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审查通过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5.10.11•【文号】气发〔2015〕71号•【施行日期】2015.10.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气发〔2015〕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中气党发〔2015〕1号)精神,就进一步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标准意识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气象标准化工作是气象事业提质增效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气象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科技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将标准贯穿气象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有标可循、依标办事。
各级气象部门要把标准作为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和履行气象职责的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门槛作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气象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集约化、规范化,促进气象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为实现气象工作法治化奠定基础。
二、完善标准体系着眼气象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各领域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和设计,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家基础性标准对接,建立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库,构建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气象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等基础业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气象相关社会组织制定满足气象行业自律和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鼓励省(区、市)气象局制定具有地域气候特点、气象专业特色或更严格、更细化的地方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是指在气象科学和气象技术领域中,为了规范和统一工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这些标准文件对于保障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气象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首先,气象行业标准涵盖了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和应用等方面。
在气象观测方面,标准化的观测流程和方法能够确保气象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从而为气象科研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气象预报和服务方面,标准化的预报技术和服务要求能够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满足社会公众和各行业的需求。
其次,气象行业标准对于提高气象技术水平和促进气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能够推动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促进气象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推动气象业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
再次,气象行业标准对于提高气象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提升国家气象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能够提高气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气象
行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综合竞争力。
总之,气象行业标准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标准化的观测、预报、服务和管理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各行业对气象信息和服务的需求,推动气象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气象支撑。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气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推动气象行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
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05.12.06•【文号】中国气象局令第12号•【施行日期】2006.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令(第12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已2005年10月9日经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秦大河二00五年十二月六日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行业管理,促进气象行业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气象行业的总体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气象行业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行业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制定气象行业规划和政策,完善气象行业法规和标准,强化气象行业监督,加强气象行业协调、指导和服务,合理配置国家对气象行业的投入。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气象行业的业务和科技合作与交流、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的原则编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后,组织实施。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行业标准是指在气象科学和气象技术领域中,为了规范和统一相关工作的要求和程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和管理的质量,促进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保障气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气象行业标准涵盖了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规范要求。
在气象观测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观测站点的选址、布设和维护要求,气象观测仪器的选用和校准标准,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规范等。
在数据处理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方法,气象数据的标准化和共享要求,气象数据产品的生成和发布规范等。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其次,气象行业标准涉及了气象预报和预警的规范要求。
在气象预报方面,标准规定了各类气象要素的预报方法和技术要求,气象预报产品的编制和发布规范,气象预报业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在气象预警方面,标准规定了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标准和发布程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响应要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方法等。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预警服务。
此外,气象行业标准还包括了气象科研和技术创新的规范要求。
在气象科研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和学术规范,气象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执行要求,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推广规范等。
