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756d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1.png)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界中违反道德、伦理规范的行为,如剽窃、抄袭、篡改数据等。
这些不端行为会严重损害学术界的声誉和可信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术不端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斯图亚特·皮德尔案:斯图亚特·皮德尔(Stuart Piddock)是一位英国医学研究员,在2014年因学术不端行为被开除。
皮德尔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篡改了自己的研究数据,并将其用于科研论文和申请资金。
皮德尔的不端行为被揭发后,他被解雇并受到了一系列的处罚,包括禁止参与科研活动。
2.杜勒斯·桑德斯案:杜勒斯·桑德斯(Diederik Stapel)是一位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在2011年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引起轩然大波。
桑德斯篡改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在多篇论文中使用了这些虚假数据。
桑德斯的行为震惊了学术界,他被撤销了职位,并且他的多篇论文被撤销,他的研究团队也受到了牵连。
3.斯俊·贺田案:斯俊·贺田(Jun Seita)是一位日本计算机科学家,在2003年被揭发了他的学术不端行为。
贺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抄袭了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并掩盖了他的违规行为。
贺田的行为被揭露后,他丧失了博士学位,并被迫离开了学术界。
4.安德鲁·韦克斯曼案:安德鲁·韦克斯曼(Andrew Wakefield)是一位英国医生,在1998年提出了麻疹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的理论。
然而,之后发现他的研究数据不可靠,并且他存在利益冲突。
韦克斯曼的研究结果在科学界引起了争议,他的医生执照被吊销,并且该理论不被广泛接受。
这些著名的学术不端案例揭示了在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体的声誉,也破坏了整个学术界的信誉。
为了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这包括加强对研究人员的道德和伦理教育,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和审查机制,以及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e6bd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d.png)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科学家应当推崇的核心价值之一。
校----科学家之间是基于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关系,但是,有时候由于利益的驱动、人性的弱点,科学家也会有不端行为。
因此,为了维护科研诚信,我们需要从过去的经典案例中吸取教训,强化科学家的道德意识,营造健康的科学研究环境。
一、科研诚信案例:Hwang Woo-suk论文造假事件2004年至2005年之间,韩国著名细胞学家Hwang Woo-suk在《科学》和《自然》等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声称已经成功地克隆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胚胎细胞。
然而,经过多项调查发现,这些论文居然是完全造假的。
调查结果表明,Hwang Woo-suk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虚假数据和图片来旁证实验结果。
Hwang还通过购买和利用非法获得的卵子来制造胚胎,大量侵犯了劳工的权益。
此事件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震动,Hwang Woo-suk自己也成为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的造假骗局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科研诚信案例:于红专学术造假事件于红专是中国的牙髓病学专家,其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在2010年,有资料指出,他的很多研究成果是存在造假的情况。
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调查发现,于红专利用一个名叫“Kim”匿名发表自己的论文,并向自己投稿,来达到获奖和论文发表的目的,他还在发表论文过程中随意伪造他人的姓名或与该论文有关联的实验结果。
此事件一经曝光,于红专在中国科学界遭遇了极大的谴责。
三、学术不端案例:张维为的剽窃和造假张维为,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然而,他却在2013年被曝光存在抄袭、剽窃和造假等问题。
据调查发现,张维为在撰写论文时存在大量的抄袭、剽窃等现象,曾经对他人的论文进行剽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论文发表;还编造虚假实验数据用于论文中,从而给读者带来了不实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这种不端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更是损害了他自己的声誉。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50c66231b765ce05081459.png)
“汉芯事件”案例分析⼀、案例描述“汉芯事件”是指2003年2⽉上海交通⼤学微电⼦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号”造假,并借助“汉芯⼀号”,陈进又申请了数⼗个科研项⽬,骗取了⾼达上亿元的科研基⾦。
中国亟待在⾼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主研发⾼性能芯⽚是我国科技界的⼀⼤梦想。
陈进利⽤这种期盼,骗取了⽆数的资⾦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带来⾃豪感的“汉芯⼀号”,变成了⼀起让⼈瞠⽬结⾆的重⼤科研造假事件。
所谓的“汉芯⼀号”采⽤国际先进的0.18微⽶半导体⼯艺设计,在只有⼿指指甲⼀半⼤⼩的⼀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2亿次运算。
经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认为这⼀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的性能甚⾄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1] “汉芯1号”于2003年2⽉26⽇正式发布,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都出席了当天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由王阳元、邹⼠昌、许居衍等知名院⼠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组负责⼈严晓浪组成的鉴定专家组作出了⼀致评定:上海“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开发平台,属于国内⾸创,达到了国际先进⽔平,是中国芯⽚发展史上⼀个重要的⾥程碑。
[2] 此后被视为“汉芯1号”发明⼈的陈进⾃然也是荣誉加⾝。
“汉芯”项⽬成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有关部门下拨⼤量课题经费。
上海市科委授予陈进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物称号,2004年上海交⼤将其特聘为长江学者。
同时,陈进本⼈还⾝兼数职,上海交⼤微电⼦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CEO,上海交⼤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上海交⼤创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2006年1⽉17⽇,有神秘⼈物在清华⼤学⽔⽊清华BBS上,公开指责上海交通⼤学微电⼦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号”造假。
[1] ⼀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很快介⼊,进⾏了艰难的追索和求证。
