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昆虫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昆虫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可用于超低容量喷雾A.可湿性粉剂B.油剂C.水溶剂D.可溶性粉剂2.直翅目昆虫中,前足为开掘足的是()昆虫。
A.蟋蟀类B.蝼蛄类C.螽蟖类D.蝗虫3.以下昆虫具有鳞翅的是()A.蝶类B.蝗虫C.天牛D.蝽象E.蛾类4.()是直翅目的昆虫。
A.蝗虫B.天牛C.蝽象D.蟋蟀E.菜粉蝶5.灯光诱杀是利用昆虫的()。
A.趋化性B.群聚性C.趋光性D.“假死”现象6.触角丝状且具腹管的同翅目昆虫是()。
A.叶蝉B.介壳虫C.蚜虫D.木虱7.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是()。
A.嗅觉B.味觉C.触觉D.防御E.取食8.下列因素中,()与昆虫的滞育关系密切。
A.光的波长B.光的辐射C.光的强度D.光的周期9.下列激素中,()可用于害虫的诱杀。
A.脑激素B.脱皮激素C.保幼激素D.性外激素10.在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这是利用()对昆虫的影响。
A.光的波长B.光的强度C.光周期D.光的能量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E4.参考答案:AD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AC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A。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森林昆虫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分)森林昆虫主要包括哪几类昆虫?()A.资源昆虫B.害虫C.天敌昆虫D.中性昆虫E.腐生性昆虫2【多选题】(1分)森林昆虫学的发展历史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A.早期研究阶段B.分类学和生物学研究阶段C.自然历史研究阶段D.种群动态研究阶段E.生态学研究阶段3【判断题】(1分)森林害虫是森林的最大破坏因子之一,主要包括:地下害虫、顶芽枝梢害虫、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
()A.错B.对4【判断题】(1分)2013年,椰子织蛾首次传入我国海南、松树蜂在东北黑龙江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已入侵黑龙江省。
()A.对B.错5【判断题】(1分)近年来,春尺蠖、舟蛾类等杨树食叶害虫在华北、黄淮、江淮连续多点暴发,致使绿色通道景观被毁,杨树产业损失巨大。
()A.错B.对6【判断题】(1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系统脆弱的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是我国森林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A.对B.错7【单选题】(1分)尚未育闭的幼树林时期,森林害虫主要以危害幼树顶芽、嫩叶、嫩梢及幼树干部的一类害虫为主,例如()害虫。
A.花蝇类B.地老虎类C.叶甲类D.蚧类E.小蠹类8【单选题】(1分)森林昆虫的研究是从神学和医学开始的,最早的研究从()年开始。
A.1804B.1752C.1851D.17879【单选题】(1分)被誉为森林昆虫学之父的Ratzeburg(1801-1870)于1837、1840、1844共出版了3卷(),至今被奉为森林昆虫学的经典著作。
A.《森林昆虫姬蜂》B.《森林昆虫》C.《欧洲小蠹虫》D.《海滨松昆虫的历史》E.《森林昆虫手册》10【单选题】(1分)195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昆虫学》教科书。
A.忻介六B.蔡邦华C.张执中D.周尧E.李孟楼第二章测试1【多选题】(1分)害虫综合管理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A.种群动态研究阶段B.害虫初期防治阶段C.害虫化学防治阶段D.生态学研究阶段E.害虫综合管理阶段2【多选题】(1分)农药合并症指()。
大学《森林昆虫学(本科)》试题

大学《森林昆虫学(本科)》试题一、单选题(75分)1.同翅目昆虫的口器类型为()A.刺吸式B.虹吸式C.舐吸式D.嚼吸式正确答案:A2.胡蜂的蛹为()。
A.被蛹B.围蛹C.离蛹D.未列出正确答案:C3.用性外激素防治害虫,只有对()有效。
A.卵B.幼虫C.蛹D.成虫正确答案:D4.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的杀虫效果最差。
A.触杀剂B.胃毒剂C.内吸剂D.熏蒸剂正确答案:B5.昆虫体壁的()具鞣化蛋白而赋予体壁“骨骼”的功能。
A.皮细胞层B.内表皮C.外表皮D.上表皮6.具同一有效成分的触杀剂,水溶型的杀虫效果()。
A.比脂溶型好B.比脂溶型差C.与脂溶型相同D.为零7.同蚜虫生活在一起的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A.捕食与被捕食B.共栖C.共生D.竞争8.下列因素中,()与昆虫的滞育关系密切。
A.光的波长B.光的辐射C.光的强度D.光的周期9.()是角质化的翅。
A.鞘翅B.膜翅C.鳞翅D.复翅10.天牛幼虫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D.以上都不是11.48、金龟子幼虫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A.多足型B.寡足型C.无足型D.以上都不是12.下列昆虫中,()有明显的性多型现象。
A.蝶蛾类B.天牛C.叶蜂D.白蚁13.47、蜜蜂的蛹为()A.被蛹B.围蛹C.裸蛹D.上述均不是14.螳螂的前足为()。
A.步行足B.开掘足C.捕捉足D.跳跃足15.昆虫触角的()可以分为若干亚节。
A.柄节B.梗节C.鞭节D.梗节和鞭节二、多选题(25分)16.复翅的主要特征是()。
A.多为长形B.革质化C.角质化D.半透明、可见翅脉E.被毛17.()是害虫的天敌昆虫。
A.象甲B.瓢虫C.猎蝽D.寄蝇E.毒蛾18.下列昆虫中,()可能是刺吸式口器的昆虫。
A.鳞翅目B.同翅目C.膜翅目D.半翅目E.双翅目19.下列害虫中,()是苗圃害虫。
A.地老虎B.蝼蛄C.蟋蟀D.吉丁虫E.叩头甲20.化学防治时,要做到合理用药,就必须()A.选择正确的农药品种及浓度和用量B.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C.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D.在害虫出现的高峰期施药E.以上都不对。
