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B、1989年,2003年C、1998年,2004年D、1989年,2004年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A、鼠疫、霍乱B、猩红热、淋病C、艾滋病、鼠疫D、霍乱、登革热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B.责任范围C.指定范围D.全国范围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全部免费C、全部收费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A、两类,39种B、三类,35种C、三类,37种D、三类,39种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D、饮食和托儿工作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A、任何单位和个人B、护士C、医生D、防疫人员14、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甲类传染病就实行何种管理:( A )A、强制管理B、严格管理C、监督管理D、加强管理15、病原携带者是指:( D )A、急性期传染病病人B、恢复期传染病病人C、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16、传染病法中的“疫点”是指:( A )A、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B、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C、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D、传染病首发病例17、传染病法中的“病媒生物”是指:( D )A、患病的生物B、感染了病原体的生物C、疾病的传染源D、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18、“医源性感染”是指:( B )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B、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C、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9、( A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2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五章医疗救治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2024
引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CoV2)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卫生危机。
在控制传染链的过程中,医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医院提供一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以帮助医院管理和控制感染的风险。
概述感染控制是医院中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关键。
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感染风险,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指南将提供一系列的标准和措施,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感染控制需求。
正文1.划定传染区域\t1.1根据感染风险评估划定区域边界\t1.2确保传染区域的标示清晰可见\t1.3设立准入和出口管理点2.有效使用个人防护装备\t2.1提供适中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质量合格\t2.2培训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和脱戴个人防护装备\t2.3实施定期的个人防护装备检查和更新3.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t3.1加强手卫生措施,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t3.2采取有效的呼吸道卫生措施,如正确使用口罩和采取咳嗽礼仪\t3.3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和环境4.管理病例和疑似病例\t4.1建立病例识别和报告机制\t4.2设立隔离区域,并确保隔离措施严格执行\t4.3进行疑似病例的快速诊断和隔离5.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宣教\t5.1提供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培训课程\t5.2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应急演习\t5.3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加强公众教育总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是医院在面对全球流行病时必备的工具。
通过划定传染区域、有效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管理病例和疑似病例,以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宣教,医院能够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控制措施,以确保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修改版)后附乙肝附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 性别*: 男 女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 月 天)工作单位(学校): 联系电话:病人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现住址(详填)*: 省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门牌号)人群分类*: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 教师、 保育员及保姆、 餐饮食品业、 商业服务、 医务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 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 不详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2)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丙肝填写)发病日期*: 年 月 日诊断日期*: 年 月 日 时死亡日期 : 年 月 日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艾滋病病人 HIV)、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丁肝 戊型 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 皮肤炭疽 未分型)、痢疾( 细菌性 阿米巴性)、肺结核( 利福平耐药 病原学阳性 病原学阴性 无病原学结果)、伤寒( 伤寒 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 Ⅰ期 Ⅱ期 Ⅲ期 胎传 隐性)、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间日疟 恶性疟 未分型)、 人感染H7N9禽流感乙肝填写附表:乙肝首次发病时间 年,或首次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间 年;本次检测结果:HBsAg: 阳性 阴性 未查;抗HBcIgM: 阳性 阴性 未查;ALT(谷丙转氨酶): ,AST(谷草转氨酶): 。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 退卡原因:报告单位: 联系电话:填卡医生*: 填卡日期*: 年 月 日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受卫生部的委托,组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总结国内及国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的经验,对有关文件进行了修订,撰写了《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现予以登载。
本技术指南包括基本要求、消毒技术、隔离技术、人员的防护技术、医院废物的管理、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共六章。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 年 10 月 30 日为了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导医院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与人员防护措施,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传播,制定本技术指南。
第一章基本要求一、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当集中收治。
指定医院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院应当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院应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和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有关工作的监督与监测。
第二章消毒技术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一)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JP〗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负压病房。
(三)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如:在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机或者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