在举报⼈和媒体的共同努⼒下,⼀个个事实渐次浮出⽔⾯。
2006年1⽉28⽇,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成⽴专家调查组并开始⼯作,在其后的两个多⽉的时间⾥,专家调查组,针对举报⼈对“汉芯”事件的举报内容,采取与举报⼈、当事⼈和相关⼈员⾯谈、现场查验技术⽂档、分析对⽐有关技术资料、查验芯⽚演⽰系统和调阅相关⾳像资料等⽅式⽅法,对“汉芯”系列⼀⾄四号芯⽚的设计过程和性能指标等进⾏了全⾯调查与核实。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55e1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0.png)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学术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
学术不端是指科研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违背学术伦理和规范的行为,包括抄袭、篡改数据、虚构研究结果等。
下面将列举十个学术不端案例,以便更加了解和认识学术不端的严重性。
1. 抄袭案例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抄袭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未注明出处,从而获得了不应有的荣誉和学术地位。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原作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学术界的诚信。
2. 数据篡改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实验研究中为了使结果更符合自己的假设,故意篡改了部分数据,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科研的基本原则,也误导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
3. 虚构研究结果案例某研究人员为了追求学术地位和资金支持,虚构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并将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科学伦理的严重背离,也对整个学术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4. 超作者案例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将并未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列为共同作者,以获取更多的学术声誉和资源。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伦理,也剥夺了真正有贡献的人的权益。
5. 自引用滥用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故意过度引用自己的论文,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学术界的不尊重,也损害了其他研究人员的权益。
6. 高频发表案例某研究人员为了追求高发表量,在短时间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复和低质量的研究。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
7. 无效实验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故意违反实验设计的原则,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和无效。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科学方法的严重破坏,也误导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
8. 无授权转载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未经原作者授权,擅自转载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取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也违反了学术伦理。
9. 操纵同行评议案例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关系,操纵同行评议的过程,以获得更有利的审稿结果。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24a3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7.png)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术不端案例剖析:1. 抄袭:学术抄袭是指未经授权,将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文字等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宣称和发表。
抄袭可能包括直接复制粘贴他人的文字、改写他人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等。
抄袭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
2. 数据造假:学术研究需要基于真实和可信的数据,但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取得理想的研究结果,会篡改数据或者捏造数据。
数据造假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 多重发表:多重发表是指将同一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获取更多的发表数量和声誉。
这种行为违反了学术期刊的版权规定和学术诚信原则,可能导致重复计数和论文重复引用的问题。
4. 研究成果不实:有些研究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发表数量和声誉,夸大或者虚构研究成果。
这种行为会误导其他研究人员和公众,浪费资源,对科学研究造成严重的伤害。
5. 不当引用:不当引用是指在学术论文中对他人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引用不当或者滥用。
不当引用可能包括断章取义、曲解他人的观点、错误引用、无视最新研究等。
这种行为会使学术论文失去准确性和可信度。
6. 学术恶意竞争:学术界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有些研究人员为了争取资源和声誉,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意竞争。
比如故意诋毁他人的研究成果、阻碍他人的研究进展、恶意评审他人的论文等。
这种行为破坏了学术合作和学术诚信原则,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7. 学术不当行为:学术不当行为包括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其他行为,比如未经授权公开他人的研究成果、滥用研究经费、操纵学术评审过程等。
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学术不端案例剖析,这些行为违背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学术的公正和可信度,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应该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宣传。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5beb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4.png)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这些
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抄袭是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
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直接复制
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未注明引用来源。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误导了读者对该研究领域的真实情况。
同时,抄袭行为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公信力,降低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
