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详解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五古诗词三首解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五古诗词三首解读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⑥聒:guō,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 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 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 音。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 “夜”,过渡自然。写出了深夜不寐 时的思乡之情,说“心”,诉诸听觉, 在时间上展开。 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 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 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 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边塞军旅途中的思乡 寄情。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 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返回
2、通过这三首诗词的阅读学习,使 学生对诗词的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思乡 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 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 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 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诗人简介**
张籍(767—830)唐诗人。 字文昌,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 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 郎、国子司业等职,帮世称“张水 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 困,眼疾严重帮孟郊称他为“穷瞎 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 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 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 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诗人张籍在街上闲逛。
是清早了。忽然一阵萧瑟的秋风送来阵阵寒意,此 刻,一排大雁从诗人张籍的 头顶飞过,飞向南方,诗 人张籍不禁想起自己寄居他乡常年不归。大雁飞走了, 但明年春天还会回来。可是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呢?想 到这里,张籍落下了眼泪。树叶飘落了,荷花也枯萎了, 习习秋风吹乱了他那长发。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摘要: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析,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材析,ɡɡ)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绵绵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深深思恋和热爱编整理了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步析供参希望程有所收获!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析《泊船瓜洲》诗据说是诗人应召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测表示是再次赴京荣遇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所有乡情仕当然对学生而言这可以不必深究如从诗面上看可以说是首脍炙人口思乡诗全诗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江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候才能照着我回到乡这首诗写是诗人停船瓜州望着仅仅江隔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思乡情通立亦含蓄悠远盛唐绝句多寓情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事往往成绝句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雄浑高华、富浪漫气息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事借助日常生活片断──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人对乡亲人深切思念全诗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诗人想写封信给远乡亲人表达己思乡怀亲心情可是要说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又担心匆匆写就信不能把己思完全表达出当送信人要出发候又打开已封信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可见斑《长相思》是首描写边塞军旅途思乡寄情佳作词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帐篷里都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醒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因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声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材析《泊船瓜洲》⑴京口瓜洲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瓜洲遥望乡所见所想他看到是跟瓜洲水相隔京口想到再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乡道长江水数重山交通不便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什么诗人觉得只是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巨反差正说明了诗人人途人向远方却心系乡恋乡情跃然纸上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还诗句明了诗人离乡正是草长莺飞春天看到春天满目新绿想到春天了有再候而己离开了乡什么候能再回呢?这思乡愁绪像春天草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候诗人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思乡情从离开乡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想着回更见其情浓烈诗句提到了明月是因诗人夜宿瓜洲是月亮蕴涵着团圆诗对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象鲜活春盎然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秋思》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万重句说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因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二句欲作才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秋风所蕴涵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地带无边春色样秋风所包含寂寥肃杀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然界和人带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恐怕是这秋风带凄凉摇落景客居他乡游子见到这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乡、亲人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含蕴见给予者多么丰富想象啊!张籍祖籍吴郡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情那代只有修封了可写封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正是诗人铺纸伸笔际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话要倾吐而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迟迟不能下笔生动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成封就际似乎已言尽;但当捎信行人就要上路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容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对诗人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恐促使诗人不假思地作出又开封定诗人没有写写信具体程和具体容只撷取就要发出这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万重重视和对亲人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句王安石评张籍诗说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色、极平淡像生活身样然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构思程应该可以作王安石精到评论生动例证古代诗人笔下秋天令人思乡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有如江夔平生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张翰传》)张籍《秋思》又属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不仅是美食吧?否则怎会万重呢?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份不能归乡惆怅和无奈吧!《长相思》⑴山程水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上阕山程水程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远行军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明了行进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明了军帐多行队伍庞这羁旅野外深夜顶顶帐篷灯火也算是特殊景观足见将士多声势浩⑵风更雪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无声下阕以风更雪更气候上变细致描写将士心理夜静谧更显出了风雪声音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情油然而生睡全无听着帐外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更加怀念故温暖、宁静和祥和故无声虽寥寥几却把将士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然酣畅地流淌出词上下两阕开头对仗运用有连续不绝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清丽然又不乏边寨雄奇风情描述细腻哀婉人物心世界和山高水长场景及气势庞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起升华了羁旅怀乡主题境也由更加深长如说王安石乡愁是融满目春色张籍乡愁是肃杀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关外将士乡愁却是由北方风雪勾起这首词表达上与李清照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听(《添采桑子芭蕉》)有异曲工妙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步练习《泊船瓜洲》作者是_________《秋思》作者是_____________《长相思》作者是___________、拼音写汉l ɡ āɡ zɡ二、给加选择正确音行人(xɡ ɡ) 数重山(ǔ ; ɡ zɡ)还乡( ) 水(ā ) 风更(ɡēɡ ɡɡ)三、辨组词{瓜( )爪( ){夏( )复( ){帐( )账( ){问( )( ){临( )监( ){伴( )畔( ){匆( )忽( ){落( )洛( )四、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秋思》纳兰性德宋《静夜思》张籍清《长相思》李白唐五、选择正确释、诗水指是_________、珠江 B运河黄河长江、诗人还乡所方向、路线是_________、从北到南先京口再到瓜洲B、从南到北先瓜洲再到京口、从北到南先瓜洲再到京口、从南到北先南京再到北京3、欲作万重万重思是________、形容要表达思很多 B、义深远、所表达见重重叠叠六、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正是江南风景____________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独异乡异客____________5、___________片冰心玉壶七、说说诗句思并体会诗句表达思想感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还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万重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情八、拓展运用我能用己话讲出《泊船瓜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你感兴趣语五年级上册五课预习教案五年级语人教版上册5课预习教案3五年级语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古诗三首5五年级上册语课预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解析《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第十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要点

