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按键基本结构

合集下载

按钮的机械结构原理

按钮的机械结构原理

按钮的机械结构原理按钮的机械结构原理是指按下按钮时,按钮能够传递相应的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按钮由按钮盖、按钮座、按钮弹簧、按钮接点等组成。

按钮盖是按钮上面的按下部分,通常是一个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帽子状结构。

按钮盖一侧与按钮座连接,另一侧可以用手指按下。

按下按钮盖时,按钮盖下压,通过按钮座传递力量给内部的机械结构。

按钮座是固定在按钮外壳上的组件,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按钮座上通常有一个凹槽或孔,用来固定按钮盖。

当按钮盖被按下时,按钮座可将力传递给按钮内部的机械结构。

按钮弹簧是按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通过按钮座固定在按钮内部。

按钮弹簧具有弹性,能够将按钮盖返回到初始位置。

当按钮盖被按下时,按钮弹簧被压缩,当手指离开按钮盖时,按钮弹簧的弹性作用将按钮盖弹回。

按钮接点是按钮的关键部分,用于传递电信号。

按钮接点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存在于按钮内部。

当按钮盖被按下时,按钮接点会闭合,使得电流能够在按钮内部流动,从而传递给其他电子设备或电路。

按钮的机械结构原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瞬时式按钮和保持式按钮。

瞬时式按钮当按钮盖被按下时,按钮接点闭合,但当手指离开按钮盖时,按钮接点会立即断开。

保持式按钮当按钮盖被按下时,按钮接点闭合,即使手指离开按钮盖,按钮接点仍然保持闭合状态,直到再次按下按钮盖或其他条件满足时才断开。

除了上述主要组成部分,按钮的机械结构还可能包括按钮外壳、固定螺栓、导向结构等。

按钮外壳是按钮的外部包装,通常由塑料或金属制成,可以保护内部机械结构。

固定螺栓用于将按钮固定在需要安装的位置。

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按钮的运动轨迹,确保按下按钮时能够有效闭合按钮接点。

总结起来,按钮的机械结构原理包括按钮盖、按钮座、按钮弹簧、按钮接点等组成部分。

通过按下按钮盖,按钮座传递力量给内部机械结构,使得按钮接点闭合,从而传递机械信号和电信号,实现特定功能。

通过合理设计按钮的机械结构,可以确保按钮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寿命。

按键制品的主要结构类型

按键制品的主要结构类型

按键制品的主要结构类型纯塑料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喷涂,也可以金属化,手感好,具有价格优势。

纯硅胶电阻小,回弹强,灵敏度高,弹性稳定,寿命长,灯孔透明度高,更具价格实惠及美观的要求的产品,产品手感好,细腻,颜色鲜明。

纯IMD热塑性薄膜背面印刷字体图案后成型的按键具有轻、薄、精密、永不磨损可进行快速印花及颜色转换等特点,表面印刷镜面油墨,变色龙油磨墨等,使按键具有各种时尚风采。

纯塑料(P)+纯硅胶(R)塑料按键直接覆压硅胶按键再压在线路板的金手指上。

塑料(P)+普通底硅胶(R)塑料按键与普通硅胶底板通过特殊的胶剂相结合,兼顾了塑料制品与弹性硅胶的特性,多种工艺,多种组合,丰富多彩的按键设计,拥有高品质、高档次的特点,塑料与硅胶结合可达到柔和的手感及耐磨效果。

塑料(P)+特殊底硅胶(R)塑料按键与特殊硅胶底板通过特殊的胶剂相结合,采用特殊薄膜加硅胶的双层技术,使按键底板在很薄(0.2mm-0.25mm)的情况下仍有更强的抗拉力,且保持柔软特性,按键底板虽更薄,但较硬,不易变形。

塑料(P)+硅胶(R)+薄膜(IMD)手感好,层次分明,有较硬的接触感,又有较软的按压感且有优越的耐磨性,软件底座可避免损坏接触面物件及具备密封功能,组合式按键设计更具花样。

塑料(P)+硅胶(R)+其它(特殊底薄膜)具有与P+R相同的特点,同时有电镀键的独到之处,其款式可随意变换,可水镀也可蒸镀,可成亮面或雾面或亮雾相结合,产品具有金属亮面效果和磨沙效果,档次高,具有时尚感。

高性能热塑性合成橡胶,具备了橡胶的柔软性及低压缩永久不变形特性,中档价位拥有热塑性及热固性塑料的外观光泽。

其它类比如薄膜按键及薄膜发光按键等等。

术语解释]何为IMD?IMD的中文名称:注塑表面装饰技术即IMD(In-Mole Decoratiom),IMD是目前国际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主要应用于家电产品的表面装饰及功能性面板,常用在手机视窗镜片及外壳、洗衣机控制面板、冰箱控制面板、空调控制面板、汽车仪表盘、电饭煲控制面板多种领域的面板、标志等外观件上。

