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统计相关分析报告习题
第七章 相关回归分析 思考题及练习题

实用价值越小。
1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14、在简单回归直线
中,
表示( ) A、当
增加一个单位时,
增加
的数量 B、当
增加一个单位时,
增加
的数量 C、当
增加一个单位时,
的平均增加值 D、当
增加一个单位时,
按一定数额变化时,变量
也随之近似地按固定的数额变化,那么,这时变量
和
之间存在着(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直线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18、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为( )
A、单相关
B、无相关
C、复相关
D、多相关
19、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 )。 A、低度相关关系 B、高度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显著相关关系 20、已知
第七章 思考题及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1、 在相关关系中,把具有因果关系相互联系的两个变
量中起影响作用的变量称为_______,把另一个说明观察结果的
变量称为________。
2、 2、 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程度分有________相
关、________相关和_______相关;按相关的方向分有________
E、 E、回归方程实用价值大小的指标 10、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类型有( )
A、函数关系 B、回归关系 C、相关关系 D、随机关系 E、结构关系 11、相关关系种类( ) A、从相关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B、从相关形态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C、从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零相关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 河南电大 贾天骐解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 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 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 )答案:×题目2: 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 )答案: √题目3: 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4: 若变量的值增加时,变量的值也增加,说明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的值减少时,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与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5: 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6: 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7: 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8: 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9: 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10: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 )答案: ×题目11: 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 )答案:√题目12: 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第七章 参数估计一、 思考题1. 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
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
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 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
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 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
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4. 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0。
95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5. 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 之间的关系为其中: 2222)(E z n σα=n z E σα2=▪与置信水平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量也越大;▪与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样本量与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可以接受的估计误差的平方越大,所需的样本量越小。
人大版统计学 习题加答案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填空1、下表为两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数据:则A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B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A 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1%的绝对值为,B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1%的绝对值为。
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3、年劳动生产率r(千元和职工工资y (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110x=,这意味着120y+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职工工资平均。
4、拉氏价格或销售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是选期,而派许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则选期。
5、动态数列的变动一般可以分解为四部分,即趋势变动、变动、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二、选择题1.反映了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为一种近似直线的持续向上或持续向下或平稳的趋势。
A长期趋势因素B季节变动因素C周期变动因素D不规则变动因素2.是经济现象受季节变动影响所形成的一种长度和幅度固定的周期波动。
A长期趋势因素B季节变动因素C周期变动因素D不规则变动因素3、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A、趋势B、季节性C、周期性D、随机性4、在使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如果时间序列比较平稳,则平滑系数α的取值(A、应该小些B、应该大些C、等于0D、等于15、某银行投资额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10%,2005年比2003年增长了15%,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A、15%÷10%B、115%÷110%C、(110%×115%+1D、(115%÷110%-1三、判断1、若1998年的产值比1997年上涨10%,1999年比1998年下降10%,则1999年的产值比1997年的产值低。
(2、若三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9%、8%、10%,则三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 (。
3、去年物价下降10%,今年物价上涨10%,今年的1元钱比前年更值钱。
(。
4、若平均发展速度大于100%,则环比发展速度也大于100%。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报告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报告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A.数量关系B.变动关系C.因果关系D.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2.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自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3.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食收获量之间关系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面积之间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总成本之间关系4.正相关的特点是A.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B.两个变量一增一减C.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D.两个变量一减一增5.相关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变量之间A.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B.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关系C.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D.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6.当自变量变化时, 因变量也相应地随之等量变化,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7.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下降,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增加,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9.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是A.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10.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两个变量均为随机的11.相关系数A.既适用于直线相关,又适用于曲线相关B.只适用于直线相关C.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又不适用于曲线相关D.只适用于曲线相关1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不相关D.负相关13.相关系数的取值围是A.-1≤r≤1B.-1≤r≤0C.0≤r≤1D. r=014.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5.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6.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两变量间A.没有相关关系B.有曲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越强D.负相关关系越弱17.当相关系数r=0时,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B.相关程度较小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8.假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显著相关19.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0.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1.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属于A.无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无法判断22.配合回归直线最合理的方法是A.随手画线法B.半数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指数平滑法23.在回归直线方程y=a+bx中b表示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 x的平均增加量2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A.因变量的数列B.因变量的总变差C.因变量的回归变差D.因变量的剩余变差2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2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都不是随机变量27.年劳动生产率(千元)和工人工资(元)之间存在回归方程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28.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A.y=6+0.24xB.y=6000+24xC.y=24000+6xD.y=24+6000x29.用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指标称作A.相关系数B.回归参数C.剩余变差D.估计标准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C.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D.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E.年龄与血压之间的关系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A.相关系数有正负号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C.只有一个相关系数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E.两个变量均是随机变量3.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E.单相关和复相关4.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A.相关系数r=0B.相关系数r=1C.估计标准误差等于0D.估计标准误差等于1E.回归系数b=05.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5-5.6x,则A.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C.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D.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为79.4元E.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6.根据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可分为A.不相关B.完全相关C.不完全相关D.线性相关E.非线性相关7.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差8.当现象之间完全相关的,相关系数为A.0B.-1C.1D.0.5E.-0.59.相关系数r =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A.可能完全不相关B.可能是曲线相关C.肯定不线性相关D.肯定不曲线相关E.高度曲线相关10.下列现象属于正相关的有A.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愈多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耗用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工人劳动生产率越高,则创造的产值就越多11.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存在两个回归方程B.回归系数有正负值C.两个变量不对等关系D.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E.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计算12.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都是给定的变量C.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给定变量E.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13.从现象间相互关系的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A.直线相关B.曲线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E.单相关14.估计标准误差是A.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指标D.指标值愈小,表明估计值愈可靠E.指标值愈大,表明估计值愈可靠15.下列公式哪些是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回归直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y-y c )=最小值B.∑(y-y c )=0C.∑(y-y c )2=最小值D.∑(y-y c )2=0E.∑(y-y c )2=最大值17.方程y c =a+bx22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E y y x x y y x x r D L L L r C L L L r B n y y x x r A xx xy xy yy xx xy yx ∑-∑?∑-∑∑?∑-∑=-∑?-∑--∑===--∑=σσA.这是一个直线回归方程B.这是一个以X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C.其中a是估计的初始值D.其中b是回归系数E.y c是估计值18.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回归系数bA.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B.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C.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D.其数值大小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19.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存在以下关系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C.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D.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E.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2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目的是为了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21.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r=1,则A.观察值和理论值的离差不存在B.y的所有理论值同它的平均值一致C.x和y是函数关系D.x与y不相关E.x与y是完全正相关2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A.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相关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而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E.相关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回归系数三、填空题1.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称作相关分析。
《统计学》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题1、相关关系按其相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和。
2、相关系数的正负表示相关关系的方向,r为正值,两变量是;r为负数,两变量是。
3、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r=+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r=-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
4、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参数a代表,数学上称为;b代表,数学上称为。
5、分析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哪一个为自变量,哪一个为因变量,在这一点与分析时不同。
6、相关关系按方向不同,可分为和。
7、完全线性相关的相关系数r值等于。
8、计算回归方程要注意资料中因变量是的,自变量是的。
