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是指造林的具体方法,一般按造林所使用的材料分为: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造林方法是影响造林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造林时应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繁殖特性和经营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确保造林获得成功。

第一节植苗造林
一、植苗造林的特点
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

其特点有:1.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

苗木是在条件较好的苗圃中培育的,具有完整的根系和生长健壮的地上部分。

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故在气候干旱的风沙区、水土流失区、杂草丛生、鸟兽危害严重及冻拔害比较严重的造林地上都可采用植苗造林。

“四旁”绿化采用大苗栽植,便于管护,见效又快。

2.植苗造林幼郁闭早,对林分的稳定和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3.植苗造林比直接造林节省种子,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育苗再造林。

4.植苗造林生产工序多,技术要求严,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使用范围,随着育苗造林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为更广泛地使用植苗造林方法开创广阔的途径。

如容器苗造林、吸水剂、浸水、草灌覆盖、接种菌根菌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植苗造林方法获得显著的效果。

二、苗木种类和质量
(一)苗木种类:
植苗造林所用苗木有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及容器苗四类。

荒山、荒沟造林多用实生苗或容器苗;“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及城镇绿化,多用无性繁殖苗和移植苗,甚至为多次移植苗。

但这与树木本身特性有关,松类只能用播种苗,杨、柳多用插条苗,泡桐兼用埋根苗的播种苗。

随着林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容器苗在西北干旱地区造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是影响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重要因子,因此,造林时一定要选择遗传品质优良、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危害的壮苗。

衡量苗木的质量指标有外部形质指标(苗高、地径、根系发育状况等)和生理指标(苗茎、叶、根系的水势及其生理活性),目前国内外趋向于以高径比(苗高/地径)和根茎比(根系重量/地上部重量)作为评价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外规定松树、云杉类苗木适宜的高径比为30左右;根茎比为0.3左右。

但这两个指标因树种、苗龄和培育技术而不同,据西北林学院造林教研室研究,油松高径比值一般在30—40,侧柏为60—80。

造林用苗的年龄以有利于成活、生长为原则,过大过小都不适宜,苗龄小,育苗年限少,起苗、运输、栽植都较简便,节约经费。

因起苗伤根少,造林成活率较高,但对干旱、杂草等不良环境因子抵抗力弱,保存率低。

苗龄大,对不良环境因子抵抗力强,造林保存率高但大苗栽植后,地上部蒸腾失水多,在根系尚未恢复萌发新根前,如不能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
衡,容易死亡。

大苗造林郁闭早,可以缩短抚育年限,节约抚育经费。

移植苗根系发达、粗壮,根茎比较少,耐干旱,造林成活率高,特别在西北干旱地区,用针叶树种造林时,用移植苗较好。

如北京市在西山阳坡进行雨季造林时,用1.5—3.5年生移植苗成活率达90%。

容器苗造林具有保持根系完整、减少水分损失等特点,造林成活率高,据甘肃林科所在兰州大转洼山试验,油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35.7%。

为了提高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的造林质量,应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

一般大面积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时,针阔叶树种的适宜苗龄为1—3年,有些生长慢的针叶树种则要用4—5年生移植苗,如云杉、冷杉、白皮松等。

在北方地区,油松、华山松、樟子松等多用2—3年生播种苗;南方栽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多用1年生播种苗。

营造速生丰产林、“四旁”绿化可以用年龄较大的苗木。

近年来,杨树、泡柚等树种常采用根、干异龄苗,即2年根1年干或3年根2年干苗木,这种苗木栽植后缓苗期短,前期生长量大。

如江苏省泗阳县苗圃试验,1—72杨的2年根1年干苗木,树高前期(4、5、6月)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58.7%,后期(7、8、9月)生长量占41.3%;而1年根1年干的苗木,树高前期生长量占38.8%,后期占61.2%。

这说明苗龄较小的根干同龄苗,缓苗期长,后期迟迟不能停止生长,苗木木质化程度差,易遭受旱害和冻害。

对某些树种来说,采用根干异龄苗造林效果好,应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

苗木规格是指最适于造林用苗木的年龄、苗高、地径和根系发育状况的标准,各树种具体指标请参阅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GB6000—85)。

三、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一)苗林保护
植苗造林成活与否,关键在于能否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