第十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要点

《牧童》唐·吕岩1.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2.诗意: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3.中心思想: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反映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4.“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给人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弄”字,情趣,表达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和情趣。

“六七里”和“三四声”是虚指,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1.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使风: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2.诗意: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3.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见到的景象,展示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的童稚行为和奇思妙想。

《清平乐yue·村居》宋·辛弃疾1.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编织鸡笼。

/亡(wú)赖: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2.中心思想:《清平乐》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各具情态的形象,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3.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大儿在河东面豆地里除草,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西边剥着莲蓬。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这个“绿”字,把春风给江
南岸带来的变化鲜活的表现出 来。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呀?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 想家。王安石是北宋临川(今江西 临川县人),他的父亲曾在江苏南 京为官,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 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可以说南 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首诗是诗人 应召从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 京口而作的。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间:间隔;数:几。
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水(长 江)之隔,想到再过几重 山就是钟山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吹绿了大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据传,王安石在作这首诗时,先写
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 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 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 次修改,最后选择了“绿”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精选教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精选教学

古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优美的 音乐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
意境深远
古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 场景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领悟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丰富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包 括爱情、友情、思乡、爱国等,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 乐,使读者产生共鸣。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作 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解析
主题
离别之苦
内容
描述了作者纳兰性德在远行时,思念家乡和爱人的情景。
艺术手法
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描述作者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之情来 表达离别之苦。
03
古诗词艺术特色与鉴赏
语言艺术特色
01
简洁明了
02
音韵和谐
古诗词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常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现手法 ,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总结问题答案
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 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
记忆。
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
01
02
03
分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 务,如搜集资料、整理笔 记、课堂展示等。
创设古诗词画面情境
02
通过描绘古诗词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引导学生想象并感受
古诗词的美妙画面。
创设古诗词音乐情境
03
通过配乐或吟唱的方式,营造古诗词的韵律和氛围,增强学生
的情感体验。
问题导向法应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PPT_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PPT_

要求:
1.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2.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 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3.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 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
要求: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 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 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 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 画面写下来。
**创作时间**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宋 王安石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 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唐 ]张 籍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诗人简介**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 文昌,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进 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等职,帮世称“张水部” 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 眼疾严重帮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 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 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 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有《张司业集》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 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 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知识全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知识全解

《古诗词三首》知识全解【字词积累】会认的字榆(yú)畔(pán)更(gēng)聒(guō)会写的字词语解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泊:船靠岸,停船。

乌啼:乌鸦鸣叫。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夜半:半夜。

到:传到。

【层次结构】结构梳理主题归纳《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作者作品】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五年级上册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人。幼年 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 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 羁旅生活。其诗忧愁伤感,表现游
子异地生活的凄楚心酸和对家乡亲
张籍
人的思念。
你是怎样理解“见”这个字的?
秋风是无形的,但可使树叶枯萎,百花凋零, 使人感到凄凉、寂寥。 “见”字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寂寥萧条秋景 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诗人由秋风 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 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
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
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
的声音。
你读出了词人一颗怎样的心?这种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孤独 期盼 煎熬 伤感 写景叙事相结合 思念 破碎 痛苦
这三首诗词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泊船瓜洲》
意万重
诗人要写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道从何写起。 诗人没有明言信中的具体内容,让读者想象,写法含蓄, 耐人寻味,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对父母说 你们在家乡过得好吗?我在洛阳一切都好,
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明年的春天我一定 回家看望你们。
对兄弟 姐妹说
我很想念你们,你们一定也很想我吧?你们 替我照顾好父母,也要照顾好自己呀!明年 春天我们就会全家团圆的。
是通过春色、明月的景物,抒发作者的思 乡之情。即借物抒情。
《秋思》
是通过写家书时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了 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是叙事抒情。 既有景色的描写,又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是写景叙事相结合来抒情。
《长相思》
1.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给它们注音。 一水间( jiàn ) 照我还( huán) ) 风一更( ɡēnɡ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学习《泊船瓜洲》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体会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泊船瓜洲》:1075年春天,皇帝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王安石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