按键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按键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按键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设计说明书旨在对按键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按键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各种按键产品的工具。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具体设计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2. 需求分析在进行按键注塑模具的设计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需求分析,以确保设计方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需求分析的关键点:•安全性:模具必须具备合格的安全性能,确保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效率:模具的设计应该具备高效率的特点,以提高生产效率。

•耐久性:模具材料的选择和设计结构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以保证长期使用。

3. 设计原则在进行按键注塑模具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确保模具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设计原则的要点:•合理性:模具的设计应该合理,结构紧凑、材料节约,以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可制造性: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加工和制造的可行性,便于生产和维护。

•易使用性:模具的使用应该简单方便,操作性强,减少人为操作错误的可能。

4. 设计步骤4.1 模具结构设计按键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重要一环。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模具的基本结构:包括模具的上模、下模、动模和定模等基本部件的设计;模具的组成方式:分为单腔模和多腔模的设计;模腔的结构:包括盖板、模座和模芯的设计。

4.2 模具材料选择模具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常见的模具材料有P20、718、NAK80等,设计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材料选择。

4.3 模具尺寸设计模具尺寸设计是模具设计的关键环节。

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需求和模具结构,经过详细计算和分析,确定模具的尺寸,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工作效果。

4.4 模具流道设计按键注塑模具的流道设计是关乎成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设计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流道结构,以确保塑料原料的顺利流动,并使产品均匀充实,避免产生瑕疵和缺陷。

4.5 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是为了确保塑料注射过程中能够迅速冷却,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车载音响塑料按键结构设计

车载音响塑料按键结构设计

车载音响塑料按键结构设计摘要关键词车载音响;塑料按键;设计1前言对于车载音响系统来说,音响的外表设计对于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车载音响的卖点,尤其是车载音响的按键设计,对于车载音响的外观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均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大的汽车品牌均将自身的车载音响系统的按键和汽车内部面板实现合理的融合,让用户使用过程中有种舒适感与惬意感。

车载音响除了对于音响的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外,按键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也非常重要,要确保车载音响按键的效果、触感、使用周期,同时更要防止车载音响按键发生联动与变形问题的出现。

2车载音响熟料按键结构设计对于车载音响的塑料按键结构设计,需要综合分析按键间隙、按键形式、按键布局、按键功能以及按键限位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1车载音响塑料按键和相邻零件间隙设计按键触电和轻触开关之间的距离如果较大,会造成操作的体验感较差,如果相距较近,则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引起按键的触动。

因此,结合以往经验以及多次测试结果,选择此间隙的距离为0.2mm。

裙边距离的确定同样考虑操作性与触感两个方面,裙边距离过大会导致按键容易松动,影响按键的触感,裙边距离过小,会易导致按键卡壳,对使用功能有大的影响。

因此,设计裙边距离为0.5mm~0.7mm之间。

塑料按键现在主要有油喷按键和水晶按键两种,油喷按键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表面摩擦力较大,如果按键和面板的间隙过小,容易造成对按键的磨损,同时还影响按键的使用触感,将其和面板之间的间隙设计为0.2mm。

水晶按键表面光滑,和面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同时按键摩擦磨损相对小,因此,将其和面板之间的间隙设计为0.1mm。

按键与面板之间的高度差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面板的整体美观,过小又会导致操作效果的减弱,综合各种因素,将按键与面板的高度差设计为1.4mm。

结合按键与面板之间的高度差,设计限位柱和PCB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

2.2车载音响塑料按键形式的设计2.2.1跷跷板样式按键设计跷跷板样式的按键一般都将其设计为对称的按键形式,按键带有两个转轴孔以及相对应的两个转轴。

按键的基本结构

按键的基本结构

按键基本结构特色
• 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例如:喷涂镭雕按键,塑料+底硅胶,热塑薄膜+硅胶, 金属弹片薄膜组装
• 多样颜色,原料硬度选择、印花外观
任选
• 例如:彩色键帽,不同硬度键帽,实心印花, 空心印花
• P+R 是英文“Plastic &Rubber ”的简写,该工艺是指将塑料按键与硅胶底板通过特殊的胶粘剂装配在一起的工艺,它兼顾了塑料制品与弹性硅胶的特性,具有
广泛的使用范围.
• 多种工艺,多种组合,创造丰富多彩的按键设计。

金属化塑料键帽、喷涂塑料键帽、喷涂塑料键帽和电镀塑料键帽组合,多种底硅胶选择.
• 使用P+R 可达到高的品质和档次• 油压IMD具有较硬的接触感,又有较软的按压感,且有优越的耐磨性,是采用油压IMD+P+R的要素。