森林昆虫学

.名词解释1、脉翅: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形成,对翅膀起着支架作用2、纵脉:从翅基部发出通向翅边缘的脉3、横脉:横列在纵脉之间的短脉4、脉序:指翅膀在翅面上的分布型和数目5、翅轭:前翅轭区基部具一指状突起6、翅缰:后翅前缘基部有1至数根刚毛,称为翅缰,前翅反面的前缘生有一列刚毛或一片突起,把翅缰勾住,称为翅缰钩7、趾钩:趾末端有成排的小钩8、马氏管:是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许多细管。
开口于中肠和后肠交界处,末端封闭游离于体腔,吸收体腔中的代谢废物,进入后肠与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9、两性生殖: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10、孤雌生殖:指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11、多胚生殖:一个卵内可分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够发育呈新个体的生殖方式12、龄期:相邻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13、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系列形态变化14、不完全变态:又称直接变态,只经过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阶段15、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16、幼虫期: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或成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17、蛹:是完全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由幼虫变成成虫时,必须经过的一个特有的静止虫态,是昆虫发育转化的阶段,组织分解破坏幼虫临时性营养器官和组织发生建立成虫期繁殖器官18、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末龄幼虫的皮,化为成虫的过程19、世代:昆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20、生活史: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21、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22、习性: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23、行为: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24、趋性:是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性躲避的行为活动25、群集性:两种昆虫的个体大量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26、拟态: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27、保护色: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的现象28、警戒色: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与背景形成鲜明对照的体色29、物种:在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30、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对个体昆虫生长、发育、繁殖、地理分布、昆虫种群数量变动和群落组织方式等的影响31、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1个虫期或一个世代)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所需时间N与时间T的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K单位-日/度湿度系数:υ:相对湿度RH与平均湿度T 的比值υ=RH/T或Q=M/T32、植物抗虫性:指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抵御害虫取食的能力33、指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34、昆虫种群内的结构:即昆虫的组成,是指种群内生物学特性,对环境适应能力或生理特性互不相同的个体群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5、性比:指成虫或蛹雌雄之比,或以雌虫率表示36、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昆虫各年龄组的相对比例或百分率37、种群密度:指单位空间内昆虫的个体数常从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虫数表示38、繁殖速率(R):是指一种昆虫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量的最高理论倍数。
森林昆虫学试题A

森林昆虫学试题(A卷)
姓名班级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计10分)
寡食性
性二型
趋化性
复寄生
孤雌生殖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鞘翅目分为()和()两个亚目。
2、昆虫的个体发育分为()和()二个阶段。
3、昆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和()生殖。
4、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
5、昆虫的胸部有()一般还有()。
6、园林植物地下害虫主要有()类、()类、()类、金针虫类和蟋蟀类等。
7、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多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多用()。
8、金龟子的幼虫通称()。
9、昆虫个体发育要经过()、()、()、()四个不同虫期,即为完全变态。
三、填表(每空0.5分,计15分)
四、简述题:(每题8分,计24分)
1 何为生物防治?包括哪些方面?其优缺点是什么?