苗木换水过多,生理活性就会降低,影响造林成活。

因此单有健壮的苗木是不够的,还必须从起苗到栽植的全过程中,精细保护好苗木,特别要保护好苗木的根系。

因根系细胞壁薄,失水快,失水后很快丧失生活力。

据西北林学院造林教研室测定:油松、侧柏二年生裸根苗含水率在50—55%,根、茎、叶三个器官的含水率大致接近或相差±4%以下,在空气中暴露10—20分钟,油松茎、叶失水率为1.3—2.3%,根系失水率为15.1—22.3%,根系失水率为茎叶的7—7.5倍,暴露20—120分钟,油松根系失水率为茎叶的5—8倍。

由此不难看出,苗木根系失水率远比地上部大,而失水速度以最初20分钟最快,这就要求起苗后迅速进行选苗分级和包装假植,尽量缩短苗木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防止苗木失水。

为了提高西北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各地在苗木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归纳起来其具体作法是:“起苗前灌水,土墒合适起苗,水中浸苗分根,适度泥浆沾根,塑料薄膜包装,开沟假植灌水,栽时塑料袋装苗”。

有些地方采取带土丛起丛植,随起随栽,使油松、侧柏等针叶树成活率高达90%以上。

(二)苗木处理
为了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必要的处理,地上部分处理的措施有:截干、去梢、剪除侧枝等;地下部有:修根、蘸泥浆等。

1.截干:在苗干距地面10—15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分所采取的措施,截干可以减少苗木地上部水分的蒸发,防止苗木干枯和大风摇动造成整株死亡,多在风大、干旱的地区应用,也可在耽误造林或利用质量较差的苗木造林时采用。

留干高度不宜过高,最好不要超过15厘米,过高萌条细弱,生长不良。

适于截干造林的树种主要为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如刺槐、
杨树、泡桐、臭椿、苦楝、白榆、花椒、沙棘、紫穗槐等,对灌木类截干截植,可以萌芽丛生,发挥再大的水土保持作用。

2.去梢:去梢是截去苗木部分主干的措施。

通过去梢可以减少枝、芽、叶的数量,缩小蒸腾面积,保持苗木体内水分。

去梢一般可剪去苗干高度的1/3—1/4,不要超过1/2,剪口位置应在饱满芽上方1厘米左右处,以免枝条干枯影响芽的萌发。

去梢适用于杨树、白榆、苦楝、悬铃木等。

3.剪侧枝:对苗龄较大、已长出侧枝的苗木采取的措施。

剪侧枝时留枝长度一般为其全长的1/3—1/2,剪后相邻两侧枝间长度不宜相差过大。

常绿阔叶树木栽前可适当剪去1/3左右的枝叶。

4.修根:修剪过长和受机械损伤的苗根。

修根有利于吸水,便于栽植。

适当修剪主根有利于伤口愈合萌发新根;细根不太长,就不必修剪。

5.沾泥浆:沾泥浆是一项简便易行,生产上应用很广的护根措施。

采用粘重土壤加水调成濯浆,也有用吸水剂液或0.25—0.5%食盐水调成泥浆,稀稠以成捆苗放入后能顺利沾上泥浆,但根系不能粘成团,否则影响根系生命活动,根系容易腐烂。

6.浸水:是造林前将苗根或苗木浸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水,增加含水率,延长抗旱时间,提早生根发芽。

苗木数量少时可在容器中浸泡;或在水沟或水池内浸泡,应每天换水一次,浸泡时间以1—3天为宜,最长不能超过6天,此法在西北干旱地区栽植杨树时应用最多,成活率一般达90%以上。

7.化学药剂、有机酸沾根或喷叶:
北京林业大学用1.0%苹果酸、1.0%柠檬酸、1.0%脯胺酸、1.0%丙胺酸、0.3%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根30分钟,使油松造林成活率高达93%—98%。

苗木经处理后,蒸腾速率降低。

细胞原生质粘滞性和弹性增强,抗旱力提高,故能提高成活率。

四、栽植方法的技术
栽植方法按使用的工具分为手工栽植和机械栽植两种。

机械造林在我国东北、沙区的国营林场应用较多,大面积荒山造林多用手工栽植。

按栽植穴的形状分为穴植、沟植等。

栽植技术包括栽植深度、栽植位置、每穴株数及施工要求等。

(一)穴植法:
穴植是在整过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

穴的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

1.栽植深度:一般要求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印2—3厘米。

栽植过浅,根系外露或处于较干旱的表土层,苗木容易受旱死亡;栽植过深,影响苗木根系呼吸,防碍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生理活动。