• 硅胶提供软体底座,可避免损坏
接触面物件及具备密封功能。

• 注塑IMD可以和P+R组合,特别是加电镀键,使按键具有更多花样。

靠注塑筋条将各个塑料键帽连成一片整体按键,结构简单,生产及组装都很方便,可以喷涂,也可以金属化。

手感的设计难度较大,一般很少采用IMD +P+R 纯塑料
按键的基本结构
普通硅胶品塑料 +硅胶(P + R)
IMD是英文“In Mold Decoration”的简写,直译为模内装饰,是用热塑性薄膜背面印刷字体、图案后成型的按键,具有轻/薄、精密、永不磨损、可进行快速印花及颜色转换等优点。

薄膜上可以印刷各种颜色的油墨,包括镜面油墨、变色龙油墨,使按键具有各种时尚风采。

IMD
图片。

塑胶产品按键设计知识

塑胶产品按键设计知识
1.2.3镶嵌式按键
按键被上盖和一个装饰件夹在中间,悬臂做在上盖上
2013/7/13
8
矽膠按鍵的設計及知識
2.1矽膠按鍵的概述
2.1.1Rubber Key的基本結構
2013/7/13
9
矽膠按鍵的設計及知識
2.1.2矽膠按鍵的按力----行程曲線圖
2013/7/13
10
矽膠按鍵的設計及知識
2.2矽膠按鍵的結構設計 2.2.1Rubber Key 的設計功能要求 按動按鍵時能達到設定的功能
19
觸摸按鍵設計及知識
4.1触摸按鍵的概述
触摸按鍵及所谓触摸感应(touch sensor)是运用电容感应原理实现, 按键感应电极与人体手指之间无论 隔着何种电介质(可以是 玻璃、塑料、 石材、陶瓷或者木材)都可以反映出 独立的感测区域信号,是目前数码 产品的一大流行元素。
2013/7/13
20
觸摸按鍵設計及知識
2013/7/13 6
塑膠按鍵的常用設計
1.2.2跷跷板式按键
此种按键常为一对,在按键上有2个凸起小柱子,在cover上有相对应的 2个“卡位”。通过塑胶弹性变形,将按键卡在“卡位”里。按键工作原 理与“跷跷板”类似,以按键中间的凸起柱子为轴,旋转实现按键触发
2013/7/13 7
塑膠按鍵的常用設計
撤除外力後,按鍵能自動,完全復位
按鍵在按動和復位過程中有良好的手感,無 阻,滯,澀的感覺 保證按下按鍵邊緣位置亦有作用
2013/7/13
11
矽膠按鍵的設計及知識
2.2.2Rubber Key 的結構設計要點
2013/7/13
12
矽膠按鍵的設計及知識
2.2.3Rubber Key 與塑膠殼的配合

注塑零件设计之按键结构知识

注塑零件设计之按键结构知识

容易缺胶少胶,大于1.0容易缩水变形;由于电镀、真空镀和喷油时
内裙边于侧壁交界的地方容易积油,所以一般会加个0.5~0.8宽0.1~0.2
深的槽;内裙边表面到侧壁顶部最近处深度G做到1.5以下,深的话
模具无法省模;最薄得胶厚H不能少于0.3mm,否则容易破烂。
3、平KEY:厚度I做到0.6~2.0,小于0.7时模具无法走胶且键帽太薄也不够
九、小结
1、审图顺序:从上到下—键帽(注意5号键是否漏掉盲点,是否需要加防呆,表面为平面和凹下去的形状时容易积油)→硅 胶/TPU(导电基是否偏位、灯位的位置)→支架(塑胶支架是否有倒扣和碰穿,钢片支架是否有折弯,哪些地方 有漏光的隐患)。
2、改图顺序:厚度、防呆→间隙→行程→遮光→支撑→装配定位、溢胶槽。 3、设计原则:外观、界止位、总高不能改(需要改的时候要跟客人沟通好);加了防呆后需要让客人在机壳上避空;裙边表面
2、键帽和硅胶/TPU的配合: 硅胶/TPU的KEY台外形大小做到比键帽外形单边小0.8~1.5,根据键帽的大小、行程、导电基位置、字体的位置、灯位的位置 来调整 KEY台的大小和外形;钢片和硅胶压合在一起的时候KEY台尽量做小,增强手感;键帽是空心KEY的做到比内壁单边 小0.25mm防止溢胶导致的偏位。
一、键帽
1、空心KEY:键帽顶面厚度A(即顶面最薄的地方)和侧壁厚度B
1
都做0.8mm可以减少注塑缩水的问题;对于侧键之类的小KEY,
有的时候B做0.8mm就没有点胶位了,可以将B做小。A=0.8—B=0.6
A=0.7—B =0.5;A=0.6—B=0.4;原则上是同一套模上各个键帽A、B
做到一致使走胶均匀减少缩水问题;套KEY总高C做到1.2~2.8,低
和支架表面和机壳之间要预留0.05以上的空间(防止顶死);行程太高的时候可以在键帽底下的支架处加胶; 前期硅胶底下可以多加些支撑(可以减少改治具的次数);塑胶键帽不做背面真空镀的工艺(不良率太高); 自己没把握的可以发给供应商评估,多请教其他人。

