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第8周实验报告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1组网实验
BGP BGP BGP 路 由 策 略 路 由 性 、 路 由 聚 属 协 议 基 本 析 、 状 态 换 、 转 分
IPv6
IGMP
的 编 程 、
协 议 、
组 网 设 计
邻 居 建
网 络 布 线 测 试
网 络 协 议 测 试
网 络 故 障 诊 断
、
端 口 技 术 、
协 议 分 析 、 基
协 议
构 、 SPF 计 算 法 、 算
10.1.2.254
10.2.3.254
ls2 S3526
OSPF
10.1.3.3 10.0.0.245 10.1.2.4 10.1.3.4 10.0.0.241 10.1.2.5 10.1.3.5 10.0.0.237
10.1.2.3
总行 数据 中心
rt5 R2610
ls7 S5516-1
ls8 S5516-2
10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主要内容
课程介绍 规章制度 实验环境 常用操作 组网实验
11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环境(1/4) 课程实验环境(1/4)
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北航-华为网络实验室, 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北航-华为网络实验室, 北航方面近几年投资约600万元; 万元; 北航方面近几年投资约 万元 实验设备 高端设备:核心路由器、交换机10 10台 高端设备:核心路由器、交换机10台; 中低端路由器40 40台 三层交换机48 48台 中低端路由器40台,三层交换机48台; 自行研制了部分实验设备, 机柜; 自行研制了部分实验设备,如机柜; 实验室网络布线 4人一组,每组 台路由器和两台三层交换机, 人一组, 台路由器和两台三层交换机, 人一组 每组2台路由器和两台三层交换机 4台PC;可最多同时容纳 人进行实验 台 ;可最多同时容纳70人进行实验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手册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任课教师上机地点(以上由学生填写)实验教师(签字)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年月日一、实验说明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
从第三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即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 1 个综合实验报告和 1 份学期总结。
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三周开始实习,每周 2 学时, 16 周结束,共28学时。
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
上机内容参见实验任务书。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相应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一共要求填写 3 个阶段性实验报告和一个综合性实验报告,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实验目的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要求(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2)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3)掌握 Windows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4)掌握“ Windows 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实验内容(1)窗口与菜单操作(2)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与属性设置(3)中文输入法的切换、全角输入与半角输入的切换(4)输入一篇 200 字以上的文章(5)“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备注:参见《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实验1-1-1 实验 1-2-1 和实验1-2-2,并完成实验任务中的全部任务实验二控制面板与任务管理器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 Windows 控制面板和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结构、协议和设备;2.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3. 学会使用网络模型分析实际网络问题,理解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掌握TCP/IP协议簇,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故障排查、网络性能优化;2. 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能,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网络的欲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网络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北邮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网络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操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结构、协议、设备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网络层次模型-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与分类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信号传输、编码解码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数据通信原理- 信号传输方式- 编码与解码技术3. 网络模型与协议:分析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学习各层协议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TCP/IP协议簇:深入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学习TCP、IP、UDP等协议,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第八周物理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测量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组别201130010110题目集成霍尔传感器测量圆线圈和亥姆霍线兹圈的磁场姓名梁志雄日期实验目的学会用霍尔传感器测量圆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实验器材亥姆霍兹磁场测定仪、高灵敏度毫特计和数字式直流稳压电源实验原理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实验仪采用恒流源,产生恒定的磁场,用集成霍尔传感器测量载流圈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研究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
若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完全相同共轴密绕的圆形线圈,两线圈半径都则在两线圈轴线附都是R,匝数都是N,且两线圈间距也是R,通入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流,则在两线圈间轴线附近,磁场叠加结果保持基本均匀,产生均匀磁场区。
实验步骤1、接好仪器,测量电流I=100mA时单线圈a轴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a,每隔1cm测量一次;2、计算线圈中的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3、在轴线上某点转动探头观察该点磁感应强度变化规律;4、调节ab之间的距离d=10cm,组成一个亥姆霍兹线圈,取I=10mA,分别测量两线圈单独通电时各点磁感应强度Ba+Bb。