9、回归方程只能用于由推算。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相关分析研究的是( )A. 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B.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C. 变量之间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D. 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2、相关关系是()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3、下列情形中称为正相关的是( )A. 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也增加B. 随着一个变量的减少,另一个变量增加C. 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减少D. 两个变量无关4、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B、正相关C、负相关D、无相关5、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6、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B、正相关C、负相关D、无相关7、相关系数等于零表明两变量( )A. 是严格的函数关系B. 不存在相关关系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 存在曲线相关关系8、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从0到1B、从-1到0C、从-1到1D、无范围限制9、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 )A. 两变量均为随机的B. 两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 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 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1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C、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D、因变量是给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11、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b说明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因变量( )A. 变动b个单位B. 平均变动b个单位C. 变动a+b个单位D. 变动a个单位12、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负相关B、正相关C、零相关 D曲线相关13、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判断现象( )A. 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B. 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 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D. 简单相关还是复相关14、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A、移动平均法B、半数平均法C、散点法D、最小平方法15、在相关分析中不能把两个变量区分为确定性的自变量和随机性的因变量,在回归分析中( )A. 也不能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B. 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 能区分,但不重要D. 可以区分,也可以不区分16、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A、复相关B、不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17、按最小平方法估计回归方程中参数的实质是使( )A. B.C. D.18、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A、作定性分析B、制作相关图C、计算相关系数D、计算回归系数19、在线性相关条件下,自变量的标准差为2,因变量的标准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其回归系数为( )A. 8B. 12.5C. 0.32D. 2.020、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5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12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A、Y=12000+38XB、Y=50000+12000XC、Y=38000+12XD、Y=12000+50000X21、已知,则相关系数为( )A.不能计算B.C.D.22、相关图又称()A、散布表B、折线图C、散点图D、曲线图23、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A、显著相关B、高度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2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区别是()A、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用方程式表示B、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密切程度C、两者都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D、两者都不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25、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A、1B、-1C、+1或-1D、大于-1,小于+126、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D、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1、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 ( )A. 前一个是自变量,后一个是因变量B.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C. 两个都是给定的量D. 前一个是给定的量,后一个是随机变量E. 前一个随机变量,后一个是给定的量2、相关分析()A、分析对象是相关关系B、分析方法是配合回归方程C、分析方法主要是绘制相关图和计算相关系数D、分析目的是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E、分析目的是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并配合相应的回归方程以便进行推算和预测3、相关分析的特点有 ( )A. 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B. 它只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C. 可以计算出两个相关系数D. 相关系数的符号都是正的E. 相关的两个变量必须都是随机的4、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A、职工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也相应增长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5、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在于( )A. 相关关系是变量间存在相互存在依存关系,而且函数关系是因果关系B. 相关关系的变量间是确定不变的,而函数关系值是变化的C. 相关关系是模糊的,函数关系是确定的D. 两种关系没有区别6、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是()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正相关D、负相关E、单相关7、为了揭示变量x与y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运用( )A. 相关表B. 回归方程C.相关系数D. 散点图8、相关系数()A、是测定两个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指标B、是在线性相关条件下测定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C、也能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D、其数值大小决定有无必要配合回归方程E、与回归系数密切相关9、可以借助回归系数来确定( )A. 两变量之间的数量因果关系B. 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C. 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的密切程度D. 揭示它与相关系数的数量关系,即10、直线回归方程()A、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B、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C、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D、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E、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11、可用来判断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回归参数aD. 协方差E. 估计标准误差12、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y(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x(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A、0.5为回归系数B、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C、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D、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13、对于回归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B. b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C. b接近于零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不大D. b与相关系数具有以下关系:E. b满足方程组14、相关关系的特点是()A、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B、现象之间不确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C、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D、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E、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15、回归方程可用于( )A. 