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17章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 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到达目的端后再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组装成一个数据块。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教材11—15)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架起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的桥梁,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而针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学生通常会留下一些问题疑惑。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的完整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网络基础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连接技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组合成一个完成协同工作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3. 什么是协议?协议是网络通信中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遵循的规范和约定。

4. OSI参考模型是什么?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参考模型是什么?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互联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6. 什么是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的基础。

7. 什么是UD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主要用于在网络上发送短报文。

与TCP协议相比,它传输速度更快,但可靠性较差。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将比特流转换为物理信号进行传输。

2. 什么是编码?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3.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哪些?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不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4. 什么是调制?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等组成,并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

2. 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的自治系统(AS)组成,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物理层1. 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输媒体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体等,根据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

2. 信道复用与调制信道复用是指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将多个通信信道中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通道传输。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提供有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错误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2. 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在共享传输媒体时的竞争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载波侦听、轮询、令牌传递和CSMA等。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层,负责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分组的转发与接收、拥塞控制和互联互通等。

2. 网际协议(IP)IP协议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报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功能,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第五章:运输层1. 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运输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可靠或无需可靠地传输,主要功能包括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的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2.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运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各习题以及详解

计算机网络各习题以及详解

Base是Baseband的缩写,表示使用基带传输,没有进行调制和
频分复用。
SX,短波长
LX,长波长】
11.某网络连接拓扑图如下图所示,PC0的MAC地址为M1,PC1的 MAC地址为M2,路由器Fa0/0的MAC地址为M3,路由器Fa0/1的MAC 地址为M4,请回答下面问题。
(1)假设交换机Switch0收到所有连接端口的数据帧并建立了MAC地 址转发表,如果这个表的格式为:MAC地址,端口号。请列出这个 MAC地址转发表。 (2)假设交换机Switch0已经建立了所有连接端口的MAC地址转发 表,如果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该帧首部的目的地址为M3,源地址 为M2,请问交换机Switch0将该帧转发到哪个端口? 答案【(1) M1 Fa0/5
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 分组被接收,短时
间存储,然后传递给. bit/s D. Hz
答案【C】
13. 假定某通信链路为一条完整的电缆,长度为1000km,信号在链路 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 km/s。如果带宽为100 Mb/s,传输1 Gbit数 据,请计算(1)转发时延。(2)传播时延。 答案【转发时延=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第一章 概述
1.用户接入internet通过
A. ASP B. JSP C. ISP D. P2P 答案【C】
2.在因特网标准化工作的四个阶段中,不是RFC文档阶段的是
A. 草案 B. 建议标准 C. 草案标准 D. 正式标准 答案【A】
3.因特网的边缘部分是 A. 主机 B. 路由器 C. 电信网络 D. 以上全部
10M以太网即10Mb/s,也就是10000000b/1000000us,那么发送 1bit需要的时间是0.1us 10M以太网的slot time = 512×0.1 = 51.2us 同理,100M以太网发送1bit所需时间0.01us 100M以太网的slot time = 512×0.01 = 5.12us】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谢希仁教授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第七版课后题目是巩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下面是对《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的整理和完整版分享。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1.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组成部分。

2.计算机网络由多个网络节点和连接在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组成。

根据不同的尺寸和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3.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由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4.因特网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机(Host)、路由器(Router)和通信链路。

主机用于用户进行网络通信,路由器用于转发数据包,通信链路分为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

5.因特网的发展历史经历了ARPANET、Internet和Web三个阶段。

ARPANET是美国军方研究机构ARPA建立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Web是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浏览和检索系统。

1.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物理层的传输媒介、信号调制和调制解调技术。

2.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在传输媒介上传输比特流。

传输媒介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

3.信号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调制解调器(Modem)是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的设备。

4.常见的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5.物理层还包括码式转换和时钟同步等技术,以及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帧的结构和流量控制技术。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网络层传递的数据分组封装成帧,并在物理链路上可靠地传输。

3.帧由首部、数据区和尾部组成。

首部包括帧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和校验序列。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计算机网络1章习题及(有答案)(20080719)

计算机网络1章习题及(有答案)(20080719)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1.一个系统的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字节长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H字节长的报头。

请问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报头信息的传输?答案:总共有N层,每层加H字节,在每个报文上附加的头字节的总数等于HN,因此头消耗的有关空间所占的网络带宽的比率为HN /(HN + M)。

2.以20km/h的速度骑自行车为你送来3盘各7GB容量的磁带,在什么样的距离范围内,其数据传输速率比155Mb/s的线路高?答案:骑自行车的那个人可以运载21GB,即168Gb。