在技术创新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应用要求,气象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规范,气象技术服务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方法等。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气象科研和技术创新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推动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总之,气象行业标准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规范了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了气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了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了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6.11.24•【文号】气办发〔2016〕27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办发〔2016〕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领域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依据《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办法(试行)》,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了《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反映。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2016年11月24日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强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以及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统称标委会)管理,提高标委会履职能力和水平,依据《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委会评估工作由政策法规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
第三条标委会评估工作坚持科学量化、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标委会评估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于12月底前完成本年度的评估。
第五条标委会评估实行计分制,基本分值为100分,加分分值为10分。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制修订、日常管理、国际标准化、标准化研究与奖励、工作量等五个方面的情况。
第六条标委会评估工作由标委会自评、工作组评估以及职能司确定结果三个环节。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3.12.22•【文号】气法函〔2023〕50号•【施行日期】2023.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23〕50号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青海等省(区、市)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数值预报中心、探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气科院、干部学院、发展规划院、华风集团,气象领域各标委会:经研究,现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项目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质量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标准项目的主管单位和负责起草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组织和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要求,应用“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按计划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
标准制修订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项目主管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对负责起草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信用记录。
二、组织做好标准预研究和成果验收工作预研究项目的负责研究单位要围绕研究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验证测试,形成研究报告和标准初稿。
主管单位要组织标准预研究项目验收(应有5名以上相关领域专家参加),并于2024年11月15日前通过“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提交验收结论(包括项目研究报告、标准初稿、验收会议纪要和专家组名单)。
三、严格经费管理和使用各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标准制修订和预研究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严格执行经费管理规定,按计划推进经费执行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其他要求各专业领域标委会要严格按照气象标准化工作程序和项目计划,及时组织做好标准项目的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等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把关,确保标准质量;需要调整标准项目名称、内容、主要起草单位、项目负责人或延长项目周期等事项的,负责起草单位应通过“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提交申请,未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的,不得自行调整;气象行业标准项目及标准预研究项目的具体报批时间要求详见附件。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程序和具体要求2
四、标准制定程序和具体要求
(六)标准批准和发布
行业标准经部务会批准后,以部公告形式发布。 行业标准批准发布后,相关司局等单位按国家标 准化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备案。
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委批准公布。
Page 33
四、标准制定程序和具体要求
(七)标准复审
1、标准实施后,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 的需要应适时提出复审建议。标准复审周期一般 不超过五年。 2、标准复审工作由标准化技术组织负责组织。 每年年底前,标准化技术组织提出行业标准复审 计划建议,报送主管部门。 3、工信部下达年度行业标准复审计划。
Page 23
四、标准制定程序和具体要求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 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情况;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 标准的协调性;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Page 19
四、标准制定程序和具体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 门(以下简称‚各省市‛)可直接向科技司报送 本地区在行业上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经标准化 技术组织审查协调后的行业标准立项建议。
Page 20
四、标准制定程序和具体要求
(二)标准起草
1、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标准化技术组织组织 起草。标准起草工作一般应成立由科研、生产、 用户等方面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标准起草单 位和参加单位应选派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的技术人员参加标准起草工作组。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程 序和具体要求
我国标准的分类
标准分类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我国标准的层级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将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国家标准代号强制性国家标准G B推荐性国家标准G B/T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GB/Z国军标代号:GJB例如:GJB/Z 9001-2001 (国防科工委发布)G JB 9001-2001 (总装备部发布)1.标准名称的构成标准名称由几个尽可能短的独立要素,即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等三个要素构成。