其次,伪造数据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某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故意篡改数据,使得实验结果符合自己的研究假设。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也给其他研究者带来了错误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严重影响了学术界对该领域的认识和发展。
此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某研究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未经允许就擅自使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损害了学术
界的公信力和创新力。
为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我们应当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倡诚实守信的学术研究态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标准,共同维护学术界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形象。
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案例
![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a71c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2.png)
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案例
韩国干细胞之父被判2年
韩国最大的学术不端丑闻当属“干细胞之父”黄xx的造假行为。
黄xx的造假成果让他成为当时韩国的民族英雄,被视为韩民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
然而2005年底,经调查证实,黄xx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
此外,他还涉嫌诈骗、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人体卵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日本美女科学家把导师坑到自杀
2014年1月,被称为“美女科学家”的小保方xx在《自然》杂志上以一篇论文和一封来信形式发布了其研究成果——成功培育出了能分化多种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
论文一经发表即引起业内的震动,更有甚者称其为“诺奖级的论文”。
但是经《自然》杂志的调查,多位专家都声称无法成功重复论文中的实验结果。
之后更是揭露小保方xx的论文中使用的图片、博士论文的开头部分完全抄袭。
几个月后,其导师,日本再生医学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笹井xx迫于压力自杀。
美国哈佛猴子研究造假
哈佛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马克·xx在1995年就发表论文宣称一种小猴子可以在镜子中识别自己。
直到2010年8月10日,《波士顿环球报》率先曝出新闻:xx因为学术不端而离职一年,其主要原因是由于2002年他发表的一篇关于猴子行为方面的研究论文,实验数据并不支持论文结论。
随后,哈佛大学公布了对xx存在问题的论文撤销处理的情况,xx本人也发表声明,要“离开”哈佛一年,其所教授的课程也全部停止。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31acb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3.png)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学术不端案例:
1. 吕文达事件(Falsification): 中国科学家吕文达在1980年代进行的一项人造基于硫酸铵成核的实验中,被曝光涉嫌伪造数据。
这个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导致了中国学术界的大讨论。
2. 英国人类学家Napoleon Chagnon的工作受到争议,他的研究方法和伦理问题备受批评。
他被指控通过引起原始部落的内部冲突来获取数据,伦理待遇不当。
他的工作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标准的广泛讨论。
3. 斯特恩-格拉科夫反驳案(Misrepresentation):斯特恩与格拉科夫是两位物理学家,他们在1990年代声称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但后来被发现他们在发表结果之前删除了一些数据。
他们的行为引起了公众对于学术诚信的质疑,并对整个领域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
4. 韩红事件(Duplicate Publication):中国歌手、博士韩红在发表了一篇关于治疗乙肝的研究论文后,被发现这篇论文与之前一篇研究论文存在严重重复出版的问题。
这个事件暴露了双重出版和自我抄袭等问题,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这些案例代表了学术界中的一些不端行为,提醒了人们对于学术诚信和研究道德的重要性。
科研不端和科研不当的例子
![科研不端和科研不当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755c68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0.png)
科研不端和科研不当的例子
1.抄袭:某位科研工作者在一篇论文中大量抄袭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文字,被指责为科研不端行为。
2. 数据篡改:某家药企为了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批准上市,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篡改,导致上市后出现严重副作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3. 研究方向不当:某研究团队在进行某种草药的研究时,将研究方向偏向于其功效的夸大和宣传,而忽略了其可能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被指责为科研不当。
4. 统计分析不当:某研究团队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为了证明其研究结果的显著性,采用了不当的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方法,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
5. 虚假宣传:某家公司为了推广其产品,编造了虚假的研究数据和宣传口号,误导消费者,被指责为科研不当和商业欺诈。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可能出现的不端
行为和不当做法,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科学研究的声誉和信任度,还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遵循科学研究的伦理和规范,严格遵守研究的程序和原则,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1 -。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bd16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d.png)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或学术交流过程中,违背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篡改数据、捏造实验结果、弄虚作假、重复发表等。
下面将列举10个学术不端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
1. 抄袭:指在研究论文中直接复制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数据等,而没有进行引用和注明出处。
抄袭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学术界最为严重的不端行为之一。
2. 数据篡改:指在研究过程中故意修改、删除或伪造数据,以达到论文的预期结果。
数据篡改严重影响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 捏造实验结果:指在研究过程中编造不存在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以支持自己的研究结论。