根据自变量预测因变量B. 给定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 给定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 推算时间数列中缺失的数据E. 用于控制因变量16、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17、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18、在直线回归方程中()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C、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19、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E、不相关20、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B、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C、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E、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给定的值21、由直线回归方程y=a+bx所推算出来的y值()A、是一组估计值B、是一组平均值C、是一个等差级数D、可能等于实际值E、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等于0(四)是非题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统计学第七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按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 可以把它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2.某集团公司为了反映所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情况,需要编制( ) A.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B.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3.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 .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 .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 .产品价格指数B .单位成本指数C .产量指数D .劳动生产率指数 5.下面属于价格指数的是( ) A .1101PQ P Q ∑∑ B .1100PQ P Q ∑∑ C .0100P Q P Q ∑∑ D .1000PQ P Q ∑∑ 6.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A .10% B .90% C .110% D .111% 7.固定构成指数的公式是( )A .001110X F X F F F ∑∑÷∑∑ B .010010X F X F F F ∑∑÷∑∑ C .011111X F X F F F ∑∑÷∑∑ D .011010X F X F F F ∑∑÷∑∑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 .产量指数B .销售量指数C .价格指数D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E .职工人数指数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B .平均数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C .平均数指数必须使用全面资料D .平均数指数可以使用固定权数E .固定构成指数受总体结构影响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同度量作用B .联系作用C .权数作用D .比较作用E .平衡作用4.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 A .销售量指数 B .销售价格指数C .总平均价格指数D .销售额指数E .个体指数5.若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时,该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到( )A.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 B.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C.企业各类职工人数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影响D.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E.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6.下列指数中,属于拉氏指数的有()A.∑∑1QpQpB.∑∑11QpQPC.∑∑1pQpQD.∑∑111QpQpE.∑∑111pQpQ7.某企业产品总成本报告期为183150元,比基期增长10%,单位成本综合指数为104%,则()A.总成本指数110% B.产量增长了5.77% C.基期总成本为166500元D.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了7044元 E.产量增产使总成本增加了9606元三、判断题1.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综合后对比。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习题答案.doc

334229.09425053.730.7863334229.0922.0889V425053.73=0.003204 245.4120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2. —iWrWl3.函数、|r| = l4.无线性相关、完全正相关、完全负相关5.密切程度6.正相关、负相关7.直线相关、曲线相关8.回归系数9.随机的、给定的10.最小二乘法,残差平方和二、 单项选择题I. B 2. B 3. A 4. A 5. B 6. C 7. D 8. B9. A 10. CII. C 12. B 13. D 14. B 15. C三、 多项选择题1. BCD2. ACD3. ABD4. ABCD5. ACE四、 计算题1解:B\=V - p 2x = 549.8 - 0.7863 * 647.88 = 40.37202 _ [£ (匕顼(X,侦)]2 '"£(x,-x )2£(y,-y )20.999834425053.73*262855.25 ;2=(1-产切 _y )2 =43.6340= 2.0889 n — 2(3) H°:”2=0,H I :”2 邳腐 _ 0.7863~S~ ~ 0.003204〃2券(〃-2)=诲(10) = 2.228t 值远大于临界值2.228,故拒绝零假设,说明月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 检验。
(4) Y f =40.3720 + 0.7863*800 = 669.41 (万元)0.0273 S' =S l + 厂 Xf =2.0089」1 + 土 +华°「647・88)2 = 2 1429 所以,Yf 的置信度为 7V n Z (X,-X )2 V 12 425053.73 95 %的预测区间为:Y f ±t a/2(n-2)S ef = 669.41 ±2.228* 1.0667 = 669.41 ±2.3767 所以,区间预测为: 664.64 < Y f <674.182解:A _ £(匕一双%一灭)—N £X ,E —£x,£匕) 乃一 Z (x,一文尸一 (£x )9*803.02-13.54*472 八= ------------------------------------ =0.02739*28158-472*472& = Y-$2X =13.54/9-0.0273 * 472/9 = 0.0727(2)决定系数: , [y (y-F )(x-%)]2 r 2 =¥,_ 盘——;=0.9723Z (x,-x )Na-V )-残差平方和^<=(l-r 2)^(y-y )2 =0.0722 (3)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 r =序=J0.9723 = 0.9861H O :A = A = O ,H 1:A W 2不同时为零厂。
统计学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二) 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B )A 、相关关系B 、函数关系C 、回归关系D 、随机关系2、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C )A 、估计标准误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 、相关系数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 )A 、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 、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 、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 、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A 、10≤≤γB 、11<<-γC 、11≤≤-γD 、01≤≤-γ5、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B )A 、越小B 、越接近于0C 、越接近于-1D 、越接近于16、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D )A 、不完全的依存关系B 、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 、完全的随机关系D 、完全的依存关系7、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C )A 、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 、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 、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D 、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D )A 、都是随机变量B 、关系是对等的C 、都是给定的量D 、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9、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x y c 856+=,这意味着( C )A 、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 、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 、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 、 如果废品率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
