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详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塑造地形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重要?为什么?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的概念图和练习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7.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组报告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
-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习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上已具备一定条件,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气象等基本概念,有利于理解水循环的相关内容。
2.在思维能力上,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图表等途径探究水循环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何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相关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供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干旱或洪涝问题,让学生探讨水循环与这些问题的关联。
3.结合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观察当地水体的分布、流向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标解析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即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

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

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及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程题目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二、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主要贯穿了以下观点:地球上的水体多种多样;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地球上的水是不断运动和循环着的;水的相互联系和循环运动对人类和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1.通过第一章第四节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球外部圈层水圈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地球上的水圈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本节课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本节课相对简单,同学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水循环示意图直观获取知识点;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从而加强知识的巩固。

五、教学目标1.运用水圈构成图,说出地球上水体的构成和特点;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3.根据实例,理解并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难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理解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学法:读图识记、绘图巩固•教学过程十、板书设计3.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概念2、水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3、水按空间分布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4、水圈中水分布的特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分类: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3、水循环的意义:(1)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2)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3)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4)塑造地表形态。

十一、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十二、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2)陆地水体的主体是:冰川(3)我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思考:目前冰川水能否被大量利用?试分析原因。

不能,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山地区,利用难度大。

更新周期长。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

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季风区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从地理学角度来看,诗词前半句描述的黄河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后半句的说法对吗?不对,因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不断进行着转化。

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和发生领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中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三、练习:三个循环中,水量最小的是陆地内循环,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

思考:1、2007年10月台风“罗莎”对我国造成了一定影响,它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2、长江和塔里木河分别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1)海陆联系的纽带(2)塑造地表形态(3)维持全球水量平衡(4)调节全球热量平衡c)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四、作业(创新方案练习及试卷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精讲课程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精讲课程教案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圈的构成:海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淡水(冰川、地下淡水、其他淡水)2、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循环过程的描述(三段:海陆间循环:陆地—海洋;陆地内循环:陆地—陆地上空;海上内循环:海洋—海洋上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重点掌握)1、洋流分布重点图:“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识图、理解、背图)、2、洋流:洋流的形成原理、补偿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要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带来的不同自然景观(森林、苔原)、北极圈内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洋流导致渔场形成的原因(补充:世界四大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

)4、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形成原因、危害;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倒置;拉尼娜现象:原气候更加极端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世界各大洲、大国的水资源及径流量;我国的水资源地区、时间分配不均问题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识图,根据图片了解地理位置和引水措施,罗马人、美国大平原移民、以色列关于水资源利用的措施3、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减少的原因、保护措施:开源措施4点、节流措施2点(主观题背记)重要图表讲解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392、“水循环示意”P55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P574、☆“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P91(标识☆的三张图需结合学习、重点掌握)对于重点章节难点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察与讲解(1)☆“世界洋流分布图”(识图、背图)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进行理解(主观题结合洋流分析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2)暖流与寒流的重点实例: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厄尔尼诺现象(主观题分析洋流的影响、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分析数据明了水资源的概念。

2、结合事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4、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通过学习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学会用因果关系分析降水与水资源丰歉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五、教学重点: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合理利用水资源。

六、教学难点: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八、教学设计1、以谈话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拉近师生距离,增播放一段公益广告-------珍惜水资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看视频并思考有关水资源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共鸣,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交流。

提倡小组学习,彼此互相帮助,调动每个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共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导入新课推进新课知识框架:通过对标题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本节课我们需要探究三部分内容:什么是水资源,分布如何?为什么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学生聆听使学生能够清晰的把握本节课的条理和框架发问:那么到底什么是水资源?人类目前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哪些?展现图片说明学生看图并积极回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过渡: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何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引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学生看图思考回答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入概念教学推进新课通过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图”,让学生明确“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含义(=降水量—蒸发量)及各大洲水资源多少的分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若学生回答出错,错例教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读“水资源大国表”,了解巴西及俄罗斯水资源丰富原因学生看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分析的能力推进: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总量与人均、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析)学生看图回答培养学生读图并获取信息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结: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条理性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资源的含义及其分布,下面我们来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第一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教案(含解析)高一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第一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教案(含解析)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讲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小船创作一、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二、读常见气象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相关知识。

(一)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时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二)台风灾害1.构成由图甲可知,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2.源地及其影响范围由图乙可知,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3.危害(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三)寒潮灾害1.概念寒潮是因为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1《山岳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来板书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互动讨论】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几种类型?【总结分析】(一)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_1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_1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推进新课改贯彻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基本要求:
1、2分钟预备进教室,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2、认真执行课堂常规
3、上课第一件事明确本节学习任务
4、对学生所有行为负责
5、按时下课不拖堂
课题影响气候的因素
本节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学生明确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以及影响气候的因
素,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