引导要素(肩标题):表示标准隶属的专业技术领域或类别,即标准化对象所属的技术领域范围。
主体要素(主标题):表示在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内所讨论的主题,即标准化的对象。
补充要素(副标题):表示标准化对象具体的技术特征。
构成标准名称的三要素,是按从一般到具体(或者说是从宏观到微观)排列的。
各要素间既相互独立和补充,而内容又不重复和交叉。
例如: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其中“GB/T 17451”为标准代号,“技术制图”为引导要素(肩标题),“图样画法”为主体要素(主标题),“视图”为补充要素(副标题)。
每个标准必须有主体要素,即标准的主标题不能省略。
如果主标题和副标题一起使用便可清楚、明确地表达标准的主题时,可省略肩标题。
例如:GB/T 2900.18-1992 电工名词术语低压电气在系列标准中,每个分标准的名称中均包括副标题。
例如: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动密封圈表示法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如果主标题包括了主题的全部技术特征,则副标题也可省略。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规范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的通知-质技监局标发〔1999〕193号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规范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的通知正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规范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国务院各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都作了较大调整。
为加强标准化工作管理,规范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代号,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务院赋予我局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职责,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代号予以重新公布,请你们在标准、文件和出版物中引用有关标准时,正确使用标准代号。
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政令的严肃性,避免标准代号混乱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凡未经我局依法批准公布的标准代号不得使用。
特此通知。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代号GB--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T--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代号┌────┬───────┬──────┬───────────┐│序号│行业标准名称│行业标准代号│主管部门│├────┼───────┼──────┼───────────┤│1 │农业│NY │农业部│├────┼───────┼──────┼───────────┤│2 │水产│SC │农业部│├────┼───────┼──────┼───────────┤│3 │水利│SL │水利部│├────┼───────┼──────┼───────────┤│4 │林业│LY │国家林业局│├────┼───────┼──────┼───────────┤│5 │轻工│QB │国家轻工业局│├────┼───────┼──────┼───────────┤│6 │纺织│FZ │国家纺织工业局│├────┼───────┼──────┼───────────┤│7 │医药│YY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8 │民政│MZ │民政部│├────┼───────┼──────┼───────────┤│9 │教育│JY │教育部│├────┼───────┼──────┼───────────┤│10 │烟草│YC │国家烟草专卖局│├────┼───────┼──────┼───────────┤│11 │黑色冶金│YB │国家冶金工业局│├────┼───────┼──────┼───────────┤│12 │有色冶金│YS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13 │石油天然气│SY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4 │化工│HG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5 │石油化工│SH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6 │建材│JC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17 │地质矿产│DZ │国土资源部│├────┼───────┼──────┼───────────┤│18 │土地管理│TD │国土资源部│├────┼───────┼──────┼───────────┤│19 │测绘│CH │国家测绘局│├────┼───────┼──────┼───────────┤│20 │机械│JB │国家机械工业局│├────┼───────┼──────┼───────────┤│21 │汽车│QC │国家机械工业局│├────┼───────┼──────┼───────────┤│22 │民用航空│MH │中国民航管理总局│├────┼───────┼──────┼───────────┤│23 │兵工民品│WJ │国防科工委│├────┼───────┼──────┼───────────┤│24 │船舶│CB │国防科工委│├────┼───────┼──────┼───────────┤│25 │航空│HB │国防科工委│├────┼───────┼──────┼───────────┤│26 │航天│QJ │国防科工委│├────┼───────┼──────┼───────────┤│27 │核工业│EJ │国防科工委│├────┼───────┼──────┼───────────┤│28 │铁路运输│TB │铁道部│├────┼───────┼──────┼───────────┤│29 │交通│JT │交通部│├────┼───────┼──────┼───────────┤│30 │劳动和劳动安全│LD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31 │电子│SJ │信息产业部│├────┼───────┼──────┼───────────┤│32 │通信│YD │信息产业部│├────┼───────┼──────┼───────────┤│33 │广播电影电视│GY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34 │电力│DL │国家经贸委│├────┼───────┼──────┼───────────┤│35 │金融│JR │中国人民银行│├────┼───────┼──────┼───────────┤│36 │海洋│HY │国家海洋局│├────┼───────┼──────┼───────────┤│37 │档案│DA │国家档案局│├────┼───────┼──────┼───────────┤│38 │商检│SN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9 │文化│WH │文化部│├────┼───────┼──────┼───────────┤│40 │体育│TY │国家体育总局│├────┼───────┼──────┼───────────┤│41 │商业│SB │国家国内贸易局│├────┼───────┼──────┼───────────┤│42 │物资管理│WB │国家国内贸易局│├────┼───────┼──────┼───────────┤│43 │环境保护│HJ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44 │稀土│XB │国家计发委稀土办公室│├────┼───────┼──────┼───────────┤│45 │城镇建设│CJ │建设部│├────┼───────┼──────┼───────────┤│46 │建筑工业│JG │建设部│├────┼───────┼──────┼───────────┤│47 │新闻出版│CY │国家新闻出版署│├────┼───────┼──────┼───────────┤│48 │煤炭│MT │国家煤炭工业局│├────┼───────┼──────┼───────────┤│49 │卫生│WS │卫生部│├────┼───────┼──────┼───────────┤│50 │公共安全│GA │公安部│├────┼───────┼──────┼───────────┤│51 │包装│BB │中国包装工业总公司│├────┼───────┼──────┼───────────┤│52 │地震│DB │国家地震局│├────┼───────┼──────┼───────────┤│53 │旅游│LB │国家旅游局│├────┼───────┼──────┼───────────┤│54 │气象│QX │中国气象局│├────┼───────┼──────┼───────────┤│55 │外经贸│WM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56 │海关│HS │海关总署│├────┼───────┼──────┼───────────┤│57 │邮政│YZ │国家邮政局│└────┴───────┴──────┴───────────┘注: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部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09]79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部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部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09〕79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加强对气象部门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管理,规范采购程序,强化审核与监督措施,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气象部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四日气象部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气象部门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管理,规范采购程序,强化审核与监督措施,突出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公平竞争、政策引导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包括: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以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实施采购的项目分为以下两类:(一)采购预算达到国家规定的公开招标限额而因特殊情况需采取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项目;(二)政府集中采购品目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但采购预算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公开招标限额,而采取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项目。
第二章审核程序第四条对预算达到国家规定的公开招标限额而因特殊情况需采取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事项,由采购单位填制“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审批表”,经二级预算单位审核后,连同申请采用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文件(具体要求见气计函〔2006〕194号《关于政府采购审批事项报送规定的通知》),报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
计划财务司按以下程序审核:(一)预算审核。
对有关支出内容是否有预算、超预算以及是否编列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进行审核。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是指在气象领域中,为了保障气象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气象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气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气象行业标准涉及到气象观测和数据采集方面。
在气象观测方面,标准会规定气象观测站点的选址要求、气象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布设要求、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会规定气象数据的存储格式、传输方式、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气象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其次,气象行业标准涉及到气象预报和预警方面。
在气象预报方面,标准会规定气象预报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预报要素、预报产品等内容,以确保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气象预警方面,标准会规定气象灾害预警的等级划分、发布程序、预警信号、应急响应等内容,以确保气象灾害预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此外,气象行业标准还涉及到气象服务和管理方面。
在气象服务方面,标准会规定气象产品的发布要求、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等内容,以确保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在气象管理方面,标准会规定气象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内容,以确保气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之,气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气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气象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气象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和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行业标准是指在气象科学领域内,为了规范和统一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等工作而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文件。
它是气象行业的基本依据,对于提高气象观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气象行业标准在气象观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象观测是气象预报的基础,而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气象观测的方法、仪器设备、观测要求等内容,确保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例如,气象行业标准对于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保障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其次,气象行业标准在气象预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象预报是为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而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气象预报的内容、格式、准确性要求等,保证了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比如,气象行业标准对于台风、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标准进行了规定,提高了气象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气象行业标准还在气象服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服务是指根据气象信息为社会经济活动和公众生活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而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气象服务的范围、内容、标准等,确保了气象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例如,气象行业标准对于农业气象服务、航空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气象行业标准对于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气象行业的基本依据,对于提高气象科学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气象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各级气象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高度重视气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提高气象观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通告-气发〔2019〕3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通告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通告气发〔2019〕3号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总局、中国盐业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中国气象局组织对2018年以前发布的现行有效气象行业标准进行了复审,现将复审结论予以公布。
附件:气象行业标准2018年度复审结论附件2018年度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复审结论备注1QX/T 1—2000Ⅱ型自动气象站继续有效2QX/T 2—2016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继续有效3QX 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废止4QX 4—2015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修订待修订。