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第一篇: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奖惩制度)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领导分工由院长或副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防保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报领导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防保科)及责任人给予50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院,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1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待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第二篇: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工作的紧急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工作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4.20•【文号】•【施行日期】2003.04.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工作的紧急通知(二00三年四月二十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从4月21日开始,卫生部每日将向社会公布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为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在《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84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卫发电〔2003〕57号)的基础上,对各地疫情报告进一步提出下列严格要求:(一)各地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及时、如实向卫生部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疫情(包括当日和累计的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数、死亡数、治愈出院数以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表”)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各地不得缓报、漏报和瞒报疫情。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要将每日20时至次日20时的疫情汇总报卫生部,并于第三日中午12时前通过普通传真报到卫生部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零报告。
如逾时未收到,按缺报疫情处理,并在公布疫情时一并公布。
(三)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如为医护人员、学生、记者、国家公务员、教师、教授,需在职业栏中注明;如为大、中、小学生或幼儿园儿童,必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学校或幼儿园的名称;如为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必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单位和职称(或职务)。
请各地务必按照三次通知的要求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报告工作。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3(10)3
【摘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修改后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J],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J],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J],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J],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修改说明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正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反复的指示精神,保障今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运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审核直报和监测疫情的零距离报告,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1、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1、医务人员作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的诊断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订正和转归情况。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表》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调查表》。
三、疫情报告(一)报告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责任报告人。
发现病人时,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电话、传真或计算机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除责任报告人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义务报告人。
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铁路、交通、民航、厂矿企业、学校等部门和系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按要求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定人员对口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相关知识测试题答案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相关知识测试题答案2012年金水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培训考核试卷姓名: 单位: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1、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种,其中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为甲型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3、传染病管理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谁接诊,谁报告。
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 3 年.5、传染病报告病例有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病源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6、霍乱病例诊断分类由疑似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时,同时还应订正报告卡中的医生诊断时间。
7、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本次就诊疾病初检日期,不明确时应填就诊日期。
8、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要求,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应该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九项基本内容。
9、疟疾混合感染病例,按1例病人报告;种类按通常认为的临床症状较重者报告,如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按恶性疟报告。
10、报告及时性统计规则,是比较报告病例的确诊时间与报卡生成时间,甲类超过2小时、乙丙类超过24 小时为迟报。
11、直报用户账户信息发生泄漏和遗失,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 小时)通知上级系统管理员。
二、选择题(每题3分)单选题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1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 C )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例;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该信息将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D. BC都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按语】中华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接受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现予以登载。
本诊疗方案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特征、临床分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恢复期患者的追踪和处理、儿童SARS 的特点及诊疗注意事项、预防与控制和主要参考文献。
本诊疗方案的通讯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教授。
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3年9月30日序自2002年11月广东地区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继之国内出现疫情以来,我国和世界各国从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在SAR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卫生部曾于2003年4月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该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当时在指导我国各地防治SARS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总结近一时期我国在SARS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的经验,也为今冬明春SARS 疫情可能重现做充分的准备,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医学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原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撰写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