每20km/h的速度等于0.0056 km/s,跑x km花费的时间是x/0.0056 =180xs,所产生的运载数据的速率等于[ 168/(180x)] Gb/s,即[933/x ] Mb/s,设933/x>155,得到x<933/155 = 6 km。

因此在6 km的距离范围内,骑自行车的那个人的数据传输速率比155Mb /s的ATM线路高。

3.有5个路由器要连成一个点到点结构的子网。

在每一对路由器之间可以设置一条高速线路,或者是一条中速线路,或者是一条低速线路,也可以不设置任何线路。

若产生和考察每一种拓扑计算机需用100ms的时间,那么产生和考察所有可能的拓扑需用多长的计算机时间?答案:设这5个路由器分别叫做A、B、C、D和E。

存在10条可能的线路:AB、AC、AD、AE、BC、BD、BE、CD、CE和DE。

它们中的每一条都有4种可能性,即3种速率以及没有线路;因此总的拓扑数等于410 = 1 048 576。

因为每种拓扑花100ms的时间,所以总共需用的时间等于104857.6s,即约为29h。

4.举出为网络协议建立国际标准的两个优点和两个缺点。

答案:一个优点是使用国际标准网络协议的人能与其他任何也使用国际标准网络协议的人交流。

另一个优点是广泛使用标准将导致规模经济,比如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一个缺点是为了在不同的利益集团间达成一致所需要的妥协经常导致不能令人满意的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w 第一章1-0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有两个:(1)、连通服务:指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2)、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分组传送: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在发送报文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构成分组,传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2)无连接:发送端在发送分组之前不必先建立连接,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而是在传输过程中一段段地断续占用通信资源,省去了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开销,也使数据的传输效率更高。

(3)存储转发: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时,先将分组放入缓存,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样一步一步地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到最终的目的主机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优点,但也存产生增加了时延(排队)和传送开销(包头)等问题。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C.ap结点的引入解决了无线局域网的发送冲突问题
D.无线局域网和有线以太网都存在隐藏终端问题
第5章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1、填空题
(1)网络互联的解决方案有两中,一种是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其中,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主要使用的解决方案。
(2)IP可以提供面向非连接、不可靠和尽最大努力服务。
(1)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
A.它是由人工建立的
B.它是由主机自动建立的
C.它是动态的
D.它保存了主机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2)下列哪种情况需要启动ARP请求?(C)
A.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没有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B.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已经具有了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3类。
(2)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交换机或局域网交换机。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太网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B)
A.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
B.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
C.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
D.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
(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
B.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
C.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AN
D.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
三、实践题
在交换式局域网中,既可以按静态方式划分VLAN,也可以按动态方式划分VLAN。参考以太网交换机的使用说明书,动手配置一个动态VLAN,并验证配置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1)因特网使用的互联协议是(B)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络课后习题与答案第⼀章计算机⽹络概论第⼆章数据通信技术1、基本概念(1)信号带宽、信道带宽,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答:信号带宽是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信道(通频)带宽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信道(通频)带宽>信号带宽。

(2)码元传输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概念及其关系?答:码元传输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是数据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表⽰每秒传输多少电信号单元,单位是波特;数据传输速率(⽐特率)是每秒传输⼆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b/s或bps;两者的关系:⽐特率=波特率×log2N,N为电脉冲信号所有可能的状态。

(3)信道容量与数据带宽答:信道容量是信道的最⼤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带宽W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由介质的质量、性能决定。

(4)数字信号的传输⽅式、模拟信号的传输⽅式答: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通信1)数/模转换-->模拟通信系统-->模/数转换2)直接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模拟信号传输1)模拟通信:直接通过模拟通信系统2)数字通信:模/数转换-->数字通信系统-->数/模转换2、常⽤的多路复⽤技术有哪些?时分复⽤与统计复⽤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常⽤的多路复⽤技术有空分多路复⽤SDM、频分多路复⽤FDM、时分多路复⽤TDM 和波分多路复⽤WDM;时分复⽤与统计复⽤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时分多路复⽤:1)时隙固定分配给某⼀端⼝2)线路中存在空闲的时隙统计时分多路复⽤(按排队⽅式分配信道):1)帧的长度固定2)时隙只分配给需要发送的输⼊端3、掌握T1和E1信道的带宽计算⽅法。

