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导读(2021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论语》导读(2021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论语》导读(2021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子贡问政,孔子对于为政三要素的重要性排序从重要到次要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民信;足食;足兵2.子曰:_____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_____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_____,____,禄在其中矣。

答案:多闻;多见;言寡尤;行寡悔3.子路问政,孔子给的答案是()答案:劳之;先之;无倦4.下列观点中体现儒家主体性的有()。

答案: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士志于道。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

5.下列历史人物谥号中有“文”字的是()。

答案:王安石;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6.下列观点属于子夏的有()答案: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7.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的基础上编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文本。

答案:《张候论》;《古论语》;《齐论语》8.儒家提倡的行为方式是()。

答案:居敬行简;行胜于言;知行合一9.儒家君子的“三达德”是指()答案:仁;勇;智10.孔子认为“益友”的标准是指()。

答案:友多闻;友谅;友直11.子路强烈反对过孔子的事情有()答案:子见南子;佛肸召请孔子;鲁国“四分”内乱,孔子欲往从政12.以下属于儒家学派的特点的有()答案:重视历史传统;重视德性修养;重视服务社会;重视学习和教育13.以下属于儒家观点的有()答案:知行合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上老老而民兴孝;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14.在“试夫令恚”的典故中,刘宽的态度是()。

答案:关切15.“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是()的观点。

答案:孟子16.下列关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古代人太自私,都是为己,今天的人好,都是为人服务。

17.颜回好学的表现是()。

答案:不迁怒,不贰过18.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艺”的意思是指()。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及练题《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XXX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XXX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XXX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XXX,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研究,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XXX,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得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与》)翻译:伶俐的人快乐喜爱水,有仁心的人快乐喜爱山;伶俐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伶俐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命。

6、XXX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XXX问XXX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XXX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XXX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翻译:子XXX如何治理政事。

XXX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论语》名著导读 (答案版)

《论语》名著导读 (答案版)
3、孔子年轻时曾经做过“委吏”与“乘田”,这两个官职分别是“管理牲畜”和“管理粮仓”的。鲁定公时,曾担任司寇(主管司法)。(×分别是“管理粮仓”和“管理牲畜”的)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删修,用“春秋笔法”成就了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春秋也便以此命名。(√)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6、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字数不超过10个字。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两段材料都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都在讨论关于君子的问题。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品德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人们要经过长期的修养磨炼才能表现出文质彬彬的风采。而这样的文质彬彬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孟子认为君子做人应该有原则,会“仁”会“礼”,该仁则仁,该礼则礼,否则就成了任人欺辱的滥好人。君子爱人敬人,会爱会敬,爱敬有度,更知自爱自敬,为了爱人尊敬人而委屈了自己,做不了君子。
5、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居儒、道、墨、名、法五显学之首,立于一尊的地位,从创立起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立于一尊的地位,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才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论语导读(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论语导读(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论语导读(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1.1绪论(一):孔子其人1【多选题】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对于“立”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成家立业B、学问有所建树C、树立自己的人格D、安身立命答案:BCD2【判断题】“至圣先师”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 )答案:√3【判断题】孔子的故乡在今天的山东青岛。

( )答案:×1.2绪论(二):孔子“自传”1【多选题】对“圣”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贯通B、睿C、一事精通D、神圣的答案:ABCD2【判断题】周敦颐是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

( )答案:×3【判断题】孔子在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

( )答案:√4【判断题】孔子人生的最后五年主要是聚徒教书,整理文献。

( )答案:√1.3绪论(三):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1【单选题】关于《论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订的一部集子B、成书于战国初年C、是一部私家著述D、是孔子所著答案:D2【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汉代《论语》版本?( )A、《鲁论语》有二十篇B、《张侯论》二十篇C、《齐论语》二十二篇D、古本《论语》二十一篇答案:B3【判断题】利玛窦认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 )答案:√2.1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上)1【多选题】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学”不仅指求知,还包括求道、修身、做人B、“习”是温习的意思C、“学”指上学D、“习”不仅包括温习,还有见习的意思答案:AD2【多选题】儒学主要处理哪几种关系?( )A、人我关系B、群己关系C、物我关系D、天人关系答案:ABCD3【判断题】“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是指同门。