记录数据的表格位置/cm-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测量值-0.134 -0.152 -0.176 -0.205 -0.23 -0.266 -0.291 -0.315 -0.328 -0.337 -0.332 -0.325 -0.301 -0.274 -0.243 -0.213 -0.185 -0.156 -0.14 理论值-0.129 -0.150 -0.173 -0.198 -0.225 -0.251 -0.276 -0.296 -0.309 -0.314 -0.309 -0.296 -0.279 -0.251 -0.225 -0.198 -0.173 -0.150 -0.129 百分误差% 3.88 1.33 1.73 3.54 2.22 5.98 5.43 6.42 6.15 7.32 7.44 9.80 7.89 9.16 8.00 7.58 6.94 4.00 8.53 单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位置/cm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单线圈磁场Ba -0.257 -0.282 -0.311 -0.316 -0.332 -0.330 -0.316 -0.297 -0.272 -0.241 -0.214 -0.186 -0.161 -0.139 -0.120 -0.103 -0.089 -0.078 -0.068 单线圈磁场B b-0.063 -0.071 -0.083 -0.097 -0.110 -0.128 -0.148 -0.170 -0.196 -0.230 -0.258 -0.288 -0.308 -0.328 -0.353 -0.337 -0.317 -0.296 -0.273 Ba+Bb -0.32 -0.35 -0.39 -0.41 -0.44 -0.46 -0.46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4 -0.41 -0.37 -0.34 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B -0.318 -0.353 -0.398 -0.426 -0.450 -0.467 -0.475 -0.466 -0.470 -0.481 -0.460 -0.473 -0.475 -0.470 -0.457 -0.440 -0.413 -0.383 -0.342数据处理(见附表)思考题1、为什么在实验中每测一点的磁感应强度之前都必须调零?在实验中,测量坐标板上的每一点,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到周围环境的电磁波大小就有一个差异,因为我们在实验中主要是研究在该点由这个线圈所激发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所以绝对有这个必要在测量每一点之前调零来排除周围环境的电磁波的影响。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验
内容
1. 关于电子线路实验改革 2. 本学期的实验要点与注意事项 *3. 仪器的使用 负责人:张尊侨
zha ng
模拟电路与数字 电路实验
电子线路实验改革
一. 实验课为什么要改革
• 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课是电子工程系大学本科生 的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如毕业时本实验课考核 还没通过,说明其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学校 将不授予学位,更不能报考研究生。 • 培养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进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报告(续)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四. 所选仪器设备、主要元器件清单(自 行设计实验)。 五. 实验指示书中要求在预习报告中回答 的问题和进行的必要计算。 (预习计算不能只给结果。) (理解的每个步骤的目的,测量方法,所 要注意的重点,预期的测量结果,记录 表格等)。
实验原始记录
• ⑴ 测量数据: • 实验的原始记录必须清楚、明了, 不要有遗漏,注意单位、量纲。 • 如: V=I×R I=***mA R=*** , • 从而得: V=I×R = *** V , • ⑵ 被测信号波形
电子线路实验管理规定和要求
• 1.遵守实验室指定的《学生实验制度》及其他有关 规定。 •2.除课表安排的实验外,其他所有实验都必须在实 验前指定时间内进行预约登记,严格按预约登记的时 间进行实验,不预约者不得进实验室做实验。 •3.实验课不得缺席,无故不按预约时间进行实验者 按旷课处理,如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做实验 者,必须持校医院出具的病假条或校、系有关单位证 明到实验室请假并申请补做。一学期缺实验两次以上 者实验成绩按不及格计。
第一阶段
• 通过讲课和实验训练,使同学掌握正确使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方法, 学会测量电压、时间、频率、相位等电信号 的参数,培养正确测量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plc实训报告总结和心得体会(6篇)
plc实训报告总结和心得体会(6篇)也许很多人对于PLC甚至于闻所未闻,实际上这的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电子信息、电气控制应用技术培训用书或供机电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所以在实训中肯定是能够有所收获的,那么PLC实训报告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有范文可以供无从下手的人借鉴参考一下。
plc实训报告总结1一个星期的plc实训结束了,在这短暂的一周实训时间里,经过老师同学的指导,我获益非浅,学习了不少关于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
在此实习中充分了解plc操作程序,我们自己也会学着去做一点点,不能说反正遇到问题还是的找老师来解决,我们要学着自己独立完成,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其次我们必须要通过实训与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组进行了任务的分工,这样,一下子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
自己选择了画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慢慢开始学会了如何用相应的软件去画图,感觉自己画的不错,就慢慢的熟练起来。
这次实训给予我们的时间是一个星期,有一个实训项目,老师给我们说明了一些问题的所在,但我们大家基本上是在一个星期里这个项目调试完成了。
通过这次的实训,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认识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要完成一个项目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当中我们有过分歧但最终达成共识,不管结果怎样,至少我们曾经在一起努力过,体验其中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收获。
其次,通过这次的实践操作,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为了明年的毕业而做准备,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这个社会。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设计交通灯的功能,以及在遇见问题时的急停,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
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
刚到实习教室,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不清楚我们会做哪些工作,所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是很必要的。
通过沟通了解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网络配置与管理课程设计
网络配置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配置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会分析网络故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网络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网络的搭建与配置。
2.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性能分析和故障排查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项目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网络配置与管理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事业,增强对网络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配置与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网络设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网络配置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等基础知识,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巩固网络理论基础。
