干旱?发生干旱就一定会发生旱灾吗?
(问题二)读我国旱灾出现次数分布图,说出我国旱灾分布地区。
)根据屏
.播种面积增加。
用水、工业用水增多。
(问题
小结我国旱灾的基本特征
特征:出现
成因
降水方面
「①
影响:V②
1.
2.
分布:
1长江以南:J7月和8月雨量偏少,易产
2华北、东北:
2)水资源方面:
3)社会经济方
I耕地
II.北方
III .我国人口增加,.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问题四)读图说出中国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解释不同洪灾发生区的发生时间差异。 (问题五)根据屏幕资料分析,
小结中国洪涝灾害发生的
自然原因:由降水尤其是
I.夏季的
气候异常所导致的
人为原因
形成的。
,长江流域洪灾发生的原因(
2.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2)
(3)
(4)
以干旱和洪涝为例,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类型和分布地区 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能说出中国主要洪涝灾害的分布地区
能根据高中气象气候学知识分析中国旱灾和洪涝的发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1.中国旱灾和洪涝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涝灾情特点。 【教学步骤】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
【高考例题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三.旱涝关系
学案8:6.1.1洪涝与干旱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时1 洪涝与干旱一、洪涝灾害1.概念洪涝灾害是因的降水或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
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形成原因从气候因素看:主要是亚热带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影响洪涝危害巨大,淹没、、破坏、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洪涝会引发泥沙淤塞、等生态问题,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分布非洲、亚洲和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的旱灾最严重。
3.影响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和。
干旱还会引发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极易引发沙尘暴、、虫灾等灾害。
合作探究知识点1 洪涝灾害问题探究材料一位于南亚的孟加拉国是一个土地十分肥沃的国家,然而水灾却极为频繁。
正常年份,全国国土面积的18%会遭到洪水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材料二孟加拉国地区略图(如图所示)。
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探究孟加拉国水灾频发的原因。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例题1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滞纳洪水的地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滞洪区主要分布在( )A.河流中下游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C.河谷地带D.北方地区(2)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较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对点训练1.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能称为灾害B.洪水是洼地积水不能排除的现象C.洪水就是洪涝D.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境内易发洪水知识点2 干旱灾害问题探究材料一2018年入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94.5%的地区先后遭受干旱,出现了60年罕见的旱情,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范围最广的一年。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灾则还要看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程度。
标
主
导
学
课
课
时
堂
作
互
业
动
探
究
菜单
XJ·地理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
时
教
我国的洪涝灾害
图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解
教
1.成因
读
学 方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 暴雨 所形成的。
案 设 计
当
①夏季的 锋面雨 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
堂 双
基
课 前
天气因素。
达 标
动 解
读
教 学
平衡。
方
案 设
(3)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计
①耕地 复种指数 的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当 堂 双 基
课
达
前
自
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标
主
导 学
③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而工业
课
课 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时
堂
作
互
业
动
探
究
菜单
XJ·地理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
时
图
教 法
●课标解读
表 活
分
动
析
1.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的三大特征。
解 读
教
学 方
2.结合我国的气候、水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的因素,
案
设 使学生理解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的成因。
计
当 堂 双
课
3.结合我国的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方面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卜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台见、嘰潮、旱灾和洪涝寅赛的危需>•理解台凤、塞潮、千旱、洪涝的成因一了無黔响我国的台凤、寒潮.干旱、濟涝的主姿持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 “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 分布(1) 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 移动路径: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逆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3) 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一伏牛山一武陵山一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 危害(1) 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 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 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⑷ 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 分布(1) 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 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1) 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 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 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 分布(1) 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水文灾害多发区学案 湘教
水文灾害多发区【考点精讲】1. 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该图利用坐标柱状图的形式表明我国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
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从1950年到1990年;纵坐标表示经济损失;1983年的经济损失最大,1967年的经济损失最小。
总之年年有损失,年际变化差值较大。
说明:我国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虽然人类难以改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从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降低生态脆弱性等方面减轻灾情。
人类的合理活动,如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都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威胁。
【典例精析】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年,洪峰流量是434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8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5.94米。
材料2:长江水系图。
(1)试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
(2)简要说明防御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思路导航:该题以统计资料作为背景考查洪灾的形成原因及针对性措施,洪灾的形成与自然原因中的降水和地形有关,降水越集中,地势低平时越易形成洪灾;此外,也和人为原因有关,如滥砍乱伐、围湖造田等。
我们在采取措施时应针对原因进行,尤其由人为原因导致的灾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植树种草、退田还湖措施,会更有效地防治洪灾。
答案:(1)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
(2)做好流域内的植被保护,修建防护林;退田还湖,保护湖泊湿地;疏通河道等。
随堂练习: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年3月8日电:2008年末,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防洪库容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具备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因此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 300多万亩农田、1 500多万人民群众的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多。
二是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影响的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春旱和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探究点一我国的干旱灾害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
答案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2.从水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北方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北方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③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干旱(1)我国旱灾的三大特征我国的旱灾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我国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3)我国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多发的原因[误区警示] 我国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区并非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
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常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2.形成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答案 1.C 2.A解析我国江南地区7、8月份由于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少雨天气,出现伏旱。
探究点二我国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1.比较法理解我国洪水灾害类型洪水灾害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出现时间其他特点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降水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4~9月(1)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2)主要有台风暴雨和梅雨锋暴雨两类(3)暴雨的时空分布与洪水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4)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平原危害最大融雪洪水西北、东北高纬度山区受气温升高影响形成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洪水(1)洪水受气温影响较大(2)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山区冰凌洪水河流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的河段受河道流向制约,下游先封冻,上游河水水流不畅溢出两岸或低纬度上游河段的冰先融化,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并溢出两岸形成初冬河流结冰或初春河流融冰(1)受气温影响较明显(2)受河道流向制约明显(3)只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段(4)我国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的部分河段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方法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来水量大或速度快:①气候——降水多且集中,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②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④地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如山地、丘陵地区多发生山洪。
(2)排水不畅: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水;②河道弯曲,排水不畅;③河道淤积;④占用河道。
(3)调蓄能力差:①围湖造田;②泥沙淤积。
3.图示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1)白天气温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积雪、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洪水冲刷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农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
解析(1)依据图示地区经纬度判断,该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形成洪峰,夜晚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洪峰消退。
(2)春季洪水会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洪水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1.下列不是我国干旱灾害多发原因的是(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土壤保水性能差答案 A解析干旱是土壤和空气中缺水的现象,因此干旱的成因既与气候有关,也与土壤有关。
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答案 D解析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严重。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段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发。
5.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
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加剧土地荒漠化(或草场退化)。
(2)①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③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④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⑤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
旱灾导致水资源紧张,危害农牧业,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2)题,为减少灾害损失,当地政府要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如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1.对我国干旱季节分区的正确认识是( )A.东北地区以夏秋连旱为主B.华北地区为全年干旱区C.江淮地区以夏秋连旱为主D.西南地区为四季无旱区答案 C解析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春旱和春夏连旱为主,西南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干旱。
2.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 )A.出现次数多B.持续时间长C.影响范围广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答案 D每年梅雨期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往往出现旱灾。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长江流域的旱灾一般为( )A.春旱B.秋旱C.伏旱D.冬旱4.此干旱成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C.夏季风由内陆吹向沿海D.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答案 3.C 4.A解析长江流域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伏旱天气。
下图为“1969年~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6.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答案 5.B 6.A解析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受灾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复杂度指数波动较大,且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