10、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x y c 5180-=,该方程明显有错,错误在于( C )A 、a 值的计算有误,b 值是对的B 、b 值的计算有误,a 值是对的C 、a 值和b 值的计算都有误D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搞错了11、配合回归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B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B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统计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7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二 单项选择题1-5 BCBAC 6-10 CCABA 11-15 BCCAA 16-20 CCBDB 21-25 CBBAA 26_30 BCBBA 31_35 CBABA 36_40 BAAAA三计算分析题7.1(1)散点图如下:从散点图可以看出,销售收入与广告费用之间为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2)利用Excel 的“CORREL”函数计算的相关系数为947663.0=r 。
(3)首先提出如下假设:0:0=ρH ,0:1≠ρH 。
计算检验的统计量 272.7947663.0128947663.01222=--=--=r n rt 当05.0=α时,9687.2)28(205.0=-t 。
由于检验统计量9687.2272.72=>=αt t ,拒绝原假设。
表明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7.2 (1)散点图如下: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复习时间与考试分数之间为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2)利用Excel 的“CORREL”函数计算的相关系数为8621.0=r 。
相关系数8.0>r ,表明复习时间与考试分数之间有较强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7.3 (1)散点图如下:7.3利用Excel 的“CORREL”函数计算的相关系数为9489.0=r 。
由Excel 输出的回归结果如下表:得到的回归方程为:x y 003585.0118129.0ˆ+=回归系数003585.0ˆ1=β表示运送距离每增加1公里,运送时间平均增加0.003585天。
7.4 (1) 散点图如下:Multiple R 0.868643 R Square 0.75454 Adjusted RSquare 0.723858标准误差 18.88722 观测值 10方差分析df SS MS FSignificanceF回归分析 1 8772.584 8772.584 24.59187 0.001108 残差 8 2853.816 356.727 总计 9 11626.4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Intercept 430.1892 72.15483 5.962029 0.000337 X Variable 1-4.70062 0.947894 -4.95902 0.001108得到的回归方程为:x y 7.41892.430ˆ-=。
第七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题题1、当自变量X 减少时,因变量Y 随之增加,则X 和Y 之间存在着( ) A 、线性相关关系 B 、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2、下列属于函数关系的有( )A 、身高与体重之间B 、广告费用支出与商品销售额之间C 、圆面积与半径之间D 、施肥量与粮食产量之间 3、下列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 、r=0.89B 、r=-0.93C 、r=0.928D 、r=0.8 4、两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为0.8,则其回归直线的判定系数为( ) A 、0.80 B 、0.90 C 、0.64 D 、0.50 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被假定服从( )A 、二项分布B 、t 分布C 、指数分布D 、正态分布6、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的相关属于( ) A 、无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无法判断7、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两个变量( )A 、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 、都不能为随机变量C 、都可以是随机变量D 、不是对等关系 8、单位产品成本y (元)对产量x (千件)的回归方程为:t t x y 2.0100-=∧,其中“—0.2”的含义是( )A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0.2元B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20%C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下降20%D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2元E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0%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B 、相关分析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C、回归分析可以不必确定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相关分析必须事先研究确定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中哪个为自变量,哪个为因变量 E、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可以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的2、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计算回归系数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中位数3、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线性相关D、非线性相关E、复相关4、在直线回归方程∧yt=∧β1+∧β2Xt中,回归系数∧β2的数值()A、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平衡关系B、其正、负号表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C、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D、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变动比例E、在数学上称为斜率5、下列那些项目属于现象完全相关()A、r=0B、r= —1C、r= +1D、y的数量变化完全由X的数量变化所确定E、r=0.98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所涉及的两个变量x和y()A、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一般来说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E、y对x的回归方程与x对y的回归方程是一回事7、下列有相关关系的是()A、居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B、广告费用与商品销售额C、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D、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成绩E、学生的身高与学习成绩8、可决系数2r=86.49%时,意味着()A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B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80%可通过回归直线来解释 C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20%可由回归直线来解释 D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93 E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8649 三、填空题1、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
(第七章 相关分析

统计学
STATISTICS
直线回归分析 第三节 直线回归分析
8 - 25
STAT
回归: 回归:退回 regression
平均身高
1877年 弗朗西斯 高尔顿爵士 年 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 学研究 回归线
遗传
STAT
回归分析(regression):通过一个 通过一个 回归分析 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去解释另一变量的 变化。包括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 变化。包括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设 定数学模型、检验模型、 定数学模型、检验模型、估计预测等 环节。 SxS y
总体相关系数
样本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常用算法: 相关系数的常用算法:
r=
n∑ xy ∑ x∑ y n∑ x (∑ x )
2 2
n ∑ y (∑ y )
2
2
相关系数取值在 -1 与 1 之间。 相关系数取值在 之间。 相关系数是一种对称测量。 相关系数是一种对称测量。 相关系数是一种对称测量 相关系数无量纲,可以进行比较。 相关系数无量纲,可以进行比较。 相关系数无量纲
STAT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最小二乘法
STAT
求 a、b 的公式: 、 的公式:
∑ y = na + b∑ x ∑ xy = a∑ x + b∑ x n∑ xy ∑ x ∑ y b= n∑ x (∑ x)
2 2
2
a = y bx
学 身高 体重 生 x y
x2
y2
xy
估计值
残差
47.291 49.448 51.606 53.764 55.921 58.079 60.236 62.394 64.552 66.709
判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判定系数 估计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度量, 估计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度量,表明 Y 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回归方程解释的 部分所占比例。 部分所占比例。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高惠璇第七章习题解答

04
习题4解答
题目
• 题目: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如果 一个自变量与其他自变量高度相 关,那么这个自变量是否应该被 包括在回归模型中?为什么?