一天晚上,他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一水间 帐篷 数万重 江畔 jiàn zhàng chóng pàn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泊船瓜洲》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瓜州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家。

.泊船瓜洲【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青山。

【间:间隔;相隔。

】【钟山:现在南京市紫金山。

】【数重:几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绿:吹绿了。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想到家乡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并不远。

这种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突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当动词使用,意思是“吹绿了”,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写出了长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语文五上第5课批注

语文五上第5课批注

以下是对语文五上第5课《古诗三首》的批注:
1. 主题思想:
本课选取了三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些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和旅途中的愁绪、乡情、家国情怀等情感。

2. 重点词句:
(1)《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写了雨后山间的清新景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通过明亮的月光、清泉流淌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2)《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秋夜江边的静谧景色和诗人的忧愁情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通过远处的寺庙钟声,表现了诗人漂泊中的孤独和寂寥。

(3)《长相思》中,“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表现了行旅中的艰辛和北风的凛冽,“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则通过描写穹庐和星辰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途中的迷茫。

3. 批注:
(1)本课三首古诗均为写景抒情之作,诗人在描写自然
景色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营造出了优美动人的意境。

这些诗歌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情感上的触动。

(2)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了对自然
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
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

(3)本课三首古诗均为经典之作,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这些诗歌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审美价值和思想启示。

通过
学习这些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关注自然、珍惜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人教版五上5古诗词三首分解

人教版五上5古诗词三首分解
“复恐”二字,更是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千言万语, 惟恐遗漏了一句!促使诗人“临发又开封” ,充分显现出 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秋风 思乡诗之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 见。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 思,古来有之。
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平生最识江湖味, 听得秋声忆故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jiàn
京口瓜洲一水间, shù chóng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huán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把船停靠在瓜洲 的江岸边
[宋]王安石
jiàn 分隔开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指长江 春风又绿江南岸,
huán
明月何时照我还。回,回到家乡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间(jiàn):隔开。 5. 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吹绿”。 7. 还(huán):回到家乡。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pàn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gēng
gu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1. 程:道路、路程。 山一程、水一程,形容路途遥远、艰辛。
2. 榆关:即今山海关。 3.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 帐:军营的帐篷。
千帐说明军营很多。 5.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 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卫, 文武双全,尤善于词,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 第一真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词风接近李煜,清 新自然,隽永超逸。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古诗词三首》第一部分:教材解读一.《牧童》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 “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1.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活生动。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谐。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用字精当。

作者运用了一个“铺”和一个“弄”字,可谓十分恰当和巧妙。

“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第一部分:教材解读一.《牧童》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1.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活生动。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谐。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用字精当。

作者运用了一个“铺”和一个“弄”字,可谓十分恰当和巧妙。

“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卧”字写出了牧童的随心随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诗的开头,一片广袤的草地显得那样宁静,随风传来的牧童那断断续续的笛声清晰可闻,更衬托出了月夜的静寂。

4.对偶手法的运用。

前两句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草铺”对“笛弄”;“横野”对“晚风”; “三四声”对“六七里”。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

二、《舟过安仁》词句品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表达特点: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可以参阅。

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三《清平乐村居》词句品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画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

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悦。

这几句词读来让人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的生活情景。

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年龄最大的孩大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诗人着力于对“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表达特点:1.纯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

老和小写得最生动。

‘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

”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

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醉里”表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安详。

“媚好”说明他们精神愉快。

“亡赖”指顽皮,是爱称,无贬义。

“卧”用得极妙,把小儿顽皮可爱,无忧无虑的样子写出来了,一字千金,恰到好处。

附:白描手法:白描手法是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即用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景物的情态面貌。

2.情景交融。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令人难忘。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第三部分:预习设计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出古诗表现的画面,读出古诗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2.挑出重点词语理解:如“弄、棹、篙、茅檐、相媚好、翁媪、亡赖”等。

3.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什么样的乐趣?4:搜集描写古代乡村生活的古诗。

第四部分:教学流程《牧童》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舟过安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