( )答案:√4【判断题】“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的是指埋怨。

( )答案:×2.2学而篇(二):孔子的学习观(下)1【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儒家“五伦”?( )A、君臣之伦B、父子之伦C、朋友之伦D、师徒之伦答案:D2【多选题】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下列对“固”的解释正确的是( )。

《论语导读》考试题

《论语导读》考试题

《论语导读》考试题1. 试述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答: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

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2. 孔子论君子人格有哪些主要思想和观点,答:首先,君子品德高尚。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对于道德,时时放在心上,每遇事都要想是否符合道德。

君子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注意符合“义”,而小人却常常见利忘义。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象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别的什么也不会,那样不能适应社会。

其次,君子修身养性。

“君子不重则不威”。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宽广,为人坦荡,不忧不惧。

再次,君子勤务实。

孔子曰:“君子务本”。

即君子不在小问题上斤斤计较,而是抓住根本问题。

另外,君子善处世。

君同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同.3. 孔子教育思想述评,答:孔子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系统,涉及到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习过程、人生修养等等,“有教无类。

”的思想,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人人都应有入学受教育的权利,不应该受其他条件的限制。

孔子的这种思想切合当时的庶民的利益,对于改变以前受教育权利为贵族子弟所独享的状况具有积极意义,这种思想即便在今天,对我们推进教育公平仍旧有指导意义。

4. 略论孔子的义利观,答: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孔子一方面认为"义以生利",但是孔子强调行义要符合礼的规定,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孔子说"见利思义。

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单项选择题]1、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下列对“志于学”最准确的理解是()A.上学B.有志于学道C.学习知识D.学习做人参考答案:B[判断题]2、“至圣先师”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参考答案:对[单项选择题]3、下列哪个神话故事不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A.夸父逐日B.精卫填海C.黄粱美梦D.女娲补天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4、对“圣”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贯通B.睿C.一事精通D.神圣的参考答案:A,B,C,D[判断题]5、孔子在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参考答案:对[单项选择题]6、关于《论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订的一部集子B.成书于战国初年C.是一部私家著述D.是孔子所著参考答案:D[判断题]7、利玛窦认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参考答案:对[判断题]8、在周游列国之后,孔子在七十岁时回到了鲁国,开始整理典籍参考答案:错[多项选择题]9、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学”不仅指求知,还包括求道、修身、做人B.“习”是温习的意思C.“学”指上学D.“习”不仅包括温习,还有见习的意思参考答案:A,D[判断题]10、“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是指同门参考答案:对[判断题]11、“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的是指埋怨参考答案:错[多项选择题]1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下列对“固”的解释正确的是()A.牢固B.通“故”,旧的意思C.固执D.束缚参考答案:A,C[判断题]1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的“远”是指远方的意思参考答案:错[单项选择题]1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格”的意思是()A.规格、法度B.人格C.推究D.格子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5、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对“知天命”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天命不可违背B.尽人事,听天命C.知其不可而为之D.完全顺应天意,不作为参考答案:D[多项选择题]1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下列选项对“思”理解正确的是()A.情思B.思想C.心智D.情智参考答案:A,B,C,D[判断题]17、在孔子时代,《诗》就被称为《诗经》参考答案:错[判断题]18、中华民族一直都有“诗教”的传统参考答案:对[单项选择题]19、下列选项中对“生,事之以礼”中“事”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事情B.从事C.侍奉D.通“是”,这参考答案:C[判断题]20、“慎终”指的是“祭之以礼”参考答案:错[单项选择题]21、下面哪句话是孟子说的?()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B.食而弗爱,豕交之也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参考答案:B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判断题]22、我们在赡养父母时,如果没有敬爱之心,则不能称为“孝”参考答案:对[单项选择题]2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下列选项中对“色”理解最正确的是()A.颜色B.脸色C.好色D.品行败坏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4、“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先生”的含义是()A.老师B.对男子的尊称D.先出生的人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5、“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曾”的含义是()A.增添B.通“真”,确信C.岂,难道D.曾经参考答案:C[判断题]26、“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馔”的含义是指吃参考答案:对[单项选择题]27、“或问禘之说”中“或”的含义是()A.有人B.或者C.有时D.通“惑”,疑惑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28、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中“与”的含义是()A.给B.全身心参与C.介词,和D.通“语”,说参考答案:B[判断题]29、“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中“示”通“视”,观看参考答案:对[单项选择题]30、“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中“监”的含义是()B.通“视”,比较C.门槛D.监视参考答案:B[多项选择题]31、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古代“六艺”的内容?()A.礼B.乐C.御D.文参考答案:A,B,C[判断题]32、“饩羊”是指祭祀中杀而未烹的羊参考答案:对[单项选择题]33、对“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中的“里”,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邻里B.居住C.住宅D.里面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是谁说的()A.孔子B.老子C.荀子D.曾子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中“约”的含义是()A.大约B.简约,引申为贫困的状态C.约束参考答案:B[判断题]36、小人经常做价值判断,很少做事实判断参考答案:错[单项选择题]37、“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中“苟”的含义是()A.诚恳B.苟同C.苟且D.一丝不苟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其中“处”的含义是()A.安处B.处理C.处置D.名词,处所参考答案:A[多项选择题]39、关于“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中“恶”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慕课网论语导读202X答案