答:每⼀个取样值⽤8位⼆进制编码作为⼀个话路,则24路电话复⽤后T1标准的传输⽐特率为多少?8000×(8×24+1)=1544000b/sE1 标准是32路复⽤(欧洲标准)传输⽐特率为多少?8000×(8×32)= 2048000bps 4、⽐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服务的优缺点?5、指出下列说法错误在何处:(1)“某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是300Baud”;(2)“每秒50Baud的传输速率是很低的”;(3)“600Baud和600bps是⼀个意思”;(4)“每秒传送100个码元,也就是每秒传送100个⽐特”。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

第一章概述(P33)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1)连通性,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2)资源共享,包括软件、硬件、数据资源的共享。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信道可以为多对会话动态复用,比电路交换资源利用率高。

(2)限制通过网络的数据分组的大小,如果发送报文超出限制,则发送方将报文分割成一个个小分组,每个分组以存储--转发方式独立传输。

当所有分组到达接收方后,接收方将它们重新拼接成报文。

(3)传输特点:延迟较小,且相对稳定,适合计算机应用。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作业:第一章:2,3,8,12,13,14,21,22,24第二章:1,2,4,5,6,10,13,16第三章:3,4,6,7,8,10,13,15,18,20,27,28,30,31第四章:1,2,4,5,7,9,10,11,15,17,21,24,29,32,35,37,39,(44,45)第五章:1,3,9,10,17,21,24,30,34,45,46第六章:2,3,6,7,8,13,14,19,20,22,23,(24,31,32)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2、按传榆介质分类:(1)、有线网: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甚至利用又线电视电视电缆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又线网通过"载波"空间进行传输信息,需要用导线来实现。(2)、无线网:用空气做传输介质,用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播数据。无线网包括:无线电话、语音广播网、无线电视网、微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3、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星型网络: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相连,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容易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一旦中心节点有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2)、总线型网络: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总线型网络安装简单方便,需要铺设的电线最短,成本低,某个站点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整个网络,但介质的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总线网安全性低,监控比较困难,增加新站点也不如星型网络容易。(3)、树型网络:是上述两种网的综合。(4)、环型网络:环型网容易安装和监控,但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增加新的站点较困难。(5)、网状型网络:网状型网络是以上述各种拓扑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应用。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17章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17章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17章课后习题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假设两台计算机轮流在一个64 000bps 的共享信道上以时分多路复用的方式发送1 000字节的包。

如果在一台计算机停止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开始发送之间需要 1 0 0微秒,那么两台计算机都传输一个1 M B的数据文件共需多少时间包:1024×1024/1000=即1049个每个包时间:1000×8/64000=(s)一台计算机传输一个包所需要时间:1049×=(s)总的间隔时间:(1049×2-1)×100×10-6=(s)总时间:(×2)+=(s)在上题中,计算如果两台计算机串行传输需要多少时间。

(假设同一台计算机发送的两个包之间至少有5微秒的延时。

)×2+(1048×2×5+100)×10-6 =(s)假设一个面向字符的传输系统中发生故障的硬件把要传输的位置为0 。

奇偶校验位是否能检测出这种差错为什么不一定,这种方式不一定能检验出错误,如果有偶数位出错无法查出,如果有奇数位出错,可以检验出。

什么是校验和什么是CRC校验和:在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领域中,用于校验目的的一组数据项的和。

这些数据项可以是数字或在计算检验的过程中看作数字的其它字符串。

CRC: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

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k位二进制码序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r位监督码(CRC码),附在原始信息后边,构成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数共k+r位,然后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根据信息码和CRC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传送中是否出错。

发送方编码方法:将P(x)乘以xr(即对应的二进制码序列左移r位),再除以G(x),所得余式即为R(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两台计算机轮流在一个64 000bps 的共享信道上以时分多路复用的方式发送1 000字节的包。

如果在一台计算机停止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开始发送之间需要 1 0 0微秒,那么两台计算机都传输一个1 M B的数据文件共需多少时间?包:1024×1024/1000=即1049个每个包时间:1000×8/64000=(s)一台计算机传输一个包所需要时间:1049×=(s)总的间隔时间:(1049×2-1)×100×10-6=(s)总时间:(×2)+=(s)在上题中,计算如果两台计算机串行传输需要多少时间。

(假设同一台计算机发送的两个包之间至少有5微秒的延时。

)×2+(1048×2×5+100)×10-6 =(s)假设一个面向字符的传输系统中发生故障的硬件把要传输的位置为0 。

奇偶校验位是否能检测出这种差错?为什么?不一定,这种方式不一定能检验出错误,如果有偶数位出错无法查出,如果有奇数位出错,可以检验出。

什么是校验和?什么是CRC?校验和:在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领域中,用于校验目的的一组数据项的和。