大量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干旱地区深栽较好,使根系接近下部湿润的土层。

确定栽植的适宜深度,关键要根据树种、气候和土壤及造林季节等灵活掌握。

粘紧湿润的土壤,应浅栽些,沙土和轻壤宜深;秋季栽植宜稍深,雨季可略浅;有的树种(如杉木)可栽到苗高的1/3—1/2,有的树种(如杨树)可栽到接近地下水的深度(1—1.5米)。

2.栽植位置:手工栽植多把苗木栽于穴的中央(特别是大苗),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山西省群众多把苗木栽于穴壁的内侧,称靠壁栽植。

靠壁栽植使苗木根系与未被破坏结构的土壤密接,毛管作用强,能及时吸收水分,适用于各种针叶树小苗。

黄土高原造林整地一般为反坡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等,苗木多栽于外侧,外侧土壤疏松,有利于蓄水保墒,由于外高内低,还可以防止苗木被雨水浸淹和泥土於理。

3.每穴株数:阔叶树一般每穴1株,针叶树每穴1—3株或带土丛起丛植,每丛2—4
株。

丛植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强,特别在对杂草竞争中能发挥群体作用。

据各地试验,油松丛植比单株栽植成活率高30%左右。

4.施工要求:
(1)栽植时暂时不用的苗木应假植在背阴的地方,随栽随取;正在栽的苗木应放在塑料袋或盛有水的小桶中,或用湿草覆盖。

当天起的苗木最好当天栽完。

(2)栽进要作到“苗端、根展、深栽、砸实”。

(3)栽后整穴,留坑蓄水,并覆盖草灌或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二)缝植法:
在事先整过地的造林地上,用植苗锹或镢头开缝栽植苗木的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把植苗锹插入土中达到栽植深度后,把锹向前推,再往后拉,开出窄缝,把苗木放入缝中后取出植苗锹,深度同前,先推后拉,压实植苗缝隙土壤(见图19—1)。

缝植法工效较高,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栽植时必须把土壤压紧,严防根系“悬空”。

此法多用于土壤疏松的采伐迹地、沙地上栽植针叶树或直根性树种的裸根小苗。

在冻拔害比较严重的高寒山地,用缝植法可以避免冻拔危害。

目前大面积荒山造林很少用此法。

图19—1 缝植造林方法示意图
(三)沟植法:
在已经整过地的造林地上,用植树机或畜力按一定行距开沟,并将苗木按一定株距摆放在沟内,再以相反方向开沟翻土覆盖苗根,最后扶正苗木,踏实土壤。

这种方法工效较高,但只能在地势较平坦、坡度较缓、土层深厚的地方应用。

西北干旱地区在道路和村庄绿化中,也经常采用沟植法,即沿道路两侧挖宽1.0米、深0.6—0.8米深的沟,然后按一定的株距把苗木放入沟内,填土砸实。

此法虽然费工,但栽植质量很高。

五、栽植季节
确定适宜的栽植季节,必须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我国地域辽阔,从南方到北方自然条件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适宜的造林季节。

就全国来讲,主要在春秋两季造林,部分地区在雨季或冬季。

(一)春季栽植:
春季是植树的黄金季节,目前,全国每年造林任务80%左右是在春季完成的。

它的特点是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土壤比较湿润,有利于根系提早愈合和萌发新根,苗木尚处于休眠状态,栽后易于成活,且生长良好。

春季栽植关键在于“早”,地一解冻即可开始,阔叶树必须在发芽前,针叶树在“抽苔”以前栽植完毕,否则会因萌动而根系尚未愈合和萌发新
根,不能及时吸收水分供应地上部分,造成苗木死亡。

山西群众有“顶凌”栽植油松的经验,南方有“栽松没叫春晓得”之说,均说明春季栽植必须突出一个“早”字。

春季栽植各树种的先后顺序,应根据不同树种发芽的早晚来具体安排。

落叶松、杨树、柳树等发芽早,应早栽;刺槐、臭椿、泡桐、枣树、花椒等发芽较迟,枝叶含水量少,栽植应晚些,根据群众经验,这些树种以芽刚开始萌动时栽植成活率最高,但截干栽植可以早栽。