解答
01
解答: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如果一个自变量与其他自变量 高度相关,那么这个自变量是否应该被包括在回归模型中 ,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解答
• 当$x < 0$时,$P(X \leq x) = \frac{1}{2}e^{x}$,所以$p(x) = \frac{1}{2}e^{x}$。
解答
• 接下来,我们计算期望值
• 当$x \geq 0$时,$E(X) = \int{0}^{\infty}xp(x)dx = \int{0}^{\infty}\frac{1}{2}xe^{-xdx} = \frac{1}{2}e^{-x}|_{0}^{\infty} = 0$。
• 因此,$E(X) = 0$。
01
03 02
解答
• 当$x \geq 0$时,$P(X^2 \leq x) = P(X \leq \sqrt{x}) = \frac{1}{2}e^{-\sqrt{x}}$,所以 $p_1(x) = \frac{1}{2}\sqrt{x}e^{\sqrt{x}}$。
答案
证明过程如上所述,结论 正确。
证明过程如上所述,结论 正确。
证明过程如上所述,结论 正确。
答案1
答案2
答案3
03
习题3解答
题目
题目:设随机变量$X$的 分布函数为$F(x) = begin{cases}
0 & x notin mathbf{R}
frac{1}{2}e^{-|x|} & x in mathbf{R}
第七章相关分析

y 实际值;
y n
c 2
估计值;
自由度。例
Syx
y2aybxy
n2
Syx越小 观测值离回归直线越近,回归直线代表性越大; Syx越大 观测值离回归直线越远,回归直线代表性越小; Syx=0 所有相关点都落在回归直线上,估计结果完全准确。
2.判定系数R2——用来度量回归直线与样本 观察值拟合优劣的程度。
3)从中可以解出:
b
nxy x y nx2 (x)2
a y bx
这样就得到了直线回归方程: yc abx
举例
回归方程 链接开篇案例
回归方程的评价
回归直线或曲线是用来代表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般水平。根 据回归线推测的因变量显然与实际值有差异,这种差异大小说 明推算的准确性以及回归线代表性的大小。
Q (y a b)2 xm,i分n 别求一阶偏导:
Q 0 a
Q 0 b
Q a2 (yab)x (1 )0 Q b2 [y ( a b)x (x)]0
整理得到二元一次方程:
yn ab x x y a x b x 2
一、相关表和相关图
相关表:是指将相关变量的数值,按标志值的大小 顺序一一对应而平行排列起来的统计表。
例(续前例1)
相关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横轴表示变量X,纵轴
相关图 表示变量Y,将相关变量的资料数值在坐标图
例(续前例2)
中表示出来(能较直观地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相 关关系的粗略形式),也称散点图、散布图。
y
回归线 ·· ·······
x
常用的评价回归方程的指标有:估计标准误差 和判定系数
1.估计标准误差——因变量实际值(观测值)y和估计值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七章

第七章因子分析7.1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 简化数据的技术。
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
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 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
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 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 归纳重要信息。
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
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 子模型。
7.2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具体来说,①因子 分析可以用于分类。
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 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
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
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
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
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
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 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7.3简述因子模型、一 m 卜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X i =a i 1F 1 - mF ?a j F j I" a m F m•;ii =1,2,Hl , pX i 与F j 的协方差为:mCov(X i , F j ) =Cov(' a ik F k °F j )k=im= Cov(' a ik F k ,F j ) Cov(「F j )k d= a ij若对X i 作标准化处理,=a j ,因此a ij 一方面表示X i 对F j 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变量X i 对公共因子F j的相对重要性。
统计学原理 第七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和回归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 )。
(1)直方图 (2)散点图 (3)次数分布多边形图 (4)累计频率曲线图 2.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1)小于0 (2)大于0 (3)等于0 (4)等于1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yx S (提示:yx S 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行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目大约为全部观察值的( )。
(1)68.27% (2)90.11% (3)95.45% (4)99.73% 4.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
(1)函数关系 (2)单向因果关系 (3)互为因果关系 (4)严格的依存关系 5.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
(1)严格的关系 (2)不严格的关系(3)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4)有内在关系的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 6.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相关系数计算出来放在四个备选答案之中,它是( )。
(1)0.29 (2)-0.88 (3)1.03 (4)0.997.如果变量z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1)低度相关关系 (2)完全相关关系 (3)高度相关关系 (4)完全不相关 8.若已知2()x x -∑是2()y y -∑的2倍,()()x x y y --∑是2()y y -∑的1.2倍,则相关系数r=( )。
(1)1.2 (3)0.92 (4)0.65 9.当两个相关变量之问只有配合一条回归直线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1)明显因果关系 (2)自身相关关系(3)完全相关关系 (4)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而存在相互联系 10.在计算相关系数之前,首先应对两个变量进行( )。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回归分析 (4)因素分析 11.用来说明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分析指标是( )。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A.数量关系B.变动关系C.因果关系D.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2.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自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3.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食收获量之间关系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面积之间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总成本之间关系4.正相关的特点是A.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B.两个变量一增一减C.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D.两个变量一减一增5.相关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变量之间A.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B.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关系C.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D.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6.当自变量变化时, 因变量也相应地随之等量变化,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7.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下降,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增加,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9.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是A.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10.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两个变量均为随机的11.相关系数A.