这些数据项可以是数字或在计算检验的过程中看作数字的其它字符串。

CRC: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

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k位二进制码序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r位监督码(CRC码),附在原始信息后边,构成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数共k+r位,然后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根据信息码和CRC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传送中是否出错。

发送方编码方法:将P(x)乘以xr(即对应的二进制码序列左移r位),再除以G(x),所得余式即为R(x)。

用公式表示为T(x)=xrP(x)+R(x) 接收方解码方法:将T(x)除以G(x),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传输中无错误发生,否则说明传输有误。

对有效数据“Hello!”,应用校验和得的方法,分别按照4位,8位进行校验计算,给出二进制表示的校验和,并给出基本校验过程。

Hello!(48,65,6C,6C,6F,21)4位:4+8+6+5+6+C+6+C+6+F+2+1+carry=8(H)=1000(B)进位加到末位中8位:48+65+6C+6C+6F+21+carry=17(H)=00010111(B)假设一个 1兆字节的文件必须在网络上传输。

忽略存取等待和其他开销引起的时延(即只计算数据传输时间),在以太网、L o c a l Ta l k 网、快速以太网或F D D I 网上传输分别需要多少时间?以太网标准规定了最小与最大的帧尺寸。

与电气工程师讨论一下为什么最小尺寸是必须的?(提示:只有1位的消息对硬件来说会怎么样?)保证在冲突时能够检测到该帧。

(1)以CSMA/CD作为MAC算法的一类LAN称为以太网。

CSMA/CD冲突避免的方法:先听后发、边听边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每台主机都能检测到。

关于最小发送间隙和最小帧长的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冲突。

当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出去后,要一直监听这个数据包的状态,也就是要保证第一个字节的数据发送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结束都要有数据在发送,不然就监听不到错误,如果有错误数据要重发。

所以,为了满足数据在发送结束期间都能被正常的监听到,要一个最小的帧长度。

局域网有哪几种拓扑结构,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举出具有代表性的网络。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将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公共总线上,结点之间按广播方式通信,一个结点发出的信息,总线上的其它结点均可“收听”到。

优点:结构简单布线容易、可靠性较高,易于扩充,节点的故障会殃及系统,是局域网常采用的拓扑结构。

缺点:所有的数据都需经过总线传送,总线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出现故障诊断较为困难。

另外,由于信道共享,连接的节点不宜过多,总线自身的故障可以导致系统的崩溃。

最著名的总线拓扑结构是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是一种以中央节点为中心,把若干外围节点连接起来的辐射式互联结构。

这种结构适用于局域网,特别是近年来连接的局域网大都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这种连接方式以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连接线路。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便于管理,通常以集线器作为中央节点,便于维护和管理。

缺点:中心结点是全网络的可靠瓶颈,中心结点出现故障会导致网络的瘫痪。

应用 ATM环形拓扑结构各结点通过通信线路组成闭合回路,环中数据只能单向传输,信息在每台设备上的延时时间是固定的。

特别适合实时控制的局域网系统。

优点:结构简单,适合使用光纤,传输距离远,传输延迟确定。

缺点:环网中的每个结点均成为网络可靠性的瓶颈,任意结点出现故障都会造成网络瘫痪,另外故障诊断也较困难。

最著名的环形拓扑结构网络是令牌环(Token Ring)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1)拓扑结构(2)介质访问机制(3)编码方式差错有时会导致这样的情况,网上的两个站点分配相同的硬件地址。

这样的差错在使用可配置的地址、动态地址及静态地址的网络上分别由谁负责?静态—静态编址方案(static addressing scheme)依赖硬件厂商对每一个网络接口硬件分配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

静态物理地址不会改变,除非硬件被更换。

可配置—可配置编址方案(configurable addressing scheme )提供可由用户设置物理地址的机制。

该机制可以是手工的(例如当接口首次安装时必需配置开关)也可以是电子的(例如非易失性内存,如E P R O M,可从计算机下载配置信息)。

多数硬件只需被配置一次,配置通常在硬件首次安装时完成。

动态—动态编址方案(dynamic addressing scheme )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当站点第一次启动时,它能自动给站点分配一个物理地址。

在大多数技术里,发送站点能选择帧内的数据量,但是帧头部是固定大小的。

分别计算在最大与最小的以太网帧里头部的位数占整个帧的位数的百分比。

最大百分比: (6+6+2/6+6+2+46+4)*100%=%最小百分比: (6+6+2/6+6+2+1500+4)*100%=%另外。

简述广播和多播的技术原理和特点。

(,,)为了有效地进行广播,大多数局域网技术都扩展了编址方案。

除了给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地址,网络设计者还定义了一个特殊的地址,称为广播地址( broadcast address )。