此外,由于山区地形、海拔的不同,土壤解冻时间也有先后,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

各地栽植的时间,华北低山和平原为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东北地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西北黄土高原东南部为3月上旬至3月下旬,西北部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新疆北部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南部为3月上旬至3月下旬。

(二)雨季栽植: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春季一般比较干旱多风往往影响造林成活率。

这些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7—9月,此时天气多连阴雨,土壤含水率高,空气湿度大,栽后成活率高。

适于雨季造林的树种多为针叶常绿树种,如油松、樟子松、侧柏等。

苗龄宜小,以1.5—2.5年生移植苗较好。

雨季造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掌握雨情。

雨季开气变化无常,晴雨不定,各地每年雨季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大小变化较大,因此必须与气象站加强联系、掌握天气形势的变化,不失时机地进行造林。

不同地区雨季栽植的时间大约是:华北地区为头伏末、2伏初;辽宁西部为2伏至3伏;西北黄土高原为7、8月。

栽植时一定要在下过1—2场透雨后,并出现几天连阴天栽最好,严格做到“雨不透不栽,不连阴不栽,雨后天晴不栽”。

雨季造林要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度。

(三)秋季栽植:
秋季也是造林的好季节,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秋季造林面积占全年造林面积的20%左右。

进入秋季后,气温逐渐降低,树木生长开始变慢,并先后进入休眠状态,而根系停止生长较晚。

此时雨季刚过,土壤仍较湿润,栽植后根系当年可恢复一部分,到翌春生根发芽都早,抵抗春旱的能力强。

秋季造林适宜限较长,便于安排生产。

秋季栽植的具体时间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可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冻结前进行,约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华中、华南地区秋季气温仍较高,主要树种多不在此季节造林。

第二节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又叫直接造林,是把树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虽不如植苗造林应用的普遍,但作为一种造林方法,地某些自然、经济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优点。

一、播种造林的特点
与植苗造林相比,播种造林的优点是:种了直接播入土中,出苗后不需移栽,苗木根系不受损伤,且发育比较完整;幼苗从种子发芽起就生长在造林地上,对造林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比较适应;播种造林每穴播种多粒种子,经过人工和自然选择,可以留下生长健壮的苗木,为构成优良林分创造条件;节约投资,节省劳力。

尤其对某些育苗及移植困难的树种更为适用。

缺点是:用种量较多,种源不足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某些种子价格昂贵的树种,造林成本偏高;要求立地条件较严,在干旱、寒冷、风大、草灌多的地方,造林不易成功;
播种后易遭受鸟兽危害。

二、播种技术
(一)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播、块播和缝播五种。

1.撒播撒播是将种子直接撒在造林地上,现多用于飞机播种,人工播种很少采用。

2.条播是在全国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的行距进行单行或带状播种的方法。

目前生产上很少采用。

3.穴播穴播是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播种方法。

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穴整地,然后进行播种。

为了提高播种质量,播后穴面可用草灌或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穴内土壤水分。

另外除直接播种外,还采用特制的带种压缩饼或纸环进行穴播效果良好。

穴播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造林地,适用的树种也很多,大粒种子有核桃、橡子、板栗、油桐、油茶等,中小粒种子有华山松、油松、侧柏等。

4.块播是经过块状整地(面积一般在1平方米以上)的造林地上进行密集或簇播。

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形成植生组,但施工比较繁琐。

5.缝播是在预先整地的造林地上,选择杂草或灌丛的空隙开缝播种。

缝播可以预防鸟兽、日灼、干旱危害,也可以减轻冻拔害。

(二)播种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消毒、拌种、浸种和催芽。

处理方法与苗圃中种子处理相同。

但作何种处理必须根据立地条件、播种季节、种子生理特性而定。

针叶树播种要作好消毒,特别在二荒地、弃耕地上造林尤为重要。

西北干旱地区播种造林一般不进行催芽,以防因土壤干旱而烧芽。

秋播不希望幼苗当年出土,故无需进行浸种和催芽,都以播干种子为宜。

鸟兽害严重的地方,播种时要进行药剂拌种,具体方法见森林昆虫学讲义。

(三)播种量
根据树种、种子品质、立地条件、整地的细致程度等决定。

根据各地生产经验,用穴播法进行播种时,每穴播种粒数一般是:核桃、核桃楸、板栗、三年桐等2—3粒;栎类、油茶、文冠果、山杏等3—5粒;红松、华山松为4—6粒;油松、马尾松、樟子松等10—20粒;桦棒、柠条等20—30粒。