2. 网络设备配置: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的硬件结构及功能,详细讲解设备配置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网络搭建与拓扑结构:教授如何构建小型局域网,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并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参考教材第三章。
4. 网络管理软件应用:学习网络监控、性能分析、故障排查等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教学。
5. 网络安全与防护: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以教材第五章内容为参考。
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结合教材各章节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管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竞争的加剧,自我管理能力已成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并验证有效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本实验选取了20名志愿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我管理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索有效的自我管理策略。
2. 验证这些策略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效果。
3. 为个体提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指导。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志愿者,均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基础。
2.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进行A组和B组实验。
3. 实验内容:- A组:实施自我管理策略训练,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目标设定等。
- B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特别训练,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
4. 实验工具:- 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问卷:用于评估实验前后志愿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
- 日记记录:志愿者每日记录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便分析自我管理效果。
5. 实验步骤:- 第一周: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评估,了解志愿者初始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 第二周至第四周:A组进行自我管理策略训练,B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
- 第五周:再次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收集数据。
- 第六周: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1. A组实验结果:- 时间管理:A组志愿者在实验期间,时间利用率提高了20%,工作效率提升了15%。
- 情绪管理:A组志愿者情绪稳定性提高了30%,焦虑程度降低了25%。
- 目标设定:A组志愿者在实验期间,设定了明确的个人目标,并逐步实现,成功率达到80%。
2. B组实验结果:- 时间管理:B组志愿者时间利用率基本持平,工作效率略有下降。
- 情绪管理:B组志愿者情绪稳定性略有下降,焦虑程度略有上升。
- 目标设定:B组志愿者在实验期间,未设定明确目标,成功率为20%。
五、实验结论1. 自我管理策略训练对提升个体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3. 熟悉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理解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4. 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5. 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4.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6. 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7.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8.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9.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10. 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安全基本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知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实验室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络cables 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4. 网络模拟软件:如GNS3、Packet Tracer 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包括理论课20课时,实验课20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两次课,每次2课时。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基本组成原理,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第5-8周: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第9-12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设计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支撑,针对五年级学生,围绕“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主题,结合《科学》课本内容,设定以下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分类、特征及相互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了解自然界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选取《科学》课本中“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两部分,具体安排如下:1.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重点讲解食物链、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2. 生物多样性: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第二课时:食物链、食物网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三课时: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价值第四课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
1. 讲授法:对于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引导学生掌握核心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设计心得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设计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网络协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网络数据包,解读协议内容;3.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协议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抓包工具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协议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网络协议配置和调试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协议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网络世界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协议知识体系,提高网络协议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网络协议有一定了解,但分析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协议分析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协议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分析各类协议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协议概述2.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讲解TCP/IP协议族、HTTP、FTP、SMTP等常见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TCP/IP协议族,第三章 应用层协议3. 网络协议分析方法和技巧:介绍Wireshark等网络抓包工具的使用方法,教授如何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