慕课网论语导读202X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本章子夏所理解的“好学”,指的是()(2.0分)分窗体顶端A、日新不失B、博学好问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2在为政三要素中,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2.0分)分窗体顶端A、足兵B、足食C、民信之D、民富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是的意思(2.0分)分窗体顶端A、复习B、誊抄C、实践D、朗诵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4孔子与隐士的区别在于,孔子()(2.0分)分窗体顶端A、积极入世B、消极避世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指:;“比”指。

(2.0分)分窗体顶端A、周围;比较B、在.....周围;和......相比C、周边;比邻D、周全;勾结、结党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6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淫”指(2.0分)分窗体顶端A、放荡;过分B、淫荡C、平常D、正常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7“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指(2.0分)分窗体顶端A、正常;平常B、碌碌无为C、不偏不倚D、随意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8在对待人民教育的问题上,孔子主张()(2.0分)分窗体顶端A、先教后富B、先富后教窗体底端我的答案:B9孔子坚持“三年之丧”,其理由是()(2.0分)分窗体顶端A、子女对父母“三年之爱”的回报B、“三年之丧”是当时的习俗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1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葸”指,“绞”指。

(2.0分)分窗体顶端A、胆子小;尖酸刻薄B、害怕;鲁莽C、有勇无谋;性格耿直D、胆子大;粗鲁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11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结合前文分析,“礼”需要后于()(2.0分)分窗体顶端A、礼节B、礼物C、仁德修养;道德修养D、仁义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12“半部《论语》治天下”指的是()(2.0分)分窗体顶端A、只要学《论语》的一半,就足以治理社会和国家《论语》是一部智慧的宝典,里面蕴含有丰富的政治智慧窗体底端我的答案:B13子曰:“里仁为美。

论语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学习的重要性B.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C. 学习的快乐D. 学习与思考的统一答案:C3.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学习要谦虚C. 学习要广泛D. 学习要主动答案:B4.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知识的重要性B. 诚实的重要性C. 学习的态度D. 学习的方法答案:C5.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学习要持续不断B. 学习要深入理解C. 学习要注重实践D. 学习要善于总结答案:A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_________及其弟子的言行。

答案:孔子7. 《论语》中的“_________”是孔子提倡的道德准则之一。

答案:仁8. 《论语》中“_________”体现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

答案:礼9. 《论语》中“_________”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 《论语》中的“_________”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提出的“仁”的实践原则,意味着我们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行为准则,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12.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道德品质的区分。

君子注重道义,追求的是道德上的高尚和精神上的满足;而小人则只看重个人利益,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四、论述题13. 结合《论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论语导读复旦版章节测试答案

论语导读复旦版章节测试答案

论语导读复旦版章节测试答案1.1《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A、《论语》B、《孟子》C、《孝经》D、《中庸》我的答案:C2、【多选题】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D、销量永居榜首我的答案:AC3、【判断题】《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我的答案:X1.2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1、【单选题】“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A、《论语》B、《孟子》C、《庄子》D、《道德经》我的答案:C2、【多选题】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

