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质谱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电离室生成的质量为m、电荷为z的正电荷 离子经加速电压V的加速,离子的速度为, 其动能为:m2/2=zV
❖ 离子受到的磁场作用力Bz(沿半径指向圆心) 与离子运动的离心力m2/r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 : m2/r =Bz
❖ m/z = B2r2/2V
❖ r=1/B(2mV/z) 1/2
三、质谱仪
ionization,MALDI) ❖ 快原子轰击(Fast atom bombardment,FAB)
质量分析器
❖ 扇形磁场 ❖ 四级分析器 ❖ 离子阱 ❖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
5.1.2 性能指标
1、灵敏度;标志仪器对样品在量的方面的检测 能力。与仪器的电离效率、检测效率、被检 测的样品等多种因素有关。
第5章 质谱
本章要求:介绍质谱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有机 质谱原理。重点介绍离子裂分途径及各类化 合物的裂解规律,质谱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质谱法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灵敏度高,可以 给出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1、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判断分子离子峰的原则,并能根据同 位素的强度或高分辨质谱仪给出的离子峰推 测分子式,掌握质谱的解析方法。
5.1质谱基本知识
❖ 质谱原理 ❖ 仪器 ❖ 质谱图 ❖ 质谱中的各种离子
5.1.1质谱的基本原理
一、定义: 质谱(mass spectrum),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
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 成的图谱。 二 、基本原理:(其不是吸收光谱,而是以分子吸收 辐射能所引起的能量状态的跃迁为基础的)
2、分辨率:仪器对质量非常接近的两种离子 的分离能力。
R=m1(或m2)/△m
R-分辨率
△m= m2— m1(两种相邻离子的质量差)
3、质量范围:质谱仪所能测量的最大m/Z值。
5.1.3 质谱图
质谱术语
❖ 质荷比(mass-to-charge ratio , m/z ): 通常情况下,z =1
❖ 峰的强度或相对丰度(Relative Abundance): 相对于最强峰的强度
质谱发展历史
❖ 1897年,英国剑桥Cavendish实验室的Thomson研制,发现了氖的 同位素,分辨率10。
❖ 1919年,Aston,速度聚焦质谱仪,测出氖同位素的丰度比为10:1, 分辨率130。
❖ 1934年,双聚焦质谱仪,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 二战期间,用于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研究235U)。 ❖ 1943年,进入民用,石油分析。 ❖ 50年代,出现新型质量分析器,四极滤质器(1953),脉冲飞行时
四、质谱仪的构造和功能
离子源
❖ 电子轰击源(Electro-Impact source, EI) ❖ 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CI) ❖ 场致电离源(Field Ionization, FI)和场解吸电离源(Field
Desorption, FD) ❖ 液相色谱-质谱联机的接口
❖ 3、掌握质谱碎裂机制,影响质谱碎裂反 应的因素, MS在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 用。
❖ 4、了解质谱解析程序,并能根据质谱推 测常见化合物的结构
课时安排: 5学时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 县首府富山市,1983年获日本 东北大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 京都市岛津制作所,为该公司 研发工程师,分析测量事业部 生命科学商务中心、生命科学 研究所主任。他对化学的贡献 类似于约翰·芬恩,因此也得到 了1/4的奖金。
间分析器(1955),及新的离子化手段,火花离子源、二次离子源, 气质联用。 ❖ 60年代以后,新的离子化方法:FI,FD,CI,激光离子化,ICP, FAB,ESI,复杂的质谱仪推出,离子探针,三级四极杆,四极杆飞 行时间,磁场四极,磁场飞行时间,离子回旋共振等,液质联用。 ❖ 1974年等离子体质谱,1981年快原子轰击质谱,1988年,电喷雾电 离质谱, ❖ 90年代以后,EPI-MS,MALDI-MS用于生物间非共价键作用研究, 联用技术发展迅速。
样品分子在气态下被电离,并经裂解生成各种质 量不同的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在高压电场中受到加 速,在磁场中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然后依次通过收 集狭缝进入放大器,产生信号。信号的强度与达到 放大器的正离子数目成正比。然后由记录仪记录下 这些信号,既构成了样品的质谱
见 P216(图5-1)
¨ 质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真空条件下受电子 流的“轰击”或强电场等其它方法的作用, 电离成离子,同时发生某些化学键的有规律 的断裂,生成具有不同质量的带正电荷的离 子,这些离子按质荷比,m/z(离子质量m与 其所带电荷数z之比)的大小被收集并记录的 谱。质谱图记录了它电离后被收集到的各种 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及其相对丰度(或强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1938年生于瑞士阿尔贝格, 1964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无 机化学博士学位,从1980年 起担任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 理工学校的分子生物物理学 教授,还任美国加利福尼亚 州拉霍亚市斯克里普斯研究 所客座教授。他因“发明了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 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 法”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 学奖一半的奖金。
粒子束(Particle Beam, PB)热束(Thermo Beam) 大气压电离源(Atmospheric Pressure )
❖电喷雾电离(Electro Spary Ionization, ESI) ❖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1917年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1940年获 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7 年到1987年间任该大学教授, 1987年起被聘为该大学名誉教 授,自1994年起任弗吉尼亚联 邦大学教授。他因为“发明了
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
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
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1/4的奖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