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症状及体征及其处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呼吸和心跳停止的严重状况。

在医学上,窒息被定义为胎儿或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分钟内无心跳和呼吸,或需要进行复苏的情况。

针对这一紧急情况,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窒息的表现新生儿窒息可以通过观察一些明显的表现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呼吸困难:窒息时,新生儿会出现呼吸困难、或无法正常呼吸。

2. 皮肤色素异常:窒息会导致新生儿皮肤发绀、变得苍白。

3. 温度异常:窒息后,新生儿体温可能下降或升高。

4. 心跳停止:有时候可以通过手动测量心率来确定是否出现了心跳停止。

5. 四肢强直:身体僵硬,四肢无力反应。

二、诊断方法针对新生儿窒息,医生会采用以下一些诊断方法来确认确诊:1. 临床观察:医生会仔细观察患儿的呼吸、心跳等情况,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 血气分析:通过抽取新生儿动脉血样本,可以进行血气分析,评估肺功能以及酸碱平衡情况,进一步确认窒息的严重程度。

3. X光检查:胸部X光检查有助于观察肺部状况,是否存在积液或其他异常情况,以辅助确诊。

三、处理方法针对新生儿窒息,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挽救生命。

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方法:1. 复苏术:立即进行新生儿复苏术,在正压通气的同时配合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这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

2. 吸痰:如果新生儿出现痰液阻塞呼吸道的情况,使用吸引设备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氧气供应:直接给予高浓度氧气供应,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患儿呼吸状况。

4. 药物治疗:在复苏过程中,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来提高心率、纠正酸碱紊乱等。

四、预防措施除了及时处理新生儿窒息事件外,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分娩管理:对于有窒息风险的孕妇,分娩过程需要高度监护,并由专业医护人员全程跟进。

2. 剖宫产:对于高风险孕妇或者胎位异常的孕妇可以考虑剖宫产手术,以减少窒息发生的可能性。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在儿科医疗工作中,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可能会突然发生各种紧急情况。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常见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儿科常见的紧急情况及其应对措施。

一、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在 6 个月至 5 岁的儿童。

当患儿体温突然升高至39℃以上时,可能会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双眼上翻、意识丧失等症状。

应急预案:1、保持冷静,立即将患儿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2、解开患儿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3、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患儿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但如果患儿牙关紧闭,切勿强行撬开。

4、迅速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 385℃,应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

5、尽快送往医院急诊治疗。

1、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跳、意识等情况。

2、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脑电图、血常规等,以明确惊厥的原因。

3、对于单纯性高热惊厥,一般预后良好,只需控制体温,预防再次发作。

对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儿,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从而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在儿科,常见于重症肺炎、哮喘持续状态、呼吸道异物等疾病。

应急预案:1、立即将患儿置于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给予吸氧,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吸痰。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5、紧急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

1、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患儿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

新生儿特点与常见病治疗

新生儿特点与常见病治疗

新生儿特点与常见病治疗一、简述新生儿的特点(一)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的定义1.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周(259~293天)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37周(259天)的新生儿3.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294天)的新生儿。

(二)足月产儿和早产儿的特点1.外观特点:2.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

足月儿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60~80次/分,1小时后降至40~50次/分。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在20秒钟以上,伴心率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3)消化系统:新生儿易有溢奶。

早产儿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3~4天排完。

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4)泌尿系统:早产儿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用普通牛奶喂养时,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改用人乳或婴儿配方乳,可使症状改善。

(5)血液系统:新生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

足月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3~10天降为(10~12)×109/L,早产儿较低为(6~8)×109/L;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6)神经系统: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三四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四五腰椎间隙进针。

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

早产儿胎龄越小,以上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

在新生儿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则不稳定,偶可出现踝阵挛。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本章关注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2.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体位护理3.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判断指征4.喂养方式对新生儿便秘的影响5.新生儿洗胃、灌肠等护理及注意事项第1节体温异常一,新生儿低体温低体温(hypoth erm ia)是指核心(直肠)温度≤35℃。

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故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

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和某些疾病影响时很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不仅可以引起皮肤硬肿症还可致心、脑、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导致死亡,研究证明,低温是一个危险信号,这可能会导致增加新生儿死亡率。

当体温<32℃时,病死率可达20%~50% ,体温低于30℃时,新生儿病死率高达%。

【病因及发病机制】1.受寒冷的影响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散热大于产热,在环境温度降至中性温度以下时,机体产热增加,主要通过氧耗提高新陈代谢来代偿性产热而新生儿这种代偿不充分,当寒冷刺激强时,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导致低体温。

2.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环境温度降低时,擬人的热量过少 ,自身调节能力差而发生低体温。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寒冷时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能量储存少,摄人不足,体温调节能力差,寒冷时发生低体温。