塑胶件结构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

塑胶件结构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

塑胶件结构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常见的带有按键的塑胶产品有手机、MP3、相机等;旋钮之类等,在设计这些按键和旋钮之类的产品模型,可以使用以下资料做参考。

1、按键的设计1.1 按键(Button)大小及相对距离要求从实际操作情况分析,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在操作按键中心时,不能引起相邻按键的联动,那么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需作如下考虑:1)竖排分离按键中,两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a≥9.0mm2)横排成行按键中,两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b≥13.0mm3)为方便操作,常用的功能按键的最小尺寸为:3.0×3.0mm图11.2 按键(Button)与基体的设计间隙图2按键与面板基体的配合设计间隙如图2所示:1)按钮裙边尺寸C≥0.75mm,按钮与轻触开关间隙为B=0.20mm;2)水晶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0-0.15mm;3)喷油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20-0.25mm4)千秋钮(跷跷板按钮)的摆动方向间隙为0.25-0.30mm,需根据按钮的大小进行实际模拟;非摆动方向的设计配合间隙为A=0.2-0.25mm;5)橡胶油比普通油厚0.15 mm,需在喷普通油的设计间隙上单边加0.15 mm,如喷橡胶油按键与基体的间隙为0.3-0.4mm;6)表面电镀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5-0.20mm;7)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如图3所示:普通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D=1.20-1.40mm,一般取1.40mm;表面弧度比较大的按钮,按钮最低点与面板的高度D一般为0.80-1.20mm图32、旋钮的设计2.1 旋钮(Knob)大小尺寸要求旋钮(Knob)大小尺寸要求见如下所示图42.2 两旋钮(Knob)之间的距离两旋钮(Knob)之间的距离大小:C≥8.0mm。

图52.3 旋钮(Knob)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间隙1)旋钮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配合单边间隙为A≥0.50mm,如图6所示;2)电镀旋钮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配合单边间隙为A≥0.50mm;3)橡胶油比普通油厚0.15 mm,需在喷普通油的设计间隙上单边增加0.15 mm。

按键结构

按键结构

手机按键通常由P+R组成,P即塑胶(PLASIC);R即硅胶(RUBBER)。

有些按键也有P+R+钢片;R+超薄PC按键;TPU+RUBBER+钢片按键等等,具体介绍请看后续之详述。

目前手机按键中常用的塑胶材料有ABS、PC、PMMA、SNA、POM、PA、TPU、PVC、PET 以及ABS+PC等等。

二、RUBBER 硅胶硅胶又称混炼硅胶,品牌一般有TY881,TY661,TY261,TY341。

前两种较贵,而后两种校便宜,TY1972系抗撕裂胶。

硅胶硬度从0度-90度不等,各种硬度的都有,硬度越大或越小,其硅胶的抗撕裂强度都会降低,硬度高的流动性较差,硬度低的流动性较好。

硅胶硬度的多少系通填料多少来决定的,一般以白碳黑为主。

普通胶料价格一般在20-30元不等,特殊要求价格在30-130不等(均系高寿命胶料或氟胶料)。

混炼胶时一般有颜色要求,所以硅胶色粉用量一般在0.30-2.0%。

同塑胶料色粉用量相差不大。

A、TY641和TY845 常用一般40度硅胶;B、TY651和TY856 常用一般50度硅胶;C、TY661和TY866 常用一般60度硅胶;D、TY881 常用一般80度硅胶;E、TY1751和TSE260-5U 常用高撕裂50度硅胶。

三、STEEL 钢片钢片有两种,一种系SUS301,另一种系SUS304。

301弹性好,304性能好,但价格较贵,硬度较好。

#316系进口钢,硬度达到380维氏硬度。

钢片可进行电泳、电镀黑镍、喷涂等工艺。

Ⅱ、结构设计一、纯硅胶手机按键设计要点(如示图一)◆、按键设计与机壳相配的基本尺寸1、尺寸A—按键与壳体间隙:0.20mm2、尺寸B—按键弹性臂长:1.00mm,至少大于0.80mm3、尺寸C—导电基高度:0.30mm,但至少大于0.25mm4、尺寸D—底部边接RUBBER厚度,即硅胶基片厚度:0.30mm,便可取到0.20-0.30mm之间5、尺寸E—按键上表面与机壳下表面间隙:0.05mm6、尺寸F—按键高于壳体表面距离:0.50mm7、尺寸G—按键硅胶导电基与DOM之间的间隙:0.05mm◆、设计注意要点1、按键硅胶背部在适当的地方长出支撑筋或支撑柱,以防止按键下陷,便需考虑图示中显示之弹性臂长度是否足够。