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我的答案:ABD3、【判断题】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我的答案:X2.1孔子的生平1、【单选题】“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我的答案:B2、【单选题】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A、安徽B、陕西C、山东D、河南我的答案:D3、【判断题】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

()我的答案:X2.2孔子治学1、【单选题】孔子几岁有志于学?()A、12B、15C、18D、20我的答案:B2、【单选题】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A、《诗经》B、《尚书》C、《周易》D、《春秋》我的答案:C3、【判断题】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

()我的答案:X4、【判断题】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我的答案:√2.3孔子从政1、【多选题】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夹谷之会B、诛杀少正卯C、堕三都我的答案:ABC2、【多选题】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叔孙氏B、赵孙氏C、季孙氏D、孟孙氏我的答案:ACD3、【判断题】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

《论语》导读学案 参考答案

《论语》导读学案   参考答案

《论语》导读学案参考答案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以勇力闻于诸侯。

一.青少年时期孔子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庸俗的)事”。

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19随娶亲。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

逐渐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

此后,孔子便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二.齐国经历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时年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

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甚至怀疑他为间谍,于是不得不作罢。

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

三.从政鲁国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他的学说也更加完善。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

由于为政有方,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

《论语》名著导读 (答案版)

《论语》名著导读 (答案版)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测试题一、填空题:1、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儒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3、《论语》中能统率全书的词是(仁),一共出现了104次。

4、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从治学的角度看,孔子主张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7、《论语》中孔子强调的学习规律(温故而知新)8、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孔子强调的品德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二、判断题:1、《论语》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2、《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孔子生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孔子死后)3、孔子年轻时曾经做过“委吏”与“乘田”,这两个官职分别是“管理牲畜”和“管理粮仓”的。

鲁定公时,曾担任司寇(主管司法)。

(×分别是“管理粮仓”和“管理牲畜”的)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删修,用“春秋笔法”成就了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春秋也便以此命名。

《论语》导读(同济版)

《论语》导读(同济版)
”的内容?( )
答案:礼#乐#御
问题:“告朔之礼”中“朔”是指每月的第十五天。( )
答案:错误
问题:“饩羊”是指祭祀中杀而未烹的羊。( )
答案:正确
第13章
问题:对“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中的“里”,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答案:正确
第23章
问题: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下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答案:家中最小的孩子
问题:“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先生”的含义是( )。
答案:长辈
问题:“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曾”的含义是( )。
答案:岂,难道
问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所以”指的是做事的动机#“所由”指的是做事的途径#“所安”指的是所处境界#“哉”是指语气助词
答案:简约,引申为贫困的状态
问题:小人经常做价值判断,很少做事实判断。( )
答案:错误
问题:真理未必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民主未必等同于真理。( )
答案:正确
第14章
问题:“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中“苟”的含义是( )。
答案:诚恳
问题:“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中“终食”的含义是( )。
答案:情思#思想#心智#情智
问题:“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的“德”主要是指在上位者要有德。( )
答案:正确
问题:在孔子时代,《诗》就被称为《诗经》。( )
答案:错误
问题:中华民族一直都有“诗教”的传统。( )
答案:正确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一论语素材(含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一论语素材(含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素材:一《论语》导读《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可误解为孔子所编纂)。

它以对话文体语录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理思想等。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共二十篇。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的言论千古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指路明灯,希望同学们平时抽时间了解《论语》,解读孔圣人,熟悉儒家思想,这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国千年古典文化,更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的修养。

走进孔子孔子(前 551 年~前 479 年)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 fù)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编撰(zhuàn)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经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收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据说有 3000 弟子,其中优秀的有 72 人。