计算机的硬件接口不仅能够识别本身的物理地址还能识别这个特殊的广播地址(0XFFFF)计算机中的网络接口硬件复制共享网络上每一帧的副本。

如果帧内的目标地址是保留的广播地址或者与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匹配,那么接口接收这一帧并把副本传给操作系统。

这样,当帧按广播地址发送时,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收到它的一个副本。

特点:广播效率极为低效。

虽然可以配置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站点,使之丢弃不需要的帧,但处理和丢弃一个帧也需要计算资源。

当一个帧到达时,网络接口硬件将其放入内存中,中断C P U,然后由系统软件决定是否忽略该帧。

这样,丢弃帧也需要由C P U做出决定。

如果网络上的两个站点用广播帧来代替直接发送,则网络上其他的计算机必然会浪费 C P U时间来处理和丢弃这些广播的帧。

组播的工作方式类似于广播。

单个的帧在网络上传播,所有站点的网络接口都接收到该帧的一个副本。

不同于对广播帧的处理方式,网络接口并不自动地将组播帧转交给C P U处理。

接口硬件必须被编程,说明哪些组播帧需要接收而哪些需要丢弃。

由接口硬件判断并只接收那些符合条件的帧。

简单描述以太网的帧格式:简述中继器、网桥和交换机的作用与区别。

中继器是用以扩展局域网的硬件设备。

中继器接收从一个网段传来的所有信号,放大并发送到另一个网段。

扩展局域网上的任何一对计算机都能互相通信,计算机并不知道是否有中继器把它们分开。

优势对长距离信号的衰减进行信号恢复缺点不能对数据帧进行过滤不能检测帧出错信号放大的同时,噪声也被放大,误差增大不能连续使用4 个以上????网桥:网桥是用以扩展局域网的硬件设备。

连接两个网段的网桥能从一个网段向另一个网段转发完整而且正确的帧,而不会转发干扰或有问题的帧。

桥接局域网上任何一对计算机都能互相通信,计算机不知道是否有网桥把它们隔开。

交换机提供一组设备的接口保证每个设备在一个独立的网段中交换机保证各网段通过网桥形成全连通图交换机优势保证数据帧并行发送,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广域网有哪些通信标准和数据传输方法?通信标准:点对点T载波:北美电信标准E载波:欧洲电信标准SONET :高速同步光网络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ADSL:非对称的用户数据线路有线电视网无线传输广域网数据传输方法电路交换一条专用的物理电路发送端和接收端通信时,线路独占通信期间,可以不间断地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文交换通过点到点通信模式实现端到端通信路径上的设备支持存储转发通信过程中点到点信息一次性传输完毕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结合源和目的端结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电路数据在中间节点分组转发数据进行分片和重组假定交换机上一个接口的硬件发生故障,网络管理员把计算机接到另一个未用的接口上,它会正常工作否?发送 OK;接收:静态路由的情形 NO;动态路由的情形 OK;静态路由(static routing):交换机启动时计算和设置路由,此后路由不再改变。

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交换机启动时建立初始路由,当网络变化时随时更新。

假定一个广域网由两个包交换机组成,每个交换机的每个本地地址都有路由表项,以及指向另一个交换机的缺省路由.这种方案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正常工作?假设一台计算机发送一个数据包,该包的目的地址不在两个包交换机的路由表项上,势必形成该计算机所在的包交换机将数据包转发到缺省下一跳,即另一个交换机;而同理,另一个交换机也会转发到自己的缺省下一跳,形成往复传送。

会一直往返吗?以最少跳数作为最短路径,给出下面图形中所有交换设备的路由表(格式参考206页图)。

理解T C P/I P协议的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比较与I S O/O S I参考模型的异同。

第一层:物理层(bit)第一层对应于基本网络硬件,如同I S O七层参考模型一样。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帧)第二层协议规定了怎样把数据组织成帧及计算机怎样在网络中传输帧,类似于 I S O七层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第三层:互联网层(包)第三层协议规定了互联网中传输的包格式及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到最终目标的包转发机制。

第四层:传输层第四层协议,象I S O七层参考模型的第四层一样,规定了怎样确保可靠性传输。

第五层:应用层第五层协议对应于I S O七层参考模型的第六层和第七层,第五层协议规定了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联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