按键的结构设计

按键的结构设计

按键的结构设计来源“产品开发设计”无论是在家电产品还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按键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结构,按键的种类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以我工作中常见的的一种按键分享下具体的结构设计以及注意事项。

电路板上的按键元器件一般使用的是轻触开关,其行程一般为0.3~0.4mm。

1.塑胶按键结构设计的主要尺寸A:按键与壳体的间隙,一般为0.1~0.2;(如按键需要电镀或喷油,间隙适当要加大,水镀镀层厚度一般为0.1,喷油和真空镀镀层厚度一般为0.05)B:按键群边行程方向上与壳体的间隙,一般为0.2;(不宜太大,太大会上下松动,不能零间隙配合,如零间隙配合后期试模后按键顶死就没有加胶余量,不利于改模)C:按键裙边与壳体间隙,应不少于0.2;D:按键底面与开关的间隙,一般取0.1~0.2,原因与尺寸B类似;E:按键凸出壳体表面的高度,一般为0.5左右;(太小手感不好,太大外观丑)R:按键顶面倒圆角或斜角,一般倒0.5,具体看按键大小;(主要是防止刮手,避免卡住按键)附:按键上的字符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取得:1)直接在按键表面上减胶或加胶(一般减胶),直接注塑成型;2)丝印;(注意按键表面弧度不宜设计得太大,应尽量平坦,便于网版丝印)3)雷雕;(一般先喷底漆,再激光雕刻出图案,这种方式一般用于需要图案标识透光的按键,如电源按键)2.悬壁梁按键悬壁梁,即连接按键的骨位,主要起到连接与定位作用,特别是多个按键并排设计时,为了降低模具成本和利于装配,常常把几个相近的那件连接起来做成一件成型。

悬壁梁的不同设计对按键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悬壁梁的厚度和长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按键的效果,厚度不宜太大或太小,一般去1.0mm左右,太厚,按键手感不好,太薄悬壁梁同意断,起不了效果。

悬壁梁按键一般通过热熔的方式固定,如图:下面为一些别人设计的按键实例,供参考:。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

2. 第三种为全浮双卡钩式按键� 图�3 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上往下观看立体透视彩图� 图��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下往上观看立体彩图�
现在针对按键问题说明请参考附图 15 之各指示处� 1.按键与按键孔间亦需保持适当间隙�又按键卡钩与���间之 A 处需保持净空�以免按键按 下时�卡钩勾到其他电子零件而弹不回� 2.上盖设有如 B 处之挡片�按键不致下陷脱落� 3.上盖设有如 C1 处之限高肋�防止���位置上偏又如按键与���� ��间之 d 处保持 一小段安全间隙�上盖与卡钩间之�处亦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 ��顶住按 键� 4.按键与上盖挡片 B 之间距离如 D 处�需大于 d����� ��之压缩行程(�在可允许的 范围内�尽可能适当的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5.d 处之一小段安全间隙�可使�处之高度缩小�可减少稍为碰触到就误动作之机会� 6.全浮双卡钩式按键容不容易装入上盖�全凭借着两种设计重点� A�卡钩是否有足够的弹性�韧性�当按键压入上盖按键孔时�两片卡钩能够容易的往内缩� 到达定位后�卡钩又能轻易的自动弹回原状�达到组立之目的� B�按键之卡钩与十字肋间的距离 a�设计时之距离需能在卡钩装入上盖时所用掉之距离�后� 又有剩余之距离 ��此目的在于防止当按键压入上盖按键孔时�卡钩碰到十字肋后而无有效 空间及距离使卡钩能够进入按键孔内如上右附图 1�所示� 7.有按键双卡钩�如附图 15 之�处�钩住上盖不致脱出于机台外部�
第二种亦为半固定杠杆式按键� 图��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下往上观看立体彩图� 图��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上往下观看立体透视彩图
1. 如�处�无保持适当间隙�致使按键按到���� � �时�此处按键与上盖就早已发生干涉(如 E 处)而卡住弹不回� 2.按键�处曾发生过断裂�使用时按键用力按下发生�及按键与上盖接合之�处是先用溶剂涂 抹接合处再用卯合�此处亦也会脱落�解决之道为增厚按键�处�及加大加粗卯合处之上盖圆 柱� 3.按键与���� ��间之�处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 ��顶住按键� 4.当�处距离不够�按键按到底(如 F 处)时�还是接触不到���� ��(如 G 处)�解决之 道一样是设计出正确之�距离� 5.按键高度没有延伸到上盖之顶面缘�如此就不会因稍为碰触到就误开机� 6.虽然是采取半固定式�按键周围间隙照理讲都能保持固定而不飘移�如右上图��但因为之 前������处卡键�所以此处距离就加大,因模具全部都已开好�且考虑之下只有将按键 偏一边,即 D<A�按键卯合用孔距离缩短最好改模� 设计时�需最少距离=[�距离�������� ��之压缩行程�]÷�距离

