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之题苏轼塔山对雨图【宋】晁补之

合集下载

为苏轼题画诗误读辨——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为例

为苏轼题画诗误读辨——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为例

为苏轼题画诗误读辨——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为例杜【摘要】苏轼是我国题画诗创作的巨擘,他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是其题画诗的翘楚之作,但千百年来却屡屡被人所误读。

通读这首诗,可以发现,“天工与清新”是该诗的中心思想,也是苏轼画论的灵魂与表征。

% Su Shi is China’s paintings poetry representatives. His"Two Poems:Broken Branches", is the best of his painting poem, bu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y have often been misread. Through this ext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e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semblance and refreshing"is the central idea of the po⁃em, and the soul of Su Shi’s artistic theory.【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苏轼;《折枝二首》;天工与清新【作者】杜【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广东潮州 52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5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无所不能。

其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体”名世,其词与辛弃疾同被视为豪放词派的开拓者,散文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同称为“宋四家”,绘画以古木丛竹为长,享有“文湖竹派”中坚之盛誉。

苏轼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但他的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的价值和影响可与他的文学业绩相媲肩。

苏轼是中国题画诗创作的巨擘,有题画诗157首。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科月考试卷一、班级开展了现代诗歌主题拓展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任务。

(24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1)忧qī()(2)mào()然【答案】(1)戚(2)贸【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忧戚.(qī):忧愁悲伤的心情。

贸.然(mào):不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行事。

2.穆旦的《我看》以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丰盈了诗意,张枣的《镜中》也借“”、“”等意象让人感觉回味无穷,意蕴绵长。

(2分)【答案】梅花南山(镜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理解和提炼概括。

根据《镜中》“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可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梅花”与“南山”这两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意象,以及“镜子”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意境。

其中,“梅花”通常象征着高洁、坚韧与美丽,而“南山”则往往代表着永恒和遥远,二者结合,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更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过往的深切反思。

“镜子”作为连接现实与回忆的媒介,映照出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世界,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深度和情感厚度。

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张枣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氛围,使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本身的美感和思考。

3.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0分)自然之景,承载多少诗情。

仰天望月,情自不同,“(1) ,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眼前的早行之景,愁苦不言自明;“(2) ,月是故乡明”映照着杜甫心中沉甸甸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3) ”则是苏轼最虔诚的祈愿。

雾散云聚,晦明变化,“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 ”见证欧阳修的山水之乐;大雪覆盖,云遮雾锁,“(5) ? ”道尽韩愈英雄失路之悲。

衰草连天,斯人已去,徒留刘长卿的嗟叹,“(6) , ”;枯木逢春,万象更新,是刘禹锡的乐观进取之歌:“(7) , ”。

【答案】(1)鸡声茅店月 (2)露从今夜白 (3)千里共婵娟 (4)云归而岩穴暝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6)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7)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 清诗鉴赏100例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  清诗鉴赏100例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清诗鉴赏100例目录1.袁枚《夜过借园闻笛》2.林则徐《塞外杂咏》3.吴兆骞《帐外》4.江湜《山寺夜起》5.陈维崧《将去洛阳,灯下感赋》6.黎箭《小园》7.袁枚《秋海棠》8.吴伟业《采石矶》9.柳如是《西湖八绝句(之一)》10.顾炎武《塞下曲》11.袁枚《纸鸢》12.郑燮《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3.桑调元《五人墓》14.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15.吴景仁《稚存①归索家书》16.宋湘《梅修①重有浙江之行()其二17.史夔《无锡望惠山》18.叶燮《客发笤溪》19.陈文述《夏日杂诗》20.张问陶《出栈》21.戈鲲化《甬上竹枝词》22.袁枚《苔》23. 蒋士铨《湖上晚归》24.钱澄之《夜归》25.郑真《晚望》26.姚范《山行》27.史台懋《春阴》28.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29.王猷定《螺川早发》30.阮江《甬江夜泊》31.王士禛《真州绝句》32. 宋琬《狱中对月》33. 宋琬江上阻风34.厉鄂《晓至湖上》35.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36.袁枚《推窗》37.袁枚《赤壁》38.祁寯藻②《潜山道中》39.吴嘉纪《落叶》40.姚鼐《淮上有怀》42.郑板桥《小园》43.査慎行《晓过鸳湖》44.徐兰《出关》45.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46.赵执信《晓过灵石》47.赵执信《秋暮吟望》48.施闰章《舟中立秋》49.王士禛《符离吊颍川侯傅公》50.姚鼐《金陵晓发》51.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52.吴兆骞《帐夜》53.査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54.徐兰《出居庸关》55.周密《野步》与赵翼《野步》56.张之洞《登采石矶》57.吴伟业《登缥缈峰》59.吴伟业《遇旧友》6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61.释宗渭《横塘夜泊》62.龚鼎孽《百嘉村见梅花》63.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玉簪》64. 陈三立《夜舟泊吴城》65.袁枚《马嵬》66.何绍基《山雨》翁卷《山雨》67.宋荦(luò)《邯郸道上》68.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69.吴伟业《送友人出塞》70.赵执信《萤火》71.朱彝尊《度大庾岭》72.张謇《屡出》73.吴伟业《梅村》74.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75.高鼎《村居》76.沈绍姬《寄家人》77.何绍基《素心兰》78.金圣叹《清明》79.袁枚《渡江大风》80.龚自珍《漫感》《己亥杂诗》81.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82.何绍基《山雨》83曹雪芹《对月寓怀》84.查慎行《独游南湖》85.郑燮《题画》86.黄遵宪《日本杂事诗》87.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88.陈维崧《别紫云》89.王士禛《高邮雨泊》90.赵执信《归舟》91.姚鼐《出池州》92.陈文述《夏日杂诗》93.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94.蒋士铨《岁暮到家》95.郑燮《山中雪后》96.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三)》97.陈忱《叹燕》98.蒋士铨《岁暮到家》和《归信吟》99. 史台懋《春阴》100.翁格《暮春》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题画诗