捏造实验结果是对科学诚信的极大背离,对科学进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 重复发表:指将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再次发表,而不进行明确的引用和注明。
重复发表不仅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也会误导他人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5. 无视同行评审:指在投稿过程中,故意规避同行评审制度,直接发表研究成果。
无视同行评审不仅违背了学术规范,也会导致低质量和不可靠的研究结果被发表。
6. 不当引用:指在文献综述中,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不当引用,不准确地解释他人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不当引用会误导读者对前人研究的理解,影响学术交流的质量。
7. 演绎论证的过度:指在研究中,以不严谨的推理和推断为依据,得出不准确或无法证实的结论。
演绎论证的过度会误导读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和判断。
8. 不透明的研究过程:指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关键步骤进行不充分的描述,隐瞒了重要信息。
不透明的研究过程会使研究结果缺乏可信度,并阻碍其他研究者的复制和验证。
9. 不当的作者顺序:指在署名作者时,没有按照其在研究中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排序。
不当的作者顺序不仅违背了学术规范,也会导致对研究者的不公正评价。
10. 学术盗窃:指将他人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等进行盗取,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不当的学术荣誉和奖励。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62be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c.png)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等过程中,违反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行为。
学术不端不仅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学术成果的真实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学术不端案例,来探讨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学术不端案例,抄袭。
抄袭是指在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中剽窃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或文字表达而不注明出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损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的权益。
在学术界,抄袭不仅会导致个人声誉受损,还会造成学术成果的失真和学术交流的混乱,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数据造假。
数据造假是指在学术研究中篡改、捏造实验数据或调查结果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术规范,也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数据造假不仅会误导他人的研究方向和结论,还会影响学术界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发展。
因此,严肃对待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维护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是重复发表。
重复发表是指将已经发表过的学术成果再次发表在其他期刊或会议上,以获取多次发表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声誉。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学术规范的严重挑战,也是对学术界对知识的认识和传播的扭曲。
重复发表不仅会导致学术成果的重复计算和评价,还会影响学术界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学术不端是严重违反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应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建立健全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学术成果的审查和监督,共同维护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学术交流的良好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推动学术成果的健康发展和学术交流的良性循环。
明显学术不端的案列
![明显学术不端的案列](https://img.taocdn.com/s3/m/a2c852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4.png)
明显学术不端的案列
1. 小保方晴子事件:小保方晴子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她声称发现了一种简单而全新的干细胞制备方法,但后来被发现她的研究数据存在大量篡改和伪造。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也导致了她的辞职和研究论文的撤回。
2.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事件:黄禹锡是韩国的生物学家,曾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
然而,他被揭露在干细胞研究中存在伪造数据和学术不端行为。
他的研究成果也被证明是虚假的,这一事件导致了他的学术声誉受损。
3. 哈佛大学心脏病专家皮耶罗·安韦萨学术造假:皮耶罗·安韦萨被揭发在多项研究中伪造数据,他的研究涉及心脏干细胞领域。
这一学术造假行为导致了他的辞职和多篇论文的撤回。
这些案例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学术诚信和科研道德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提醒我们学术研究必须遵循诚实、准确和透明的原则,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
如果你想获取更多关于学术不端案例的信息,可以通过专业的学术媒体、科研机构或相关的学术数据库进行查询。
这些资源通常会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信息,帮助你了解不同领域中的学术不端现象。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20936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3.png)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等过程中,违反学术伦理规范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科研诚信和学术环境,损害学术声誉,甚至危害社会利益。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
第一,抄袭。
抄袭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文字等,而使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得以表现。
抄袭行为不仅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读者和学术界的欺骗。
曾有一位研究者在发表论文时,大量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但并未标注出处,最终被学术界揭露并受到了严厉批评。
第二,篡改数据。
篡改数据是指在科研实验或调查过程中,对实验数据或调查结果进行人为的改动,以获得符合自己研究假设的结果。
一位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研究假设不符,于是在报告中篡改了部分数据,以符合自己的研究假设。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科学实验的严重破坏,也是对科学道德的严重背叛。
第三,伪造成果。
伪造成果是指在科研过程中,捏造数据或实验结果,以制造虚假的研究成果。