2 试绘蝗虫内部消化系统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3 何谓植物检疫?说明其重要意义。
确定检疫对象的依据是什么?
五、分析题(12分)
在害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治理森林害虫?
六、论述题(29分)
1 我国杨树天牛有哪些种类?如何治理此类害虫? (15分)
2 根据松毛虫发生规律,确定治理方案。
(14分)。
森林昆虫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
积温是一常数。
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
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表达式为N(T-C)=K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二、判断1至5 TTTTF三、选择1至5 ACBDC四、多选1 ABC2 ABCDE3 ABC4 abc 5abcd五、简答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内有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腹末具外生殖器;(5)具变态现象。
2、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
所有其它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五个部分组成.咀嚼式口器危害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例如,取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将叶肉吃光,仅留网状叶脉,甚至全部被吃光;钻蛀性害虫常将茎杆、果实等造成隧道和孔洞等;有的钻入叶中潜食叶肉,形成迂回曲折的隧道;有的啃食叶肉和下表皮,留下上表皮似开“天窗”;有的咬断幼苗的根或根茎,造成幼苗萎蔫枯死;还有吐丝卷叶、缀叶等。
森林昆虫学试题

森林昆虫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趋性:是指昆虫对刺激源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的定向运动。
趋向运动称为正趋性;负向运动称为负趋性。
2. 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由于在幼虫阶段所获得的营养还不能满足性发育的需要,生殖细胞尚未成熟,故成虫羽化后还要取食,这种取食称补充营养。
3. 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势、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物体,以躲避天敌,获得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
4. 保护色:指体色断裂成几部分镶嵌在背景中,起躲避捕食性天敌的作用的色彩。
5. 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官(第1 性征)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构造等(第2 性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6. 永久性群集:是指昆虫的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产卵、越冬、迁移等共同生活的习性,这种群集一旦形成便不会分开,倾向于过群居生活。
7. 双名法: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定,昆虫的科学命名先冠以属名,后面写种名,后加定名人。
8. 脱皮:幼虫(若虫)开始取食后,虫体开始增长,经过一定时期要重新形成新的表皮,而脱去旧表皮的过程,这种现象称脱皮。
9. 越冬代:越冬虫态到第二年恢复发育后,继续发育至成虫的这个世代,称为越冬代。
10. 警戒色:有些昆虫既是具有同背景相似的保护色,又具有同背景鲜明对照的警戒色。
11. 多型现象: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12. 多胚生殖:相对于单胚生殖。
指昆虫所产的1 粒卵中能孵化出2 个以上后代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很多小蜂类。
13. 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受精后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4. 伪产卵器:很多昆虫无附肢特化的产卵器,如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等,仅由腹末端数节逐渐变细互相套入,形成能够收缩的伪产卵器。
15.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暂时停止生长发育现象,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
16. 背单眼与侧单眼:背单眼为一些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的若虫所具有,与复眼同时存在,数目为2-3个,极少为1 个。
森昆试题库

森林昆虫学试卷库(一)答案一、名词解释:(24分)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稚虫:幼虫与成虫形态不相似,生活环境、习性也不相同,一般幼虫水生,成虫陆生,“稚虫”,如:蜻蜓。
多型现象:指昆虫不只在雌雄个体上差异,而且在同一性别内形态也分几种类型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
双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的姓氏或缩写。
孤雌生殖: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发育起点温度;各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温带地区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拟态: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拟态二、问答题:(每题32分)1 何谓脉序?鳞翅目的脉序有何特点?鳞翅目经常用于目下分类的脉序有哪些?脉序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型和数目。
鳞翅目的翅脉接近标准模式脉序,纵脉包括前缘脉,亚前缘脉、径脉、中脉、肘脉、臀脉和轭脉;横脉包括肩横脉、径横脉、分横脉、径中横脉、中横脉、中肘横脉。
经常用于目以下分类的脉序有径脉、中脉、肘脉、臀脉、轭脉、肩横脉、径横脉、分横脉等。
2 昆虫内激素和外激素有何异同点?3 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在昆虫生长发育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一)温度温度是气象因子中对昆虫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因子。
昆虫是变温动物,在生理上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其体温基本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的变化,因此它们的新陈代谢强弱和生命活动,在极大程度上受外界温度的支配,昆虫的发育进度及世代的多少都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不仅直接影响昆虫,而且对昆虫的天敌和食料痛痒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昆虫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二)湿度湿度问题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就是水的问题,水是一切生理化学反应的介质,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
昆虫经常从环境中获得水分,又经常失去水分,如水分蒸发和湿度关系密切。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
2.两查两定:一般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不能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致落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