题画诗

• 骑马行走在清幽的山路上......色彩鲜明,有 红有白,有果实,有繁花。棠梨经秋成熟, 叶落而果实累累,红如胭脂,悬空而垂; 荞麦秋季开花,宛如白雪一片,只是不寒 而香,布满大地,预告丰收。美景如此, 却在吟诗之后,悲从中来。原来村庄里的 小桥,平原上的绿树,恰似家乡的风物。 作者宦游异乡,正遭贬谪,抱负难展,不 如归去。但有家归不得,因而看到景物似 故乡感叹不已。
画 无 色

是旗佛 人未典 的动有 心,云 自风: 己也 在未 动吹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图中,一只小船行驶在江面,站在船头、船尾的 梢公奋力地划着;船上蓬中透着微弱的灯光,显 见夜色已深;蓬外有一童仆,蓬内的人大概就是 王徽之了。全画构图简约旷远,用笔虚多实少, 着力于对“夜访”主题的渲染,营造了画面的气 氛:近处墨色较深,远处墨色朦胧,坡岸上及被 夜色遮掩的茅屋顶上覆盖着白雪,虚灵空潆的笔 调,显示出雪夜的寂静和寒冷,真是一幅令人心 旷神怡的雪夜行舟图。画中山、石、树木的处理, 有马远的笔法,而积雪则有元人韵味。
•深入探究
《村行》
王禹偁
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使时写
•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
王禹偁
•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 #分析本诗景与情的关系; • (#结尾句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 请分析其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题画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题画诗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题画诗一、题画诗概念: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二、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

(二)变无为有由于受画幅的限制,画面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

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例如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画面实景,又有想象之景。

(三)借题发挥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

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

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

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例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

”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

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

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

例如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专题复习:题画诗+课件41张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专题复习:题画诗+课件41张

C选项中的颔联意思是“原来的万里江山,如今都在一窗大小的画 中”。选项中“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 什么样的评价?(6分)
9皇.为上命了令突你出展曹开丝霸绢的准高备超作画画,技你,匠诗心独人运作惨了淡哪经营些刻铺苦垫用?功。请 简片要刻间分九析天。龙(马就6分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9年全国
题许道宁①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9年全国
题许道宁①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江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 一向都是万里朵还没有落下去。 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2023届诗歌鉴赏——题画诗专题练

2023届诗歌鉴赏——题画诗专题练

2023届诗歌鉴赏之题画诗专题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王右丞①山水障①二首(其一)张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注]①王右丞:王维。

①障:屏障,此处指屏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议论,借题画以寓志,用王维的山水画寄托自己的志趣。

B.颔联写画中主要元素“日月”“江湖”,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便可感受自然之美。

C.颈联描绘夜晚雾气凝成露珠,润湿了整个房间,一泓秋水倒映在寒冷的墙壁上。

D.尾联“昔人意”指王维的心境,“诗思残”意为虽懂画家心境,却难以用诗句表达。

2.诗人是如何表现王维画作之高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伏笔和铺垫:以“咫尺匠心难”为后文写画作高超做铺垫。

①侧面描写:颔联通过观者的感受表现画作之高妙。

①联想与想象,化静为动:颈联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态美感,以此说明画作境界之高妙。