一位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时,伪造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最终导致了科研项目的失败。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科研诚信的严重伤害,也是对科研资金的浪费。
第四,盗用他人成果。
盗用他人成果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实验数据,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发表或申报科研项目。
一位研究者在申请科研项目时,盗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申报,最终被揭露并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处罚。
以上几个案例充分展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对科研诚信和学术环境的严重危害。
学术界和科研人员应当加强学术伦理教育,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规范,共同维护科研诚信和学术环境的良好秩序。
只有如此,才能推动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案例、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53c2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a.png)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案例、近年来,学术界频繁发生各种学术不端事件,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列举10个近年来的学术不端案例,介绍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旨在揭示学术不端的严重性,并呼吁学术界加强自律,恢复学术的纯粹性和诚信。
1. 丁香园论文造假事件丁香园是中国知名的医学科研社区,其论文发表平台被曝出存在大量伪造数据和抄袭行为。
这些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医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声誉,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2. 吴英案引发的学术腐败问题吴英案是中国金融界的一起重大诈骗案件,此案中涉及了多位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在吴英的资金支持下,通过伪造研究数据和发表假论文来获取研究经费。
这一事件揭示了学术界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了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评价体系的思考和改革。
3. 斯特拉塞案斯特拉塞是德国心理学家,在其职业生涯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然而,后来揭露出他的研究数据存在严重的伪造和篡改行为。
斯特拉塞案成为心理学界的一起重大学术不端事件,引发了对学术诚信和研究数据可靠性的广泛讨论。
4. 病毒学家查理·卢奇斯案查理·卢奇斯是一位美国病毒学家,他在研究中造假并伪造了病毒实验数据。
此案揭示了科学家以及科学出版界的一些不端行为,引发了对学术出版伦理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反思和改革。
5. 神经科学家韦恩·阿尔贝尔案韦恩·阿尔贝尔是一位美国神经科学家,在其研究中篡改实验数据和结果。
这一事件揭示了科学家在追求研究成果和声誉时可能出现的不端行为,引发了对科研伦理和学术评价体系的讨论。
6. 中国学术期刊造假问题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频繁发生造假行为。
一些学术期刊为了提高发表量和影响因子,存在收费发表、过度引用、抄袭等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学术期刊的声誉和国内外学者对其的信任。
7. 假博士事件近年来,多起假博士事件揭示了在国内和国际高校中存在的学历造假问题。
一些人通过伪造学历证书和成绩单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学术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正当性和声誉。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报告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190a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5.png)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中存在的违背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信誉和公信力。
本文将从一个学术不端案例出发,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议。
2. 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案例中,一名研究员被指控在其论文中存在抄袭行为。
该研究员在一名他人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仅作了一些微小的修改,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该篇论文。
这种抄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界的道德规范。
3. 分析原因学术不端行为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多种原因。
从我们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导致了这名研究员的抄袭行为:3.1 竞争压力在现代学术界,竞争压力非常大。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来争取研究经费、职位晋升和学术声誉。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比如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3.2 学术评价体系的缺陷学术评价体系可能存在一些缺陷,这也可能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一些评价体系过于关注研究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其质量,导致研究人员为了追求数量而采取不正当手段。
此外,一些评价体系没有足够的监督机制,容易被滥用。
3.3 缺乏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应该被充分强调,但在一些情况下,研究人员可能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学术道德教育。
缺乏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意识和了解,可能导致一些人对此持漠视态度。
4. 影响分析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4.1 研究结果的不可靠性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如果研究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其研究结果就无法被信任和接受,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
4.2 学术界的信任危机学术界需要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和交流。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这种信任,使学术界陷入信任危机。
一旦学术界的信任被动摇,学术合作和交流将受到极大的阻碍,抑制了新知识的创造和传播。
科技期刊论文作者学术不端典型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科技期刊论文作者学术不端典型问题的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d6bc8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9.png)
2020·12(上)《科技传播》28作者简介:邹娜,编辑,南京理工大学《弹道学报》编辑部,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
欧阳立新,邵岩辉,南京理工大学《弹道学报》编辑部。