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低体温发生率越高。

4,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 如果摄食不足,内生热不足,在生后18~24小时内可耗尽。

5,某些疾病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疾病时,进食量减少, 热量摄人不足,产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散热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低体温。

【临床表现】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的收缩而首先下降,患儿全身凉,体温常低于35℃。

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与低温的严重程度及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有关,患儿常嗜睡、拒乳、少哭、少动,部分患儿可见皮肤硬肿,始于四肢、大腿、臀部, 可遍及全身,严重者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液黏稠, 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系统脏器损伤:1.呼吸系统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起初呼吸增快,待体温下降,由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逐渐减慢。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及护理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内的婴儿,由于生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症状。

及时进行评估和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症状及其评估和护理方法。

1.哭闹不安新生儿的主要沟通方式是哭闹,但过于频繁和持久的哭闹可能代表疼痛、饥饿、尿布湿或不适等。

评估时首先排除常见的原因,如饥饿、尿布湿、喜欢被抱等。

之后可以进行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观察他们的皮肤颜色和吸吮能力。

护理方面,可以尝试安抚方法,如摇晃、拍打、轻轻按摩等,也可以尝试给予吸吮物。

2.呕吐新生儿呕吐可能是因为喂养不当、出生前咽喉内残留胎粪,或者是胃肠道的问题。

评估时需要注意呕吐的频率、量和颜色。

如果频繁且喷射性呕吐,可能是由于食管括约肌未发育好所致,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

护理方面,在喂养时要注意体位,保持婴儿的头部较高,喂养完后避免剧烈晃动,防止呕吐。

3.腹部胀气腹部胀气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过度进食、喂食不当等引起的。

评估时需要观察腹部是否膨胀、有无疼痛和哭闹等情况。

护理方面,可以进行轻柔的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刺激腹肌,促进气体排出。

还可以尝试更频繁的饮食分次喂养,避免过度进食。

4.呼吸困难新生儿呼吸困难可能是因为气道阻塞、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感染等导致的。

评估时需要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是否异常,婴儿是否有吸气困难、口唇发绀等情况。

护理方面,将婴儿放置在侧卧位或离背的抱姿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呼吸困难明显,需要及时就医。

5.皮肤问题新生儿的皮肤可能存在红斑、脐部感染、黄疸等问题。

评估时需要观察皮肤是否有炎症、红肿、溃疡等情况。

护理方面,保持婴儿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

对于出生后出现的黄疸,可以通过日光浴等方法加速胆红素的代谢。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和护理,我们需要做出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对于一些明显病情需要及时就医,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在孩子刚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周内,他们可能会出现一种常见的疾病,即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的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以及如何处理该问题。

一、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症状1. 皮肤发黄: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皮肤呈现黄色。

这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的积累导致的,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

当婴儿的眼白也变黄时,黄疸症状更加明显。

2. 意识不清:高胆红素水平可能会影响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意识不清或嗜睡的症状。

3. 饮食问题:黄疸婴儿可能会出现饮食问题,如哺乳困难、进食量减少或频繁呕吐。

4. 异常排尿和排便:胆红素积累还可能影响婴儿的排尿和排便功能,导致尿液颜色变深并出现蒜瓣便。

二、处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1. 观察:对于大部分出生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黄疸的婴儿来说,黄疸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并确保他们的饮食和其他生活习惯正常。

2. 曝光于太阳光下:阳光中的特定波长可以有助于减少胆红素水平。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将婴儿脱下衣服,暴露在阳光下,但要避免他们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3. 多喂奶:如果婴儿在哺乳方面存在问题,可能需要增加喂奶次数,并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母乳喂养对于处理黄疸有积极作用。

4. 医疗干预:在一些情况下,黄疸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测试来确定胆红素水平,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光疗或输血。

这些治疗方法旨在降低胆红素水平并减轻黄疸症状。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在处理时需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症状。

对于大部分婴儿来说,仔细观察和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是处理黄疸的首选方法。

然而,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如果你对自己孩子的黄疸症状感到担忧,请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生儿护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新生儿得到了有效的救治和康复成长。

然而,危重症新生儿的识别和处理仍然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水平。

一、新生儿危重症的特征和常见病情新生儿危重症通常表现为生命体征异常、呼吸困难、发育迟缓等病情。

其中,婴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等是常见的疾病。

婴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婴儿生命的情况。

呼吸窘迫综合征则是一种由于肺功能不完善而导致的常见危重症,表现为呼吸困难、氧气饱和度下降等症状。

新生儿感染则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危重症,表现为体温异常、黄疸、呕吐等症状。

二、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方法针对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 观察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