既适用于直线相关,又适用于曲线相关B.只适用于直线相关C.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又不适用于曲线相关D.只适用于曲线相关1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不相关D.负相关1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r≤1 ≤r≤0≤r≤1 D. r=014.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5.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6.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两变量间A.没有相关关系B.有曲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越强D.负相关关系越弱17.当相关系数r=0时,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B.相关程度较小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8.假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显着相关19.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0.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1.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属于A.无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无法判断22.配合回归直线最合理的方法是A.随手画线法B.半数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指数平滑法23.在回归直线方程y=a+bx中b表示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 x的平均增加量2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A.因变量的数列B.因变量的总变差C.因变量的回归变差D.因变量的剩余变差2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2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都不是随机变量27.年劳动生产率(千元)和工人工资(元)之间存在回归方程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28.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6+ =6000+24x=24000+6x =24+6000x29.用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指标称作A.相关系数B.回归参数C.剩余变差D.估计标准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C.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D.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E.年龄与血压之间的关系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A.相关系数有正负号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C.只有一个相关系数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E.两个变量均是随机变量3.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E.单相关和复相关4.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A.相关系数r=0B.相关系数r=1C.估计标准误差等于0D.估计标准误差等于1E.回归系数b=05.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则A.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C.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元D.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为元E.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元6.根据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可分为A.不相关B.完全相关C.不完全相关D.线性相关E.非线性相关7.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差8.当现象之间完全相关的,相关系数为B.-1 E.-9.相关系数r =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A.可能完全不相关B.可能是曲线相关C.肯定不线性相关D.肯定不曲线相关E.高度曲线相关10.下列现象属于正相关的有A.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愈多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耗用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工人劳动生产率越高,则创造的产值就越多11.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存在两个回归方程B.回归系数有正负值C.两个变量不对等关系D.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E.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计算12.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都是给定的变量C.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给定变量E.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13.从现象间相互关系的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A.直线相关B.曲线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E.单相关14.估计标准误差是A.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指标D.指标值愈小,表明估计值愈可靠E.指标值愈大,表明估计值愈可靠15.下列公式哪些是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回归直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y-y c )=最小值B.?(y-y c )=0C.?(y-y c )2=最小值D.?(y-y c )2=0E.?(y-y c )2=最大值17.方程y c =a+bx22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E y y x x y y x x r D L L L r C L L L r B n y y x x r A xx xy xy yy xx xy yx ∑-∑⋅∑-∑∑⋅∑-∑=-∑⋅-∑--∑===--∑=σσA.这是一个直线回归方程B.这是一个以X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C.其中a是估计的初始值D.其中b是回归系数是估计值18.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回归系数bA.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B.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C.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D.其数值大小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19.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存在以下关系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C.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D.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E.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2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目的是为了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21.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r=1,则A.观察值和理论值的离差不存在的所有理论值同它的平均值一致和y是函数关系与y不相关与y是完全正相关2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A.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相关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而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E.相关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回归系数三、填空题1.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称作相关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相关分析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
B、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C、都不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2、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为()。
A、单相关
B、复相关
C、无相关
D、负相关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r=0
B、-1<r<0
C、0<r<1
D、-1<r<1
4、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看,可分为()。
A、正相关和负相关
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C、单相关和复相关