修订后转为推荐性标准5QX/T 6—2013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修订待修订6QX/T 8—2002气象仪器术语修订正在修订。
项目编号: QX/T—2010—07,项目负责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7QX 10.1—2002电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修订完成修订。
QX/T 10.1—2018已发布,2019年3月1日实施8QX/T 10.2—2007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修订完成修订。
QX/T 10.2—2018已发布,2019年3月1日实施9QX/T 10.3—2007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修订正在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G B / T 2 8 2 8 . 1 -2 0 0 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 I S O 2 8 5 9 - 1 : 1 9 9 9 , I D T )
G B / T 2 8 2 9 -2 0 0 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I CS 07 .0 60 A 47
qX
Q X / T 2 3 -2 0 0 4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气 象 行 业 标 准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R e v o l v i n g wi n d s e n s o r
2 0 0 4 - 1 0 - 2 0发布
2 0 0 5 - 0 2 - 0 1实 施
本标 准于 2 0 0 4年 首 次 发 布 。
QX / T 2 3 -2 0 0 4
引
言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是风 向风速常规 观测 仪器 应用广泛的传感 器。 目前 , 我国生产 应用 的旋 转式测 风传感器品种规格较多 , 技术 要求和质量控制差异较大 , 为了适应测 风传感器和测 风仪器 发展的需要 , 有必要制定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的行业标准 。 本标准对风速测量最大允许误差 的表述采用 了世 界气象组 织对“ 业务准确度要求” 的表述 方法 , 即: 按风速测 量范围分段规定最大允许误差 。 本标准各 类检验中“ 受检样 品数” 的确定方法及 “ 合格判 定” 方法 , 采用 了我国气象行业 多年来 对气
中‘国
气
象
局
发 布
QX / T 2 3 -2 0 0 4
前
言
本标准采纳 了世界气 象组 织( WMO ) 仪器与观测方法 委员会 ( C I MO) 编 写的《 气 象仪器和观测方法 指南》 及C I MO提出的“ 地面观测的准确度 要求和 自动气象站传感 器特性 的建议” 有关 内容 , 其技术要 求主要是针对用于数字式输 出、 自动观测 的测 风仪所用传感器提 出的, 其他用途 的旋转式测风传感器可 参照使用。 本标 准由中国气象局提 出并归 口 本标 准起草单位 :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 本标 准主要起草人 : 王锡科 、 马凤 春、 田艳 、 贾明书。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气象探测资料汇交规范》等16项气象行业标准的通告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气象探测资料汇交规范》等16项气象行业标准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8.12.12•【文号】气发〔2018〕104号•【施行日期】2018.1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气象探测资料汇交规范》等16项气象行业标准的通告气发〔2018〕104号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总局、中国盐业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中国气象局批准《气象探测资料汇交规范》等16项气象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气象探测资料汇交规范》等16项气象行业标准目录中国气象局2018年12月12日附件《气象探测资料汇交规范》等16项气象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QX/T 458—2018 气象探测资料汇交规范2019-04-012QX/T 459—2018 气象视频节目中国地图地理要素的选取与表达2019-04-013QX/T 460—2018 卫星遥感产品图布局规范2019-04-014QX/T 461—2018 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2019-04-015QX/T 462—2018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2019-04-016QX/T 463—2018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2019-04-017QX/T 464—2018 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2019-04-01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8QX/T 465—2018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技术规范2019-04-019QX/T 466—2018 微型固定翼无人机机载气象探测系统技术要求2019-04-0110QX/T 467—2018 微型下投式气象探空仪技术要求2019-04-0111QX/T 468—2018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水稻2019-04-0112QX/T 469—2018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总则2019-04-0113QX/T 470—2018 暴雨诱发灾害风险普查规范山洪2019-04-0114QX/T 31—2018 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QX/T 31—20052019-04-01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5QX/T 105—2018 雷电防护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X/T 105—20092019-04-0116QX/T 116—2018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QX/T 116—20102019-04-01。
气象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高原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四川省气象局关于下达2016年地方标准项目的通知》(川气函〔2016〕45号)。
(二)起草单位及编写人员1、起草单位:阿坝州防雷中心,凉山州防雷中心,甘孜州防雷中心,成都市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绵阳机场空管站。
2、编写人员:邓海明、李兵、汤伟杰、林毅龙、田桂华、刘翠霞、黄龙斐、刘光、陈发云、王勇、胡涛、杨仁利、周文辉、申亮、黄裕文。
(三)编制过程1.项目申请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光伏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的建设和投资,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凉山州高原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目前地方政府已把太阳能作为发展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引进项目,很多项目已开建或立项,目前三州已建成7个,现每个州县区域都在积极计划立项中。
随着建设项目的开展,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一是目前四川省川西高原已建了多座C7或T0光伏电站,该型光伏发电站不是采用常规的固定式光伏方阵,而是采用跟踪式光伏方阵,能够自动跟随太阳照射方向旋转。
其中C7是选用美国进口单晶硅并配有高倍聚光板,光电转换率比固定式要高的多。
由于结构不同,现有的行标《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只适用于固定式光伏方阵结构,对跟踪式光伏方阵不适用。
二是由于该型电站大多建设在高原空旷地带,考虑到环保和保护植被,地方政府是不允许破坏原始草场地面,所以不能使用常规的防雷措施和方法。