塑胶按键的设计

塑胶按键的设计

塑胶按键的设计按键是电子产品中极其重要的结构件,常用按键按材质分为:塑料按键(Plastic key)、橡胶按键(Rubber key)、塑料+橡胶按键(P+R key)。

随着塑料制造工艺的提高,塑料按键(Plastic key)尤其连体塑料按键以它整体造型好、后处理方便、组装简单等特点受到设计者欢迎。

连体塑料按键结构要素主要包括按键的悬臂、定位及间隙。

连体塑料按键在试装和使用中常出现按键手感僵硬、按键联动、卡键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上述结构要素的设计缺陷造成。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设计和注塑加工实践,给出连体塑料按键主要结构要素的设计经验,旨在为结构设计工作者提供设计经验。

一、悬臂(一)悬臂尺寸。

一般电子产品的按键悬臂厚度0.8-1mm,宽度1.2-2.5mm,长度10-20mm较合适。

悬臂厚度小于0.8mm注塑时冲胶慢导致悬臂强度降低,厚度大于1mm悬臂弹性较差。

根据悬臂的设计空间、弹性和强度要求,悬臂宽度可以设计等宽的;也可以设计渐变宽度的,悬臂长度大于10mm弹性较好,小于10mm会感觉按键手感僵硬。

为提高短悬臂弹性,在悬臂与按键体连接处进行变壁厚处理,局部最薄壁厚0.5~0.6mm,变壁厚悬臂连接处一定采用圆角过渡,注塑浇口宜设计在悬臂附近,否则容易出现注塑不全缺陷。

当然悬臂越薄,长度越长弹力越好,但长度超过20mm会给注塑走胶带来困难,同时出模、包装、运输极易变形,因此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二)悬臂形状。

以直臂设计最简单,如图1,如果悬臂不能伸的很长,可以做成S形或弧形悬臂,以增加悬臂长度,如图2、3。

悬臂转弯和受力处须采用圆角过渡,避免注塑时材料在直角处受到剪切而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悬臂先天强度不良。

如果做S形空间不够,可以做成上文提到的变壁厚悬臂,这样也能达到较好的手感效果。

(三)悬臂数量。

最好采用双悬臂结构,这样按键不易变形。

如果只能采用单臂,单臂最好靠近按键长轴方向,按键上触动开关的柱子设计在长轴另一边,即使悬臂较短,但整个活动臂依然较长,按动也会很轻松,由于长单悬臂按键在注塑、后处理、运输等过程极易变形,因此尽量设计辅助悬臂,在装配前剪掉,这可以有效保护按键不变形,如图2。

产品设计中几种按键设计的要点

产品设计中几种按键设计的要点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看到有人转贴按键的各种图片,在这里我把我所设计过的按键结构拿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绝大多数的消费性电子上,都会用到按键这种结构;按键一般来说分两种,橡胶类和塑料类。

橡胶类用的最多的是硅胶,塑料类指的是我们常用的塑料料,比如ABS,PC等。

我们在设计按键时,首先要考虑是,当按键设计未理想时,可能发生什么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按键按下时,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造成TACTSW失效.(二)按键用力按下时,整个按键下陷脱落于机台内部.(三)按键组立完成后,TACTSW就直接顶住按键,致使按键毫无压缩行程,造成TACTSW失效.(四)按键按下时,接触不到TACTSW,致使无法操作.(五)无法在按键面每一处按下,均获得TACTSW动作(尤其是大型按键较易发生).(六)外观设计未考虑周详,致使机构设计出之按键,使用时极易造成误动作.(七)按键上下或者是左右方向装反,亦或是位置装错(未考虑防呆).(八)按键不易于装入上盖.(九)按键脱落出于机台外部.(十)按键未置于按键孔中心,即按键周围间隙不平均,此项对于浮动式按键是无可避免的,对于半或全固定式按键还需相当精度才可达到只有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设计出来的产品才可能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要做DFMEA。