科技期刊论文作者学术不端典型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邹 娜,欧阳立新,邵岩辉摘 要 针对科技论文作者的学术不端情况, 结合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典型案例,指出了有些作者对学术不端问题界定不清。
提出:在论文投稿前,即在作者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的阶段,论文权属机构应积极对作者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在论文投稿后,科技期刊编辑应积极预防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在提升作者的学术诚信意识上有所作为,并不断完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流程。
科技论文作者投稿后若涉学术不端,论文权属机构应承担相应的学术不端处罚责任。
关键词 科技期刊;科研诚信;学术不端;诚信教育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2-0028-03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扰乱了科学的健康发展,阻碍了科技创新,严重影响了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
国内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研究及惩戒实践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2],但是近年国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度规范、监督惩戒等方面制度,体现了治理学术不端的决心,如2019年9月科技部等二十部门联合印发了《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
对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所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并在2019年7月1日实施了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最新行业规范。
学术类科技期刊中所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同样可依据此规范进行界定,如科技期刊论文作者(以下简称科技论文作者)的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3]都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对于科技论文作者的学术不端问题,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发现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认知不够和界定不清,其典型表现是:一稿多投;参考文献随意罗列;论文不当署名,对论文没有任何贡献的被署名为合作作者;随意更改作者排序,甚至改变第一作者;大篇幅引用他人论文成果,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列出参考文献就不属于抄袭。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ad04e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7.png)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一、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您知道翟天临不?这哥们儿以前可是娱乐圈里挺火的演员呢。
结果呢,在一次直播互动的时候,他干了件特“蠢”的事儿。
他在直播里问出了“知网是什么东西啊?”知网啊,那可是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查资料的重要平台,就像战士的武器库一样,搞学术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知网的。
这一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大家就寻思着,你一个号称读过博士的人,咋会不知道知网呢?然后就有人开始深挖他的学术成果。
这一挖可不得了,发现他的论文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他那论文就像是用东拼西凑的补丁缝起来的破布,好多内容都是抄别人的。
2. 影响。
这事儿可闹大了,对学术界和娱乐圈都产生了超级大的震动。
在学术界呢,这让大家对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就好比你一直以为金子是纯金的,结果发现里面好多都是铜块冒充的,那大家肯定对整个黄金市场都不放心了啊。
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做研究、写论文的学生和学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在娱乐圈,翟天临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以前那些找他拍戏的导演啊,品牌找他代言的商家啊,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他的演艺事业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直接从天上掉下来了。
而且这件事之后,各个高校也开始对论文审查更加严格了,就像突然拉紧了缰绳的马,以前可能有些松松垮垮的审查制度一下子变得严格起来,这也算是他这个负面事件带来的唯一一点正面作用了吧。
二、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小保方晴子在日本那可是曾经被捧得很高的女科学家呢。
她宣称自己发现了一种神奇的STAP细胞,这种细胞据说有着很独特的性质,可以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变成各种细胞。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就像平静的湖水里突然扔进了一颗大炸弹。
大家都特别兴奋,觉得这要是真的,那可不得了,说不定能在医学领域掀起一场大革命呢。
可是啊,很快就有人发现事情不对劲。
其他实验室按照她公布的方法怎么都做不出同样的结果,就好像你按照菜谱做菜,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8cfa6c89eb172dec63b754.png)
h
8
案例06ZLS:抄袭严重
侵权论文:Chin.Phys.Lett. 23,1603(2006) 被侵权论文: Opt. Express, 1,441(1997)
被报告的22篇中有5篇涉及其它争议,但并不属于学术不端。结 论通知被调查的作者和举报人。涉及问题为,
1. CPL论文受到举报人和举报人发表论文的刊物的公开指控并 不许抗辩,CPL初步调查后建议CPL论文作者应该向主管该刊物 的IEEE申诉,IEEE最后裁决该刊物发表了CPL论文作者的抗辩; 2. CPL论文内容的确已经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但该会议的文 集只是一个非正式出版物,因此可不把CPL论文视作自我抄袭; 3. CPL论文只与另一篇论文数学描述相近,但分属完全不同的
h
16
案例04LMK: 一稿多投
相关论文: Chin. Phys. Lett., 21, 393 (2004 Feb.) J. Appl. Phys. 95, 755 (2004 Jan.)
一稿(同时或交叉)多投的事实经过: 2003-07-21 作者先投稿Appl. Phys. Lett.(APL) 2003-09-25 收到APL退稿,作者请转JAP 2003-10-09 作者又几乎同时投稿CPL 2003-10-27 收到JAP通知,接受发表 2003-11-05 收到CPL要求修改的审稿报告。不主动撤稿,不 通报JAP接受,也不引用,修改和‘添加’了少量次要内容后 继续要求CPL发表。
论文发表的规范行为与常见的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e102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d.png)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抄袭、剽窃、造假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术道德,也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公信力。
以下是一些学术不端案例的剖析:
1. 抄袭案例:某学者在发表论文时,未经授权抄袭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发表。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2. 剽窃案例:某学者在撰写论文时,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发表。