孔子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逝世时,享年 73 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治学态度在学习的态度上。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乐学,这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论语导读(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论语导读(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A、颜色
B、脸色
C、好色
D、品行败坏
答案:B
2【单选题】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中“弟子 ”的含义是()。
A、徒弟
B、家中最小的孩子
C、通“娣”女,子
D、兄弟
答案:B
3【单选题】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中“先生 ”的含义是()。
A、老师
B、对男子的尊称
C、长辈
D、先出生的人
答案:C
D、“义”可理解为宜也,时也,权也,度也,中也
答案:BCD
3【判断题】儒家是反对教条主义的。( )
答案:√
4【判断题】典故 “尾生抱柱信 ”讲的是一个人死守信用,不知变通,最终害死自己的故事。( )
答案:√
6.1公冶长篇(一) :孔子对他人评价
1【单选题】 “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中“妻”的含义是()。
5【判断题】在孔子时代,《诗》就被称为《诗经》 。( )
答案:×
3.2学而篇(二) :孔子的孝道观之孟懿子问孝
1【单选题】 “樊迟御,子告之曰 ”中”御”的含义是()。
A、驾车
B、防御
C、御史
D、通“遇”遇,见
答案:A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 “生,事之以礼 ”中“事”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事情
答案:AD
2【多选题】儒学主要处理哪几种关系?()
A、人我关系
B、群己关系
C、物我关系
D、天人关系
答案:ABCD
3【判断题】 “有朋自远方来 ”中的 “朋”是指同门。( )
答案:√
4【判断题】 “人不知而不愠 ”中的 “愠”的是指埋怨。( )
答案:×
2.2学而篇(二) :孔子的学习观(下)

《论语》导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导读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语·学而》 ) (1) 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B. 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 经过思考。

C. 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 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 、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 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 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 弯着胳膊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述而》 )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 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 我未之见也。

”(《论语· 里 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 与 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3.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 分 )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论 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 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 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 《孟子·离娄》 )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 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 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论语导读期末答案

论语导读期末答案
7“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被一技一业所限制,而应努力学习,使诸多德行全面发展。()(1.0分)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1.0分)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1.0分)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1.0分)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4孔子的“人性向善”具体来说是要把人变为君子。()(1.0分)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1.0分)1.0分
A、
君子先要求自己
B、
君子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C、
君子凡事都不求别人帮忙
D、
君子自食其力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32孔子认为,礼之本是()?(1.0分)1.0分
A、
礼之仪
B、
礼之义
C、
仁德
D、
行礼之人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33人可以通过修身,逐渐成为君子。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念?()(1.0分)1.0分
23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君君,臣臣”的意思?()(1.0分)1.0分
A、
君为臣纲
B、
国士遇我,故国士报之
C、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D、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的教育理念是()?(1.0分)0.0分
A、

论语导读 答案

论语导读 答案

1、(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2、(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

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

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从。

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

”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0、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论语》导读(复旦版)张汝伦2019尔雅答案100分

《论语》导读(复旦版)张汝伦2019尔雅答案100分

《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1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C)A、《论语》B、《孟子》C、《孝经》D、《中庸》2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C)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D、销量永居榜首3《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错)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C)A、《论语》B、《孟子》C、《庄子》D、《道德经》2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

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3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错)孔子的生平1“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B)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2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D)A、安徽B、陕西C、山东D、河南3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

(错)孔子治学1孔子几岁有志于学?(B)A、12B、15C、18D、202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C)A、《诗经》B、《尚书》C、《周易》D、《春秋》3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

(错)4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对)孔子从政1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B)A、夹谷之会B、诛杀少正卯2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CD)A、叔孙氏B、赵孙氏C、季孙氏D、孟孙氏3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

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错)孔子周游列国1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B)A、13B、14C、20D、222下列哪一个国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去过?(C)A、卫B、郑C、秦D、齐3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阅读训练第01—05篇练习(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颜渊、季路侍①。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篇》)【注释】①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长者叫侍。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②愿无伐善,无施劳。

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孔子在谈他的志向时,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

有人认为,这个理想的社会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请你为这个观点阐述理由。

(5分)5.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⑴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⑵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②文:古代文献。

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

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

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选自《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自《论语·里仁》)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选自《论语·子张》)⑴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D.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

⑵结合上面选段内容,你认为作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言饱手仁义也,所以不愿②人之膏粱③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④也。

”(《孟子·告子上》) 【注】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

②愿:羡慕。

③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

④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想到罢了。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

一个人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C.在孟子看来,厌恶膏粱文绣的生活,安贫乐道,修仁养义,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真正可贵的。

D.选段引用《诗经》的话,意在说明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和绣花衣裳。

(2)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

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

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学而》)(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B.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做。

C.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表现上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其实内心很少“仁”。

D.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怕做不到。

(2)在以上材料中,你是如何理解孔子关于言与行的主张。

1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会,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