现在先说橡胶类的按键设计(主要是硅胶按键的设计):按键整个都是用硅胶(siliconRubber)押出,内底部附着一颗导电粒一起成型,其优点为:A.按键顶为软性,操作触摸时,手感较舒服.B.可将数个按键一起同时成型,且每个按键可有不同之颜色,供货商制作时较快,且产量也较多,机台组立时也较快,节省工时.C.表面不会缩水.其缺点为:A.按键操作按下时,无有用TACTSW之清脆响声,较无法用声音判别是否有动作.B.按键用力按下时,较易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C.按键周围间隙较不易控制,此种是属于全固定式按键中之软性按键,间隙不易控制到一样.其作用原理为利用按键内底部附着之导电粒压下,使PCB上两条原本不相导通之镀金铜箔,藉由导电粒连结线路导电使其相通(如图所示)图片附件: 3.gif (2007-4-10 16:55, 20.18 K)补充几点﹔1.Tack switch 焊锡浮高,将按键顶死2.小按键力臂过短或塑料料无韧性,导致按键荷重过高。

手机按键结构设计

手机按键结构设计
11、尺寸K-按键塑胶KEY唇边位厚度:大于或等于0.30mm
12、尺寸L-按键塑胶KEY下表面位同硅胶基片材避空位高度:至少大于0.40mm,当然视硅胶凸台高度而定,若是过高,避空位应相应增加
13、尺寸M—按键高于壳体表面距离:0.20-0.30mm
A、TY641和TY845 常用 一般40度硅胶;
B、TY651和TY856 常用 一般50度硅胶;
C、TY661和TY866 常用 一般60度硅胶;
D、TY881 常用 一般80度硅胶;
E、TY1751和TSE260-5U 常用 高撕裂50度硅胶。 胶导电基与DOM之间的间隙:0.05mm
◆、设计注意要点
1、按键硅胶背部在适当的地方长出支撑筋或支撑柱,以防止按键下陷,便需考虑图示中显示之弹性臂长度是否足够。
2、按键硅胶背部和塑胶件考虑是否有和PCB上LED灯位产生干涉,以防按键接不动或手感弱。
3、RUBBER按键硅胶凸台太较高时,喷涂按键根部和侧壁下半部分时不均匀或喷不到位,这时就会产生漏光现象。
4、按键做拨模角度为1-1.5度,但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1.5度最佳。
5、按键数字”5”顶部需加盲点,勿遗漏。
6、硅胶硬度尽量啤大,在70度以上为佳。硬度偏小,手感就不好。
二、典型P+R手机按键设计要点(如示图二)
◆、按键设计与机壳相配的基本尺寸
1、尺寸A—按键KEY与KEY之间的间隙:0.15-0.20mm
6、尺寸F—接RUBBER厚度,即硅胶基片厚度:0.30mm,便可取到0.20-0.30mm之间
7、尺寸G—导电基高度:0.30mm,但至少大于0.25mm
8、尺寸H-导电基直径:1.80-2.33mm.

按键基本结构

按键基本结构



2

ht
tp :/ /
ww w
.3 d
88 .
cn
装饰件
维 视




:
ht
tp :/ /
ww w
如图,按键被上盖和一个装饰件夹在中间,悬臂做在上盖上. 4."P+R"式按键
.3 d
88 .
cn

"P+R"即为 PLACTIC+RUBBER,是一种手机上常用的按键工艺.多为许多按键部 在一起.如上图,有 8 颗按键,这种情况,多采用"P+R"工艺."P+R"就是 把塑胶按键,通过一种专用胶水,粘到 RUBBER 上.然后固定 RUBBER,以此来固 定按键.
按 2 个凸起小柱子,在 cover 上有相对应的 2 个 "卡位".通过塑胶弹性变形,将按键卡在"卡位"里.按键工作原理与"跷 跷板"类似,以按键中间的凸起柱子为轴,旋转实现按键触发.
3.镶嵌式按键
1