三是高原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该类太阳能光伏系统大多建设在高原,但高原又是雷电灾害高发地区,雷暴日最多高达105天,雷电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综合以上三点,起草一部适用于跟踪式光伏方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能满足保护高原原始生态系统要求、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减少雷电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危害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2015年11月,我省甘孜、阿坝、凉山州防雷中心联合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在与光伏电站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专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光伏电站建设中的防雷工程现状并进行多次现场实地调研,决定成立编制组,起草了《高原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初稿并申报四川省地方标准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中心
风电场风电功率短期预报方法
GB
建议题目改为“风电功率预报方法”,内容压缩,只作风电功率统计预报方法。
16
探测中心
海洋气象锚锭浮标站观测规范
GB
17
北京
垃圾填埋场防雷技术规范
QX
18
北京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导则
QX
建议提供推荐模式与以往模式的实验对比结果。业务应用模式有待验证。
19
QX
建议内容涵盖数字式,由生产厂家主持项目
24
黑龙江
森林主要树种物候观测
QX
建议改为某一树种的林业气象观测规范
25
黑龙江
玉米干旱等级
QX
建议考虑全国情况,申报格式参照GB/T 1.1
26
黑龙江
一氧化碳扩散条件气象等级预报服务规范
QX
27
黑龙江
三级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要求
QX
建议与已有相关国家标准做好衔接。
防雷科技服务资料分类与编码
QX
建议名称改为“防雷技术档案分类与编码”。
39
江西
大气负氧离子观测方法
QX
建议对相关业务单位和国家级单位调研后再申报。
40
河南
索道工程防雷技术规范
QX
41
湖北
气象行业标志应用规范
QX
42
湖北
茶树气象观测规范灌木型
QX
建议题目改为“茶树(灌木型)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考虑全国情况。
QX
49
广东
大型桥梁强风影响评估方法
QX
实验分析仅局限于广东地区,应扩大全国适用性技术论证,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各类大桥建设情况,与其他地区气象服务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50
广西
路灯雷电安全技术规范
QX
建议题目中“路灯”改为“道路照明系统或工程”。
51
四川
农业气象资料质量控制规范
QX
建议联合国家级业务单位。
附件1:
2010年国家标准和2011年气象行业标准审查通过项目
序号
报送单位
项目名称
类别
建议修改意见
1
辽宁
油田安全生产气象灾害防御
GB
项目核心内容阐述不清楚,建议将重点放在影响油田安全生产的气象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缺乏针对各类油田(沙漠、平原、海上等)不同情况的分析研究。
2
上海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服务
建筑物太阳能系统防雷设计规范
QX
33
安徽
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
QX
34
福建
枇杷冻害等级
QX
建议考虑全国情况。
35
福建
风力发电机防雷检测技术规范
QX
36
福建
小型水力发电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QX
建议明确“小型水力发电站”的定义。
37
福建
气象应急移动(车载)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QX
建议技术内容要详细。
38
江西
5
湖北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建议题目改成和行标一样,为“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6
湖南
农村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GB
建议重点集中讨论民居的防雷。
7
重庆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建议和湖北联合,湖北牵头。
8
四川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技术规范
GB
建议名称把“验收”去掉,内容侧重分阶段检测。
46
湖北
电网调度气象预警预报服务产品
QX
对湖北省电网调度专业服务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服务经验,但主要试验结果在南方,对全国的情况缺乏分析验证。建议考虑全国普遍适用性。进一步调研全国范围的指标产品。研究内容过多,需提炼重点。建议与河北省局联合立项。
47
湖北
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方法
QX
48
湖南(株洲)
气象气球低温性能测试方法—空气介质法
GB
建议题目改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
3
江苏
公路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技术要求
GB
建议题目改为“公路交通气象设施技术要求”。
4
江苏
交通气象预警规范技术用语
GB
题目太大,涵盖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大方面,内容太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建议分解缩小范围,最好与交通气象服务规范(吉林)、全国公路路网高影响天气预警分级(气象中心)两个项目统筹分工,细化研究内容。建议作公路部分。
QX
58
气象中心
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标准
QX
59
气象中心
台风气象服务名词术语
QX
60
气象中心
全国公路路网高影响天气预警分级
QX
主要做了粗放的机理分析,建议增加比较具体的不同的数据分析。
61
卫星中心
电离层闪烁探测数据预处理与检验规范
9
四川
应急临时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GB
10
四川
稻飞虱发生气象等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预报稻飞虱)
GB
建议题目改为“稻飞虱发生气象条件等级”,去掉预报部分内容,考虑全国情况。
11
气象中心
冰冻天气等级
GB
建议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电线积冰作为影响指标。建议吸纳国家气候中心参加。
12
气候中心
海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范
43
湖北
淡水养殖气象观测规范
QX
建议考虑全国情况
44
湖北
风电机组防雷设计规范
QX
建议联合生产厂家制定标准,名称改为“风电场防雷设计规范”,建议支持。
45
湖北
大中型水电工程气象服务规范
QX
建议服务内容增加水库运行期的服务,在全国的适用性还需调研,加强对不同流域的服务需求分析。运营期的服务还有待探索。建议改为工程施工期服务。
52
四川
桂花物候期观测规范
QX
建议题目改为“桂花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考虑全国情况。
53
云南
橡胶寒害等级
QX
建议考虑全国情况。
54
云南
烤烟气象观测技术规范
QX
建议题目改为“烤烟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考虑全国情况。
55
云南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QX
56
宁夏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QX
建议考虑全国情况。
57
新疆
树轮密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
北京
人员遭雷击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QX
建议修改题目,与“QX/T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有效衔接。
20
河北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QX
21
河北
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过程个例资料整编规范
QX
建议联合国家级业务或科研单位。
22
内蒙古
番茄观测规范
QX
建议题目改为“番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23
黑龙江
手持轻便风向风速表
GB
内容太大,具体操作有难度,建议缩减或分解成滩涂和近海两个标准,或只编写观测与数据分析规范。
13
气候中心
丘陵山地风电场选址技术规范
GB
题目较大,建议缩小目标,内容调整为风电场选址的技术规范,起草单位吸收电力部门。
14
气候中心
平原地区风电场选址技术规范
GB
建议与气候中心丘陵山地风电场选址技术规范(气候中心)合并。
28
浙江
柑橘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QX
建议考虑全国情况。
29
浙江
防雷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评定准则
QX
建议题目尽量贴切。
30
安徽
塑料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采集方法
QX
建议题目改为“塑料日光温室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考虑全国情况,大棚的形状、大小等。
31
安徽
沼气能源利用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QX
建议内容重点放在生产环节。
32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