2、学生通过对气温降水图、气候类型模式图的阅读,培养学生读图描述,
提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等核心素质
3、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
识,热爱地理的的兴趣。

低起点
小步走
适梯度
多复现
快反馈
教学重点气候的成因分析教学
难点
气候成因分析。

用影响气候因素的原
理解释实际问题
课型新课教具
媒体多媒体教学
资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等
教与学设计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出示北京四季景观图(春光满园、荷花艳丽、秋色浓郁、颐和雪韵)
提问:北京的四季差异显著,是什么
因素造成的?欣赏图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吸
引学生的兴趣
承转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复习旧知识,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
出示北京的气温降水图,问题:描述
北京的气候特征
看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根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年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2)说出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用简炼语言表述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水的忧患意识;(2)树立科学资源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一:《模拟水体相互转化、运动》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材料小石头、塑料薄膜、装干沙子的小盆、热水、透明平底盆(常温下实验)实验步骤:①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热水,直至水没过盆底。

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人中央。

②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盆口。

③把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陷塑料薄膜。

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小盆正上方【导入】教学过程同学们知道我们县城有哪些河流流经吗?丰乐河、富资河、布射水、杨之河共同汇入练江,练江汇入新安江,流入千岛湖,一直奔腾到海。

几千年来新安江水一直滚滚向东而不枯竭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自然界的水环》请大家翻到教材54页,用一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教材,请大家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哪些,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情境:展示冰川、飘动的云、奔流的江水这三幅景观图片,结合课本第54页第一、二节,思考问题:①说一说地球上水的三种形态及特点。

②结合“水圈构成”扇形图,说出陆地上各种水体类型及比重。

③目前,人们直接利用于生产生活的淡水主要有哪些?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这些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然而,地球上的水总量丰富,但淡水资源却不多,可以直接利用的更少,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朗诵诗《我是一滴水》活动探究主题:新安江河水的时空之旅情境:一滴水的自述◆活动探究主题1:追溯过往——新安江中的一滴水,从哪里来? 河水的来源,即河流的补给。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水,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会带来什么影响?(三)水资源的分布1.各大洲分布从六大洲径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可以看出,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点。

六大洲中径流量最大的,也即水资源最丰富的是亚洲,其次是南美洲,水资源最少的是大洋洲。

2.国家分布从国家来看,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的是巴西,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世界水资源为什么分布不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造成了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由于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国家的技术条件有差异,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也不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某些地区的水资源非常短缺。

再来看一下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3.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存在怎样的差异?这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影响?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所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3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3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

教材对水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作了解释。

通过对水资源丰歉衡量标准引出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并且侧重以“水资源”作为一个案例,突出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措施入手,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认知方面:1、学生能够从广义和狭义(尤其是狭义)两个角度解释水资源的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水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归纳、总结并记住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能力方面:1、能够阅读各种图表归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3、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各种地理信息(尤其是网上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通过我国和广州市水情的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通过为中国及广州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对策,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责任感。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努力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难点: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那么粮食生产需要哪些条件?(土地、阳光、水等)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我们称之为“自然资源”。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这节课我们以其中的水资源为例,来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讲述新课: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而且,我们这个星球被称“水的星球”,水体总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从这一点上,水,似乎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事实上是不是这样?(不是。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l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仅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大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一样,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并且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该节是学生了解自然地理要素运动变化规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水循环过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对整个水循环过程缺乏感性的认识,这对学生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分析水循环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课堂中,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资料、视频及图片,增加学生对水循环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分析及归纳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高一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善于获取各种课外知识;观察,归纳能力较好。

表现欲强,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案doc资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案doc资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案]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情况;2.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情况,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分布2.水资源与人类的联系3.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学难点合理利用水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日常生活入手,请同学叙述水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的概念:指陆地上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3.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1)从大洲来看: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最少的是大洋洲(2)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值的1/3)4.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匀(1)从时间上看:夏秋多,冬春少(2)从空间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2.生产力提高,可使水的数量增多、质量提高:人类可通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矛盾[活动]P63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剧:2.污染和过度利用会加剧水资源短缺:[案例2]咸海的忧虑3.开源与节流:(1)开源:(2)节流:●板书设计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三、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学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天气系统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图、图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锋面系统(1)形成(2)特点(3)影响3. 气旋和反气旋(1)(2)结构(3)运行规律(4)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课题名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此标准突出示意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示意图挖掘构成水循环的环节以及理解这个过程。

最终从理论落实到现实中水循环的进行对我们的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自然界中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展开对自然界水体的分类、分布、以及各类水的占全球水量的百分比等方面的认识。

对自然界水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需要让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动态平衡过程,也就是水的循环过程。

最终,落实到对现实产生的意义。

水循环比较抽象,但生活中水随处可见,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弓I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习中应该重视相关资料、图表、板书、课件等辅助资料的运用。