这种行为同样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3. 造假案例:某学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虚荣心,在研究中伪造实验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行为,导致研究成果无法重复或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术道德,也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这些案例都是学术不端的典型代表,不仅对被抄袭者、被剽窃者和被造假者造成了损害,也对整个学术界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学术规范体系,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067d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2.png)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学术不端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研究结果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和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
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对学术不端进行分析。
首先,抄袭是一种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
有些学者为了追求研究成果,会直接复制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文献内容,而不加以引用或注明出处。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误导了读者对于研究成果的认识。
抄袭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和学术成果的真实性。
其次,伪造数据也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有些研究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会故意篡改实验数据或者编造虚假的研究结果。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会误导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另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也是一种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
有些学者为了追求个人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会直接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不加以引用或注明出处。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和学术成果的原创性。
综上所述,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和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
对于学者来说,应该始终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严格遵守学术诚信,坚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促进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对于学术机构和期刊编辑来说,应该建立健全的学术评价和监督体系,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监测和惩处,维护学术界的诚信和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术研究的持续进步和学术环境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1
观察思考评论 抄袭和一稿多投 – 刊物处理
刊物处理: 1. 论文或更正或撤销等等,应该发表公开; 2. 禁刊作者,应该一视同仁; 3. 问题严重或作者有异议时,可以通告作者单位; 4. 涉及国家奖励或院士选举等重大事项时,通告相 关主持单位;
案例11WJC: 署名不当
论文:Chin.Phys.Lett.,28,043401(2011) 署名问题:第一作者(学生)曾到一个加拿大实验室实习, 得到一些研究结果。因工作尚不充分,该实习实验室尚不同 意发表,只同意学生把得到的结果写入学位论文。在未取得 该实验室同意的情况下,第一作者与原单位老师共同署名发 表了实习期间取得的结果。
论文发表的规范行为与常见的不端行为
规范行为
常见的不端行为
投稿发表: 唯一
一稿多投或变相多投
思想或论述 创新或引用分明
挪用或抄袭
:
实验或数据 真实和原始
伪造或抄袭
:
合作署名: 署名(被致谢)人得当
拉无关的人署名
署名人(合作者)一致同意 不经署名人同意
不署名的人或单位也得当 抹杀合作者的贡献
作者心理: 老实,认真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中国科学:物理,力学,天文’
h
1
学术界的不端行为
组织管理中的不端 研究工作中的不端 论文发表(成果权益认证)中的不端
内容抄袭 投稿重复(自我抄袭) 署名侵权 数据作假 审稿越权(侵权)
h
2
背景或起因:侵权论文作者缺乏准确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刊物处理:发表Comment/Reply(Vol.27, No.4(2010) 049902),CPL文的作者在Reply做出相关更正。
h
25
案例09LMY:引用不当(接近抄袭)
h
26
案例09XD: 署名不当
论文:Chin.Phys.Lett.,26,077806(2009) 署名问题:第一作者取得学位后已到新学校任教,用在原 学校作学生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却撇开原学校的导师和 合作者,去与未参加研究的新单位同事联名发表。
署名不当
论文数 4 3 2 6 2
处理(论文,作者,单位) 主编撤消论文 禁刊数年,通报相关单位 作者更正 禁刊数年 作者补充
撤消侵权论文 禁刊数年,通报对方刊物 作者更正或撤消论文 告诫或禁刊数年
总计17篇,占发表论文比例为0.20%;
禁刊作者43人,占作者(大约8000人)比例0.5%
h
7
概况(Chinese Physics Letters)
h
16
案例04LMK: 一稿多投
相关论文: Chin. Phys. Lett., 21, 393 (2004 Feb.) J. Appl. Phys. 95, 755 (2004 Jan.)
一稿(同时或交叉)多投的事实经过: 2003-07-21 作者先投稿Appl. Phys. Lett.(APL) 2003-09-25 收到APL退稿,作者请转JAP 2003-10-09 作者又几乎同时投稿CPL 2003-10-27 收到JAP通知,接受发表 2003-11-05 收到CPL要求修改的审稿报告。不主动撤稿,不 通报JAP接受,也不引用,修改和‘添加’了少量次要内容后 继续要求CPL发表。
背景或起因:主要责任人为新任教授,急于出成绩
刊物处理: 1.主编撤消论文(Vol.26, No.7(2009) 079901); 2.禁刊八年; 3.通告作者单位,和资助单位(NSFC);
h
11
案例09LZG: 抄袭严重
h
12
案例09LZG :抄袭严重 资助机构(NSFC)的处理
NSFC(2010.11)就调查处理结论复信CPL: 论文与另一论文存在文字、图表、数据相同之处, … 论文的直接实验验证没有…进行, …在2009年已获批准 的项目申请书的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中将该篇文章 列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 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第十七条第四款, 决定撤销…项目,追回已拨经费,取消…3年(2010-2012 年)基金申请资格,给予内部通报批评。
刊物处理: 1.作者撤销论文(Vol.28, No.6(2011) 069901); 2.禁刊4年 3.一位署名合作者是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侯选人,刊物 把这篇论文的问题通报选举管理机构。
h
14
案例09XSX: 自我抄袭
h
15
案例09XSX:自我抄袭 作者自白
‘…我的想法是我用到的是自己的数据。若是别人的, 需经人家许可。我自己的数据不存在侵占人家成果的问题, 而且已经公开发表了,大家都看得到,所以就没把这个问 题看得很重。脑子一闪,就没有引用了。说到底还是观念 上不对,对自己要求不严。’
背景或起因:学校对新任教师有发表研究论文的要求,第 一作者用不正当的办法去满足。
刊物处理: 1.经新单位联名同事同意,把他们从作者名单中删除; 2.经原校导师和合作者同意,增加他们为作者; 2.在刊物发表更正(Vol.26,No.12(2009) 129902).