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细长白色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
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色纵线,叫五色虫;3龄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
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森林昆虫学习题2011。2。19

森林昆虫学习题1森林昆虫学习题第一章昆虫形态学1.昆虫纲的特征?[:三体段,六足,四翅,变态]2.触角的基本构造及其功用为何?有哪些类型?3.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在构造有什么不同?各造成那些危害状/4.足和翅的基本构造及类型各为何?5.何谓昆虫的体壁?何谓表皮?6.昆虫表皮由哪几部份组成?各部分的性质为何?用触杀剂杀虫与表皮有什么关系?7. 昆虫体壁的行生物的种类有哪些?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1. 试述昆虫的单性生殖,在生物学上有什么意义?2.幼虫生长的规律为何?为什么要脱皮?3.什么叫龄、龄期、世代、年生活史学握龄和生活史有何意义?4. 昆虫的生活史如何表示?举例说明.5. 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
各种变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6. 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各有哪些类型?7.昆虫为什么要休眠?与滞育有何区别?第三章昆虫分类学1.简述昆虫分类的意义与分类阶元。
2. 解释:物种[:具有生殖隔离现象的物种(比较确定),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以种群来表现。
]双名法[ 属名+种名+定名人(种加词)(Tomicus piniperda L.)]三名法[ :属名+种名+亚种名+种加词(定名人)]模式标本[[确定新种的依据,包括正模,配模和副模(若干个雌虫或雄虫)]新种根据什么确定?[新种确定根据模式标本进行,即包括正模,配模和副模(若干个雌虫或雄虫)]3. 简述常用的分类系统。
4. 与林业有关的主要目科的形态特征。
5. 昆虫与螨有何区别?第四章昆虫生态管理学1. 何谓生态学?任务是什么?2.解释: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广食性、肉食性、植食性?3.树木对昆虫有哪些抗性?4.昆虫的天放包括哪些种类?5.温度对昆虫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6.土壤中有哪些因子形响地下害虫的生存?7.不同的林分状况与害虫的发生有何关系?8.论述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大发生的过程以及大发生的类型。
9.为什么要做好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的方法有哪些?10.昆虫有哪些信息联系?第五章森林害虫防治原理1.解释害虫综合防治、有害生物管理2.什么叫植物检疫?植物检疫的意义。
《森林昆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32307)一、名词解释题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
积温是一常数。
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
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表达式为N(T-C)=K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6、周期性孤雌生殖与偶发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
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7、性二型与性多型不同性别的同种个体间除了第一性征外,还有其它形态和习性差异,这种现象叫性二型。
性多型是指同一性别的个体存在形态和习性上差异,可分为多个类型。
8、补充营养与恢复营养补充营养: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恢复营养:有的昆虫能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补充营养一次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而产出,这种特殊的补充营养称为恢复营养。
昆虫学试题答案

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条2 分,共10 分)性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除性器官的差异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的现象。
害虫的分布区:可以发现害虫的所有区域,即该害虫的原有自然分布区。
天敌昆虫:能寄生或捕食其他动物与昆虫的昆虫。
IPM:指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较长时间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有效积温:昆虫在完成某发育阶段时从外界摄取的热量为积温,若减去昆虫发育起点以下的温度计算出的积温即有效积温。
二、简要回答问题(每题5 分,共20分)1.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途径有那些答案要点:使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及选择性的施药方法;引进外地(国外)天敌和保护当地的天敌;培育抗虫品种或以营林措施提高林木的抗虫性;创造不利于害虫种群数量发展的环境。
2.了解有效积温有何意义答案要点:通过昆虫发育过程有效积温的研究可以确定某一昆虫在某地的发生代数;估计某一昆虫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在饲养益虫和害虫时选择适宜的温度并控制发育速率。
3.昆虫生命表有那几种类型答案要点:昆虫的生命表按其用途、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特定时间生命表,后一类型又有自然种群核实验种群之分。
4.简述昆虫的三种重要内激素及其作用答案要点:脑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激发前胸腺分泌脱皮激素、刺激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促进呼吸代谢。
保幼激素:咽侧体分泌。
保持幼期状态、刺激成虫卵巢发育和卵黄形成、活化雌性的性附腺等。
脱皮激素:前胸腺分泌。
参与和控制昆虫的脱皮变态。
三、森林昆虫种群数量变动有那些类型(10 分)答题要点:根据发生周期和频率分为, 低发型、欧发型、常发型、间发型。
按照数学模型区分:不连续增长模型,1 年只有1 个世代或世代间隔明显的昆虫,其种群变动( 或增长) 曲线在1 年内是不连续的。
连续增长模型: 世代重叠的昆虫其种群变动曲线是连续的。
(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森林昆虫2答案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二、填空(35分)1、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中.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离蛹、围蛹、被蛹。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 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 ;蝶类的触角为: 棒状;三、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森林昆虫学_复习题_fxt232307_1606(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32307)一、名词解释题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
积温是一常数。
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
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表达式为N(T-C)=K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6、周期性孤雌生殖与偶发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
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 10。