①反衬:尾联以“诗思残”反衬画作技艺高超,难以用言语表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C.诗歌颈联是虚写,化静为动,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重在表现王维绘画造诣之高,诗人夜观屏障,看到画中仿佛凝结雾气,瞬间秋意弥漫。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诗歌借对王维画的观感,通过侧面描写、铺垫、化静为动、联想想象以及衬托等手法,表达了对王维绘画技艺之高、境界之深的赞美。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是说把自然之妙付诸于笔端文字容易,但是在咫尺大小的画作之中确实非常难。

首联起笔,交代了文写容易,绘画难,为后文表现“山水障”画的精妙做了铺垫,埋下伏笔;“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是说画中有日、月、山、水。

咫尺之间表现如此多,如此宏达的景象,而且通过画作,即是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也可感受到自然之美。

极言画作之惟妙惟肖,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早读17229】空山松子落棋盘一一古诗《题画》赏析

【早读17229】空山松子落棋盘一一古诗《题画》赏析

【早读17229】空山松子落棋盘一一古诗《题画》赏析
《题画》这首诗,看过几次,对'空山松子落棋盘'有少许印记。

但是,暑期在广州再次欣赏这首诗时,感觉特别强烈,仿佛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只有'松子落棋盘'的声音。

(一)原文
《题画》
苍雪大师
松下无人一局残,
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
毕竟输赢下不完。

【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
画面的意境。

(二)苍雪大师
苍雪禅师,云南呈贡人,字见晓。

于昆明妙湛寺出家,于鸡足山寂光寺为水月儒全侍者,掌管书记。

被誉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

(三)度娘中介绍的是输赢
度娘中介绍这首诗的核心内容是人生如残棋,输蠃无定论。

争什么,人生就是一盘下不完的棋,人生总有走不完的路,如果你无法达到目标,也没什么大不了,走好能走的一步,便不是死局。

(四)其实应该是人生的清静
1、佛教,讲求的不是输赢,而是清静。

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2、诗中前两句'松下无人'、'空山松子',描述的是'棋手'身处环境的幽静。

'松子落棋盘'虽然瞬间打破了宁静,但是,转眼间更是万籁俱寂。

3、诗中后两句'神仙'、'下不完',表面上看描述的是争夺输赢,'争什么,神仙也下不完',实则,劝慰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宁静。

音乐:《云水禅心》王珣
图片来自网络。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原文_翻译及赏析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原文_翻译及赏析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原文_翻译及赏析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明代·沈周《题画》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古诗三百首,题画,写景写鸟译文及注释译文拄著拐杖悠闲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小桥的西边。

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赏析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著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

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题画古诗都有什么1、《题画》明代:沈周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释义:拄着拐杖悠闲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小桥的西边。

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2、《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清代:纳兰性德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题画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题画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①画鹤(节选)杜甫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②真。

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③。

佳此志气远,岂唯粉墨新?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

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

赤霄有真骨,耻饮洿池津。

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驯。

【注】①薛少保:指薛稷,尤善花鸟、人物、杂画,更以画鹤知名。

①青田:《永嘉郡记》载:“有沐溪野,去青田九里,中有双白鹤,年年生子,长大便去,只恒余父母一双在耳。

精白可爱,多云神仙所养。

浮丘公《相鹤经》云:‘青田之鹤。

’”①长人:高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薛公所画之鹤全是青田白鹤写真,虽墨色几乎已看不见,但古色苍然仍超凡出尘,极赞薛公画技高超。

B.五、六句以工笔细描绘出画鹤的形态,或低头,或昂首,各有意趣;而整体上则个个高大,相互错落分明。

C.七、八句运用反问,继续写画鹤之美,指出这种美并不只是体现在色彩的鲜艳上,更在于其具有向上的气质。

D.九至十二句中,诗人一边庆幸高楼没有倾倒,鹤画得以保存,一边则感叹鹤画每天暴露在外,频受风雨侵蚀。

2.本诗为诗人看到薛少保在通泉县署屋壁后画的鹤有感而作,但诗人却在最后四句引入真鹤形象,与前面的画鹤并置,这样写有何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嘉祐院观壁间文湖州墨竹[宋]陆游石室先生笔有神,我来拂拭一酸辛。

败墙惨澹欲无色,老气森严犹逼人。

惯阅冰霜元耐久,耻随儿女更争春。

纷纷可笑空摹拟,尔辈毫端万斛尘。

[注]①文湖州:北宋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曾为湖州知州,世称文湖州,别号石室先生。

陆游此诗于乾道九年(1173)三月作于成都嘉祐(僧)院。

①儿女:相对于老竹而言的新生翠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以“笔有神”来称赞文同所画墨竹形神兼备,但是拂拭后所见也令诗人心酸。

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简单赏析: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
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 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 、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 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 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 的画作里。故C错误。
题许道宁画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 有什么样的评价?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高中语文三年级 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赏析题画诗 1、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题画诗
2019年全国卷一: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歌翻译: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 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 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古籍--《苏轼题画诗汇编