如果婴儿的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困难、体温异常,可能是危重症的表现。

2. 注意观察外观:危重症新生儿通常有较明显的病容,如皮肤苍白、黄疸加重等。

此外,观察婴儿的活动度和反应性也是识别危重症的重要指标。

3. 评估婴儿呼吸情况:呼吸是新生儿危重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婴儿呼吸节律是否正常、胸廓异物有无异常、肺部听诊是否有异常音等方式进行判断。

4. 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尿液分析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三、新生儿危重症的处理方法一旦识别出新生儿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不同病情,处理方法可以有所不同:1. 婴儿窒息的处理:对于婴儿窒息,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同时,及时纠正因窒息导致的低血氧和酸中毒状态,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2.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处理: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采取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氧气供应、机械通气等。

新生儿学 PPT课件 第6章新生儿常见症状与体征

新生儿学 PPT课件 第6章新生儿常见症状与体征

新生儿学(第1版)
辅助检查 5.中心性青紫常见病因 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PaO2<50mmHg。 (1)呼吸系统疾病:胸片及胸部CT是重要检查方法。 (2)心血管系统疾病:高氧试验、高氧高通气试验。
新生儿学(第1版)
鉴别诊断 1.中心性青紫 多见于肺部疾病、心脏疾病。 2.周围性青紫 低体温、环境温度过低、休克、心力衰竭。
病因 1.内在因素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新生儿红细胞相对较多。 2.外在因素 寒冷。 疾病因素。
新生儿学(第1版)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的收缩而首先下降,患儿全身凉,体温低于35℃。低 体温可导致新生儿寒冷损伤。 1.一般表现 ①反应低下;②吸吮困难;③呕吐或腹胀;④活动性下降;⑤低血压;⑥心动过缓;⑦浅慢不 规则呼吸;⑧反射减弱。 2.皮肤硬肿 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多脏器功能损害 重症可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衰竭等。肺出血是较常见并发症。
定义 青紫(cyanosis)是指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一定水平所致,一般认为超过50g/L时,肉 眼能够觉察到青紫,口腔及舌黏膜出现青紫最早,还原血红蛋白超过30g/L即可出现青紫。 青紫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疾病所致。
新生儿学(第1版)
病因 1.周围性青紫 2.中心性青紫(Central cyanosis ) 持续的中心性青紫应及时评估和治疗。 肺泡通气不足、通气-灌注不匹配、右向左分流、氧弥散障碍等。 3.血液原因所致的青紫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学(第1版)
处理 3.新生儿水肿 需监测血钠水平、尿量和体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如果存在休克,应密切监测外周灌注、心率、血压和酸碱平衡,给予扩容。 维持正常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简述新生儿的几种常见特殊生理状态

简述新生儿的几种常见特殊生理状态

简述新生儿的几种常见特殊生理状态
新生儿的几种常见特殊生理状态包括:
1. 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 2-3 天会出现黄疸,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所致。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 1-2 周内自然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2.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体重可能会下降,这是由于胎粪排出、水分丢失等原因所致。

一般在出生后 7-10 天内体重会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3. 新生儿红斑:一些新生儿在出生后 1-2 天内可能会出现红斑,这是由于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所致。

红斑通常在几天内自然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4. 乳腺肿大: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可能会出现乳腺肿大,这是由于母体激素的影响所致。

乳腺肿大通常在几周内自然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5. 假月经:一些女婴在出生后几天内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这是由于母体激素的影响所致。

假月经通常在几天内自然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这些特殊生理状态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

然而,如果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时对外反应消失,肢体僵硬,呼吸、心跳变慢,低于26℃时接近死亡。
处 理 原则
• 最重要是复温,一般主张逐渐复温,体温越低,复温越要谨慎。方法将患儿放入26-28℃ 暖 箱中, 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30-32℃,在此中性温度环境中可将散热降低至最低限度,又可避免周围 血管扩张引起的血液重新分配,通常要求在12-24小时内将体温恢复至正常。
病因 复杂、较多
• 去除病因 • 保持正常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 防止呼吸衰竭
处理原则
呼吸暂停
• 1、定义:呼吸暂停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停止时间超过20秒,常伴有青紫和心 率减慢<100 次/分。
• 2、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5-10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一般无青紫和心率减慢。
处理原则
• 1、 • 2、刺激:弹足底、托背。 • 3、 • 4、 • 5、 • 6、 • 7、CPAP—机械通气、呼吸机
• 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及DIC等所引起的胃肠道出血, 均可引起 呕吐。