森林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昆虫学-试题及答案1、侵染性病害答案:侵染性病害—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症状答案: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子实体答案: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专性寄生答案: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5、单循环病害答案: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生活史答案: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全寄生种子植物答案: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系统侵染答案: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病程答案: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趋光性答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经济阂值答案:经济阈值意为防止有害生物发生量超过经济受害水平应采取防治措施时的有害生物发生量(病情指数或害虫密度),又称防治指标12、侵染循环答案: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3、世代重叠答案:一年发生多的昆虫,由于成虫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有不同世代的不同虫态存在,而呈现“世代同堂”的现象。
14、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联系起来的链锁关系15、多胚生殖答案: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
16、积温答案:正作物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
17、蜕皮答案:蜕去表面皮层代之以新的皮层的过程18、寄生答案:一种生物体依附在另一生物体中以求供给养料、提供保护或进行繁衍等而得以生存19、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答案:正确20、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答案:错误21、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答案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森林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森林中的鸟类B. 森林中的昆虫C. 森林中的哺乳动物D. 森林中的爬行动物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昆虫的主要危害?A. 破坏植物组织B. 传播植物病害C. 促进植物生长D. 影响植物繁殖答案:C3. 森林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卵、幼虫、蛹、成虫B. 卵、若虫、蛹、成虫C. 卵、幼虫、成虫D. 卵、蛹、成虫答案:A4. 森林昆虫的防治方法中,哪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A. 使用化学农药B. 引入天敌C. 物理捕捉D. 人工清除答案:B5. 森林昆虫的分类依据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形态特征B. 生活习性C. 地理分布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森林昆虫学是研究森林中昆虫的种类、习性、生态关系及其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科学。
2. 森林昆虫的繁殖能力通常很强,它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进行繁殖。
答案:产卵、分裂3. 森林昆虫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其中_________是森林昆虫中最常见的食性。
答案:植食性4. 森林昆虫的防治策略应该以_________为主,辅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法。
答案:预防、生物防治、化学防治5. 森林昆虫的分类不仅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还对_________和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害虫管理、生态保护三、简答题1. 简述森林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森林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作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分解者以及传播花粉和种子等。
它们通过取食植物、捕食其他昆虫或分解有机物质,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 描述森林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森林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森林昆虫的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分布规律、与环境的关系、害虫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策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昆虫2答案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
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二、填空(35分)1、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中。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离蛹、围蛹、被蛹。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蝶类的触角为:棒状;三、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
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二、头部有口器,一般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胸部3节,具胸足3对,还常有两对翅;腹部11节,8,9两节有由附肢特化形成的外生殖器。
三、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背面。
四、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即变态。
2、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由内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体壁功能:最佳的保护性屏障。
体壁是虫体内部器官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外来物质如病原体、杀虫剂等的侵袭。
表皮硬化成的外骨骼有保持昆虫体形的作用。
体壁的部分内陷形成内骨骼,用以附着肌肉。
体壁还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用以接受环境刺激和分泌各种化合物而调节昆虫的行为。
呼吸和排泄的功能。
体壁内陷还可形成虫体的一部分器官,如气管系统、消化道的前肠和后肠、生殖系统的某些部分等。
3、昆虫触角的主要类型(5种),并简述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
丝状、刚毛状、念珠状、棒状、肘状等。
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蝗虫和蚂蚁)与听觉(雄蚊),其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发达,能准确地接收雌性昆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素。
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
四、论述题1、结合天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治理的方法。