播前最好进行发芽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播种量加以调整。

(四)播种
人工播种时,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都要求把种子撒布均匀,覆土厚度适宜,放置方式得当。

覆土厚度随树种、播种季节、土壤质地和湿度而不同。

过厚影响种子发芽。

幼苗难以出土;过薄种子处于干土层中,很难发芽。

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短径的2—3倍,大粒种子覆土5—8厘米,中粒种子为2—3厘米。

干旱地区播种造林可在播种穴面覆盖草灌,待种子发芽出土时去掉。

播种大粒种子时,放置方式也很重要,核桃、胡桃楸等可使缝合线垂直于地面,栎类、板栗等可横放平行于地面。

(五)播种季节
春季适宜各种树种的播种造林,时间以早春抢墒播种较好,播的过晚,遇到春旱会降低发芽率。

但晚霜危害严重的地方,不宜播种过早,雨季播种具体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的年际变化来确定,原则上应使种子获得发芽所需要的湿度条件,并保证苗木出土后有一段较长的生长期,能够充分木质化,安全越冬。

适于雨季播种造林的树种主要为松类、沙棘、柠
条、毛条等。

秋季也是播种造林的良好季节,特别对一些大粒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可以减少种实贮藏,又可以起到催芽作用,翌春发芽早,生长健壮。

但秋播易遭受鸟兽危害。

三、飞机播种造林
飞机播种造林是一种现代化的造林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成本低和效益高等特点。

特别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劳力缺乏的大面积荒山、沙漠和采伐迹地,采取飞机播种造林是早日实现我国绿化的有效方法,对迅速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风沙危害,改造自然面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苏联于1932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是世界上开展飞播造林最早的国家。

从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等国相继开展了飞播造林。

飞播的主要树种为松类、云杉类、桉类、相思、银合欢等。

飞播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和苏联。

加拿大截止1972年共飞播209万亩,占同期造林总面积大的10%,54—55年飞播造林121万亩。

从总的情况来看,国外飞播造林规模不大,时断时续,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的飞播造林的专著。

我国飞播造林始于1956年,经过三年的多点试验,于1959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试播去南松首获成功,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展飞播造林,截止1985年,全国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个县飞播造林2亿多亩,保存约7000万亩,相当于全国造林保存总面积的16%。

目前,早期飞播的3000多万亩已郁闭成林、成材,发挥着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多种效益。

飞播必须首先进行调查设计,确定适宜的播区、树种和播种期,并准备足够的良种;飞播前要与发航部门签定合同,决定使用机型、机场,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播种时要严格掌握飞播技术;播后要进行飞播质量检查,并加强保护管理工作,若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不能保证飞播工作顺利进行。

(一)播种区的选择
1.宜林荒山荒地或沙地要集中连片,最好是长方形,其长边与航行方向一致,最好能与主要山脊走向,主风方向一致。

2.播区面积按使用的机型而定,如用伊尔—14型飞机,一般不小于5万亩;用运五型飞机,在1万亩以上,播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应在70—80%以上。

3.播区地形地要便于飞行,在土质等条件方面,应适于播种树种的生长。

4.植被盖度在30—70%左右。

(二)飞播树种的选择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种源充足、易于发芽生根并能成林的树种。

目前我国飞播成功的树种主要有:马尾松、云南松、油松、华山松、黄山松、思茅松、黑松、侧柏、漆树、花棒、踏榔、柠条、沙棘、沙打旺等。

(三)播期的确定
适时播种是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应全面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年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再根据生产任务和出动飞机架次的多少确定播种期。

一般应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

四川东部地区以3—4月为宜,西昌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江西、贵州、皖南、秦巴山地3—4月,山西、陕北黄土高原6月下旬至7月上旬。

另外,飞播时还需要具备适宜的天气条件,如少云雾,风整在3米/秒以下等。

(四)播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