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
5、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
A、正相关和负相关
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C、单相关和复相关
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
6、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
A、愈趋近1
B、愈趋近0
C、愈大于1
D、愈小于1
7、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
A、愈趋近1
B、愈趋近0
C、愈大于1
D、愈小于1
8、相关系数r取正值或负值决定于()。
A、L XY
B、L XX
C、L YY
D、L XX L YY
9、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属于()。
A、无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无法判断
10、相关系数()。
A.适用于单相关C、既适用于单相关也适用于复相关
B、适用于复相关D、既不适用于单相关也不适用于复相关
11在回归直线y=a + bx中,b表示()。
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12、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相关关系的指标
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
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13、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
B、是对等关系
C、不是对等关系
D、都不是随机变量
14、当产量为1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6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A、y=6000+24x
B、y=600+24x
C、y=24+6000x
D、y=2400+6x
二、多项选择题
1、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
A相关系数有正负号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C、只有一个相关系数
D两个变量均是随机变量E、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2、当两变量完全相关时,则相关系数为()。
A、0
B、1
C、-1
D、0.5
E、0.8
3、相关系数的种类()。
A、从相关的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B、从相关的表现形式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C、从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无相关
D、从影响因素多少分为单相关、复相关
E、从数值形式分为相关系数和相关指数
4、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是()。
A、存在两个回归方程
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
C、回归系数有正负号
D、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给定的
E、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相互推算
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因变量的估计值
B、自变量的估计值
C、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
D、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E、自变量数列离散程度的指标
6、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
A、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B、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C、一个是自变量。
另一个是因变量
D、一个是给定的变量,另一个是随机变量
E、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7、直线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
A、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
B、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
C、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
D、不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
E、其数值大小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
8、下列哪些现象是相关关数()。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
B、时间与距离
C、亩产量与施肥量
D、学号与考试成绩
E、物价水平与商品需求量
9、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
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C、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D、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E、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
10、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的有()。
A、物价水平与商品需求量
B、施肥量与亩产量
C、单位产品成本与原材料消耗量
D、商业的劳动效率和流通费用率
E、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
三、判断题
1、计算相关系数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
2、若直线回归方程y=-8+2x,则变量X与Y之间属于正相关。
()
3、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
4、在直线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变量的计量单位。
()
5、当回归系数大于零时,则正相关,当回归系数小于零时,则负相关。
()
6、相关的两个变量必须都是随机的。
()
7、进行回归分析时,要求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
()
8、相关的两个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
9、进行回归分析时,两个变量之间,只能计算出一个回归系数。
()
10、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对等关系。
()
11、计算回归方程时,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不是随机的,是给定的数值。
()
12、一种回归线只能作一种推算,不能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推算。
()
13、估计标准误差是以回归直线为中心,观察值与估计值数之间平均离差程度的大小。
()
14、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小于1。
( )
四、填空题
1、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向来看,可分为()与();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和()。
2、完全相关的关系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3、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 ( )相关,三个以上变量的关系称为( )相关。
4、当变量之间属于正相关则( ),当变量之间属于负相关则 ( ) 。
5、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在( )与 ( )这个闭区间内变化;其绝对值愈趋近于( )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愈高;愈趋近于 (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愈低。
6、当变量之间属于正相关则回归系数( );当变量之间属于负相关则回归系数 ( )。
7、进行简单直线回归分析时,要求 ( )是随机的,( )不是随机的,是给定的数值。
8、若利润额(万元)对销售额(万元)的回归方程为y 0=31.6+0.18x ,则表明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利润额平均增加 ( )万元。
五、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函数关系、什么是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试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3、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4、应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5、试述相关系数r 值的意义。
6、相关关系的种类有那些?
六、计算题
1、根据某农村地区历年农民月人均收入与商品销售额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其中x 代表人均收入,y 代表商品销售额。
要求: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若2008年月人均收入为400元,试推算商品销售额。
2、某企业连续5年销售额资料如下
∑
∑∑∑=====16918,34362260
,546,92xy x y x n
要求:
(1)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一直线趋势方程
(2) 根据趋势方程,预测2004年企业的销售额 3、已知:279,30268,1481y xy ===∑∑∑∑∑2n=6 ,x=21 , y=426 , x 要求:(1)计算变量x 与变量y 间的相关系数;
(2)建立变量y 倚变量x 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