胃肠道功能失调
• .贲门食管松驰,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即不吐,在生后1-2个月可痊愈。
• 贲门松驰缓,可试用阿托品、症状随年龄增大而逐渐缓解。
• 幽门痉挛,多在生后一周内发病,呕吐呈喷射性,无胆汁、用阿托品治疗有效。
周围性青紫,系由于血液通过周围循环毛细血管时,血流速度缓慢组织耗氧量增加,而 致局部 还原血红蛋白增高,但动脉SO 2和PaO 2正常。 •① • ②分娩时受压部位、 •③
处理原则
一经发现青紫,应及早给氧治疗,尽量使青紫消除,维持PaO 2>6.65Pa、 (50mmHg),同时 对病因进行治疗。
感染
遗传代谢病,PKU等
外 科疾 病
• 主要是与胎儿原肠发育障碍有关的疾病,其他如急性腹膜炎,NEC,急性阑尾炎、嵌顿疝、 肠套 叠等也可引起呕吐。
与前原肠有关疾病
• A.食管闭锁及食道气管瘘,有多种类型,但食管上端盲端型占90%,生后第一次喂乳(水)后 即吐。
• B.幽门肥厚性狭窄,钡餐可确诊,
• 注意排除围产期细菌或病菌感染以及颅内出血等疾病。
• 捂热综合征:冬季衣被捂盖过多,可引起过高热。
• 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等感染。
处 理原则
• 以物理降温为主,温水浴,水温33-35℃。 • 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甚至低于35℃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 慎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在新生儿期易产生毒性作用,或药量稍大引起虚 脱。
• C.
• D. • E.其他:胃排空延迟、胃穿孔等。
与中原肠有关的疾病 上端起始于总胆管开口,下端止于横结肠右2/3处,如肠狭窄,表现为高位或低位之肠梗阻。
• A. • B.
与后原肠有关疾病
处理原则
病 因 治疗
对症治疗
禁食Leabharlann 体位疗• A、进食时或食后一小时保持直立位。 • B.24h连续体位治疗、将患儿置于30度倾斜的木板上,取俯卧位,以背带固定,若取仰卧位 ,则取
• 在复温过程中应补充热量,对症及抗生素治疗。
呼 吸 困难
• 新生儿呼吸困难是指新生儿出生建立正常呼吸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深慢、节律不齐 、 吸气相和呼气相比例失调以及呼吸辅助肌动作明显的表现(如三凹征、鼻翼扇动等),足月新生儿 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60—70次/分为呼吸增快,<15—20次/分为呼吸减慢,提示病情凶险。
病因
内科方面的呕吐 • 溢乳:不属于真正的呕吐,随年龄增长于生后6个月消失。1-2口奶溢至嘴边或口腔内。
喂养不当 • 较多见,约在呕吐1/4,如喂乳后即平卧或过多过早地翻小儿,均易引引起呕 吐。
• 咽下综合征:约占新生儿呕吐1/6,生后即吐,开乳后加重,为非喷射性,于生后1-2天内 将吞入液 体吐净后呕吐即消失,严重时洗胃。
低 体温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很薄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以
致调节功能不全,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时,很易发生低体温。< 35 ℃
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且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 ,低体温
更危险,病情更重,体温低于35℃时反应迟钝,低33℃时处于半昏迷状态,瞳孔开始扩大,低 于
• 胎粪性便秘:正常新生儿绝大多数出生后12-48h排胎便。若生后数日内不排胎便或排便量 过少则可出 现腹胀及呕吐,吐物是褐绿色或褐黄色粪便状物,腹壁见肠型及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治疗— —通便。
• 新生儿便秘:某些新生儿经常3-5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甚至需用甘油栓通便才能排出 。 可有腹胀及 呕吐,通便后症状即消失,隔3-5天又出现,多于满月后自行缓解,尽量锻炼其 排便功能。

• 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之一,由肺部及心脏和其他疾病引起,动脉还 原血红蛋白 达50g/L以上。口 腔粘膜出现最早,达30g/L呈青紫色,临床上观察青紫应在日光下进行,看 口腔粘腔,甲床和眼结 合膜,确诊要血气分析PO 2<40mmHg以下,可确定为青紫。
分类 中心性青紫、系由心肺疾病使动脉SO2和PaO2降低所致。
新生儿呕吐
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新生儿胃容量较小,食管较松驰,胃呈水 平位, 幽门括约肌发育较 好而贲门括约肌较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及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 能差。 由于上述种种解 剖和生理及生后环境温度,营养摄取代谢、排泄的变化,使新生儿尤其是 早 产儿,很容易发生呕 吐,而呕吐物易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较长 时间呕吐可导致营养不良。
新生儿常见症状及体征及其处理
1
2020/11/26
发热
• 新生儿腋温超过36-37℃,肛温36.2-37.8℃时,即为发热。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差,当体温超过40℃ 并持续长时间时,不仅可引起惊厥,还可产生永久性脑损害,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 新生儿脱水热,指生后2-3天,母亲乳汁分泌不足,婴儿水份摄入少,环境温度较高而使体温升高, 表现为烦燥、哭闹、周身皮肤潮红和尿少,但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或松开被包,补充水分后,体温可 降低至正常。要求室温在2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