本方案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放在SARS的诊断和治疗。
本方案有以下特点。
1尽可能根据循证医学研究及回顾性研究的对比资料撰写,使方案的科学性更强。
2有关SARS疑似诊断、临床诊断及确定诊断的标准力争严谨,避免过多的误诊。
3着重反映近一时期SARS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在诊疗方面,特别是治疗方面,尽可能汇集专家的共识,而对临床疗效尚未肯定的防治手段不予推荐。
医学三基(医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题库
医学三基(医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题库1、判断题(江南博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本题答案:错2、填空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家中或近期患者曾滞留的场所应进行__________,包括空气、家具、衣物等物品,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有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一般为___________。
本题答案:消毒处理|2周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消毒处理|2周3、配伍题换鞋、着工作衣裤、戴帽子口罩应在()再着专用隔离衣或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应在()入病房前加戴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目镜,加穿鞋套及隔离衣;继续诊疗护理临床诊断患者换外层手套;诊疗护理疑似患者换外层隔离衣、外层鞋套及外层手套应在()A.相对清洁区(更衣室)B.半污染区C.污染区D.清洁区E.非隔离区本题答案:A,B,C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B,C4、多项选择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出院必须具备的标准是()A.体温正常7天以上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D.心功能恢复正常E.肝功能基本正常本题答案:A, B, C5、单项选择题多数SARS病毒感染者,可检出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感染或发病后()A.2天左右B.10左右C.12天左右D.14天左右E.21天左右本题答案:B6、单项选择题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L/min,如用面罩高流量给氧,流量应为()A.2~6L/minB.3~9L/minC.4~9L/minD.10~15L/minE.16~18L/min本题答案:D7、判断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白细胞计数一般均升高。
本题答案:错8、单项选择题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A.2天B.10天C.12天D.14天E.21天本题答案:D9、判断题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少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可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本题答案:对10、多项选择题下列指标中,属于盈利能力的指标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第三十九条
第三⼗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确诊前在指定扬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或未满擅⾃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害化处置。
【释义】本条是关于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病原携带者。
疑似病⼈的密切接触者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本单位必须实施消毒和⽆害化处置的规定。
1.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甲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传播速度快。
⼈群普遍容易感染等特点,⼀旦暴发、流⾏,后果⾮常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其播散。
本条表述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不仅指发现⿏疫、霍乱法定甲类传染病,根据本法第四条第⼀款的规定,本款适⽤范围还包括⼄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感染⾼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由国务院卫⽣⾏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的其他⼄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医疗机构⼀经发现这些传染病,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隔离治疗是将传染期内的病⼈、病原携带者安排在不可能传染给他⼈的环境⾥进⾏治疗,以防⽌病原体播散。
实⾏隔离治疗有利于病⼈、病原携带者集中医治,充分利⽤卫⽣资源,使其尽早治愈和康复;有利于阻断传播途径,保护他⼈⾝体健康,免受传染病感染;有利于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害化处置。
简⾔之,有利于疫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佚名
【期刊名称】《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年(卷),期】2003(005)003
【摘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
【总页数】1页(P14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J],
2.修改后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J],
3.卫生部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及出院参考标准 [J],
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及出院参考标准的通知 [J], 无
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补充说明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202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一)引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其在医院内的传播与感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以提供医院工作人员在防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包括患者隔离、手卫生、环境清洁、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医务人员培训等。
正文:一、患者隔离1. 确定感染源: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感染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根据感染源的飞沫或空气传播方式,采用单人间或负压隔离间进行隔离,确保患者与他人的接触最小化。
3. 做好患者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隔离措施。
二、手卫生1. 培训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并加强培训,确保洗手程序做到全面、规范、有效。
2. 配备足够的洗手设备:医院各个科室和病房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备,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需求。
3. 提供符合标准的洗手用品: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手液、肥皂等洗手用品,并及时更换和补充。
三、环境清洁1. 设立清洁消毒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
2. 加强医疗设施、器械的清洁消毒:对医疗设施和器械进行规范的清洁消毒,尤其是对于高风险区域和设备需要特别关注。
3. 保持空气流通:加强医院的通风设施管理,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积累和传播。
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1. 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提供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符合标准的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保证供应充足。
2. 设立防护用品使用制度:制定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和更换周期,监测使用情况,避免过度或不足的使用。