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协议分析4. 网络安全与协议分析:探讨网络协议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分析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御策略。
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安全与协议分析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网络协议分析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础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分析工具,了解不同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 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4.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2. 能够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3. 通过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识别并防范常见的网络威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学科,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法律法规;4.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网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3. 网络编程:Socket编程、多线程编程、网络应用开发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编程技术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网络规划、设备选型、网络配置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局域网技术5. 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范、病毒防护、加密技术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安全技术6. 实践环节:网络设备操作、网络故障排查、编程实践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课时)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4课时)3. 网络编程(6课时)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4课时)5. 网络安全(4课时)6. 实践环节(8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web网页课程设计
web网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Web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HTML、CSS、JavaScript等网页编程语言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2. 使学生学会运用网页设计软件(如Dreamweaver)进行网页布局、排版和美化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网站建设的流程,掌握域名解析、服务器搭建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HTML、CSS、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独立编写静态网页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利用网页设计软件进行网页制作和优化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网站项目的开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Web网页设计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念,注重网页的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
3. 引导学生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关注网络安全,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逐步达到课程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网页设计基础知识:- HTML:标记语言基础,常用标签及其属性,页面结构布局。
- CSS:样式表概念,选择器,样式属性,盒子模型,页面布局。
- JavaScript:基本语法,函数,事件处理,DOM操作。
2. 网页设计软件应用:- Dreamweaver: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创建和管理站点,HTML文档编写,CSS样式应用,JavaScript行为添加。
3. 网站建设流程:- 域名解析:域名概念,解析原理,域名注册及管理。
- 服务器搭建:服务器概念,本地服务器搭建,网站上传与发布。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报告总结(通用8篇)实验报告总结篇120XX年伴着车间实习的结束我们进入了为时三周的cad实习,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虚心的学习了cad的操作方法。
并了角了很多关于cad方面的知识。
autocad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性应用软件,在机械,建筑等行业尤为的重要,电脑辅助绘图相对于手工绘图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在精度,准度,美观度方面它远超于手工画图。
这次实习是非常有用的,它为我以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中对于autocad的操作方法的总结:1、autocad采用三维坐标系统确定在空间位置显示在屏幕上状态栏中的坐标值。
就是当前光标所在位置。
2、模型空间是指计算机屏幕如同一个窗口来观察房间的模型,合pan和zoom命令改变窗口的位置和大小。
这样可以从任间角度来观察模型的局部和全部。
3、文字中编辑l对已标注的文字进行编辑autocad提供二个命令:doledit和broperties命令。
4、使用工具按钮进行视窗缩放,在标准工具栏中安排了视窗缩放按钮,操作时首先用鼠标左键单击打开。
并将鼠标移到所选位置放开左键。
实验报告总结篇2此次只实习了短短的三周。
虽说时间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Java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
除此以外,我知道了什么叫团队,怎样和团队分工合作;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第一次让我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
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习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是受益菲浅的,在短短的三周中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这对于我的学业,乃至我以后人生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
这次实习虽然是我们的第一次,不过同学们表现不错,由此看来,我们在进入大学的这几个月里学到了不少的专业知识,只是自己感觉不到而已。
网中网实训报告