维 视




:
如上图,此种按键通过固定悬臂达到固定按键的目的.固定方法采用热熔.此 种按键结构简单,并且容易控制按键间隙.故最常用. 2.跷跷板式按键

塑胶结构设计基础

塑胶结构设计基础

18
侧键
17 侧按键分FPC式和轻触式,轻触式贴片固定于主板,FPC式利用背胶固定于壳体四面间隙0.1mm,注意另一壳体需 同步做骨位Z向定位FPC
18 侧按键高出壳体,拔模后和壳体间隙最小处0.12mm 19 侧按键主要分塑胶+硅胶,塑胶和五金三类 20 五金类侧按键采用机加工或粉末冶金形式,需做唇边固定于壳体,间隙0-0.1mm,唇边四面和壳体避空0.2mm以上 21 塑胶类侧按键,塑胶做唇边定位于壳体,唇边尽量保持完整性,间隙0-0.1mm四面和壳体避空0.2mm以上,硅胶和
大斜角过渡
06
母扣
四 电池盖
1 塑胶类电池盖构造常用两种形式:推式和抠式 2 电池盖扣位分布一般为上下1-3对,左右2-5对 3 电池盖两边扣位尽量接近电池盖4个角位 4 推式电池盖卡扣构造如下图
07
电池盖
4-5 推式电池盖上下方向采用电池盖做骨位插入后壳方式,骨位厚度 宽度3-5mm,配合面间隙0.05mm,其他间隙0.2mm,扣合长度,后壳和电池盖装配双向倒角C0.2
1.0-1.5 4.0
抠手位
11
电池盖
17 为预防电池盖往外涨,电池盖可做插骨,一般在两扣位中间位置,插骨长度2.0mm-4.0mm,电池盖插骨和后 壳周圈做双边倒角C0.2
18 推式电池盖做插骨时同步注意退出行程 19 电池盖为防积油周圈倒C角
电池盖此边 倒角C0.3-0.5
0.15-0.2 0.05
以上,深度0.5mm以上,塞子在抠手位处减胶做斜角,到外观面0.4mm以上 5 做塑胶+TPU式时,塑胶做周圈骨位包住TPU,同步做圆柱伸入TPU内加强附着力 6 塞子上做字符时,字符深度0.15mm,宽度不小于0.2mm 7 TPU扣位宽度2-3mm,扣合量0.3mm,注意留变形空间 8 完毕后需模拟退出,不能和插头等物有不良干涉 9 螺丝塞采用TPU注塑,顶部是曲面时,需做防呆,骨位宽度0.7mm,高度,倒角C0.2,有多种不同螺丝

各种按键的结构设计

各种按键的结构设计

按键的结构设计按键一般来说分两种,橡胶类和塑料类。

橡胶类用的最多的是硅胶,塑料类指的是我们常用的塑料料,比如ABS,PC等。

我们在设计按键时,首先要考虑是,当按键设计未理想时,可能发生什么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按键按下时,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造成TACTSW失效.(二)按键用力按下时,整个按键下陷脱落于机台内部.(三)按键组立完成后,TACTSW就直接顶住按键,致使按键毫无压缩行程,造成TACTSW失效.(四)按键按下时,接触不到TACTSW,致使无法操作.(五)无法在按键面每一处按下,均获得TACTSW动作(尤其是大型按键较易发生).(六)外观设计未考虑周详,致使机构设计出之按键,使用时极易造成误动作.(七)按键上下或者是左右方向装反,亦或是位置装错(未考虑防呆).(八)按键不易于装入上盖.(九)按键脱落出于机台外部.(十)按键未置于按键孔中心,即按键周围间隙不平均,此项对于浮动式按键是无可避免的,对于半或全固定式按键还需相当精度才可达到只有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设计出来的产品才可能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要做DFMEA。

现在先说橡胶类的按键设计(主要是硅胶按键的设计):按键整个都是用硅胶(siliconRubber)押出,内底部附着一颗导电粒一起成型,其优点为:A.按键顶为软性,操作触摸时,手感较舒服.B.可将数个按键一起同时成型,且每个按键可有不同之颜色,供货商制作时较快,且产量也较多,机台组立时也较快,节省工时.C.表面不会缩水.其缺点为:A.按键操作按下时,无有用TACTSW之清脆响声,较无法用声音判别是否有动作.B.按键用力按下时,较易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C.按键周围间隙较不易控制,此种是属于全固定式按键中之软性按键,间隙不易控制到一样.其作用原理为利用按键内底部附着之导电粒压下,使PCB上两条原本不相导通之镀金铜箔,藉由导电粒连结线路导电使其相通(如图所示)补充几点﹔1.Tack switch 焊锡浮高,将按键顶死2.小按键力臂过短或塑料料无韧性,导致按键荷重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键基本结构
1.悬臂式按键
如上图,此种按键通过固定悬臂达到固定按键的目的。

固定方法采用热熔。

此种按键结构简单,并且容易控制按键间隙。

故最常用。

2.跷跷板式按键
此种按键常为一对,在按键上有2个凸起小柱子,在cover上有相对应的2个“卡位”。

通过塑胶弹性变形,将按键卡在“卡位”里。

按键工作原理与“跷跷板”类似,以按键中间的凸起柱子为轴,旋转实现按键触发。

3.镶嵌式按键
如图,按键被上盖和一个装饰件夹在中间,悬臂做在上盖上。

4.“P+R”式按键
“P+R”即为PLACTIC+RUBBER,是一种手机上常用的按键工艺。

多为许多按键部在一起。

如上图,有8颗按键,这种情况,多采用“P+R”工艺。

“P+R”就是把塑胶按键,通过一种专用胶水,粘到RUBBER上。

然后固定RUBBER,以此来固定按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