3. 加强使用培训和督导: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培训,并定期进行督导和检查。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传染病试题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一)单项选择题1、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A、AIDSB、SARSC、ARDSD、HFRS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A、轮状病毒B、新型冠状病毒C、衣原体D、支原体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A、隐性感染者B、患者C、潜伏期感染者D、慢性感染者4、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早期症状不包括:()A、高热B、全身性中毒症状C、大量咳痰D、肺部湿哆音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早期白细胞计数:()A、升高B、不升高或降低C、不变D、不用检查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肺部某线检查没有:()A、呈片状或絮状阴影,逐渐融合B、呈毛玻璃状、片状阴影C、阴影在发病两周内发展迅速D、大片均匀致密影,边缘清晰7、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临床确诊必须的依据是:()A、明确的流行病史B、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C、核酸阳性或抗体阳转D、明确的流行病史,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核酸阳性或抗体阳转8、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人诊断依据的主要区别是:()A、无明确流行病学史B、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C、排除其他疾病D、病毒核酸或抗体阳性9、发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疑似病人,其处理措施为:()A、留院观察,单人单病房 B、转送定点医院,单人病房C、留院观察,多人病房D、转送定点医院,多人病房10、治疗和处置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医护人员应特别加强个人防护的工作为:() A、送药 B、注射C、采集标本、支气管镜、气管插管D、某线检查11、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最主要治疗措施为:()A、抗菌治疗B、抗病毒治疗C、激素治疗D、对症、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二)判断题1、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
()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感染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病程4-9天。
()4、发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或疑似病例后由疾控中心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中国SARS疫情概况
大陆 香港 台湾 澳门 合计
报告病例数 死亡数
532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49
1755
300
665
180
1
0
77传4染8性非典型肺炎修改8后 29
病死率% 6.6 17.1 26.7 10.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广东SARS流行特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播方式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流行特征
SARS是中国广东省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疾病。 最早的病例出现在2002年11月中旬。目前已 有29个国家和在区报告发现了SARS病例。
主要表现为散发和局部聚集。聚集以分一次 共同暴露和人传人连续暴露。
医院感染有明显的聚集性,以病人感染医务 人员为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临床表现
潜伏期 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1-16天,一般约3~5天。
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周内病情处于进展
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 ; (2)呼吸系统症状 ;(3)其他方面症状:腹泻、恶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体征
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 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 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免疫学特征
一般发病后1周,患者体内IgM 开始产生,最多可持续3个月; 7-10天左右IgG开始产生,随后 逐渐升高,1个月左右抗体滴度 达到高峰并全部阳转,至患者恢 复后6个月仍持续高水平阳性。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 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传染 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 播力。通常认为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 特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成人呼吸窘 迫综合征(ARDS)时的传染性较强。退热后 传染性迅速下降,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以及治 愈出院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并非所有患者都 有同等传播效力,有的患者可造成多人甚至几 十人感染(即超级传播现象),但有的患者却 未传播一人。
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差、不 良的卫生习惯,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力、医护人 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不当等,有 利于发生医院内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倾向于认 为SARS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 本病的主要原因。
病理改变以弥漫性肺泡病变为主, 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后 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
SARS-CoV可被归为第四群冠状病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中国公布“非典”元凶冠状病毒 图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SARS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 降,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 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病毒。紫外线 照射6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4℃条件下作 用24小时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作 用5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 剂作用5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病原学
03年4月16日WHO在日内瓦宣布,一种 新的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并将其命 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v)。
SARS-CoV的基因与已知三个群经典冠 状病毒均不相同,第一群病毒血清可与 SARS-CoV反应,而SARS患者血清却不 能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反应。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即通过与患 者近距离接触,吸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 飞沫,是SARS经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是SARS 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被高度 怀疑为严重流行疫区的医院和个别社区暴发的传 播途径之一,
目前尚不能排除经肠道传播的可能性,尚无经过 血液途、性途径和垂直传播的流行病学证据尚无 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蝉螂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 SARS-CoV.
胸部影像检查
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 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常为 多发或/和双侧改变,并于发病过程中呈进展 趋势,部分病例进展迅速,短期内融合成大 片状阴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非典”病名的来历
❖不明原因肺炎:UP Unexplained Pneumonia ❖非典型性肺炎: AP Atypical Pneumonia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IAP
时间: 首例 2002.11.16 高峰 2003年2月上中旬 末例 2003.06.03
年龄:中青年(20-49岁)占66% 职业:医务人员(2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图 广东省SARS病例地区分布图
2002.11.16-2003.6.1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影响流行的因素
从目前的资料看,不利于空气流通、以及 迫使人们室内集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 染源传播病原体。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临床过程
临床过程分三期:
早期:一般为病初的1-7天。X线胸片肺 部阴影在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平均在4天 时出现,95%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天内出 现阳性改变 。
进展期: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 患者可更长。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
恢复期: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 床症状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 者经2周左右的恢复, X线胸片检查肺部 阴影恢复迅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近来发现 的、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 系统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其 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易感人群危害 更大,已被列作法定传染病。临床上以发 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 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