小学期实训报告(8.24~9.18)姓名:xxx班级:xxxx学号:xxxxxxxx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会计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经过一年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虽然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对会计的实用性远远不够,因此,学校特意开设了小学期作为对我们的会计实训。
实训内容如下: 8月24日~8月30日第一部分点钞8月31日之9月4日第二部分传票翻打9月7日之9月18日第三部分网中网出纳实训第一部分点钞点钞的内容包括有伏案式和手持式,我选择的是手持式里的单指单张。
实训的第一天是观看影片点钞票,老师在电脑上播放的视频,里面的银行点钞员那高超的点钞技能,让我惊诧不已,原来钞票还可以这样的四指拨动,只见她们那熟练地用左手手指固定好点钞券,右手四指如飞,我比较喜欢的是手持式里的单指单张。
觉得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和适合自己。
这种方法是点钞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而且容易发现假钞和残破票。
采用这种记数法记数既简单又快捷,省力又好记。
但记数时机默记,不要念出声,做到脑、眼、手密切配合,既准又快。
因此,一个星期都在练习这个方法。
在一个星期中,我虽然只学到其中极少部分的点钞方法,相比没学过点钞之前的我,手中拿上一叠钞票,只能像发牌一样的去点钞,而当时每拿到一叠钞票时,我的心就开始羡慕那些银行的点钞人员,现在学过点钞之后我就在没有之前的困惑了。
点钞课虽然集中在下午,但我平常都会利用课余的时间,或者晚上睡觉之前进行点钞,只要练习的时间稍多一点,手法正确,时间就一定能快起来。
在练习点钞的过程中,还练习了怎样捆绑钞票。
在视频中,看见银行工作人员捆绑钞票的时间不用三秒,因此,在我看来,捆绑是一间很简单的事情,只要随便练两下就行了。
可最终的结果偏偏相反,考试的时候就是因为捆绑不到位不过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然后我就努力练习捆绑,在第二次考试的时候顺利通过。
通过这次的点钞练习,让我认识到点钞是出纳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点钞速度的快慢,点钞水平的高地、点钞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金周转和货币流通速度,以及工作效率。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实验报告总结(一):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头,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教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可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可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终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情景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情景,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择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应当要有良好的习惯,应当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应当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当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我的时间,我应当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我的时间,完成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异常仔细。
在最终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异常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我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可是数码显示异常需要细致,由于我自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终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
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环网的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环网的潮流计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网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理解环网中的功率分布和电压降落。
3. 帮助学生掌握环网潮流计算中的基本数学模型和公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网潮流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环网潮流计算。
3. 提高学生分析环网运行状况,优化配电网结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兴趣,增强其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环网潮流计算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环网潮流计算原理。
2.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意识,提高其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环网潮流计算基本概念:介绍环网结构特点,潮流计算的定义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2. 环网潮流计算数学模型:讲解环网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包括功率方程、电压方程和相角方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3. 环网潮流计算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高斯-赛德尔法和快速分解法等常用环网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4. 环网潮流计算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PSASP、DIgSILENT等软件进行环网潮流计算。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环网潮流计算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环网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环网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讨环网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优化、故障分析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
sdn课程设计
sdn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SDN(软件定义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SDN架构中的关键组件,如控制器、转发平面等,并了解其功能与交互方式。
3. 学生能够描述SDN相较于传统网络的优势,如灵活性、可编程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SDN控制器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与管理操作。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复杂网络问题的能力,包括利用SDN技术进行网络优化和故障排除。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基于SDN的网络解决方案,并通过模拟软件进行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激发他们对SDN技术及未来网络技术的研究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 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网络技术使用中遵循道德规范。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高年级课程,旨在通过介绍SDN这一前沿网络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对未来网络技术的适应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快速接受并应用新技术。