古籍--《苏轼题画诗汇编

古籍--《苏轼题画诗汇编苏轼题画诗汇编苏轼题画诗汇编一、人物1. 《次韵水官诗》(并引)86页;85页(五古)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旛方亶。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2. 《王维吴道子画》108页;153页(杂言)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3.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170页;135页(七古)西方真人谁所见,衣被七宝从双狻。

当时修道颇辛苦,柏生两肘乌巢肩。

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

翔禽哀响动林谷,兽鬼踯躅泪迸泉。

庞眉深目彼谁子,绕床弹指性自圆。

隐如寒月堕清昼,空有孤光留故躔。

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

画师不复写名姓,皆云道子口所传。

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

来诗所夸孰与此,安得携挂其旁观。

4.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三首》459页;436页(五律)寓世身如梦,安闲日似年。

著名的题画诗鉴赏

著名的题画诗鉴赏

著名的题画诗鉴赏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王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此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诗人以细腻传神的笔触,再现了画鹰图:白绢画布腾起一片风霜肃杀之气,令人不寒而栗,是因为画家笔下的苍鹰栩栩如生。

它一竦劲身要攫获狡兔,双目侧视威猛下驯。

丝绦环轴逼真可摘,画悬廊间,如真鹰呼之欲出。

这样的雄鹰,应当早日放飞搏击凡鸟,血战除庸。

全诗不仅章法谨严,而且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题画诗的杰作。

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此诗是作者看了六幅描写六朝史事的彩绘后有感而写的吊古伤今之作,诗中指出这组画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画出它的凄凉衰败。

全诗语调激昂,寓意深刻。

怀素《题张僧繇醉僧图》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这首诗名为题古人画图,实际上是诗人自己醉酒狂书的浪漫性格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诗人在末句已经明白说出:完全可以把自己画入《醉僧图》中去,或者说《醉僧图》所画的便是自己的形象。

诗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此词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以画境言心境。

语淡情疏,清丽简约,诗情与画境浑然一体,趣致盎然。

关于描写江南风光的古诗

关于描写江南风光的古诗

关于描写江南风光的古诗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下游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

关于描写江南风光的古诗,我们来看看。

泊船瓜洲年代:【宋】作者:【王安石】体裁:【七绝】类别:【羁旅】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逢李龟年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淮安重午年代:【宋】作者:【吴文英】体裁:【词】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

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莺啼序年代:【宋】作者:【吴文英】体裁:【词】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年代:【宋】作者:【陆游】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年代:【汉】作者:【汉无名氏】体裁:【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北宋李唐《题画》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北宋李唐《题画》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北宋)李唐《题画》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北宋)李唐《题画》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题画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③。

注:①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钱唐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妇女常用作化妆品。

③牡丹,一名富贵花。

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这首诗旨在借“题画”来讽喻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乏真正的审美能力的“时人”。

诗人所题之画,画面清晰淡雅,山村隐约可辨,滩声仿佛可闻,没有任何晦涩之感,显然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

但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欢迎的是施以浓色重彩的大富大贵的牡丹画。

诗的后两句显然是反讽之语。

解析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这首诗旨在借“题画”来讽喻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乏真正的审美能力的“时人”。

诗人所题之画,画面清晰淡雅,山村隐约可辨,滩声仿佛可闻,没有任何晦涩之感,显然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

但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欢迎的是施以浓色重彩的大富大贵的牡丹画。

诗的后两句显然是反讽之语。

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译文

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译文

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译文《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译文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郑燮原文: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②,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④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⑤,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选自郑板桥《题画三则》)【注释】①新篁:新竹。

②绿荫照人:绿色的竹影照在人身上。

③窗棂:窗子上雕花的窗格。

④冻蝇:秋冬受冻的苍蝇。

⑤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译文:我家有两间茅屋,屋子的南面种着竹。

夏天新竹刚刚长出嫩叶,绿色的阴影照在人身上,这时,拿—张小榻放置在竹林中,就会感到非常清凉舒适。

在秋天和冬天交替的季节,拿—张屏风架子,除去屏风的两头,把它横放作为窗格,用均匀而薄的洁白的纸糊在窗格上。

风和日暖的时候,受冻的苍蝇飞触在窗纸上,发出“冬冬”的小鼓声。

在这时候,一片凌乱的竹影映照在窗纸上,这难道不是天然的图画吗?凡我画的竹,没有什么老师传授,大多从纸窗、洁白的墙壁和日光月影映照出的竹影中学得的呀。

郑板桥《题画三则》2、韩愈《画记》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画记》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戴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戴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靮立者二人,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斧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挹且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赏析。

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2.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3.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古诗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驱将”的意思是________,“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________的心理。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既是讽喻诗,又是叙事诗,它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心”、“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官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