通过图表,对水体的主要形态及其对应含量有系统的把握。

其次,适当运用有关有关水体的资料,充实课堂,让课堂能处处与生活结合。

由于,水循环过程比较抽象,所以过程的示意最好借助板书,可以一边画出各个环节,一边讲解过程; 用动画展示也可以,比较直观形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3•掌握海路之间、海海之间、陆陆之间的水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以及人类通过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怎么影响水循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认识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平衡的,认识自然界的万物是不断变化运动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详细)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点和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结合图3.1,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含有的淡水资源丰富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注意】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结合课本P54图3.2,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涉及的水体有雨水、冰雪、湖泊和地下水等。

2、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小结】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小测试】探讨一下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答案: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小结】“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阅读课本P5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类型及其过程环节;3、水循环的意义。

【板书】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小测试】1、读下图填写下列的空格:(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B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__.(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点和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结合图3.1,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含有的淡水资源丰富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注意】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结合课本P54图3.2,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涉及的水体有雨水、冰雪、湖泊和地下水等。

2、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小结】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小测试】探讨一下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答案: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小结】“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阅读课本P5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类型及其过程环节;3、水循环的意义。

【板书】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小测试】1、读下图填写下列的空格:(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B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__.(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2、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B.滚滚东流的长江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答案:1、(1)B、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2)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2、B3、水循环的意义(1)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水量平衡器)(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大自然的空调)和物质转移过程。

(3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地形雕塑师)【小测试】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能虽不能转化,但能起着吸收、传输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 阅读P55-56有关“黄河断流”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答案:1、地表径流、降雨、地表水的蒸发和下渗等。

2、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西北地区),导致降水逐渐减少。

3、上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4、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1)【巩固教材】1.下列关于各种水体构成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不连续的规则的圈层B.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C.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规则的圈层D.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2.下列关于水体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态水最主要分布在海洋中,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B.气态水在地球分布最广,而且数量最少C.液态水在地球分布最广,而且数量最多D.固态水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小,只分布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②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③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就会不断得到补充、再生④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对陆地上的水体没有补给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是个庞大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处于更新状态B.水循环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但它却不能对地表辐射起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C.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D.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5.关于河流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用途B.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C.一条河流的补给形式一般只有一种补给形式D.一条河流的补给形式一定只有一种补给形式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体中,海洋水分布最广B.地球上的水体中,大气水分布最广C.地球上的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D.人类使用的水资源中,对冰川水的利用还比较少【重难突破】1.下列关于水体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中的水按其分布范围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B.地理环境中的水按其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C.陆地上的水体按其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D.陆地上的水体按其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2.下列陆地上的各种水体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总量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它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起的作用都非常巨大B.陆地水的主体是地下水,全球地下水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C.陆地水的主体是冰川,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0%D.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3.有关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不包括植物蒸腾、下渗B.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包括植物蒸腾、下渗,还包括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C.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目前影响最大的环节是蒸发D.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对陆地水的补给意义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4.下列关于大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陆间的循环就是指大循环②大循环的各个环节最为复杂③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④大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⑤大循环对陆地水的补给意义不是太大⑥大循环对陆地水的补给数量较少,但意义重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⑥D.全部5.关于陆地内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内循环的组成环节最少,只有陆面、水面蒸发两个环节B.陆地内循环对陆地水体没有补给作用,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循环多为此种循环C.我国东部季风区不存在陆地内循环D.即使是在外流区域,同样也存在着陆地内循环6.关于海上内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最少,只有海水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B.在水循环中,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多C.海上内循环对陆地上水体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D.海上内循环对陆地水没有补给作用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更新,维持着全球水的静态平衡B.由于水循环的存在,从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在缓慢地不断地减少C.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循环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D.从总体上看,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水的运动是不连续的8.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B.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C.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地塑造地表形态D.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能能起到传输的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巩固提高】1.读地下水埋藏示意图,如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_ ,湖泊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__(2)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枯水期时 _____ ___________ ;洪水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含水层A 中储存的地下水有一个水面,该水面往往随起伏而起伏,含水层B储存的地下水承受一定的压力,称为承压地下水。

2.读“水循环示意图”如图3-2,回答下列问题图3-2(1)写出图中各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 B、 C、D、 E、 F、(2)图中水循环发生领域有 ______ 、 ______ 、 ___ ______(3)如果这个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农田,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外拓展】1.读图3-3,A、B表示某水文站在建水库前后的全年流量曲线,读图回答(1)该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曲线中,在修筑大坝后测得的是,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上游、下游)方向,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如图3-4:读“水循环环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为水循环中的循环,它使得到补充,得以再生(2)填出此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3)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以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会发生变化?(填代号)增加,增加,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