教学要求:1. 紧密结合当前SDN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实操演练和小组项目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SDN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现今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的应用背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软件定义网络概述2. 基本概念与原理:讲解SDN的定义、架构、关键组件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软件定义网络基本原理3. SDN控制器:详细阐述SDN控制器的功能、分类、关键技术及其在网络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理论课48 学时,实验课16 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及网络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2. 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拓扑结构的选择与设计原则3.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常见网络协议及其作用4.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设备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数据帧格式5. 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协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课,使学生熟悉网络设备的使用、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编程技术。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计算机网络》(第几版),作者:X。
2. 辅助教材:推荐阅读《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几版),作者:X。
3. 网络资源:介绍一些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4. 实验设备:网络实验箱、路由器、交换机等。
5. 软件工具:Wireshark、Packet Tracer 等网络分析与模拟软件。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课: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础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及其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了解常见网络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局域网;2. 熟练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分析并解决网络故障;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但对于实际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回顾:包括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网络设备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2. 网络通信协议:重点讲解TCP、UDP协议,以及常见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通信协议3. 网络拓扑结构与设计:介绍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讲解如何搭建局域网;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拓扑结构与设计4.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涉及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方法及管理技巧;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设备与配置5.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讲解网络故障的分类、诊断方法及常用排除技巧;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6. 网络安全与道德: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强调网络道德观念;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网络安全与道德教学进度安排:1. 前2周:回顾网络基础知识,讲解网络通信协议;2. 第3-4周:学习网络拓扑结构与设计,进行局域网搭建实践;3. 第5-6周:学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进行设备配置实践;4. 第7-8周:学习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开展故障排除实训;5. 第9周: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报告撰写及答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学号:201514146xxxx 姓名:xxx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班第 8 周
(接
上)
实验
②、建立正向查找区域与反向查找区内容
(算
法、
程
序、
步骤
和方
法)
③、完成
3、DNS协议分析
①、首先在命令行通过使用 ipconfig /flushdns 命令情况 DNS 缓存;
②、然后在命令行通过使用 ipconfig /displaydns 命令查看 DNS 缓存是否清空,如没有,多次操作步骤A或检查权限;
③、打开 wireshark,在过滤器中输入“dns”,启动 wireshark 分组俘获器;
④、在命令行通过使用 ping 获取 DNS 数据报文;
⑤、停止分组捕获。
数据记录和计算1、DNS服务安装
①、什么叫做DNS服务器的正向查找?什么叫做DNS服务器的反向查找?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正向查找是指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过程,当用户输入一个服务器域名时,
借助于该记录可以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从而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
而反向查找即是IP反向解析,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查询IP地址的PTR记录来得到该IP地址指向的域名。
两者为相反的过程,正向是从域名解析到IP地址,而向是从IP 地址解析为域名。
②、正向查找域的A记录解析、MX记录解析、CNAME记录解析各是什么?“pop”和“smtp”各应该配置何种记录的解析?
答:
A记录解析:又称IP指向,用户可以在此设置子域名并指向到自己的目标主机地址上,从而实现通过域名找到服务器。
MX记录解析:邮件交换记录。
用于将以该域名为结尾的电子邮件指向对应的邮件服务器以进行处理。
CNAME记录解析:通常称别名指向。
可以为一个主机设置别名。
2、DNS协议分析
①、主机查询某域名的 IP 地址,需要经过什么过程?
1)当在浏览器输入域名之后,浏览器会向本地DNS发送域名查询请求,本地DNS 如果有对应的缓存则会找到对应IP并将IP返回,如果没有则会向根DNS服务器发送查询。
2)根据DNS服务器知道所有的顶级域的DNS服务器的IP,会把域名对应的顶级域的DNS服务器IP返回,本地DNS服务器继续向顶级域的DNS服务器发送查询。
3)顶级域DNS服务器知道所有的二级域的DNS服务器的IP,会返回二级域DNS 服务器IP,本地DNS服务器继续向二级域DNS服务器发送查询。
4)二级域DNS服务器知道所有的三级域的主机对应的IP,它会返回正确的Web 服务器IP给本地DNS服务器。
5)本地DNS服务器告知Web服务器IP,之后计算机会通过IP与路由器找到Web 服务器。
②、对于主机的查询报文,传输层采用的什么协议,工作端口是多少?
采用的传输协议是UDP(17),工作端口是53。
③、对于回答报文,与查询报文由什么区别?
由上图可得知,回答报文与查询报文在标识上有明显区别。
④、DNS 什么时候采用 TCP?
1)DNS在进行区域传输的时候使用TCP协议,其它时候则使用UDP协议
2)UDP报文的最大长度为512字节,而TCP则允许报文长度超过512字节。
当DNS查询超过512字节时,协议的TC标志出现删除标志,这时则使用TCP发送。
结论(结果)1、DNS是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2、TCP和UD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
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
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
小结①掌握了dns的配置方法,了解了dns的原理与应用,明白了它重要的作
用。
②通过不断对wireshark的使用,熟悉了抓包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