h
27
案例09XD: 署名不当
h
28
2001-2010年,10年间CPL共发表论文: 8425篇 到2011年底,被举报有不端嫌疑的论文:22篇 经查证,的确有学术不端的:17篇
其它争议,但不属学术不端的: 5篇
h
6
概况(Chinese Physics Letters)
学术不端类型 严重抄袭 (数据等实质内容) 轻度抄袭 (描述性文字等) 接近抄袭 (引用不当) 一稿多投或自我抄袭
学科领域,不构成抄袭; 4. CPL论文作者答辩后,举报人未再进一步提出指责; 5. 读者举报其它刊物上的一篇论文抄袭了CPL论文,CPL提请该 刊调查时论文作者提出反驳,CPL论文作者本人不参加调查。
h
8
案例06ZLS:抄袭严重
侵权论文:Chin.Phys.Lett. 23,1603(2006) 被侵权论文: Opt. Express, 1,441(1997)
被报告的22篇中有5篇涉及其它争议,但并不属于学术不端。结 论通知被调查的作者和举报人。涉及问题为,
1. CPL论文受到举报人和举报人发表论文的刊物的公开指控并 不许抗辩,CPL初步调查后建议CPL论文作者应该向主管该刊物 的IEEE申诉,IEEE最后裁决该刊物发表了CPL论文作者的抗辩; 2. CPL论文内容的确已经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但该会议的文 集只是一个非正式出版物,因此可不把CPL论文视作自我抄袭; 3. CPL论文只与另一篇论文数学描述相近,但分属完全不同的
背景和起因:先是为了赶时间,增加论文得到接受的机会,让 学生按时毕业,后是投机取巧,增加论文数量。
CPL处理:禁刊4年,通知JAP
JAP处理:禁刊4年,要h 求作者撤销论文
17
案例04LMK: 一稿多投
h
18
案例04LMK:一稿多投 作者(导师)自白
导师致《中国物理快报》编辑部的信:
1.我们开始不是有意一稿两投,但作了“未投寄他刊”的 虚假承诺:2003年7月21日我们将论文投寄Appl. Phys. Lett., 9月25日接到拒收通知。我们去信请该编辑部将论文转给J. Appl. Phys.,但一直没有收到回音。为了学生能按时毕业, 我们于10月9日将稿件转投贵刊
2、10月26日我们收到J. Appl. Phys.接受且正在排印该文 的通知。11月5日又收到贵刊改稿的通知。我们没有及时提出 撤稿的请求,而是希望趁改稿加进一些新的实验结果,造成事 实上的一稿两投。... 由于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h
19
观察思考评论 抄袭和一稿多投的危害
1.侵犯了先发表刊物和作者的版权; 2.无论刊物接受发表与否,在编辑过程中都会酿成编
h
取巧,投机
3
不端行为有多少(刊物撤销论文统计)
Nature 478 (6 Oct 2011) p26
h
44
报告提纲
概况(Chinese Physics Letters) 案例(Chinese Physics Letters) 学术环境建设
h
5
概况(Chinese Physics Letters)
刊物处理: 1.作者承认错误,予以更正(2010 Jun. issue); 2.禁刊;
h
23
案例01CH: 抄袭轻度
h
24
案例09LMY: 引用不当(接近抄袭)
侵权论文: Chin. Phys. Lett., 26, 017102 (2009) 被侵权论文:Biochem. Biophys. Res. Comm., 272, 634640 (2000); ibid, 298, 95-102 (2002); 和相同作者 ( Panagopoulos et al)的另一篇2003专著论文. 被侵权论文作者评议:CPL论文的第一段取自Panagopoulos et al的几篇论文,引用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列出文献,而 是应该明确地表达为“According to Panagopoulos et al…..”等等。
h
9
案例06ZLS:抄袭严重
h
10
案例09LZG: 抄袭严重
侵权论文: Chin. Phys. Lett. 26,028401 (2009) 被侵权论文:Proc. Of 2007 Particle Acceleration Conference(论文编号THPMN088) 侵权事实:CPL论文抄袭了Proc. PAC论文中关于圆形波导的 实验结果,谎称为矩形波导的实验结果,未引用,而且擅自 把Proc. PAC论文的两位主要作者列为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