(13分)1.气象因子的影响主要是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及光等。
温度和湿度往往共同作用,且受到光的影响。
温度对卵的孵化、蛹的羽化及其存活,以及幼虫的存活和活动等都有明显的影响。
2.食物因子的影响食物质量和丰歉对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关系极大。
不同种类的松毛虫除对树种的选择外,对松针的质量亦有着明显的选择性。
是封山育林的抗虫效应增强的原因之一。
3.天敌的影响已知松毛虫的天敌近600种,是调整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优势种类往往对松毛虫种群消退起重要的作用。
4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的影响事实证明,大面积营造纯松林,客观上为松毛虫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毛树。
防治方法:(一)区划松毛虫发生地理类型虫源地往往是浅山低岗、三面环山、窝风、向阳的地方,其种群密度也往往偏高。
因此调查区划出这些虫灾潜发区,对监视松毛虫的种群动态、及时控制虫灾是十分有利的。
(二)确定防治策略(三)防治措施的合理组配1.改善松林环境2.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四)物理和人工防治(五)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2、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分类特征。
(12分)直翅目:体中型至大型。
口器咀嚼式。
触角丝状。
翅2对,前翅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或短翅种类。
等翅目:体多为小型,柔软,色浅。
口器咀嚼式。
触角念珠状,有翅或无翅,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半翅目:通称蝽象或蝽等。
体小至大型,多呈椭圆形成盾形,略为扁平。
头部前端较窄。
口器刺吸式,由头端生出;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4根口针。
触角丝状,4-5节。
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
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
栖息时平覆体背。
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某些种类具臭腺。
同翅目:体微小至大型,翅2对,前翅为革质或膜质,质地相同,帮称为“同翅目”。
头部为后口式,口器为刺吸式,但从头的后端生出。
复眼多发达,单眼有或无。
触角为刚毛状或丝状等。
前翅全部为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
休止时作屋脊状覆叠,也有不少种类完全无翅。
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
体上常有蜡质被盖森林昆虫答案一、名词解释(8*2)9、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0、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11、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
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12、趋性:就是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
1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14、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15、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16、IPM: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二、填空(35分)1、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2、蝉属____同__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昆虫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离蛹、围蛹、被蛹。
6、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5部件构成。
7、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幼虫、蛹、成虫。
8、昆虫分布型通常有以下3种随机、聚集、均匀。
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蝶类的触角为:棒状;白蚁的触角为:念珠状。
三、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
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二、头部有口器,一般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胸部3节,具胸足3对,还常有两对翅;腹部11节,8,9两节有由附肢特化形成的外生殖器。
三、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背面。
四、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即变态。
2、昆虫触角的主要类型(5种),并简述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
丝状、刚毛状、念珠状、棒状、肘状等。
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蝗虫和蚂蚁)与听觉(雄蚊),其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发达,能准确地接收雌性昆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素。
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
3、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由内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体壁功能:最佳的保护性屏障。
体壁是虫体内部器官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外来物质如病原体、杀虫剂等的侵袭。
表皮硬化成的外骨骼有保持昆虫体形的作用。
体壁的部分内陷形成内骨骼,用以附着肌肉。
体壁还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用以接受环境刺激和分泌各种化合物而调节昆虫的行为。
呼吸和排泄的功能。
体壁内陷还可形成虫体的一部分器官,如气管系统、消化道的前肠和后肠、生殖系统的某些部分等四、论述题(25分)1、根据天牛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管理的方法。
(13)隐蔽生活,防治困难一旦受害,很难恢复多为次期性害虫少数先锋种,最需重视林业措施,极为重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注重环境对蛀干害虫综合作用注重病虫协同及复合危害林业措施极为重要2、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分类特征。
(12)直翅目:体中型至大型。
口器咀嚼式。
触角丝状。
翅2对,前翅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或短翅种类。
等翅目:体多为小型,柔软,色浅。
口器咀嚼式。
触角念珠状,有翅或无翅,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半翅目:通称蝽象或蝽等。
体小至大型,多呈椭圆形成盾形,略为扁平。
头部前端较窄。
口器刺吸式,由头端生出;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4根口针。
触角丝状,4-5节。
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
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
栖息时平覆体背。
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某些种类具臭腺。
同翅目:体微小至大型,翅2对,前翅为革质或膜质,质地相同,帮称为“同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